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智能手机普及,对SNS感到疲惫的人增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1:16:16
因智能手机普及,对SNS感到疲惫的人增多

韩国中央日报   孙海容 记者 | 2013.09.14 07:12

大学生姜某(25岁)今年年初是一个拥有500~600名粉丝的推特活跃分子。在上课或见朋友时,也会每隔10分~20分钟便确认一次信息,如果不上传帖子就感觉哪里不对劲。所以,姜某智能手机的电池很难撑半天。

从不久前开始,姜某就开始180度大转弯。现在他完全都不理推特、Facebook、Cyworld等社区网络服务(SNS)。对于戒掉SNS的理由,姜某表示“开始觉得SNS像是真正沟通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明白比起真挚的对话,大部分都是‘照片很漂亮’、‘吃得不错’等短篇对话”。他补充说道“偶尔还在推特上围绕着不太重要的问题产生争执后,感觉只是在浪费时间”。

上班族具某(32岁,女)最近也不在Facebook上上传照片和文字。与公司某领导在Facebook交了朋友正是问题的开始。因为该领导在具某上传的帖子上泼了几次冷水。如果具某上传了与朋友喝咖啡的照片,该领导就挖苦道‘事都做完了吗’,如果她上传了忧郁的诗,就会说‘对公司有什么不满吗’,让她很有负担。而且随时浏览该领导的Facebook说一些奉承的话,这对具某来说也是苦不堪言。她诉苦道“以前可以随意说一些私人事情的空间,现在却似乎变成掏空自己的空间了”。

有时会因为其他人的SNS,心情不舒服。赵某(35岁)经常在自己的Facebook上上传与美食店有关的照片,如果Facebook朋友上传了去过赵某不知道的美食店或高级餐厅的照片,就会感到嫉妒。赵某表示“在朋友的Facebook上问这是哪里,甚至会听到对方隐约叱责道这是普遍都会去的地方,你怎么不知道呢”,“似乎是害怕表现出自己过时,现在正勉强上传照片”。他介绍说“随性介绍兴趣和日常生活的SNS不知何时已变成夸耀自己的手段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像姜某和具某这样对本以为是方便沟通的SNS感到疲惫的人越来越多。美国的市场调查企业eMarketer去年年末推算SNS使用人数在全世界为14亿7000万名,仅在韩国就达到2290万名。到今年年末,预计全世界会增加到17亿3300万名,在韩国将会增加到2470万名。SNS使用人数的激增与所谓“SNS疲劳感(Social networking fatigue)”的扩散息息相关。在SNS使用者有相当一部分人数诉苦道,通过SNS认识了很多人后,在不知不觉中过度公开了个人信息,随之感到负担。还出现了沉迷于SNS,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对网络世界的认证和评价反应过于敏感的现象。  

根据信息通信政策研究院(KISDI)去年对韩国的Facebook和1803名推特(13岁~49岁)使用者进行问卷分析的结果显示,国内SNS使用者的疲劳感不可小觑。根据该研究院发表的《SNS和在线社区的社会关系形成机制比较》报告书显示,主要为“朋友和粉丝的数量众多”、“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变长”、“年龄越低,SNS疲劳感越大” 。问卷回应者的多数表现出的反应是“害怕其他人知道自己私人的事情”或“如果长期使用SNS,很有可能会后悔”。“影响其他事情或很难集中精力做事”、“害怕其他人对自己的帖子有负面评价”、“担心其他人不跟自己的帖子或不点赞(Like)”、“相比投入的时间来说,并没有实际内容”的反应也不在少数。

KISDI未来融合研究室研究委员李浩英(音)指出“如果想要顺利管理SNS,随时上传新内容,要对朋友的帖子作出回复,在这些事情中的压力比较大”,“担心自己粉丝数量不增加,或自己的私生活或人脉不济的人也不在少数”。

SK communications上个月对1037名(14岁~39岁)使用者实施的问卷调查中也出现了相似的结果。他们对SNS的不满(重复应答)中回答最多的就是“担心暴露私生活”(85%)和“人脉管理负担感”(84%)。一半以上的回应者“担心对不熟的人泄漏自己的私生活(51.8%)”,“只在我上传帖子的时候跟帖,此后就没有反应了(35.2%)”或“一旦交了朋友就很难断绝关系或删除(25.4%)”之类的回答也很多。

在国外对SNS感到疲惫的研究也非常活跃。根据德国洪堡大学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研究组今年年初对600名Facebook使用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Facebook里认真看朋友帖子的人中有三分之一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洪堡大学信息系统研究所的汉拿·克拉斯诺巴(音)博士说明道“在SNS引发不幸情感的主要因素是其他人幸福的样子”,“女性对外表和社会地位,男性对社会和职场的成就都有反应敏感的倾向”。他说明道“特别是有很多人对朋友的旅行照感到压力”,“羡慕朋友去旅游,自己会感到很悲惨”。接着,他补充说道“对关于华丽的职业或与异性朋友的交际,以及华丽而忙碌的生活的帖子也会诱发嫉妒心,在“赞”(like)和跟帖数量比朋友少时会感到自卑的应答者也很多”。

