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B2C电商“马太效应”的“萧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09:31
http://it.people.com.cn/GB/193877/114492/17237464.html

·系列评论一:京东商城想要了谁的命?
  ·系列评论二:盈利无期圈钱困难 电商企业终将“鹿死谁手”?
  ·系列评论三:电商经营趋向寡头模式 类型化网站尚有潜力
  ·系列评论四:专访谢文:当当和京东“死磕”价格则必死无疑

  资本的力量再次在B2C电商企业中发挥作用。一方面是京东商城、当当网等业务逐渐扩张,另一方面则是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裁员、收缩乃至倒闭。中国B2C电商正在面临“马太效应”,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资本的力量,所谓成败亦萧何。

  奢侈品电商的“滑铁卢”

  奢侈品电商正在面临“滑铁卢”。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我们近期对公司组织结构和业务布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这些举措是公司的正常管理行为,目的是使企业更加高效的运转,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适合、优质的时尚精品,完善、贴心、便捷的在线购物体验。”2月14日,也就是“情人节”这天,笔者收到定位于B2C的奢侈品电商——尚品网发来关于内部调整的说明信。

  就在此前一天有尚品网离职员工对外透露称,尚品网于春节前后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其中北京总部员工数量已大幅缩水。对于此次裁员的原因,有消息称是因为尚品网至今未能拿到风投资金。该离职员工对外的说法称,“风投资金是分批进入的,由于尚品网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此前承诺的改版一年后迟迟没有上线,因此风投暂停了资金的进入。”

  尚品网网站资料介绍该网站于2010年7月正式上线,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国际顶级奢侈品在线私卖的电子商务网站。“从2010年5月至今,尚品网通过提供优质的高端购物体验,仅仅依靠用户口碑传播,已实现了用户注册人数及销售额的高速增长,注册人数已从2010年7月的1万人激增到今天的200万人;销售额也从2010年7月销售额10万增长到目前的月销售额2000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奢侈品网站第一次“出事”。就在2012年开年,另一家奢侈品网站走秀网被传出“瘦身”。有消息称,走秀网开始裁员,北京分公司已接到邮件全部转移深圳,否则自动辞职。

  虽然走秀网首席战略官黄劲对外解释称,走秀网并未裁员,仅为个别部门办公地点的调整,其北京分公司仍在。

  但另有走秀网离职员工年后称,从今年1月开始,其北京公司开始执行深圳总部的调整决定,整个市场及数据管理部门全部转移到总部。原有员工可随部门到深圳工作,不愿意调往深圳的自动离职。业内普遍认为,这是走秀在变相“瘦身”。

  而就在去年年底即2011年12月28日,网易尚品(L.163.COM)发布公告称,网易尚品将于2011年12月31日24时关闭。而这距离其上线运营不足一年。资料显示,网易尚品于2011年1月18日正式上线,是网易旗下高端购物商城。所售商品包括36个全球顶级品牌,包括手袋皮具、珠宝饰品、服装、手表、鞋品五大类商品。

  比网易尚品稍早出事的还有另一家B2C奢侈品网站——呼哈网(WOOHA),而且该网站问题更为严重。去年12月初,该网站被曝光因为“欠薪”,且90%员工已辞职,公司内部业务几乎停滞,网站创始人连庭凯被董事会“扫地出门”。据悉,当时呼哈网网站被黑,创始人连庭凯的照片贴在官网,并写道“连庭凯欠公司全体员工保险、住房公积金半年之久,并拖欠工资,现在不见其人”,此段文字署名为“WOOHA全体员工”。

  连庭凯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他于当年11月6日被董事会强行要求“让位”于现任CEO颜静怡,并注销了他以CEO身份注册的公司邮箱、要求辞去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而他当时考虑到“希望公司更专业的管理运营,能将自己的‘孩子’养大,做强”,也就忍气吞声了下来。

  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奢侈品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超过100亿,2015年规模预计可达到372.4亿元。显然奢侈品潜在的网购商机让许多商界人士趋之若鹜,但能不能等到这一天则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

