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价值取向积极变化:网络正面作用趋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8:27:49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70225.htm

ugmbbc发布于 2012-01-22 08:34:45|2281 次阅读 字体:大 小 打印预览      


谈“君子之道”,读名著经典,将互联网作为学习的好帮手……《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年前在京沪渝陕皖粤吉等7省市走访调研时,时常可以接触到这样一些有趣又有见识的“娃娃”们。这些地区的未成年人在精神生活上正在发生着积极的新变化。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代群 黄豁 陈钢 郎秋红 许晓青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会对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用什么样的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无缝融合,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

  接受采访的多位基层德育工作者认为,观察青少年精神生活的新变化可以发现,主流文化、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为青少年的核心价值建设提供了除课堂之外的三个输送渠道。

  娃娃们丰富起来的精神生活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在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出现了积极态势。

  变化一: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大。在京沪渝陕皖粤吉等地走访时,多位受访者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向孩子们展示主流文化的渠道多了、孩子们主动吸收主流文化的兴趣也增加了,同时学校用主流文化引导学生的力度也加大了。

   各地向未成年人展示主流文化的方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在安徽,所有市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开办了少儿栏目节目,节目总数达到47个。上海则丰富未成年 人道德实践活动途径,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雏鹰世博文明行动”、“百万青少年学礼仪”等活动。在广东,每年上千场的“双休日儿童剧场”让成千上万的孩子 们寓教于乐。在重庆,《读点经典》丛书3年来发行量已突破2000万册。

  未成年人主动吸收主流文化营养的趋势也在加强。在安徽省,参加 “红色之旅”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中小学生高达800万人。合肥市学林苑书店的陈老板告诉本刊记者:“这几年,店里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很多附近 学校的孩子都来买课外书。一些孩子还老是埋怨我进的书不够多不够新,有的孩子进来就点名要青少年版的《红楼梦》、《三国演义》。”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机筑 小学六年级女生王韵对记者说:“我刚看完了《简爱》,觉得女主人公是个非常坚强的女性,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依然能追求幸福的生活。今后我也要像她那样不 怕困难。”

  基层学校用主流文化引导未成年人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陕西省南郑县一个县就投入1.2亿元建设校园文化。现在走进南郑县任何 一所中小学校,可以看到精巧别致的文化橱窗,富有创意的学生板报、各类励志、修身、求知等名言警句遍布学校每个角落,让学生们“处幽兰之室而染其香”。

  变化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效应在逐步加大。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仍不可小视,但所起的正面影响作用也在不断加大。

   未成年人专属网站不断涌现,网上主流引导力不断增强。本刊记者从团中央了解到,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日前正式开通上线。“未来 网”采用适合未成年人视觉特点和用网习惯进行设计,运用游戏、卡通、剪纸等形式。未来网是面向未成年人内容最集中、最丰富的网络平台,有超过10000部 (首)青少年原创歌曲、动漫影片、少儿体验游戏和互动游戏、中外儿童影片和中小学生学习课件等,同时开设了校园吧、微博、论坛等互动社区,全部免费提供给 未成年人使用。福州市教育部门开办了网上“数字青少年宫”,已注册10万余人,访问量达700多万人次。

  网下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力度 也在不断加大。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晏朝说,当前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问题,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进一步加强管理、趋利 避害的问题。石家庄市开展校园系列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其中“网络文明教育进校园”巡讲活动,在全市各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讲座60多场,听众达3万 余人。为了给未成年人打造安全、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天津市为中小学开通了公共电子阅览室,涉及在校学生100余万人。

  网络不良信息的净化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底以来,国务院新闻办等九部委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使网上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传播得到有效遏制。到2010年底,专项行动共排查网站178.5万个,关闭涉黄网站6万多个。中国移动(微博)等运营商清退违规接入服务商126家。上海市对网吧实施实时监控,成立了有1700名老师等组成的社会监督志愿者总队,使得网吧经营秩序有了明显好转,近年来接纳未成年人违规率保持在1.5%以下。

   未成年人上网动机正在逐步转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说,以前孩子们上网主要是为了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助手”。中 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社科院青年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北京、浙江、甘肃、天津等10个省市的106所中小学校10岁至18岁在校学生的调查表 明,25.1%的被调查未成年人认为互联网是学习的好帮手。一些地方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利用这种变化,利用网络对未成人进行德育教育。“依旧笑春风”,是马 鞍山市湖东路四小刘萍老师为她的六年级学生们开设的一个博客,主要发表班级学生学习、生活习作、语文小知识、教育小故事以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照等。她的学 生们说:“老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学们将一篇篇文章发上来,我们一起欣赏,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变化三:优秀传统文 化吸引力加大。本刊记者在和一些中小学生座谈时,经常发现学生们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有的孩子甚至在讨论中谈到“君子之道”,认为“古人说的话很有道 理”。部分受访家长也反映,学校开展的国学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正是他们所期盼的。

