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陆基导弹全接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45:00


目录
反坦克导弹
陆基防空导弹
地地弹道导弹





“3M6”北约名称是AT - 1 鲷鱼


AT-1 是苏联五十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第一个第一代重型反坦克导弹。苏军代号为3M6(IITyp-61),中文译为甲鱼。1961年起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团属反坦克导弹连,1964年装备华约国家军队,南斯拉夫、埃及、叙利亚和阿富汗等国也均有装备。 AT-1是苏军装备最早的一种反坦克导弹,弹径140mm,长1160mm,全重22.25kg,战斗部5.5kg,短圆柱形弹头,头部呈锥形,无鸭式前翼,尾部有“十”字形三角弹翼,翼后有空气扰流片。制导方式为目视瞄准和跟踪,手控,有线传输制导指令。动力装置为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架式发射,但也可作车载或机载发射。装在“BTP-40II型装甲车上使用时,每辆车载弹三枚,亦可装在苏制“FA3-69”吉普车上使用,每车载弹四枚。使用时射手可将控制盒拿到地面上远离发射车50米处操纵导弹飞行。   苏军反坦克导弹的实战应用最早是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当时埃及使用了苏制AT-1导弹,后又在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叙曾大量使用包括AT-1在内的第一次反坦克导弹。现该弹已退役,被性能良好的AT-3所代替。

目录
反坦克导弹
陆基防空导弹
地地弹道导弹



at-1_model_001.jpg (55.68 KB, 下载次数: 4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44 上传

at-1_brdm_001.jpg (71.98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44 上传

800px-GAZ-69-Shmel-batey-haosef-1.jpg (105.37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44 上传

759px-2P26_TBiU_24_2.jpg (116.22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44 上传

736px-2P26_Panzerabwehrraketen.JPG (84.17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44 上传

at-1-image7.gif (64.35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44 上传



“3M6”北约名称是AT - 1 鲷鱼


AT-1 是苏联五十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第一个第一代重型反坦克导弹。苏军代号为3M6(IITyp-61),中文译为甲鱼。1961年起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团属反坦克导弹连,1964年装备华约国家军队,南斯拉夫、埃及、叙利亚和阿富汗等国也均有装备。 AT-1是苏军装备最早的一种反坦克导弹,弹径140mm,长1160mm,全重22.25kg,战斗部5.5kg,短圆柱形弹头,头部呈锥形,无鸭式前翼,尾部有“十”字形三角弹翼,翼后有空气扰流片。制导方式为目视瞄准和跟踪,手控,有线传输制导指令。动力装置为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架式发射,但也可作车载或机载发射。装在“BTP-40II型装甲车上使用时,每辆车载弹三枚,亦可装在苏制“FA3-69”吉普车上使用,每车载弹四枚。使用时射手可将控制盒拿到地面上远离发射车50米处操纵导弹飞行。   苏军反坦克导弹的实战应用最早是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当时埃及使用了苏制AT-1导弹,后又在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叙曾大量使用包括AT-1在内的第一次反坦克导弹。现该弹已退役,被性能良好的AT-3所代替。
2011-12-31 15:47 上传




AT-1






3M11 Fleyta(长笛),北约名称AT - 2 电蚊拍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拥有首批机载型号的第一代重型反坦克导弹,由位于莫斯科的努杰尔曼(Нудельман)机械制造设计局,于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62年开始服役,装备苏联的БРДМ装甲战车。随后,其机载改进型分别于1968和1969年开始服役,装备苏联的各型武装直升机。该弹已经停产,但仍在服役,并曾大量出口亚、非、拉及东欧各国。   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2К8(ПУР-62)“趾骨”(Фаланга),陆军使用代号3М11/9М17。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T-2“蝇拍”(Swatter)。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2片三角形小舵面位于弹体头部后方两侧,4片呈X形配置的切梢三角形大弹翼分布在弹体中后部,每片弹翼后缘各有1片横滚控制副翼。聚能破甲战斗部和触发引信位于导弹的前舱,穿甲厚度500mm。固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导弹的后舱,2个喷管位于弹体两侧的2片弹翼之间。在弹体两侧下部弹翼的翼根处各有1个光学跟踪用的很长的发光管,从翼根延伸到接近弹体尾端,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跟踪控制。无线电指令控制装置位于弹体尾部。该弹在总体性能上属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范畴,主要缺点是射程短,但战斗部重量大,其改进型的精度等性能有所提高,故仍有一定使用价值。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3km(AT-2A/B)   4km(AT-2C)   最小射程 0.5km(AT-2A/B)   0.6km(AT-2C)   最大速度 150m/s(AT-2A/B)   170m/s(AT-2C)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人工无线电指令(AT-2A/B)   半自动无线电指令(AT-2C)   引 信 触发引信   战 斗 部 聚能破甲,29.4kg(AT-2A/B)   30kg(AT-2C)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29.48kg(AT-2A/B)   31.5(AT-2C)   弹 长 1.163m(AT-2A/B)   1.160m(AT-2C)   弹 径 132mm(AT-2A/B)   142mm(AT-2C)   翼 展 0.66m(AT-2A/B)   0.76mm(AT-2C)

at-2-DFST8304938_JPG.jpg (51.53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1 上传

AT-2c_Swatter.JPG (39.61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1 上传

at-2_brdm_006.jpg (76.77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1 上传

at-2_brdm_004.jpg (41.82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1 上传

at-2_brdm_003.jpg (59.5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1 上传

at-2_brdm_002.jpg (75.39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1 上传

at-2_brdm_001.jpg (40.38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1 上传

at-2-swatter_DFST9209228.jpg (57.34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1 上传





3M11 Fleyta(长笛),北约名称AT - 2 电蚊拍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拥有首批机载型号的第一代重型反坦克导弹,由位于莫斯科的努杰尔曼(Нудельман)机械制造设计局,于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62年开始服役,装备苏联的БРДМ装甲战车。随后,其机载改进型分别于1968和1969年开始服役,装备苏联的各型武装直升机。该弹已经停产,但仍在服役,并曾大量出口亚、非、拉及东欧各国。   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2К8(ПУР-62)“趾骨”(Фаланга),陆军使用代号3М11/9М17。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T-2“蝇拍”(Swatter)。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2片三角形小舵面位于弹体头部后方两侧,4片呈X形配置的切梢三角形大弹翼分布在弹体中后部,每片弹翼后缘各有1片横滚控制副翼。聚能破甲战斗部和触发引信位于导弹的前舱,穿甲厚度500mm。固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导弹的后舱,2个喷管位于弹体两侧的2片弹翼之间。在弹体两侧下部弹翼的翼根处各有1个光学跟踪用的很长的发光管,从翼根延伸到接近弹体尾端,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跟踪控制。无线电指令控制装置位于弹体尾部。该弹在总体性能上属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范畴,主要缺点是射程短,但战斗部重量大,其改进型的精度等性能有所提高,故仍有一定使用价值。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3km(AT-2A/B)   4km(AT-2C)   最小射程 0.5km(AT-2A/B)   0.6km(AT-2C)   最大速度 150m/s(AT-2A/B)   170m/s(AT-2C)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人工无线电指令(AT-2A/B)   半自动无线电指令(AT-2C)   引 信 触发引信   战 斗 部 聚能破甲,29.4kg(AT-2A/B)   30kg(AT-2C)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29.48kg(AT-2A/B)   31.5(AT-2C)   弹 长 1.163m(AT-2A/B)   1.160m(AT-2C)   弹 径 132mm(AT-2A/B)   142mm(AT-2C)   翼 展 0.66m(AT-2A/B)   0.76mm(AT-2C)





9K11 Malyutka(俄语:Малютка 北约代号:AT - 3匣钵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拥有机载型号的第一代轻型反坦克导弹,也是苏联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中性能较为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由位于柯洛姆纳的涅波别季梅(Непобедимый)机械制造设计局,于5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车载原型及改进型分别于1961年和1963年开始服役,装备前苏联/俄罗斯的БРДМ装甲战车,1965年5月日首次出现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上。随后,其机载改进型分别于1968和1969年开始服役,装备苏联/俄罗斯的各型武装直升机。

该弹采用无尾翼、后置弹翼气动外形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方案。4片双后掠弹翼分布在弹体后部,呈X形配置,并有3.25°的安装角,产生导弹右旋的滚动力矩,获得8.5r/s的巡航转速。每片弹翼由上下两部分铰接而成,前缘后掠角分别为45°和15°,上部翼面可向下拆叠,便于装箱运输。早期型号上用的1支曳光管,位于后舱外部第2象限翼片左内侧,从翼根延伸到接近弹体尾端,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人工跟踪控制。该曳光管装两种发光药,副装药与助推发动机同时点火,在导弹初始飞行段(0.5~1.0s)发出弱可见光,不影响射手观察跟踪导弹;主装药在巡航段发出强红光,使射手能对3000m处的导弹观察跟踪。最新型号上用2个红外辐射源,装在后舱外部第1、3象限2片弹翼根部。   为便于装运,在结构上将导弹分为前后两个舱段,即战斗部舱和弹翼筒舱,两者通过卡簧快速安装连接。聚能破甲战斗部由风帽组件、壳体组件和装药组件构成,穿甲厚度180mm(均质钢板)。压电触发引信位于战斗部后端,触发时间20~30μs,解除保险距离70~200mm。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后舱,前端为助推发动机,后端为主发动机,两者同轴套装连接。助推发动机的4个逆向喷管位于前端外壳上,各喷管轴线与弹体纵轴呈15°夹角。   为增大导弹的自旋速度(达到8.5r/s),喷管轴线与弹体母线呈50夹角。环形助推药柱外径112mm,长度90mm,重量0.68kg,工作时间约0.65s,推力210.9dN。主发动机的两个喷管与弹体轴线呈7°夹角,尾喷口各有1个摆舵,用于推力矢量控制,其极限偏转位置为±14°。圆柱形主药柱直径65mm,沟槽宽度9mm,重量1.525kg,推力7.26dN,由延时器保证在导弹发射后0.45~0.90s点火燃烧,以防止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开始工作之前,发动机燃气进入舵机使摆帽偏至极限位置。   弹上制导控制系统位于后舱主发动机喷管与壳体空间,包括线管、配电器、三自由度基准陀螺和脉冲调宽电磁式舵机。线管内的电缆和弹上三芯导线,使车载/机载制导控制系统与弹上制导控制系统相连,供射手对导弹实施跟踪控制。该陀螺采用拉索获得旋转动力,1根钢索通过圆柱形转子中间的开槽,缠绕在转子轴颈上,钢索一端通过两个销钉固定在转子上,另一端通过拉杆固定在发射架上,发射时导弹飞离发射导轨,使缠绕着的钢索拉开,从而使陀螺转子旋转,转速达到2700r/min。电磁式舵机根据射手按照弹上陀螺仪发回的滚转基准信号,通过指令传输导线经由配电器分配的控制信号,带动位于发动机尾喷口燃气流中的摆舵偏转,从而改变导弹的推力矢量方向,获得改变导弹飞行方向的控制力。   该系列导弹直到80年代初才停产,共生产20000枚,曾大量出口亚、非、拉及东欧各国,并转让生产技术。


最大射程 3km   最小射程 0.5km(AT-3A/B)   0.4km(AT-3C)   最大速度 120m/s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手动有线指令(AT-3A/B)   半自动有线指令(AT-3C)   引 信 触发压电引信   战 斗 部 聚能破甲,2.5kg   动力装置 2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1.3kg(AT-3A/B)   11.4(AT-3C)   弹 长 0.831m   弹 径 120mm   翼 展 0.393m

AT-3_Sagger_missile_control_box.JPG (20.9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7 上传

at-3_manpack_002.jpg (7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7 上传

at-3_manpack_001.jpg (74.84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7 上传

AT-3_98_9P122.jpg (27.71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7 上传

AT-3_97.jpg (35.07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7 上传

800px-AT-3_Sagger.jpg (91.01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7 上传

2.gif (24.22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7 上传

1.JPG (33.12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7 上传

at-3-line.gif (4.77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5:57 上传




9K11 Malyutka(俄语:Малютка 北约代号:AT - 3匣钵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拥有机载型号的第一代轻型反坦克导弹,也是苏联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中性能较为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由位于柯洛姆纳的涅波别季梅(Непобедимый)机械制造设计局,于5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车载原型及改进型分别于1961年和1963年开始服役,装备前苏联/俄罗斯的БРДМ装甲战车,1965年5月日首次出现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上。随后,其机载改进型分别于1968和1969年开始服役,装备苏联/俄罗斯的各型武装直升机。

该弹采用无尾翼、后置弹翼气动外形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方案。4片双后掠弹翼分布在弹体后部,呈X形配置,并有3.25°的安装角,产生导弹右旋的滚动力矩,获得8.5r/s的巡航转速。每片弹翼由上下两部分铰接而成,前缘后掠角分别为45°和15°,上部翼面可向下拆叠,便于装箱运输。早期型号上用的1支曳光管,位于后舱外部第2象限翼片左内侧,从翼根延伸到接近弹体尾端,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人工跟踪控制。该曳光管装两种发光药,副装药与助推发动机同时点火,在导弹初始飞行段(0.5~1.0s)发出弱可见光,不影响射手观察跟踪导弹;主装药在巡航段发出强红光,使射手能对3000m处的导弹观察跟踪。最新型号上用2个红外辐射源,装在后舱外部第1、3象限2片弹翼根部。   为便于装运,在结构上将导弹分为前后两个舱段,即战斗部舱和弹翼筒舱,两者通过卡簧快速安装连接。聚能破甲战斗部由风帽组件、壳体组件和装药组件构成,穿甲厚度180mm(均质钢板)。压电触发引信位于战斗部后端,触发时间20~30μs,解除保险距离70~200mm。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位于后舱,前端为助推发动机,后端为主发动机,两者同轴套装连接。助推发动机的4个逆向喷管位于前端外壳上,各喷管轴线与弹体纵轴呈15°夹角。   为增大导弹的自旋速度(达到8.5r/s),喷管轴线与弹体母线呈50夹角。环形助推药柱外径112mm,长度90mm,重量0.68kg,工作时间约0.65s,推力210.9dN。主发动机的两个喷管与弹体轴线呈7°夹角,尾喷口各有1个摆舵,用于推力矢量控制,其极限偏转位置为±14°。圆柱形主药柱直径65mm,沟槽宽度9mm,重量1.525kg,推力7.26dN,由延时器保证在导弹发射后0.45~0.90s点火燃烧,以防止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开始工作之前,发动机燃气进入舵机使摆帽偏至极限位置。   弹上制导控制系统位于后舱主发动机喷管与壳体空间,包括线管、配电器、三自由度基准陀螺和脉冲调宽电磁式舵机。线管内的电缆和弹上三芯导线,使车载/机载制导控制系统与弹上制导控制系统相连,供射手对导弹实施跟踪控制。该陀螺采用拉索获得旋转动力,1根钢索通过圆柱形转子中间的开槽,缠绕在转子轴颈上,钢索一端通过两个销钉固定在转子上,另一端通过拉杆固定在发射架上,发射时导弹飞离发射导轨,使缠绕着的钢索拉开,从而使陀螺转子旋转,转速达到2700r/min。电磁式舵机根据射手按照弹上陀螺仪发回的滚转基准信号,通过指令传输导线经由配电器分配的控制信号,带动位于发动机尾喷口燃气流中的摆舵偏转,从而改变导弹的推力矢量方向,获得改变导弹飞行方向的控制力。   该系列导弹直到80年代初才停产,共生产20000枚,曾大量出口亚、非、拉及东欧各国,并转让生产技术。


最大射程 3km   最小射程 0.5km(AT-3A/B)   0.4km(AT-3C)   最大速度 120m/s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手动有线指令(AT-3A/B)   半自动有线指令(AT-3C)   引 信 触发压电引信   战 斗 部 聚能破甲,2.5kg   动力装置 2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1.3kg(AT-3A/B)   11.4(AT-3C)   弹 长 0.831m   弹 径 120mm   翼 展 0.393m
2011-12-31 15:57 上传




9K11 Malyutka
AT - 3
应该叫陆军,还以为是SS





9K111北约代号AT-4
AT-4(亦称“塞子”)是苏军70年代中期装备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取代AT-3,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各种装甲目标,也可用于攻击野战工事等。1975年前后装备部队。随后,华约国家也相继少量装备,计划逐步取代原装备的"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伊拉克也装备此导弹,并在海湾战争中使用。

 AT-4近程反坦克导弹的结构和性能与法国的"米兰"导弹很相似,两者都是采用红外自动跟踪方式。AT-4导弹的发射装置在一个较简单的折叠式三脚架上,射手一般用卧姿发射。三脚架上有发射筒和光学瞄准镜,整套武器系统全重23.5千克,弹重12千克,最大射程2000米,最小射程70米,破甲厚度400毫米。  AT-4反坦克导弹
以后经过改进,破甲厚度达到500毫米以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厂的发射装置上还安装了先进的热成像夜间瞄准镜,显著提高了夜间作战能力,可以有效地对付敌人的干扰
AT-4属于步兵为便携式导弹,既可从地面发射,也可装在车辆上发射。采用红外半自动制导方式。弹长1200毫米,弹径135毫米,弹重约12公斤,射程70-2000米,破甲厚度500-600毫米。

image002.gif (8.4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2 上传

image001.jpg (42.85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2 上传

ATGM_Fagot.jpg (83.8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2 上传

800px-Hellenic_Army_-_Mercedes_with_Milan_-_7222.jpg (123.5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2 上传

799px-Panssarintorjuntaohjus_82.JPG (22.4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2 上传

9M111_AT-4_Spigot.jpg (89.55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2 上传

POLK_9K111_Fagot.jpg (186.6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2 上传




9K111北约代号AT-4
AT-4(亦称“塞子”)是苏军70年代中期装备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取代AT-3,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各种装甲目标,也可用于攻击野战工事等。1975年前后装备部队。随后,华约国家也相继少量装备,计划逐步取代原装备的"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伊拉克也装备此导弹,并在海湾战争中使用。

 AT-4近程反坦克导弹的结构和性能与法国的"米兰"导弹很相似,两者都是采用红外自动跟踪方式。AT-4导弹的发射装置在一个较简单的折叠式三脚架上,射手一般用卧姿发射。三脚架上有发射筒和光学瞄准镜,整套武器系统全重23.5千克,弹重12千克,最大射程2000米,最小射程70米,破甲厚度400毫米。  AT-4反坦克导弹
以后经过改进,破甲厚度达到500毫米以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厂的发射装置上还安装了先进的热成像夜间瞄准镜,显著提高了夜间作战能力,可以有效地对付敌人的干扰
AT-4属于步兵为便携式导弹,既可从地面发射,也可装在车辆上发射。采用红外半自动制导方式。弹长1200毫米,弹径135毫米,弹重约12公斤,射程70-2000米,破甲厚度500-600毫米。





9M113/AT-5


这是第二代远程反坦克导弹,可便携和车载发射。

1976年开始装备前苏联部队,主要用于远距离攻击坦克,各种装甲车辆及其它防御工事等。导弹采用视瞄准,红外自动跟踪、有线传输指令制导,破甲厚度600至700毫米。最大射程4000米,飞行速度150至250米/秒,全弹长1.3米,弹径0.155米,发射质量13千克。


image003.jpg (25.57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5 上传

image002.jpg (18.04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5 上传

image001.jpg (14.6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5 上传

at-5-image9.jpg (48.54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5 上传

AT-5_spandrel.JPG (35.06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5 上传

800px-9P148_vehicle_for_Konkurs.jpg (136.8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5 上传

800px-9M113_Konkurs_launcher.jpg (96.83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5 上传

image004.jpg (5.36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5 上传




9M113/AT-5


这是第二代远程反坦克导弹,可便携和车载发射。

1976年开始装备前苏联部队,主要用于远距离攻击坦克,各种装甲车辆及其它防御工事等。导弹采用视瞄准,红外自动跟踪、有线传输指令制导,破甲厚度600至700毫米。最大射程4000米,飞行速度150至250米/秒,全弹长1.3米,弹径0.155米,发射质量13千克。
dhfaaa 发表于 2011-12-31 15:59
应该叫陆军,还以为是SS
先从小的来





9K114/AT-6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取代老式的9М17М/П(AT-2B/C)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由位于柯洛姆纳的涅波别季梅(Непобедимый)机械制造设计局于70年代初开始设计,并由伊热符斯基机械制造厂生产,1978年服役,装备苏联的武装直升机以及坦克、装甲车,目前仍在生产、服役。

  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9К113“猛袭”(Штурм),陆军使用代号为9М114。  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S-8/AT-6“螺旋”(Spiral)。其前一个编号AS-8,系指装备武装直升机的型号,当时西方和北约集团误认为是苏联专门为武装直升机研制的空地导弹,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一个各军兵种通用的反坦克导弹系列。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改用其后一个编号AT-6,从而将该导弹划入反坦克导弹范畴,并给予其改进型一个新编号AT-9。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系列导弹为导管发射、光学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在结构和性能上与西方的“陶”(TOW)和“霍特”(HOT)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相似。该弹头部为聚能破甲战斗部,穿甲厚度750~900mm厚。随后为制导控制部分,在其外表面两侧各有1个弹出式舵面,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固体火箭发动机构成导弹的后舱段,4片紧贴弹体的矩形圆弧式尾翼位于尾部,飞离发射管时翼片弹出并高速旋转,使导弹稳定飞行。弹体尾部装有光学跟踪用的发光管,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跟踪控制,无线电指令传输频率为35GHz。在不发射时,导弹全部封装在发射管内,用作导弹的储存箱;在发射时,该发射管用作导向装置,导弹出口速度55m/s,加速到350~400m/s,飞行最大射程时间为15s。整个封装导弹的重量为46.5kg,其中导弹重量为35kg。

  关于该弹的制导系统,西方曾经根据所获情报资料,推测为无线电指令中制导加半主动激光末制导,因而将导弹的性能估计为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对在国际航展上亮相的武装直升机及其反坦克导弹进行实地考察表明,该弹只装有采用红外光学跟踪的无线电指令制导,并没有采用半主动激光末制导,因而从总体性能上将其归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范畴是符合该弹实际的。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6km(AT-6)
       8km(AT-9)
  最小射程 400m
  最大速度 400m/s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无线电指令
  引  信 触发引信
  战 斗 部 7.4kg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33.5kg(AT-6)
       40kg(AT-9)
  弹  长 1.30m
  弹  径 130mm
  翼  展 300mm


800px-Krzesiny_82RB.JPG (89.92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8 上传

800px-9P149_Shturm-S.JPG (139.2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8 上传

800px-9M120_Ataka.jpg (60.63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8 上传

Огонь!!!.jpg (57.28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08 上传




9K114/AT-6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取代老式的9М17М/П(AT-2B/C)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由位于柯洛姆纳的涅波别季梅(Непобедимый)机械制造设计局于70年代初开始设计,并由伊热符斯基机械制造厂生产,1978年服役,装备苏联的武装直升机以及坦克、装甲车,目前仍在生产、服役。

  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9К113“猛袭”(Штурм),陆军使用代号为9М114。  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S-8/AT-6“螺旋”(Spiral)。其前一个编号AS-8,系指装备武装直升机的型号,当时西方和北约集团误认为是苏联专门为武装直升机研制的空地导弹,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一个各军兵种通用的反坦克导弹系列。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改用其后一个编号AT-6,从而将该导弹划入反坦克导弹范畴,并给予其改进型一个新编号AT-9。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系列导弹为导管发射、光学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在结构和性能上与西方的“陶”(TOW)和“霍特”(HOT)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相似。该弹头部为聚能破甲战斗部,穿甲厚度750~900mm厚。随后为制导控制部分,在其外表面两侧各有1个弹出式舵面,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固体火箭发动机构成导弹的后舱段,4片紧贴弹体的矩形圆弧式尾翼位于尾部,飞离发射管时翼片弹出并高速旋转,使导弹稳定飞行。弹体尾部装有光学跟踪用的发光管,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跟踪控制,无线电指令传输频率为35GHz。在不发射时,导弹全部封装在发射管内,用作导弹的储存箱;在发射时,该发射管用作导向装置,导弹出口速度55m/s,加速到350~400m/s,飞行最大射程时间为15s。整个封装导弹的重量为46.5kg,其中导弹重量为35kg。

  关于该弹的制导系统,西方曾经根据所获情报资料,推测为无线电指令中制导加半主动激光末制导,因而将导弹的性能估计为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对在国际航展上亮相的武装直升机及其反坦克导弹进行实地考察表明,该弹只装有采用红外光学跟踪的无线电指令制导,并没有采用半主动激光末制导,因而从总体性能上将其归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范畴是符合该弹实际的。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6km(AT-6)
       8km(AT-9)
  最小射程 400m
  最大速度 400m/s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制导系统 无线电指令
  引  信 触发引信
  战 斗 部 7.4kg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33.5kg(AT-6)
       40kg(AT-9)
  弹  长 1.30m
  弹  径 130mm
  翼  展 300mm





9K115/AT-7


“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是“混血儿”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型,生产商为俄罗斯KBP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混血儿”又名“萨克斯”,北约编号AT-7。AT-7“混血儿”是种轻型反坦克导弹系统,可用来强化基层部队的反坦克能力。1979年出世的“混血儿”称“混血儿”-1,编号AT-7a,使用射程较短的9Mll5型导弹。1990年推出的AT-7b“混血儿”-2改用尺寸较大、重13公斤的9Ml31型导弹,增加了有效射程。

  1992年,俄KBP公司在“混血儿”-2基础上研发出适于城市作战的AT-13“混血儿”-M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1996年又根据车臣城市战的经验教训对它进行了再改进。它被士兵称作“袖珍大炮”。“混血儿”-M的最大特色是更好地适应城市作战需要,方便街巷快速运动携带,攻击装甲目标击毁率高,具有多用途使用特点,成本低且利于大量生产装备。

  “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系统由发射装置和筒装导弹构成。新型9Pl51M型发射架配备有性能较先进的观瞄系统和电子控制设备。主要改进项目还有火箭发动机功率增大,使射程从1公里增大到1.5公里;战斗部口径增大到130毫米,采用串联战斗部和燃料空气战斗部;增加了带有冷却系统的热成像夜视仪。“混血儿”-M采用半自动指令瞄准线制导,作战反应时间8~10秒。

