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报名数连下降6年 专家称出国成新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9:27:14
http://news.sina.com.cn/c/2012-01-04/023323741697.shtml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2012年高考网上报名结束。目前报名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约为7.3万人,比去年少3000多人。这是继今年高考报名总数直降20%之后,本市报名高考的考生人数又有下降。这也意味着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6年下降。

  教育专家分析原因,一方面受到上世纪90年代人口生育低谷、适龄生源逐年减少影响;另一方面是,高中生参加“洋高考”,放弃国内的高考,这种现象则是逐年增加。

  蓝小闵(化名)从去年9月开始,每周六到中关村一家“托福强化秋季小班”上课。

  她是北京人大附中高二学生。她报名的托福班,30多人中近半数人跟她一样,是穿着中学校服、面容青涩的中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人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19中等。

  据北京二中的老师介绍,近5年来,他们学校新生每年都有400人左右,而到高二、高三,人数会流失四五十人。这个人数还在逐年增加。流失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出国的。

  另外还有报名高考又弃考的学生,考场上出现的一些空坐位即是例证。

  北京不少中学为了迎合学生“洋高考”的需求,自2009年起,北京二中、四中、八中、十一学校等多所知名中学都开设了“出国班”。

  火热的“出国班”

  “需求很火爆,最后还是扩招了。”北京二中国际部招生负责人周心欢说,今年5月成立国际部后,很多家长找来争取名额。原本六七十人的招生计划,最终扩招到77人。

  北京二中国际部的课程实行中美融合,多数是全英文授课。毕业后,学生获中美两个高中毕业证,还可通过考试到美国读大学。

  77名学生中,67人是北京户籍,另外10人属于非京籍学生。

  杨红(化名)的女儿很幸运,去年擦着中考录取分数线,进入北京一所知名中学的国际班。

  杨红是不忍心让孩子参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才替女儿选择上国际班。

  杨红说,从孩子还没出生,她就打算不给孩子添负担,让她自由成长。

  但等女儿上学后,杨红却不得不“随大溜”,“别人孩子在跑,只有你在走,那种感觉很不踏实。”

  女儿初三那年,每天早7点出门,晚7点回家,吃饭半个小时,写作业要写到晚上11点,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女儿还会歇斯底里地大叫。

  今年6月26日,中考结束,女儿的试题卷子和课辅资料,卖废品称重过百斤。

  与其为这种考试而煎熬,杨红突然明白,女儿以后最好脱离这种压力。

  以考美国大学为荣?

  蓝小闵还在托福班学习时,比她高4届的高中校友冉阳(化名)已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读大三。

  冉阳出国前也参加了高考。他母亲张女士说,是为了“双保险”。

  北京一所外语培训学校老师周容说,2006年,她教的人大附中四五个学生都考出国,还有学生考上哈佛、耶鲁,又是全额奖学金,这在学校引起很大轰动。

  周容说,这种轰动不亚于以前学校产生了高考“状元”。

  “一个学校出国学生多,一定有榜样作用。”周容感觉,2005年以前,人大附中的学生以考北大、清华为荣;2005年以后,他们则希望考入香港的大学;2008年之后,学生们的目标增加了美国的大学。

  按周容分析,出国热在北京各“名”校将成一种趋势。

  据了解,2010年,人大附中约50人被国外高校录取,今年上涨为70人;北大附中约10%的高三学生选择出国读大学;北京四中近百人申请国外高校,今年成绩最好的学生均已被国外高校录取。

  冉阳参加高考的心态很轻松,考试也正常发挥。成绩出来后,他的分数过了北大录取线。

  张女士说,申请国外大学,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参加高考,差一分名次就差很多,谁也不能够保证一次高考,能正常发挥。

  今年,一项针对高中生出国留学意向的调查显示,在有出国意向的被调查高中生中,70%计划高中毕业出国读大学,24%计划出国后继续高中学习。其中,最想留学美国的比例达到50%。

  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竞争力”(38%),理由为“逃离国内升学压力”的比例为19%。

  新东方教育集团提供数据显示,素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考试培训班,2004年只有几十人,而到今年10月底,这个班人数有4000多人。

