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巍:1938年张鼓峰冲突苏日拼刺刀交换比:28比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33:48
28比1:1938年张鼓峰事件苏日两军拼刺刀交换率2012年01月07日 09:57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朱世巍
http://news.ifeng.com/history/minjianshuoshi/zhushiwei/detail_2012_01/07/11815664_0.shtml

本文由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朱世巍供稿

1938年张鼓峰冲突,苏军战伤2752人,日军战伤914人。战斗结束后,双方的卫勤部门详细统计了各自的负伤原因。比对如下:

被枪弹杀伤,苏军869人,日军323人,交换率2.7:1;

被弹片杀伤,苏军1498人,日军572人,交换率2.6:1;

被冷兵器伤,苏军110人,日军4人,交换率28:1

就是说每刺伤1名日军就有28名苏军被刺伤。难怪日军称苏军根本不懂拼刺。

日军为什么重视拼刺?

虽然日本军方吹嘘说白刃战是日军的一贯传统,但实际上日军早期信奉的却是“射击制胜论”。但在日俄战争中,一方面日军弹药不足,进攻中往往陷于俄军的强大火力杀伤下,好不容易逼近阵地后,又总是被以刺刀迎战的俄军击退(这一点在日俄双方的战术教训中都得到证实)。这给自诩精通古武术的日军以强烈刺激。

日俄战争后,日军根据作战经验,对未来战争所需要的弹药量进行估算,认为一次会战大约需要1608门野战炮和近100万发炮弹。这个基数对当时的日本工业来说难以满足,加上屡屡被俄军以刺刀击败的屈辱感,促使日军在1909年作出战术修正,宣称:虽然大部分战斗过程仰赖于射击杀伤和火力压制,但在战斗尾声,依然会爆发激烈且决定最终胜负的白刃近战。鉴于日本工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弹药用以火力压制,故而借助白刃近战赢得最后战斗胜利,就变成了日军特别强调的训练重点之一。对此,日本军方以所谓“白刃战为日本古来所精通传统”的冠冕堂皇理由,内心却是抱着“火力战打不过对手,但至少冲上去拼刺刀不能再输给对手”的隐秘心态。

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再度遭遇老对手俄国人,获得了数量有限的几次拼刺刀机会。据其战斗详报宣称效果极好,甚至夸耀说一个日军在拼刺中可以对付5个俄国人云云。这些说法大概颇有些夸大,但从俄方统计看,日俄战争中,俄军损失仅有1.7%为白刃杀伤,到了诺门坎战役期间,比率反而上升为4%。从这个统计数据看,日军的拚刺水准的确是大大提高了,但对战役胜负却没有决定性影响。倒是日军的射击精度效果最为显著和突出。

综上所述,白刃战并非近代日军的固有传统,真要说他们一直重视而且真正有效的传统,其实是精确射击。

28比1:1938年张鼓峰事件苏日两军拼刺刀交换率2012年01月07日 09:57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朱世巍
http://news.ifeng.com/history/minjianshuoshi/zhushiwei/detail_2012_01/07/11815664_0.shtml

本文由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朱世巍供稿

1938年张鼓峰冲突,苏军战伤2752人,日军战伤914人。战斗结束后,双方的卫勤部门详细统计了各自的负伤原因。比对如下:

被枪弹杀伤,苏军869人,日军323人,交换率2.7:1;

被弹片杀伤,苏军1498人,日军572人,交换率2.6:1;

被冷兵器伤,苏军110人,日军4人,交换率28:1

就是说每刺伤1名日军就有28名苏军被刺伤。难怪日军称苏军根本不懂拼刺。

日军为什么重视拼刺?

虽然日本军方吹嘘说白刃战是日军的一贯传统,但实际上日军早期信奉的却是“射击制胜论”。但在日俄战争中,一方面日军弹药不足,进攻中往往陷于俄军的强大火力杀伤下,好不容易逼近阵地后,又总是被以刺刀迎战的俄军击退(这一点在日俄双方的战术教训中都得到证实)。这给自诩精通古武术的日军以强烈刺激。

日俄战争后,日军根据作战经验,对未来战争所需要的弹药量进行估算,认为一次会战大约需要1608门野战炮和近100万发炮弹。这个基数对当时的日本工业来说难以满足,加上屡屡被俄军以刺刀击败的屈辱感,促使日军在1909年作出战术修正,宣称:虽然大部分战斗过程仰赖于射击杀伤和火力压制,但在战斗尾声,依然会爆发激烈且决定最终胜负的白刃近战。鉴于日本工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弹药用以火力压制,故而借助白刃近战赢得最后战斗胜利,就变成了日军特别强调的训练重点之一。对此,日本军方以所谓“白刃战为日本古来所精通传统”的冠冕堂皇理由,内心却是抱着“火力战打不过对手,但至少冲上去拼刺刀不能再输给对手”的隐秘心态。

