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不解,为什么现在改念成 A MI TUO F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1:48:22
记得以前都叫
E  MI TUO FO

不知何时起,最近的影视作品里听到念成

A MI TUO FO

是有过什么改动么
原焚文那个A本来是怎样念的

请高人讲解记得以前都叫
E  MI TUO FO

不知何时起,最近的影视作品里听到念成

A MI TUO FO

是有过什么改动么
原焚文那个A本来是怎样念的

请高人讲解
你没赶上“如火如茶”的那个时候就“A MI TUO FO”一下吧
PS:你的“FO”的拼法是音乐老师教的?
佛就是fo阿?
另外单田芳还经常说 弥陀佛,没有阿,这可以吗
现在很多读音都随口语化了。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我记得当初是念“xia”,现在“xie”了。呆板的呆,原来是"ai“,现在直接”dai"了。
十五字 发表于 2012-2-3 15:21
你没赶上“如火如茶”的那个时候就“A MI TUO FO”一下吧
PS:你的“FO”的拼法是音乐老师教的?
同学,佛的拼音就是"fo" ,难不成你以为是 "fuo"么?请自行用拼音输入法测试一下。

另,代你老师布置回家作业一份——罚抄该拼音一百遍以加深印象~~~~;P
原文以及一直以来都读a,读e是不正确的。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12-2-3 15:33
同学,佛的拼音就是"fo" ,难不成你以为是 "fuo"么?请自行用拼音输入法测试一下。

另,代你老师布置回 ...
汗一个……
看来用五笔输入也有弊端啊
俺周末复习拼音去
天武纪 发表于 2012-2-3 15:37
原文以及一直以来都读a,读e是不正确的。
不对吧,一直以来都是e,用搜狗拼音也会提示用e。
用原梵文Amitabha为关键字,找到一个网页,贴出来大家看看:
http://www.amitabha.org/amitabha.htm
吉祥堕天 发表于 2012-2-3 15:33
现在很多读音都随口语化了。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我记得当初是念“xia”,现在“xie”了。呆板的呆,原 ...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对就这个,我教我儿子也纽结了好久,本是斜通狭,可注音是XIE,又敢不照书教,只好等儿子大了再说狭的事
wins82668 发表于 2012-2-3 15:45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对就这个,我教我儿子也纽结了好久,本是斜通狭,可注音是XIE,又敢不照书教,只好等 ...
握手,我也是在教儿子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向他解释了半天什么叫通假字
梵文  阿 的意思是 “无”的意思,本就应该读 a 音

amita
吉祥堕天 发表于 2012-2-3 15:40
不对吧,一直以来都是e,用搜狗拼音也会提示用e。
搜狗拼音是错误地。梵文就读a.
吉祥堕天 发表于 2012-2-3 15:47
握手,我也是在教儿子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向他解释了半天什么叫通假字
这读 xia 应该是  古音
eluk 发表于 2012-2-3 15:49
这读 xia 应该是  古音
这里读xia,是因为这个字本身在这里就不是倾斜的斜的意思,而是狭窄的狭。

wins82668 发表于 2012-2-3 15:45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对就这个,我教我儿子也纽结了好久,本是斜通狭,可注音是XIE,又敢不照书教,只好等 ...


这类古音变今音的现象倒不用很纠结啦,教孩子就照目前书本上标注的标准普通话发音就可以了,让他念标准的今音发音,等大些有一定基础了再跟他解释一些特定的语言学现象啦~
wins82668 发表于 2012-2-3 15:45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对就这个,我教我儿子也纽结了好久,本是斜通狭,可注音是XIE,又敢不照书教,只好等 ...


这类古音变今音的现象倒不用很纠结啦,教孩子就照目前书本上标注的标准普通话发音就可以了,让他念标准的今音发音,等大些有一定基础了再跟他解释一些特定的语言学现象啦~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12-2-3 16:00
这类古音变今音的现象倒不用很纠结啦,教孩子就照目前书本上标注的标准普通话发音就可以了,让他念准标 ...
不过这样一来
别人押韵的诗
就变得不伦不类了
音译应为:阿米达
前面两个“南无”的读音才是考验真本事的呢。
天武纪 发表于 2012-2-3 15:49
搜狗拼音是错误地。梵文就读a.
请看我贴出的链接,里面写得比较详细。
fidodido 发表于 2012-2-3 15:54
这里读xia,是因为这个字本身在这里就不是倾斜的斜的意思,而是狭窄的狭。