  “混血儿”-M的攻击力来自两种战斗部。一种是对付爆炸式反应装甲的改进型9M131导弹。在80米~1.5公里的有效射程内,它采用重4.6公斤的串联空心装药,可对付爆炸式反应装甲,在清除反应装甲后还能侵彻800毫米~1米厚的主装甲。因此,“梅卡瓦”的多层装甲防护难以抵御“混血儿”-M的持续攻击。而射手近距离突然攻击,又使坦克车上的告警系统来不及反应。另一种是用于对付掩体及有生力量的云爆弹,采用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可对付掩体目标、轻型装甲目标和有生力量。它增加了“混血儿”-M的使用价值。

  为了降低成本,减轻重量,“混血儿”-M简化了控制装置,成为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便携式多用途武器。它可由3人小组携带。除单兵武器外,小组能携带5枚导弹。它可从狭小密闭的空间,如在楼房居室、工厂车间、机动车车厢或其他狭小掩蔽地发射。射手可在行进中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目标出现时,射手可接近目标选定最佳射击距离,或抵肩部或抵地面发射“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然后迅速撤离。“混血儿”-M在黎巴嫩南部创下的战绩已在世界反坦克导弹发展史上写上了闪亮的一页,它对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metisM1system.jpg (18.99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11 上传

metisM1andKornetE.jpg (16.8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11 上传

at-7-launch.jpg (31.82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11 上传

POLK_9K115_Metis.jpg (200.2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11 上传




9K115/AT-7


“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是“混血儿”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型,生产商为俄罗斯KBP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混血儿”又名“萨克斯”,北约编号AT-7。AT-7“混血儿”是种轻型反坦克导弹系统,可用来强化基层部队的反坦克能力。1979年出世的“混血儿”称“混血儿”-1,编号AT-7a,使用射程较短的9Mll5型导弹。1990年推出的AT-7b“混血儿”-2改用尺寸较大、重13公斤的9Ml31型导弹,增加了有效射程。

  1992年,俄KBP公司在“混血儿”-2基础上研发出适于城市作战的AT-13“混血儿”-M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1996年又根据车臣城市战的经验教训对它进行了再改进。它被士兵称作“袖珍大炮”。“混血儿”-M的最大特色是更好地适应城市作战需要,方便街巷快速运动携带,攻击装甲目标击毁率高,具有多用途使用特点,成本低且利于大量生产装备。

  “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系统由发射装置和筒装导弹构成。新型9Pl51M型发射架配备有性能较先进的观瞄系统和电子控制设备。主要改进项目还有火箭发动机功率增大,使射程从1公里增大到1.5公里;战斗部口径增大到130毫米,采用串联战斗部和燃料空气战斗部;增加了带有冷却系统的热成像夜视仪。“混血儿”-M采用半自动指令瞄准线制导,作战反应时间8~10秒。

  “混血儿”-M的攻击力来自两种战斗部。一种是对付爆炸式反应装甲的改进型9M131导弹。在80米~1.5公里的有效射程内,它采用重4.6公斤的串联空心装药,可对付爆炸式反应装甲,在清除反应装甲后还能侵彻800毫米~1米厚的主装甲。因此,“梅卡瓦”的多层装甲防护难以抵御“混血儿”-M的持续攻击。而射手近距离突然攻击,又使坦克车上的告警系统来不及反应。另一种是用于对付掩体及有生力量的云爆弹,采用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可对付掩体目标、轻型装甲目标和有生力量。它增加了“混血儿”-M的使用价值。

  为了降低成本,减轻重量,“混血儿”-M简化了控制装置,成为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便携式多用途武器。它可由3人小组携带。除单兵武器外,小组能携带5枚导弹。它可从狭小密闭的空间,如在楼房居室、工厂车间、机动车车厢或其他狭小掩蔽地发射。射手可在行进中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目标出现时,射手可接近目标选定最佳射击距离,或抵肩部或抵地面发射“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然后迅速撤离。“混血儿”-M在黎巴嫩南部创下的战绩已在世界反坦克导弹发展史上写上了闪亮的一页,它对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9K112/AT-8
AT-8是用坦克炮发射的一种反坦克导弹。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装在炮塔上的火炮,它发射的炮弹速度快,弹道低伸,在攻击2500米距离内的目标时拥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对远距离目标射击时命  AT-8反坦克导弹
中精度逐渐下降。前苏联的T-64、T-80坦克可以利用火炮发射一种AT-8式的坦克导弹,弹长1.2米,直径120毫米,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飞行时间9秒。它配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对地面装甲目标射击时使用聚能装药战斗部和着发引信,命中目标后可击穿650毫米厚的装甲;同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目标作战时,配有爆破战斗部和近炸引信,导弹在目标附近爆炸后产生大量破片予以摧毁。

671px-9М112_tank.jpg (79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12 上传

800px-9М112.jpg (60.56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12 上传




9K112/AT-8
AT-8是用坦克炮发射的一种反坦克导弹。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装在炮塔上的火炮,它发射的炮弹速度快,弹道低伸,在攻击2500米距离内的目标时拥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对远距离目标射击时命  AT-8反坦克导弹
中精度逐渐下降。前苏联的T-64、T-80坦克可以利用火炮发射一种AT-8式的坦克导弹,弹长1.2米,直径120毫米,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飞行时间9秒。它配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对地面装甲目标射击时使用聚能装药战斗部和着发引信,命中目标后可击穿650毫米厚的装甲;同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目标作战时,配有爆破战斗部和近炸引信,导弹在目标附近爆炸后产生大量破片予以摧毁。
婴儿马车
2011-12-31 16:13 上传




9M120/AT-9





9M133“短号”


若有人问今年最耀眼的反坦克明星是什么武器?你可能说是RPG反坦克火箭筒,因为它在伊拉克给美军造成了若干麻烦。你也可能说是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因为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后仅存的坦克也有不少毁于“标枪”矛尖。你还可能说是南非“雨燕”(Mokopa)反坦克导弹,因为它的破甲能力达到1510毫米。但笔者认为,2003年度明星反坦克武器非来自俄罗斯的“短号”反坦克导弹莫属。因为,“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今年最受关注的反坦克武器,是今年在报章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反坦克导弹,同时还是蒙受“偷渡”不白之冤的反坦克武器,也是最让美国人心惊胆战的反坦克导弹……。谈到这里,你也会投“短号”一票了吧。

出身“豪门”

“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俄罗斯的轻型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可以说是出身豪门,由俄罗斯图拉仪器设计制造局研制,1994年10月首次亮相,代号为AT-X-14,用于取代有线制导的第二代AT-5“竞赛”式反坦克导弹。俄罗斯生产和装备了大量的“短号”反坦克导弹,并部分出口叙利亚(即“短号”-E,E指出口型,就是这部分“短号”扰得美国大兵不得安宁)。

“短号”反坦克导弹虽然属于反坦克武器,具有较强的破甲能力,但实际上却是战场多面手,是为完成更广泛的作战任务而设计的。俄罗斯军事专家根据在阿富汗的实战经验和对未来战争的深刻分析认为,在任何作战情况下,反坦克导弹在战斗中的目标只有30%~35%是坦克和装甲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坦克武器都可以用作伴随步兵作战的轻型火炮,用来打击各类掩体和野战工事。这种多用途的要求,成为研制“短号”最根本的依据,对其技术性能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多用途突击武器,主要装备团级以下部队。它既可以搭载在越野汽车、装甲车和坦克上使用,也可在地面上发射,不仅用来对付具有披挂反应装甲的新型主战坦克,而且可用来攻击各类野战工事。

性能优异

“短号”反坦克导弹弹径152毫米,采用鸭式布局,前面有2片可以折叠的鸭式舵,弹体为圆柱形,尾部有4片折叠式梯形稳定翼。它的外形就像小型的AT-7“混血儿”导弹。其动力装置由1台起飞发动机和1台续航发动机组成,起飞发动机把筒装导弹推出发射筒后,续航发动机便开始工作,使导弹获得最大飞行速度240米/秒。导弹最小射程100米,最大射程5500米,夜间最大射程3500米。为了对付不同的目标,“短号”反坦克导弹配备了2种战斗部,即9M133-1反坦克战斗部和9M133F-1多用途战斗部。

当攻击坦克,特别是披挂爆炸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时,使用9M133-1双级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导弹的结构与目前常用的新型反坦克导弹结构差不多,从前向后分别是:引信、前置小型战斗部、续航发动机、主战斗部、制导电子组件、起飞发动机和4片尾翼。前置战斗部用来击穿和引爆爆炸反应装甲,主战斗部用于击穿坦克的主装甲,可穿透1200毫米的轧制均质装甲,破甲厚度与弹径之比为8~8.5:1,可以摧毁所有装备附加或内置爆炸反应装甲的现代和未来坦克,也可穿透厚达3~3.5米的混凝土防御工事和建筑。9M133-1反坦克战斗部的前置战斗部和主战斗部之间的续航发动机,可以保护主装药不会被前置聚能装药破片和损毁的爆炸反应装甲碎片提前引爆,增大聚能焦距,增强穿甲能力。

当用于对付一般野战防御工事时,使用9M133F-1多用途燃料空气战斗部,利用“温压”效应,对各类掩体、碉堡、建筑物、无装甲防护的车辆和壕沟内的人员等予以摧毁和杀伤,也能对付战术导弹和防空导弹,机场飞机和水面舰艇等目标。该战斗部内装有铝粉,可以提高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增强杀伤效果。

该导弹采用半自动激光驾束直瞄制导系统。导弹发射后进入到地面激光照射器发出的激光波束飞行,射手利用昼夜瞄准镜瞄准目标,同时激光照射器发出的激光束也照射目标,导弹自主“感觉”到所处激光束中的位置,不断产生修正指令,使导弹沿着激光波束轴线飞行,直至命中目标。该导弹可以单枚发射,也可两枚齐射。

“短号”独到之处

“短号”反坦克导弹作为第三代反坦克武器,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相比,除了具有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一切优点外,还具有下面三个优点:

一是不受导线的限制,能够在坦克数倍射程外对付装备爆炸反应装甲的现代和未来坦克;二是具有多用途,能够摧毁混凝土工事、各种轻型装甲车辆和建筑物;三是抗干扰能力强,在恶劣天气状况和敌人雷达/光学干扰的情况下,都具有优异的昼夜作战性能。这是基于激光驾束制导实现的,在恶劣环境下,发射系统的高能半导体激光器通过光学瞄准镜或热像仪为导弹提供制导和目标显示,因此,“短号”反坦克导弹具有在不同状况下对付各种目标的“即见即射”性能。

与世界上其他较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相比,“短号”反坦克导弹性能优异,有许多自己的独到之处:

首先,该导弹使用方便,免维护,因此省却了配备高素质维护人员的必要。拿俄罗斯军官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会打鸟,就会用‘短号’”。

其次,与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相比,“短号”反坦克导弹采用“即见即射”的发射模式和激光驾束制导方式,能够确保导弹在最大射程发挥威力。对于西方普遍采用的长红外波段的热像仪来讲,无法对付与背景区别不明显的目标(如掩体、土质和木质碉堡、机枪掩体和其他工事),特别是在被动干扰的情况下,这蝗钡惚硐钟任 飨浴8 怀龅奈侍馐堑钡嫉 山 勘晔保 勘甑耐枷癯叽缥侍饽岩越饩觥?第三,“短号”反坦克导弹的抗干扰能力较好,不像“陶”式、“米兰”-2T、“霍特”-2T、“竞赛”反坦克导弹那样受到干扰后,导弹定位通道失效而使导弹效能大大降低,“短号”反坦克导弹能够完全避免俄罗斯“窗帘”-1式、以色列“钢琴·小提琴”-1式光电干扰装置的干扰。而且,即便“短号”反坦克导弹的制导保密激光束交叉和平行,也不会影响对导弹的制导。

另外,“短号”反坦克导弹的使用经济性较好,西方“发射后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的价格要比“短号”反坦克导弹的价格高得多,约高出5~7倍。

发射装置

“短号”反坦克导弹研制之初,为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利用三角架发射装置发射。最近,“短号”反坦克导弹应用日益广泛,设计师又专门为它研制了几种发射装置。

便携式9P163M-1发射器9P163M-1发射器由发射筒、三脚架、1P45M-1制导和瞄准装置和触发装置总成组成。“短号”反坦克导弹平时储放在发射筒内,发射前不需检测即可发射。发射筒和瞄准镜安装在三脚架上,可水平360度旋转。其支架可以调整,以便于在战场上固定到合适的位置,潜望瞄准镜安装在发射架的左边,左为高低手动控制装置,右为方向手动控制装置。“短号”反坦克导弹由1P45M-1制导和瞄准装置或CV激光瞄准镜制导。而且发射装置易于安装或换装重8.5千克的1PN79M-1型热像仪。1PN79M-1型热像仪集成有红外信号探测器、控制和冷却包的光电装置,电源为镍镉电池。在运输和机动过程中,9P163M-1发射器折叠成一个紧凑的结构,热像仪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发射装置重29千克,发射筒(含导弹)重25千克,可以通过人力或其他任何运载工具运送到战场的任一角落。便携式“短号”反坦克导弹可以采用俯姿、跪姿和立姿发射,而且发射前不需特别准备。

车载式9P163M-1发射装置由于9P163M-1发射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重量轻、尺寸小、安装点比较多,因而也可根据需要安装在吉普车等车辆平台上使用。车载式9P163M-1发射装置,一般有一个或两个发射筒,配备自动装弹机,采用稳定式瞄准镜,增强了整个武器系统的威力。

独立式9P163-2“四重奏”武器站“四重奏”(Kvartet)武器站主要用于轻型车辆,装备机动作战部队,包括一个炮塔,炮塔上装有4具“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筒、1P45M-1制导和瞄准装置、1PN79M-1型热像仪、光电设备和射手座。另有5枚备用导弹分开放置。整套系统重480千克,炮塔可360度旋转。该发射器拓展了“短号”反坦克导弹的战场适用性,目标搜索过程简单、跟踪过程通过机电装置自动进行,可直接发射4发待发弹而无需重装,一次齐射可发射2枚导弹以对付同一目标(这两枚导弹由同一个激光束制导)。

为BMP-3步兵战车开发的9P162发射装置

9P162发射装置9P162发射装置是为BMP-3步兵战车开发的一种“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该装置有4具“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筒,配备自动装弹机。自动装弹机性能优异,能够快速装弹,缩短了装弹时间,装弹机至多可容纳12枚导弹,另有4枚导弹储放在支架上。该发射装置也采用2管并列布置,当对付一个极端危险目标时,也可采用1束激光制导2枚导弹齐射的射击方式。

BMP-2版发射装置

BMP-2版发射装置对现代武器发展趋势的研究表明,反坦克导弹在夜间的射程,应该达到或接近主战坦克的瞄准距离,在2500米左右。过去BPM-2上安装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射程较近且不能行进间射击。俄罗斯图拉仪器设计局通过加装“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和炮长综合瞄准镜对BPM-2进行了全面升级。改进后的BPM-2的独立作战性能和坦克协同作战性能至少是改装前的3.8~4倍。这些都应归功于“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对坦克的高效杀伤效果,发射装置较大的弹药基数和高超的夜间射击性能。改进后BPM-2具有与现代步兵战车相当的杀伤力,但是该车装备的“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却使它对付坦克和其他目标的能力高出同侪一截。

“三角帆”单人弹炮合一武器站

“三角帆”单人弹炮合一武器站对于现代步兵战车来讲,安装“三角帆”(KLIVER)单人弹炮合一武器站也是提高作战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三角帆”武器站代替炮塔安装在座圈上,座圈尺寸与BMP-1步兵战车的炮塔座圈相当。武器站重1200千克,包括4枚“短号”反坦克导弹、1门30毫米2A72型机关炮和1挺7.62毫米PKT机枪。机关炮射程4000米,射速350~400发/分。“三角帆”武器站是专门为轻型战车设计的,重量轻,座圈小,可安装在“潘德”、“食人鱼”、“法赫德”等轻型战车上,也可安装在巡逻艇等小型舰艇上使用。该武器站优势之一就是易于安装,随便在一个修理点就可完成安装,无需对车内进行任何改动。“三角帆”弹炮合一武器站,采用稳定式瞄准镜和自动火控系统,可以在行进间发射导弹对付地面、空中和水面目标,其火力性能比美国“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强出不少。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大概了解了“短号”反坦克导弹的性能和发展现状。“短号”反坦克导弹是现代反坦克武器中的杰出代表,因此它才在2003年受到人们那么多的关注。


U1335P27T29D1128F461DT20050829153022.jpg (28.04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15 上传




9M133“短号”


若有人问今年最耀眼的反坦克明星是什么武器?你可能说是RPG反坦克火箭筒,因为它在伊拉克给美军造成了若干麻烦。你也可能说是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因为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后仅存的坦克也有不少毁于“标枪”矛尖。你还可能说是南非“雨燕”(Mokopa)反坦克导弹,因为它的破甲能力达到1510毫米。但笔者认为,2003年度明星反坦克武器非来自俄罗斯的“短号”反坦克导弹莫属。因为,“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今年最受关注的反坦克武器,是今年在报章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反坦克导弹,同时还是蒙受“偷渡”不白之冤的反坦克武器,也是最让美国人心惊胆战的反坦克导弹……。谈到这里,你也会投“短号”一票了吧。

出身“豪门”

“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俄罗斯的轻型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可以说是出身豪门,由俄罗斯图拉仪器设计制造局研制,1994年10月首次亮相,代号为AT-X-14,用于取代有线制导的第二代AT-5“竞赛”式反坦克导弹。俄罗斯生产和装备了大量的“短号”反坦克导弹,并部分出口叙利亚(即“短号”-E,E指出口型,就是这部分“短号”扰得美国大兵不得安宁)。

“短号”反坦克导弹虽然属于反坦克武器,具有较强的破甲能力,但实际上却是战场多面手,是为完成更广泛的作战任务而设计的。俄罗斯军事专家根据在阿富汗的实战经验和对未来战争的深刻分析认为,在任何作战情况下,反坦克导弹在战斗中的目标只有30%~35%是坦克和装甲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坦克武器都可以用作伴随步兵作战的轻型火炮,用来打击各类掩体和野战工事。这种多用途的要求,成为研制“短号”最根本的依据,对其技术性能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多用途突击武器,主要装备团级以下部队。它既可以搭载在越野汽车、装甲车和坦克上使用,也可在地面上发射,不仅用来对付具有披挂反应装甲的新型主战坦克,而且可用来攻击各类野战工事。

性能优异

“短号”反坦克导弹弹径152毫米,采用鸭式布局,前面有2片可以折叠的鸭式舵,弹体为圆柱形,尾部有4片折叠式梯形稳定翼。它的外形就像小型的AT-7“混血儿”导弹。其动力装置由1台起飞发动机和1台续航发动机组成,起飞发动机把筒装导弹推出发射筒后,续航发动机便开始工作,使导弹获得最大飞行速度240米/秒。导弹最小射程100米,最大射程5500米,夜间最大射程3500米。为了对付不同的目标,“短号”反坦克导弹配备了2种战斗部,即9M133-1反坦克战斗部和9M133F-1多用途战斗部。

当攻击坦克,特别是披挂爆炸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时,使用9M133-1双级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导弹的结构与目前常用的新型反坦克导弹结构差不多,从前向后分别是:引信、前置小型战斗部、续航发动机、主战斗部、制导电子组件、起飞发动机和4片尾翼。前置战斗部用来击穿和引爆爆炸反应装甲,主战斗部用于击穿坦克的主装甲,可穿透1200毫米的轧制均质装甲,破甲厚度与弹径之比为8~8.5:1,可以摧毁所有装备附加或内置爆炸反应装甲的现代和未来坦克,也可穿透厚达3~3.5米的混凝土防御工事和建筑。9M133-1反坦克战斗部的前置战斗部和主战斗部之间的续航发动机,可以保护主装药不会被前置聚能装药破片和损毁的爆炸反应装甲碎片提前引爆,增大聚能焦距,增强穿甲能力。

当用于对付一般野战防御工事时,使用9M133F-1多用途燃料空气战斗部,利用“温压”效应,对各类掩体、碉堡、建筑物、无装甲防护的车辆和壕沟内的人员等予以摧毁和杀伤,也能对付战术导弹和防空导弹,机场飞机和水面舰艇等目标。该战斗部内装有铝粉,可以提高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增强杀伤效果。

该导弹采用半自动激光驾束直瞄制导系统。导弹发射后进入到地面激光照射器发出的激光波束飞行,射手利用昼夜瞄准镜瞄准目标,同时激光照射器发出的激光束也照射目标,导弹自主“感觉”到所处激光束中的位置,不断产生修正指令,使导弹沿着激光波束轴线飞行,直至命中目标。该导弹可以单枚发射,也可两枚齐射。

“短号”独到之处

“短号”反坦克导弹作为第三代反坦克武器,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相比,除了具有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一切优点外,还具有下面三个优点:

一是不受导线的限制,能够在坦克数倍射程外对付装备爆炸反应装甲的现代和未来坦克;二是具有多用途,能够摧毁混凝土工事、各种轻型装甲车辆和建筑物;三是抗干扰能力强,在恶劣天气状况和敌人雷达/光学干扰的情况下,都具有优异的昼夜作战性能。这是基于激光驾束制导实现的,在恶劣环境下,发射系统的高能半导体激光器通过光学瞄准镜或热像仪为导弹提供制导和目标显示,因此,“短号”反坦克导弹具有在不同状况下对付各种目标的“即见即射”性能。

与世界上其他较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相比,“短号”反坦克导弹性能优异,有许多自己的独到之处:

首先,该导弹使用方便,免维护,因此省却了配备高素质维护人员的必要。拿俄罗斯军官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会打鸟,就会用‘短号’”。

其次,与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相比,“短号”反坦克导弹采用“即见即射”的发射模式和激光驾束制导方式,能够确保导弹在最大射程发挥威力。对于西方普遍采用的长红外波段的热像仪来讲,无法对付与背景区别不明显的目标(如掩体、土质和木质碉堡、机枪掩体和其他工事),特别是在被动干扰的情况下,这蝗钡惚硐钟任 飨浴8 怀龅奈侍馐堑钡嫉 山 勘晔保 勘甑耐枷癯叽缥侍饽岩越饩觥?第三,“短号”反坦克导弹的抗干扰能力较好,不像“陶”式、“米兰”-2T、“霍特”-2T、“竞赛”反坦克导弹那样受到干扰后,导弹定位通道失效而使导弹效能大大降低,“短号”反坦克导弹能够完全避免俄罗斯“窗帘”-1式、以色列“钢琴·小提琴”-1式光电干扰装置的干扰。而且,即便“短号”反坦克导弹的制导保密激光束交叉和平行,也不会影响对导弹的制导。

另外,“短号”反坦克导弹的使用经济性较好,西方“发射后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的价格要比“短号”反坦克导弹的价格高得多,约高出5~7倍。

发射装置

“短号”反坦克导弹研制之初,为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利用三角架发射装置发射。最近,“短号”反坦克导弹应用日益广泛,设计师又专门为它研制了几种发射装置。

便携式9P163M-1发射器9P163M-1发射器由发射筒、三脚架、1P45M-1制导和瞄准装置和触发装置总成组成。“短号”反坦克导弹平时储放在发射筒内,发射前不需检测即可发射。发射筒和瞄准镜安装在三脚架上,可水平360度旋转。其支架可以调整,以便于在战场上固定到合适的位置,潜望瞄准镜安装在发射架的左边,左为高低手动控制装置,右为方向手动控制装置。“短号”反坦克导弹由1P45M-1制导和瞄准装置或CV激光瞄准镜制导。而且发射装置易于安装或换装重8.5千克的1PN79M-1型热像仪。1PN79M-1型热像仪集成有红外信号探测器、控制和冷却包的光电装置,电源为镍镉电池。在运输和机动过程中,9P163M-1发射器折叠成一个紧凑的结构,热像仪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发射装置重29千克,发射筒(含导弹)重25千克,可以通过人力或其他任何运载工具运送到战场的任一角落。便携式“短号”反坦克导弹可以采用俯姿、跪姿和立姿发射,而且发射前不需特别准备。

车载式9P163M-1发射装置由于9P163M-1发射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重量轻、尺寸小、安装点比较多,因而也可根据需要安装在吉普车等车辆平台上使用。车载式9P163M-1发射装置,一般有一个或两个发射筒,配备自动装弹机,采用稳定式瞄准镜,增强了整个武器系统的威力。

独立式9P163-2“四重奏”武器站“四重奏”(Kvartet)武器站主要用于轻型车辆,装备机动作战部队,包括一个炮塔,炮塔上装有4具“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筒、1P45M-1制导和瞄准装置、1PN79M-1型热像仪、光电设备和射手座。另有5枚备用导弹分开放置。整套系统重480千克,炮塔可360度旋转。该发射器拓展了“短号”反坦克导弹的战场适用性,目标搜索过程简单、跟踪过程通过机电装置自动进行,可直接发射4发待发弹而无需重装,一次齐射可发射2枚导弹以对付同一目标(这两枚导弹由同一个激光束制导)。

为BMP-3步兵战车开发的9P162发射装置

9P162发射装置9P162发射装置是为BMP-3步兵战车开发的一种“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该装置有4具“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筒,配备自动装弹机。自动装弹机性能优异,能够快速装弹,缩短了装弹时间,装弹机至多可容纳12枚导弹,另有4枚导弹储放在支架上。该发射装置也采用2管并列布置,当对付一个极端危险目标时,也可采用1束激光制导2枚导弹齐射的射击方式。

BMP-2版发射装置

BMP-2版发射装置对现代武器发展趋势的研究表明,反坦克导弹在夜间的射程,应该达到或接近主战坦克的瞄准距离,在2500米左右。过去BPM-2上安装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射程较近且不能行进间射击。俄罗斯图拉仪器设计局通过加装“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和炮长综合瞄准镜对BPM-2进行了全面升级。改进后的BPM-2的独立作战性能和坦克协同作战性能至少是改装前的3.8~4倍。这些都应归功于“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对坦克的高效杀伤效果,发射装置较大的弹药基数和高超的夜间射击性能。改进后BPM-2具有与现代步兵战车相当的杀伤力,但是该车装备的“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却使它对付坦克和其他目标的能力高出同侪一截。

“三角帆”单人弹炮合一武器站

“三角帆”单人弹炮合一武器站对于现代步兵战车来讲,安装“三角帆”(KLIVER)单人弹炮合一武器站也是提高作战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三角帆”武器站代替炮塔安装在座圈上,座圈尺寸与BMP-1步兵战车的炮塔座圈相当。武器站重1200千克,包括4枚“短号”反坦克导弹、1门30毫米2A72型机关炮和1挺7.62毫米PKT机枪。机关炮射程4000米,射速350~400发/分。“三角帆”武器站是专门为轻型战车设计的,重量轻,座圈小,可安装在“潘德”、“食人鱼”、“法赫德”等轻型战车上,也可安装在巡逻艇等小型舰艇上使用。该武器站优势之一就是易于安装,随便在一个修理点就可完成安装,无需对车内进行任何改动。“三角帆”弹炮合一武器站,采用稳定式瞄准镜和自动火控系统,可以在行进间发射导弹对付地面、空中和水面目标,其火力性能比美国“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强出不少。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大概了解了“短号”反坦克导弹的性能和发展现状。“短号”反坦克导弹是现代反坦克武器中的杰出代表,因此它才在2003年受到人们那么多的关注。
2011-12-31 16:17 上传



9M115“混血儿”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型9M131




9M111“巴松管”反坦克导弹

9M111“巴松管”反坦克导弹作为苏联第一种发射管式反坦克导弹而享有盛名,也是第一种采用热像仪(1PN65 TRAKT)的反坦克导弹。该导弹设计用来取代9M14M“婴儿”。步兵型是单人便携式,采用的9P135三脚架发射器与“米兰”导弹发射器非常相似。BRDM-2车载型发射器为9P148发射器,可自动装弹,导弹可通过其他车辆制导,BMP-2、BMP-1P、BMD-2和BMD-3步兵战车上采用的仍是单管发射器。由于受射程的限制(只有2000米),9M111没有开发直升机发射型。9M111弹径120毫米,成型装药战斗部能击穿400毫米厚的装甲。后来还开发了2种改进型,9M111-2和9M111M FAKTORYA,射程增至2500米,采用新型成型装药,穿甲威力有所增强。尽管“巴松管”的用户相当普遍,甚至包括一些北约国家,但俄罗斯人明显认为“巴松管”的潜力有限,而没有开发改进组件

U1335P27T29D1128F461DT20050829153022.jpg (24.51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17 上传



9M111“巴松管”反坦克导弹

9M111“巴松管”反坦克导弹作为苏联第一种发射管式反坦克导弹而享有盛名,也是第一种采用热像仪(1PN65 TRAKT)的反坦克导弹。该导弹设计用来取代9M14M“婴儿”。步兵型是单人便携式,采用的9P135三脚架发射器与“米兰”导弹发射器非常相似。BRDM-2车载型发射器为9P148发射器,可自动装弹,导弹可通过其他车辆制导,BMP-2、BMP-1P、BMD-2和BMD-3步兵战车上采用的仍是单管发射器。由于受射程的限制(只有2000米),9M111没有开发直升机发射型。9M111弹径120毫米,成型装药战斗部能击穿400毫米厚的装甲。后来还开发了2种改进型,9M111-2和9M111M FAKTORYA,射程增至2500米,采用新型成型装药,穿甲威力有所增强。尽管“巴松管”的用户相当普遍,甚至包括一些北约国家,但俄罗斯人明显认为“巴松管”的潜力有限,而没有开发改进组件
2011-12-31 16:20 上传



9M133
2011-12-31 16:22 上传





9M123
2011-12-31 16:24 上传



9K121
毛子弄这么多种,有不少性能重叠的吧?




