让中国教育汗颜 轰动欧洲的马燕日记(zt)[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04:36
让中国教育汗颜 轰动欧洲的马燕日记(zt)[图]




让中国教育汗颜 轰动欧洲的马燕日记[转帖]
最近看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马燕的新闻,马燕因一本“马燕日记”轰动了全欧洲。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今天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个女初中生。
  
  中国人看到“马燕日记”事件时,应该感到羞愧,无地自容。今天的中国国力难道不能使中国的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学,使他(她)们都有课桌、有免费书本、有好的老师吗?
  
  中国的教育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仅是联合国规定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列在全世界倒数的几位,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中国当局曾在1996年制订“教育法”,规定全国教育开支不得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但七年过去了,仍然在2%左右徘徊。相反,学费却一直暴涨。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钱都花到什麽地方去了?
  
  救救孩子!马燕的故事
  
  ??法国中学生看哭了
  
  ??宁夏同心县是全国著名的发菜集散地,当地收购价为每斤70元左右,同心县的孩子7岁就开始跟着大人上山“捡”菜。马燕是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的一个普通女孩,在张家树村,还没有一个女孩子上过初中。但是一封信和三本日记改变了这一切。
  
  ??马燕从小学四年级坚持写日记,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到了日记中,到小学毕业时已经攒了六本,其中三本还被粗心的父亲卷烟抽了。在她考上初中但妈妈要她退学时,她给不识字的妈妈写了一封“我要上学”的信。命运的转折发生了,法国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到村子里采访时,白菊花把女儿的信和日记塞给了这个外国人。
  
  ??2002年,随着韩石的长篇报道在法国刊出并轰动一时,《马燕日记――一个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法国出版,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畅销书,曾一度冲上亚马逊法文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
  
  ??“当我读完马燕的故事后,好几个同学都哭了。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我们应当怎么做来帮助她?”巴黎一位中学老师说。“我觉得她很勇敢,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能去上学有多么幸运。”一位14岁的法国中学生说。 ??
  
  ??韩石(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
  
  ??对我来说,这是个幸运的意外。我和摄影师王征来到宁夏这个地方拍摄,一个叫白菊花的妇女来找我,给了我三本她女儿的日记和她女儿写给她的一封信。我把这本日记带回北京,读过以后就再次返回了这个村子,并且把这些日记发表在我们的报纸上,到第四天的时候法国有一家出版社想要给这个女孩捐款。于是我第三次来到宁夏,我们用捐款帮助了一些女孩子,并且和马燕谈了出书的事。
  
  ??我们没有想到马燕日记会获得这样大的反响,马燕还被评为2002年法国出版业的年度少年。一直以来,我都用漂流瓶来比喻马燕的故事,一个绝望中的举动改变了她的命运。
  
  ??在法国,我们甚至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来帮助这些孩子,这本书在日本、荷兰等国家也已经出了译本,现在它终于有了中文版,回到了故事发生的地区,面对它应该面对的读者。
  
  ??马燕:
  
  ??这些日记是我四年级时老师留的作业,我的作文在全班是最好的。
  
  ??我记得我爸爸妈妈去很远的地方捡发菜,二十多天,挣了七十多元,可我和大弟读书的学费一学期就要200元。我要读书,不想再过爸爸妈妈那样面朝地、背朝天却吃不饱的日子,所以我的成绩一直是第一。
  
  ??白菊花:
  
  ??我看到电视里共青团下乡帮助贫困的孩子上学,我就想如果也能到我们村子就好了,我看到他(韩石)的时候就想也许他能够帮助我的女儿。在马燕三年级的时候,我让她退学了,因为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女孩子上中学,她问我为什么,我说等你成了家,知道父母的难处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了。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我让她弟弟给我念了一下,我知道她要上学,我想是应该上学的,我到城里打工的时候连男女厕所都分不清,她上了学就可以学习个理发裁剪什么的了。
  
  ??马燕的日记
  
  ??我想读书
  
  ??2000年5月2日
  
  ??这回我们放了一周假,妈妈对我说,“孩子,妈妈想对你说一件事。”我就说,妈妈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吧!别憋在心里,憋在心里会难受的。妈妈说,你这怕是最后一次上学了。我就睁大眼睛望着妈妈,您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妈妈接着说,你们姐弟三个上学,你爸爸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是辜(顾)不过来的啊!妈妈你这么一说,看来我是必须回家了。妈妈说是啊!那我俩(两)个弟弟呢?妈妈就说你俩(两)个弟弟还必须念书。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男孩儿能念书,女孩儿就不能念书呢?妈妈就说你还小,不懂这些。
  
