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让我告诉你什么是时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59:20
<br /><br /> 时        间
时间是什么?这既是一个物理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不同的时间观,对应不同的时空观,从而产生不同的世界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时间观和时间的本质。一、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二、自然科学新发现对认识时间问题的影响;三、东、西方历史上对时——空关系认识上的差异;四、在新的科学发现基础上正确认识时间问题。
一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
本节将从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历法纪年的变革,计时器的发展历程和秒的定义的演变历史来阐述物理意义上时间的本质。
1.天文学发展历程简介
   文明早期,人类靠观测太阳的运动来确定时间,日出日落,一个轮回。在远古的神话中,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一只乌鸦,而欧洲人则说太阳是太阳神驾着马车在天上奔跑。用科学的精神来思考太阳运动的,已知最早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多克斯(公元前408年—公元前355年),他通过对太阳运动的观察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在绕地球运动,提出了地球是圆球形的观点。地心说经过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和托勒密(90年?-168年)的完善,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了1500多年的统治地位,并成为西方主流宗教(基督教 东正教等)的理论基础。地心说是人类认识太空的第一个科学体系,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而在与宗教结合后却又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波兰牧师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在1543年,自己死亡的前几个月,发表了在1515年开始写作的《天体运动论》。提出了“日心说”,即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即众多星辰在自己的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的理论。(也许在高级牧师哥白尼的心中,太阳是天堂的所在,上帝的寓所?)不管怎样,哥白尼的理论较为完美的解释了太阳系多个行星的运动规律,动摇了地心说的统治地位。意大利科学巨匠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伽利略一面宣布放弃日心说,一面制造高精度天文望远镜,寻找证据支持日心说。而意大利科学家乔而丹诺•布鲁诺(1548-1600)一面大力宣扬日心说,一面又提出太阳也非宇宙中心的无限宇宙理论。在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有赖于丹麦科学家“金鼻子”第谷•布拉赫(1546-1601)数十年认真而精确的天文观测,他 的继任者翰尼斯•开普勒(1571-1630)在分析大量的观测结果的基础上,1619年在他的著作《宇宙的和谐》一书中,提出天体运动三定律,用数学的方法解释了天体运动,科学的天文学得以确立。英国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1643-1727)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完美解释了天体运动的机理。爱因斯坦(1879-1955)进一步发展了宇宙学理论。天文学的发展,为历法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历法的发展过程
   现在世界上还在使用的历法有大约30多种,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的前身是2000多年前古罗马君主儒略•凯撒(公元前102-公元前44)所创建的儒略历。公元前45年凯撒入侵埃及,受到埃及混合型365日太阳历的影响,决心改革罗马原始的355日历法,凯撒下令在公元前45年增加了三个月,使之全年为445日。史称公元前45年为“混乱之年”。之后,儒略历采用年长365.1/4日的纪年方法,每4年设1闰日。儒略历比罗马历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比1个回归年多出11分14秒,这个差累计起来,每128年就比实际季节落后1天。到公元1580年 这个差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当时正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教皇的权威受到极大影响。而天文学在哥白尼,布鲁诺,第谷等的努力下有了巨大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1572-1585在位)决定重置历法,以扩大教廷的影响。为了符合实际自然季节,格里高利八世于1582年10月4日宣布,第二日为1582年10月15日,10月5日至14日从日历上删除。同时,置闰规则改为逢百年不置闰,但年份能被400整除的置闰。这样以来,每3300年才有一天的误差。格里高利历开始推广时,只有天主教国家接受。新教和东正教国家有很长时间拒不接受这一变革,如英国1752年才使用格里高利历。中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采用了格里高利历。中国在这以前所使用的太阴历,也是经历了由粗放到精确,几经斗争变革发展的过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3.计时器的发展历程
   最早人类为了记时采取观察太阳,月亮的运动,生物的活动等方式。后来发明了日缗,圭表等来观察时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又发明了水漏,沙漏,火绳,更香等。中国汉代的张衡(78-139)发明了带有擒纵器的漏水转浑天仪,在浑天仪的“滴答”声中,揭开了人类计时器发展的新篇章。1000多年后,伽利略发现了摆锤的等时性原理,摆锤与擒纵器相结合,较精确的钟表开始出现。当然,精炼钢的出现使储能器发条得以实现也功不可灭。当时钟表只有一根表示小时的时针,却贵的惊人。十八世纪钟表上出现分针,秒针是十九世纪才装上去的。依靠测定电磁振荡频率测定时间的电子表和靠测定原子振动测定时间的原子钟,都是二十世纪才出现的。需要说明的是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时,他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表,当时的大部分人,还是依靠听钟楼的钟声或者打更的更声判断时间。时间还是很神秘的东西。
4.时间主单位“秒”的定义发展历程
古希腊天文学家,如希巴谷(公元前190-公元前125)和托勒密等,定义太阳日的1/24为时,以60进制细分时为分,又以60进制细分分为秒,即1秒为1个太阳日的1/86,400。可当时的人们既无法测定秒的时长,也没有应用秒的必要。1660年伦敦皇家学会提出:在地球表面,摆长约1米的单摆,一次摆动或是半周期的时间大约是1秒。在1956年,秒被以特定历元下的地球公转来定义。因为当时的天文学家发现,地球绕自转轴的运动不稳定,无法作为时间的标准来应用。在1960年的国际度量衡会议通过的秒的定义为:自历书1900年1月1日12时起算的回归年的1/31,556,925.9747为1秒。这显然是一个无法测定聊胜于无的定义。1967年召开的第13界国际度量衡大会对秒的定义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1977年的国际度量衡大会又补充规定:秒的定义中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是静止的,而且所处地面环境应是零磁场。在这中情况下的秒,与天文学历书所对应的秒是等效的。这应该是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所能得到的最精确的秒的定义了。
5.时间的测定和规范
      中国古代的节气,历法及时间有司天监负责发布,欧洲早期有教廷负责,后期有各国天文台负责发布历法与时间。现代各大国都成立了授时中心,负责准确授时。由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历史功绩,世界授时统一由其协调。在1999年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发布通告,使世界提前1秒进入2000年。由于美国GPS导航系统的垄断地位,世界航天,航空,航海等诸多领域都是以GPS授时为准的。随着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这种美国在授时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

小结
通过以上对天文学、历法、计时器、秒的定义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时间是人们对客观运动的观察,具有客观性;2.时间是人类意识对运动的反应,无论是个人的记忆,还是历史记录,都有很大的主观性;3.时间的统一和发展,有赖于技术进步和权威(君主,教皇,国家政权,专家学者等等)的维护;4.时间是运动的历史记录,是对运动历史信息的表达;5.时间是用经过标定的可重复的运动对其他运动的度量和标示,可在一定条件下,对不同的运动加以比较和描述。
以上所述都是时间发展历史,那么近现代时间观点有什么发展是呢?
