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军校改革,“淬火”八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22:36
军兵种院校的编制调整不难窥见解放军未来新型军队构建方向,向世界最先进的国家看齐。
这次军校改革,是继民国时期军事教育万国牌模式、改革开放前苏联军事教育模式之后的第三次大转型。军队院校在逐步建立一个科学的规划设计体系和稳定的发展思路。
军校是军队的缩影,军队是扩大的军校,一些特殊军事院校的保留或裁撤细节,管中窥豹,可以感觉到军队改革的激流涌动。
中国军校开始了又一次转型 (谭超/图)
军事改革,先改军校。
眼下,新一轮军队院校改革正在全军展开,一批院校被合并、裁撤,部分院校调整后以崭新的名称出现,而全军院校的整体布局、培训方式、课程设置、院系调整、管理模式亦在改革范围内。
此次军校改革是继民国时期军事教育万国牌模式、改革开放前苏联军事教育模式之后的又一次转型,中国军校正逐步建立一个科学的规划设计体系和稳定的发展思路。
尽管官方还没有公布改革的正式方案,不少具体的整编措施尚未尘埃落定,但改革的意图和指向已经明显:培养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人才,满足军队信息化和未来作战的需要。从具体的改革措施中,不难窥见解放军未来新型军队的构建方向。
军校改革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被普遍视为解放军整体改革的“前哨”和“探路石”。事实上,“治军先治校”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治军思想。更大规模的改革举动或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
酝酿8年,不仅仅是改变校名
此轮军校改革的起点,是2011年7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
这次由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召开的会议颇有“姗姗来迟”之感——上一次全军院校会议是在2003年举行的,迄今已8年,这与之前几次院校工作会议每五年左右召开一次的惯例形成了反差。相对于军内外加大院校调整改革力度的呼声,观察人士指出:这是军内历经博弈平衡的结果。
此轮改革中最明显的举动,当属一系列院校的改名。根据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信息,此次至少有20所军校“改头换面”,以新的名称示人。这些新名字的背后,暗含着中国军队的战略调整动向。
在更名的院校中,由位于合肥的炮兵学院更名而来的陆军军官学院颇为抢眼,因为它与美国西点军校(美国陆军军官学院)同名。据该院第一任院长吴翔介绍,这所学院的成立说明我军正加强陆军主战兵种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它将成为解放军步兵、炮兵、防空兵、装甲兵等兵种初级指挥军官的摇篮。
而位于武汉的通信指挥学院更名为国防信息学院,亦能引发正面联想——此前总参通信部改编为总参信息化部时,总参谋长陈炳德曾说:“这种改编决不仅仅是名称的简单更换,而是按照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进行的职能科学配置和结构优化重组。”
此外,二炮工程学院升格为二炮工程大学,原武警工程学院与武警西安指挥学院合并成立武警工程大学。可以看出,为应对科技推力下的军事变革,我军需要更多理工类人才,而这也是全球大趋势:西点军校正是以工程学科为主干课程。
事实上,军校是军队的缩影,军队是扩大的军校,一些特殊军事院校的保留或裁撤细节,管中窥豹,可以感觉到军队改革的激流涌动。
海军方面,在新调整的院校序列中,海军飞行学院更名为海军航空兵学院,这在不断调减压缩的军事院校编制中实属罕见,坊间猜测它或将进一步涉足自主培养舰载机飞行员。拥有航母的国家中,舰载机飞行员始终是航母培训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在决定航母战斗群战斗力高低的因素中,能否持续地提供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此前曾有报道说,中国寻求在乌克兰的海军航空训练中心培训舰载机飞行员,但国防部表示:主要靠自己培养。
而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变身”海军陆战学院则更加耐人寻味。1987年,这所学院曾开办首届也是至今唯一一届“飞行员舰长班”,网上曾盛传中国首任航母舰长将从飞行员舰长班中产生。“陆战学院”的新名称则说明,海军陆战人才的培养力度将被加强——目前我国的海军陆战队仅4万人,与美军的近20万人存在巨大差距。
空军院校亦有引人关注的改名:位于武汉的空军雷达学院更名为空军预警学院。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空军预警力量在情报收集、争取时间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校名中一个词的改动,显示出军方的战略眼光。
未来部队基层一线需要什么样的军事指挥官,军校就应着眼培养培训相应人才。这些院校的更名调改,被寄望能够有效打破原有单一兵种或单一技术类型的局限。
精简,再精简
八年前的那一轮军校改革解决了不少问题,但院校机构臃肿、数量偏多等弊端依然突出,迫切需要“消肿”。
最先做出动作的是武警院校。此前,几乎每个省份都有一所正师级的武警初级指挥学院,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全军院校会议结束不到两周,武警部队就决定:对现有的27所院校进行大刀阔斧的整编,精简为14所,并全部由武警总部集中领导管理。