  ??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公(供)养弟弟上学。
  
  ??2001年10月30日
  
  ??今天,天气好冷啊!我和弟弟又没有馒头了,正午同学们都在打着吃饭,只有我和弟弟站在那里,上牙嚼着下牙,下牙嚼着上牙。弟弟看见我流着眼泪,就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对我说:姐,你在这儿等着,我去借票买饭。我知道弟弟的心情比我还糟糕,他这是为了安慰我,让我不要为他着想。我进了宿舍,坐在床上,眼睁睁地看着他走。叔叔阿姨,你们知道我望的是什么吗?是那碗黄米饭。我等了好久,弟弟才来,说姐没饭了,就转身走了。我望着弟弟那远离的背影,眼泪不由地望(往)下流。叔叔阿姨,你们不知有过挨饿的这种滋味没有,我已经受过了这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我在想,到什么时候上学,我才能不挨饿呢?
  
  ??
  
  ??马燕在北京(一)
  
  ??一块五:
  
  ??她一周的零花钱
  
  ??时间:9月19日下午2点
  
  ??地点:友谊宾馆
  
  ??行踪:信报记者专访
  
  ???9月19日下午两点,记者赶到友谊宾馆时,正好碰上外出归来的马燕母女。马燕文静地跟在母亲身后,一手拎着一兜苹果,一手拎着几个盒子,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位记者送给马燕的复读机和口语磁带。
  
  ??这是马燕第四次来北京,旅途疲劳使母女俩看上去略有点憔悴。记者和她们聊了两个多小时。马燕看来对接受采访已经很有经验,说起话来有条不紊,说完一段后总是习惯性地加上一句:“对,就是这个样子!”她母亲则在一旁补充着细节。
  
  ??谈话得知,《马燕日记》出版后,马燕的稿酬暂由韩石代为管理,等马燕18岁后再转交给她。现在,韩石每月给马燕寄去500元生活费,家中若有其他开支,韩石也会寄钱过来。现在马燕家里买了彩电和摩托车,马燕说“我妈妈会笑了!”
  
  ??韩石利用欧洲寄来的捐款建立了一个基金会,马燕也捐出了她三分之二的稿酬,用来资助预旺乡的孩子们。资助的标准是高中每学期700元,初中每学期500元,小学每学期200元,到目前为止,这笔钱已经使63个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马燕的故事也使当地的家长重新考虑孩子的出路,学校里女生的比例大大增加。去年预旺中学只有137个女生,今年已达到400个。“学校的前五名全是女生。”马燕自豪地说。
  
  ??记者:你现在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马燕:语文全校第一,英语也不错,综合成绩排在全校前十几名。(马燕说他们学校的前60名一般都能考上高中)
  
  ??记者:你成了家乡的“名人”之后,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听说有人很崇拜你。
  
  ??马燕:没什么变化,老师对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要求严格。去年来北京的时候,英语老师给我上过两节课,此外也没有给我开过小灶。崇拜的事我没听说过,只不过偶尔开开玩笑,比方说课堂上老师提问我多一点,有人就会说“马燕,老师对你太偏心了”。
  
  ??记者:学校的伙食怎么样?
  
  ??马燕:伙食跟以前一样,主食是米饭(荞麦米)。周一到周四大家都吃自己带的咸菜,一般到周五就吃完了,星期六只有吃买的菜(炒土豆),排好长好长的队,经常排到一半就没有了。我带的是韭菜,比较咸,能吃得久一点,所以这个学期还没买过菜。伙食费是和学费是一起算的。
  
  ??记者:你现在每月的零用钱是多少?手头宽裕了,有没有想过买点什么好东西?
  
  ??马燕:一周一块五,一个月五六块钱,平时最大的开支是买本子。不过开学到今天,我已经花了92元,主要是买了双鞋,买了一身衣服(马燕上学、到北京来穿的就是这身,她只有两件新衣服,另一件是夏天穿的)。如果我买一点很小的零食,同学们就会说:看马燕有钱了,买了很多好吃的!我不想让他们这样说。
  
  ??记者:你觉得什么才是你理想中的生活呢?
  
