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中国体育金牌崇拜:异化为政绩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06:04
http://www.chinanews.com/ty/2012/01-19/3615532.shtml
      当历史的指针定格在2012,世界体坛的目光汇聚于伦敦,四年一度的奥运“大考”如期而至。

  与以往相比,此次赴考的中国军团将面对更多议论与更大挑战。毕竟,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缔造过一张“无与伦比”的成绩单,51枚金牌、100枚奖牌、首次跃居金牌榜第一……这些曾印证荣耀的数字,而今却在压迫中国体育的敏感神经。

  我们究竟能拿多少金牌——这是中国体育出征世界大赛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许多人的惯性思维里,似乎只有量化的数字才能衡量事业发展的成败,只有上扬的指标才能彰显中国体育的价值。对于金牌的盲目崇拜与刻板追求,在蒙蔽体育本真的同时,也成为悬在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体育界对自身发展模式急功近利并非没有觉察。曾有业内人士直言,今日衡量中国竞技体育的水平应是多元化国际化的,切不可以金牌数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体育作用与功效的认识也在逐渐形成共识:对当代中国而言,依靠金牌提振民族自信的时代早已远去,体育理应担纲与国力相匹配的角色和使命。站在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十字路口,如何破除数字崇拜,亟待中国体育破题。

  数字背后失去了什么?

  传统优势项目持续坚挺,与基础大项不见起色、三大球日渐低迷、弱势项目积重难返形成鲜明反差

  对于中国军团出征伦敦奥运会的前景,目前媒体传递的声音均是“不容乐观”。在实现连续4届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持续增长之后,发挥已近极致的中国体育似乎再难找到新的发力点。

  毋庸置疑,这些年高举举国体制的大旗,中国体育确实交出了一张数字可观的成绩单。从1984年的洛杉矶到2008年的北京,中国体育健儿总共拿到163枚奥运金牌,在冬季奥运会上也有9枚金牌入账,至于其他国际大赛的金牌,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金牌数量的快速增长,却无法掩盖项目结构失衡、生产方式单一、金牌成色不足的现实。在我国自1984年出征奥运会所收获的奖牌中,跳水、举重、体操、乒乓球、射击和羽毛球这6个传统优势项目摘取的金牌数,竟然占到金牌总数的七成以上。几大传统优势项目的持续坚挺,不但令对手惊叹不已,而且也与基础大项的不见起色、三大球的日渐低迷和弱势项目的积重难返形成鲜明反差。

  令人担忧的是,在实际运行中,奖牌榜的数字已与名誉、地位、利益直接挂钩,金牌在很多时候被异化为相关部门的政绩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区和部门为片面追求奖牌数的增加,甚至不惜以牺牲全民健身、荒废民生体育为代价。“唯金牌论”和功利体育的大行其道,致使篡改年龄、服用禁药、黑哨假球等体坛乱象屡禁不止,致使国民体质连年滑坡的趋势始终得不到有效遏制。可以说,这样的体育发展模式,已经与推进公共体育、强健群众体魄渐行渐远。

  我们能挣脱金牌捆绑吗?

  中国体育发展方向已经具备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的现实可能,政府和公众对如何发展体育运动的思路也已日渐趋同

  最近,某网站推出一项调查:如果中国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的金牌数大幅缩水,你会如何看待?

  这样的假设如果放至不同的时间维度,答案将截然不同。24年前,当中国军团从汉城(首尔)奥运会铩羽而归,国人爆发的强烈失意令人刻骨铭心。作家张石山当时如此描述,“炎黄子孙,谁不渴盼民族的振兴,哪怕仅仅是在全民输血重点保障的体育战线上大获全胜?我们渴望胜利,渴望成功,我们再也输不起”。而如今,人们看待金牌的视角早已发生改变,时间锻造出更为包容、理性的国民心态。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国人对于体育的认同感和价值判断,不再仅仅寄托于比赛输赢或金牌多寡,而更多取决于攸关民生的大众体育、取决于国民体质的切实提升。