S - 25
S-25(或称为 R-133、V-300,北约代号:SA-1)是苏联第一代防空导弹,尺寸大、昂贵,但性能有限,仅被用来作莫斯科的防空,后期衍生出 V-301 系统。而SA-2更为机动,担负全面任务。1951年由拉沃奇金设计局设计,采用二战末期德国防空火箭以及 V-2 的部份零件与蓝图。1954年定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于拦截敌战略轰炸机。


E.B.西里尼什科夫C.E.拉什科夫领导下的分部对德国“瀑布防空火箭”和“ⅢMETTEPЛNHR”(莱茵河女儿)防空导弹进行了完善研制,并赋予“P-101”和“P-102”的代号。这些导弹的发动机是在第88科研所H.Л.鲁曼斯基A.M.伊萨耶夫领导下的分部进行的,该分部对“台风”无控火箭进行了完善研制,并赋予P-110“小水鸭”的代号。这些研制工作都没有进行到底,虽然生产出一些试验样机,并在卡波斯金-雅尔靶场通过了飞行试验。1950年前,苏联政府决定第一设计局为莫斯科防空系统的主导研制单位,该防空系统被赋予的代号C-25或“贝尔库特”(BepkyT)系统(即SA-1)。该系统的防空导弹代号为“205”,在拉沃奇金设计局研制。C-25系统和“205”导弹的研制周期非常短暂。获得试验结果之前已经开始了其部件的批量生产。50多个工厂生产发动机、导弹结构部件和组件、控制系统组合等。 1951年夏,进行了第一批防空导弹发射,1953年春对第一批空中真实目标进行了拦截,这些真实目标是“MiG-15”、“Tu-4”“IL-28”飞机,因为当时无人驾驶靶机还未研制出来。靶机上的飞行员将飞机飞行给定的航路,将控制转给自动驾驶仪,之后他们就跳伞离开飞机。“205”导弹是按“鸭式”气动布局设计的,它从发射台上垂直起飞,这大大简化了发射装置。动力装置采用了捆绑式四台伊沙也夫结构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总推力约为88.3kN,这保证导弹起飞时的纵向过载为2.5g。从发射台起飞后,导弹按制导控制系统的指令靠燃舵向目标方向转弯,在燃气舵抛开后导弹按照从地面制导站接收到的指令空气舵进行飞行控制。“205”导弹上采用了圆柱形预制钢破片杀伤战斗部,它保证在最大距离上50米半径内杀伤目标。 在C-25防空导弹发展基础上,在50年代中期建立了莫斯科防空系统,它具有两个防御环,包括工作在分米波段的远程和近程搜索雷达系统,以及五十六个带发射“205”导弹的固定发射装置的防空导弹团。每个防空导弹系统能对20个空中目标进行射击,射击目标的最大距离为30公里,高度为30公里,水平内拦截扇区角为50-60度。C-25是装备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第一种防空导弹型号,它经历了一系列改型,在部队服役了约30年。

系统设备
P-14(高国王)早期预警雷达 A 波段 作用距离600KM
R-113目标截获雷达 E / F波段 探测距离300KM
YO-YO目标跟踪雷达 E / F波段 作用距离150KM
PRV-9(小馅饼蛋糕)高频雷达 D / E波段 作用距离200KM



800px-9K121_AT12_MAKS2005.jpg (138.9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6 上传



S - 25
S-25(或称为 R-133、V-300,北约代号:SA-1)是苏联第一代防空导弹,尺寸大、昂贵,但性能有限,仅被用来作莫斯科的防空,后期衍生出 V-301 系统。而SA-2更为机动,担负全面任务。1951年由拉沃奇金设计局设计,采用二战末期德国防空火箭以及 V-2 的部份零件与蓝图。1954年定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于拦截敌战略轰炸机。


E.B.西里尼什科夫C.E.拉什科夫领导下的分部对德国“瀑布防空火箭”和“ⅢMETTEPЛNHR”(莱茵河女儿)防空导弹进行了完善研制,并赋予“P-101”和“P-102”的代号。这些导弹的发动机是在第88科研所H.Л.鲁曼斯基A.M.伊萨耶夫领导下的分部进行的,该分部对“台风”无控火箭进行了完善研制,并赋予P-110“小水鸭”的代号。这些研制工作都没有进行到底,虽然生产出一些试验样机,并在卡波斯金-雅尔靶场通过了飞行试验。1950年前,苏联政府决定第一设计局为莫斯科防空系统的主导研制单位,该防空系统被赋予的代号C-25或“贝尔库特”(BepkyT)系统(即SA-1)。该系统的防空导弹代号为“205”,在拉沃奇金设计局研制。C-25系统和“205”导弹的研制周期非常短暂。获得试验结果之前已经开始了其部件的批量生产。50多个工厂生产发动机、导弹结构部件和组件、控制系统组合等。 1951年夏,进行了第一批防空导弹发射,1953年春对第一批空中真实目标进行了拦截,这些真实目标是“MiG-15”、“Tu-4”“IL-28”飞机,因为当时无人驾驶靶机还未研制出来。靶机上的飞行员将飞机飞行给定的航路,将控制转给自动驾驶仪,之后他们就跳伞离开飞机。“205”导弹是按“鸭式”气动布局设计的,它从发射台上垂直起飞,这大大简化了发射装置。动力装置采用了捆绑式四台伊沙也夫结构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总推力约为88.3kN,这保证导弹起飞时的纵向过载为2.5g。从发射台起飞后,导弹按制导控制系统的指令靠燃舵向目标方向转弯,在燃气舵抛开后导弹按照从地面制导站接收到的指令空气舵进行飞行控制。“205”导弹上采用了圆柱形预制钢破片杀伤战斗部,它保证在最大距离上50米半径内杀伤目标。 在C-25防空导弹发展基础上,在50年代中期建立了莫斯科防空系统,它具有两个防御环,包括工作在分米波段的远程和近程搜索雷达系统,以及五十六个带发射“205”导弹的固定发射装置的防空导弹团。每个防空导弹系统能对20个空中目标进行射击,射击目标的最大距离为30公里,高度为30公里,水平内拦截扇区角为50-60度。C-25是装备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第一种防空导弹型号,它经历了一系列改型,在部队服役了约30年。

系统设备
P-14(高国王)早期预警雷达 A 波段 作用距离600KM
R-113目标截获雷达 E / F波段 探测距离300KM
YO-YO目标跟踪雷达 E / F波段 作用距离150KM
PRV-9(小馅饼蛋糕)高频雷达 D / E波段 作用距离200KM





S-75
S-75(北约代号:SA-2)是苏联第一代实用化的防空导弹系统,1954年10月由拉沃奇金设计局设计,1957年莫斯科五一节阅兵式公开。主要用于拦截敌轰炸机执行要地防空,取代了130毫米与100毫米高炮。

基本资料
用途 地对空导弹
制造商 拉沃奇金设计局
入伍时间 1957
特征与规格
引擎 两段式火箭后燃机
负载重量 135千克
整体总重 2163千克
长度 10.726米
直径 0.645米
翼展 2.56米
速度 3 马赫
射程 48km 以上
飞行高度 3,000—22,000M
弹头 火药爆裂弹
导引 雷达站无线电信号导引
发射平台 地面发射台


每个发射营装备六枚发射架成六边形布置。导弹为两级发动机,第一级固体燃料助推段工作4-5秒,弹径0.645米;第二级发烟硝酸-煤油液体发动机工作22秒,弹径0.5米,推力2650千克。发射营的火控系统站能跟踪一个目标,利用三个信道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拦截目标。战斗部重195千克,内装135千克炸药,低空杀伤半径65米,高空杀伤半径250米,平均精度75米。单发杀伤概率70%,三发杀伤概率95%。载车为吉尔ZIL-157半拖车,最大时速35公里。发射架为CM-63单臂全回转,重8400千克,最大仰角65度,电驱动,再装填时间10分钟。

雷达站组成如下

“匙架”(Spoon Reset)预警/搜索雷达,作用距离275千米
“边网”(Side Net)测高雷达。
“刀架”(Knife Rest)指示/跟踪制导雷达,作用距离65千米。
“扇歌”(Fan Song)制导雷达距离达发现目标距离70千米以上,自动跟踪距离55千米,采用机械双天线双波束扫描方式,能够同时跟踪6批目标和制导3发导弹攻击一个目标。
C-75系统与现代化欧美雷达相比,操作过程复杂,进入战位与接敌反应速度慢,抗干扰性能差。 但据说南盟击落F-117隐形战机的SA-2,就是因为这种老式大波长雷达可以微调后短暂侦测到F-117这种初期型隐形战机,美方对此说法尚无定论。

装备使用历史
苏联以连为单位,中国以营为单位使用。


1957年12月苏联政府批准定型,1958年起迅速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到1960年已达到1000具以上发射架。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协议引进C-75防空导弹系统。1958年10月6日,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1营在北京成立;12月6日,北京军区空军组建了地空导弹第2营;1959年1月18日,南京军区空军在徐州组建了地空导弹第3营。1959年4月,空军地空导弹各营赴西北靶场进行实弹打靶。1959年9月担负首都防空作战值班。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第2营在营长岳振华指挥下在北京通县张家湾上空击落中华民国空军飞行员王英钦上尉驾驶的RB-57D侦察机,这是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1960年5月1日苏军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击落美U-2高空侦察机,俘获美军飞行员鲍尔斯。

越战期间,越共大量使用 SA-2 对抗美军,初期效果甚佳,每射击 2~3 枚即有一次战果,但随着战事延长,美军的科技能力与电子作战能力远超出苏联的估计, 至1969 年之后,已经是每射击 70 枚才有一次战果,北越空防除数量优势外,几乎是破产边缘。

1964年12月,中共仿制的HQ-1导弹系统初步定型,取得了击落敌机的战果,但没有大量生产和装备。对C-75小改提高了电子对抗能力的HQ-2型,主要目标是U-2侦察机,于1966年试制成功。1967年6月定型。

埃及仿制型号为“Tayir as Sabah”

苏联的型号发展
SA-2A:S-75 德维纳河Dvina (Двина)装备“扇歌”-A制导雷达、V-750或V-750V 导弹。1957入役。有效射程8-30km,有效射高450-25,000 m

SA-N-2A:S-75M-2沃尔霍夫河-M Volkhov-M (Волхов)。在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捷尔任斯基”号上尝试安装了1座双联C-75导弹发射架和配套的雷达、弹库,效果并不成功。

SA-2B:S-75 杰斯纳河Desna (Десна),“扇歌”-B制导雷达,V-750VK或V-750VN 导弹。1959入役的第二代系统。装备了更强大的助推段发动机。有效射程500-30,000m,最大射程34km.

SA-2C:S-75M 沃尔霍夫河Volkhov。 “扇歌”-C 制导雷达,V-750m导弹。 SA-2B的改进型,1961年入役。V-750m导弹射程提高到43km,最小射高降低到400m.

SA-2D:“扇歌”-E制导雷达,V-750SM导弹。有效射程6-43km,有效射高250-25000m.

SA-2E:“扇歌”-E制导雷达,V-750AK导弹。可装15kT核弹头或295kg常规战斗部。

SA-2F:“扇歌”-F制导雷达,V-750SM导弹。1968入役,针对越南战争与中东战争的教训加强的抗干扰能力。

S-75M:伏尔加河Volga(Волга),1995年设计。







S-75_in_the_National_Air_and_Space_Museum.JPG (66.31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800px-SA-2_Guideline_towed_by_a_ZIL-131_truck.JPG (82.43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800px-SA-2_Guideline.JPG (88.31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800px-S-75_Dzwina_RB2.jpg (108.64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800px-Romanian_SA-2_Volhov_missile_launch.jpg (38.8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800px-Rear_view_of_a_S-75_missle.JPG (102.6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800px-HQ-2_SAM_MW.JPG (91.58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800px-9K121_AT12_MAKS2005.jpg (23.5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S-75_SAM_on_a_transporter.jpg (21.5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800px-S-75_operators.JPG (37.0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29 上传



S-75
S-75(北约代号:SA-2)是苏联第一代实用化的防空导弹系统,1954年10月由拉沃奇金设计局设计,1957年莫斯科五一节阅兵式公开。主要用于拦截敌轰炸机执行要地防空,取代了130毫米与100毫米高炮。

基本资料
用途 地对空导弹
制造商 拉沃奇金设计局
入伍时间 1957
特征与规格
引擎 两段式火箭后燃机
负载重量 135千克
整体总重 2163千克
长度 10.726米
直径 0.645米
翼展 2.56米
速度 3 马赫
射程 48km 以上
飞行高度 3,000—22,000M
弹头 火药爆裂弹
导引 雷达站无线电信号导引
发射平台 地面发射台


每个发射营装备六枚发射架成六边形布置。导弹为两级发动机,第一级固体燃料助推段工作4-5秒,弹径0.645米;第二级发烟硝酸-煤油液体发动机工作22秒,弹径0.5米,推力2650千克。发射营的火控系统站能跟踪一个目标,利用三个信道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拦截目标。战斗部重195千克,内装135千克炸药,低空杀伤半径65米,高空杀伤半径250米,平均精度75米。单发杀伤概率70%,三发杀伤概率95%。载车为吉尔ZIL-157半拖车,最大时速35公里。发射架为CM-63单臂全回转,重8400千克,最大仰角65度,电驱动,再装填时间10分钟。

雷达站组成如下

“匙架”(Spoon Reset)预警/搜索雷达,作用距离275千米
“边网”(Side Net)测高雷达。
“刀架”(Knife Rest)指示/跟踪制导雷达,作用距离65千米。
“扇歌”(Fan Song)制导雷达距离达发现目标距离70千米以上,自动跟踪距离55千米,采用机械双天线双波束扫描方式,能够同时跟踪6批目标和制导3发导弹攻击一个目标。
C-75系统与现代化欧美雷达相比,操作过程复杂,进入战位与接敌反应速度慢,抗干扰性能差。 但据说南盟击落F-117隐形战机的SA-2,就是因为这种老式大波长雷达可以微调后短暂侦测到F-117这种初期型隐形战机,美方对此说法尚无定论。

装备使用历史
苏联以连为单位,中国以营为单位使用。


1957年12月苏联政府批准定型,1958年起迅速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到1960年已达到1000具以上发射架。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协议引进C-75防空导弹系统。1958年10月6日,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1营在北京成立;12月6日,北京军区空军组建了地空导弹第2营;1959年1月18日,南京军区空军在徐州组建了地空导弹第3营。1959年4月,空军地空导弹各营赴西北靶场进行实弹打靶。1959年9月担负首都防空作战值班。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第2营在营长岳振华指挥下在北京通县张家湾上空击落中华民国空军飞行员王英钦上尉驾驶的RB-57D侦察机,这是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1960年5月1日苏军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击落美U-2高空侦察机,俘获美军飞行员鲍尔斯。

越战期间,越共大量使用 SA-2 对抗美军,初期效果甚佳,每射击 2~3 枚即有一次战果,但随着战事延长,美军的科技能力与电子作战能力远超出苏联的估计, 至1969 年之后,已经是每射击 70 枚才有一次战果,北越空防除数量优势外,几乎是破产边缘。

1964年12月,中共仿制的HQ-1导弹系统初步定型,取得了击落敌机的战果,但没有大量生产和装备。对C-75小改提高了电子对抗能力的HQ-2型,主要目标是U-2侦察机,于1966年试制成功。1967年6月定型。

埃及仿制型号为“Tayir as Sabah”

苏联的型号发展
SA-2A:S-75 德维纳河Dvina (Двина)装备“扇歌”-A制导雷达、V-750或V-750V 导弹。1957入役。有效射程8-30km,有效射高450-25,000 m

SA-N-2A:S-75M-2沃尔霍夫河-M Volkhov-M (Волхов)。在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捷尔任斯基”号上尝试安装了1座双联C-75导弹发射架和配套的雷达、弹库,效果并不成功。

SA-2B:S-75 杰斯纳河Desna (Десна),“扇歌”-B制导雷达,V-750VK或V-750VN 导弹。1959入役的第二代系统。装备了更强大的助推段发动机。有效射程500-30,000m,最大射程34km.

SA-2C:S-75M 沃尔霍夫河Volkhov。 “扇歌”-C 制导雷达,V-750m导弹。 SA-2B的改进型,1961年入役。V-750m导弹射程提高到43km,最小射高降低到400m.

SA-2D:“扇歌”-E制导雷达,V-750SM导弹。有效射程6-43km,有效射高250-25000m.

SA-2E:“扇歌”-E制导雷达,V-750AK导弹。可装15kT核弹头或295kg常规战斗部。

SA-2F:“扇歌”-F制导雷达,V-750SM导弹。1968入役,针对越南战争与中东战争的教训加强的抗干扰能力。

S-75M:伏尔加河Volga(Волга),1995年设计。










S-125 及其雷达


S-125 涅瓦河Neva/伯朝拉河Pechora("Нева"/"Печёра")地对空导弹系统,北约代号:SA-3藏原羚(旧译果阿)"Goa"。苏联第二代地对空导弹系统,用于中低空防空。导弹为5V24 (V-600) 两级固体发动机,无线电指令制导。舰用型为SA-N-1 波浪Volna (Волна - wave)。

苏联型号 S-125
苏联绰号 涅瓦河Neva/伯朝拉河Pechora
北约代号 SA-3
北约绰号 藏原羚Goa
服役年代 1961年-现在
所属军种 陆军
装备数量 八十年代苏军1400部,4300枚
引导方式 无线电指令
长度 5.89M/6.1M
弹体直径 37cm
有效射程 4-15KM
最大速度 3.5M
有效射高 80—12,000M
最大翼展 2.08米
发射重量 950千克
弹头重量 60千克



运输与雷达
发射营包括1个制导站(包括一部制导雷达,采用机电扫描,可同时跟踪6架飞机)和4部双/四联装发射架(1973年起由双联装发射架改造)。

导弹最初是固定部署,后来以双联或四联导轨式发射架,双发由吉尔卡车运送或三发用卡车底盘运送。导弹装填约需半个小时。指令站为固定式或车载。使用三套雷达:

P-15 平面Flat Face或P-15M(2) 矮小眼睛Squat Eye 380kW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也用于SA-6与SA-8,作用距离250km),车载。后者装在一个高桅杆上以改进探测低空目标的能力。
RSN-125 卑鄙勾当Low Blow 250kW I/D波段跟踪火控制导雷达(作用距离40km),装在拖车上。
PRV-11 边网Side Net 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2、SA-4与SA-5,作用距离28km,最大探测高度32,000m),装在配有封闭车体的拖车上。


发展历史
1961年SA-3系统首先在莫斯科附近部署。此型号北约命名为SA-3A。

1964年重新设计了助推发动机、改进了制导系统的S-125M "涅瓦-M Neva-M" 以及其后的S-125M1 "涅瓦-M1 Neva-M1"入役。此型号北约命名为SA-3B,其海军型北约命名为SA-N-1B.

由于较短的射程与易被干扰得雷达,SA-3已经比较过时了。1999年3月27日南斯拉夫军队在科索沃战争中使用SA-3击落了美国的F-117隐形战斗机。在越南战争与历次中东战争中,SA-3打击低空目标卓有成效。

改进版的“涅瓦-M”系统使用新的5V27 (V-601)弹体,能够打击面目标,如舰艇。这是由于改进的制导系统允许它使用类似抛物线的弹道对目标俯冲攻击。


现代化升级
尽管俄罗斯使用SA-10与SA-12地空导弹系统替换了SA-3,但他们对SA-3仍然做了许多升级改进使之能吸引出口客户。

2000年推出的“伯朝拉-2”系统具有更远的射程、多目标交战能力与更高的击中概率。发射架安装在卡车上使得重新部署用时更短。“伯朝拉-2M”系统能够击落巡航导弹。伊拉克获得了这类升级系统。

2001年,波兰推出了“Newa SC”系统,把SA-3许多模拟制式的电子器件替换为数字式器件,从而提高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四联装发射器与制导雷达安装在T-55坦克底盘上以提高机动性,并且增加了敌我识别能力与数据链。

俄罗斯在同一年随后推出了“伯朝拉-M”系统,几乎升级了SA-3的所有方面:火箭发动机、雷达、制导系统、弹头、引信与电子器件。还增加了激光/红外跟踪设备从而在不使用雷达情况下仍可作战。

俄罗斯还研制了S-125的一种型号,把战斗部替换为遥测仪器,用作靶弹。


部署
北朝鲜装备了大约32个连的SA-3。此外还拥有SA-2, SA-5与SA-7。

南斯拉夫拥有14个连的SA-3,大约60部发射器。

伊拉克在持久自由行动之前也拥有许多SA-3。

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保加利亚、古巴、埃及、埃塞俄比亚、芬兰、匈牙利、印度、利比亚、莫桑比克、秘鲁、波兰、罗马尼亚、索马里、南也门、叙利亚、坦桑尼亚、越南与赞比亚也拥有SA-3。

海军版的SA-N-1系统配置在克里斯塔I级巡洋舰与卡辛级驱逐舰(艏艉各布置一套双联装系统),肯达级巡洋舰、科特林级防空驱逐舰、卡宁级驱逐舰在艉部布置一套双联发射器。

印度的一些护卫舰也布置了SA-N-1。




Sa-3.jpg (36.08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2 上传

800px-SA-3_EP_2006.JPG (73.2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2 上传

800px-S-125_Neva_VS_1.jpg (76.0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2 上传

800px-S-125_Neva_Pechora_Saaremaa.jpg (109.13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2 上传

436px-Lowblow.jpg (64.47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2 上传

420px-PRV-11_-Side_Net-_radar.jpg (55.1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2 上传

394px-FlatFace.JPG (74.06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2 上传

Sa-3trck.jpg (8.2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2 上传




S-125 及其雷达


S-125 涅瓦河Neva/伯朝拉河Pechora("Нева"/"Печёра")地对空导弹系统,北约代号:SA-3藏原羚(旧译果阿)"Goa"。苏联第二代地对空导弹系统,用于中低空防空。导弹为5V24 (V-600) 两级固体发动机,无线电指令制导。舰用型为SA-N-1 波浪Volna (Волна - wave)。

苏联型号 S-125
苏联绰号 涅瓦河Neva/伯朝拉河Pechora
北约代号 SA-3
北约绰号 藏原羚Goa
服役年代 1961年-现在
所属军种 陆军
装备数量 八十年代苏军1400部,4300枚
引导方式 无线电指令
长度 5.89M/6.1M
弹体直径 37cm
有效射程 4-15KM
最大速度 3.5M
有效射高 80—12,000M
最大翼展 2.08米
发射重量 950千克
弹头重量 60千克



运输与雷达
发射营包括1个制导站(包括一部制导雷达,采用机电扫描,可同时跟踪6架飞机)和4部双/四联装发射架(1973年起由双联装发射架改造)。

导弹最初是固定部署,后来以双联或四联导轨式发射架,双发由吉尔卡车运送或三发用卡车底盘运送。导弹装填约需半个小时。指令站为固定式或车载。使用三套雷达:

P-15 平面Flat Face或P-15M(2) 矮小眼睛Squat Eye 380kW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也用于SA-6与SA-8,作用距离250km),车载。后者装在一个高桅杆上以改进探测低空目标的能力。
RSN-125 卑鄙勾当Low Blow 250kW I/D波段跟踪火控制导雷达(作用距离40km),装在拖车上。
PRV-11 边网Side Net 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2、SA-4与SA-5,作用距离28km,最大探测高度32,000m),装在配有封闭车体的拖车上。


发展历史
1961年SA-3系统首先在莫斯科附近部署。此型号北约命名为SA-3A。

1964年重新设计了助推发动机、改进了制导系统的S-125M "涅瓦-M Neva-M" 以及其后的S-125M1 "涅瓦-M1 Neva-M1"入役。此型号北约命名为SA-3B,其海军型北约命名为SA-N-1B.