需要“消肿”的决不仅仅是武警院校。根据全军院校会议上传出的消息,此轮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将是减少学历教育院校数量,撤并部分训练机构,而综合类的大学亦将精减内设学院机关,减少管理层次。
精简、裁撤,一直是近年来历次军校改革必定涉及的关键词。军校数量曾长期保持在100所上下,在今年的院校会议开始前,已经精简至67所。
发生在中国的这一轮院校精简,固然有机构臃肿、利益盘踞的特殊国情背景,但也存在客观历史规律。
“军事对抗重心的规律性演变,从根本上决定了军事院校的兴盛和发展。”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戟锋就认为,当下军校的精简是世界各国都在发生的历史大势。“在20世纪50年代的能量对抗阶段,军校发展到鼎盛。随后到信息对抗阶段,军校数量锐减,这种历史脉络十分清晰。”
刘戟锋做出这种判断的原因是:基于智能较量的信息化战争,是以体系对抗为特征的科技战,也是综合国力的直接较量,而军事院校教育难以覆盖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难以培养信息化战争所需要的所有军事人才。
有数据显示,美军依靠军事院校培养的生长军官只占15%,依靠地方高等教育培养的生长军官达八成以上。与中国毗邻的韩国有35%的新任军官来自设在地方大学的军事训练团,印度30%的新任军官来自普通高等院校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
“军事院校中的通用知识教育将逐步被剥离,没有显著特色和独特军事技术支撑的军事院校将在信息时代被淘汰。”刘戟锋预测。这种情况在国外早已发生——著名的巴黎理工学校尽管曾参与欧洲许多大型高科技项目研发,如“阿利亚那”火箭发射器、“空中客车”系列飞机、高速铁路TGV等,仍难逃被转为地方大学的命运。
不过刘同时认为,军校数量的减少,“只能说明院校发展乃是军队建设由主要依靠数量规模,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
力推士官任职教育
在精简军校的大潮中,有一种类型的院校却“逆流而上”,成为被看重、增加的对象,那就是士官学校。相关政策包括:调整增加士官学校,将任职教育院校类型调整为联合指挥院校、军种指挥(系统)院校、兵种(专业)院校和士官学校4类。
任职教育,是相对于学历教育而言的。“士官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短效性,教学具有明显的岗位指向性,‘缺什么就补什么’,重在培养岗位任职能力;而学历教育则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旨在培养综合素质。”海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李丽这样解释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不同点。
在此轮改革中,士官任职教育得到加强,而学历教育则被精减。
这与我军特殊的发展历程有关:“文革”期间,院校遭遇冲击,教育陷于停滞,导致改革开放初期军队干部文化素质严重偏低。为解决问题,军队院校大办学历教育,虽然有效弥补了“文革”带来的破坏,但也为后来的诸多问题埋下了种子。“特别是不少院校盲目强调与地方院校‘接轨’、攀比,淡化了‘姓军为军’意识,弱化了任职教育功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说。
2003年的军校改革中,从“学历教育大发展”回归“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战略被明确提出,而此轮改革则延续了之前的做法。
例如,汽车管理学院已更名为蚌埠汽车士官学校。此前,该校已经逐步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培养出了一批会驾能战的汽车兵,缓解了之前许多基层连队汽车指挥干部缺编竟达四分之三的尴尬局面。一项跟踪调查显示:从该院毕业的汽车指挥管理干部有85%因工作成绩突出立功受奖或提前晋职晋级。
总装、海军、空军、二炮所属的其他士官学校,在培训课程、对象、目标等方面也正在研究调整方案。
更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边防学院”的揭牌。这所学院在西安陆军学院的基础上改名而来,成为专业任职院校,以满足边防部队对专业边防干部的迫切需求,也结束了我军没有专业边防院校的历史。据悉,这所军校此前就开设了多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课程。
武警院校的改革亦体现了这一趋势。在精简后的14所院校中,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分工十分明晰,其中10所是任职教育院校,其中2所为在原总队指挥学院基础上改建的士官学校。
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任职教育的重要性在各国都愈发突出。美军《军人手册》显示,美军现有院校113所,其中任职院校就有106所。
军地合作,“指技”融合
除优化院校结构,理顺内部关系外,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的融合也被纳入改革措施,成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
2003年的院校会议后,国防生招生规模立即猛增一倍达到五千余人。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已先后与118所地方高校签约,每年毕业的国防生占据军队新任职干部的半壁江山。军校学员、国防生、士兵提干正成为现役军官人才来源的三大渠道。
