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期奥匈帝国装备的战壕掷雷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21:16
战壕掷雷器是一种用来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发射烟幕弹,毒气弹和照明弹。掷雷器和现代迫击炮一样具有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的特点,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二者射击时,都是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身管后坐能量。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但是掷雷器和迫击炮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并且迫击炮普遍采用中央支点与座钣的窝槽连接,这样可以轻松实现360°射界,掷雷器则是固定连接,只有通过搬动笨重的底座来实现射界的变换。相对于掷雷器迫击炮的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另外,从发射方式上来讲,迫击炮弹是靠自带的发射药管和附加药包被点燃后产生的反冲力飞出炮膛的。是炮弹“主动”出去的,而大多数掷雷器是由发射装置内的压缩气体产生的推力把它“推”出去的,确切地说,是弹射,是冷发射,也就是说是“被动”地出去的。现代核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动力源有区别就是了。这就需要装备大量的压缩气瓶,不如迫击炮弹自带的发射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早期的战壕掷雷器是迫击炮的雏形,它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 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门炮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kg,射程为50~400m,射角为45 °~65°。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在当时被叫作 “掷雷器”,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堑壕战使战争陷入僵持,铁丝网和重机枪让进攻的一方损失惨重,怎样快速有效的摧毁敌人的重机枪火力点并且突破铁丝网的阻拦打破这种僵持让各国的设计师们绞尽脑汁,除了研发各式各样昂贵又复杂的装甲车辆,各参战国还在寻求别的有效的武器,比如大口径火炮,但在一战时期,通信很不发达,而且由于大口径火炮发射时特征很明显,所以也不能太靠近前线,炮兵对于在前线突然出现的敌人活动和敌人新出现的野战工事反应很迟钝,进攻部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怎么才能在前线得到和大口径火炮一样威力的武器的快速支援呢,各国不约而同的发现掷雷器这种新生的武器很适合完成这个任务,有些国家甚至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在研发装备多种口径的掷雷器了,这其中奥匈帝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作为战争的发起国,奥匈帝国可谓准备充分,它装备的战壕掷雷器口径从75毫米到260毫米,种类繁多,使用广泛.本文将把奥匈帝国的掷雷器分为两大类即用压缩空气发射的掷雷器和用发射药发射的掷雷器分别按照口径大小的顺序为读者一一介绍。战壕掷雷器是一种用来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发射烟幕弹,毒气弹和照明弹。掷雷器和现代迫击炮一样具有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的特点,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二者射击时,都是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身管后坐能量。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但是掷雷器和迫击炮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并且迫击炮普遍采用中央支点与座钣的窝槽连接,这样可以轻松实现360°射界,掷雷器则是固定连接,只有通过搬动笨重的底座来实现射界的变换。