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迷关于运八机的评论(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03:44
感谢老毕这么仔细的搜集运-8的资料,不容易啊。在这我也多说几句,跟前几天我评论轰-6一样,肯定会让爱国的粪青不爽的,不过没有办法,我这个人就是讲真话,红教这么多年的谎言教育也没有能改变我。
<P>    6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建设012基地,也就是汉中运输机基地是中国航空工业基本建设中最大的失误之一,纯粹是拍脑门决定的,当地的地质根本不适合建设大型工厂,当时就为了山、散、洞,喜欢羊拉屎似的的布局。汉中厂光基建就多投入上亿(那时候的币值,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亿),工期一再拖延。如果当时运-8留在西安厂,发展一定会比现在好的多,大不了在西安附近再建设一个总装车间就行了,运8,运-7,轰-6很多部件都可以通用。</P>
<P>    苏联之所以将安-12早早得停产,有一个原因是这种飞机设计结构上有点问题,可拓展性不大。安东诺夫设计局在涡桨运输机方面放弃了这一个机种的改进,也没有另外再研制类似吨位的机型。中国的运八是测绘仿制的,没有图纸资料,至于飞机的每一个部件为什么那样设计的原理也不清楚,测绘仿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得不将原型的很多错误也仿制了,因为不敢改,不知道设计原理。几乎同时仿制的运-7用的是苏联50年代末期的的第2批安-24作为原型,等中国1980年代中期基本仿制的差不多了,可以定型了,苏联又将1984年的第60批安-24卖给了中国。运-7在80年代红火了短暂的一阵,进入90年代基本上从各个航空公司退役了,虽然中国的支线航空方兴未艾,但是各个航空公司宁可引进国外昂贵的支线飞机,也没人采购便宜的运-7了。至于现在在运-7基础上改进的新舟-60,我也不太看好。</P>
<P>    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汉中出产的运-8价格并不贵,也就是7000-8000万元人民币的样子,那时候只要每年能有3-4架,最低2架也成,就能保住工厂的职工工资发放。不仅仅是因为军费的原因,空军采购运-8不多,关键还是性能问题。目前空军运输机最大的机群还是安-26/运-7,果这些只能载员30多人的小型运输机要全部更换的话,对于汉中来说就是很大的市场。如果空军看不上汉中的运-8,转而采购其他厂商的飞机,对汉中来说就是致命的。汉中应该知道他们的衣食父母就是空军,像什么邮政局、牧场、国外的少数定货等都不足以养活汉中的上万职工。80年代的时候,对于汉中和运-8来说最大的损失是运-8空中加油型没有被空军采用,如果那时候不是用轰-6而是用运-8,运-8的产量还会增加至少一半的。其实美国也用C-130作为空中加油机给喷气飞机空中加油的,由于运-8的最小失速速度小于轰-6,还能给直升机加油。轰-6的载油量是高于运-8,但是轰-6本身耗油太大,留给受油飞机的燃油并不多,运-8的起降性能又高于轰-6。轰-6的高空性能好于运-8。</P>
<P>    运-8性能差,很大程度上是发动机的问题,涡桨-6属于第一代涡桨,体积重量相当大,消耗燃油机油也很大,寿命很短。如果能有相应的80年代水平的涡桨发动机更换,就能使运-8提高性能很大。另外跟安东诺夫设计局合作,最好让他们把安-12的原设计图纸和参考数据等拿出来共享,毕竟运-8的空重很大,还有很大可能减轻的,能减轻空重,就等于增加了运载量和航程。不过如果新材料新工艺用的过多,运-8的价格就涨上去了,到时候可能跟C-130相比,还是没有竞争力。</P>
<P>    另一则,人家老顾可是靠这个东东-歼8,当了两院院士啊。中国航空工业让东北帮给害惨了,当初把苏-27拿到112是空军最大的失误,当初让沈阳破产,大不了又一个铁西区,现在成为自由市场或者桑拿中心什么都行。国家领导对航空工业的了解连军事迷都不如,就这种体制,还整天打赢,打谁啊,别说漏了,把对付赤手空拳的工农学生这秘密说出来。
</P>感谢老毕这么仔细的搜集运-8的资料,不容易啊。在这我也多说几句,跟前几天我评论轰-6一样,肯定会让爱国的粪青不爽的,不过没有办法,我这个人就是讲真话,红教这么多年的谎言教育也没有能改变我。