  家长们的选择

  杨红属于周心欢总结的那类家长,为让孩子减轻高考压力选择出国。

  “其实,很多家长是在帮孩子选择‘出国’。”周心欢说,90后学生的家长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外,有的也有留学经验。他们对外国的印象,加重了他们对孩子未来的选择。

  据教育部的数据,2009年高考全国弃考人数达到84万;而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出国留学选择弃考的比例达到21.1%。

  17岁的蓝小闵说,美国集中全世界顶尖的老师和教育资源,就像是中国的教育“高地”在北京一样,全球的“教育高地”是在美国。

  蓝小闵的学校,人大附中流传一个段子:如果考的不好,就去隔壁。每年这所学校有上百人考入北大、清华。

  蓝小闵的父母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生人,分别是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在出国这件事上,他们给予女儿指点。“我爸妈希望我能幸福地生活。”

  王贤(化名)的儿子今年在十一学校国际班读高二。这里是“西方的高中”,全英文教学、外教;考试“分级制”代替了“排名”;喜欢魔术的儿子,在校成立魔术协会;还在周末做起了“义工”。

  去年12月,中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新科院士”名单统计,新当选院士中,留学回国的占近90%。

  王贤特意提到“90%”,这更坚定他让孩子出国的决心。

  出国留学对拥有北京户口的家庭而言,是个“双保险”,可对没有北京户口的家庭而言,让孩子出国留学是“迫不得已”。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正为高考冲刺作准备时,王子贺(化名)有些“羡慕嫉妒恨”,他女儿正忙着复习托福、GRE。

  女儿已经考了三四次,仍未过关。王子贺说,女儿为学习英语,化学、物理、生物基本“荒废”。

  “不放心,她还不到18岁。”王子贺感到很无奈。他是北京一家企业的高管,在京已有八九年时间。

  女儿临上高中,王子贺花了近20万,找了“同事的媳妇的一个关系”才把女儿塞到一所重点高中。

  据了解,按照现有的北京高中招生名额,满足北京户籍考生的要求都不够,基本不录取非京籍学生。一般非京籍学生留在北京的,多数是上学校的国际班。

  像王子贺女儿这样的考生,在北京还有很多。如何解决他们的高考问题,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正对此问题进行调研,相关政策会尽快出台,但无法给出具体时间表。

  新东方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分析,目前高中生出国“赶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区域,内地城市较少,但已经有不少住在偏远地区的富裕人群选择让孩子高中出国。

  另一个围城

  乍到美国,冉阳很想家,但作为男生,冉阳很快习惯了美国生活。

  但蓝小闵却很担忧,国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难怎么办。

  她所在人大附中那个班里,53个同学,要出国的就有10人。好多同学和她一样,对出国有点飘忽不定。

  杨红看到的则是,随着留学大军扩大,国外大学的要求也在提高。以托福为例,满分120分,想上好点的大学需考100分,上特别好的大学要达到110分。

  除了考试压力外,经济负担也不是一笔小数。

  杨红算过一笔账,从孩子高中上“出国班”,再到出国4年,7年最少需要200万。“出国班”3年收费30万元,国外需170万。这还必须在学费不涨、“钱还值钱”的前提之下。

  这笔账还不包括在学校周边租房,以及出国的生活费用。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0-2011年度,外国留学生向美国大学支付的学费、生活上的花费,累计为美国经济的贡献总值达202亿美元。

  美国有20多万名中国留学生,大约占在美留学生总数的22%,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至少在44亿美元以上。

  家长李兰则担忧孩子在美国的成长。

  她在美国陪读一年,接触过一些正在国外读书的中国孩子。

  “很多孩子出国后,没有一个外国朋友。”李兰说,很多留学生整日不出门,靠网络与外界交往,交际的还是国内的朋友。

  李兰觉得,家长们为孩子操心的太多,让这些“90后”学生得到的过于容易。从某种意义上看,孩子们自己选择的机会却在减少。

  □本报记者 仲玉维 北京报道http://news.sina.com.cn/c/2012-01-04/023323741697.shtml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2012年高考网上报名结束。目前报名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约为7.3万人,比去年少3000多人。这是继今年高考报名总数直降20%之后,本市报名高考的考生人数又有下降。这也意味着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6年下降。