实际上,依托地方高校的人才资源和知识优势培养后备军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美国前国务卿、四星上将科林·鲍威尔就是在纽约市立学院参加后备军官训练团步入军旅的。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曾递交提案,建议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向地方开放办学。“目前,军队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配套,但军队优质教育资源如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机制明显不足。”
朱的建议在外军也有先例,比如法国圣西尔军校被称为“领导力学校”,地方的一些大企业经常将其员工送入短期培训,学会危机管理及指挥。
朱和平还提出:可以在有条件的学历教育院校进行“一校两制”试点——军队特色专业仍由军队管理,军地通用专业的二级学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军地合作涉及的是军校与地方普通高校的互动,而在军校内部的培养上,“指技融合”在此轮改革中被突出强调。
“在信息化时代,脱离技术的纯粹指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脱离指挥的纯粹理工科也会找不着北,惟有指技融合,才能适应智能较量的需要。”刘戟锋说。
解放军理工大学校长张亚非也十分看重“指技融合”的重要性。他引用一句英语成语“把果冻钉到树上”说明:果冻钉不到树上,不是因为钉子和树,而是因为果冻自身。“我们培养的陆军军官,能否适应陆军信息化转型的需要,不在于陆军转型,而在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他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培养能指挥、会管理、懂技术的‘指技融合’的新型军事人才。”
张亚非提出:培训模式需要多军种、多兵种、多任务联合,让学员学会在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下分析信息、判定情况、制定计划、下达决心、获得支援。同时要推动多学科的协调发展,增加信息作战、联合作战、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教学内容。
“更重要的是,教育设计需要前瞻化。”张亚非说,“我们提供的学历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第一任职的需要。必须确立一套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使学员今后无论从事什么岗位、担负什么任务,都可以在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找到支撑点或新的生长点。”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部分兵种的院校工作会议尚未召开,不少院校的具体改革方案亦未最终确定,今年军校依然沿用调整前的院校布局和教学模式;但从2012年春天开始,料将全面转入新院校体制运行。

军兵种院校的编制调整不难窥见解放军未来新型军队构建方向,向世界最先进的国家看齐。
这次军校改革,是继民国时期军事教育万国牌模式、改革开放前苏联军事教育模式之后的第三次大转型。军队院校在逐步建立一个科学的规划设计体系和稳定的发展思路。
军校是军队的缩影,军队是扩大的军校,一些特殊军事院校的保留或裁撤细节,管中窥豹,可以感觉到军队改革的激流涌动。
中国军校开始了又一次转型 (谭超/图)
军事改革,先改军校。
眼下,新一轮军队院校改革正在全军展开,一批院校被合并、裁撤,部分院校调整后以崭新的名称出现,而全军院校的整体布局、培训方式、课程设置、院系调整、管理模式亦在改革范围内。
此次军校改革是继民国时期军事教育万国牌模式、改革开放前苏联军事教育模式之后的又一次转型,中国军校正逐步建立一个科学的规划设计体系和稳定的发展思路。
尽管官方还没有公布改革的正式方案,不少具体的整编措施尚未尘埃落定,但改革的意图和指向已经明显:培养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人才,满足军队信息化和未来作战的需要。从具体的改革措施中,不难窥见解放军未来新型军队的构建方向。
军校改革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被普遍视为解放军整体改革的“前哨”和“探路石”。事实上,“治军先治校”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治军思想。更大规模的改革举动或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
酝酿8年,不仅仅是改变校名
此轮军校改革的起点,是2011年7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
这次由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召开的会议颇有“姗姗来迟”之感——上一次全军院校会议是在2003年举行的,迄今已8年,这与之前几次院校工作会议每五年左右召开一次的惯例形成了反差。相对于军内外加大院校调整改革力度的呼声,观察人士指出:这是军内历经博弈平衡的结果。
此轮改革中最明显的举动,当属一系列院校的改名。根据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信息,此次至少有20所军校“改头换面”,以新的名称示人。这些新名字的背后,暗含着中国军队的战略调整动向。
在更名的院校中,由位于合肥的炮兵学院更名而来的陆军军官学院颇为抢眼,因为它与美国西点军校(美国陆军军官学院)同名。据该院第一任院长吴翔介绍,这所学院的成立说明我军正加强陆军主战兵种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它将成为解放军步兵、炮兵、防空兵、装甲兵等兵种初级指挥军官的摇篮。