  早在2003年10月底, 安徽省教育厅就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为突破口,在全省一百多所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工程。如今,全国不少地区的小学都已开展类似的活动。本刊记 者了解到,不少地区的小学都已开展类似活动。西安市后宰门小学2004年以来就开展了“经典诵读”特色教学,该校老师说,孩子们对古训可能暂时不能完全理 解,但当他们需要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时候,小时候记忆中的圣贤之言,就可能成为他们思考和判读的参考。安徽大学教授王天根认为,中国历史悠久灿烂,中华民族 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经典著作博大精深,需要学习和传承,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学校教育。

  文化繁荣奠定教育之基

  受访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未成年人精神生活出现积极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引导功能的强化,有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也有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保护,等等。

  从基层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反应看,文化的繁荣有效吸引了未成年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影视动画图书作品,逐渐将未成年人引入主流文化队伍。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曹存玉说:“文化体制改革激活了文化产业,对未成年人的正面影响逐步显现。”

   合肥市学林苑书店店主概括了孩子们最爱买的三类书:一是以图片为主的中外童话故事,如《葫芦娃》《灰姑娘》等;二是俏皮幽默的少年文学类,如《笑猫日 记》等;三是经典名著类,如《水浒》《鲁滨逊漂流记》等。本刊记者在书店里随手翻看了一本“青少版”的《红楼梦》,这本书字体大,配有拼音和插图,内容为 原书的缩微版,语言简洁易懂。书店店主介绍说,有了这个版本,孩子们读起来不累,几天就能知道《红楼梦》的大概内容,颇受小学生欢迎。

  小书店生意红火的背后,是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文化市场的空前繁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十一五”期间,累计生产图书135.8万种,共计338亿册。

  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昌根说,现在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们的书多了,这些书在制作上贴近孩子,摆脱了原来的“高、大、空”。

   教育主管部门核心教育理念的逐步转变也是原因之一。虽然应试教育仍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基层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吉林省长春市在全国较早取消了“小升 初”考试,并在中考中加大了对学生艺术和体育素质的考核,降低了学习成绩的比重,逐渐改变“重成绩轻素质”的应试教育导向。

  本刊记者在 基层学校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逐步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所认同。一些学生家长反映:现在学校组织孩子参加公益活动、主题讨 论、劳动实践的次数明显增加,感觉学校并不一味在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一些老师说,学生家长的教育观也出现了转变,不再简单压迫学校培养高分生,而是更 注重孩子品德和能力的提升。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缪富国说,近几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考核力度逐步加大。

  拓宽“非课堂”渠道

  在多位受访基层干部眼中,“阅读”、“网络”、“古训”是向未成年人传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三个“非课堂”渠道,这些渠道在实践中未成年人较易接受,同时既能呼应课堂输送,又能对课堂教育形成有益补充。

  受访者建议从三个方面继续拓宽这些“非课堂”渠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输送“从娃娃抓起”,并且被娃娃们接受。

  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来引导吸引未成年人。金燕说,学生们爱读书了,可读的书多了,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效益在未成年人中的体现,要坚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继续激活文化市场,推出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像“磁石”一样牢牢将未成年人吸引在主流文化的周围。

   注重发挥体制综合拓宽和强化价值输送渠道。重庆、陕西和安徽的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建议,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健康上网和优秀传统文化诵读等,都需要一定的 经济基础。在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孩子们买课外书的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建议,国家能否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扶持经济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开展类 似活动。

  注重加大素质教育。受访基层老师反映,虽然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分数的指挥棒仍有相当影响力。如何把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 相融合,在基层依然是一个现实难题。老师们建议,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在考核中的权重,引导基层学校开展更多的素质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核心价值的输送。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70225.htm

ugmbbc发布于 2012-01-22 08:34:45|2281 次阅读 字体:大 小 打印预览      


谈“君子之道”,读名著经典,将互联网作为学习的好帮手……《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年前在京沪渝陕皖粤吉等7省市走访调研时,时常可以接触到这样一些有趣又有见识的“娃娃”们。这些地区的未成年人在精神生活上正在发生着积极的新变化。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代群 黄豁 陈钢 郎秋红 许晓青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会对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用什么样的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无缝融合,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

  接受采访的多位基层德育工作者认为,观察青少年精神生活的新变化可以发现,主流文化、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为青少年的核心价值建设提供了除课堂之外的三个输送渠道。

  娃娃们丰富起来的精神生活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在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出现了积极态势。

  变化一: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大。在京沪渝陕皖粤吉等地走访时,多位受访者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向孩子们展示主流文化的渠道多了、孩子们主动吸收主流文化的兴趣也增加了,同时学校用主流文化引导学生的力度也加大了。

