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130万吨垃圾威胁行船 三峡库区清漂队面临解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12:20
<P>      
</P>
<P>树枝灌木、稻草秸杆、生活垃圾,这是三峡“高峡出平湖”一年多后,记者在长江主要支流苎溪河上所目睹的景象,而它们最后的归宿正是三峡干流库区。

  来自重庆市环保部门的估计:到2010年,重庆市污水年排放量将由目前的10多亿吨增加至23亿吨;入江垃圾由现在的130万吨增至269.6万吨。

  然而,面对如此汹涌而来的漂浮污染物,现行的应对手段还停留在最原始的渔船打捞上,且资金无法保障。

  “再不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三峡库区400亿立方米的水质将因此严重受损,形成浊水东流。”著名环保专家、重庆绿色志愿者协会会长吴登明奋力疾呼。

  11月6日清晨,山城的雾气依旧朦胧,万州区长江漂浮物打捞队的清漂船照例出航了。脸色又黑又红的刘古军是这支民间清漂队的队长,今年39岁,自从去年三峡蓄水以来,他就负责起三峡万州段27条支流及23个回水沱的清漂工作。

  一年前,他的清漂队有17条打捞船,60多号人,现在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其中的4条船仍在苦苦支撑。

  早上7点,刘古军从指挥船上大声喊叫着,“出发。”其实,出航的清漂船只有一条,上面站着朱文富、李先美夫妇和另一个打捞工任胜成,李先美负责发动、掌舵,朱文富和任胜成各拿一根尖头带有网罩的竹竿打捞。船是朱文富、李先美夫妻俩以前用来打渔的老式渔船,13米长,经过改装,前半部分甲板弄成了一个敞开的货舱,用来装载打捞上来的漂浮物。

  船篷中间的舱室里,支着一张木床,占去了二分之一的空间,还有气罐和燃气灶,居家过日子的物品一应俱全。女主人笑着说:“一家两口,除了工作,吃住都在船上。”

  小渔船从长江的入口处进入苎溪河,还没走多远,一阵恶臭就扑鼻而来。只见前面不远处暗黑色的河面上,无数的气泡从水底蹿起,在水流和风向的作用下,河面上的漂浮物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垃圾带,什么都有,方便食品的塑料盒、塑料薄膜、药瓶、破鞋、树枝。忽然一只死羊出现在江面上,开船的李先美把船停下来,朱文富用竹竿将死羊朝里拉,但力气不够,任胜成马上伸手过来帮忙,将这只不知在江水中浸泡多久的死羊拉了过来,再用手拽进货舱。

  忙活了约半小时,这条垃圾带算是被清理掉了,但船却没开出多远。很快,河面一处更大的漂浮物又在他们面前出现。“看来要忙活好长一阵了。”朱文富感叹。

  清漂船迅速向漂浮带靠了过去,几大根纠缠在一起的黄桷树断枝上缠绕着破布、塑料、玉米秆儿。朱文富和任胜成费了好大力气朝船上拖,但庞然大物纹丝不动,倒是每一次伸出去的竹竿打得冰冷的河水四溅,溅落在他们的雨靴里,冻得他们直哆嗦。数次打捞未果,朱文富不得不用手机将情况向队长刘古军汇报,刘同意给他们派一条增援船。

  30分钟后,另外一条清漂船赶到,两条船上的5个汉子费了好大劲,才将树根捆住,拖到旁边一个小码头,这时才发现这些黄桷树根竟然达1吨多重。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等待大的中转船过来装运。

  3个月,螺旋桨被漂浮树根打坏6次

  “你们这一船出去能捞多少?”记者问。“平均一天至少5吨多垃圾,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朱文富说。

  “每天要出去几趟?”

  “基本上上午出去4趟,下午至少2趟。”

  “能捞完吗?”

  “捞不完,我们打捞队的能力实在有限。”

  “这些东西如果不被你们发现会对长江水质造成多大影响?”