  ??马燕:那个时候,我家几乎没有吃的,早晨(中午)一点钟才能吃顿土豆,晚上八点多才能吃顿米饭或馍馍。妈妈做的馍馍粥,我们姐弟三个分了,都要抢最多的那份,肚子总是感觉特别饿。那时候想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现在我想只要我们能过一种普通平淡的生活,就很幸福了。
  
  ??马燕在北京(二)
  
  ??马燕: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时间:9月20日下午2点
  
  ??地点: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行踪:《马燕日记》中文版首发会
  
  ??
  
  ??《马燕日记》首发会的名字叫做“热爱上学的孩子”,身穿一套黑色小西服和白衬衫的马燕在众多记者照相机摄影机的包围中毫不怯场,显得落落大方,她熟练地给读者签名,得体地回答各种问题,用她自己的话说,上半年净在北京呆着了。她的妈妈白菊花穿着红毛衣戴着白帽子坐在一边。她们的脸上带着红晕,始终微笑着。
  
  ??在包围马燕的记者中有不少是美国和法国的记者,他们似乎对《法国解放报》的记者韩石更加感兴趣,他们的出现时时提示着这本中国宁夏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农村女孩的日记的国际背景。
  
  ??新书首发会上,一个孩子问马燕在辍学的时候干了什么,她说,我把我家的小羊羔喂大喂肥了。马燕还回忆起一个和她一起长大的女孩,她在14岁的时候辍学了,15岁结了婚,16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母亲。“我最后一次看见她是在乡里的集上,我很可怜她,那么小就有了孩子。所以我非常感谢韩叔叔他们,非常感谢。”这个16岁的女孩在说这些的时候忍不住哭了,她说:“结婚实在太可怕了。”
  
  ??马燕的母亲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女儿的新书首发会,第一次是法文版的发布会,那也是她第一次来到北京。“法文版我家里有一本,但我看不懂,中国字我也看不懂,我不知道我女儿在书里写了什么。”她告诉记者,这本日记是马燕在五年级的时候凭记忆写的,因为四年级的那一本早已被她爸爸卷烟抽没了。
  
  ??发布会的主办者请来了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几名高一学生和老师,马燕在送给他们的书上签了名,还留了地址。记者问一个女孩看马燕的书有什么感觉,她想了想说,我觉得我比她幸运多了。记者看了一下马燕的签名,上面写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让中国教育汗颜 轰动欧洲的马燕日记(zt)[图]




让中国教育汗颜 轰动欧洲的马燕日记[转帖]
最近看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马燕的新闻,马燕因一本“马燕日记”轰动了全欧洲。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今天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个女初中生。
  
  中国人看到“马燕日记”事件时,应该感到羞愧,无地自容。今天的中国国力难道不能使中国的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学,使他(她)们都有课桌、有免费书本、有好的老师吗?
  
  中国的教育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仅是联合国规定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列在全世界倒数的几位,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中国当局曾在1996年制订“教育法”,规定全国教育开支不得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但七年过去了,仍然在2%左右徘徊。相反,学费却一直暴涨。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钱都花到什麽地方去了?
  
  救救孩子!马燕的故事
  
  ??法国中学生看哭了
  
  ??宁夏同心县是全国著名的发菜集散地,当地收购价为每斤70元左右,同心县的孩子7岁就开始跟着大人上山“捡”菜。马燕是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的一个普通女孩,在张家树村,还没有一个女孩子上过初中。但是一封信和三本日记改变了这一切。
  
  ??马燕从小学四年级坚持写日记,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到了日记中,到小学毕业时已经攒了六本,其中三本还被粗心的父亲卷烟抽了。在她考上初中但妈妈要她退学时,她给不识字的妈妈写了一封“我要上学”的信。命运的转折发生了,法国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到村子里采访时,白菊花把女儿的信和日记塞给了这个外国人。
  
  ??2002年,随着韩石的长篇报道在法国刊出并轰动一时,《马燕日记――一个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法国出版,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畅销书,曾一度冲上亚马逊法文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
  
  ??“当我读完马燕的故事后,好几个同学都哭了。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我们应当怎么做来帮助她?”巴黎一位中学老师说。“我觉得她很勇敢,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能去上学有多么幸运。”一位14岁的法国中学生说。 ??
  