   各地向未成年人展示主流文化的方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在安徽,所有市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开办了少儿栏目节目,节目总数达到47个。上海则丰富未成年 人道德实践活动途径,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雏鹰世博文明行动”、“百万青少年学礼仪”等活动。在广东,每年上千场的“双休日儿童剧场”让成千上万的孩子 们寓教于乐。在重庆,《读点经典》丛书3年来发行量已突破2000万册。

  未成年人主动吸收主流文化营养的趋势也在加强。在安徽省,参加 “红色之旅”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中小学生高达800万人。合肥市学林苑书店的陈老板告诉本刊记者:“这几年,店里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很多附近 学校的孩子都来买课外书。一些孩子还老是埋怨我进的书不够多不够新,有的孩子进来就点名要青少年版的《红楼梦》、《三国演义》。”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机筑 小学六年级女生王韵对记者说:“我刚看完了《简爱》,觉得女主人公是个非常坚强的女性,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依然能追求幸福的生活。今后我也要像她那样不 怕困难。”

  基层学校用主流文化引导未成年人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陕西省南郑县一个县就投入1.2亿元建设校园文化。现在走进南郑县任何 一所中小学校,可以看到精巧别致的文化橱窗,富有创意的学生板报、各类励志、修身、求知等名言警句遍布学校每个角落,让学生们“处幽兰之室而染其香”。

  变化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效应在逐步加大。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仍不可小视,但所起的正面影响作用也在不断加大。

   未成年人专属网站不断涌现,网上主流引导力不断增强。本刊记者从团中央了解到,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日前正式开通上线。“未来 网”采用适合未成年人视觉特点和用网习惯进行设计,运用游戏、卡通、剪纸等形式。未来网是面向未成年人内容最集中、最丰富的网络平台,有超过10000部 (首)青少年原创歌曲、动漫影片、少儿体验游戏和互动游戏、中外儿童影片和中小学生学习课件等,同时开设了校园吧、微博、论坛等互动社区,全部免费提供给 未成年人使用。福州市教育部门开办了网上“数字青少年宫”,已注册10万余人,访问量达700多万人次。

  网下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力度 也在不断加大。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晏朝说,当前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问题,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进一步加强管理、趋利 避害的问题。石家庄市开展校园系列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其中“网络文明教育进校园”巡讲活动,在全市各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讲座60多场,听众达3万 余人。为了给未成年人打造安全、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天津市为中小学开通了公共电子阅览室,涉及在校学生100余万人。

  网络不良信息的净化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底以来,国务院新闻办等九部委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使网上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传播得到有效遏制。到2010年底,专项行动共排查网站178.5万个,关闭涉黄网站6万多个。中国移动(微博)等运营商清退违规接入服务商126家。上海市对网吧实施实时监控,成立了有1700名老师等组成的社会监督志愿者总队,使得网吧经营秩序有了明显好转,近年来接纳未成年人违规率保持在1.5%以下。

   未成年人上网动机正在逐步转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说,以前孩子们上网主要是为了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助手”。中 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社科院青年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北京、浙江、甘肃、天津等10个省市的106所中小学校10岁至18岁在校学生的调查表 明,25.1%的被调查未成年人认为互联网是学习的好帮手。一些地方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利用这种变化,利用网络对未成人进行德育教育。“依旧笑春风”,是马 鞍山市湖东路四小刘萍老师为她的六年级学生们开设的一个博客,主要发表班级学生学习、生活习作、语文小知识、教育小故事以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照等。她的学 生们说:“老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学们将一篇篇文章发上来,我们一起欣赏,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变化三:优秀传统文 化吸引力加大。本刊记者在和一些中小学生座谈时,经常发现学生们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有的孩子甚至在讨论中谈到“君子之道”,认为“古人说的话很有道 理”。部分受访家长也反映,学校开展的国学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正是他们所期盼的。

  早在2003年10月底, 安徽省教育厅就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为突破口,在全省一百多所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工程。如今,全国不少地区的小学都已开展类似的活动。本刊记 者了解到,不少地区的小学都已开展类似活动。西安市后宰门小学2004年以来就开展了“经典诵读”特色教学,该校老师说,孩子们对古训可能暂时不能完全理 解,但当他们需要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时候,小时候记忆中的圣贤之言,就可能成为他们思考和判读的参考。安徽大学教授王天根认为,中国历史悠久灿烂,中华民族 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经典著作博大精深,需要学习和传承,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学校教育。

  文化繁荣奠定教育之基

  受访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未成年人精神生活出现积极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引导功能的强化,有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也有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保护,等等。