  与此同时,更多人开始反思不计成本的金牌生产方式,以及以成绩论英雄的体育价值观。花大代价捞取含金量低的金牌到底有何意义?脱离大众的精英培养机制是否扭曲了体育的本质?倾斜过度的奥运金牌战略何时才能得以扭转?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为何始终难与世界接轨?在不断追问中,改革现有发展模式、让体育回归大众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中国体育摆脱数字崇拜的民意基础已然形成。

  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这种民意表达,固守多年的体育发展方针开始发生松动。北京奥运会后,“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发展目标的确立,更使中国体育迎来战略转型的最佳契机。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人近几年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奥运金牌数量已经达到预期,在衡量体育综合实力方面,金牌数量不应是唯一指标。官方声音传递的信号表明,中国体育发展方向已经具备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的现实可能,政府和公众对如何发展体育运动的思路也已日渐趋同。

  进一步而言,中国体育之前奉行的追求奖牌数量重于全民体育普及的发展思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确实发挥过改变弱势地位、重塑国家形象、提振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但如果从体育发展的本质规律看,依靠行政手段选择性发展某些项目,以谋取金牌数量最大化,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位体育官员曾经直言,为了追逐金牌数量竭泽而渔、功利主义、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做法,将给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从这个意义上,挣脱金牌枷锁和寻求战略转型已是中国体育顺应时势、合乎民意的必然选择。

  拿什么破除数字崇拜?

  当政绩考核方案不再以金牌数量为单一衡量标准,官员才有动力把精力和财力真正投向群众体育

  体育系统对于金牌数量的痴迷,与某些地方政府挥之不去的GDP情结如出一辙。片面追求数字的背后,归根结底是利益在作祟。

  有一个说法,运动员脖子上的牌子,等于自己的房子、教练的票子、领导的位子和地方的面子。一块金牌背后,往往可以牵出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国家层面是奥运会,省一级是全运会,这两场赛事决定了体育官员的经费、奖金、职称和待遇。

  若要斩断金牌与政绩之间的利益纠葛,改革现有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就成为一种必然。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一位负责人向媒体透露,今后对各级体育部门官员考核的评价体系将向群众体育倾斜。在广东等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淡化“金牌考核”,市县以下的体育部门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群众体育上。应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政策信号,当政绩考核方案不再以金牌数量为单一衡量标准,官员才有动力把精力和财力真正投向群众体育。

  不过,有地方体育官员表示,在体育考核项目中,除了竞技体育可以量化外,其余的项目都不是很好评定。鉴于此,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并正在试行针对群众体育的“刚性”评价体系。也许就像一位网友所畅想的,今后考核体育官员就看他修了多少块免费球场、建了多少乒乓球台、组织了多少拔河比赛……对百姓来说,锻炼条件得到改善、健身需求得到满足,远比金牌榜上的数字游戏来得更实在、更有意义。

  当然,这种新评价体系能否落实到位,将有赖于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完备的执行机制。令人欣慰的是,金牌至上的评价体系在一些大型运动会上已经得到纠正:城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赛会不再设置金牌榜、参加世界大运会由“挂牌”大学生改为真正大学生……这些让体育回归本源的尝试,也让人更加确信:尽管纠偏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按规律办事、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中国体育依然前景向好。

  拿什么破除数字崇拜?这不只是体育职能部门一家的事,更需要全社会做出改变、形成合力。当媒体不再死盯着金牌榜上的数字变化,当运动员不再遭遇“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尴尬,当更多人自觉落实大体育和大健康的理念,中国才会由体育大国真正迈向体育强国。

http://www.chinanews.com/ty/2012/01-19/3615532.shtml
      当历史的指针定格在2012,世界体坛的目光汇聚于伦敦,四年一度的奥运“大考”如期而至。

  与以往相比,此次赴考的中国军团将面对更多议论与更大挑战。毕竟,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缔造过一张“无与伦比”的成绩单,51枚金牌、100枚奖牌、首次跃居金牌榜第一……这些曾印证荣耀的数字,而今却在压迫中国体育的敏感神经。