  ??韩石(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
  
  ??对我来说,这是个幸运的意外。我和摄影师王征来到宁夏这个地方拍摄,一个叫白菊花的妇女来找我,给了我三本她女儿的日记和她女儿写给她的一封信。我把这本日记带回北京,读过以后就再次返回了这个村子,并且把这些日记发表在我们的报纸上,到第四天的时候法国有一家出版社想要给这个女孩捐款。于是我第三次来到宁夏,我们用捐款帮助了一些女孩子,并且和马燕谈了出书的事。
  
  ??我们没有想到马燕日记会获得这样大的反响,马燕还被评为2002年法国出版业的年度少年。一直以来,我都用漂流瓶来比喻马燕的故事,一个绝望中的举动改变了她的命运。
  
  ??在法国,我们甚至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来帮助这些孩子,这本书在日本、荷兰等国家也已经出了译本,现在它终于有了中文版,回到了故事发生的地区,面对它应该面对的读者。
  
  ??马燕:
  
  ??这些日记是我四年级时老师留的作业,我的作文在全班是最好的。
  
  ??我记得我爸爸妈妈去很远的地方捡发菜,二十多天,挣了七十多元,可我和大弟读书的学费一学期就要200元。我要读书,不想再过爸爸妈妈那样面朝地、背朝天却吃不饱的日子,所以我的成绩一直是第一。
  
  ??白菊花:
  
  ??我看到电视里共青团下乡帮助贫困的孩子上学,我就想如果也能到我们村子就好了,我看到他(韩石)的时候就想也许他能够帮助我的女儿。在马燕三年级的时候,我让她退学了,因为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女孩子上中学,她问我为什么,我说等你成了家,知道父母的难处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了。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我让她弟弟给我念了一下,我知道她要上学,我想是应该上学的,我到城里打工的时候连男女厕所都分不清,她上了学就可以学习个理发裁剪什么的了。
  
  ??马燕的日记
  
  ??我想读书
  
  ??2000年5月2日
  
  ??这回我们放了一周假,妈妈对我说,“孩子,妈妈想对你说一件事。”我就说,妈妈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吧!别憋在心里,憋在心里会难受的。妈妈说,你这怕是最后一次上学了。我就睁大眼睛望着妈妈,您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妈妈接着说,你们姐弟三个上学,你爸爸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是辜(顾)不过来的啊!妈妈你这么一说,看来我是必须回家了。妈妈说是啊!那我俩(两)个弟弟呢?妈妈就说你俩(两)个弟弟还必须念书。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男孩儿能念书,女孩儿就不能念书呢?妈妈就说你还小,不懂这些。
  
  ??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公(供)养弟弟上学。
  
  ??2001年10月30日
  
  ??今天,天气好冷啊!我和弟弟又没有馒头了,正午同学们都在打着吃饭,只有我和弟弟站在那里,上牙嚼着下牙,下牙嚼着上牙。弟弟看见我流着眼泪,就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对我说:姐,你在这儿等着,我去借票买饭。我知道弟弟的心情比我还糟糕,他这是为了安慰我,让我不要为他着想。我进了宿舍,坐在床上,眼睁睁地看着他走。叔叔阿姨,你们知道我望的是什么吗?是那碗黄米饭。我等了好久,弟弟才来,说姐没饭了,就转身走了。我望着弟弟那远离的背影,眼泪不由地望(往)下流。叔叔阿姨,你们不知有过挨饿的这种滋味没有,我已经受过了这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我在想,到什么时候上学,我才能不挨饿呢?
  
  ??
  
  ??马燕在北京(一)
  
  ??一块五:
  
  ??她一周的零花钱
  
  ??时间:9月19日下午2点
  
  ??地点:友谊宾馆
  
  ??行踪:信报记者专访
  
  ???9月19日下午两点,记者赶到友谊宾馆时,正好碰上外出归来的马燕母女。马燕文静地跟在母亲身后,一手拎着一兜苹果,一手拎着几个盒子,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位记者送给马燕的复读机和口语磁带。
  
  ??这是马燕第四次来北京,旅途疲劳使母女俩看上去略有点憔悴。记者和她们聊了两个多小时。马燕看来对接受采访已经很有经验,说起话来有条不紊,说完一段后总是习惯性地加上一句:“对,就是这个样子!”她母亲则在一旁补充着细节。
  
  ??谈话得知,《马燕日记》出版后,马燕的稿酬暂由韩石代为管理,等马燕18岁后再转交给她。现在,韩石每月给马燕寄去500元生活费,家中若有其他开支,韩石也会寄钱过来。现在马燕家里买了彩电和摩托车,马燕说“我妈妈会笑了!”
  