二 近代物理学的新进展
自英国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1642-1727)发现万有引力理论以来,科学有了巨大的发展。有人评论说:牛顿死后留下了一个和他出生前完全不同的世界。是极其恰当的评论。牛顿使人们用科学的观点,实验的精神,数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使宇宙不再为妖魔和神仙所控制,使科学从宗教的婢女,成为主宰人类生活的女神。而1905年,更是物理科学的奇迹年,在这一年里爱因斯坦((1879-1955)连续发表5篇有重要意义的论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观点,即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时间与空间是可变的相对论观念。一系列的天文学观察和人类的太空活动证明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性。此后,量子力学诞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
依据量子论,相对论及相关学科的观点,我们可以肯定,我们的世界是能量(物质)运动的结果。能量(物质)的运动分为一下几个层次:
1.构成宇宙本源的能量的运动。如能量的产生和消耗,能量的种类,能量的运动变化等。对此人类还鲜有触及。
2.能量产生微观粒子的运动。如能量产生夸克,轻子,重子,光子,电子等的运动。现在人类对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新的微观粒子正在不断的被发现,已经可以在电子对撞机上制造少量的微观粒子,但是由引力制造粒子的实验还没有理论基础,更没有实践。
3.微观粒子构成质子,中子等;质子,中子与电子形成原子,原子团等。人类现在对此有一定的了解,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可以通过核聚变与核裂变来产生能量。
4.物质(狭义)的运动。人类对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变化有了较深的了解,已可制造药物,复杂的工具和机械。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有了详细的分类,对生物的演变与进化有了初步的研究,并对宇宙展开了观察。
5.智能生命体的运动。现代科学对智能生物的发展和进化有了框架认识,正在扩充细节。思维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人工智能处于萌芽期。
6.意识的运动。宗教,哲学,科学,组织学等都有一定的发展,人类的意识运动已经可以毁灭地球。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理论指出:时间只能是物质的时间,空间也只能是物质的空间。为了在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上来论述时间,我们简单阐述了物质的形成和运动。需要指出的是,在物质的世界里,各种运动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结果的可变性,使得意识的产生成为可能,同时也是意识对物质产生能动作用的基础。物质的运动过程往往是一因多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相似的初始条件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通过智能生命体个体或群体的有组织活动,意识可以极大的影响和改造物质世界。
下面我们再回顾以下历史上哲学(包括宗教)对时间一些论述。
三.东、西哲学史上对时间问题的认识
在东方两大文明中,中华文明对时间的认识很少见到记载,只有一些格言类的口口相传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等。在中国本土产生的两个哲学体系,儒教和道教其实是相互渗透,互为表里的,道教创始人老子和儒家始祖孔子还有一段师徒缘分。儒教以教导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为人处事为主,对宇宙的本源少有提及。道教对宇宙本源的认识相对儒教要深刻的多。道教经典《易经》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思想。道教认为物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可以遵循客观规律趋吉避凶,能动的改变自己的命运和事件的进程和结果,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念。道教理论和现代物理理论有神似之处,然而这种单一的物质起源说,有其正确的一面,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那种极大简化宇宙运动的复杂性,以二倍率的方法来认识世界更是不可取的,同时道教理论中的某些东西也是不和事宜的。恒河文明对时间的认识更强调运动的过程而不是效率,这与其灵魂不灭,万世循环的生命观是极为吻合的。
由于近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西方文明在当代世界占有主导地位,在对时间的认识上也是如此。西方有两种对人类产生较大影响的时空观。一种是辩证唯物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1818-1883)所提出的“时间是对运动的度量”。这种观念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洲的消亡,在欧洲已经不为人知。在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相对论的高速运动物体,内部时间变慢的科学理论被反复验证,这一观念也少有提起。另一种时空观是16世纪法籍犹太人诺查丹玛斯提出的。游医诺查丹玛斯(1503-1566)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占星师和预言家。其提出了在欧美及世界大多数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物质不变时空观。诺查丹玛斯时空观主要观点是:物质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在物质的长廊穿行,人们所看到的物质变化,只是时间的运动。某些特殊的人,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意的在物质间穿越,知道过去,未来之事。这种说法为其进行预言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在当时,因诺查丹玛斯成功预言了国王亨利二世的死亡而名动天下。现在我们已无法查清这起宫廷谋杀案的细节,但本应秘而不宣的预言却传扬的天下皆知,考虑到当时的信息传播水平,没有人推波助澜是不可想象的。虽然诺查丹玛斯在世时因“妖言惑众”而受到宗教审判,但其死后《诸世纪》并未被禁。因为这种时空观,看似唯物的,实际上却很容易得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预先被命中注定的结论。而可以安排人的命运的只可能是神。所以在宗教氛围浓郁的欧洲,《诸世纪》作为“神”存在的证据被反复宣传。在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一大奇观是英,美一方和德,意一方的宣传机构都尽最大努力宣传诺查丹玛斯,都宣称诺查丹玛斯预言了己方的胜利。这一方面是心理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和红色苏联唯物主义思潮相抗衡。二战后的欧洲,铁幕落下,两大阵营界限分明,从军事,经济,到科技,哲学等各个领域全面抗衡。为了与苏联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相抗衡,西方世界急需一个“科学”的唯心主义世界观。而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相对论告诉人们,时间,空间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相对的。随着物体的运动速度加快,物体的质量增大,长度变短,物体内的时间变慢。人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制造了原子弹,制造了可在卫星上使用的原子钟,实现了卫星导航。而且,时间的可变性好像也佐证了诺查丹玛斯的时空观理论。随着苏联的解体,欧、美等西方国家取得了冷战的胜利,其世界观在全球全面传播开来。现在的中国关于穿越的话题甚嚣尘上,电影,电视,动漫,小说等文艺作品在穿越,科技报刊也一本正经的在科普穿越。那么,人真的是神手里的任凭摆布的木偶吗?人的命运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吗?