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再度遭遇老对手俄国人,获得了数量有限的几次拼刺刀机会。据其战斗详报宣称效果极好,甚至夸耀说一个日军在拼刺中可以对付5个俄国人云云。这些说法大概颇有些夸大,但从俄方统计看,日俄战争中,俄军损失仅有1.7%为白刃杀伤,到了诺门坎战役期间,比率反而上升为4%。从这个统计数据看,日军的拚刺水准的确是大大提高了,但对战役胜负却没有决定性影响。倒是日军的射击精度效果最为显著和突出。

综上所述,白刃战并非近代日军的固有传统,真要说他们一直重视而且真正有效的传统,其实是精确射击。

所以如果没有响应的训练,只能用大刀片和大棍子。

珍宝岛的时候,毛军带着大棍子,可能也是心虚拼刺拼不过中军,用棒子壮胆?
(AK47加刺刀拼56半加刺刀,估计也很悲剧)
楼主,这是医院里统计的伤兵,不包括挂掉的,由于苏军是战胜方,控制了大部分战场,伤兵大多能够及时得到治疗,而日本战败了,战场中的伤兵大多数抢不回来,尤其是白刃战后阵地基本上丢了,受了刺刀伤的凶多吉少。
日军最猛的战术优势

其实是精确射击

弹仓式步枪的单发点射能力
日本陆军算是冠绝全球

可惜美国佬不跟他玩平面
被冷兵器伤,苏军110人,日军4人,交换率28:1

这和拼刺刀交换比 不是一码事吧
zhepro 发表于 2012-1-8 12:01
被冷兵器伤,苏军110人,日军4人,交换率28:1

这和拼刺刀交换比 不是一码事吧
完全是天和地
苏军110个负刺刀伤的伤员
日军4个
我还可以说日军刺不死苏军,而苏军差不多把日军全刺死了呢....
f22 发表于 2012-1-8 18:40
完全是天和地
苏军110个负刺刀伤的伤员
日军4个
一个著名的统计学案例就是计算冷兵器伤兵问题,结果作者从另外一个角度重复了这个案例。
诺门坎和太平洋上日本的拼刺刀交换比可能还更高,结果却更惨。{:soso_e113:}
够P不同的文章,尤其是这个最后的''综上所述",和前面的论述根本没有联系——且不论前面论述对错与否。

刺杀永远是最后的求生之道,不到万不得已主动玩拼刺,不是脑子有病就是低劣小说家的YY.
liflyhu 发表于 2012-1-9 00:02
够P不同的文章,尤其是这个最后的''综上所述",和前面的论述根本没有联系——且不论前面论述对错与否。

...
不准侮辱够
日军宣布的自身战损是非常有问题的,常常会减好几倍。
被冷兵器伤并不能说明发生大规模白刃战吧?
另另一种解读可以是苏军不屑于用刺刀与日军玩白刃战,而更喜欢用火力杀伤。而苏军受冷兵器伤的人多恰恰说明日军喜欢近距离拼刺,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日军火力不足,无论怎样,都和苏军与日军的拼刺技术水平问题扯不上关系。这种专家……
白刃战距离太近,完全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失败者生存几率很低。被刺伤的士兵,只有刺死了自己的对手,才可能被活着送进医院
苏军拼刺确实比不过日军。在诺门坎之战中红旗集团军报告有过描述“起先我们的战士认为一巴掌就可以把日军的刺刀拍偏,可是实际上在白刃战中吃了大亏”。之后一再强调尽量避免白刃战。菲律宾之战中美国人也有此体会,并抱怨春田式步枪的刺刀连接不牢固
切,不是有人声称诺门坎日军是大胜嘛
本来嘛,中途岛也是日军大胜,搞得帝都还挑灯YX呢
哎,精神原子弹过头的典型
新兵怕大炮,老兵怕刺刀出鞘,一点不假
诺门坎鬼子弹尽粮绝曾发起过规模最大的  白刃突击  突围,结果活的没剩几个
鬼子拼刺刀这事被一次次放大太多了
射击、刺杀、掷弹筒、土工作业,鬼子的几大绝技。
坦克、重炮、波波沙、乌拉冲锋,红军的几大绝技。
飞机、航母、卡宾枪、可口可乐,美军的几大绝技。
坦克、飞机、撕布机、伟大元首,纳粹的几大绝技。
捷克式、中正式、大刀片、委员长,国军的几大绝技。

纯属搞笑。勿拍。


按错了,编辑掉
- 发送自我的 iPhone 大板凳应用

按错了,编辑掉
- 发送自我的 iPhone 大板凳应用
刀锋1937 发表于 2012-1-16 20:42
苏军拼刺确实比不过日军。在诺门坎之战中红旗集团军报告有过描述“起先我们的战士认为一巴掌就可以把日军的 ...
……自己手里有机枪和榴弹炮,弹药多到打不完,不尽量避免拼刺刀才是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