  我们究竟能拿多少金牌——这是中国体育出征世界大赛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许多人的惯性思维里,似乎只有量化的数字才能衡量事业发展的成败,只有上扬的指标才能彰显中国体育的价值。对于金牌的盲目崇拜与刻板追求,在蒙蔽体育本真的同时,也成为悬在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体育界对自身发展模式急功近利并非没有觉察。曾有业内人士直言,今日衡量中国竞技体育的水平应是多元化国际化的,切不可以金牌数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体育作用与功效的认识也在逐渐形成共识:对当代中国而言,依靠金牌提振民族自信的时代早已远去,体育理应担纲与国力相匹配的角色和使命。站在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十字路口,如何破除数字崇拜,亟待中国体育破题。

  数字背后失去了什么?

  传统优势项目持续坚挺,与基础大项不见起色、三大球日渐低迷、弱势项目积重难返形成鲜明反差

  对于中国军团出征伦敦奥运会的前景,目前媒体传递的声音均是“不容乐观”。在实现连续4届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持续增长之后,发挥已近极致的中国体育似乎再难找到新的发力点。

  毋庸置疑,这些年高举举国体制的大旗,中国体育确实交出了一张数字可观的成绩单。从1984年的洛杉矶到2008年的北京,中国体育健儿总共拿到163枚奥运金牌,在冬季奥运会上也有9枚金牌入账,至于其他国际大赛的金牌,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金牌数量的快速增长,却无法掩盖项目结构失衡、生产方式单一、金牌成色不足的现实。在我国自1984年出征奥运会所收获的奖牌中,跳水、举重、体操、乒乓球、射击和羽毛球这6个传统优势项目摘取的金牌数,竟然占到金牌总数的七成以上。几大传统优势项目的持续坚挺,不但令对手惊叹不已,而且也与基础大项的不见起色、三大球的日渐低迷和弱势项目的积重难返形成鲜明反差。

  令人担忧的是,在实际运行中,奖牌榜的数字已与名誉、地位、利益直接挂钩,金牌在很多时候被异化为相关部门的政绩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区和部门为片面追求奖牌数的增加,甚至不惜以牺牲全民健身、荒废民生体育为代价。“唯金牌论”和功利体育的大行其道,致使篡改年龄、服用禁药、黑哨假球等体坛乱象屡禁不止,致使国民体质连年滑坡的趋势始终得不到有效遏制。可以说,这样的体育发展模式,已经与推进公共体育、强健群众体魄渐行渐远。

  我们能挣脱金牌捆绑吗?

  中国体育发展方向已经具备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的现实可能,政府和公众对如何发展体育运动的思路也已日渐趋同

  最近,某网站推出一项调查:如果中国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的金牌数大幅缩水,你会如何看待?

  这样的假设如果放至不同的时间维度,答案将截然不同。24年前,当中国军团从汉城(首尔)奥运会铩羽而归,国人爆发的强烈失意令人刻骨铭心。作家张石山当时如此描述,“炎黄子孙,谁不渴盼民族的振兴,哪怕仅仅是在全民输血重点保障的体育战线上大获全胜?我们渴望胜利,渴望成功,我们再也输不起”。而如今,人们看待金牌的视角早已发生改变,时间锻造出更为包容、理性的国民心态。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国人对于体育的认同感和价值判断,不再仅仅寄托于比赛输赢或金牌多寡,而更多取决于攸关民生的大众体育、取决于国民体质的切实提升。

  与此同时,更多人开始反思不计成本的金牌生产方式,以及以成绩论英雄的体育价值观。花大代价捞取含金量低的金牌到底有何意义?脱离大众的精英培养机制是否扭曲了体育的本质?倾斜过度的奥运金牌战略何时才能得以扭转?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为何始终难与世界接轨?在不断追问中,改革现有发展模式、让体育回归大众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中国体育摆脱数字崇拜的民意基础已然形成。

  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这种民意表达,固守多年的体育发展方针开始发生松动。北京奥运会后,“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发展目标的确立,更使中国体育迎来战略转型的最佳契机。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人近几年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奥运金牌数量已经达到预期,在衡量体育综合实力方面,金牌数量不应是唯一指标。官方声音传递的信号表明,中国体育发展方向已经具备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的现实可能,政府和公众对如何发展体育运动的思路也已日渐趋同。