而位于武汉的通信指挥学院更名为国防信息学院,亦能引发正面联想——此前总参通信部改编为总参信息化部时,总参谋长陈炳德曾说:“这种改编决不仅仅是名称的简单更换,而是按照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进行的职能科学配置和结构优化重组。”
此外,二炮工程学院升格为二炮工程大学,原武警工程学院与武警西安指挥学院合并成立武警工程大学。可以看出,为应对科技推力下的军事变革,我军需要更多理工类人才,而这也是全球大趋势:西点军校正是以工程学科为主干课程。
事实上,军校是军队的缩影,军队是扩大的军校,一些特殊军事院校的保留或裁撤细节,管中窥豹,可以感觉到军队改革的激流涌动。
海军方面,在新调整的院校序列中,海军飞行学院更名为海军航空兵学院,这在不断调减压缩的军事院校编制中实属罕见,坊间猜测它或将进一步涉足自主培养舰载机飞行员。拥有航母的国家中,舰载机飞行员始终是航母培训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在决定航母战斗群战斗力高低的因素中,能否持续地提供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此前曾有报道说,中国寻求在乌克兰的海军航空训练中心培训舰载机飞行员,但国防部表示:主要靠自己培养。
而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变身”海军陆战学院则更加耐人寻味。1987年,这所学院曾开办首届也是至今唯一一届“飞行员舰长班”,网上曾盛传中国首任航母舰长将从飞行员舰长班中产生。“陆战学院”的新名称则说明,海军陆战人才的培养力度将被加强——目前我国的海军陆战队仅4万人,与美军的近20万人存在巨大差距。
空军院校亦有引人关注的改名:位于武汉的空军雷达学院更名为空军预警学院。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空军预警力量在情报收集、争取时间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校名中一个词的改动,显示出军方的战略眼光。
未来部队基层一线需要什么样的军事指挥官,军校就应着眼培养培训相应人才。这些院校的更名调改,被寄望能够有效打破原有单一兵种或单一技术类型的局限。
精简,再精简
八年前的那一轮军校改革解决了不少问题,但院校机构臃肿、数量偏多等弊端依然突出,迫切需要“消肿”。
最先做出动作的是武警院校。此前,几乎每个省份都有一所正师级的武警初级指挥学院,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全军院校会议结束不到两周,武警部队就决定:对现有的27所院校进行大刀阔斧的整编,精简为14所,并全部由武警总部集中领导管理。
需要“消肿”的决不仅仅是武警院校。根据全军院校会议上传出的消息,此轮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将是减少学历教育院校数量,撤并部分训练机构,而综合类的大学亦将精减内设学院机关,减少管理层次。
精简、裁撤,一直是近年来历次军校改革必定涉及的关键词。军校数量曾长期保持在100所上下,在今年的院校会议开始前,已经精简至67所。
发生在中国的这一轮院校精简,固然有机构臃肿、利益盘踞的特殊国情背景,但也存在客观历史规律。
“军事对抗重心的规律性演变,从根本上决定了军事院校的兴盛和发展。”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戟锋就认为,当下军校的精简是世界各国都在发生的历史大势。“在20世纪50年代的能量对抗阶段,军校发展到鼎盛。随后到信息对抗阶段,军校数量锐减,这种历史脉络十分清晰。”
刘戟锋做出这种判断的原因是:基于智能较量的信息化战争,是以体系对抗为特征的科技战,也是综合国力的直接较量,而军事院校教育难以覆盖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难以培养信息化战争所需要的所有军事人才。
有数据显示,美军依靠军事院校培养的生长军官只占15%,依靠地方高等教育培养的生长军官达八成以上。与中国毗邻的韩国有35%的新任军官来自设在地方大学的军事训练团,印度30%的新任军官来自普通高等院校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
“军事院校中的通用知识教育将逐步被剥离,没有显著特色和独特军事技术支撑的军事院校将在信息时代被淘汰。”刘戟锋预测。这种情况在国外早已发生——著名的巴黎理工学校尽管曾参与欧洲许多大型高科技项目研发,如“阿利亚那”火箭发射器、“空中客车”系列飞机、高速铁路TGV等,仍难逃被转为地方大学的命运。
不过刘同时认为,军校数量的减少,“只能说明院校发展乃是军队建设由主要依靠数量规模,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
力推士官任职教育
在精简军校的大潮中,有一种类型的院校却“逆流而上”,成为被看重、增加的对象,那就是士官学校。相关政策包括:调整增加士官学校,将任职教育院校类型调整为联合指挥院校、军种指挥(系统)院校、兵种(专业)院校和士官学校4类。
任职教育,是相对于学历教育而言的。“士官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短效性,教学具有明显的岗位指向性,‘缺什么就补什么’,重在培养岗位任职能力;而学历教育则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旨在培养综合素质。”海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李丽这样解释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不同点。
在此轮改革中,士官任职教育得到加强,而学历教育则被精减。
这与我军特殊的发展历程有关:“文革”期间,院校遭遇冲击,教育陷于停滞,导致改革开放初期军队干部文化素质严重偏低。为解决问题,军队院校大办学历教育,虽然有效弥补了“文革”带来的破坏,但也为后来的诸多问题埋下了种子。“特别是不少院校盲目强调与地方院校‘接轨’、攀比,淡化了‘姓军为军’意识,弱化了任职教育功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说。