相对于掷雷器迫击炮的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另外,从发射方式上来讲,迫击炮弹是靠自带的发射药管和附加药包被点燃后产生的反冲力飞出炮膛的。是炮弹“主动”出去的,而大多数掷雷器是由发射装置内的压缩气体产生的推力把它“推”出去的,确切地说,是弹射,是冷发射,也就是说是“被动”地出去的。现代核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动力源有区别就是了。这就需要装备大量的压缩气瓶,不如迫击炮弹自带的发射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早期的战壕掷雷器是迫击炮的雏形,它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 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门炮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kg,射程为50~400m,射角为45 °~65°。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在当时被叫作 “掷雷器”,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堑壕战使战争陷入僵持,铁丝网和重机枪让进攻的一方损失惨重,怎样快速有效的摧毁敌人的重机枪火力点并且突破铁丝网的阻拦打破这种僵持让各国的设计师们绞尽脑汁,除了研发各式各样昂贵又复杂的装甲车辆,各参战国还在寻求别的有效的武器,比如大口径火炮,但在一战时期,通信很不发达,而且由于大口径火炮发射时特征很明显,所以也不能太靠近前线,炮兵对于在前线突然出现的敌人活动和敌人新出现的野战工事反应很迟钝,进攻部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怎么才能在前线得到和大口径火炮一样威力的武器的快速支援呢,各国不约而同的发现掷雷器这种新生的武器很适合完成这个任务,有些国家甚至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在研发装备多种口径的掷雷器了,这其中奥匈帝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作为战争的发起国,奥匈帝国可谓准备充分,它装备的战壕掷雷器口径从75毫米到260毫米,种类繁多,使用广泛.本文将把奥匈帝国的掷雷器分为两大类即用压缩空气发射的掷雷器和用发射药发射的掷雷器分别按照口径大小的顺序为读者一一介绍。
用压缩空气发射炮弹的掷雷器

        当时普遍装备的掷雷器大部分都很笨重,机动性很差,在使用时容易遭到敌人的火力反击,用压缩空气发射炮弹时不会产生大量的烟雾,闪光还有噪声,这样就不会暴露自己的位置给敌人,提高了掷雷器的生存几率,也能更加有效的打击敌人,但是,用压缩空气发射也有很大的缺点,首先,压缩空气的生产,储运需要复杂的设备;其次,大量压缩气瓶的运输还有空气瓶的回收给本来就已经困难的后勤补给雪上加霜;另外,用压缩空气发射对炮手的要求也比较高,因为很多的掷雷器需要炮手改变气压的大小来调整射程。并且掷雷器得口径也受到限制。
较早出现使用压缩空气发射的是80mm M15掷雷器,这是一款由第58步兵师和第20师的修理单位发明的掷雷器,后来生产外包给了位于布达佩斯的Vereinigte Elektrische机械股份公司,该掷雷器使用了易碎螺丝的方法,当气缸的压缩空气达到一定的压力就会打破螺丝让炮弹飞出炮管,炮管通过两个三角形支架安装在底座上,压缩气瓶位于炮管的下方,整体来看构造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由于其生产情况的相关记录缺失,其他数据不详。由于80mm口径的炮弹杀伤效果不理想,奥匈帝国引进了由德国 Ehrhardt & Sehmer公司开发的105mm M15中型掷雷器,这款掷雷器的总重量126千克(280磅),最大射程500米(550码),方向射界 0°,它的炮管装在一个固定的基座上,没有驻退机构,基座直接吸收后坐力,很明显机动性也比较差,每个配套的标准压缩气瓶可以发射15发炮弹。在1915年的7月,军方要求 Ehrhardt & Sehmer公司提供25门掷雷器,250个配套的标准压缩气瓶以及10000发炮弹用于作战评估,但德国 Ehrhardt & Sehmer公司无法提供所需的炮弹,所以炮弹必须由军方自己生产,这些掷雷器在1916年2月以每排两门的数量装备了10个排被部署在东线用于对俄作战。1916年3月底,德国 向军方提供了一款改进型号,但因为弹药生产困难满足不了作战需求而最终被军方放弃。在测试Ehrhardt & Sehmer公司的掷雷器的同时军方也在测试另一种由奥地利布尔诺金属工程公司在较早设计而未被军方采用的80mm掷雷器的基础上发展来的120mm  M16掷雷器,这也是一种用压缩空气发射的后装滑膛式掷雷器,总重量达240公斤(530磅),最大射程800米(870码),在炮管的底部有一个气缸,装填时汽缸偏向一侧,外型上看起来有点像无后坐力炮,气缸的顶部有一个释放手柄,当气缸的压力足够大时手动释放从而发射炮弹,外接的压缩气瓶可以持续发射11发炮弹,炮管固定在支架上,方向射界0°,通过支架下的螺杆来调整高低射界,行军时可以拆掉下方的螺杆将炮管放平以便于运输。