四.在新的科学发现基础上正确认识时间问题
在前面的讨论中,时间问题的发展历程中和宗教,王权都有一定的纠结,但还都是人在干,没有发现有神的什么事。我们已经知道,物理的时间是人们对运动的测量。那么,如何认识哲学意义上的时间呢?
近现代物理学已经告诉我们,物质是能量运动的产物。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而意识为了区分,标记和记录运动,发明了计时工具,定义了时间单位。时间成为意识与运动物质之间的桥梁。下面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1.意识、物质和时间的关系,即意识如何作用与物质,改变物质的运动状态及时间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是怎么回事。
1.意识、物质和时间的关系
意识既是人类大脑的产物也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一个人的意识活动既有其物质基础也有其社会基础;一个人的意识活动有其生理上的特殊性,也受其生活经历,所处环境,受教育程度影响。人的意识活动有其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的一面。单个人的意识是其所处社会环境的产物,同时也影响着所处环境。而物质的运动既受其本身运动规律的制约,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物质的运动有多种可能的结果。意识通过对物质运动的观察和对运动规律的掌握,结合个体经验和所学知识,预先判断事物可能的发展历程,在反复权衡后做出决断,通过大脑移动人的肢体做功或以其它方法输出能量和信息,改变外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意识为了对运动进行区分和分类,也为了对经验进行记录和交流,意识必须对运动进行的度量,从而产生了对时间的需求。
2.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是怎么回事
依据爱因斯坦不完备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场论,以及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残缺的可变重力场论,可以认为物质运动的基础是能量的存在,而速度的增减,温度的升降等,都会引起质量的变化,对能量的运动产生影响,从而对物体的其他层面的运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物体吸收能量,体积变小,质量增加,内部运动减慢;物体释放能量,体积变大,质量减轻,内部运动加快。当然这只是能量层面的变化,在物体层面,由于受原子间距离,振动速度等的影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物体运动速度加快,物体质量增加,物体内部各种运动减慢,只是能量变化对运动影响的特例。用能量变化的观点来解决个问题,相对论中有一个双生子悖论:甲、乙一对同时出生的孪生兄弟,甲乘坐接近光速飞行的飞船,乙留在地球上,过一段时间,谁会更年轻一些?用相对运动的观点,很难解答这个问题,而以能量的观点看,甲接受了飞船燃料的部分能量,质量增加,内部运动减慢,所以甲要比在地球正常生活的乙年轻。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只是物体内部运动的变化而已,物体运动速度的加快可以使自身的内在运动减慢,而对外面的物体运动很难产生影响。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时,其内部的运动是否发生逆转还不得而知。但绝不会使其外部的物质运动发生逆转。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并不能成为诺查丹玛斯时空观正确的证据,而诺查丹玛斯错误的时空观误了爱因斯坦后半生。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不完备,就是因为广义相对论的哲学基础是诺查丹玛斯物质不变,时间在变的时空观,并得出了人类可能可以通过“虫洞”在不同时空间穿行的结论。
哲学意义上的时间如卡尔•马克思所述:时间是对运动的度量。这包涵了以下几层意思:1.时间是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确定时间必须有合格的观测者和适当的观测工具;3.运动是客观的,而时间是主观对运动观测的结果;4.只有被记录而且传播出去的物质运动才是有用的信息。时间是对运动的度量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时间是客观的物质运动与主观的意识之间的桥梁,时间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时间是对运动的抽象和标准化,时间的测定有赖于人们的定义与规范。只有在一个标准相同的区域内,用统一的标准测定的时间,才有可比性和意义。物质的运动是连续的和绝对的,而时间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度量和记录运动才被采用的观念。时间并不等同与运动,而是对运动的抽象与度量。运动是连续的,时间记录的是一段运动,记录的每一个时间,其实是一段时间,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本质上都是一段时间,而不是一个时间点。我们所认识的物质世界是历史的、已变化的世界。只有运动已经发生,其运动信息被人类认识并处理,才能构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正在发生的运动因为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延搁,是无法即时认识的,未来的运动是物质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我们所认识的现实其实包括了已经发生的运动,正在发生的运动和可能发生的运动三个层面。已过去的历史和将要出现的未来之间就是必需认识却还未被认识现实。正是时间使我们记录历史,认识现实成为可能。
昨天的历史是对物质曾经运动的记录,明天的未来是今天现实可能运动的结果,想未来更美好,只有今天做好符合客观规律的规划,并切实努力的去实现规划。求神拜佛是不管用的,上帝、天王也是靠不住的。
总结
人们创造出时间的概念是为了应用。那么时间有那些用途呢?