由于较短的射程与易被干扰得雷达,SA-3已经比较过时了。1999年3月27日南斯拉夫军队在科索沃战争中使用SA-3击落了美国的F-117隐形战斗机。在越南战争与历次中东战争中,SA-3打击低空目标卓有成效。

改进版的“涅瓦-M”系统使用新的5V27 (V-601)弹体,能够打击面目标,如舰艇。这是由于改进的制导系统允许它使用类似抛物线的弹道对目标俯冲攻击。


现代化升级
尽管俄罗斯使用SA-10与SA-12地空导弹系统替换了SA-3,但他们对SA-3仍然做了许多升级改进使之能吸引出口客户。

2000年推出的“伯朝拉-2”系统具有更远的射程、多目标交战能力与更高的击中概率。发射架安装在卡车上使得重新部署用时更短。“伯朝拉-2M”系统能够击落巡航导弹。伊拉克获得了这类升级系统。

2001年,波兰推出了“Newa SC”系统,把SA-3许多模拟制式的电子器件替换为数字式器件,从而提高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四联装发射器与制导雷达安装在T-55坦克底盘上以提高机动性,并且增加了敌我识别能力与数据链。

俄罗斯在同一年随后推出了“伯朝拉-M”系统,几乎升级了SA-3的所有方面:火箭发动机、雷达、制导系统、弹头、引信与电子器件。还增加了激光/红外跟踪设备从而在不使用雷达情况下仍可作战。

俄罗斯还研制了S-125的一种型号,把战斗部替换为遥测仪器,用作靶弹。


部署
北朝鲜装备了大约32个连的SA-3。此外还拥有SA-2, SA-5与SA-7。

南斯拉夫拥有14个连的SA-3,大约60部发射器。

伊拉克在持久自由行动之前也拥有许多SA-3。

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保加利亚、古巴、埃及、埃塞俄比亚、芬兰、匈牙利、印度、利比亚、莫桑比克、秘鲁、波兰、罗马尼亚、索马里、南也门、叙利亚、坦桑尼亚、越南与赞比亚也拥有SA-3。

海军版的SA-N-1系统配置在克里斯塔I级巡洋舰与卡辛级驱逐舰(艏艉各布置一套双联装系统),肯达级巡洋舰、科特林级防空驱逐舰、卡宁级驱逐舰在艉部布置一套双联发射器。

印度的一些护卫舰也布置了SA-N-1。







2K11/SA-4及其雷达

2K11 Krug(Круг)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北约代号:SA-4远程中高空地对空导弹系统,是苏联也是全世界第一种自行防空导弹,于1958年-1964年由Lyulev设计局研制。

美国代号 SA-4
北约命名 “加涅夫-直译”/“小偷-意译” Ganef
苏联编号 2K11
苏联绰号 圆圈 Krug("Круг")
服役年代 1967年-现在
所属军种 陆军
装备数量 不详
引导方式 无线电指令与末段半主动雷达导引
长度 8.8M(SA-4A), 8.4M(SA-4B)
弹径 0.86米
翼展 2.56米
发射质量 2450千克
战斗部 135KG 烈性炸药碎片杀伤
有效射程 11至45公里
有效射高 3,000M—23,500M
飞行速度 M = 3.0
目标最大速度 2880KM/H
制造商 莫斯科Efremov/Lyulev


弹体
导弹为两级结构,每级安装有运输中可拆卸的十字翼,鳍翼为固定式,前翼为液压动作。导弹末端捆绑4台固体助推火箭发动机,工作15秒钟,把导弹加速到冲压点火速度1马赫,此时距发射车9千米。然后煤油动力冲压主发动机(型号3Ts4)把导弹加速到3马赫。采用破片杀伤式弹头,装烈性炸药,由无线电指令制导和末端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


发射系统
AT-T履带式运输举升发射车(TEL)(型号为2P24),底盘上装有液压动作转盘,其上携带两枚导弹,发射转盘可360度旋转,最大仰角45度。能由大型运输机空运。7对负重轮,4对托带轮,主动轮在前,扭杆悬挂。战斗全重30吨。涉水深度1.5米,垂直越障1米,越壕宽度2.5米,最大爬坡30度。

雷达与制导
使用P-40 "长轨迹Long Track" E波段预警雷达(也用于SA-6、SA-8,作用距离175km),1S32"好手(或译作'拍手')Pat Hand" H波段连续波火控与制导雷达(作用距离130km), "薄皮Thin Skin" 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6、SA-8,作用距离240km)。 预警雷达与制导雷达安装于同一辆AT-T履带车上。 测高雷达安装于一辆卡车上。 发射车与制导站使用无线电数据链。导弹制导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与末段半主动雷达导引。激烈电子对抗环境对最初的指令制导也可用光学跟踪方式。


战斗运用
SA-4的远射程非常可怖,但巨大的弹体令它很难击中小型高机动飞行器,如喷气式战斗机,除非在战斗机飞行员没有察觉情况下才有机会。

SA-4发射后5分钟发射车即可撤离;抵达新的发射阵位后需5分钟进入发射就绪状态。

SA-4装备陆军方面军与集团军的防空导弹旅,每旅辖3个导弹发射营,每个发射营辖8门ZSU-23-4 23毫米高炮,1部预警雷达,3个导弹发射连。SA-4以发射连为最小火力单位,配有制导雷达一部,导弹装填车一辆,双联装履带发射车三辆,一般为2枚9M8M1与4枚9M8M2导弹,以及6X6“乌拉尔”卡车4辆运输备用导弹,每辆携带1枚导弹。通常与SA-6联合部署,执行前线防空任务。集团军属“萨姆-4”导弹旅中的3个发射连配置在距一线部队10公里附近处,其余6个发射连则位于25公里附近处。



型号发展

9M316地对空靶弹:发射系统为"弯曲Virazh-Вираж",单体为9M316。OAM MZIK/Lyulev由3M8与3M8M导弹开发了"Virazh"与"Virazh-M"航空靶弹。

2K11A地对空导弹/SA-4A:1967年定型。发射系统为Krug-A,全系统型号2K11A,导弹为9M8M。最小作战高度降低到250米。巡航动力为Bondaryuk RD-058冲压发动机。

2K11M地对空导弹:1971年定型。发射系统Krug-M. 全系统2K11M. 导弹9M8M1. 最大射程增加到50公里,低空目标最大射程增加到24.5公里。

2K11M1地对空导弹:1974年定型。发射系统Krug-M1. 全系统2K11M1. 导弹9M8M2.是进一步的现代化改型。能够追击20公里外正在逃逸的目标。最小作战距离减低到6-7公里,最小作战高度降低到150米。
SA-4B包括两种改型:1971年入役的9M8M1 (2K11M "Krug-M") 与1973年入役的9M8M1 (2K11M1 "Krug-M1") 。SA-4B是目前在役的主要型号。


800px-ZRK_Krug_2005_G1.jpg (177.96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3 上传

Sa-4.jpg (15.36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3 上传

Longtrack.jpg (30.79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3 上传




2K11/SA-4及其雷达

2K11 Krug(Круг)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北约代号:SA-4远程中高空地对空导弹系统,是苏联也是全世界第一种自行防空导弹,于1958年-1964年由Lyulev设计局研制。

美国代号 SA-4
北约命名 “加涅夫-直译”/“小偷-意译” Ganef
苏联编号 2K11
苏联绰号 圆圈 Krug("Круг")
服役年代 1967年-现在
所属军种 陆军
装备数量 不详
引导方式 无线电指令与末段半主动雷达导引
长度 8.8M(SA-4A), 8.4M(SA-4B)
弹径 0.86米
翼展 2.56米
发射质量 2450千克
战斗部 135KG 烈性炸药碎片杀伤
有效射程 11至45公里
有效射高 3,000M—23,500M
飞行速度 M = 3.0
目标最大速度 2880KM/H
制造商 莫斯科Efremov/Lyulev


弹体
导弹为两级结构,每级安装有运输中可拆卸的十字翼,鳍翼为固定式,前翼为液压动作。导弹末端捆绑4台固体助推火箭发动机,工作15秒钟,把导弹加速到冲压点火速度1马赫,此时距发射车9千米。然后煤油动力冲压主发动机(型号3Ts4)把导弹加速到3马赫。采用破片杀伤式弹头,装烈性炸药,由无线电指令制导和末端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


发射系统
AT-T履带式运输举升发射车(TEL)(型号为2P24),底盘上装有液压动作转盘,其上携带两枚导弹,发射转盘可360度旋转,最大仰角45度。能由大型运输机空运。7对负重轮,4对托带轮,主动轮在前,扭杆悬挂。战斗全重30吨。涉水深度1.5米,垂直越障1米,越壕宽度2.5米,最大爬坡30度。

雷达与制导
使用P-40 "长轨迹Long Track" E波段预警雷达(也用于SA-6、SA-8,作用距离175km),1S32"好手(或译作'拍手')Pat Hand" H波段连续波火控与制导雷达(作用距离130km), "薄皮Thin Skin" 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6、SA-8,作用距离240km)。 预警雷达与制导雷达安装于同一辆AT-T履带车上。 测高雷达安装于一辆卡车上。 发射车与制导站使用无线电数据链。导弹制导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与末段半主动雷达导引。激烈电子对抗环境对最初的指令制导也可用光学跟踪方式。


战斗运用
SA-4的远射程非常可怖,但巨大的弹体令它很难击中小型高机动飞行器,如喷气式战斗机,除非在战斗机飞行员没有察觉情况下才有机会。

SA-4发射后5分钟发射车即可撤离;抵达新的发射阵位后需5分钟进入发射就绪状态。

SA-4装备陆军方面军与集团军的防空导弹旅,每旅辖3个导弹发射营,每个发射营辖8门ZSU-23-4 23毫米高炮,1部预警雷达,3个导弹发射连。SA-4以发射连为最小火力单位,配有制导雷达一部,导弹装填车一辆,双联装履带发射车三辆,一般为2枚9M8M1与4枚9M8M2导弹,以及6X6“乌拉尔”卡车4辆运输备用导弹,每辆携带1枚导弹。通常与SA-6联合部署,执行前线防空任务。集团军属“萨姆-4”导弹旅中的3个发射连配置在距一线部队10公里附近处,其余6个发射连则位于25公里附近处。



型号发展

9M316地对空靶弹:发射系统为"弯曲Virazh-Вираж",单体为9M316。OAM MZIK/Lyulev由3M8与3M8M导弹开发了"Virazh"与"Virazh-M"航空靶弹。

2K11A地对空导弹/SA-4A:1967年定型。发射系统为Krug-A,全系统型号2K11A,导弹为9M8M。最小作战高度降低到250米。巡航动力为Bondaryuk RD-058冲压发动机。

2K11M地对空导弹:1971年定型。发射系统Krug-M. 全系统2K11M. 导弹9M8M1. 最大射程增加到50公里,低空目标最大射程增加到24.5公里。

2K11M1地对空导弹:1974年定型。发射系统Krug-M1. 全系统2K11M1. 导弹9M8M2.是进一步的现代化改型。能够追击20公里外正在逃逸的目标。最小作战距离减低到6-7公里,最小作战高度降低到150米。
SA-4B包括两种改型:1971年入役的9M8M1 (2K11M "Krug-M") 与1973年入役的9M8M1 (2K11M1 "Krug-M1") 。SA-4B是目前在役的主要型号。





S - 200/SA-5

S-200“织女星”导弹 为前苏联第二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属远程中、高空防空导弹, 北约称之为SA-5“甘蒙”,也叫“萨姆5”。该导弹采用一台液体燃料发动机和4台固体燃料助推器。弹长10.7米,弹径0.75米,翼展3.65米,发射重量10000公斤,战斗部总重218公斤,也可携带核弹头以增加毁伤概率。该导弹采用无线电中继指令+末段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作战距离17-300公里,作战高度0.3-40公里,杀伤概率70% (单发),最大飞行速度5马赫采用发射架倾斜发射。主要用于拦截高空高速战略战术飞机以及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S-200
  SA-5防空导弹的作战过程为∶早期预警雷达将粗略探测到的目标信息传递给目标截获与跟踪雷达,使其对目标进行稳定而持续的跟踪,并识别敌我,测高雷达则测量目标高度, 然后各雷达将所获目标诸元传给导弹, 同时发射架也根据获得的目标信息调整高度和角度,对准目标方向。当目标进入射程后,导弹根据指挥所的指令发射,助推器将导弹加速到高超音速后自行脱落,然后由主发动机保持巡航飞行速度,而制导雷达持续对目标进行跟踪和照射,为导弹提供连续的制导信息,直至将导弹引导至目标附近爆炸。   SA-5地空导弹这是当今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高空,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之一,于60年代初开始装备部队,承担国土防空任务,主要作战对象是超高空战略轰炸机。采用无线指令和主动雷达寻的制导,高能炸药破片杀伤战斗部。至80年代中期,前苏联仍装备1286枚SA-5导弹,现仍有少量服役,部署于塔林地区。该导弹正在被S-300地空导弹等新型导弹所取代。
雷达
P-14/5N84A
  "Tall King" A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作用距离600千米,扫描频率2-6HZ,最大搜索高度46千米)
5N69
  "大背Big Back" L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作用距离600千米)
Kabina 66/5N87
  "Back Net" or "Back Trap" E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低空搜索模式,作用距离370千米,扫描频率3-6HZ)
P-35/35M
  1RL139 条锁Barlock/Backlock-B" 1000kW E/F波段目标截获与跟踪雷达(包含敌我识别系统,作用距离392千米,扫描频率7HZ)
PRV11
  "边网Side Net"或"Odd Pair" 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2, SA-4 与 SA-6,作用距离260千米,扫描频率3-6HZ)
P-15M(2)
  "Squat Eye" 380 kW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作用距离130千米)
5N62
  "双正方形Square Pair" H波段制导雷达(作用距离270千米) 主要使用为5N69早期预警雷达、1RL139目标截获与跟踪雷达、PRV11测高雷达、5N62制导雷达。


改进型:
  型号 代号 北约代号 导弹型号 装备时间 射程(km) 高度(km)   S-200A Angara SA-5A V-860/5V21 1963年 160 20   S-200V Vega SA-5B V-860PV/5V21P 1970年 250 29   S-200 Vega SA-5B V-870 300 40   S-200M Vega-M SA-5B V-880/5V28V-880/5V28N 300 29   S-200VE Vega-E SA-5B V-880E/5V28E 250 29   S-200D Dubna SA-5C V-5V25V V-880M/5V28MV-880MN/5V28MN 400 40


装备国家
  前苏联/俄罗斯、乌克兰、叙利亚、朝鲜、利比亚、伊朗、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哈萨克斯坦、摩尔达维亚、乌兹别克斯坦

重大事故
  2001年10月4日,乌克兰一个S-200导弹营在演习中丢失了制定目标,错误地瞄准并击落了一驾由以色列特拉维夫飞往新西伯利亚的图-154俄罗斯民航客机,机上78人全部遇难。(参见西伯利亚航空公司1812航班空难).
参战记录
  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中,俄罗斯宣称一架TU-22M逆火战略轰炸机,遭格鲁吉亚的S-200地对空导弹击落。   (俄罗斯宣称战前格鲁吉亚并未装备此类中高空超长程对空导弹,怀疑是开战后格鲁吉亚从乌克兰方面取得。)

tt_s-200_13.jpg (306.88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6 上传

tt_s-200_02.jpg (321.74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6 上传

tt_s-200_01.jpg (346.85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6 上传

SA-5lncr.gif (64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6 上传

Sa-5.jpg (8.4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6 上传

tt_s-200_21.jpg (253.91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6 上传




S - 200/SA-5

S-200“织女星”导弹 为前苏联第二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属远程中、高空防空导弹, 北约称之为SA-5“甘蒙”,也叫“萨姆5”。该导弹采用一台液体燃料发动机和4台固体燃料助推器。弹长10.7米,弹径0.75米,翼展3.65米,发射重量10000公斤,战斗部总重218公斤,也可携带核弹头以增加毁伤概率。该导弹采用无线电中继指令+末段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作战距离17-300公里,作战高度0.3-40公里,杀伤概率70% (单发),最大飞行速度5马赫采用发射架倾斜发射。主要用于拦截高空高速战略战术飞机以及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S-200
  SA-5防空导弹的作战过程为∶早期预警雷达将粗略探测到的目标信息传递给目标截获与跟踪雷达,使其对目标进行稳定而持续的跟踪,并识别敌我,测高雷达则测量目标高度, 然后各雷达将所获目标诸元传给导弹, 同时发射架也根据获得的目标信息调整高度和角度,对准目标方向。当目标进入射程后,导弹根据指挥所的指令发射,助推器将导弹加速到高超音速后自行脱落,然后由主发动机保持巡航飞行速度,而制导雷达持续对目标进行跟踪和照射,为导弹提供连续的制导信息,直至将导弹引导至目标附近爆炸。   SA-5地空导弹这是当今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高空,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之一,于60年代初开始装备部队,承担国土防空任务,主要作战对象是超高空战略轰炸机。采用无线指令和主动雷达寻的制导,高能炸药破片杀伤战斗部。至80年代中期,前苏联仍装备1286枚SA-5导弹,现仍有少量服役,部署于塔林地区。该导弹正在被S-300地空导弹等新型导弹所取代。
雷达
P-14/5N84A
  "Tall King" A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作用距离600千米,扫描频率2-6HZ,最大搜索高度46千米)
5N69
  "大背Big Back" L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作用距离600千米)
Kabina 66/5N87
  "Back Net" or "Back Trap" E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低空搜索模式,作用距离370千米,扫描频率3-6HZ)
P-35/35M
  1RL139 条锁Barlock/Backlock-B" 1000kW E/F波段目标截获与跟踪雷达(包含敌我识别系统,作用距离392千米,扫描频率7HZ)
PRV11
  "边网Side Net"或"Odd Pair" 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2, SA-4 与 SA-6,作用距离260千米,扫描频率3-6HZ)
P-15M(2)
  "Squat Eye" 380 kW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作用距离130千米)
5N62
  "双正方形Square Pair" H波段制导雷达(作用距离270千米) 主要使用为5N69早期预警雷达、1RL139目标截获与跟踪雷达、PRV11测高雷达、5N62制导雷达。


改进型:
  型号 代号 北约代号 导弹型号 装备时间 射程(km) 高度(km)   S-200A Angara SA-5A V-860/5V21 1963年 160 20   S-200V Vega SA-5B V-860PV/5V21P 1970年 250 29   S-200 Vega SA-5B V-870 300 40   S-200M Vega-M SA-5B V-880/5V28V-880/5V28N 300 29   S-200VE Vega-E SA-5B V-880E/5V28E 250 29   S-200D Dubna SA-5C V-5V25V V-880M/5V28MV-880MN/5V28MN 400 40


装备国家
  前苏联/俄罗斯、乌克兰、叙利亚、朝鲜、利比亚、伊朗、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哈萨克斯坦、摩尔达维亚、乌兹别克斯坦

重大事故
  2001年10月4日,乌克兰一个S-200导弹营在演习中丢失了制定目标,错误地瞄准并击落了一驾由以色列特拉维夫飞往新西伯利亚的图-154俄罗斯民航客机,机上78人全部遇难。(参见西伯利亚航空公司1812航班空难).
参战记录
  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中,俄罗斯宣称一架TU-22M逆火战略轰炸机,遭格鲁吉亚的S-200地对空导弹击落。   (俄罗斯宣称战前格鲁吉亚并未装备此类中高空超长程对空导弹,怀疑是开战后格鲁吉亚从乌克兰方面取得。)





2K12/SA-6及其雷达


萨姆-6”防空导弹(SA-6“根弗”)前苏联研制的机动式全天候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苏军称为“立方”,出口型叫“正方”。用于师级野战防空,主要用于攻击中、低空亚音速和跨音速飞机,以及和巡航导弹。除前华约国家装备这种武器系统外,还广泛出售给第三世界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多个国家装备了苏制“萨姆-6”导弹。

导弹特点
  SA-6的制导雷达采用多波段多频率工作,抗干扰能力强;导弹采用固-冲组合发动机,比冲高。导弹的主要缺点是制导系统技术不很先进,采用了大量电子管,体积大、耗电多、维修不便和操作自动化低等。此外,SA-6的发射车上没有制导雷达,一旦雷达车被击毁,整个导弹连就丧失了战斗力。
性能特点
  ①采用世界首创的固体火箭和冲压一体化发动机,性能稳定。   ②杀伤概率高,反应速度快。   ③采用三联倾斜发射,火力密度较大。   ④采用全程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命中精度高

战争表现
  萨姆-6(SA-6)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有出色的表现,在历时18天的战争中,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击落的有114架飞机中,有  41架是SA-6击落的,因而名噪一时。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场,萨姆-6地空导弹,面对北约的高技术兵器,宝刀不老,再展雄风。3月24日夜间,南联盟军队用“萨姆”导弹摧毁了3枚“战斧”巡航导弹。同一夜晚,北约一架“旋风”式战斗机被萨姆-6防空导弹击落。美国空军一架F—16战斗机在白天被萨姆-6导弹击毁。SA-6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发射痕迹小,飞行速度快,在波黑被击落的美军F-16飞行员刚接到雷达告警,未及采取措施,飞机已经中弹解体了。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首次空袭伊拉克所损失的两架飞机,很可能就是被伊拉克的SA-6导弹击中的


技术数据
  射程——5-25千米   射高——0.06-10千米   弹长——5.58米   弹径——0.34米   翼展——0.95米(弹翼)   弹重——1.22米(尾翼)   战斗部重——604千克   战斗部类型——57千克,烈性炸药40千克   单发杀伤概率——80%   破片杀伤式,3000 块破片   杀伤半径——18米   反应时间——30秒   飞行速度——2.2马赫   发射方式——三联倾斜   制导方式——全程半主动雷达   机动方式——PT-76坦克底盘




Sa6_1.jpg (20.39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9 上传

800px-Syrian_SAM.jpg (37.6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9 上传

800px-Missile_guidance_system_control_station_of_a_1S91_radar.JPG (83.94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9 上传

800px-2K12_KUB_radiolocator.jpg (88.25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9 上传

800px-2K12_Kub_backside_at_Central_Museum_of_Russian_Armed_Forces.jpg (158.13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9 上传

800px-1S91_missile_guidance_system_control_station.JPG (92.54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9 上传

450px-Trageri_la_capu_midia_22.jpg (20.87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9 上传

SA-6.jpg (35.4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39 上传




2K12/SA-6及其雷达


萨姆-6”防空导弹(SA-6“根弗”)前苏联研制的机动式全天候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苏军称为“立方”,出口型叫“正方”。用于师级野战防空,主要用于攻击中、低空亚音速和跨音速飞机,以及和巡航导弹。除前华约国家装备这种武器系统外,还广泛出售给第三世界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多个国家装备了苏制“萨姆-6”导弹。

导弹特点
  SA-6的制导雷达采用多波段多频率工作,抗干扰能力强;导弹采用固-冲组合发动机,比冲高。导弹的主要缺点是制导系统技术不很先进,采用了大量电子管,体积大、耗电多、维修不便和操作自动化低等。此外,SA-6的发射车上没有制导雷达,一旦雷达车被击毁,整个导弹连就丧失了战斗力。
性能特点
  ①采用世界首创的固体火箭和冲压一体化发动机,性能稳定。   ②杀伤概率高,反应速度快。   ③采用三联倾斜发射,火力密度较大。   ④采用全程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命中精度高

战争表现
  萨姆-6(SA-6)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有出色的表现,在历时18天的战争中,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击落的有114架飞机中,有  41架是SA-6击落的,因而名噪一时。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场,萨姆-6地空导弹,面对北约的高技术兵器,宝刀不老,再展雄风。3月24日夜间,南联盟军队用“萨姆”导弹摧毁了3枚“战斧”巡航导弹。同一夜晚,北约一架“旋风”式战斗机被萨姆-6防空导弹击落。美国空军一架F—16战斗机在白天被萨姆-6导弹击毁。SA-6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发射痕迹小,飞行速度快,在波黑被击落的美军F-16飞行员刚接到雷达告警,未及采取措施,飞机已经中弹解体了。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首次空袭伊拉克所损失的两架飞机,很可能就是被伊拉克的SA-6导弹击中的


技术数据
  射程——5-25千米   射高——0.06-10千米   弹长——5.58米   弹径——0.34米   翼展——0.95米(弹翼)   弹重——1.22米(尾翼)   战斗部重——604千克   战斗部类型——57千克,烈性炸药40千克   单发杀伤概率——80%   破片杀伤式,3000 块破片   杀伤半径——18米   反应时间——30秒   飞行速度——2.2马赫   发射方式——三联倾斜   制导方式——全程半主动雷达   机动方式——PT-76坦克底盘