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神经科学研究组最近对82名使用者追踪感情变化的研究显示,在Facebook上耗费越多时间,幸福感就会越减少。相对应的,与朋友用电话通话或亲自见面的使用者幸福感却上升了。分析称,人们起初是为了寻找乐趣或满足好奇心以及不想感到疏离感而加入SNS,但相反,SNS让不少使用者感到疏离感,这是带来不幸福感的原因。

现在甚至还出现了过于沉迷于SNS,因无法从SNS摆脱的“信息疲劳综合症”而就医的现象。信息疲劳综合症是1996年英国神经科学家大卫·路易斯(音)首次向学术界报告的症状,但最近随着SNS使用者的增加,再次浮现出来。神经精神科专门医生指出,信息疲劳综合症在精神、肉体的压力重叠在一起时,可能会恶化成为分辨能力麻痹或自我怀疑感增加,转嫁责任和不安感等形态。

建国大学医院(神经精神科)教授夏志贤(音)诊断认为“信息疲劳综合症是随着SNS太过迅速渗透进我们生活而发生的过渡期现象”,“SNS在一上传帖子就能迅速出现跟帖,出现各种反应,没有空间限制,只要有智能手机就能使用,出于这一点很容易中毒”。

对“表现”式SNS觉得疲倦,感到厌烦的人还离开这里寻找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就是现在出现摆脱“宽而薄的”在线关系,只有自己能控制的少数熟人间发送信息的“封闭型SNS”的原因。就封闭型SNS来说,2011年在美国登场的Path被选为“鼻祖”。根据人类能缔结亲密关系的最大值为150名的理论,将人脉的范围限制在150人以内。在韩国还出现了只有恋人之间共享内容的“Between”。在只有两人使用的“Between”里,利用纪念日、信件、照片整理等功能,制造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只有自己邀请的人才能加入看见内容的NHN的“Band”也很有人气。SK communications推出可以将登录的朋友人数限制在50人的新款SNS——“Daybe”。’

梨花女大数码媒体系教授柳哲钧(音)预测称“迄今为止,SNS是以量的扩张为中心,未来会向着能够以自我为中心选择信息和人脉的选择型(selective)方向发展”。 


http://chinese.joins.com/gb/arti ... l&art_id=109282
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 http://cn.joins.com 因智能手机普及,对SNS感到疲惫的人增多

韩国中央日报   孙海容 记者 | 2013.09.14 07:12

大学生姜某(25岁)今年年初是一个拥有500~600名粉丝的推特活跃分子。在上课或见朋友时,也会每隔10分~20分钟便确认一次信息,如果不上传帖子就感觉哪里不对劲。所以,姜某智能手机的电池很难撑半天。

从不久前开始,姜某就开始180度大转弯。现在他完全都不理推特、Facebook、Cyworld等社区网络服务(SNS)。对于戒掉SNS的理由,姜某表示“开始觉得SNS像是真正沟通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明白比起真挚的对话,大部分都是‘照片很漂亮’、‘吃得不错’等短篇对话”。他补充说道“偶尔还在推特上围绕着不太重要的问题产生争执后,感觉只是在浪费时间”。

上班族具某(32岁,女)最近也不在Facebook上上传照片和文字。与公司某领导在Facebook交了朋友正是问题的开始。因为该领导在具某上传的帖子上泼了几次冷水。如果具某上传了与朋友喝咖啡的照片,该领导就挖苦道‘事都做完了吗’,如果她上传了忧郁的诗,就会说‘对公司有什么不满吗’,让她很有负担。而且随时浏览该领导的Facebook说一些奉承的话,这对具某来说也是苦不堪言。她诉苦道“以前可以随意说一些私人事情的空间,现在却似乎变成掏空自己的空间了”。

有时会因为其他人的SNS,心情不舒服。赵某(35岁)经常在自己的Facebook上上传与美食店有关的照片,如果Facebook朋友上传了去过赵某不知道的美食店或高级餐厅的照片,就会感到嫉妒。赵某表示“在朋友的Facebook上问这是哪里,甚至会听到对方隐约叱责道这是普遍都会去的地方,你怎么不知道呢”,“似乎是害怕表现出自己过时,现在正勉强上传照片”。他介绍说“随性介绍兴趣和日常生活的SNS不知何时已变成夸耀自己的手段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像姜某和具某这样对本以为是方便沟通的SNS感到疲惫的人越来越多。美国的市场调查企业eMarketer去年年末推算SNS使用人数在全世界为14亿7000万名,仅在韩国就达到2290万名。到今年年末,预计全世界会增加到17亿3300万名,在韩国将会增加到2470万名。SNS使用人数的激增与所谓“SNS疲劳感(Social networking fatigue)”的扩散息息相关。在SNS使用者有相当一部分人数诉苦道,通过SNS认识了很多人后,在不知不觉中过度公开了个人信息,随之感到负担。还出现了沉迷于SNS,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对网络世界的认证和评价反应过于敏感的现象。  