1.        时间可以用来为运动排序。
2.        时间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运动。
3.        时间可以用来标记运动,对运动进行比较。
4.        时间可以用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5.        时间可以用来规划未来,预测未来的运动情况。
6.        时间可以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
时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工具,是主观的意识对客观的物质运动的反眏,仅此而已。                    
     

    这是我去年给《求是》投的一篇稿子,除了邮箱自动回复外,没任何消息,想来是当垃圾邮件处理了。超大能人多,大家给提提意见改改,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发了。
<br /><br /> 时        间
时间是什么?这既是一个物理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不同的时间观,对应不同的时空观,从而产生不同的世界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时间观和时间的本质。一、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二、自然科学新发现对认识时间问题的影响;三、东、西方历史上对时——空关系认识上的差异;四、在新的科学发现基础上正确认识时间问题。
一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
本节将从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历法纪年的变革,计时器的发展历程和秒的定义的演变历史来阐述物理意义上时间的本质。
1.天文学发展历程简介
   文明早期,人类靠观测太阳的运动来确定时间,日出日落,一个轮回。在远古的神话中,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一只乌鸦,而欧洲人则说太阳是太阳神驾着马车在天上奔跑。用科学的精神来思考太阳运动的,已知最早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多克斯(公元前408年—公元前355年),他通过对太阳运动的观察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在绕地球运动,提出了地球是圆球形的观点。地心说经过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和托勒密(90年?-168年)的完善,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了1500多年的统治地位,并成为西方主流宗教(基督教 东正教等)的理论基础。地心说是人类认识太空的第一个科学体系,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而在与宗教结合后却又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波兰牧师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在1543年,自己死亡的前几个月,发表了在1515年开始写作的《天体运动论》。提出了“日心说”,即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即众多星辰在自己的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的理论。(也许在高级牧师哥白尼的心中,太阳是天堂的所在,上帝的寓所?)不管怎样,哥白尼的理论较为完美的解释了太阳系多个行星的运动规律,动摇了地心说的统治地位。意大利科学巨匠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伽利略一面宣布放弃日心说,一面制造高精度天文望远镜,寻找证据支持日心说。而意大利科学家乔而丹诺•布鲁诺(1548-1600)一面大力宣扬日心说,一面又提出太阳也非宇宙中心的无限宇宙理论。在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有赖于丹麦科学家“金鼻子”第谷•布拉赫(1546-1601)数十年认真而精确的天文观测,他 的继任者翰尼斯•开普勒(1571-1630)在分析大量的观测结果的基础上,1619年在他的著作《宇宙的和谐》一书中,提出天体运动三定律,用数学的方法解释了天体运动,科学的天文学得以确立。英国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1643-1727)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完美解释了天体运动的机理。爱因斯坦(1879-1955)进一步发展了宇宙学理论。天文学的发展,为历法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历法的发展过程
   现在世界上还在使用的历法有大约30多种,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的前身是2000多年前古罗马君主儒略•凯撒(公元前102-公元前44)所创建的儒略历。公元前45年凯撒入侵埃及,受到埃及混合型365日太阳历的影响,决心改革罗马原始的355日历法,凯撒下令在公元前45年增加了三个月,使之全年为445日。史称公元前45年为“混乱之年”。之后,儒略历采用年长365.1/4日的纪年方法,每4年设1闰日。儒略历比罗马历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比1个回归年多出11分14秒,这个差累计起来,每128年就比实际季节落后1天。到公元1580年 这个差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当时正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教皇的权威受到极大影响。而天文学在哥白尼,布鲁诺,第谷等的努力下有了巨大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1572-1585在位)决定重置历法,以扩大教廷的影响。为了符合实际自然季节,格里高利八世于1582年10月4日宣布,第二日为1582年10月15日,10月5日至14日从日历上删除。同时,置闰规则改为逢百年不置闰,但年份能被400整除的置闰。这样以来,每3300年才有一天的误差。格里高利历开始推广时,只有天主教国家接受。新教和东正教国家有很长时间拒不接受这一变革,如英国1752年才使用格里高利历。中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采用了格里高利历。中国在这以前所使用的太阴历,也是经历了由粗放到精确,几经斗争变革发展的过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3.计时器的发展历程
   最早人类为了记时采取观察太阳,月亮的运动,生物的活动等方式。后来发明了日缗,圭表等来观察时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又发明了水漏,沙漏,火绳,更香等。中国汉代的张衡(78-139)发明了带有擒纵器的漏水转浑天仪,在浑天仪的“滴答”声中,揭开了人类计时器发展的新篇章。1000多年后,伽利略发现了摆锤的等时性原理,摆锤与擒纵器相结合,较精确的钟表开始出现。当然,精炼钢的出现使储能器发条得以实现也功不可灭。当时钟表只有一根表示小时的时针,却贵的惊人。十八世纪钟表上出现分针,秒针是十九世纪才装上去的。依靠测定电磁振荡频率测定时间的电子表和靠测定原子振动测定时间的原子钟,都是二十世纪才出现的。需要说明的是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时,他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表,当时的大部分人,还是依靠听钟楼的钟声或者打更的更声判断时间。时间还是很神秘的东西。
4.时间主单位“秒”的定义发展历程
古希腊天文学家,如希巴谷(公元前190-公元前125)和托勒密等,定义太阳日的1/24为时,以60进制细分时为分,又以60进制细分分为秒,即1秒为1个太阳日的1/86,400。可当时的人们既无法测定秒的时长,也没有应用秒的必要。1660年伦敦皇家学会提出:在地球表面,摆长约1米的单摆,一次摆动或是半周期的时间大约是1秒。在1956年,秒被以特定历元下的地球公转来定义。因为当时的天文学家发现,地球绕自转轴的运动不稳定,无法作为时间的标准来应用。在1960年的国际度量衡会议通过的秒的定义为:自历书1900年1月1日12时起算的回归年的1/31,556,925.9747为1秒。这显然是一个无法测定聊胜于无的定义。1967年召开的第13界国际度量衡大会对秒的定义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1977年的国际度量衡大会又补充规定:秒的定义中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是静止的,而且所处地面环境应是零磁场。在这中情况下的秒,与天文学历书所对应的秒是等效的。这应该是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所能得到的最精确的秒的定义了。
5.时间的测定和规范
      中国古代的节气,历法及时间有司天监负责发布,欧洲早期有教廷负责,后期有各国天文台负责发布历法与时间。现代各大国都成立了授时中心,负责准确授时。由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历史功绩,世界授时统一由其协调。在1999年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发布通告,使世界提前1秒进入2000年。由于美国GPS导航系统的垄断地位,世界航天,航空,航海等诸多领域都是以GPS授时为准的。随着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这种美国在授时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

小结
通过以上对天文学、历法、计时器、秒的定义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时间是人们对客观运动的观察,具有客观性;2.时间是人类意识对运动的反应,无论是个人的记忆,还是历史记录,都有很大的主观性;3.时间的统一和发展,有赖于技术进步和权威(君主,教皇,国家政权,专家学者等等)的维护;4.时间是运动的历史记录,是对运动历史信息的表达;5.时间是用经过标定的可重复的运动对其他运动的度量和标示,可在一定条件下,对不同的运动加以比较和描述。
以上所述都是时间发展历史,那么近现代时间观点有什么发展是呢?