  ??韩石利用欧洲寄来的捐款建立了一个基金会,马燕也捐出了她三分之二的稿酬,用来资助预旺乡的孩子们。资助的标准是高中每学期700元,初中每学期500元,小学每学期200元,到目前为止,这笔钱已经使63个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马燕的故事也使当地的家长重新考虑孩子的出路,学校里女生的比例大大增加。去年预旺中学只有137个女生,今年已达到400个。“学校的前五名全是女生。”马燕自豪地说。
  
  ??记者:你现在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马燕:语文全校第一,英语也不错,综合成绩排在全校前十几名。(马燕说他们学校的前60名一般都能考上高中)
  
  ??记者:你成了家乡的“名人”之后,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听说有人很崇拜你。
  
  ??马燕:没什么变化,老师对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要求严格。去年来北京的时候,英语老师给我上过两节课,此外也没有给我开过小灶。崇拜的事我没听说过,只不过偶尔开开玩笑,比方说课堂上老师提问我多一点,有人就会说“马燕,老师对你太偏心了”。
  
  ??记者:学校的伙食怎么样?
  
  ??马燕:伙食跟以前一样,主食是米饭(荞麦米)。周一到周四大家都吃自己带的咸菜,一般到周五就吃完了,星期六只有吃买的菜(炒土豆),排好长好长的队,经常排到一半就没有了。我带的是韭菜,比较咸,能吃得久一点,所以这个学期还没买过菜。伙食费是和学费是一起算的。
  
  ??记者:你现在每月的零用钱是多少?手头宽裕了,有没有想过买点什么好东西?
  
  ??马燕:一周一块五,一个月五六块钱,平时最大的开支是买本子。不过开学到今天,我已经花了92元,主要是买了双鞋,买了一身衣服(马燕上学、到北京来穿的就是这身,她只有两件新衣服,另一件是夏天穿的)。如果我买一点很小的零食,同学们就会说:看马燕有钱了,买了很多好吃的!我不想让他们这样说。
  
  ??记者:你觉得什么才是你理想中的生活呢?
  
  ??马燕:那个时候,我家几乎没有吃的,早晨(中午)一点钟才能吃顿土豆,晚上八点多才能吃顿米饭或馍馍。妈妈做的馍馍粥,我们姐弟三个分了,都要抢最多的那份,肚子总是感觉特别饿。那时候想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现在我想只要我们能过一种普通平淡的生活,就很幸福了。
  
  ??马燕在北京(二)
  
  ??马燕: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时间:9月20日下午2点
  
  ??地点: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行踪:《马燕日记》中文版首发会
  
  ??
  
  ??《马燕日记》首发会的名字叫做“热爱上学的孩子”,身穿一套黑色小西服和白衬衫的马燕在众多记者照相机摄影机的包围中毫不怯场,显得落落大方,她熟练地给读者签名,得体地回答各种问题,用她自己的话说,上半年净在北京呆着了。她的妈妈白菊花穿着红毛衣戴着白帽子坐在一边。她们的脸上带着红晕,始终微笑着。
  
  ??在包围马燕的记者中有不少是美国和法国的记者,他们似乎对《法国解放报》的记者韩石更加感兴趣,他们的出现时时提示着这本中国宁夏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农村女孩的日记的国际背景。
  
  ??新书首发会上,一个孩子问马燕在辍学的时候干了什么,她说,我把我家的小羊羔喂大喂肥了。马燕还回忆起一个和她一起长大的女孩,她在14岁的时候辍学了,15岁结了婚,16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母亲。“我最后一次看见她是在乡里的集上,我很可怜她,那么小就有了孩子。所以我非常感谢韩叔叔他们,非常感谢。”这个16岁的女孩在说这些的时候忍不住哭了,她说:“结婚实在太可怕了。”
  