9K32“箭- 2”/SA-7

SA-7防空导弹(SA-7“格雷尔”,SAM-7 Missile),俄罗斯机械制造设计局(KBM)制造,是一种便携式
低空近程地对空导弹,用于杀伤低空和超低空慢速飞行目标。前苏联单兵使用的肩射近程低空地空导弹,称箭式导弹。采用目视机械瞄准和红外导引,只能白天使用,对付低空慢速目标,尤其是对付直升机特别有效,也可以多联装方式在履带车或轮式装甲车上进行逐枚射击或齐射。可供单兵立姿或跪姿发射。  SA-7防空导弹是60 年代初研制的,1966年装备部队,曾经过几次改进,服役的有箭-2(SA-7A)和箭-2M(SA-7B)导弹。印度引进后,主要装备步兵分队,用于打击低空,超低空目标。  SA-7导弹除大量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营、伞兵营和空降突击营外,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

作战运用
  SA-7防空导弹以班为火力单位配属于陆军分队、炮兵分队和地空导弹分队,主要用于掩护前沿部队,可以单兵携带随步兵推进,也可以装在越野车上伴随摩托化部队机动。 SA-7 导弹可以采用立姿和跪姿两种状态进行射击。苏制 SA-7 曾参加过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1]   1969年8月,SA-7防空导弹首次投入实战使用,埃及在苏伊士运河地区的一次战斗中,用它击落6架以色列飞机。[3]   越南战争,SA-7防空导弹秘密进入越南,对美军实施低空突击的F-105 、F-4 构成了重大威胁。越军曾在3个月内使用SA-7击落了27架美直升机。   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曾使用八联装自行式SA-7防空导弹,沉重地打击了以色列低空飞机和直升机,为阿拉伯军队在战争初期赢得主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使以军在开战一周内损失78 架飞机。整个战争期间,损失的115 架飞机只有5架是在空战中被击落。   海湾战争中,伊军大量部署的SA-7使多国部队飞机不敢轻易实施低空轰炸


基本数据
  弹长:1.42米[2]   射程:0.5—3.4千米(尾追);1—2.5千米(迎击)   射高:50—2300 米   最大射速:1.5—2马赫   制导方式:红外被动寻的   发射重量:9.8 千克   系统全重:15 千克   推进方式: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485px-Sa-7.jpg (72.85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1 上传

800px-SA-7.jpg (38.8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1 上传




9K32“箭- 2”/SA-7

SA-7防空导弹(SA-7“格雷尔”,SAM-7 Missile),俄罗斯机械制造设计局(KBM)制造,是一种便携式
低空近程地对空导弹,用于杀伤低空和超低空慢速飞行目标。前苏联单兵使用的肩射近程低空地空导弹,称箭式导弹。采用目视机械瞄准和红外导引,只能白天使用,对付低空慢速目标,尤其是对付直升机特别有效,也可以多联装方式在履带车或轮式装甲车上进行逐枚射击或齐射。可供单兵立姿或跪姿发射。  SA-7防空导弹是60 年代初研制的,1966年装备部队,曾经过几次改进,服役的有箭-2(SA-7A)和箭-2M(SA-7B)导弹。印度引进后,主要装备步兵分队,用于打击低空,超低空目标。  SA-7导弹除大量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营、伞兵营和空降突击营外,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

作战运用
  SA-7防空导弹以班为火力单位配属于陆军分队、炮兵分队和地空导弹分队,主要用于掩护前沿部队,可以单兵携带随步兵推进,也可以装在越野车上伴随摩托化部队机动。 SA-7 导弹可以采用立姿和跪姿两种状态进行射击。苏制 SA-7 曾参加过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1]   1969年8月,SA-7防空导弹首次投入实战使用,埃及在苏伊士运河地区的一次战斗中,用它击落6架以色列飞机。[3]   越南战争,SA-7防空导弹秘密进入越南,对美军实施低空突击的F-105 、F-4 构成了重大威胁。越军曾在3个月内使用SA-7击落了27架美直升机。   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曾使用八联装自行式SA-7防空导弹,沉重地打击了以色列低空飞机和直升机,为阿拉伯军队在战争初期赢得主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使以军在开战一周内损失78 架飞机。整个战争期间,损失的115 架飞机只有5架是在空战中被击落。   海湾战争中,伊军大量部署的SA-7使多国部队飞机不敢轻易实施低空轰炸


基本数据
  弹长:1.42米[2]   射程:0.5—3.4千米(尾追);1—2.5千米(迎击)   射高:50—2300 米   最大射速:1.5—2马赫   制导方式:红外被动寻的   发射重量:9.8 千克   系统全重:15 千克   推进方式: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9K33/SA-8


“壁虎”(SA-8)是前苏联火炬/安泰设计局研制的陆上机动近程低空、全天候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SA-8是苏联SA-N-4舰对空导弹系统的变型。它沿用SA-N-4的导弹和雷达,但有所改进。于1974年开始装备部队。

    前苏联发展SA-8是为了取代S-60型57毫米反飞机高炮,填补肩射型SA-7导弹系统和SA-2中高空导弹系统之间的空隙。它的设计思想和用途与法国、联邦德国联合研制的“罗兰特”地对空导弹相似,但射程超过了后者。迄今SA-8共发展了两种型号:基本型SA-8A和改进型SA-8B。

    SA-8导弹系统属于第二代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美国叫萨姆-8(SA-8),北约称为“壁虎”。它是一种复合制导的全天候近程低空导弹系统,整个系统由一辆三轴轮式发射车和双联装发射架及一部综合制导雷达组成。每部发射车可以独立完成目标截获、跟踪、打击,也可以与防空团检控雷达协同作战。导弹型号为9M33系列。

    SA-8防空导弹系统装备于前苏联陆军摩托化步兵师和坦克师属防空导弹团。全团下辖5个发射连,每个发射连由连部、4个发射排和一个射击指挥班及一个装弹班组成,每个连装备一部“地滚”射击指挥系统,4部发射车,两辆备用导弹运输车9T217,备用弹共18发,以三联包装形式存放。备用导弹运输车与发射车都是BAZ-5937型6×6两栖轮式装甲车,300马力,陆上最大速度80千米/小时,备用导弹运输车有起重臂辅助装填。全团装备5部“地滚”射击指挥系统、两部“长轨迹”搜索雷达和一部“薄皮”测高雷达、20部发射车、10部备用导弹运输车。每个导弹团配有一辆BAZ-5937车载瞄准雷达,用于校准导弹发射车上的雷达。

    每辆发射车可同时发射与制导打击两个目标,不能在行进间发射,需要短停。对每个目标可以用1~2枚导弹打击。击毁概率为0.35-0.85。导弹发射后25秒钟自毁。从截获目标到发射的反应时间为26秒钟,从行军状态到战斗准备就绪需要4分钟,装填导弹需要5分钟。驾驶员与车长座位在前排。发动机在车体后部。尾部有两个喷水推进器。装有空气滤清系统、核生化超压防护以及夜视设备。

    优点

    一是机动性能好,采用六轮自行式载车,它能在各种地形上行驶,具有较强的涉水能力,水上最大速度8千米/小时。最大行军速度达80千米/小时,可以空运;二是作战范围广。最大速度2倍音速,射程1.6~12千米,最大射高5000米,低空最小射高仅为25米;三是采用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高比冲推动剂和固态电子器件,从而减少了导弹和雷达的体积与重量,使得整个系统(包括导弹、发射装置、制导设备、电源等)可装在一辆车上;四是抗干扰性能好。它的综合制导雷达具有搜索、跟踪、制导和识别等多种用途。当综合制导雷达受到电子干扰时,可采用装置于顶端的光学系统和第二指令发射天线跟踪目标和制导导弹,具有较好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单发命中概率高,近程导弹脱靶量在10米以内。五是反应快。火控雷达采用脉冲搜索雷达和单脉跟踪雷达,系统反应时间为8秒钟。

“壁虎”防空导弹系统的改型“壁虎”-AKM防空导弹系统加强了抗榴霰弹命中的装甲防护,车体内装置了内衬装甲,车体外加装一套可拆卸的装甲隔板,平时这套装甲隔板可卸下。抗弹试验证明,加装重达500公斤的装甲组件能有效抵御榴霰弹的攻击,保护“壁虎”作战系统的操作人员和驾驶员。采用了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它的车体外安装有“暴风雪”烟雾弹发射装置,能自动探测敌方来袭武器,并立即释放烟雾屏障。这种多光谱弥散烟雾能帮助“壁虎”改躲避光学、激光和红外追踪。专为“壁虎”改设计的全自动诱导系统能模仿雷达的信号特征,能诱导来袭的反辐射导弹远离真正的雷达,并将其在远离“壁虎”改的地方引爆。利用两个这样的假目标,“壁虎”改躲开反辐射导弹的机率就可达到90%。它在车内安装了空调,改进了数字化设备的工作环境,显著提高了乘坐舒适感。这些措施使“壁虎”-AKM的生存力有了很大提升。

将“雷神”的自动化技术移植到“壁虎”上,是“壁虎”-AKM最引人注意的亮点。“壁虎”系统原先配备的电视-光学瞄准器被配有热成像仪器的全天候光电系统所取代,车载无线电系统也更新了。它加装了先进的数字系统,包括3台100万次/秒的计算机。目标方位和弹道曲线都由这个系统自动确定,而自动跟踪系统的使用又大大提高了目标跟踪的精确度。数据的接收和传输也通过了一个特殊的数据通信通道实现了自动化,使移动目标指示系统的效率提高35%。它采用先进的被动探测系统,可侦测到敌方高精度航空武器上各种控制和制导设备发出的无线电辐射,其探测距离不低于30公里,并可从28公里的距离上对目标实施自动跟踪。“壁虎”改的雷达还安装了固态微波放大器,能显著提高雷达的灵敏度,增强可靠性和降低噪音。“壁虎”导弹将安装新战斗部,战斗部内包含由高比重合金制成的预成型榴霰弹。新战斗部能显著提高导弹的命中率,能对付现今最先进的低空空中目标。同时,使用新型无线电近炸引信能将导弹的使用寿命延长15~20年。“壁虎”-AKM虽然难以达到“雷神”那样的水平,但它已显著提高了整体系统的战斗效能,在现代野战防空中仍会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型号发展

9M33式SA-8A“壁虎”:1960年开始研发,1971~1972年入役,每辆发射车四联装,导弹暴露在发射轨上。

9M33M式SA-N-4 “壁虎”:1972年入役,是9M33式的改进海军舰载型号。双联装于ZIF-122可收放旋转式发射架上,安装于卡拉级巡洋舰与基辅级航空母舰上。

9M33M2式SA-8B“壁虎Mod-0”:1975入役,采用了六联装发射车,每枚导弹采用密封包装。最大速度1.6M。有效射程1500~10000米,有效射高25~5000米。杀伤概率增加到0.55~0.85。

9M33M3式SA-8B“壁虎Mod-1”(“壁虎”-AKM):1980入役,最大射程延伸到15千米,但由于雷达跟踪能力等原因,不能打击远距离目标;有效射高扩展到10~13000米,加装了敌我识别系统。最大速度1.6M。弹头重量增加到40千克以加强对直升机的杀伤效果。也可以使用线控的9A33M3导弹,使得在强电子干扰情况下不靠无线指令制导仍能继续作战。

    土坯Saman与Saman-M(俄语:Саман)是由9M33M式发展而来的地对空靶弹。

    2000年后,火炬/安泰设计局推出了现代化改进型导弹系统。电子系统全面固态数字化,雷达安装了异步干扰抑制装置以便可以与“道尔”-M1协同,新型光电瞄准装置作用距离达30千米,安装了计算机控制自动跟踪系统,导弹战斗部使用了高比重合金预制破片,安装了烟雾施放装置抗敌光学制导武器、全自动诱导系统抗敌反辐射武器、附加的装甲防护抗榴霰弹破片,安装了空调,安装了与S60五七高炮协同作战的接口。

“壁虎”曾大量出口。截至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装备有“壁虎”防空导弹系统,总量超过400套。“壁虎”曾在数次局部武装冲突中得到了实战应用,其优越的战术技术性能在战场条件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了高强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空中“饱和攻击”。伊拉克的要地防空导弹SA-2、SA-3和SA-6遭受重创,残存的要地防空导弹又因雷达技术的落后难有作为。但“壁虎”却有不错的表现。它以机动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成为那时伊军对美军最有威胁的防空武器。在美国等国被击落的37架固定翼战机中,大多数是被“壁虎”和“针”(肩扛式SA-7)击落的。

技术数据:

弹长:3.2米

弹径:210毫米

翼展:0.64米

弹重:190千克

最大速度:2倍音速

射程:1.6~12千米

最大射高:5000米

最小射高:25米

雷达:“Land Roll”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H波段圆锥扫描目标跟踪雷达、两座J波段单脉冲火控雷达。(目标截获距离35km,跟踪距离30km,制导距离25km),安装在导弹发射车上。目标截获雷达作360度旋转扫描,33转/分钟。跟踪与制扫雷达仅扫描一个非常有限的圆锥形范围。

    P-40“长轨迹 Long Track”E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也用于SA-4、SA-6,作用距离175千米),装在AT-T装甲底盘上。

    P-15“平面 Flat Face”或P-15M(2) 矮小眼睛Squat Eye 380kW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也用于SA-6与SA-8,作用距离250千米),上下两付抛物面天线,桅杆式装在6X6越野箱式货车上。

    “薄皮 Thin Skin-B”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4、SA-6,作用距离240千米),卡车车载。


Bulgarian_SA-8.jpg (100.88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3 上传

800px-Zestaw_przeciwrakietowy_Osa.JPG (194.86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3 上传

800px-Osa-AKM_9M33M3.jpg (128.46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3 上传

Romanian_SA-8.jpg (79.1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3 上传




9K33/SA-8


“壁虎”(SA-8)是前苏联火炬/安泰设计局研制的陆上机动近程低空、全天候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SA-8是苏联SA-N-4舰对空导弹系统的变型。它沿用SA-N-4的导弹和雷达,但有所改进。于1974年开始装备部队。

    前苏联发展SA-8是为了取代S-60型57毫米反飞机高炮,填补肩射型SA-7导弹系统和SA-2中高空导弹系统之间的空隙。它的设计思想和用途与法国、联邦德国联合研制的“罗兰特”地对空导弹相似,但射程超过了后者。迄今SA-8共发展了两种型号:基本型SA-8A和改进型SA-8B。

    SA-8导弹系统属于第二代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美国叫萨姆-8(SA-8),北约称为“壁虎”。它是一种复合制导的全天候近程低空导弹系统,整个系统由一辆三轴轮式发射车和双联装发射架及一部综合制导雷达组成。每部发射车可以独立完成目标截获、跟踪、打击,也可以与防空团检控雷达协同作战。导弹型号为9M33系列。

    SA-8防空导弹系统装备于前苏联陆军摩托化步兵师和坦克师属防空导弹团。全团下辖5个发射连,每个发射连由连部、4个发射排和一个射击指挥班及一个装弹班组成,每个连装备一部“地滚”射击指挥系统,4部发射车,两辆备用导弹运输车9T217,备用弹共18发,以三联包装形式存放。备用导弹运输车与发射车都是BAZ-5937型6×6两栖轮式装甲车,300马力,陆上最大速度80千米/小时,备用导弹运输车有起重臂辅助装填。全团装备5部“地滚”射击指挥系统、两部“长轨迹”搜索雷达和一部“薄皮”测高雷达、20部发射车、10部备用导弹运输车。每个导弹团配有一辆BAZ-5937车载瞄准雷达,用于校准导弹发射车上的雷达。

    每辆发射车可同时发射与制导打击两个目标,不能在行进间发射,需要短停。对每个目标可以用1~2枚导弹打击。击毁概率为0.35-0.85。导弹发射后25秒钟自毁。从截获目标到发射的反应时间为26秒钟,从行军状态到战斗准备就绪需要4分钟,装填导弹需要5分钟。驾驶员与车长座位在前排。发动机在车体后部。尾部有两个喷水推进器。装有空气滤清系统、核生化超压防护以及夜视设备。

    优点

    一是机动性能好,采用六轮自行式载车,它能在各种地形上行驶,具有较强的涉水能力,水上最大速度8千米/小时。最大行军速度达80千米/小时,可以空运;二是作战范围广。最大速度2倍音速,射程1.6~12千米,最大射高5000米,低空最小射高仅为25米;三是采用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高比冲推动剂和固态电子器件,从而减少了导弹和雷达的体积与重量,使得整个系统(包括导弹、发射装置、制导设备、电源等)可装在一辆车上;四是抗干扰性能好。它的综合制导雷达具有搜索、跟踪、制导和识别等多种用途。当综合制导雷达受到电子干扰时,可采用装置于顶端的光学系统和第二指令发射天线跟踪目标和制导导弹,具有较好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单发命中概率高,近程导弹脱靶量在10米以内。五是反应快。火控雷达采用脉冲搜索雷达和单脉跟踪雷达,系统反应时间为8秒钟。

“壁虎”防空导弹系统的改型“壁虎”-AKM防空导弹系统加强了抗榴霰弹命中的装甲防护,车体内装置了内衬装甲,车体外加装一套可拆卸的装甲隔板,平时这套装甲隔板可卸下。抗弹试验证明,加装重达500公斤的装甲组件能有效抵御榴霰弹的攻击,保护“壁虎”作战系统的操作人员和驾驶员。采用了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它的车体外安装有“暴风雪”烟雾弹发射装置,能自动探测敌方来袭武器,并立即释放烟雾屏障。这种多光谱弥散烟雾能帮助“壁虎”改躲避光学、激光和红外追踪。专为“壁虎”改设计的全自动诱导系统能模仿雷达的信号特征,能诱导来袭的反辐射导弹远离真正的雷达,并将其在远离“壁虎”改的地方引爆。利用两个这样的假目标,“壁虎”改躲开反辐射导弹的机率就可达到90%。它在车内安装了空调,改进了数字化设备的工作环境,显著提高了乘坐舒适感。这些措施使“壁虎”-AKM的生存力有了很大提升。

将“雷神”的自动化技术移植到“壁虎”上,是“壁虎”-AKM最引人注意的亮点。“壁虎”系统原先配备的电视-光学瞄准器被配有热成像仪器的全天候光电系统所取代,车载无线电系统也更新了。它加装了先进的数字系统,包括3台100万次/秒的计算机。目标方位和弹道曲线都由这个系统自动确定,而自动跟踪系统的使用又大大提高了目标跟踪的精确度。数据的接收和传输也通过了一个特殊的数据通信通道实现了自动化,使移动目标指示系统的效率提高35%。它采用先进的被动探测系统,可侦测到敌方高精度航空武器上各种控制和制导设备发出的无线电辐射,其探测距离不低于30公里,并可从28公里的距离上对目标实施自动跟踪。“壁虎”改的雷达还安装了固态微波放大器,能显著提高雷达的灵敏度,增强可靠性和降低噪音。“壁虎”导弹将安装新战斗部,战斗部内包含由高比重合金制成的预成型榴霰弹。新战斗部能显著提高导弹的命中率,能对付现今最先进的低空空中目标。同时,使用新型无线电近炸引信能将导弹的使用寿命延长15~20年。“壁虎”-AKM虽然难以达到“雷神”那样的水平,但它已显著提高了整体系统的战斗效能,在现代野战防空中仍会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型号发展

9M33式SA-8A“壁虎”:1960年开始研发,1971~1972年入役,每辆发射车四联装,导弹暴露在发射轨上。

9M33M式SA-N-4 “壁虎”:1972年入役,是9M33式的改进海军舰载型号。双联装于ZIF-122可收放旋转式发射架上,安装于卡拉级巡洋舰与基辅级航空母舰上。

9M33M2式SA-8B“壁虎Mod-0”:1975入役,采用了六联装发射车,每枚导弹采用密封包装。最大速度1.6M。有效射程1500~10000米,有效射高25~5000米。杀伤概率增加到0.55~0.85。

9M33M3式SA-8B“壁虎Mod-1”(“壁虎”-AKM):1980入役,最大射程延伸到15千米,但由于雷达跟踪能力等原因,不能打击远距离目标;有效射高扩展到10~13000米,加装了敌我识别系统。最大速度1.6M。弹头重量增加到40千克以加强对直升机的杀伤效果。也可以使用线控的9A33M3导弹,使得在强电子干扰情况下不靠无线指令制导仍能继续作战。

    土坯Saman与Saman-M(俄语:Саман)是由9M33M式发展而来的地对空靶弹。

    2000年后,火炬/安泰设计局推出了现代化改进型导弹系统。电子系统全面固态数字化,雷达安装了异步干扰抑制装置以便可以与“道尔”-M1协同,新型光电瞄准装置作用距离达30千米,安装了计算机控制自动跟踪系统,导弹战斗部使用了高比重合金预制破片,安装了烟雾施放装置抗敌光学制导武器、全自动诱导系统抗敌反辐射武器、附加的装甲防护抗榴霰弹破片,安装了空调,安装了与S60五七高炮协同作战的接口。

“壁虎”曾大量出口。截至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装备有“壁虎”防空导弹系统,总量超过400套。“壁虎”曾在数次局部武装冲突中得到了实战应用,其优越的战术技术性能在战场条件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了高强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空中“饱和攻击”。伊拉克的要地防空导弹SA-2、SA-3和SA-6遭受重创,残存的要地防空导弹又因雷达技术的落后难有作为。但“壁虎”却有不错的表现。它以机动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成为那时伊军对美军最有威胁的防空武器。在美国等国被击落的37架固定翼战机中,大多数是被“壁虎”和“针”(肩扛式SA-7)击落的。

技术数据:

弹长:3.2米

弹径:210毫米

翼展:0.64米

弹重:190千克

最大速度:2倍音速

射程:1.6~12千米

最大射高:5000米

最小射高:25米

雷达:“Land Roll”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H波段圆锥扫描目标跟踪雷达、两座J波段单脉冲火控雷达。(目标截获距离35km,跟踪距离30km,制导距离25km),安装在导弹发射车上。目标截获雷达作360度旋转扫描,33转/分钟。跟踪与制扫雷达仅扫描一个非常有限的圆锥形范围。

    P-40“长轨迹 Long Track”E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也用于SA-4、SA-6,作用距离175千米),装在AT-T装甲底盘上。

    P-15“平面 Flat Face”或P-15M(2) 矮小眼睛Squat Eye 380kW C波段目标截获雷达(也用于SA-6与SA-8,作用距离250千米),上下两付抛物面天线,桅杆式装在6X6越野箱式货车上。

    “薄皮 Thin Skin-B”E波段测高雷达(也用于SA-4、SA-6,作用距离240千米),卡车车载。
sduce 发表于 2011-12-31 16:32
S-75 及其雷达
这不是S75,而是SA-3了
还有SA-7,SA-8,SA-9,SA-10,SA-11,SA-12,SA-13,SA-16/18都没有啊





9K31/SA-9

萨姆-9防空导弹(SA-9“甘斯肯”),苏联称9К31 “Стрела-1”,西方称作“盖斯金(灯笼裤)”(Gaskin),在中国被称为“箭-1”,是前苏联研制的自行式全天候型高机动低空近程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亚音速飞行的飞机目标。弹长1.8米,最快速度2马赫,可攻击飞行高度为15米至4500米的目标。

  导弹简介

  萨姆-9防空导弹1968年开始装备苏军,1974年7月22日在波兰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展。SA-9系统的全部设备都装在一辆BRDM-2型水陆两用的轮式装甲车上,机动性较好,适于伴随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作战,车上还配有夜视仪,以便夜间作战,发动机功率104千瓦,有轮胎压力中央控制系统。行军和运输时可将装有导弹的发射架向后折,放在车体的后部。萨姆-9防空导弹装备苏军坦克团和摩托化步兵团属防空连,每连装备4部发射车,每辆发射车在炮塔两侧各配有一组双联9M31导弹,导弹密封包装。载车最大公路行驶速度90KM/H,最大水上行驶速度8-9KM/H。

  萨姆-9防空导弹系统主要为所属部队提供跟进掩护火九打击突然出现的低空飞机。行军时,通常在团部附近跟进;进攻时,在距前沿1~3公里处展开,与3Cy-23-4式自行高射炮配合掩护冲击队形;防御时,配置在团指挥所或二梯队营附近。3Cy-23-4式自行高射炮系统上的炮瞄雷达可以为“箭-1”提供目标信息。

  1984年初,南非在安哥拉南部缴获了一辆SA-9发射车。SA-9不仅装备了华约国家,而且还广泛销售给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朝鲜、越南、也门,伊拉克、安哥拉等国家。

  战斗使用

  每个导弹连包括一辆指挥车,一连安装雷达新型号被动探测系统的发射车、三辆普通发射车。雷达信号被动探测系统是9S16“扁盒子flat box”,由安装在载车四周的四根探测天线组成,实现360度全向覆盖,提供飞机临近告警可以辅助光学观瞄设备截获锁定飞机。

  典型战法是对每个目标发射两枚导弹以提高摧毁概率。使用中炮手必须不停旋转炮塔以搜索敌机,这使得9K31的作战效能很差。

  俄罗斯军队的9K31系统被已被SA-13 “金花鼠”(9K35 “箭-10”)取代。

  战争表现

  9K31参加了1981年叙利亚与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冲突,以及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安哥拉战乱、北约对前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以及伊拉克战争。但是未曾有击落飞机的报道。

  1983年11月,叙利亚的一个9K31导弹连击落了一家美国海军的A-6“入侵者”飞机。

  相关信息

  导弹与制导
  由于使用第一代1-3μm非制冷硫化铅红外导引头,当导弹用于尾追时实际射程更大,至少有11千米。 对头攻击时有效射程为性能规格里所述那样。鸭翼与尾翼可动以调整飞行轨迹。导弹发射仰角20-80度,跟踪角速度15-20度/秒,重新装填导弹手工进行,需时5分钟。关闭舱门时驾驶员与车长用潜望镜对外观察。

  型号发展
  9K31于1968年列装。

  1970年研制出改进型号“SA-9BGaskin-Mod0”(9K31M) 系统。有效射程扩展到560-8000m,有效射高10-6100m。尾追攻击时射高11,000米。红外导引头加装了制冷系统,探测范围扩展到1-5μm。


800px-SA-9_Gaskin.JPG (112.03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5 上传

796px-Soviet_SA-9_Gaskin.jpg (137.08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5 上传

Sa-9.jpg (7.2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5 上传




9K31/SA-9

萨姆-9防空导弹(SA-9“甘斯肯”),苏联称9К31 “Стрела-1”,西方称作“盖斯金(灯笼裤)”(Gaskin),在中国被称为“箭-1”,是前苏联研制的自行式全天候型高机动低空近程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亚音速飞行的飞机目标。弹长1.8米,最快速度2马赫,可攻击飞行高度为15米至4500米的目标。