二 近代物理学的新进展
自英国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1642-1727)发现万有引力理论以来,科学有了巨大的发展。有人评论说:牛顿死后留下了一个和他出生前完全不同的世界。是极其恰当的评论。牛顿使人们用科学的观点,实验的精神,数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使宇宙不再为妖魔和神仙所控制,使科学从宗教的婢女,成为主宰人类生活的女神。而1905年,更是物理科学的奇迹年,在这一年里爱因斯坦((1879-1955)连续发表5篇有重要意义的论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观点,即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时间与空间是可变的相对论观念。一系列的天文学观察和人类的太空活动证明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性。此后,量子力学诞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
依据量子论,相对论及相关学科的观点,我们可以肯定,我们的世界是能量(物质)运动的结果。能量(物质)的运动分为一下几个层次:
1.构成宇宙本源的能量的运动。如能量的产生和消耗,能量的种类,能量的运动变化等。对此人类还鲜有触及。
2.能量产生微观粒子的运动。如能量产生夸克,轻子,重子,光子,电子等的运动。现在人类对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新的微观粒子正在不断的被发现,已经可以在电子对撞机上制造少量的微观粒子,但是由引力制造粒子的实验还没有理论基础,更没有实践。
3.微观粒子构成质子,中子等;质子,中子与电子形成原子,原子团等。人类现在对此有一定的了解,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可以通过核聚变与核裂变来产生能量。
4.物质(狭义)的运动。人类对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变化有了较深的了解,已可制造药物,复杂的工具和机械。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有了详细的分类,对生物的演变与进化有了初步的研究,并对宇宙展开了观察。
5.智能生命体的运动。现代科学对智能生物的发展和进化有了框架认识,正在扩充细节。思维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人工智能处于萌芽期。
6.意识的运动。宗教,哲学,科学,组织学等都有一定的发展,人类的意识运动已经可以毁灭地球。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理论指出:时间只能是物质的时间,空间也只能是物质的空间。为了在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上来论述时间,我们简单阐述了物质的形成和运动。需要指出的是,在物质的世界里,各种运动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结果的可变性,使得意识的产生成为可能,同时也是意识对物质产生能动作用的基础。物质的运动过程往往是一因多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相似的初始条件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通过智能生命体个体或群体的有组织活动,意识可以极大的影响和改造物质世界。
下面我们再回顾以下历史上哲学(包括宗教)对时间一些论述。
三.东、西哲学史上对时间问题的认识
在东方两大文明中,中华文明对时间的认识很少见到记载,只有一些格言类的口口相传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等。在中国本土产生的两个哲学体系,儒教和道教其实是相互渗透,互为表里的,道教创始人老子和儒家始祖孔子还有一段师徒缘分。儒教以教导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为人处事为主,对宇宙的本源少有提及。道教对宇宙本源的认识相对儒教要深刻的多。道教经典《易经》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思想。道教认为物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可以遵循客观规律趋吉避凶,能动的改变自己的命运和事件的进程和结果,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念。道教理论和现代物理理论有神似之处,然而这种单一的物质起源说,有其正确的一面,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那种极大简化宇宙运动的复杂性,以二倍率的方法来认识世界更是不可取的,同时道教理论中的某些东西也是不和事宜的。恒河文明对时间的认识更强调运动的过程而不是效率,这与其灵魂不灭,万世循环的生命观是极为吻合的。
由于近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西方文明在当代世界占有主导地位,在对时间的认识上也是如此。西方有两种对人类产生较大影响的时空观。一种是辩证唯物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1818-1883)所提出的“时间是对运动的度量”。这种观念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洲的消亡,在欧洲已经不为人知。在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相对论的高速运动物体,内部时间变慢的科学理论被反复验证,这一观念也少有提起。另一种时空观是16世纪法籍犹太人诺查丹玛斯提出的。游医诺查丹玛斯(1503-1566)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占星师和预言家。其提出了在欧美及世界大多数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物质不变时空观。诺查丹玛斯时空观主要观点是:物质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在物质的长廊穿行,人们所看到的物质变化,只是时间的运动。某些特殊的人,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意的在物质间穿越,知道过去,未来之事。这种说法为其进行预言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在当时,因诺查丹玛斯成功预言了国王亨利二世的死亡而名动天下。现在我们已无法查清这起宫廷谋杀案的细节,但本应秘而不宣的预言却传扬的天下皆知,考虑到当时的信息传播水平,没有人推波助澜是不可想象的。虽然诺查丹玛斯在世时因“妖言惑众”而受到宗教审判,但其死后《诸世纪》并未被禁。因为这种时空观,看似唯物的,实际上却很容易得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预先被命中注定的结论。而可以安排人的命运的只可能是神。所以在宗教氛围浓郁的欧洲,《诸世纪》作为“神”存在的证据被反复宣传。在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一大奇观是英,美一方和德,意一方的宣传机构都尽最大努力宣传诺查丹玛斯,都宣称诺查丹玛斯预言了己方的胜利。这一方面是心理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和红色苏联唯物主义思潮相抗衡。二战后的欧洲,铁幕落下,两大阵营界限分明,从军事,经济,到科技,哲学等各个领域全面抗衡。为了与苏联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相抗衡,西方世界急需一个“科学”的唯心主义世界观。而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相对论告诉人们,时间,空间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相对的。随着物体的运动速度加快,物体的质量增大,长度变短,物体内的时间变慢。人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制造了原子弹,制造了可在卫星上使用的原子钟,实现了卫星导航。而且,时间的可变性好像也佐证了诺查丹玛斯的时空观理论。随着苏联的解体,欧、美等西方国家取得了冷战的胜利,其世界观在全球全面传播开来。现在的中国关于穿越的话题甚嚣尘上,电影,电视,动漫,小说等文艺作品在穿越,科技报刊也一本正经的在科普穿越。那么,人真的是神手里的任凭摆布的木偶吗?人的命运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吗?