  教育专家分析原因,一方面受到上世纪90年代人口生育低谷、适龄生源逐年减少影响;另一方面是,高中生参加“洋高考”,放弃国内的高考,这种现象则是逐年增加。

  蓝小闵(化名)从去年9月开始,每周六到中关村一家“托福强化秋季小班”上课。

  她是北京人大附中高二学生。她报名的托福班,30多人中近半数人跟她一样,是穿着中学校服、面容青涩的中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人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19中等。

  据北京二中的老师介绍,近5年来,他们学校新生每年都有400人左右,而到高二、高三,人数会流失四五十人。这个人数还在逐年增加。流失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出国的。

  另外还有报名高考又弃考的学生,考场上出现的一些空坐位即是例证。

  北京不少中学为了迎合学生“洋高考”的需求,自2009年起,北京二中、四中、八中、十一学校等多所知名中学都开设了“出国班”。

  火热的“出国班”

  “需求很火爆,最后还是扩招了。”北京二中国际部招生负责人周心欢说,今年5月成立国际部后,很多家长找来争取名额。原本六七十人的招生计划,最终扩招到77人。

  北京二中国际部的课程实行中美融合,多数是全英文授课。毕业后,学生获中美两个高中毕业证,还可通过考试到美国读大学。

  77名学生中,67人是北京户籍,另外10人属于非京籍学生。

  杨红(化名)的女儿很幸运,去年擦着中考录取分数线,进入北京一所知名中学的国际班。

  杨红是不忍心让孩子参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才替女儿选择上国际班。

  杨红说,从孩子还没出生,她就打算不给孩子添负担,让她自由成长。

  但等女儿上学后,杨红却不得不“随大溜”,“别人孩子在跑,只有你在走,那种感觉很不踏实。”

  女儿初三那年,每天早7点出门,晚7点回家,吃饭半个小时,写作业要写到晚上11点,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女儿还会歇斯底里地大叫。

  今年6月26日,中考结束,女儿的试题卷子和课辅资料,卖废品称重过百斤。

  与其为这种考试而煎熬,杨红突然明白,女儿以后最好脱离这种压力。

  以考美国大学为荣?

  蓝小闵还在托福班学习时,比她高4届的高中校友冉阳(化名)已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读大三。

  冉阳出国前也参加了高考。他母亲张女士说,是为了“双保险”。

  北京一所外语培训学校老师周容说,2006年,她教的人大附中四五个学生都考出国,还有学生考上哈佛、耶鲁,又是全额奖学金,这在学校引起很大轰动。

  周容说,这种轰动不亚于以前学校产生了高考“状元”。

  “一个学校出国学生多,一定有榜样作用。”周容感觉,2005年以前,人大附中的学生以考北大、清华为荣;2005年以后,他们则希望考入香港的大学;2008年之后,学生们的目标增加了美国的大学。

  按周容分析,出国热在北京各“名”校将成一种趋势。

  据了解,2010年,人大附中约50人被国外高校录取,今年上涨为70人;北大附中约10%的高三学生选择出国读大学;北京四中近百人申请国外高校,今年成绩最好的学生均已被国外高校录取。

  冉阳参加高考的心态很轻松,考试也正常发挥。成绩出来后,他的分数过了北大录取线。

  张女士说,申请国外大学,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参加高考,差一分名次就差很多,谁也不能够保证一次高考,能正常发挥。

  今年,一项针对高中生出国留学意向的调查显示,在有出国意向的被调查高中生中,70%计划高中毕业出国读大学,24%计划出国后继续高中学习。其中,最想留学美国的比例达到50%。

  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竞争力”(38%),理由为“逃离国内升学压力”的比例为19%。

  新东方教育集团提供数据显示,素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考试培训班,2004年只有几十人,而到今年10月底,这个班人数有4000多人。