2003年的军校改革中,从“学历教育大发展”回归“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战略被明确提出,而此轮改革则延续了之前的做法。
例如,汽车管理学院已更名为蚌埠汽车士官学校。此前,该校已经逐步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培养出了一批会驾能战的汽车兵,缓解了之前许多基层连队汽车指挥干部缺编竟达四分之三的尴尬局面。一项跟踪调查显示:从该院毕业的汽车指挥管理干部有85%因工作成绩突出立功受奖或提前晋职晋级。
总装、海军、空军、二炮所属的其他士官学校,在培训课程、对象、目标等方面也正在研究调整方案。
更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边防学院”的揭牌。这所学院在西安陆军学院的基础上改名而来,成为专业任职院校,以满足边防部队对专业边防干部的迫切需求,也结束了我军没有专业边防院校的历史。据悉,这所军校此前就开设了多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课程。
武警院校的改革亦体现了这一趋势。在精简后的14所院校中,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分工十分明晰,其中10所是任职教育院校,其中2所为在原总队指挥学院基础上改建的士官学校。
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任职教育的重要性在各国都愈发突出。美军《军人手册》显示,美军现有院校113所,其中任职院校就有106所。
军地合作,“指技”融合
除优化院校结构,理顺内部关系外,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的融合也被纳入改革措施,成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
2003年的院校会议后,国防生招生规模立即猛增一倍达到五千余人。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已先后与118所地方高校签约,每年毕业的国防生占据军队新任职干部的半壁江山。军校学员、国防生、士兵提干正成为现役军官人才来源的三大渠道。
实际上,依托地方高校的人才资源和知识优势培养后备军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美国前国务卿、四星上将科林·鲍威尔就是在纽约市立学院参加后备军官训练团步入军旅的。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曾递交提案,建议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向地方开放办学。“目前,军队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配套,但军队优质教育资源如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机制明显不足。”
朱的建议在外军也有先例,比如法国圣西尔军校被称为“领导力学校”,地方的一些大企业经常将其员工送入短期培训,学会危机管理及指挥。
朱和平还提出:可以在有条件的学历教育院校进行“一校两制”试点——军队特色专业仍由军队管理,军地通用专业的二级学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军地合作涉及的是军校与地方普通高校的互动,而在军校内部的培养上,“指技融合”在此轮改革中被突出强调。
“在信息化时代,脱离技术的纯粹指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脱离指挥的纯粹理工科也会找不着北,惟有指技融合,才能适应智能较量的需要。”刘戟锋说。
解放军理工大学校长张亚非也十分看重“指技融合”的重要性。他引用一句英语成语“把果冻钉到树上”说明:果冻钉不到树上,不是因为钉子和树,而是因为果冻自身。“我们培养的陆军军官,能否适应陆军信息化转型的需要,不在于陆军转型,而在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他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培养能指挥、会管理、懂技术的‘指技融合’的新型军事人才。”
张亚非提出:培训模式需要多军种、多兵种、多任务联合,让学员学会在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下分析信息、判定情况、制定计划、下达决心、获得支援。同时要推动多学科的协调发展,增加信息作战、联合作战、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教学内容。
“更重要的是,教育设计需要前瞻化。”张亚非说,“我们提供的学历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第一任职的需要。必须确立一套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使学员今后无论从事什么岗位、担负什么任务,都可以在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找到支撑点或新的生长点。”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部分兵种的院校工作会议尚未召开,不少院校的具体改革方案亦未最终确定,今年军校依然沿用调整前的院校布局和教学模式;但从2012年春天开始,料将全面转入新院校体制运行。

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