这点我不认同,这句里的斜就是倾斜的斜,不存在什么通假现象,之所以念"xia"纯粹是因为古音的关系。为什么说不能理解为是通假狭窄的狭?因为在古音中斜和狭的发音也是不同的,斜是阳平发音,而狭古音是入声,这一点很多北方的同学可能感觉不出来,我这边是吴语地区,斜和狭在吴语方言中平仄关系分得非常清楚。同时,杜牧的这首七绝在诗律中属“仄起平收”,首句的格律必然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尾末字押花字韵,因此这里的斜只能是作古音为阳平的倾斜的斜字来解,否则若理解为通假狭窄的狭,就不合格律了。
eluk 发表于 2012-2-3 16:02
不过这样一来
别人押韵的诗
就变得不伦不类了

这个问题要变通地看,虽然用今音读不合格律、不押韵了,但毕竟是当下的标准音,教孩子总归还是先正今音,由浅入深。本来这类现象就同时涉及语音学、音韵学、格律等多重内容,对一个理解能力尚有限的孩子来说,还是先不要搞得太复杂为好。
杀之 发表于 2012-2-3 16:19
前面两个“南无”的读音才是考验真本事的呢。
秀才定要“于戏”,小僧只得“南无”,秀才若是“呜呼”,小僧自然“那摩”

杀之 发表于 2012-2-3 16:19
前面两个“南无”的读音才是考验真本事的呢。


那摩

namas

“顶礼”之意
杀之 发表于 2012-2-3 16:19
前面两个“南无”的读音才是考验真本事的呢。


那摩

namas

“顶礼”之意
还有类似的例子是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如今也”ye“了。
我倒是支持用现代发音来念,就是在教育孩子时有些不适应。

南无,难道不是一直念作那摩么?还有个很经典的笑话。
吉祥堕天 发表于 2012-2-3 16:27
请看我贴出的链接,里面写得比较详细。

确实我了解不多,不过这篇文章我觉得是一家之言。这篇文章不采纳粤语和西藏传承的读音,但是,不能说你流传的读就是正确的,而藏传佛教距离那么近以及同样的拼音文字的情况下,反而变音比你大?这个不合逻辑。
但是究竟如何读,对于普通人其实差别不大,这样看来读哪个音都有根据。修行人则依师父传授为准。
天武纪 发表于 2012-2-3 16:49
确实我了解不多,不过这篇文章我觉得是一家之言。这篇文章没有提到一个证据就是粤语和西藏传承。不能说你 ...
这篇文章我也是刚看到的,不过他的证据充分,文风平和,又恰好和我的记忆一致,所以我认为可信度比较大。至于藏传,我印象中是唐朝时才由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分别传入的,以大乘佛教为主,并非由古印度直接传入,追究起来比汉传佛教要晚,变音更大显然是可能的。
吉祥堕天 发表于 2012-2-3 16:56
这篇文章我也是刚看到的,不过他的证据充分,文风平和,又恰好和我的记忆一致,所以我认为可信度比较大。 ...
藏地到印度还是很近的。藏传佛教,其实是莲花生大士直接从印度传入的,而且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印度人到藏地,也有很多藏人到印度去学习。
吉祥堕天 发表于 2012-2-3 15:33
现在很多读音都随口语化了。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我记得当初是念“xia”,现在“xie”了。呆板的呆,原 ...
这些不算什么,一些歌里"徘徊"直接唱pai hui.
自古以来,正确读法一直就是a。a才是梵文的正确音译。翻译成中文用“阿”这个字,用的也正是这个字的本音。任何一个净土宗信徒,其导师在教导的时候都会强调这个问题。而e才是大众的误解。
其实钻牛角尖的话,唐玄奘不应该口口念诵“阿弥陀佛”。他信仰的是弥勒。念也应该是念“南无弥勒菩萨”。
天武纪 发表于 2012-2-3 17:22
藏地到印度还是很近的。藏传佛教,其实是莲花生大士直接从印度传入的,而且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印度人到藏地 ...
莲花生大士应该晚于两位公主进藏的。两位公主进藏携带大量佛经,为此兴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这才是藏传佛教兴起的源头吧。不然怎么解释藏传佛教以大乘为主呢?
out慢 发表于 2012-2-3 17:27
这些不算什么,一些歌里"徘徊"直接唱pai hui.
为啥不干脆唱“非回”?
gsylthj 发表于 2012-2-3 17:32
自古以来,正确读法一直就是a。a才是梵文的正确音译。翻译成中文用“阿”这个字,用的也正是这个字的本音。 ...
别说得那么绝对,我在9楼贴出一个链接,人家的说话显然也很有道理。
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并制定法律明令人民要虔信佛教,佛教开始在吐蕃传播起来。
赤松德赞
  赤松德赞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首先,迎印度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寂护和莲华生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在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特地派人到印度请来12位僧人,为7位吐蕃贵族青年剃度授戒。这7人出家是西藏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是藏人出家之始,他们在藏文史籍中被尊称为“七觉士”。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因此,佛教三宝——佛、法、僧终于齐备。此时译经事业开始兴盛。这段时期共编著了四部目录:旁塘目录、丹噶目录、青浦目录。   赤松德赞之后的3位赞普也都大力扶植佛教,僧侣免于赋税和体力劳动;王宫内设置供奉佛、法、僧“三宝”的道场,让僧人参与国政。
out慢 发表于 2012-2-3 17:27
这些不算什么,一些歌里"徘徊"直接唱pai hui.