  家长们的选择

  杨红属于周心欢总结的那类家长,为让孩子减轻高考压力选择出国。

  “其实,很多家长是在帮孩子选择‘出国’。”周心欢说,90后学生的家长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外,有的也有留学经验。他们对外国的印象,加重了他们对孩子未来的选择。

  据教育部的数据,2009年高考全国弃考人数达到84万;而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出国留学选择弃考的比例达到21.1%。

  17岁的蓝小闵说,美国集中全世界顶尖的老师和教育资源,就像是中国的教育“高地”在北京一样,全球的“教育高地”是在美国。

  蓝小闵的学校,人大附中流传一个段子:如果考的不好,就去隔壁。每年这所学校有上百人考入北大、清华。

  蓝小闵的父母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生人,分别是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在出国这件事上,他们给予女儿指点。“我爸妈希望我能幸福地生活。”

  王贤(化名)的儿子今年在十一学校国际班读高二。这里是“西方的高中”,全英文教学、外教;考试“分级制”代替了“排名”;喜欢魔术的儿子,在校成立魔术协会;还在周末做起了“义工”。

  去年12月,中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新科院士”名单统计,新当选院士中,留学回国的占近90%。

  王贤特意提到“90%”,这更坚定他让孩子出国的决心。

  出国留学对拥有北京户口的家庭而言,是个“双保险”,可对没有北京户口的家庭而言,让孩子出国留学是“迫不得已”。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正为高考冲刺作准备时,王子贺(化名)有些“羡慕嫉妒恨”,他女儿正忙着复习托福、GRE。

  女儿已经考了三四次,仍未过关。王子贺说,女儿为学习英语,化学、物理、生物基本“荒废”。

  “不放心,她还不到18岁。”王子贺感到很无奈。他是北京一家企业的高管,在京已有八九年时间。

  女儿临上高中,王子贺花了近20万,找了“同事的媳妇的一个关系”才把女儿塞到一所重点高中。

  据了解,按照现有的北京高中招生名额,满足北京户籍考生的要求都不够,基本不录取非京籍学生。一般非京籍学生留在北京的,多数是上学校的国际班。

  像王子贺女儿这样的考生,在北京还有很多。如何解决他们的高考问题,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正对此问题进行调研,相关政策会尽快出台,但无法给出具体时间表。

  新东方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分析,目前高中生出国“赶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区域,内地城市较少,但已经有不少住在偏远地区的富裕人群选择让孩子高中出国。

  另一个围城

  乍到美国,冉阳很想家,但作为男生,冉阳很快习惯了美国生活。

  但蓝小闵却很担忧,国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难怎么办。

  她所在人大附中那个班里,53个同学,要出国的就有10人。好多同学和她一样,对出国有点飘忽不定。

  杨红看到的则是,随着留学大军扩大,国外大学的要求也在提高。以托福为例,满分120分,想上好点的大学需考100分,上特别好的大学要达到110分。

  除了考试压力外,经济负担也不是一笔小数。

  杨红算过一笔账,从孩子高中上“出国班”,再到出国4年,7年最少需要200万。“出国班”3年收费30万元,国外需170万。这还必须在学费不涨、“钱还值钱”的前提之下。

  这笔账还不包括在学校周边租房,以及出国的生活费用。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0-2011年度,外国留学生向美国大学支付的学费、生活上的花费,累计为美国经济的贡献总值达202亿美元。

  美国有20多万名中国留学生,大约占在美留学生总数的22%,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至少在44亿美元以上。

  家长李兰则担忧孩子在美国的成长。

  她在美国陪读一年,接触过一些正在国外读书的中国孩子。

  “很多孩子出国后,没有一个外国朋友。”李兰说,很多留学生整日不出门,靠网络与外界交往,交际的还是国内的朋友。

  李兰觉得,家长们为孩子操心的太多,让这些“90后”学生得到的过于容易。从某种意义上看,孩子们自己选择的机会却在减少。

  □本报记者 仲玉维 北京报道
出国高峰会在这个10年内到来。
看来国内大学给北京的招生名额应该要减少了
不管国内大学如何,反正我读过的大学,永远是我的大学
20多万名中国留学生,大约占在美留学生总数的22%