  ??马燕的母亲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女儿的新书首发会,第一次是法文版的发布会,那也是她第一次来到北京。“法文版我家里有一本,但我看不懂,中国字我也看不懂,我不知道我女儿在书里写了什么。”她告诉记者,这本日记是马燕在五年级的时候凭记忆写的,因为四年级的那一本早已被她爸爸卷烟抽没了。
  
  ??发布会的主办者请来了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几名高一学生和老师,马燕在送给他们的书上签了名,还留了地址。记者问一个女孩看马燕的书有什么感觉,她想了想说,我觉得我比她幸运多了。记者看了一下马燕的签名,上面写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无语
斑竹请你不要删啊,让大家看看他们能上学是多么的幸福啊!!今天又是小年夜,大家要珍惜啊,虽然不是军事,但这里人多啊!!求你了!!
痛心!!
我们上大工程大项目从来就不缺钱,90年代建三峡还要全国人大开会表决,现在几千亿元修个京沪高铁连表决都不需要了!只要项目经理、包工头们能整天围着自己转,好处源源流进自己腰包,上再大的工程,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
当“公仆”们坐在酒桌前畅饮的时候,他们可曾想过几百万眼巴巴盼着加军费上装备打台毒的战士,几千万没书读的孩子,几亿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
操!
[em06][em06][em06]
我为我无力帮助他们(她们)而感到惭愧
唉~!
现在这种事情太多了,只不过现在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掩盖了矛盾而已
我来自农村,我们全村就我一个上了大学,因为上学,委屈了我亲爱的弟弟,女朋友常常抱怨在我心中我父母第一,弟弟第二,她第三。我无语也没有怪她,一个大城市里面独生女不会明白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就1000多了点农民家庭供出一个大学生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但当她陪我回家后她哭了。。。。
多关注农村,多关心孩子!!!!!!!!!!!!
以下是引用pc在2004-1-20 15:35:00的发言:
我来自农村,我们全村就我一个上了大学,因为上学,委屈了我亲爱的弟弟,女朋友常常抱怨在我心中我父母第一,弟弟第二,她第三。我无语也没有怪她,一个大城市里面独生女不会明白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就1000多了点农民家庭供出一个大学生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但当她陪我回家后她哭了。。。。
多关注农村,多关心孩子!!!!!!!!!!!!




支持
大学教育其实就是一个黑洞
诺大一个中国,自己的事情现在还解决不好,
却一天到晚在外面吹虚自己如何如何?
每年这个时候不是在吹国家的外汇修储备吗?    听完,中国确实有钱,真的有钱,。
可是中国的钱花在那里了?????????各位,中国的钱花在那里了。
现在有钱的更有钱,没有钱的更没有钱。
一个村子,千号人还养不"活"四五个村官,千号人的节衣节食,倾家荡产才能使用这些人春光满面呀.
中国的工程每年做的是大.每个地方,每天都在建设.没有的在建,有的在改新,新的在改更新.
钱是那里来的.国家的.为何这些钱就好来了????????????????
没有人才,这些建了也白建.会毁在无知的一代人的手中.
要中国真正的强大,就必须使中国八亿农民富裕.任何一个中国人也不能漠视中国农民的现状.马燕我想只是一个代表.要中国农民富裕,必须让他们有知识.知识就是生产力.
有知识就有钱,有钱就富裕了,有钱又有知识,这就是中国的未来.
没有知识就是毁了这一代人,毁了这一代人的强国梦!!!!!!!!!!!
以下是引用pc在2004-1-20 15:35:00的发言:
我来自农村,我们全村就我一个上了大学,因为上学,委屈了我亲爱的弟弟,女朋友常常抱怨在我心中我父母第一,弟弟第二,她第三。我无语也没有怪她,一个大城市里面独生女不会明白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就1000多了点农民家庭供出一个大学生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但当她陪我回家后她哭了。。。。
多关注农村,多关心孩子!!!!!!!!!!!!