四.在新的科学发现基础上正确认识时间问题
在前面的讨论中,时间问题的发展历程中和宗教,王权都有一定的纠结,但还都是人在干,没有发现有神的什么事。我们已经知道,物理的时间是人们对运动的测量。那么,如何认识哲学意义上的时间呢?
近现代物理学已经告诉我们,物质是能量运动的产物。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而意识为了区分,标记和记录运动,发明了计时工具,定义了时间单位。时间成为意识与运动物质之间的桥梁。下面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1.意识、物质和时间的关系,即意识如何作用与物质,改变物质的运动状态及时间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是怎么回事。
1.意识、物质和时间的关系
意识既是人类大脑的产物也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一个人的意识活动既有其物质基础也有其社会基础;一个人的意识活动有其生理上的特殊性,也受其生活经历,所处环境,受教育程度影响。人的意识活动有其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的一面。单个人的意识是其所处社会环境的产物,同时也影响着所处环境。而物质的运动既受其本身运动规律的制约,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物质的运动有多种可能的结果。意识通过对物质运动的观察和对运动规律的掌握,结合个体经验和所学知识,预先判断事物可能的发展历程,在反复权衡后做出决断,通过大脑移动人的肢体做功或以其它方法输出能量和信息,改变外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意识为了对运动进行区分和分类,也为了对经验进行记录和交流,意识必须对运动进行的度量,从而产生了对时间的需求。
2.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是怎么回事
依据爱因斯坦不完备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场论,以及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残缺的可变重力场论,可以认为物质运动的基础是能量的存在,而速度的增减,温度的升降等,都会引起质量的变化,对能量的运动产生影响,从而对物体的其他层面的运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物体吸收能量,体积变小,质量增加,内部运动减慢;物体释放能量,体积变大,质量减轻,内部运动加快。当然这只是能量层面的变化,在物体层面,由于受原子间距离,振动速度等的影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物体运动速度加快,物体质量增加,物体内部各种运动减慢,只是能量变化对运动影响的特例。用能量变化的观点来解决个问题,相对论中有一个双生子悖论:甲、乙一对同时出生的孪生兄弟,甲乘坐接近光速飞行的飞船,乙留在地球上,过一段时间,谁会更年轻一些?用相对运动的观点,很难解答这个问题,而以能量的观点看,甲接受了飞船燃料的部分能量,质量增加,内部运动减慢,所以甲要比在地球正常生活的乙年轻。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只是物体内部运动的变化而已,物体运动速度的加快可以使自身的内在运动减慢,而对外面的物体运动很难产生影响。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时,其内部的运动是否发生逆转还不得而知。但绝不会使其外部的物质运动发生逆转。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并不能成为诺查丹玛斯时空观正确的证据,而诺查丹玛斯错误的时空观误了爱因斯坦后半生。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不完备,就是因为广义相对论的哲学基础是诺查丹玛斯物质不变,时间在变的时空观,并得出了人类可能可以通过“虫洞”在不同时空间穿行的结论。
哲学意义上的时间如卡尔•马克思所述:时间是对运动的度量。这包涵了以下几层意思:1.时间是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确定时间必须有合格的观测者和适当的观测工具;3.运动是客观的,而时间是主观对运动观测的结果;4.只有被记录而且传播出去的物质运动才是有用的信息。时间是对运动的度量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时间是客观的物质运动与主观的意识之间的桥梁,时间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时间是对运动的抽象和标准化,时间的测定有赖于人们的定义与规范。只有在一个标准相同的区域内,用统一的标准测定的时间,才有可比性和意义。物质的运动是连续的和绝对的,而时间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度量和记录运动才被采用的观念。时间并不等同与运动,而是对运动的抽象与度量。运动是连续的,时间记录的是一段运动,记录的每一个时间,其实是一段时间,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本质上都是一段时间,而不是一个时间点。我们所认识的物质世界是历史的、已变化的世界。只有运动已经发生,其运动信息被人类认识并处理,才能构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正在发生的运动因为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延搁,是无法即时认识的,未来的运动是物质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我们所认识的现实其实包括了已经发生的运动,正在发生的运动和可能发生的运动三个层面。已过去的历史和将要出现的未来之间就是必需认识却还未被认识现实。正是时间使我们记录历史,认识现实成为可能。
昨天的历史是对物质曾经运动的记录,明天的未来是今天现实可能运动的结果,想未来更美好,只有今天做好符合客观规律的规划,并切实努力的去实现规划。求神拜佛是不管用的,上帝、天王也是靠不住的。
总结
人们创造出时间的概念是为了应用。那么时间有那些用途呢?