  导弹简介

  萨姆-9防空导弹1968年开始装备苏军,1974年7月22日在波兰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展。SA-9系统的全部设备都装在一辆BRDM-2型水陆两用的轮式装甲车上,机动性较好,适于伴随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作战,车上还配有夜视仪,以便夜间作战,发动机功率104千瓦,有轮胎压力中央控制系统。行军和运输时可将装有导弹的发射架向后折,放在车体的后部。萨姆-9防空导弹装备苏军坦克团和摩托化步兵团属防空连,每连装备4部发射车,每辆发射车在炮塔两侧各配有一组双联9M31导弹,导弹密封包装。载车最大公路行驶速度90KM/H,最大水上行驶速度8-9KM/H。

  萨姆-9防空导弹系统主要为所属部队提供跟进掩护火九打击突然出现的低空飞机。行军时,通常在团部附近跟进;进攻时,在距前沿1~3公里处展开,与3Cy-23-4式自行高射炮配合掩护冲击队形;防御时,配置在团指挥所或二梯队营附近。3Cy-23-4式自行高射炮系统上的炮瞄雷达可以为“箭-1”提供目标信息。

  1984年初,南非在安哥拉南部缴获了一辆SA-9发射车。SA-9不仅装备了华约国家,而且还广泛销售给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朝鲜、越南、也门,伊拉克、安哥拉等国家。

  战斗使用

  每个导弹连包括一辆指挥车,一连安装雷达新型号被动探测系统的发射车、三辆普通发射车。雷达信号被动探测系统是9S16“扁盒子flat box”,由安装在载车四周的四根探测天线组成,实现360度全向覆盖,提供飞机临近告警可以辅助光学观瞄设备截获锁定飞机。

  典型战法是对每个目标发射两枚导弹以提高摧毁概率。使用中炮手必须不停旋转炮塔以搜索敌机,这使得9K31的作战效能很差。

  俄罗斯军队的9K31系统被已被SA-13 “金花鼠”(9K35 “箭-10”)取代。

  战争表现

  9K31参加了1981年叙利亚与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冲突,以及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安哥拉战乱、北约对前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以及伊拉克战争。但是未曾有击落飞机的报道。

  1983年11月,叙利亚的一个9K31导弹连击落了一家美国海军的A-6“入侵者”飞机。

  相关信息

  导弹与制导
  由于使用第一代1-3μm非制冷硫化铅红外导引头,当导弹用于尾追时实际射程更大,至少有11千米。 对头攻击时有效射程为性能规格里所述那样。鸭翼与尾翼可动以调整飞行轨迹。导弹发射仰角20-80度,跟踪角速度15-20度/秒,重新装填导弹手工进行,需时5分钟。关闭舱门时驾驶员与车长用潜望镜对外观察。

  型号发展
  9K31于1968年列装。

  1970年研制出改进型号“SA-9BGaskin-Mod0”(9K31M) 系统。有效射程扩展到560-8000m,有效射高10-6100m。尾追攻击时射高11,000米。红外导引头加装了制冷系统,探测范围扩展到1-5μm。





S - 300/SA-10

萨姆-10防空导弹(SA-10,C-300П,S-300P)是苏联国土防空军第三代地对空导弹系统。从1967年开始研制,1981年装备国土防空军,为全空域大型防空导弹,具有反巡航导弹能力。20世纪80年代年代中期前苏生产装备了约110枚。原为固定阵地发射,有说法已研制生产了车载机动式。

S-300P系列从1967年开始研制,共发展了如下六种系统:   原型S-300P(SA-10A),1982年装备的S-300PM(SA-10B),1985年装备的S-300PMU(SA-10C), 1993年装备的S-300PMU1(SA-10D),1998年公开的S-300PMU2(SA-10E),1999年公开的S-300PMU3(SA -10F)。S-300P的原型是半机动型,S300PM及之后的型号全为机动型

萨姆-10防空导弹各型别除了一些分系统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和改善外,最大的不同是所配备的导弹性能的不同。他们的导弹分别为:5V55K,5V55R,5V55RUD,48N6E,48N6E2,9M96E,9M96E2。前五种导弹的重量均在1800公斤左右,射程依次为:47,75,90,150,200公里,战斗部均在150公斤左右,弹径在0.5米左右。前三种导弹不具备拦截战术弹道导弹(TBM)的能力,经过重大改进的48N6E/48N6E2两种导弹对TBM具备了40公里的拦截能力,48N6E2比48N6E拦截距离和范围更远更大,可将TBM在空中有效摧毁。用于S-300PMU3/4系统的9M96E/9M96E2的发射质量、弹径、战斗部重量都比之前的型号大大减小,射程为40/120公里,前者以反TBM为主,后者以打击飞机目标为主。S-300PMU系列的一个发射筒可装4枚9M96E/9M96E2导弹,从而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火力密度

萨姆-10A(SA-10A)防空导弹   型号:SA-10A(前苏联/俄罗斯编号S-300P/S-300PT)   绰号:“雷声-A”(Grumble-A)   导弹型号: 5V55K(前苏联/俄罗斯编号5B55K)   总长: 7米[7.25米]   直径: 0.45米[0.508米]   翼展: 1米[1.124米]   总重量: 1480千克[1480-1500千克]   射程: 47千米   最小射程: 5千米   最小射高: 25米   马赫数: <6.7M   最大过载: 21g   单发杀伤概率: 70%   目标最大速度: 1167米/秒   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战斗部型号: 杀伤爆破战斗部   战斗部重量: 100千克[133千克]   主动力型号: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发射方式: 四联装垂直发射   制导方式: 无线电指令/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   最大载弹量(营): 48   同时拦截目标(营): 6   同时制导导弹(营): 12   对1个目标所需导弹: 1-2   系统展开时间: 5分钟(如需现场更换或装填导弹,则需要30分钟)   系统间隔时间: 3秒   系统反应时间: 15秒   载车最大公路速度: 60千米/小时

Sa-10c_b.jpg (16.96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6 上传

MoscowParade2009_7.jpg (87.6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6 上传

800px-S-300PMU2_complex.jpg (78.87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6 上传

800px-Amd_sa10.jpg (58.6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46 上传




S - 300/SA-10

萨姆-10防空导弹(SA-10,C-300П,S-300P)是苏联国土防空军第三代地对空导弹系统。从1967年开始研制,1981年装备国土防空军,为全空域大型防空导弹,具有反巡航导弹能力。20世纪80年代年代中期前苏生产装备了约110枚。原为固定阵地发射,有说法已研制生产了车载机动式。

S-300P系列从1967年开始研制,共发展了如下六种系统:   原型S-300P(SA-10A),1982年装备的S-300PM(SA-10B),1985年装备的S-300PMU(SA-10C), 1993年装备的S-300PMU1(SA-10D),1998年公开的S-300PMU2(SA-10E),1999年公开的S-300PMU3(SA -10F)。S-300P的原型是半机动型,S300PM及之后的型号全为机动型

萨姆-10防空导弹各型别除了一些分系统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和改善外,最大的不同是所配备的导弹性能的不同。他们的导弹分别为:5V55K,5V55R,5V55RUD,48N6E,48N6E2,9M96E,9M96E2。前五种导弹的重量均在1800公斤左右,射程依次为:47,75,90,150,200公里,战斗部均在150公斤左右,弹径在0.5米左右。前三种导弹不具备拦截战术弹道导弹(TBM)的能力,经过重大改进的48N6E/48N6E2两种导弹对TBM具备了40公里的拦截能力,48N6E2比48N6E拦截距离和范围更远更大,可将TBM在空中有效摧毁。用于S-300PMU3/4系统的9M96E/9M96E2的发射质量、弹径、战斗部重量都比之前的型号大大减小,射程为40/120公里,前者以反TBM为主,后者以打击飞机目标为主。S-300PMU系列的一个发射筒可装4枚9M96E/9M96E2导弹,从而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火力密度

萨姆-10A(SA-10A)防空导弹   型号:SA-10A(前苏联/俄罗斯编号S-300P/S-300PT)   绰号:“雷声-A”(Grumble-A)   导弹型号: 5V55K(前苏联/俄罗斯编号5B55K)   总长: 7米[7.25米]   直径: 0.45米[0.508米]   翼展: 1米[1.124米]   总重量: 1480千克[1480-1500千克]   射程: 47千米   最小射程: 5千米   最小射高: 25米   马赫数: <6.7M   最大过载: 21g   单发杀伤概率: 70%   目标最大速度: 1167米/秒   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战斗部型号: 杀伤爆破战斗部   战斗部重量: 100千克[133千克]   主动力型号: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发射方式: 四联装垂直发射   制导方式: 无线电指令/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   最大载弹量(营): 48   同时拦截目标(营): 6   同时制导导弹(营): 12   对1个目标所需导弹: 1-2   系统展开时间: 5分钟(如需现场更换或装填导弹,则需要30分钟)   系统间隔时间: 3秒   系统反应时间: 15秒   载车最大公路速度: 60千米/小时





9M317/SA-11

9K37“Бyk”是3M9“Kub”(SA-6)中程中空面对空导弹系统的后继型号,9K37是苏联/俄罗斯国防部授予的正式系统型号,北约命名为SA-11牛虻。它在每部战斗车装备的导弹数量、射程、射高、制导精度、弹头威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SA-6与SA-11具有互操作性,9K37出口型号称作Ganges。

技术数据
  9M37导弹长5.55米,弹径40厘米,翼展1.2米,战斗部重70千克,无线电近炸引信,复合制导,飞行中段为惯性与指令制导,末端半主动雷达制导,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23G过载,最高速度1230米/秒。它外形酷似标准防空导弹,弹体中段安装4片长弦短翼展控制翼面,尾端安装4片截短三角翼形的活动控制舵面。攻击时先快速爬升,再俯冲瞄准目标,导弹系统进入战斗状态需要5分钟,从目标跟踪到发射导弹需要22秒。   射程:2-30公里,   射高:25-15000米,   战斗部重:90公斤,   最大过载:238g,   速度:3马赫。   9K37使用9S18 "Tube Arm"/9S18M1 "雪堆 Snow Drift" (Russian: СОЦ 9C18 "Купол")搜索雷达,以及9S35/9S35M1 "毁灭之火 Fire Dome" H/I波段跟踪制导雷达安装在每部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雪堆”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85千米,能够探测35千米处100米高度的飞机,10-20千米处更低高度的目标,10千米处30米高悬停的直升机。“雪堆”雷达可以从"匙架Spoon Rest"旅级预警雷达获得早期预警信息。“雪堆”雷达安装在与导弹车同样的底盘上。Fire Dome 雷达是单脉冲体制,可以跟踪射程3-32千米射高15-22000米处的导弹,可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9K37比3M9 Kub (SA-6)更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可选配光学制导系统。   9K37系统还可使用3M9 Kub (SA-6)的1S91 同花顺 Straight Flush 25千瓦G/H波段连续波雷达。   指挥站负责搜索雷达与导弹发射车间的通信,每个指挥站可同时与6部发射车联通。   海军型的SA-N-7系统使用MR-750 顶舵,Top Steer D/E波段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300千米;3R90 前罩 Front Dome H/I波段跟踪与制导雷达,最大工作距离30千米。   9K37使用的9A39装填车类似于9A310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但雷达被一部用于吊装导弹的起重机替换。装填车可以直接发射导弹,但要求有一部导弹发射车上的跟踪雷达为其制导。“雪堆”搜索雷达安装在一部类似的底盘上称为9S18,指挥车也使用类似底盘称为9S470。从装填车到发射车吊装导弹需要13分钟,从储存处到装填车的吊装需要15分钟。



800px-Buk-M2-MAKS-2007.jpg (104.5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800px-BUK_file2.jpg (133.01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800px-BUK_file1.jpg (133.0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800px-Amd_sa11.jpg (99.84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800px-9M317_surface-to-air_missile_of_Buk-M2E.jpg (52.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800px-9K37_Buk_M1_SA-11_Gadfly.JPG (107.6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765px-Buk-m2_ky.jpg (129.67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539px-Buk-M1-2_9A310M1-2.jpg (71.97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450px-Buk-M1-2_9S18M1-1.JPG (62.31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800px-Buk-M2-MAKS-2007-2.jpg (70.06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0 上传




9M317/SA-11

9K37“Бyk”是3M9“Kub”(SA-6)中程中空面对空导弹系统的后继型号,9K37是苏联/俄罗斯国防部授予的正式系统型号,北约命名为SA-11牛虻。它在每部战斗车装备的导弹数量、射程、射高、制导精度、弹头威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SA-6与SA-11具有互操作性,9K37出口型号称作Ganges。

技术数据
  9M37导弹长5.55米,弹径40厘米,翼展1.2米,战斗部重70千克,无线电近炸引信,复合制导,飞行中段为惯性与指令制导,末端半主动雷达制导,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23G过载,最高速度1230米/秒。它外形酷似标准防空导弹,弹体中段安装4片长弦短翼展控制翼面,尾端安装4片截短三角翼形的活动控制舵面。攻击时先快速爬升,再俯冲瞄准目标,导弹系统进入战斗状态需要5分钟,从目标跟踪到发射导弹需要22秒。   射程:2-30公里,   射高:25-15000米,   战斗部重:90公斤,   最大过载:238g,   速度:3马赫。   9K37使用9S18 "Tube Arm"/9S18M1 "雪堆 Snow Drift" (Russian: СОЦ 9C18 "Купол")搜索雷达,以及9S35/9S35M1 "毁灭之火 Fire Dome" H/I波段跟踪制导雷达安装在每部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雪堆”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85千米,能够探测35千米处100米高度的飞机,10-20千米处更低高度的目标,10千米处30米高悬停的直升机。“雪堆”雷达可以从"匙架Spoon Rest"旅级预警雷达获得早期预警信息。“雪堆”雷达安装在与导弹车同样的底盘上。Fire Dome 雷达是单脉冲体制,可以跟踪射程3-32千米射高15-22000米处的导弹,可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9K37比3M9 Kub (SA-6)更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可选配光学制导系统。   9K37系统还可使用3M9 Kub (SA-6)的1S91 同花顺 Straight Flush 25千瓦G/H波段连续波雷达。   指挥站负责搜索雷达与导弹发射车间的通信,每个指挥站可同时与6部发射车联通。   海军型的SA-N-7系统使用MR-750 顶舵,Top Steer D/E波段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300千米;3R90 前罩 Front Dome H/I波段跟踪与制导雷达,最大工作距离30千米。   9K37使用的9A39装填车类似于9A310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但雷达被一部用于吊装导弹的起重机替换。装填车可以直接发射导弹,但要求有一部导弹发射车上的跟踪雷达为其制导。“雪堆”搜索雷达安装在一部类似的底盘上称为9S18,指挥车也使用类似底盘称为9S470。从装填车到发射车吊装导弹需要13分钟,从储存处到装填车的吊装需要15分钟。






9K35箭- 10/SA-13

萨姆-13防空导弹(SA-13“金花鼠”,9M37M Strela,苏联称之为“箭-10”)是一种机动式全天候近程
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该导弹系统于70年代初在“箭-1”基础上研制而成,主要用于对付低空亚音速飞机。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1980年出现于苏军驻东德集群部队,代替了萨姆-9防空导弹(“箭-1”),1982年11月在莫斯科红场首次公展,1985年初苏联还向安哥拉、保加利亚、利比亚、捷克、叙利亚提供一批SA-13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至少生产2800枚。[1][2]   萨姆-13防空导弹装备于坦克团和摩托化步兵团属防空连,每连4部发射车(另有4门3Cy-23-4式自行高射炮)。发射车上有4枚待发炮弹和8枚储存弹。采用被动红外寻的制导方式,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越野性能好。


主要改型
      萨姆-13防空导弹其发展型号有:“箭-10M”(1979年服役),“箭-10M2”(1981年装备部队),“箭-10M3”(1989年服役),“箭-10M4”。 它们全部使用轻装甲防护的履带牵引车,可通过水障,弹药基数为8枚导弹(4枚直接装配到发射装置上,4枚备用),全部用于为战斗中或行进中的摩托化步兵、坦克兵部队和其它部队提供掩护,同时防护各种设施免遭敌方空袭兵器的打击。       “箭-10M”1979年服役,射程500-5000米,射高25-3500米,主要攻击战斗机和直升机,透过操纵员前镜搜索目标,由无线电和电话通信指令瞄准,系统抗无线电干扰能力较强,无辐射信号,行动中隐蔽能力较强,主要缺点是只能白天使用,杀伤概率不高,特别是在现代化高强度干扰条件下,命中率很低。   “箭-10M2”1981年装备部队,射高25-3500米,主要攻击战斗机和直升机,在目标搜索设备上增加了光学照准镜,提高了搜索能力,同时改用根据目标来袭方向自动调整的瞄准方式,被动自导,实现了发射后不管的战斗使用方式,可在原地或移动中进行反击,发射间隔较短,抗无线电干扰能力较强,无辐射信号,整体技术战术性能较“箭-10M”有了很大的提高。   “箭-10M3”1989年服役,射程50-5000米,射高10-3500米,攻击范围明显扩大,可攻击战斗机、直升机、无人飞行器、巡航导弹,命中目标时最大速度420米/秒,采用变倍光学照准镜和操纵员前镜搜索目标,可根据目标来袭方向自动瞄准,被动自导,发射后不管,抗各种干扰的能力更强,是俄罗斯和一些阿拉伯国家主要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箭-10M4”改进型的试验工作已基本结束,射程500-5000米,射高10-3500米,攻击目标范围同“箭-10M3”,采用被动搜索仪、变倍光学照准镜、操纵员前镜、夜视搜索瞄准仪4种方式搜索目标,自动瞄准,可全天候24小时战斗使用,装备最新改进型地空导弹,基本技术战术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br>    前景改进型正在研制之中(2004年),预计射程500-7000米,射高10-4000米,命中目标时速度500米/秒,其余性能与“箭-10M4”基本相同

作战运用
  1994年11月车臣战争,俄罗斯部署萨姆-13防空导弹对付车臣飞机,由于天气恶劣造成大量的设计失误存在。11月22日,苏军用萨姆-13防空导弹击毁偏离方向的FAB-500激光制导导弹。[5]   南联盟在抗击北约空袭中部部署了该型导弹、作战效果不详。[

 箭-10    射程——0.8-5 千米   射高——25米-3.5千米   制导方式——被动红外寻的制导   基本载弹量/辆—— 8   系统展开时间——40 秒   导弹再装填时间——3分钟   反应时间——7-10秒   弹径——120毫米   弹长——2200毫米   翼展—— 400毫米   导弹质量——39.5千克   筒装导弹质量——70.2千克   战斗部类型/质量——爆破/5千克   动力装置——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导弹发射箱尺寸——2330毫米×290毫米×290毫米   导弹最大飞行速度——680米/秒   杀伤半径——5米   引信——触发/主动氙气管近炸引信   载车公路最大速度——61.5千米/小时   载车水中最大速度——6千米/小时   载车公路最大行程——500千米   箭-10M3   射程—— 0.2-8千米   射高——10米-3.5千米   制导方式——双模式被动光学图象对比/红外制导   基本载弹量/辆—— 8   系统展开时间——40秒   导弹再装填时间——3分钟   反应时间——7-10秒   弹径——120毫米   弹长——2200毫米   翼展——400毫米   导弹质量——42千克   筒装导弹质量——74千克   战斗部类型/质量——杀伤爆破/5千克   动力装置——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导弹发射箱尺寸——2330毫米×290 毫米×290 毫米   导弹最大飞行速度——680米/秒   杀伤半径——5米   引信——触发/ 主动激光引信   载车公路最大速度——61.5千米/小时   载车水中最大速度——6千米/小时   载车公路最大行程——500千米

800px-Strela_10.jpg (109.1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2 上传




9K35箭- 10/SA-13

萨姆-13防空导弹(SA-13“金花鼠”,9M37M Strela,苏联称之为“箭-10”)是一种机动式全天候近程
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该导弹系统于70年代初在“箭-1”基础上研制而成,主要用于对付低空亚音速飞机。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1980年出现于苏军驻东德集群部队,代替了萨姆-9防空导弹(“箭-1”),1982年11月在莫斯科红场首次公展,1985年初苏联还向安哥拉、保加利亚、利比亚、捷克、叙利亚提供一批SA-13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至少生产2800枚。[1][2]   萨姆-13防空导弹装备于坦克团和摩托化步兵团属防空连,每连4部发射车(另有4门3Cy-23-4式自行高射炮)。发射车上有4枚待发炮弹和8枚储存弹。采用被动红外寻的制导方式,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越野性能好。


主要改型
      萨姆-13防空导弹其发展型号有:“箭-10M”(1979年服役),“箭-10M2”(1981年装备部队),“箭-10M3”(1989年服役),“箭-10M4”。 它们全部使用轻装甲防护的履带牵引车,可通过水障,弹药基数为8枚导弹(4枚直接装配到发射装置上,4枚备用),全部用于为战斗中或行进中的摩托化步兵、坦克兵部队和其它部队提供掩护,同时防护各种设施免遭敌方空袭兵器的打击。       “箭-10M”1979年服役,射程500-5000米,射高25-3500米,主要攻击战斗机和直升机,透过操纵员前镜搜索目标,由无线电和电话通信指令瞄准,系统抗无线电干扰能力较强,无辐射信号,行动中隐蔽能力较强,主要缺点是只能白天使用,杀伤概率不高,特别是在现代化高强度干扰条件下,命中率很低。   “箭-10M2”1981年装备部队,射高25-3500米,主要攻击战斗机和直升机,在目标搜索设备上增加了光学照准镜,提高了搜索能力,同时改用根据目标来袭方向自动调整的瞄准方式,被动自导,实现了发射后不管的战斗使用方式,可在原地或移动中进行反击,发射间隔较短,抗无线电干扰能力较强,无辐射信号,整体技术战术性能较“箭-10M”有了很大的提高。   “箭-10M3”1989年服役,射程50-5000米,射高10-3500米,攻击范围明显扩大,可攻击战斗机、直升机、无人飞行器、巡航导弹,命中目标时最大速度420米/秒,采用变倍光学照准镜和操纵员前镜搜索目标,可根据目标来袭方向自动瞄准,被动自导,发射后不管,抗各种干扰的能力更强,是俄罗斯和一些阿拉伯国家主要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箭-10M4”改进型的试验工作已基本结束,射程500-5000米,射高10-3500米,攻击目标范围同“箭-10M3”,采用被动搜索仪、变倍光学照准镜、操纵员前镜、夜视搜索瞄准仪4种方式搜索目标,自动瞄准,可全天候24小时战斗使用,装备最新改进型地空导弹,基本技术战术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br>    前景改进型正在研制之中(2004年),预计射程500-7000米,射高10-4000米,命中目标时速度500米/秒,其余性能与“箭-10M4”基本相同

作战运用
  1994年11月车臣战争,俄罗斯部署萨姆-13防空导弹对付车臣飞机,由于天气恶劣造成大量的设计失误存在。11月22日,苏军用萨姆-13防空导弹击毁偏离方向的FAB-500激光制导导弹。[5]   南联盟在抗击北约空袭中部部署了该型导弹、作战效果不详。[

 箭-10    射程——0.8-5 千米   射高——25米-3.5千米   制导方式——被动红外寻的制导   基本载弹量/辆—— 8   系统展开时间——40 秒   导弹再装填时间——3分钟   反应时间——7-10秒   弹径——120毫米   弹长——2200毫米   翼展—— 400毫米   导弹质量——39.5千克   筒装导弹质量——70.2千克   战斗部类型/质量——爆破/5千克   动力装置——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导弹发射箱尺寸——2330毫米×290毫米×290毫米   导弹最大飞行速度——680米/秒   杀伤半径——5米   引信——触发/主动氙气管近炸引信   载车公路最大速度——61.5千米/小时   载车水中最大速度——6千米/小时   载车公路最大行程——500千米   箭-10M3   射程—— 0.2-8千米   射高——10米-3.5千米   制导方式——双模式被动光学图象对比/红外制导   基本载弹量/辆—— 8   系统展开时间——40秒   导弹再装填时间——3分钟   反应时间——7-10秒   弹径——120毫米   弹长——2200毫米   翼展——400毫米   导弹质量——42千克   筒装导弹质量——74千克   战斗部类型/质量——杀伤爆破/5千克   动力装置——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导弹发射箱尺寸——2330毫米×290 毫米×290 毫米   导弹最大飞行速度——680米/秒   杀伤半径——5米   引信——触发/ 主动激光引信   载车公路最大速度——61.5千米/小时   载车水中最大速度——6千米/小时   载车公路最大行程——500千米





9K34箭- 3/SA-14

萨姆-14防空导弹为萨姆-7防空导弹的改进型,俄称“箭-3”,20世纪60年代末,前苏联开始研制9K34“箭-3”导弹,1974开始在前苏联部队服役,生产代号为9K34。北约称之为SA-7“小精灵”,类似于美国的毒刺导弹系统,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二代单兵便携式近程低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改进型,主要用于战斗前沿防空,对付低空飞行的攻击机和悬停直升机。为了防止西方国家研制更先进的对抗兵器,直到1985年才开始出口。
萨姆-14防空导弹装备前线部队,配属于摩托化和机械步兵营,通常每个排装备 1 个发射装置和 4 枚导弹,有时全营发射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集中使用。 [1]   在1990~1991年的萨尔瓦多内战期间,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仅用了11枚萨姆-14防空导弹就击落了3架飞机,迫使萨尔瓦多空军改变作战行动。[

最大射程:   对喷气式飞机 2千米(迎击);4千米(尾追)   对直升机 4.5千米(迎击);4.5千米(尾追)   最小射程: 500~600米(迎击);600~1100米(尾追)   最大射高:   对喷气式飞机 1.5千米(迎击);1.8千米(尾追)   对直升机 3千米(迎击);3千米(尾追)   最小射高:15 ~ 30 米   目标最大飞行速度:310米/秒(迎击);260米/秒(尾追);1.4马赫   制导方式:被动红外寻的制导   发射方式:肩射   使用温度范围 : -40 ~ +50 度 [1]   制导方式:采用红外寻的制导   弹长:1.35米(1.42米)   直径:7厘米(7.5厘米)   发射重量:10公斤   战斗部:破片杀伤式战斗部,重1公斤   动力装置:固体助推发动机和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800px-Strela_10.jpg (34.17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2 上传