根据信息通信政策研究院(KISDI)去年对韩国的Facebook和1803名推特(13岁~49岁)使用者进行问卷分析的结果显示,国内SNS使用者的疲劳感不可小觑。根据该研究院发表的《SNS和在线社区的社会关系形成机制比较》报告书显示,主要为“朋友和粉丝的数量众多”、“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变长”、“年龄越低,SNS疲劳感越大” 。问卷回应者的多数表现出的反应是“害怕其他人知道自己私人的事情”或“如果长期使用SNS,很有可能会后悔”。“影响其他事情或很难集中精力做事”、“害怕其他人对自己的帖子有负面评价”、“担心其他人不跟自己的帖子或不点赞(Like)”、“相比投入的时间来说,并没有实际内容”的反应也不在少数。

KISDI未来融合研究室研究委员李浩英(音)指出“如果想要顺利管理SNS,随时上传新内容,要对朋友的帖子作出回复,在这些事情中的压力比较大”,“担心自己粉丝数量不增加,或自己的私生活或人脉不济的人也不在少数”。

SK communications上个月对1037名(14岁~39岁)使用者实施的问卷调查中也出现了相似的结果。他们对SNS的不满(重复应答)中回答最多的就是“担心暴露私生活”(85%)和“人脉管理负担感”(84%)。一半以上的回应者“担心对不熟的人泄漏自己的私生活(51.8%)”,“只在我上传帖子的时候跟帖,此后就没有反应了(35.2%)”或“一旦交了朋友就很难断绝关系或删除(25.4%)”之类的回答也很多。

在国外对SNS感到疲惫的研究也非常活跃。根据德国洪堡大学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研究组今年年初对600名Facebook使用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Facebook里认真看朋友帖子的人中有三分之一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洪堡大学信息系统研究所的汉拿·克拉斯诺巴(音)博士说明道“在SNS引发不幸情感的主要因素是其他人幸福的样子”,“女性对外表和社会地位,男性对社会和职场的成就都有反应敏感的倾向”。他说明道“特别是有很多人对朋友的旅行照感到压力”,“羡慕朋友去旅游,自己会感到很悲惨”。接着,他补充说道“对关于华丽的职业或与异性朋友的交际,以及华丽而忙碌的生活的帖子也会诱发嫉妒心,在“赞”(like)和跟帖数量比朋友少时会感到自卑的应答者也很多”。

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神经科学研究组最近对82名使用者追踪感情变化的研究显示,在Facebook上耗费越多时间,幸福感就会越减少。相对应的,与朋友用电话通话或亲自见面的使用者幸福感却上升了。分析称,人们起初是为了寻找乐趣或满足好奇心以及不想感到疏离感而加入SNS,但相反,SNS让不少使用者感到疏离感,这是带来不幸福感的原因。

现在甚至还出现了过于沉迷于SNS,因无法从SNS摆脱的“信息疲劳综合症”而就医的现象。信息疲劳综合症是1996年英国神经科学家大卫·路易斯(音)首次向学术界报告的症状,但最近随着SNS使用者的增加,再次浮现出来。神经精神科专门医生指出,信息疲劳综合症在精神、肉体的压力重叠在一起时,可能会恶化成为分辨能力麻痹或自我怀疑感增加,转嫁责任和不安感等形态。

建国大学医院(神经精神科)教授夏志贤(音)诊断认为“信息疲劳综合症是随着SNS太过迅速渗透进我们生活而发生的过渡期现象”,“SNS在一上传帖子就能迅速出现跟帖,出现各种反应,没有空间限制,只要有智能手机就能使用,出于这一点很容易中毒”。

对“表现”式SNS觉得疲倦,感到厌烦的人还离开这里寻找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就是现在出现摆脱“宽而薄的”在线关系,只有自己能控制的少数熟人间发送信息的“封闭型SNS”的原因。就封闭型SNS来说,2011年在美国登场的Path被选为“鼻祖”。根据人类能缔结亲密关系的最大值为150名的理论,将人脉的范围限制在150人以内。在韩国还出现了只有恋人之间共享内容的“Between”。在只有两人使用的“Between”里,利用纪念日、信件、照片整理等功能,制造只属于两个人的故事。只有自己邀请的人才能加入看见内容的NHN的“Band”也很有人气。SK communications推出可以将登录的朋友人数限制在50人的新款SNS——“Daybe”。’

梨花女大数码媒体系教授柳哲钧(音)预测称“迄今为止,SNS是以量的扩张为中心,未来会向着能够以自我为中心选择信息和人脉的选择型(selective)方向发展”。 


http://chinese.joins.com/gb/arti ... l&art_id=109282
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 http://cn.joins.com
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社交网络服务对现代人影响太大。有人真实生活被搞到家破人亡。
对ONS感兴趣的多。
原来是韩国的
你们都疲惫了,那谣言还说给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