  资本魔咒

  与B2C奢侈品电商相对的是,另一批电子商务网站B2C却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这其中京东商城算是最为代表性,就在2011年,京东不仅取得高达15亿的融资,另一方面在B2C市场越战越强,并直逼马云旗下的天猫(原名淘宝商城)。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产业近年开始在电商领域大展拳脚并取得一定影响力。这其中以家电连锁卖场出名的国美、苏宁算是代表。 国美2010年11月,宣布并购以4800万元收购库巴购物网80%股份进入B2C市场。苏宁电器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B2C网上购物平台苏宁易购,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3000亿元的销售规模,成为中国领先的B2C平台之一。

  艾瑞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显示,在自主销售的B2C中,京东以37.8%的份额高居榜首,苏宁易购以6.9%的份额位居第二,国美库巴网2.7%的份额位居第八。

  “电子商务的人我形容是垫砖的,一起跳水到脖子,开始往下沉,沉到头的时候一个投资人来投点钱浮上来了,继续往下沉,第二轮投资垫上来一点,什么时候投资没有就直接死掉了。”2011年11月,以卖鞋得名的乐淘网创始人毕胜在对外谈及电子商务的现状时称。他认为,电子商务是浮躁的,生意的本质其实就是要赚钱,不赚钱的生意其实就是故事,就是泡沫。

  毕胜的观点指出的风险投资对电商的重要性,事实上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都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甚至是成败的“萧何”。众所周知,国内互联网企业初时都是“赔本赚吆喝”,甚至IPO后很多人都是如此,而这期间,只有资本的不断“输血”才能使各网站成长发展起来,电商也是如此,前面所谈的诸多奢侈品电商遇挫以及团购网站的泡沫自不例外,翻看各家故事,无不是资金遇到难题。

  今年1月品聚网的倒下也是资金遇到问题。今年1月9日上线不到3个月的盛大旗下品聚网官方贴出《关于公司进行清算,暂停相关业务的公告》,称 “由于投资方承诺的投资款未能如期到位,公司资金链断裂,现有资金将无法支撑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御网信息于2012年1月9日准备进行清算,暂停公司相关业务”。

  据悉品聚网上线前,CEO葛斌斌曾对外透露,盛大和其他两家投资公司将向“品聚网”投入20亿元,首期资金2亿,盛大占大头。但今年1月,葛斌斌才透露,由于当时只有口头约定,盛大现在毁约,品聚公司只好关闭。

  而再看京东商城2011年的强势,15亿美元的融资密不可分。2011年4月初京东对外宣布,已完成第三轮融资,规模达15亿美元,据悉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互联网企业数额最大的一笔融资,投资方包括俄罗斯DST和老虎基金等共六家基金,以及一些个人投资者。DST是美国热门网站Facebook的投资方之一。

  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12月初,已经披露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事件共发生92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77起,投资金额总额达到46.91亿美元,超过2010年同业投资纪录,并打破2010年同业投资65起的记录。显然国内电子商务的热闹与资本推动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投资最终是要退出的,而退出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所投企业的IPO。但是去年以来,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发展不顺,并被屡屡做空。究其原因业内有观点认为,一是中国公司在美国频频曝出的造假丑闻,使中国概念股集体遇到信任危机。二是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消费者信心不振等因素影响。三是有美国金融机构故意利用做空中国概念股从中牟利。

  中国概念股遇冷的结果是许多网站在美IPO(首次公开募股)遇挫,如迅雷、盛大文学等暂停在美IPO。而这样一来又导致风投在中国互联网投资变得谨慎。清科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电商投资案明显少于上半年,就是一个间接证明。

  不过对于未融到资金的电商来说,这段日子能不能熬过去可能就是一种考验,但无论怎样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的步伐却不会停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年度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延续2010年快速发展态势,同时呈现出多种新的趋势,全年市场交易规模达7.0万亿元,同比增长46.4%。艾瑞认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将进一步成熟,规模化和精细化将是主要特色。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基础服务的成熟,服务类产品的电商运营有望有所突破,引爆中国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

  而在去年10月18日,商务部发布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将达8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将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以上,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时下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IPO窗口似乎正在打开。北京时间2月18日,中国B2C品牌折扣网站唯品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文件,拟筹集最多1.25亿美元资金。如果此次唯品会成功IPO,显然对中国B2C电商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风险资本对中国B2C电商企业的发展将会再次激发热情,并推动B2C电商做大。当然B2C电商是否能得到健康发展,还需要自身在业务上得到强化,否则资本的倒来只能是饮鸩止渴。