  “严重的污染,因为它会腐化。”当记者随同朱文富、李先美夫妇的小船在库区中清漂时,小船时不时会在水中出现趔趄,朱文富告诉记者,是那些没有被发现的漂浮物在船底作怪,他们对行船的威胁性很大,会把船只的螺旋桨打断。

  队长刘古军说,就他所知,在万州水域过往的船只,不论大小,都有过螺旋桨被漂浮树根打坏的经历。他自己所在的“鑫洋号”清漂船,就曾经在短短的3个月里,螺旋桨先后被漂浮树根打坏6次。

  今年夏天,一艘飞船在巫山水域突然遭遇漂浮树根,螺旋桨被打坏,高速航行中的飞船失去平衡,差点撞到岸边的岩石上。

  刘古军说,包括长江上的“巨无霸”拖轮,也被漂浮树根打坏过螺旋桨,无法正常航行。

  漂浮树根经水浸泡后,一般都比较沉重,在漂浮过程中,只有少部分露在水面上,其颜色与浑浊的江水也很接近,不容易被行驶中的船只发现,很多船只都是在被漂浮树根“暗算”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
</P>
<P>刘古军告诉记者,漂浮树根不仅威胁行船安全,还对三峡大坝的安全运行构成危害。他说,大量的树根如果汇集到三峡大坝,“结果难以想像。”

  富营养水质催肥浮萍

  令人担心的还不止于此,因为大量漂浮物的出现,三峡库区的水面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库区日益暗黑的水面上,绿色的浮萍已星星点点蔓延开来。万州环卫处水域科科长陈奔告诉记者,去年蓄水后,前几个月还比较正常,因为政府组织的清漂队出动频繁,水面上几乎不长浮萍,到了年尾,浮萍的踪迹便开始出现,到今年三、四月,浮萍便大面积疯长起来。“一场雨下来,满河口都是浮萍,让人看了头皮发麻。”</P>
<P>记者看到,苎溪河口的水面上不仅仅有浮萍,水葫芦的踪影也出现了,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水草。刘古军介绍说,这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的危险标志,而极度富营养化的出现便意味着水中氧气的减少,水葫芦等漂浮植物的生长空间增大。

  他还告诉记者,往年在长江水流速度快的时候,船帮上长的是青苔,而长江蓄水后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水质变化,现在船帮上长出的是黑苔了。苎溪河口的鱼的种类和数量也已经大为减少,剩下的鱼不能吃——早些时候他吃过一些,腥臭扑鼻不说,吃了以后,浑身不舒服。而两个月前,河里开始出现死鱼。

  清漂队面临解散

  据记者了解,三峡库区沿江各区县目前都是依赖雇佣的清漂队进行清漂打捞,但因为资金问题,这些清漂队大有解散的危机。

  起初,刘古军的清漂队一共有17艘船,大多为租来的渔船,肩负着长江万州段74公里水域的清漂。

  去年6月蓄水,连续几个月万州的清漂工作由万州环保局组织,他们从移民局得到了70余万元的经费,“从去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我们的17艘渔船,64名打捞队员,在长江干流以及万州段的27条支流上,打捞起15000吨漂浮物,最多一天捞起了60多吨。”

  但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清漂工作交由万州区环卫处组织,移民局的费用断了。刘古军说,“从此,再没有新的资金投入,清漂队难以坚持工作。”到今年4月底,环卫处拖欠了两个月的清漂费共计30多万元。

  说起资金问题,万州区环卫局水域科科长陈奔也是一脸无奈。“目前,万州已经在清漂上耗费了200多万元,全部是区政府和环保部门靠挤、借、挪、欠的方式筹集的,政府已经在尽最大努力筹集打捞资金了,但是资金问题恐怕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解决。”

  这种情形下,刘古军的清漂队伍一再萎缩,很多人开始离开,清漂船只剩下4条。刘古军说,“现在的打捞都是应付性的,万州段长江主干流,除了中心城区旁的4公里水面,其它地方的打捞基本停止。”