1.        时间可以用来为运动排序。
2.        时间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运动。
3.        时间可以用来标记运动,对运动进行比较。
4.        时间可以用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5.        时间可以用来规划未来,预测未来的运动情况。
6.        时间可以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
时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工具,是主观的意识对客观的物质运动的反眏,仅此而已。                    
     

    这是我去年给《求是》投的一篇稿子,除了邮箱自动回复外,没任何消息,想来是当垃圾邮件处理了。超大能人多,大家给提提意见改改,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发了。
文章真不错。要是能够再多结合点实际生活可能会更生动、更易理解和接受一些,个人的一点点看法哈~
投稿的话,可以试下新媒体~
最后总结的第5条  对你会很有帮助{:soso_e113:}
《求是》应该不容易上,有时候一稿多投也是要的,由其是这么久都无反馈的情况下。
应该投到科普类期刊
记忆真是奇妙的过程,记忆产生了时间的概念,时间专属于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时间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
好长的一篇文章。

提坦斯 发表于 2012-1-5 11:55
记忆真是奇妙的过程,记忆产生了时间的概念,时间专属于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时间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


兄弟高人,总结的很好。但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应该都是一种本能的活动,就像公鸡打鸣一样。时间只能是智能体出现第二信号系统后,才能产生的观念。时间观念的出现是智能体从物质的产物,成为物质世界的记录者和改造者的标志性事件。时间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时间是对物质运动的度量,而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
提坦斯 发表于 2012-1-5 11:55
记忆真是奇妙的过程,记忆产生了时间的概念,时间专属于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时间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


兄弟高人,总结的很好。但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应该都是一种本能的活动,就像公鸡打鸣一样。时间只能是智能体出现第二信号系统后,才能产生的观念。时间观念的出现是智能体从物质的产物,成为物质世界的记录者和改造者的标志性事件。时间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时间是对物质运动的度量,而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
cccc4444 发表于 2012-1-4 21:03
最后总结的第5条  对你会很有帮助
童鞋不要一看到预测未来就笑得那么开心,就象买了200元彩票中了1.6亿一样。人每天都是生活在预测和计划之中的,就象你明天要几点起床这点事,也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和规划。
emellzzq 发表于 2012-1-4 21:40
《求是》应该不容易上,有时候一稿多投也是要的,由其是这么久都无反馈的情况下。
谢版主加亮和加分。其实我也不靠这个吃饭,就这样和大家交流也挺好的。
提坦斯 发表于 2012-1-5 11:55
记忆真是奇妙的过程,记忆产生了时间的概念,时间专属于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时间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
想了一下,“时间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说法还是有问题的。就象用尺测量长度一样,人们用表来测量运动。和长度是物质的空间属性一样,运动也是物质一种本质属性。
一想到这个问题我脑子就当机了
楼主这篇东西研究的其实是人文问题,而不是物理问题。
当然文章开篇就说时间“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罗列一堆资料并没显得有多么得哲学。
是吗?请问人文问题与哲学如何区分呢?这篇东西主要讨论的是唯物主义时间观与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区别,只不过比较客观,主要用材料说话,希望读者自己的出结论。人文的资料比较多,纯物理的资料较少,是为了照顾普通读者,也与我水平有限有关            ps 有同学看过《万物简史》吗?很不错的物理发展史科普书,不到200页对物理不是很熟悉的话,还是值得一看的。
士族 发表于 2012-1-6 22:25
一想到这个问题我脑子就当机了
也还好了。就如疯传的能看懂《广义相对论》的人不超过三个一样,只要能沉下心看2,3个月,还是能看出点眉目的。毕竟现代人的知识结构与100年前有很大的不同了。想到1910年,卢瑟福才发现了原子核,1932年人们才证实中子的存在,就会觉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在18世纪,英国皇家地质学会的绅士们以敲石头为荣时,中国的清廷正在大搞文字狱。现在又到了科技大跃进的时代,希望中国不要再错过机会。中国人应该考虑一下温饱以外东西了。
guohucn 发表于 2012-1-9 00:01
版主居然给这种文章加分!
这里可别堕落成民科的大本营啊!
--------------------- ...
民科怎么了?人家好歹码了那么多字,在证明他不是原创之前,当然当发原创文章处理。
至于,文章的水平,我水平有限,不作评价。但不管文章水平高低,超大都不会因水平低而扣分,只会给精品加分。而且“原创内容”和文章的水平没有关系,只要不违反法规,不违背公共道德的原创,给予加分鼓励都无不可。
guohucn 发表于 2012-1-9 00:01
版主居然给这种文章加分!
这里可别堕落成民科的大本营啊!
--------------------- ...

谢谢,起码您是用心的阅读了这篇文章。这个问题在文章贴出10天之内就能提出,说明还是贴对了地方。当然您看不懂,也别打版主棍子啊。文责自负,和版主无关。就中学物理来说,物体受热,热胀冷缩,体积变大,分子运动加快,温度升高是常识。可是,现在我们说的是更高层次的问题。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就指出,物体运动速度加快,依据洛伦兹变换,长度缩短,质量增加,内部运动减慢。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当然,我在文中已经指出了广义相对论是不完备的理论,但一些观点还是有价值的,或者可以说,广义相对论大部分观点是非常伟大的,起码在数学推理方面,还是无人能及的。除了爱因斯坦,人类还有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就是尼古拉·特斯拉交流电系统的发明人。我其实是引用的他的可变重力场理论的观点。不知道您是否听说过这种理论?如果您仔细看原文的话,我在文中已经给出了这种观点的出处
-------------------------------------------------------------------------------------
本来不想回您的发言,但一个中学物理的问题在这飘着,不给解释的话,版主的脸上也不好看不是?对于您民科的说法,我还是很赞同的。我没打算当超大是《科学》杂志编辑部,也不认为是中科院的网上论坛。所以对一些观点的论证是有点草率,但都是有出处的,而且,都是我认为可信的。
留名慢慢看,另外,这排版太渣了吧……
我告诉你时间就是,---等
李楠01 发表于 2012-1-5 19:50
想了一下,“时间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说法还是有问题的。就象用尺测量长度一样,人们用表来测量运 ...