港台歌手将"徘徊"唱成pai hui倒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那是因为港台地区受方言影响,保留了古语发音的一些习惯。“徘”的古音是并母灰韵,《广韵》的注音是“薄回切”;“ 徊”的古音是匣母灰韵,《广韵》的注音是“户恢切”。
天武纪 发表于 2012-2-3 18:11
嗯,有些细节我确实了解得太少。呵呵。莲花生大士入藏确实晚于文成公主,应该说莲花生大士是将密宗传入藏 ...
所谓兼听则明,楼主这个话题挺有趣的,让我们讨论之余都有增长。
我还找到一个说法,是用转译后的梵文音标为依据支持e弥陀佛的,顺便还提到了“南无”:

中文字典里,无论《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辞海》里,都标注其读音为“e”。有点学问的中国人,都一直这么念的(也有人念成“o”的音),通常念“a”的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这是个多音字,就随了常用的“a”音。

但近年也有个别学者置疑,阿弥陀佛的梵文为Amitābha,所以念成“a”反而是对的,毕竟音译的发音以靠近原文为好。

不过,我并不认同这些学者。因为以拉丁字母标注的梵文中的字母“a”,其实发言就是国际音标中的[ə],也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e”。而前述阿弥陀佛梵文后面的那个上面加了一小横的ā才是读汉音拼音里“a”的发音。这些学者拿汉语拼音的读音直接读梵语,并不正确。

阿弥陀的梵文读音拿国际音标来标注应该是 [əmitabə],重音在ta上。其中词根mita是衡量的意思,加上否定词冠a,就是不可衡量的意思,汉语意译的话就是“无量佛”,而“阿弥陀佛”是音译,两者其实一回事。至于无量什么,看你求什么了,求智就求无量光佛,求寿就求无量寿佛。

搞清阿弥陀佛的发音后,其实真正应该追究的是前面那个“南无”的读音。这来自梵文“Namo”,意思是“皈依”。显然,这个发音跟“难吴”差远了,比较靠近的是“拿磨”,其实按我前述的梵音标准读音应该是“讷磨”最准,而中文词典里均注明应读为“拿磨”,大家应该按这个标准来念才准,而念“难吴”就露怯了。

如完全按梵文,南无阿弥陀佛按梵文应是namo'mitābhāya,按国际音标应读为[nəmomitɑbajə]。大家可以注意到,因两词并邻,前词结尾和后词打头都是元音时,后词开头的元音就被前词结尾的元音“吃掉了”。这在今天的西方语言里也一样,学过英语的都知道怎样连读。

当然,我们中国人不可能要求完全按梵文来读,我前面说的这些大家权当听着玩知道就行了。关键是汉语要按统一的词典里标注来读,南无阿弥陀佛应按拼音读为“Nā mó ē mítuó fó”,与“拿磨呃弥陀佛”的读音相近。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12-2-3 18:14
港台歌手将"徘徊"唱成pai hui倒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那是因为港台地区受方言影响,保留了古语发音的一些 ...

香港不知道,在台湾,是hui、huai都有使用。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小虎队“青苹果乐园":周末午夜别徘徊,是唱作huai的。而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就是唱作hui。
我觉得么
这些许多语言文字
虽然究其原由是有其读法来历的
但按照现今的读法去读并无不可
因为其语言文字主要起相关意思表达的载体作用
那么只要其作用达到了
按如今使用的的字音去读(即选取最普遍使用的那个)更有利于表达和交流
否则你说话的时候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要费力解释一番
大为减弱了语言这种工具的效用了
所以如“南无”现读为“NANWU”都没什么问题
不减你向佛本意。

不过诗词有所不同
其本身平仄相对形成韵律
因此读法本身也构成诗词美感的一部分
确实应该在与古今读法有差别的情况下保留古读法
只是教学起来颇为麻烦
现今不少成年人都理解不易
更别说小孩子了
所以采用现今读法,不顾平仄压韵的人更多
该如何取舍
是很费思量,见仁见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