你做的没有错!![em09]
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社会主义好啊!!!!!
中国的教育误国误民~~~~
这个问题!
在国内永远无法解决。。。。。。
我来自农村,我们全村就我一个上了大学,因为上学,委屈了我亲爱的弟弟,女朋友常常抱怨在我心中我父母第一,弟弟第二,她第三。我无语也没有怪她,一个大城市里面独生女不会明白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就1000多了点农民家庭供出一个大学生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但当她陪我回家后她哭了。。。。
多关注农村,多关心孩子!!!!!!!!
很久没有。。。。。
以下是引用萧十一狼在2004-1-20 15:43:00的发言:
大学教育其实就是一个黑洞
[em09][em09][em09][em09]
看到那个女孩子的笑容,我觉得世界上最真实的事情就是--幸福。
我们很多的大学生读书完全就是上网,泡女人。真的是很不应该!
写日记要从娃娃抓起
我是教师,无语,这样的孩子太多了。我的学校每年有六百多新生入学,第二年就只剩四百多了,其中有一半是因为贫困失学的。/
我们捐出的钱还没到真正需要它们的人的手里就不知到“跑”那去了。
这种事在中国边远地区发生并不奇怪呀!!!
中国现在资源分配不均匀是出了名的哈!
半年后,又是大学生录取了,我不知道又会成就多少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我只希望能多几个有良心的招生教师,
多给点机会给分数线上,贫困线下的孩子学习的机会吧!
还有,网上招生真的是个不错的办法,至少能减少一部分猫腻吧!
这就是产业化呀!!
我们大多数能也只能关注而已,埃!!
为中国的教育政策喝倒彩,KAO,吃人的政策。无耻的教育人识
痛心!!
我们上大工程大项目从来就不缺钱,90年代建三峡还要全国人大开会表决,现在几千亿元修个京沪高铁连表决都不需要了!只要项目经理、包工头们能整天围着自己转,好处源源流进自己腰包,上再大的工程,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
当“公仆”们坐在酒桌前畅饮的时候,他们可曾想过几百万眼巴巴盼着加军费上装备打台毒的战士,几千万没书读的孩子,几亿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无数下岗和即将下岗的工人!!!!!!!!!!!!!!!
操!
谁能救救我们的教育!!!!!!
谁能救救这个畸形教育环境下的孩子们!!!!!!!!
以下是引用pc在2004-1-20 15:35:00的发言:
我来自农村,我们全村就我一个上了大学,因为上学,委屈了我亲爱的弟弟,女朋友常常抱怨在我心中我父母第一,弟弟第二,她第三。我无语也没有怪她,一个大城市里面独生女不会明白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就1000多了点农民家庭供出一个大学生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但当她陪我回家后她哭了。。。。
多关注农村,多关心孩子!!!!!!!!!!!!
[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
有人问中国教育的钱都投到哪里去了?穷的地方我不知道,富的地方我只听说过本地的一些情况。你们有没有见过投资二十多个亿的重点中学新校区?有没有听说过重点中学的所有教师每个人发一台笔记本电脑加一辆摩托车的?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正取生只占一二成而其他的学生都是靠买读的重点中学?各级政府和教委是支持地,精品工程嘛。
以上纯粹是听说的,听说的!真的假的不知道,听说的,呵呵,嘿嘿............[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前两天还看教育部长开新闻发布会说什么全国的9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到达98%。而事实真是这样吗?那为什么网上还有这么多失学儿童的声音?教育部长得话到底是说给谁厅的?
这一定是假的,2003年中国人均GDP1000美元怎么会有人吃不饱肚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小康中国................?
这个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当志愿者去接待新生,看见一个从青海来的学生对我的触动特别的大。当时他是一个人来的,身上除去那身衣服和录取通知书就什么都没有了。当时我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这是我第一次看见那样困难的学生。还好最后通过学校的为特困生所开的绿色通道顺利的入学了。
   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在是太大了。而又有一大群的无能“公仆”在那里“鱼肉百姓”。。。。。我无语
看看她那的教育局局长穷吗?县长。乡长等
还是体制有问题!没上的想上,上了的饿不想!问题蛮严重
以下是引用wang781116在2004-1-21 16:20:00的发言:
这一定是假的,2003年中国人均GDP1000美元怎么会有人吃不饱肚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小康中国................?







嘿嘿,记住,咱们共产党一向是报喜不报忧。
希望工程没少收啊 这样的孩子怎么不见少呢
教育腐败
岂止是大学生,现在的小学、中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君不见,在红灯高挂的地方,又有多少“园丁”在忙碌。
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