<P>    6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建设012基地,也就是汉中运输机基地是中国航空工业基本建设中最大的失误之一,纯粹是拍脑门决定的,当地的地质根本不适合建设大型工厂,当时就为了山、散、洞,喜欢羊拉屎似的的布局。汉中厂光基建就多投入上亿(那时候的币值,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亿),工期一再拖延。如果当时运-8留在西安厂,发展一定会比现在好的多,大不了在西安附近再建设一个总装车间就行了,运8,运-7,轰-6很多部件都可以通用。</P>
<P>    苏联之所以将安-12早早得停产,有一个原因是这种飞机设计结构上有点问题,可拓展性不大。安东诺夫设计局在涡桨运输机方面放弃了这一个机种的改进,也没有另外再研制类似吨位的机型。中国的运八是测绘仿制的,没有图纸资料,至于飞机的每一个部件为什么那样设计的原理也不清楚,测绘仿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得不将原型的很多错误也仿制了,因为不敢改,不知道设计原理。几乎同时仿制的运-7用的是苏联50年代末期的的第2批安-24作为原型,等中国1980年代中期基本仿制的差不多了,可以定型了,苏联又将1984年的第60批安-24卖给了中国。运-7在80年代红火了短暂的一阵,进入90年代基本上从各个航空公司退役了,虽然中国的支线航空方兴未艾,但是各个航空公司宁可引进国外昂贵的支线飞机,也没人采购便宜的运-7了。至于现在在运-7基础上改进的新舟-60,我也不太看好。</P>
<P>    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汉中出产的运-8价格并不贵,也就是7000-8000万元人民币的样子,那时候只要每年能有3-4架,最低2架也成,就能保住工厂的职工工资发放。不仅仅是因为军费的原因,空军采购运-8不多,关键还是性能问题。目前空军运输机最大的机群还是安-26/运-7,果这些只能载员30多人的小型运输机要全部更换的话,对于汉中来说就是很大的市场。如果空军看不上汉中的运-8,转而采购其他厂商的飞机,对汉中来说就是致命的。汉中应该知道他们的衣食父母就是空军,像什么邮政局、牧场、国外的少数定货等都不足以养活汉中的上万职工。80年代的时候,对于汉中和运-8来说最大的损失是运-8空中加油型没有被空军采用,如果那时候不是用轰-6而是用运-8,运-8的产量还会增加至少一半的。其实美国也用C-130作为空中加油机给喷气飞机空中加油的,由于运-8的最小失速速度小于轰-6,还能给直升机加油。轰-6的载油量是高于运-8,但是轰-6本身耗油太大,留给受油飞机的燃油并不多,运-8的起降性能又高于轰-6。轰-6的高空性能好于运-8。</P>
<P>    运-8性能差,很大程度上是发动机的问题,涡桨-6属于第一代涡桨,体积重量相当大,消耗燃油机油也很大,寿命很短。如果能有相应的80年代水平的涡桨发动机更换,就能使运-8提高性能很大。另外跟安东诺夫设计局合作,最好让他们把安-12的原设计图纸和参考数据等拿出来共享,毕竟运-8的空重很大,还有很大可能减轻的,能减轻空重,就等于增加了运载量和航程。不过如果新材料新工艺用的过多,运-8的价格就涨上去了,到时候可能跟C-130相比,还是没有竞争力。</P>
<P>    另一则,人家老顾可是靠这个东东-歼8,当了两院院士啊。中国航空工业让东北帮给害惨了,当初把苏-27拿到112是空军最大的失误,当初让沈阳破产,大不了又一个铁西区,现在成为自由市场或者桑拿中心什么都行。国家领导对航空工业的了解连军事迷都不如,就这种体制,还整天打赢,打谁啊,别说漏了,把对付赤手空拳的工农学生这秘密说出来。
</P>
<P>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我们要看到当时我国所面临的安全局势.在当时中美与中苏都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安全是战略项目所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所谓的三线就是由此而来.不能因为今年的局势有了变化,就完全否定过去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些做法.</P>
没有办法,没有自己的技术
三线是必要的,Y8要改下去的,SU27放在沈飞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