9K34箭- 3/SA-14

萨姆-14防空导弹为萨姆-7防空导弹的改进型,俄称“箭-3”,20世纪60年代末,前苏联开始研制9K34“箭-3”导弹,1974开始在前苏联部队服役,生产代号为9K34。北约称之为SA-7“小精灵”,类似于美国的毒刺导弹系统,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二代单兵便携式近程低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改进型,主要用于战斗前沿防空,对付低空飞行的攻击机和悬停直升机。为了防止西方国家研制更先进的对抗兵器,直到1985年才开始出口。
萨姆-14防空导弹装备前线部队,配属于摩托化和机械步兵营,通常每个排装备 1 个发射装置和 4 枚导弹,有时全营发射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集中使用。 [1]   在1990~1991年的萨尔瓦多内战期间,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仅用了11枚萨姆-14防空导弹就击落了3架飞机,迫使萨尔瓦多空军改变作战行动。[

最大射程:   对喷气式飞机 2千米(迎击);4千米(尾追)   对直升机 4.5千米(迎击);4.5千米(尾追)   最小射程: 500~600米(迎击);600~1100米(尾追)   最大射高:   对喷气式飞机 1.5千米(迎击);1.8千米(尾追)   对直升机 3千米(迎击);3千米(尾追)   最小射高:15 ~ 30 米   目标最大飞行速度:310米/秒(迎击);260米/秒(尾追);1.4马赫   制导方式:被动红外寻的制导   发射方式:肩射   使用温度范围 : -40 ~ +50 度 [1]   制导方式:采用红外寻的制导   弹长:1.35米(1.42米)   直径:7厘米(7.5厘米)   发射重量:10公斤   战斗部:破片杀伤式战斗部,重1公斤   动力装置:固体助推发动机和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9M330道尔M1/SA-15

俄罗斯“安泰”设计局80年代研制的近程地空导弹系统,俄罗斯称9K330“道尔”(TOR),北约称为SA-15(萨姆-15),其最新改进型为9K331“道尔-M1”(TOR-M1),1993年装备部队。“道尔-M1”系统是世界上同类地空导弹系统中唯一采用三坐标搜索雷达,具有垂直发射和同时攻击两个目标能力的先进近程防空系统。整个系统包括一部三坐标多普勒搜索雷达、一部多普勒跟踪雷达、一部电视跟踪瞄准设备和8枚9M330导弹,均整合安装在一辆由GM-569改装的中型履带装甲运输车上。基本战斗单位是导弹发射连,由4辆导弹车和1部指挥车组成,并配有导弹运输装填车、修理车和测试车等。


  “道尔-M1”系统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25千米,可对48个来袭目标作出判断,并对其中10个目标进行跟踪。系统跟踪雷达可引导导弹攻击2个目标。系统配有8枚导弹,垂直装在2个密封的4联装发射筒内。系统反应时间仅5―8秒。导弹车战斗全重34吨,车长7.5米,宽3.3米,高5.1米(雷达竖起),最大速度60千米/小时,乘员3人。9M330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和大功率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全长2.9米,弹径0.23米,翼展0.5米,起飞重量165千克,射程1.5―12千米,射高10―8000米,最大速度850米/秒,机动过载30g,弹头为15公斤破片杀伤式战斗部,可击落飞行速度在700百米以下的低空目标,如各种固定翼战机、旋翼直升机,以及巡航导弹和精灵炸弹等精确制导小型空中目标,单发命中概率在70%以上。



我国于90中期年代从俄罗斯引进了二十多套道尔-M1型低空野战防空导弹,装备38集团军的防空旅。


    道尔-M1型是一种全天候、机动式、垂直发射的单车自动化野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系统包括目标搜索雷达、制导站、导弹模块和底盘。目标搜索雷达和制导站的天线部分以及2个导弹模块(8枚导弹)、电视光学瞄准设备组成了一个转塔式整体位于底盘上,整个转塔可360度旋转,其他显示控制台等设备位于底盘里。


    目标搜索雷达可同时跟踪9个目标航迹和1个有源干扰,为制导雷达目标制示信息;制导站装有相控阵雷达,用于补充搜索和自动跟踪1-2目标,同时可自动捕获、跟踪2枚导弹并给其发送控制指令,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或2个目标;电视光学瞄准系统可显示、观测21千米内的目标,提高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跟踪能力。


    车上装载2个导弹模块,每个导弹模块由1个运输发射箱和4枚9M331导弹组成。导弹的发动机是单室双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



系统的底盘重26吨,载重11吨,行驶最大爬升角35度,越壕宽2米,涉水深度1米。


  全长:3.5米


  弹重:165千克


  战斗部装药:15千克


  射高:0.01-6千米


  有效射程:1-12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2.8M(850米/秒)


道尔-M1整个武器装备包括3大部分10部车辆:作战系统装备、指挥系统装备和保障系统装备。前2大系统各为1辆战车,后1种系统包括8部车辆,详见表1。


  为提高道尔-M1对不同防御目标作战时的效费比,安泰公司以道尔-M1单部战车式系统为基本型号,推出了价格更低的道尔-M1T系列,即道尔-M1TA轮式卡车式、道尔-M1TB牵引式、 道尔-M1TS固定式三种型号,从而形成了道尔-M1和道尔-M1TA、道尔-M1TB、道尔-M1TS作战装备系列型号。


  由于这4种型号作战装备的构成模块是通用的,所以它们的主要作战性能基本相同,尽管道尔-M1T系列不如其基本型号道尔-M1的作战机动性强,但却具备价格低、对桥梁压力小、发射与指控点可分置等其他一些优点,详见表2。可根据不同的防御需要和实际的作战环境、条件等选用不同的道尔-M1型号,以实现最大的作战效费比。


 (10部车辆) 作战系统装备


  (集中于1部装甲战车上) 作战车辆(9A331-1)


  导弹模块2个(9M334)


  导弹9M331 发射箱Я281


  指挥系统装备


  (集中于1部装甲车辆上) 一体化连指挥站(9C737)


  保障系统装备 运弹装填车


  (9T244,包括成套索具)


  运弹车(9T245)


  连技术维修车(9B887-M)


  团技术维修车(9B887-1M)


  模拟训练车(9Ф678)


  机械维修车


  全套备件车


  综合测试车

1.道尔-M1战车组成


  安泰公司以其高超的设计制造水平,向国际同行推出了技战术性能与构造、外观都堪称灵巧精美的道尔-M1垂直发射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其导弹、雷达、制导站集中在一辆自行式履带装甲车上。从总体构成上看,整个道尔-M1战车分成两大块,一块是导弹与雷达天线等的组合,一块是装甲战车底盘(含制导站显示与控制台)。其具体构成包括目标搜索雷达和天线稳定设备、敌我识别装置、制导雷达和电视-光学瞄准设备、垂直自动发射装置、专用数字计算机、同指挥车的连接设备、一次电源配电设备、定向定位和导航设备、操作和信号控制设备、战车设备功能检测装置、信息显示设备、液冷和加热设备、空气冷却设备、超压设备、文件记录设备、模-数和数-模转换器、履带装甲底盘和战车电源设备、生命保障设备、通信设备、防火设备、观测仪器、备件工具和附件等。


  2.道尔-M1武器系统战车底盘


  道尔-M1的履带式装甲战车底盘是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配置战车设备和仪器,保证武器系统具有高度越野性能和快速机动能力,并向武器系统提供220伏、400赫兹的交流电。该底盘重26吨,极限载荷11吨,行驶最大爬升角35度,越过壕沟宽度2米,涉水深度1米。


  道尔-M1武器系统反应时间快,可在行进中进行搜索,具有较高的野战机动性能,自动化工作程度高,具有对付双目标的能力,采用垂直冷发射,可对付饱和攻击,并具有抗有源、地物、云雨等干扰影响并具备对有源干扰体进行射击的能力。


  9A331战车通常具有6种工作状态:战斗作业状态、自动和手动功能检测状态、校飞工作状态、运动目标和导弹控制状态、电子目标状态,以满足作战、各种参数调整检测和临战训练的需要;在实施作战时,通常包括以下阶段:接通供电设备、设备功能检查、搜索发现目标、外推目标轨迹、分析判断空情、截获跟踪目标、导弹发射准备、发射制导导弹、导弹击毁目标。


  表2 道尔-M1系列型号性能比较表 性能/型号 道尔-M1 道尔-M1TA 道尔-M1TB 道尔-M1TS


  作战单元数量(个) 1 2 2 2


  控制模块重量(吨) 37 16 9 5


  天线/发射模块重量(吨) 14 14 10


  作战部署时间(分) 3 8 10 —


  —撤出部署时间(分) 2 12 15 —


  成本(道尔-M1的%) 100% 72% 70% 66%


  对道路、桥梁最小


  安全压力要求 最大 较大 最小 —


  发射点与指控点可否分离 否 能 能 能


  机动运输能力 强 较强 较低 —


  适于对付的目标 野战高速


  机动作战


  时对付各


  种低空目


  标 


  攻击低速


  运动的军


  事目标,


  保卫控制


  点和军队


  集结区域 保卫重要


  的军事和


  民用点状


  目标 


  保卫重要


  的民用和


  工业目标


  此外,与该战车配套使用的装备有:团用指挥车、团用目标指示雷达、连用指挥车、导弹模块、运输装填车、运弹车、成套索具、配套油机(8千瓦、12千瓦、100千瓦等)、连级技术维护车、团级技术维护车、机械维修车、备件车、模拟训练车、综合测试车等。

道尔-M1武器系统与法国的新一代响尾蛇、英国的长剑2000等先进的现役主力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比,其主要性能指标在总体上占优,见表3。由于9M331导弹采用单室双推力发动机,在飞行初段4秒钟以内其最大飞行速度虽然仅为850米/秒,但其发动机续航时间可达12秒,所以,其主动飞行距离可达9~10千米,可对付飞行速度700米/秒、机动过载达10g的空袭目标,其杀伤区最远达到12千米;而新一代响尾蛇系统的VT-1导弹由于使用工作时间4秒的发射发动机,尽管在最初飞行4秒钟内飞行速度最大达到1250米/秒,但其主动飞行距离仅为5千米,所以只能对付飞行速度420米/秒、机动过载6g的空袭目标,杀伤区最远为10千米。


  道尔-M1的目标搜索雷达、制导站和导弹模块构成了作战装备的主体部分,目标搜索雷达和制导站的天线部分以及2个导弹模块(8枚导弹)、电视光学瞄准设备组构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的转塔式整体,位于战车底盘上;其他显示控制台等设备、设施则位于战车底盘里。转塔的一端装有目标搜索雷达天线(弧形面、长条网状式,行军时可放平),另一端是制导雷达天线(方形体),制导雷达天线的左面带蓝色圆口的柱状体为制导站的电视光学瞄准设备;导弹模块隐装在中部(从外观上看不出导弹模块的位置),整个转塔可360度转动。


  1.道尔-M1目标搜索雷达和制导站


  目标搜索雷达用于战车行进或停止期间,对给定空间进行圆周搜索、探测、跟踪,测量空中目标的方位角、高低角和距离坐标,并与敌我识别器配合识别已发现目标的国籍,同时跟踪9个目标航迹和1个有源干扰,自行分析判断敌空中目标的威胁程度,并按危险程度进行排序,为制导雷达提供目标指示信息。


  制导站具有相控阵天线,用于补充搜索和自动跟踪1~2个目标,同时可自动捕获、跟踪2枚导弹并给其发送控制指令,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或2个空中目标。电视光学瞄准系统用于在气象能见距离条件下,显示、观测其作用距离(21千米左右)内的空中目标,输出形成目标偏离空间电轴的角度误差,在角度上对目标进行跟踪,提高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跟踪能力。


  2.道尔-M1的导弹模块


  每个导弹模块由1个运输发射箱和4枚9M331导弹组成,每辆战车上装2个导弹模块,是道尔-M1武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导弹用于直接摧毁空中目标,运输发射箱用于存放、运输和发射导弹。运输发射箱由发射箱壳体,前、后盖,前、中、后隔框,可击穿防护盖,运输伪装固定基座,起吊组件,电接头机构,导轨等构成;箱内分隔成4个装有发射弹射装置及接插件的单独部分,弹射装置由火药、活塞、活塞杆、弹簧、剪切销等部分组成。导弹装入箱内后充以干燥空气密封。


  表4 9M331导弹主要技术指标 弹重 167千克


  弹长 2895毫米


  弹径 235毫米


  翼展 650毫米


  战斗部 高能破片式,重17千克,破片数1870块,每块约3克,飞散角约40度,杀伤半径15米


  引信 X波段无线电近炸脉冲体制引信,作用距离10~20米


  机动过载 30g


  工作寿命 50次接通


  使用年限 10年(无需检测)


  导弹模块重 1017千克(含导弹)


  9M331导弹由5个舱段组成:从弹头至弹尾依次是整流罩舱、控制舱、仪器舱、发动机舱和弹翼组合舱,呈鸭式气动布局。弹头为尖形旋转体,由便于无线电引信发射天线工作的透波材料制成;控制舱为锥形,内部的舵隔框上装有4个燃气舵机,其上的4个差动舵面通过偏转改变燃气控制力矩,为导弹垂直发射后迅速转弯提供条件,同时亦可通过舵面差动实现导弹滚动稳定;仪器舱里装有弹上无线电控制设备、自动驾驶仪、无线电引信、化学电源、电机变流器、战斗部及保险-执行机构;发动机舱为单室双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级工作时间约4秒,二级工作时间约8秒,在发动机工作后约4秒将导弹推进到850米/秒的最大飞行速度;弹翼组合舱可相对于纵轴自由转动,其转动程度取决于作用在弹翼上的气动力不对称性。


  道尔-M1系统可配两种导弹:一种是无线电指令制导导弹,另一种是主动雷达寻的制导的导弹。前者供出口用,后者供国内用。道尔-M1的新改型道尔-M1A的最大作战距离和高度分别增加15和9千米。


  3. 道尔-M1导弹作战过程


  作战中,导弹的基本工作过程具有5个阶段:发射准备、弹射离架、转向目标、控制飞行、摧毁目标。目标搜索雷达将目标信息指示给制导雷达,在制导雷达稳定跟踪目标后即发出发射准备的信息,借助战车上的自动发射装置在5~6秒内完成战车和导弹的功能检测,车上电源向弹上设备输电,并向弹上自动驾驶仪输入导弹转弯指令(该指令在导弹飞行时自主产生)。根据“发射”指令,弹上电源启动,起爆弹射器将导弹垂直弹射到15~20米时,根据转弯自主指令在燃气舵作用下弹体转弯,发动机稍超前已开始工作,使导弹即刻加速飞行。制导雷达自动截获导弹并转入自动跟踪状态,并向导弹发送控制指令将其引向目标,制导站辐射一束探测脉冲并根据发射信号来实现目标跟踪;在瞄准目标时刻,制导站发送控制指令和询问脉冲给导弹,弹上应答机发出应答信号后,制导站就根据该应答信号形成导弹的跟踪误差信号,按此信号,战车专用计算机计算出控制指令并通过指令发送设备将此指令发送到弹上自动驾驶仪,以确保对导弹的精确制导。当导弹接近目标达到战斗部有效杀伤距离时,无线电引信便适时引爆战斗部将目标摧毁。导弹在2.5秒内若未接受到控制指令便自毁;没有命中目标、飞行22秒也自毁;导引导弹的过程、跟踪目标与导弹的质量和命中目标的情况,在指挥员显示器及跟踪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战车文件编制系统将作战过程中指挥程序的语言信息和数字信息给予记录,为战后评估和作战分析提供依据。

 道尔-M1的战斗保障装备主要是履带装甲式连指挥车,训练保障装备主要是轮式模拟训练车,后勤保障装备主要是运输装填车、运弹车和连维护车、团维护车等。


  1.连指挥车


  道尔-M1的每辆战车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4辆战车协同作战,其中一辆战车可作为 主战车协同其他3辆战车作战,但4辆战车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则需要在连指挥车9A331统一指挥下进行作战,一般战车间隔5千米。9A331是道尔-M1地空导弹连的机动指挥所,主要用于采集和处理本级雷达信息;接受处理指挥所或雷达站、直升机警戒系统提供的上级空情信息;给出目标指示并进行目标分配和射击扇区分配;指挥、控制和协调全连作战装备的行动,实现连作战指挥自动化。该车为轻型装甲车,由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通信距离5~12千米)、供电和生命保障系统、软件系统、载车底盘及各种备附件组成。


  2.道尔-M1的各种保障车


  道尔-M1的模拟训练车可模拟复杂空情和各种干扰情况,培训战车班班长和操作手的射击指挥和战斗技能,可同时对战勤班班长、1号操作手和2号操作手进行战斗操作训练。该车还拖有1部配套油机。车载模拟训练设备也可用于学校在教室内的教学训练。


  运输装填车用于运送和储存2个完全准备就绪的导弹模块,装填和卸转导弹模块;运弹车用于运输和储存1~4个导弹模块。


  为保障吊装和装卸导弹模块,运输装填车还配有成套索具。


  技术维修车分为连用和团用两种,利用车上的单套备附件和成组备附件对9A331战车进行技术维护,对战车各组合和组件进行维修和更换,分析战车文件编制系统的信息,保证战车电子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torm1-3.jpg (22.6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4 上传

tor-greece.jpg (12.65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4 上传

tor-gr.jpg (20.68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4 上传

Sa-15a.jpg (10.54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4 上传

800px-Strela_10.jpg (49.77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4 上传

264px-9М330_missiles.jpg (49.6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4 上传

torm1-4.jpg (20.26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4 上传




9M330道尔M1/SA-15

俄罗斯“安泰”设计局80年代研制的近程地空导弹系统,俄罗斯称9K330“道尔”(TOR),北约称为SA-15(萨姆-15),其最新改进型为9K331“道尔-M1”(TOR-M1),1993年装备部队。“道尔-M1”系统是世界上同类地空导弹系统中唯一采用三坐标搜索雷达,具有垂直发射和同时攻击两个目标能力的先进近程防空系统。整个系统包括一部三坐标多普勒搜索雷达、一部多普勒跟踪雷达、一部电视跟踪瞄准设备和8枚9M330导弹,均整合安装在一辆由GM-569改装的中型履带装甲运输车上。基本战斗单位是导弹发射连,由4辆导弹车和1部指挥车组成,并配有导弹运输装填车、修理车和测试车等。


  “道尔-M1”系统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25千米,可对48个来袭目标作出判断,并对其中10个目标进行跟踪。系统跟踪雷达可引导导弹攻击2个目标。系统配有8枚导弹,垂直装在2个密封的4联装发射筒内。系统反应时间仅5―8秒。导弹车战斗全重34吨,车长7.5米,宽3.3米,高5.1米(雷达竖起),最大速度60千米/小时,乘员3人。9M330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和大功率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全长2.9米,弹径0.23米,翼展0.5米,起飞重量165千克,射程1.5―12千米,射高10―8000米,最大速度850米/秒,机动过载30g,弹头为15公斤破片杀伤式战斗部,可击落飞行速度在700百米以下的低空目标,如各种固定翼战机、旋翼直升机,以及巡航导弹和精灵炸弹等精确制导小型空中目标,单发命中概率在70%以上。



我国于90中期年代从俄罗斯引进了二十多套道尔-M1型低空野战防空导弹,装备38集团军的防空旅。


    道尔-M1型是一种全天候、机动式、垂直发射的单车自动化野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系统包括目标搜索雷达、制导站、导弹模块和底盘。目标搜索雷达和制导站的天线部分以及2个导弹模块(8枚导弹)、电视光学瞄准设备组成了一个转塔式整体位于底盘上,整个转塔可360度旋转,其他显示控制台等设备位于底盘里。


    目标搜索雷达可同时跟踪9个目标航迹和1个有源干扰,为制导雷达目标制示信息;制导站装有相控阵雷达,用于补充搜索和自动跟踪1-2目标,同时可自动捕获、跟踪2枚导弹并给其发送控制指令,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或2个目标;电视光学瞄准系统可显示、观测21千米内的目标,提高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跟踪能力。


    车上装载2个导弹模块,每个导弹模块由1个运输发射箱和4枚9M331导弹组成。导弹的发动机是单室双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



系统的底盘重26吨,载重11吨,行驶最大爬升角35度,越壕宽2米,涉水深度1米。


  全长:3.5米


  弹重:165千克


  战斗部装药:15千克


  射高:0.01-6千米


  有效射程:1-12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2.8M(850米/秒)


道尔-M1整个武器装备包括3大部分10部车辆:作战系统装备、指挥系统装备和保障系统装备。前2大系统各为1辆战车,后1种系统包括8部车辆,详见表1。


  为提高道尔-M1对不同防御目标作战时的效费比,安泰公司以道尔-M1单部战车式系统为基本型号,推出了价格更低的道尔-M1T系列,即道尔-M1TA轮式卡车式、道尔-M1TB牵引式、 道尔-M1TS固定式三种型号,从而形成了道尔-M1和道尔-M1TA、道尔-M1TB、道尔-M1TS作战装备系列型号。


  由于这4种型号作战装备的构成模块是通用的,所以它们的主要作战性能基本相同,尽管道尔-M1T系列不如其基本型号道尔-M1的作战机动性强,但却具备价格低、对桥梁压力小、发射与指控点可分置等其他一些优点,详见表2。可根据不同的防御需要和实际的作战环境、条件等选用不同的道尔-M1型号,以实现最大的作战效费比。


 (10部车辆) 作战系统装备


  (集中于1部装甲战车上) 作战车辆(9A331-1)


  导弹模块2个(9M334)


  导弹9M331 发射箱Я281


  指挥系统装备


  (集中于1部装甲车辆上) 一体化连指挥站(9C737)


  保障系统装备 运弹装填车


  (9T244,包括成套索具)


  运弹车(9T245)


  连技术维修车(9B887-M)


  团技术维修车(9B887-1M)


  模拟训练车(9Ф678)


  机械维修车


  全套备件车


  综合测试车

1.道尔-M1战车组成


  安泰公司以其高超的设计制造水平,向国际同行推出了技战术性能与构造、外观都堪称灵巧精美的道尔-M1垂直发射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其导弹、雷达、制导站集中在一辆自行式履带装甲车上。从总体构成上看,整个道尔-M1战车分成两大块,一块是导弹与雷达天线等的组合,一块是装甲战车底盘(含制导站显示与控制台)。其具体构成包括目标搜索雷达和天线稳定设备、敌我识别装置、制导雷达和电视-光学瞄准设备、垂直自动发射装置、专用数字计算机、同指挥车的连接设备、一次电源配电设备、定向定位和导航设备、操作和信号控制设备、战车设备功能检测装置、信息显示设备、液冷和加热设备、空气冷却设备、超压设备、文件记录设备、模-数和数-模转换器、履带装甲底盘和战车电源设备、生命保障设备、通信设备、防火设备、观测仪器、备件工具和附件等。


  2.道尔-M1武器系统战车底盘


  道尔-M1的履带式装甲战车底盘是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配置战车设备和仪器,保证武器系统具有高度越野性能和快速机动能力,并向武器系统提供220伏、400赫兹的交流电。该底盘重26吨,极限载荷11吨,行驶最大爬升角35度,越过壕沟宽度2米,涉水深度1米。


  道尔-M1武器系统反应时间快,可在行进中进行搜索,具有较高的野战机动性能,自动化工作程度高,具有对付双目标的能力,采用垂直冷发射,可对付饱和攻击,并具有抗有源、地物、云雨等干扰影响并具备对有源干扰体进行射击的能力。


  9A331战车通常具有6种工作状态:战斗作业状态、自动和手动功能检测状态、校飞工作状态、运动目标和导弹控制状态、电子目标状态,以满足作战、各种参数调整检测和临战训练的需要;在实施作战时,通常包括以下阶段:接通供电设备、设备功能检查、搜索发现目标、外推目标轨迹、分析判断空情、截获跟踪目标、导弹发射准备、发射制导导弹、导弹击毁目标。


  表2 道尔-M1系列型号性能比较表 性能/型号 道尔-M1 道尔-M1TA 道尔-M1TB 道尔-M1TS


  作战单元数量(个) 1 2 2 2


  控制模块重量(吨) 37 16 9 5


  天线/发射模块重量(吨) 14 14 10


  作战部署时间(分) 3 8 10 —


  —撤出部署时间(分) 2 12 15 —


  成本(道尔-M1的%) 100% 72% 70% 66%


  对道路、桥梁最小


  安全压力要求 最大 较大 最小 —


  发射点与指控点可否分离 否 能 能 能


  机动运输能力 强 较强 较低 —


  适于对付的目标 野战高速


  机动作战


  时对付各


  种低空目


  标 


  攻击低速


  运动的军


  事目标,


  保卫控制


  点和军队


  集结区域 保卫重要


  的军事和


  民用点状


  目标 


  保卫重要


  的民用和


  工业目标


  此外,与该战车配套使用的装备有:团用指挥车、团用目标指示雷达、连用指挥车、导弹模块、运输装填车、运弹车、成套索具、配套油机(8千瓦、12千瓦、100千瓦等)、连级技术维护车、团级技术维护车、机械维修车、备件车、模拟训练车、综合测试车等。

道尔-M1武器系统与法国的新一代响尾蛇、英国的长剑2000等先进的现役主力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比,其主要性能指标在总体上占优,见表3。由于9M331导弹采用单室双推力发动机,在飞行初段4秒钟以内其最大飞行速度虽然仅为850米/秒,但其发动机续航时间可达12秒,所以,其主动飞行距离可达9~10千米,可对付飞行速度700米/秒、机动过载达10g的空袭目标,其杀伤区最远达到12千米;而新一代响尾蛇系统的VT-1导弹由于使用工作时间4秒的发射发动机,尽管在最初飞行4秒钟内飞行速度最大达到1250米/秒,但其主动飞行距离仅为5千米,所以只能对付飞行速度420米/秒、机动过载6g的空袭目标,杀伤区最远为10千米。