  进一步而言,中国体育之前奉行的追求奖牌数量重于全民体育普及的发展思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确实发挥过改变弱势地位、重塑国家形象、提振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但如果从体育发展的本质规律看,依靠行政手段选择性发展某些项目,以谋取金牌数量最大化,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位体育官员曾经直言,为了追逐金牌数量竭泽而渔、功利主义、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做法,将给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从这个意义上,挣脱金牌枷锁和寻求战略转型已是中国体育顺应时势、合乎民意的必然选择。

  拿什么破除数字崇拜?

  当政绩考核方案不再以金牌数量为单一衡量标准,官员才有动力把精力和财力真正投向群众体育

  体育系统对于金牌数量的痴迷,与某些地方政府挥之不去的GDP情结如出一辙。片面追求数字的背后,归根结底是利益在作祟。

  有一个说法,运动员脖子上的牌子,等于自己的房子、教练的票子、领导的位子和地方的面子。一块金牌背后,往往可以牵出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国家层面是奥运会,省一级是全运会,这两场赛事决定了体育官员的经费、奖金、职称和待遇。

  若要斩断金牌与政绩之间的利益纠葛,改革现有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就成为一种必然。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一位负责人向媒体透露,今后对各级体育部门官员考核的评价体系将向群众体育倾斜。在广东等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淡化“金牌考核”,市县以下的体育部门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群众体育上。应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政策信号,当政绩考核方案不再以金牌数量为单一衡量标准,官员才有动力把精力和财力真正投向群众体育。

  不过,有地方体育官员表示,在体育考核项目中,除了竞技体育可以量化外,其余的项目都不是很好评定。鉴于此,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并正在试行针对群众体育的“刚性”评价体系。也许就像一位网友所畅想的,今后考核体育官员就看他修了多少块免费球场、建了多少乒乓球台、组织了多少拔河比赛……对百姓来说,锻炼条件得到改善、健身需求得到满足,远比金牌榜上的数字游戏来得更实在、更有意义。

  当然,这种新评价体系能否落实到位,将有赖于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完备的执行机制。令人欣慰的是,金牌至上的评价体系在一些大型运动会上已经得到纠正:城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赛会不再设置金牌榜、参加世界大运会由“挂牌”大学生改为真正大学生……这些让体育回归本源的尝试,也让人更加确信:尽管纠偏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按规律办事、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中国体育依然前景向好。

  拿什么破除数字崇拜?这不只是体育职能部门一家的事,更需要全社会做出改变、形成合力。当媒体不再死盯着金牌榜上的数字变化,当运动员不再遭遇“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尴尬,当更多人自觉落实大体育和大健康的理念,中国才会由体育大国真正迈向体育强国。

举国体制可以先等等,别转换太快成男足那样的。

  全运会这货实在没啥用。
碧落黄泉 发表于 2012-1-20 10:59
举国体制可以先等等,别转换太快成男足那样的。

  全运会这货实在没啥用。
你这个就是搞笑了,全运会正是举国体制的一部分
newcity 发表于 2012-1-20 11:02
你这个就是搞笑了,全运会正是举国体制的一部分

准确说全运会是举国体制中的官员选拔部分。



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就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体育上,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7263.htm
这么一个大国  如果运动会不多拿些奖牌,不止领导面子挂不住,老百姓也不高兴。
所以解决了面子问题后就应该动手里子问题。。。。。。。。。
MD骂谁呢?
今年奥运会
“奥运战略”本身就是政绩工程,人民日报想骂自己的老大搞面子工程?有没有搞错啊。
什么样的体育才不是政绩工程?

恐怕是无人关注体育才行吧?

干脆中国退出奥林匹克组织好了。
最起码不要逼迫或者默许运动员们使用兴奋剂,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说不是政绩工程了。
既然不要奥运战略,那么男子足球踢的差有毛的关系呢?只要参与不就行了吗?