  从基层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反应看,文化的繁荣有效吸引了未成年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影视动画图书作品,逐渐将未成年人引入主流文化队伍。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曹存玉说:“文化体制改革激活了文化产业,对未成年人的正面影响逐步显现。”

   合肥市学林苑书店店主概括了孩子们最爱买的三类书:一是以图片为主的中外童话故事,如《葫芦娃》《灰姑娘》等;二是俏皮幽默的少年文学类,如《笑猫日 记》等;三是经典名著类,如《水浒》《鲁滨逊漂流记》等。本刊记者在书店里随手翻看了一本“青少版”的《红楼梦》,这本书字体大,配有拼音和插图,内容为 原书的缩微版,语言简洁易懂。书店店主介绍说,有了这个版本,孩子们读起来不累,几天就能知道《红楼梦》的大概内容,颇受小学生欢迎。

  小书店生意红火的背后,是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文化市场的空前繁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十一五”期间,累计生产图书135.8万种,共计338亿册。

  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昌根说,现在老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们的书多了,这些书在制作上贴近孩子,摆脱了原来的“高、大、空”。

   教育主管部门核心教育理念的逐步转变也是原因之一。虽然应试教育仍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基层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吉林省长春市在全国较早取消了“小升 初”考试,并在中考中加大了对学生艺术和体育素质的考核,降低了学习成绩的比重,逐渐改变“重成绩轻素质”的应试教育导向。

  本刊记者在 基层学校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逐步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所认同。一些学生家长反映:现在学校组织孩子参加公益活动、主题讨 论、劳动实践的次数明显增加,感觉学校并不一味在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一些老师说,学生家长的教育观也出现了转变,不再简单压迫学校培养高分生,而是更 注重孩子品德和能力的提升。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缪富国说,近几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考核力度逐步加大。

  拓宽“非课堂”渠道

  在多位受访基层干部眼中,“阅读”、“网络”、“古训”是向未成年人传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三个“非课堂”渠道,这些渠道在实践中未成年人较易接受,同时既能呼应课堂输送,又能对课堂教育形成有益补充。

  受访者建议从三个方面继续拓宽这些“非课堂”渠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输送“从娃娃抓起”,并且被娃娃们接受。

  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来引导吸引未成年人。金燕说,学生们爱读书了,可读的书多了,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效益在未成年人中的体现,要坚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继续激活文化市场,推出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像“磁石”一样牢牢将未成年人吸引在主流文化的周围。

   注重发挥体制综合拓宽和强化价值输送渠道。重庆、陕西和安徽的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建议,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健康上网和优秀传统文化诵读等,都需要一定的 经济基础。在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孩子们买课外书的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建议,国家能否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扶持经济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开展类 似活动。

  注重加大素质教育。受访基层老师反映,虽然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分数的指挥棒仍有相当影响力。如何把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 相融合,在基层依然是一个现实难题。老师们建议,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在考核中的权重,引导基层学校开展更多的素质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核心价值的输送。
舞台上面:同1L
舞台下面:贴吧,校内,论坛,新闻评论里的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刻,自费5毛,公费5毛,全职美分,兼职美分无数次重现了“双方的炮弹在空中相撞”的火力密度

哎!其实也就看超大乐观一些,其他论坛,大多不堪入目,包括很多以前常逛的……
这个赞同,俺就是因为上网对ZF有个客观认识的。


唱红唱的再好听有什么用?我看现在的小孩一个个争强好胜,自私自利,没有礼貌。外面看到的使唤祖父母就像叫佣人一样。红唱的再好,名著看的再多,貌似品德教育也一直有。但是品德上有缺失的孩子却从不鲜见,以前因为特殊年代出现高举红宝书一脚踢翻老子的人,现在纠正了那种狂热但是那些对长辈一点礼貌都没有的小家伙还是到处可见。我看这都是从幼儿园起就处处讲竞争,家长推波助澜,老人拼命溺爱造成的。现在缺的不是价值观教育为国为党为人民这种高深的东西,缺的是谦逊友爱为他人着想的品格培养,对自己的长辈伙伴都没礼貌,小处都不行还指望大处?

唱红唱的再好听有什么用?我看现在的小孩一个个争强好胜,自私自利,没有礼貌。外面看到的使唤祖父母就像叫佣人一样。红唱的再好,名著看的再多,貌似品德教育也一直有。但是品德上有缺失的孩子却从不鲜见,以前因为特殊年代出现高举红宝书一脚踢翻老子的人,现在纠正了那种狂热但是那些对长辈一点礼貌都没有的小家伙还是到处可见。我看这都是从幼儿园起就处处讲竞争,家长推波助澜,老人拼命溺爱造成的。现在缺的不是价值观教育为国为党为人民这种高深的东西,缺的是谦逊友爱为他人着想的品格培养,对自己的长辈伙伴都没礼貌,小处都不行还指望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