</P><P>      
</P>
<P>树枝灌木、稻草秸杆、生活垃圾,这是三峡“高峡出平湖”一年多后,记者在长江主要支流苎溪河上所目睹的景象,而它们最后的归宿正是三峡干流库区。

  来自重庆市环保部门的估计:到2010年,重庆市污水年排放量将由目前的10多亿吨增加至23亿吨;入江垃圾由现在的130万吨增至269.6万吨。

  然而,面对如此汹涌而来的漂浮污染物,现行的应对手段还停留在最原始的渔船打捞上,且资金无法保障。

  “再不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三峡库区400亿立方米的水质将因此严重受损,形成浊水东流。”著名环保专家、重庆绿色志愿者协会会长吴登明奋力疾呼。

  11月6日清晨,山城的雾气依旧朦胧,万州区长江漂浮物打捞队的清漂船照例出航了。脸色又黑又红的刘古军是这支民间清漂队的队长,今年39岁,自从去年三峡蓄水以来,他就负责起三峡万州段27条支流及23个回水沱的清漂工作。

  一年前,他的清漂队有17条打捞船,60多号人,现在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其中的4条船仍在苦苦支撑。

  早上7点,刘古军从指挥船上大声喊叫着,“出发。”其实,出航的清漂船只有一条,上面站着朱文富、李先美夫妇和另一个打捞工任胜成,李先美负责发动、掌舵,朱文富和任胜成各拿一根尖头带有网罩的竹竿打捞。船是朱文富、李先美夫妻俩以前用来打渔的老式渔船,13米长,经过改装,前半部分甲板弄成了一个敞开的货舱,用来装载打捞上来的漂浮物。

  船篷中间的舱室里,支着一张木床,占去了二分之一的空间,还有气罐和燃气灶,居家过日子的物品一应俱全。女主人笑着说:“一家两口,除了工作,吃住都在船上。”

  小渔船从长江的入口处进入苎溪河,还没走多远,一阵恶臭就扑鼻而来。只见前面不远处暗黑色的河面上,无数的气泡从水底蹿起,在水流和风向的作用下,河面上的漂浮物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垃圾带,什么都有,方便食品的塑料盒、塑料薄膜、药瓶、破鞋、树枝。忽然一只死羊出现在江面上,开船的李先美把船停下来,朱文富用竹竿将死羊朝里拉,但力气不够,任胜成马上伸手过来帮忙,将这只不知在江水中浸泡多久的死羊拉了过来,再用手拽进货舱。

  忙活了约半小时,这条垃圾带算是被清理掉了,但船却没开出多远。很快,河面一处更大的漂浮物又在他们面前出现。“看来要忙活好长一阵了。”朱文富感叹。

  清漂船迅速向漂浮带靠了过去,几大根纠缠在一起的黄桷树断枝上缠绕着破布、塑料、玉米秆儿。朱文富和任胜成费了好大力气朝船上拖,但庞然大物纹丝不动,倒是每一次伸出去的竹竿打得冰冷的河水四溅,溅落在他们的雨靴里,冻得他们直哆嗦。数次打捞未果,朱文富不得不用手机将情况向队长刘古军汇报,刘同意给他们派一条增援船。

  30分钟后,另外一条清漂船赶到,两条船上的5个汉子费了好大劲,才将树根捆住,拖到旁边一个小码头,这时才发现这些黄桷树根竟然达1吨多重。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等待大的中转船过来装运。

  3个月,螺旋桨被漂浮树根打坏6次

  “你们这一船出去能捞多少?”记者问。“平均一天至少5吨多垃圾,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朱文富说。

  “每天要出去几趟?”

  “基本上上午出去4趟,下午至少2趟。”

  “能捞完吗?”

  “捞不完,我们打捞队的能力实在有限。”

  “这些东西如果不被你们发现会对长江水质造成多大影响?”