  道尔-M1的目标搜索雷达、制导站和导弹模块构成了作战装备的主体部分,目标搜索雷达和制导站的天线部分以及2个导弹模块(8枚导弹)、电视光学瞄准设备组构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的转塔式整体,位于战车底盘上;其他显示控制台等设备、设施则位于战车底盘里。转塔的一端装有目标搜索雷达天线(弧形面、长条网状式,行军时可放平),另一端是制导雷达天线(方形体),制导雷达天线的左面带蓝色圆口的柱状体为制导站的电视光学瞄准设备;导弹模块隐装在中部(从外观上看不出导弹模块的位置),整个转塔可360度转动。


  1.道尔-M1目标搜索雷达和制导站


  目标搜索雷达用于战车行进或停止期间,对给定空间进行圆周搜索、探测、跟踪,测量空中目标的方位角、高低角和距离坐标,并与敌我识别器配合识别已发现目标的国籍,同时跟踪9个目标航迹和1个有源干扰,自行分析判断敌空中目标的威胁程度,并按危险程度进行排序,为制导雷达提供目标指示信息。


  制导站具有相控阵天线,用于补充搜索和自动跟踪1~2个目标,同时可自动捕获、跟踪2枚导弹并给其发送控制指令,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或2个空中目标。电视光学瞄准系统用于在气象能见距离条件下,显示、观测其作用距离(21千米左右)内的空中目标,输出形成目标偏离空间电轴的角度误差,在角度上对目标进行跟踪,提高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跟踪能力。


  2.道尔-M1的导弹模块


  每个导弹模块由1个运输发射箱和4枚9M331导弹组成,每辆战车上装2个导弹模块,是道尔-M1武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导弹用于直接摧毁空中目标,运输发射箱用于存放、运输和发射导弹。运输发射箱由发射箱壳体,前、后盖,前、中、后隔框,可击穿防护盖,运输伪装固定基座,起吊组件,电接头机构,导轨等构成;箱内分隔成4个装有发射弹射装置及接插件的单独部分,弹射装置由火药、活塞、活塞杆、弹簧、剪切销等部分组成。导弹装入箱内后充以干燥空气密封。


  表4 9M331导弹主要技术指标 弹重 167千克


  弹长 2895毫米


  弹径 235毫米


  翼展 650毫米


  战斗部 高能破片式,重17千克,破片数1870块,每块约3克,飞散角约40度,杀伤半径15米


  引信 X波段无线电近炸脉冲体制引信,作用距离10~20米


  机动过载 30g


  工作寿命 50次接通


  使用年限 10年(无需检测)


  导弹模块重 1017千克(含导弹)


  9M331导弹由5个舱段组成:从弹头至弹尾依次是整流罩舱、控制舱、仪器舱、发动机舱和弹翼组合舱,呈鸭式气动布局。弹头为尖形旋转体,由便于无线电引信发射天线工作的透波材料制成;控制舱为锥形,内部的舵隔框上装有4个燃气舵机,其上的4个差动舵面通过偏转改变燃气控制力矩,为导弹垂直发射后迅速转弯提供条件,同时亦可通过舵面差动实现导弹滚动稳定;仪器舱里装有弹上无线电控制设备、自动驾驶仪、无线电引信、化学电源、电机变流器、战斗部及保险-执行机构;发动机舱为单室双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级工作时间约4秒,二级工作时间约8秒,在发动机工作后约4秒将导弹推进到850米/秒的最大飞行速度;弹翼组合舱可相对于纵轴自由转动,其转动程度取决于作用在弹翼上的气动力不对称性。


  道尔-M1系统可配两种导弹:一种是无线电指令制导导弹,另一种是主动雷达寻的制导的导弹。前者供出口用,后者供国内用。道尔-M1的新改型道尔-M1A的最大作战距离和高度分别增加15和9千米。


  3. 道尔-M1导弹作战过程


  作战中,导弹的基本工作过程具有5个阶段:发射准备、弹射离架、转向目标、控制飞行、摧毁目标。目标搜索雷达将目标信息指示给制导雷达,在制导雷达稳定跟踪目标后即发出发射准备的信息,借助战车上的自动发射装置在5~6秒内完成战车和导弹的功能检测,车上电源向弹上设备输电,并向弹上自动驾驶仪输入导弹转弯指令(该指令在导弹飞行时自主产生)。根据“发射”指令,弹上电源启动,起爆弹射器将导弹垂直弹射到15~20米时,根据转弯自主指令在燃气舵作用下弹体转弯,发动机稍超前已开始工作,使导弹即刻加速飞行。制导雷达自动截获导弹并转入自动跟踪状态,并向导弹发送控制指令将其引向目标,制导站辐射一束探测脉冲并根据发射信号来实现目标跟踪;在瞄准目标时刻,制导站发送控制指令和询问脉冲给导弹,弹上应答机发出应答信号后,制导站就根据该应答信号形成导弹的跟踪误差信号,按此信号,战车专用计算机计算出控制指令并通过指令发送设备将此指令发送到弹上自动驾驶仪,以确保对导弹的精确制导。当导弹接近目标达到战斗部有效杀伤距离时,无线电引信便适时引爆战斗部将目标摧毁。导弹在2.5秒内若未接受到控制指令便自毁;没有命中目标、飞行22秒也自毁;导引导弹的过程、跟踪目标与导弹的质量和命中目标的情况,在指挥员显示器及跟踪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战车文件编制系统将作战过程中指挥程序的语言信息和数字信息给予记录,为战后评估和作战分析提供依据。

 道尔-M1的战斗保障装备主要是履带装甲式连指挥车,训练保障装备主要是轮式模拟训练车,后勤保障装备主要是运输装填车、运弹车和连维护车、团维护车等。


  1.连指挥车


  道尔-M1的每辆战车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4辆战车协同作战,其中一辆战车可作为 主战车协同其他3辆战车作战,但4辆战车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则需要在连指挥车9A331统一指挥下进行作战,一般战车间隔5千米。9A331是道尔-M1地空导弹连的机动指挥所,主要用于采集和处理本级雷达信息;接受处理指挥所或雷达站、直升机警戒系统提供的上级空情信息;给出目标指示并进行目标分配和射击扇区分配;指挥、控制和协调全连作战装备的行动,实现连作战指挥自动化。该车为轻型装甲车,由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通信距离5~12千米)、供电和生命保障系统、软件系统、载车底盘及各种备附件组成。


  2.道尔-M1的各种保障车


  道尔-M1的模拟训练车可模拟复杂空情和各种干扰情况,培训战车班班长和操作手的射击指挥和战斗技能,可同时对战勤班班长、1号操作手和2号操作手进行战斗操作训练。该车还拖有1部配套油机。车载模拟训练设备也可用于学校在教室内的教学训练。


  运输装填车用于运送和储存2个完全准备就绪的导弹模块,装填和卸转导弹模块;运弹车用于运输和储存1~4个导弹模块。


  为保障吊装和装卸导弹模块,运输装填车还配有成套索具。


  技术维修车分为连用和团用两种,利用车上的单套备附件和成组备附件对9A331战车进行技术维护,对战车各组合和组件进行维修和更换,分析战车文件编制系统的信息,保证战车电子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9K38/SA-16/18

针-1 9K310 式地空导弹系统是一种便携式近程低空防空导弹系统 , 北约称之为萨姆-16 手钻, 主要用于对付低空飞机和悬停的直升机。70 年代末研制,1981 年装备前苏军,导弹型号9M313 。

萨姆-16防空导弹(SA-16“手钻”),俄罗斯命名为“针-1”(Igla-1),代号“9K310”。萨姆-16防空
导弹由依热夫斯基机械厂研制,是一种便携式近程低空防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和悬停的直升机,是SA-18的简化版本,是“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基本型。20世纪70 年代末研制,1981年装备前苏军,导弹型号9M313 。全弹分为前舱(装导引头)控制舱,战斗部,主发动机和起飞发动机。[1][2]   由于在导弹的外形布局,制导控制,动力装置,作战系统等很多方面采用了新的技术和设计,故作战空域,飞行性能,杀伤效果,作战使用等战术技术指标均较同属第二代的-14先进。尽管SA-16在性能上比SA-14有明显提高,但因不具备抗红外人工干扰的能力,寿命周期并不长


 苏联代号:IGLA-1   服役年代:1981年   所属军种:陆军   装备数量:不详   引导方式:红外自引导   弹径:72毫米   弹重:10.8千克   导弹长度:1.55米[5]   飞行速度:M = 2.0 ,平均 570 米 / 秒,最大 880 米 / 秒[5][3]   服役国家:俄罗斯,东欧国家,伊拉克,叙利亚,伊朗,利比亚,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朝鲜,也门   雷达系统:无[5]   全重:17.8 千克   时间:13 秒   射程:600-2500米(对飞机);1000-25000米(对直升机)   射高 :10-2500米(对飞机);10-3500米(对直升机)   战斗部类型/重:杀爆型2 千克

800px-SA-16_and_SA-18_missiles_and_launchers.jpg (50.96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6 上传

800px-Igla-Super.jpg (54.71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6 上传

522px-9k38_Igla_voilkh_stya\'Mercedes-Benz_Unimog_angsxhtoilya_Vohskteing.jpg (93.47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6 上传

Sa-16.jpg (15.8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6 上传




9K38/SA-16/18

针-1 9K310 式地空导弹系统是一种便携式近程低空防空导弹系统 , 北约称之为萨姆-16 手钻, 主要用于对付低空飞机和悬停的直升机。70 年代末研制,1981 年装备前苏军,导弹型号9M313 。

萨姆-16防空导弹(SA-16“手钻”),俄罗斯命名为“针-1”(Igla-1),代号“9K310”。萨姆-16防空
导弹由依热夫斯基机械厂研制,是一种便携式近程低空防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和悬停的直升机,是SA-18的简化版本,是“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基本型。20世纪70 年代末研制,1981年装备前苏军,导弹型号9M313 。全弹分为前舱(装导引头)控制舱,战斗部,主发动机和起飞发动机。[1][2]   由于在导弹的外形布局,制导控制,动力装置,作战系统等很多方面采用了新的技术和设计,故作战空域,飞行性能,杀伤效果,作战使用等战术技术指标均较同属第二代的-14先进。尽管SA-16在性能上比SA-14有明显提高,但因不具备抗红外人工干扰的能力,寿命周期并不长


 苏联代号:IGLA-1   服役年代:1981年   所属军种:陆军   装备数量:不详   引导方式:红外自引导   弹径:72毫米   弹重:10.8千克   导弹长度:1.55米[5]   飞行速度:M = 2.0 ,平均 570 米 / 秒,最大 880 米 / 秒[5][3]   服役国家:俄罗斯,东欧国家,伊拉克,叙利亚,伊朗,利比亚,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朝鲜,也门   雷达系统:无[5]   全重:17.8 千克   时间:13 秒   射程:600-2500米(对飞机);1000-25000米(对直升机)   射高 :10-2500米(对飞机);10-3500米(对直升机)   战斗部类型/重:杀爆型2 千克





9K22通古斯卡/SA-19

萨姆-19防空导弹(2C6M,SA-19“通古斯卡”)是弹炮合一的防空武器系统。主要是针对武装直升机设计的,是一种全自动、全天候自行防空系统。于1988年开始在苏军服役。装有30毫米双管高射机关炮和9M311防空导弹,可以打击200-8000没的各种中低空目标,其跟踪雷达的最大跟踪距离可达13公里。

  萨姆-19防空导弹(SA-19“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导弹系统,结合了高速导弹和高效自动高炮的优势,装配高效雷达设备,采用著名的“石勒喀”系统装配的钢甲,防护水平明显提高,行进性能也大为改观。

主要改型
  萨姆-19防空导弹发展型号有:“通古斯卡-M”,“通古斯卡-M1”,“喀什坦”(舰载型),“喀什坦-M”。

  “通古斯卡-M1”

  “通古斯卡-M1”是一种高效弹炮合一低空防空系统。该系统由位于俄罗斯联邦图拉市的KBP仪表设计局设计,并由俄罗斯乌兰诺夫斯克机械厂制造。该车可在静止或行进间攻击目标,在打击较远的目标时使用导弹,并使用火炮打击抵近目标。整个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打击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同时也可消灭地面目标。通古斯卡防空系统已经进入俄罗斯陆军服役,并且还装备了印度陆军。

  “通古斯卡-M1”系统安装在一台重34吨的履带式底盘上,其发动机可使用多种类型的燃油。底盘采用液压机械式传动机构、液气悬挂系统,可以改变车底离地高度并利用液压动作收紧履带。该车的炮塔中拥有瞄准和稳定驱动机构,以及全套电源系统。为保证乘员在恶劣条件下的战斗效能,该车还安装了空调、暖气和过滤系统。

  “通古斯卡-M1”防空系统拥有目标截获雷达和目标跟踪雷达各一门,还装备光学瞄准具、数字计算系统、倾角测量系统和导弹设备。该车的雷达可探测18千米外的目标,并对16千米外的目标实施跟踪。

  一个“通古斯卡-M1”防空阵地由最多6辆车组成,也可以包含弹药运输/补给车,及一些维护和训练设施。

  “格布卡”

  “格布卡”近程舰空导弹系统由“针-S”地空导弹发展而来,具有高效打击小型目标,例如巡航导弹和无人飞行器的能力。“格布卡”舰空导弹系统由光电瞄准制导装置、小型回转式发射装置、火控显控台和4至8枚舰空导弹组成。在俄罗斯未来舰载防空武器系统设计者的眼中,“格布卡”舰空导弹系统成为了对付低空、超低空目标的理想武器系统。

  “喀什坦”

  “喀什坦”弹炮合一防空导弹系统是“通古斯卡”的舰载型,型号发展到了“喀什坦-M”。

基本数据
  (数据位“通古斯卡-M1”)

  车辆战斗重量 34吨

  最大速度 65千米/小时

  乘员 4人

  武器 8枚地空导弹、2座双管30毫米高炮

  武器携载量

  9M311M1导弹 8枚

  30毫米炮弹 1904发

  制导系统 雷达/光学

  目标探测距离 18千米

  目标跟踪距离 16千米

  可打击的目标高度

  导弹 15—10000米

  高炮 最大射高3000米

  射程

  导弹 15—6000米

  高炮 300—4000米

  (数据位9M311M1导弹,即北约所称的SA-19)

  制导方式:半主动雷达指令视线制导

  弹重:40千克

  战斗部重:9千克

    弹体长度:2.5米

  导弹最大速度:900米/秒

  打击最大飞行速度:500米/秒

  导弹打击地面目标射程:15至6000米

  打击空中目标射程:15至10000米


800px-VDay_Parade_Rehearsal_Moscow03.jpg (125.2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7 上传

2s6fir.jpg (9.73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7 上传

Amd_2s6.jpg (59.42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6:57 上传




9K22通古斯卡/SA-19

萨姆-19防空导弹(2C6M,SA-19“通古斯卡”)是弹炮合一的防空武器系统。主要是针对武装直升机设计的,是一种全自动、全天候自行防空系统。于1988年开始在苏军服役。装有30毫米双管高射机关炮和9M311防空导弹,可以打击200-8000没的各种中低空目标,其跟踪雷达的最大跟踪距离可达13公里。

  萨姆-19防空导弹(SA-19“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导弹系统,结合了高速导弹和高效自动高炮的优势,装配高效雷达设备,采用著名的“石勒喀”系统装配的钢甲,防护水平明显提高,行进性能也大为改观。

主要改型
  萨姆-19防空导弹发展型号有:“通古斯卡-M”,“通古斯卡-M1”,“喀什坦”(舰载型),“喀什坦-M”。

  “通古斯卡-M1”

  “通古斯卡-M1”是一种高效弹炮合一低空防空系统。该系统由位于俄罗斯联邦图拉市的KBP仪表设计局设计,并由俄罗斯乌兰诺夫斯克机械厂制造。该车可在静止或行进间攻击目标,在打击较远的目标时使用导弹,并使用火炮打击抵近目标。整个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打击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同时也可消灭地面目标。通古斯卡防空系统已经进入俄罗斯陆军服役,并且还装备了印度陆军。

  “通古斯卡-M1”系统安装在一台重34吨的履带式底盘上,其发动机可使用多种类型的燃油。底盘采用液压机械式传动机构、液气悬挂系统,可以改变车底离地高度并利用液压动作收紧履带。该车的炮塔中拥有瞄准和稳定驱动机构,以及全套电源系统。为保证乘员在恶劣条件下的战斗效能,该车还安装了空调、暖气和过滤系统。

  “通古斯卡-M1”防空系统拥有目标截获雷达和目标跟踪雷达各一门,还装备光学瞄准具、数字计算系统、倾角测量系统和导弹设备。该车的雷达可探测18千米外的目标,并对16千米外的目标实施跟踪。

  一个“通古斯卡-M1”防空阵地由最多6辆车组成,也可以包含弹药运输/补给车,及一些维护和训练设施。

  “格布卡”

  “格布卡”近程舰空导弹系统由“针-S”地空导弹发展而来,具有高效打击小型目标,例如巡航导弹和无人飞行器的能力。“格布卡”舰空导弹系统由光电瞄准制导装置、小型回转式发射装置、火控显控台和4至8枚舰空导弹组成。在俄罗斯未来舰载防空武器系统设计者的眼中,“格布卡”舰空导弹系统成为了对付低空、超低空目标的理想武器系统。

  “喀什坦”

  “喀什坦”弹炮合一防空导弹系统是“通古斯卡”的舰载型,型号发展到了“喀什坦-M”。

基本数据
  (数据位“通古斯卡-M1”)

  车辆战斗重量 34吨

  最大速度 65千米/小时

  乘员 4人

  武器 8枚地空导弹、2座双管30毫米高炮

  武器携载量

  9M311M1导弹 8枚

  30毫米炮弹 1904发

  制导系统 雷达/光学

  目标探测距离 18千米

  目标跟踪距离 16千米

  可打击的目标高度

  导弹 15—10000米

  高炮 最大射高3000米

  射程

  导弹 15—6000米

  高炮 300—4000米

  (数据位9M311M1导弹,即北约所称的SA-19)

  制导方式:半主动雷达指令视线制导

  弹重:40千克

  战斗部重:9千克

    弹体长度:2.5米

  导弹最大速度:900米/秒

  打击最大飞行速度:500米/秒

  导弹打击地面目标射程:15至6000米

  打击空中目标射程:15至10000米





S - 400(SAM)/SA-21

SA-21防空导弹(SA-21“小冰山∕咆哮者”Growler),俄称之为S-400“凯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SA-21防空导弹(S-400“凯旋”)是在改进S-300PMU1系列地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属于第四代防空导弹系统,是现役和在研防空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可以对付多种空中威胁,包括各种作战飞机、空中预警机、战役战术导弹以及其他精确制导武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前苏联开始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研制S-400“凯旋”, 1999年2月成功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2003年7月,俄罗斯空军总参谋长正式宣

布,S-400的实弹实标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S-400“凯旋”不仅能攻击高、远目标,还能对付低空飞行目标。无论是杀伤范围、杀伤效能,还是在杀伤目标的多样性方面都十分突出。在飞行速度和命中精度等方面均优于美国的“爱国者3”导弹。   

S-400防空导弹系统是一种具有防空和反导能力的武器系统,因其性能优于第四代地空导弹系统,所以俄罗斯军方称其为“四代半”地空导弹系统。
萨姆-21防空导弹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了俄无线电、雷达、火箭制造、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最先进研究成果,吸纳和集成了S-300P和S-300V系列的优点和先进的改型导弹。   

①可以打击多种目标包括隐身目标。它能拦截从200千米高空到超低空直至几十米的空中飞行目标,包括弹道导弹和掠地飞行的“战斧”,而且它高性能的雷达可以发现隐蔽性很好的目标,隐身飞机F-117也在所难免。   

②具有很强的识别力与判断力。它能同时攻击6-10个目标,而且具有目标优先选择的能力。发射几秒钟后,即能判明哪些是侦察机、哪些是轰炸机或战斗机,然后加以选择,并同时对不同方向的6个目标实施打击。   

③射程远,范围广。可在400千米的范围内发现并摧毁世界上一切空中入侵目标。   

④反应快。具有相当强的机动与反应能力,接到作战命令5分钟之后就可进入作战状态,比西方同类系统快6-7倍。   

⑤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具有全方位拦截目标的能力。   

⑥可使用多种型号导弹,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可同时控制18枚导弹。

⑦各作战阶段均实现高度自动化,使用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有源和无源电子对抗的条件下作战。   

⑧1套S-400系统可替代3套S-300PMU1系统,而价格并不比后者高很多,经济上是合算的。


导弹型号: 5V55K(前苏联/俄罗斯编号5B55K) 5V55R(前苏联/俄罗斯编号5B55P) 48N6E(前苏联/俄罗斯编号48H6E) 48N6E2(前苏联/俄罗斯编号48H6E2) 48N6E3(前苏联/俄罗斯编号48H6E3) 9M96E 9M96E2


总长: 7米[7.25米] 7.25米 7.5米 7.5米 7.5米


直径: 0.45米[0.508米] 0.508米 0.515米[0.519米] 0.515米 0.515米


翼展: 1米[1.124米] 1.124米 1.134米


总重量: 1480千克[1480-1500千克] 1664千克[1665千克] 1800千克 1800千克
333千克 420千克


最大射程: 47千米 90千米[5-75千米] 75-150千米(对飞机),40千米(对弹道导弹) 200千米(对飞机),?千米(对弹道导弹) 250千米(对飞机),?千米(对弹道导弹) 40千米 120千米


最小射程: 5千米 5千米 3-5千米 1千米 1千米


射高: 25千米 20千米 20千米


最小射高: 25米 25米 10米(金刚石设计局宣称6米) 5米 5米


马赫数: <6.7M <6.7M <7M(金刚石设计局宣称6M) <7M


最大过载: 21g 21g 25g


杀伤半径: 18米


单发杀伤概率: 70% 70% 80%-95% 70%-90% 70%-90%


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战斗部型号: 杀伤爆破战斗部 杀伤爆破战斗部 杀伤爆破战斗部 杀伤爆破战斗部


战斗部重量: 100千克[133千克] 133千克[196千克] 143千克 180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主动力型号: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制导方式: 无线电指令/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 无线电指令/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 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 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



s400_fireunit.jpg (82.8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7:01 上传

ru_s400.jpg (38.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2-31 17:01 上传




S - 400(SAM)/SA-21

SA-21防空导弹(SA-21“小冰山∕咆哮者”Growler),俄称之为S-400“凯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SA-21防空导弹(S-400“凯旋”)是在改进S-300PMU1系列地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属于第四代防空导弹系统,是现役和在研防空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可以对付多种空中威胁,包括各种作战飞机、空中预警机、战役战术导弹以及其他精确制导武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前苏联开始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研制S-400“凯旋”, 1999年2月成功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2003年7月,俄罗斯空军总参谋长正式宣

布,S-400的实弹实标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S-400“凯旋”不仅能攻击高、远目标,还能对付低空飞行目标。无论是杀伤范围、杀伤效能,还是在杀伤目标的多样性方面都十分突出。在飞行速度和命中精度等方面均优于美国的“爱国者3”导弹。   

S-400防空导弹系统是一种具有防空和反导能力的武器系统,因其性能优于第四代地空导弹系统,所以俄罗斯军方称其为“四代半”地空导弹系统。
萨姆-21防空导弹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了俄无线电、雷达、火箭制造、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最先进研究成果,吸纳和集成了S-300P和S-300V系列的优点和先进的改型导弹。   

①可以打击多种目标包括隐身目标。它能拦截从200千米高空到超低空直至几十米的空中飞行目标,包括弹道导弹和掠地飞行的“战斧”,而且它高性能的雷达可以发现隐蔽性很好的目标,隐身飞机F-117也在所难免。   

②具有很强的识别力与判断力。它能同时攻击6-10个目标,而且具有目标优先选择的能力。发射几秒钟后,即能判明哪些是侦察机、哪些是轰炸机或战斗机,然后加以选择,并同时对不同方向的6个目标实施打击。   

③射程远,范围广。可在400千米的范围内发现并摧毁世界上一切空中入侵目标。   

④反应快。具有相当强的机动与反应能力,接到作战命令5分钟之后就可进入作战状态,比西方同类系统快6-7倍。   

⑤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具有全方位拦截目标的能力。   

⑥可使用多种型号导弹,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可同时控制18枚导弹。

⑦各作战阶段均实现高度自动化,使用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有源和无源电子对抗的条件下作战。   

⑧1套S-400系统可替代3套S-300PMU1系统,而价格并不比后者高很多,经济上是合算的。


导弹型号: 5V55K(前苏联/俄罗斯编号5B55K) 5V55R(前苏联/俄罗斯编号5B55P) 48N6E(前苏联/俄罗斯编号48H6E) 48N6E2(前苏联/俄罗斯编号48H6E2) 48N6E3(前苏联/俄罗斯编号48H6E3) 9M96E 9M96E2


总长: 7米[7.25米] 7.25米 7.5米 7.5米 7.5米


直径: 0.45米[0.508米] 0.508米 0.515米[0.519米] 0.515米 0.515米


翼展: 1米[1.124米] 1.124米 1.134米


总重量: 1480千克[1480-1500千克] 1664千克[1665千克] 1800千克 1800千克
333千克 420千克


最大射程: 47千米 90千米[5-75千米] 75-150千米(对飞机),40千米(对弹道导弹) 200千米(对飞机),?千米(对弹道导弹) 250千米(对飞机),?千米(对弹道导弹) 40千米 120千米


最小射程: 5千米 5千米 3-5千米 1千米 1千米


射高: 25千米 20千米 20千米


最小射高: 25米 25米 10米(金刚石设计局宣称6米) 5米 5米


马赫数: <6.7M <6.7M <7M(金刚石设计局宣称6M) <7M


最大过载: 21g 21g 25g


杀伤半径: 18米


单发杀伤概率: 70% 70% 80%-95% 70%-90% 70%-90%


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无线电近炸/触发引信


战斗部型号: 杀伤爆破战斗部 杀伤爆破战斗部 杀伤爆破战斗部 杀伤爆破战斗部


战斗部重量: 100千克[133千克] 133千克[196千克] 143千克 180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主动力型号: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单级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制导方式: 无线电指令/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 无线电指令/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 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 无线电指令+TVM+惯性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