这个数字再正常不过了好吧,
5月份要考托福唉。今年还要准备GRE。辛苦啊
苦逼学生到了哪里都还是苦逼学生
那这样一来,以后海归就要大大贬值了
现在就有报道说,海归回来以后有很多月薪3000元,就做的是很普通的工作!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海归根本就不屑!
不是每个人出国都能镀金的,有的可能是镀了一层锌。。。
不天 发表于 2012-1-4 14:17
那这样一来,以后海归就要大大贬值了
现在就有报道说,海归回来以后有很多月薪3000元,就做的是很普通的工 ...
除了国内名牌大学出去的留学生,和靠高考分数被香港取走的外,大部分出国留学的人都没有能力考入国内前20名的学校.国外大学再有能力,就能提高他们的智商?何况国外的知名大学也不是容易上的,不少野鸡大学就是糊弄钱罢了.
不天 发表于 2012-1-4 14:17
那这样一来,以后海归就要大大贬值了
现在就有报道说,海归回来以后有很多月薪3000元,就做的是很普通的工 ...
英国那种一年的 也算海归 当然不值钱。。 英语都没学透呢。。。
M9GERNSBACK 发表于 2012-1-4 14:26
不是每个人出国都能镀金的,有的可能是镀了一层锌。。。
也许只是生锈
留学生已经没有什么光环了

除非是那种真正的名校
海归海带海白菜!
但等女儿上学后,杨红却不得不“随大溜”,“别人孩子在跑,只有你在走,那种感觉很不踏实。”


这个才是这种趋势的核心吧。

想想前两天那个移民了才发现没有这么简单的报道,再想想之前下海的,买股票的,开公司的,炒楼房的,买茶叶的,囤盐巴的,都是“随大流”啊。

我对那种在校期间GPA4.0,然后考了GRE拿到北美TOP20全奖的理工科大牛崇拜无比。
至于那些高中一毕业或还没上完就花几十万去英联邦的,持保留意见
有钱留洋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旅游下。国内大学么,泡妞容易些,文化还是要靠自学。
张载 发表于 2012-1-5 16:16
有钱留洋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旅游下。国内大学么,泡妞容易些,文化还是要靠自学。
泡妞这个国外不是更容易吗。在某些国家还有大麻。
我觉得最难学的本领是如何赚钱,特别是不靠坑蒙拐骗和贪污腐败。
Ulysses198 发表于 2012-1-5 16:24
泡妞这个国外不是更容易吗。在某些国家还有大麻。
泡洋妞,够呛。体力不行,体魄也不行。
不天 发表于 2012-1-4 14:17
那这样一来,以后海归就要大大贬值了
现在就有报道说,海归回来以后有很多月薪3000元,就做的是很普通的工 ...
海归分两种:
一种是毕业就回国的,基本证明你在国外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这种“人才”哪个企业稀罕?
一种是海外工作10年回国的,在美国能拿10万美刀,回国不仅收入不会少,职位上和社会地位上还能上个台阶。
感觉到国外念书也不轻松啊
张载 发表于 2012-1-5 16:27
泡洋妞,够呛。体力不行,体魄也不行。
你要对自己和中国男人有信心,没问题的。
当老鼠也要从船上离开的时候。
现在好的职位都是海外留学背景优先, 不留学优势少
出国的目的是为当“海归”,还不如不出国。出国留学只有3成的人“海归”。
高中毕业生总数这些年也是在下降,这个“高考报名数”没有逻辑,私货眼球的目的更重

高中毕业出国这股“歪”风,也有这帮媚外媒体长期胡乱宣传的功劳,国内外的本科教育水平对比,根本不是媒体宣传的那回事。除了少数出类拔萃申请名校的,大多恰恰是高考没底,希望出国镀金走捷径的,这类人大多都会悔得肝疼,在海龟满地爬的时代,很多野鸡大学鬼混转内销的都必然是人财两没,甚至缺乏自理和语言能力的,连鬼混都混不毕业,折腾一番一场空,身边的亲戚朋友这种情况都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