  “严重的污染,因为它会腐化。”当记者随同朱文富、李先美夫妇的小船在库区中清漂时,小船时不时会在水中出现趔趄,朱文富告诉记者,是那些没有被发现的漂浮物在船底作怪,他们对行船的威胁性很大,会把船只的螺旋桨打断。

  队长刘古军说,就他所知,在万州水域过往的船只,不论大小,都有过螺旋桨被漂浮树根打坏的经历。他自己所在的“鑫洋号”清漂船,就曾经在短短的3个月里,螺旋桨先后被漂浮树根打坏6次。

  今年夏天,一艘飞船在巫山水域突然遭遇漂浮树根,螺旋桨被打坏,高速航行中的飞船失去平衡,差点撞到岸边的岩石上。

  刘古军说,包括长江上的“巨无霸”拖轮,也被漂浮树根打坏过螺旋桨,无法正常航行。

  漂浮树根经水浸泡后,一般都比较沉重,在漂浮过程中,只有少部分露在水面上,其颜色与浑浊的江水也很接近,不容易被行驶中的船只发现,很多船只都是在被漂浮树根“暗算”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
</P>
<P>刘古军告诉记者,漂浮树根不仅威胁行船安全,还对三峡大坝的安全运行构成危害。他说,大量的树根如果汇集到三峡大坝,“结果难以想像。”

  富营养水质催肥浮萍

  令人担心的还不止于此,因为大量漂浮物的出现,三峡库区的水面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库区日益暗黑的水面上,绿色的浮萍已星星点点蔓延开来。万州环卫处水域科科长陈奔告诉记者,去年蓄水后,前几个月还比较正常,因为政府组织的清漂队出动频繁,水面上几乎不长浮萍,到了年尾,浮萍的踪迹便开始出现,到今年三、四月,浮萍便大面积疯长起来。“一场雨下来,满河口都是浮萍,让人看了头皮发麻。”</P>
<P>记者看到,苎溪河口的水面上不仅仅有浮萍,水葫芦的踪影也出现了,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字的水草。刘古军介绍说,这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的危险标志,而极度富营养化的出现便意味着水中氧气的减少,水葫芦等漂浮植物的生长空间增大。

  他还告诉记者,往年在长江水流速度快的时候,船帮上长的是青苔,而长江蓄水后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水质变化,现在船帮上长出的是黑苔了。苎溪河口的鱼的种类和数量也已经大为减少,剩下的鱼不能吃——早些时候他吃过一些,腥臭扑鼻不说,吃了以后,浑身不舒服。而两个月前,河里开始出现死鱼。

  清漂队面临解散

  据记者了解,三峡库区沿江各区县目前都是依赖雇佣的清漂队进行清漂打捞,但因为资金问题,这些清漂队大有解散的危机。

  起初,刘古军的清漂队一共有17艘船,大多为租来的渔船,肩负着长江万州段74公里水域的清漂。

  去年6月蓄水,连续几个月万州的清漂工作由万州环保局组织,他们从移民局得到了70余万元的经费,“从去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我们的17艘渔船,64名打捞队员,在长江干流以及万州段的27条支流上,打捞起15000吨漂浮物,最多一天捞起了60多吨。”

  但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清漂工作交由万州区环卫处组织,移民局的费用断了。刘古军说,“从此,再没有新的资金投入,清漂队难以坚持工作。”到今年4月底,环卫处拖欠了两个月的清漂费共计30多万元。

  说起资金问题,万州区环卫局水域科科长陈奔也是一脸无奈。“目前,万州已经在清漂上耗费了200多万元,全部是区政府和环保部门靠挤、借、挪、欠的方式筹集的,政府已经在尽最大努力筹集打捞资金了,但是资金问题恐怕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解决。”

  这种情形下,刘古军的清漂队伍一再萎缩,很多人开始离开,清漂船只剩下4条。刘古军说,“现在的打捞都是应付性的,万州段长江主干流,除了中心城区旁的4公里水面,其它地方的打捞基本停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