  (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网立场)http://it.people.com.cn/GB/193877/114492/17237464.html

·系列评论一:京东商城想要了谁的命?
  ·系列评论二:盈利无期圈钱困难 电商企业终将“鹿死谁手”?
  ·系列评论三:电商经营趋向寡头模式 类型化网站尚有潜力
  ·系列评论四:专访谢文:当当和京东“死磕”价格则必死无疑

  资本的力量再次在B2C电商企业中发挥作用。一方面是京东商城、当当网等业务逐渐扩张,另一方面则是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裁员、收缩乃至倒闭。中国B2C电商正在面临“马太效应”,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资本的力量,所谓成败亦萧何。

  奢侈品电商的“滑铁卢”

  奢侈品电商正在面临“滑铁卢”。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我们近期对公司组织结构和业务布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这些举措是公司的正常管理行为,目的是使企业更加高效的运转,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适合、优质的时尚精品,完善、贴心、便捷的在线购物体验。”2月14日,也就是“情人节”这天,笔者收到定位于B2C的奢侈品电商——尚品网发来关于内部调整的说明信。

  就在此前一天有尚品网离职员工对外透露称,尚品网于春节前后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其中北京总部员工数量已大幅缩水。对于此次裁员的原因,有消息称是因为尚品网至今未能拿到风投资金。该离职员工对外的说法称,“风投资金是分批进入的,由于尚品网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此前承诺的改版一年后迟迟没有上线,因此风投暂停了资金的进入。”

  尚品网网站资料介绍该网站于2010年7月正式上线,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国际顶级奢侈品在线私卖的电子商务网站。“从2010年5月至今,尚品网通过提供优质的高端购物体验,仅仅依靠用户口碑传播,已实现了用户注册人数及销售额的高速增长,注册人数已从2010年7月的1万人激增到今天的200万人;销售额也从2010年7月销售额10万增长到目前的月销售额2000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奢侈品网站第一次“出事”。就在2012年开年,另一家奢侈品网站走秀网被传出“瘦身”。有消息称,走秀网开始裁员,北京分公司已接到邮件全部转移深圳,否则自动辞职。

  虽然走秀网首席战略官黄劲对外解释称,走秀网并未裁员,仅为个别部门办公地点的调整,其北京分公司仍在。

  但另有走秀网离职员工年后称,从今年1月开始,其北京公司开始执行深圳总部的调整决定,整个市场及数据管理部门全部转移到总部。原有员工可随部门到深圳工作,不愿意调往深圳的自动离职。业内普遍认为,这是走秀在变相“瘦身”。

  而就在去年年底即2011年12月28日,网易尚品(L.163.COM)发布公告称,网易尚品将于2011年12月31日24时关闭。而这距离其上线运营不足一年。资料显示,网易尚品于2011年1月18日正式上线,是网易旗下高端购物商城。所售商品包括36个全球顶级品牌,包括手袋皮具、珠宝饰品、服装、手表、鞋品五大类商品。

  比网易尚品稍早出事的还有另一家B2C奢侈品网站——呼哈网(WOOHA),而且该网站问题更为严重。去年12月初,该网站被曝光因为“欠薪”,且90%员工已辞职,公司内部业务几乎停滞,网站创始人连庭凯被董事会“扫地出门”。据悉,当时呼哈网网站被黑,创始人连庭凯的照片贴在官网,并写道“连庭凯欠公司全体员工保险、住房公积金半年之久,并拖欠工资,现在不见其人”,此段文字署名为“WOOHA全体员工”。

  连庭凯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他于当年11月6日被董事会强行要求“让位”于现任CEO颜静怡,并注销了他以CEO身份注册的公司邮箱、要求辞去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而他当时考虑到“希望公司更专业的管理运营,能将自己的‘孩子’养大,做强”,也就忍气吞声了下来。

  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奢侈品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超过100亿,2015年规模预计可达到372.4亿元。显然奢侈品潜在的网购商机让许多商界人士趋之若鹜,但能不能等到这一天则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