你这文章和这个回复啊,在科学上完全不通

你可不可以考虑一下,1.什么是表(参见摆钟原理),初中物理你懂的
2.什么是“人”,人就是意识,那就不是唯物主义了,参见贝克莱主教
3.什么是“测量”,这个比较复杂,参见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

所以粗粗看来,你这个文章登《求是》不成啊
提坦斯 发表于 2012-1-5 11:55
记忆真是奇妙的过程,记忆产生了时间的概念,时间专属于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时间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
那么着,什么东西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请举一例
camlost 发表于 2012-1-19 02:08
那么着,什么东西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理量,请举一例
力、质量、长度、温度、电压、电阻........
字数不少,可分量不够啊,《求是》不是随便登的。
我还以为是讨论时间的本质问题,失望啊!又是空洞历史宏论。
提坦斯 发表于 2012-1-19 16:01
力、质量、长度、温度、电压、电阻........
这些个同样专属有视力、有触觉的生命体,没有生命体统统的不存在
camlost 发表于 2012-1-20 00:55
这些个同样专属有视力、有触觉的生命体,没有生命体统统的不存在
一些基本物理量是因为“存在”才被“感觉到”,而不是倒过来,因为“被感觉到”才“存在”
提坦斯 发表于 2012-1-20 09:33
一些基本物理量是因为“存在”才被“感觉到”,而不是倒过来,因为“被感觉到”才“存在”
这两种凭什么来划分
camlost 发表于 2012-1-19 02:05
你这文章和这个回复啊,在科学上完全不通

你可不可以考虑一下,1.什么是表(参见摆钟原理),初中物理 ...
1.这里的“表”是泛指所有的计时工具,包括光影,流量,机械,电子,原子等原理的所有计时工具。
2.人不等于意识,就象软件不等于计算机一样。但不装软件的计算机是计算机吗?植物人是社会意义的人吗?
3.时间是对客观运动的度量,如同长度是对物体所占空间的度量一样。但运动具有快速变化的特点,需要记忆对测量的初始状态进行记录。如果认为时间不是客观真实的,那么,在哲学上就滑向了历史虚无主义或历史唯心主义。我可不愿戴上这两顶帽子。
过年了,祝大家龙年吉祥。
想和大家聊聊尼古拉·特斯拉和他的可变重力场理论。当然我资料有限,抛砖引玉了。自古圣贤皆寂寞,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除了因发现无理数被同门师兄扔进大海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门徒,和被烧死的布鲁诺之外,大概就数特斯拉命运悲惨了。其一生未婚,后半生一直处于特务组织的监视之下。学术著作至今还处于被封存状态,什么时间能见天日只有天知道。作为一个工程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给人类留下了交流电供电系统和许多伟大工程。作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其与通古斯大爆炸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沉醉。而作为理论物理学家,其可变重力场理论给人们推开了新宇宙的大门。虽然,大门被人重新封上,可还是留下了一点缝隙。让人可以看到新理论的一丝曙光。
李楠01 发表于 2012-1-20 20:59
1.这里的“表”是泛指所有的计时工具,包括光影,流量,机械,电子,原子等原理的所有计时工具。
2.人不 ...
知道为什么说你不通吗,我提示你的时候脑子里想得是数学,你回复的时候脑子里想得是语文
摆钟原理我想说的是T=2pi*sqrt(L/g)
这是这个计时工具的基本原理,由牛顿定律推出他的等时性,也就是说“表”实际上来源于运动,所以时间就是运动,运动就是时间,你那原文我都不知说的什么
当然了,哲学我是不懂的,这要是一篇哲学论文,讲哲学史的那也很好,问题是没有科学内容你要发到科学版。。。
李楠01 发表于 2012-1-20 21:34
过年了,祝大家龙年吉祥。
想和大家聊聊尼古拉·特斯拉和他的可变重力场理论。当然我资料有限,抛砖引玉了 ...
这啥理论都google不到
请给出参考文献,请说明实验证据,请用数学语言批判相对论
时间就是以每秒30万公里运动在小空间内弯曲缠绕的频率
就这么简单
当物质速度接近每秒30万公里,在小空间内每秒30万公里弯曲缠绕的频率就会变低,时间变慢
根据质量能量守恒定律
构成物质的能量以恒定的30万公里每秒运动,当这种运动在接近于圆形小空间内弯曲缠绕时表现为物质,当这种运动趋于直线时,表现为能量


camlost 发表于 2012-1-20 23:34
知道为什么说你不通吗,我提示你的时候脑子里想得是数学,你回复的时候脑子里想得是语文
摆钟原理我想说 ...
人家LZ本来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的时间嘛,这个当然也可以看作广义的“科学”范围之内的。现在科版能写原创文章的实在太少,还是应当多鼓励LZ哟~
重复编辑掉
行文措辞风格更像篇哲学文章
尽吹散 发表于 2012-1-21 13:21
根据质量能量守恒定律
构成物质的能量以恒定的30万公里每秒运动,当这种运动在接近于圆形小空间内弯曲缠绕 ...

能解释一下什么叫“构成物质的能量"
happywar 发表于 2012-1-22 16:34
能解释一下什么叫“构成物质的能量"
电磁波是物质吧,电力线与磁力线总是相互垂直,电力线与磁力线的速度是恒定的30万公里每秒,电力线与磁力线相互垂直缠绕,圈出一个圆形空间。构成物质
camlost 发表于 2012-1-20 23:34
知道为什么说你不通吗,我提示你的时候脑子里想得是数学,你回复的时候脑子里想得是语文
摆钟原理我想说 ...
牛顿在《原理》一书中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摆锤质量与摆绳长度相等的时候,摆的运动周期相等的问题,称为摆的同时性。这是机械表的基本工作原理。可由于机械表的准确度有限,现代科学研究都是采用原子钟计时,你不会认为不会发出“咔·咔”声和没有表针,只有数字闪动的原子钟不具有同时性吧?
  如同用尺测量身高,是长度与长度的比一样,用“表”测量时间也是运动与运动的比。““表”实际上来源于运动”道出了时间测量的本质。任何表,都是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