拿不到金牌的话又会说什么?一个大国,投入那么多钱,连条毛也拿不到
南方系又来造谣了!
亩产万斤的那家报纸?
李鹤帅 发表于 2012-1-20 23:41
最起码不要逼迫或者默许运动员们使用兴奋剂,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说不是政绩工程了。
还记得印度某射击运动员拿奥运金牌某些报纸怎么吹捧吗,那人是富二代,家里造了射击场,
不把财政花在穷人身上这就不是政绩工程了
5D3 发表于 2012-1-22 10:52
还记得印度某射击运动员拿奥运金牌某些报纸怎么吹捧吗,那人是富二代,家里造了射击场,
不把财政花在穷 ...
人家自己的钱怎么花那是他自己的事,跟公共财政支出差远了。
5D3 发表于 2012-1-22 10:52
还记得印度某射击运动员拿奥运金牌某些报纸怎么吹捧吗,那人是富二代,家里造了射击场,
不把财政花在穷 ...
是某海湾国家,不是印度吧
李鹤帅 发表于 2012-1-22 11:00
人家自己的钱怎么花那是他自己的事,跟公共财政支出差远了。
所以穷文富武,穷人家的孩子搞什么体育
lvtom 发表于 2012-1-22 11:12
所以穷文富武,穷人家的孩子搞什么体育
哪有这么个成语,美国穷人家的好苗子受资助的多的去了,你不知道而已。
李鹤帅 发表于 2012-1-22 11:15
哪有这么个成语,美国穷人家的好苗子受资助的多的去了,你不知道而已。
我当然知道,我以为你不知道不光私人资助,而且英美政府都资助运动员的。
我还知道好多美国运动员服兴奋剂
Spokesman 发表于 2012-1-20 18:40
什么样的体育才不是政绩工程?

恐怕是无人关注体育才行吧?
观众喜欢看,愿意买门票,愿意买运动员代言的商品,那么运动员就有商家赞助,就不用国家出钱
别的没什么人喜欢的运动,为什么国家要掏钱养着?
奥运么,运动员觉得自己不错,有能力参赛,商家也愿意赞助,那就去参加好了,国家最多把他们组织一下,挂个国家的名号;观众不喜欢,没有赞助的项目,国家又干嘛花钱就为了一块奖牌呢?
lvtom 发表于 2012-1-22 11:25
我当然知道,我以为你不知道不光私人资助,而且英美政府都资助运动员的。
我还知道好多美国运动员服兴奋 ...
那据你所知美国ZF每年要投入多少钱?
你确定人民喜欢的运动就那几样?

国家投入背后带动的东西你又了解多少?
单位订那么多份没人看的人民日报也是政绩面子工程之一!
Spokesman 发表于 2012-1-22 11:42
你确定人民喜欢的运动就那几样?

国家投入背后带动的东西你又了解多少?
你说带动了啥?把原本该用于普及全民健身的钱用在了几个人身上,造成几个人运动过度,而几百万人运动不足,带动了啥?
rocketxex 发表于 2012-1-22 12:25
你说带动了啥?把原本该用于普及全民健身的钱用在了几个人身上,造成几个人运动过度,而几百万人运动不足 ...
嘿嘿,几百万人,你说话前过下脑子
5D3 发表于 2012-1-22 12:43
嘿嘿,几百万人,你说话前过下脑子
几百万还是保守的,全民健身普及的话受众何止千万?

rocketxex 发表于 2012-1-22 12:48
几百万还是保守的,全民健身普及的话受众何止千万?


原来你知道中国人口有十几亿呀
中国举国体制培养大批运动员,他们退役以后就可以投入到体育产业里面,
你说没人才怎么搞全民体育呢

他们的榜样作用,他们对体育精神和知识的普及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像印度人那样除了板球都不喜好才悲哀呢
rocketxex 发表于 2012-1-22 12:48
几百万还是保守的,全民健身普及的话受众何止千万?


原来你知道中国人口有十几亿呀
中国举国体制培养大批运动员,他们退役以后就可以投入到体育产业里面,
你说没人才怎么搞全民体育呢

他们的榜样作用,他们对体育精神和知识的普及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像印度人那样除了板球都不喜好才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