  资本魔咒

  与B2C奢侈品电商相对的是,另一批电子商务网站B2C却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这其中京东商城算是最为代表性,就在2011年,京东不仅取得高达15亿的融资,另一方面在B2C市场越战越强,并直逼马云旗下的天猫(原名淘宝商城)。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产业近年开始在电商领域大展拳脚并取得一定影响力。这其中以家电连锁卖场出名的国美、苏宁算是代表。 国美2010年11月,宣布并购以4800万元收购库巴购物网80%股份进入B2C市场。苏宁电器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B2C网上购物平台苏宁易购,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3000亿元的销售规模,成为中国领先的B2C平台之一。

  艾瑞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显示,在自主销售的B2C中,京东以37.8%的份额高居榜首,苏宁易购以6.9%的份额位居第二,国美库巴网2.7%的份额位居第八。

  “电子商务的人我形容是垫砖的,一起跳水到脖子,开始往下沉,沉到头的时候一个投资人来投点钱浮上来了,继续往下沉,第二轮投资垫上来一点,什么时候投资没有就直接死掉了。”2011年11月,以卖鞋得名的乐淘网创始人毕胜在对外谈及电子商务的现状时称。他认为,电子商务是浮躁的,生意的本质其实就是要赚钱,不赚钱的生意其实就是故事,就是泡沫。

  毕胜的观点指出的风险投资对电商的重要性,事实上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都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甚至是成败的“萧何”。众所周知,国内互联网企业初时都是“赔本赚吆喝”,甚至IPO后很多人都是如此,而这期间,只有资本的不断“输血”才能使各网站成长发展起来,电商也是如此,前面所谈的诸多奢侈品电商遇挫以及团购网站的泡沫自不例外,翻看各家故事,无不是资金遇到难题。

  今年1月品聚网的倒下也是资金遇到问题。今年1月9日上线不到3个月的盛大旗下品聚网官方贴出《关于公司进行清算,暂停相关业务的公告》,称 “由于投资方承诺的投资款未能如期到位,公司资金链断裂,现有资金将无法支撑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御网信息于2012年1月9日准备进行清算,暂停公司相关业务”。

  据悉品聚网上线前,CEO葛斌斌曾对外透露,盛大和其他两家投资公司将向“品聚网”投入20亿元,首期资金2亿,盛大占大头。但今年1月,葛斌斌才透露,由于当时只有口头约定,盛大现在毁约,品聚公司只好关闭。

  而再看京东商城2011年的强势,15亿美元的融资密不可分。2011年4月初京东对外宣布,已完成第三轮融资,规模达15亿美元,据悉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互联网企业数额最大的一笔融资,投资方包括俄罗斯DST和老虎基金等共六家基金,以及一些个人投资者。DST是美国热门网站Facebook的投资方之一。

  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12月初,已经披露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事件共发生92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77起,投资金额总额达到46.91亿美元,超过2010年同业投资纪录,并打破2010年同业投资65起的记录。显然国内电子商务的热闹与资本推动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投资最终是要退出的,而退出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所投企业的IPO。但是去年以来,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发展不顺,并被屡屡做空。究其原因业内有观点认为,一是中国公司在美国频频曝出的造假丑闻,使中国概念股集体遇到信任危机。二是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消费者信心不振等因素影响。三是有美国金融机构故意利用做空中国概念股从中牟利。

  中国概念股遇冷的结果是许多网站在美IPO(首次公开募股)遇挫,如迅雷、盛大文学等暂停在美IPO。而这样一来又导致风投在中国互联网投资变得谨慎。清科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电商投资案明显少于上半年,就是一个间接证明。

  不过对于未融到资金的电商来说,这段日子能不能熬过去可能就是一种考验,但无论怎样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的步伐却不会停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年度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延续2010年快速发展态势,同时呈现出多种新的趋势,全年市场交易规模达7.0万亿元,同比增长46.4%。艾瑞认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将进一步成熟,规模化和精细化将是主要特色。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基础服务的成熟,服务类产品的电商运营有望有所突破,引爆中国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

  而在去年10月18日,商务部发布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将达8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将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以上,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时下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IPO窗口似乎正在打开。北京时间2月18日,中国B2C品牌折扣网站唯品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文件,拟筹集最多1.25亿美元资金。如果此次唯品会成功IPO,显然对中国B2C电商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风险资本对中国B2C电商企业的发展将会再次激发热情,并推动B2C电商做大。当然B2C电商是否能得到健康发展,还需要自身在业务上得到强化,否则资本的倒来只能是饮鸩止渴。

  (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