方向射界的变换要靠杠杆挪动底座来实现,所以攻击快速变换目标比较困难。发射用的压缩气瓶被固定在底座的两侧。不足的是该掷雷器发射的无尾翼弹丸,精度很差。1915年11月,军方在对比测试后认为这款掷雷器优于德国Ehrhardt & Sehmer公司的掷雷器性能,所以决定从1916年起开始大量采购,布尔诺金属工程公司当年即交付了280门,截止到1917年年底,总共生产了至少930门,战后发现的文件里称该掷雷器为M16A型,据此推断应该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其他的改进型号出现并服役,但是并没有详细的资料。
      随着战争的进行,军方一直在需求杀伤力更大的掷雷器,其实早在1915年军方就再已经在测试德国的150mm M15M.E.掷雷器, ME是埃斯林根机械制造公司的缩写,用以与已经装备的M15区分,由于最初的5门掷雷器在测试中的表现不错,军方于1915年9月21日同意进行作战评估及试生产,随后,4门掷雷器在1915年的10月被送到前线进行进一步的测试。该掷雷器的总重量207公斤(460磅),它的炮管被安装在一个有中央支点的固定底座上,这样一来,可以不用搬动笨重的掷雷器就能实现360度射击,但这个中央支点不想迫击炮那样的灵活,实际使用中改变方向射界还是很不方便,在掷雷器的右侧有一套简单的高低机用来调整高低射界,炮弹的发射也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一个标准的压缩气瓶可以发射12发炮弹。最大射程500米(550码)。在测试中该掷雷器进行了一些小的改进,军方对测试结果比较满意并订购了几百门,但是,它很快就被性能更好的120MM  M16取代。从1915年到1916年这款掷雷器只生产了200门。更大口径的M16是一款由奥地利金属工程公司开发的200mm重型掷雷器,它是从早期的120mm M16掷雷器放大而来的,除了口径比较大之外其余的设计和120mmM16掷雷器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它的炮管通过两个三角形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并且不能左右偏转,方向射界为 0°,炮管的仰角固定在45°,不同的射程是靠调整压缩空气的压力来实现的,这是很考验炮手的技能的。装填时,炮管向上滑动露出炮膛进行装填,由于200mm的炮弹要大得多,所以炮管底部的气缸体积也相应的增大了,并且是横置的,这样一来一个标准的压缩气瓶只能发射4-6发炮弹,而不是像120mm的 M16那样可以发射十几发。同M16一样,它发射的也是无尾翼的弹丸,精度很差。这款掷雷器的总重量690公斤(1500磅)。军方要求奥地利金属工程公司在1916年5月底之前生产20门掷雷器,另外80门要在1916年11月之前交付,但是,在随后的实际作战中发现较小的气缸在发射更大的200mm炮弹时显得力不从心,最大射程 虽然达到1250米(1370码),但压缩空气的消耗量远大于设计量。从1916年到1917年,该掷雷器总共只生产了100门,最终被260mm  M 17掷雷器取代。这是奥匈帝国装备的最后一种用压缩空气发射炮弹的掷雷器,随着军方对掷雷器威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掷雷器的口径越来越大,炮弹越来越重,再用压缩空气发射已经不现实了,由于炮弹自带发射药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尤其是无烟发射药普遍使用后,用压缩空气发射炮弹的掷雷器便逐渐被淘汰了。
用发射药发射炮弹的掷雷器
       掷雷器在最初的诞生时就是使用发射药发射炮弹的,炮弹自带的发射药包或者发射药管是和炮弹一起包装储存运输的,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但当时无烟火药并没有普遍作为发射药来使用,而使用黑火药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闪光及噪声,敌人很容易发现掷雷器的发射阵地,而笨重的掷雷器转移阵地很慢,掷雷器就会成为敌人反击火力重点照顾的对象。
    奥匈帝国装备的掷雷器中最早使用发射药的是90mm  M14 ,一款由陆军自己Technisches UND Administratives Milit r - Komitee(TMK)设计用以快速生产满足前线大量需求的中型掷雷器,所以它尽可能简化构造,它的炮管被固定在简单的三角形支架上,方向射界0°。这款掷雷器总重量72公斤(160磅),最大射程   345米(377码),最小射程   199米  (218码),它放弃了使用压缩空气发射炮弹的方式而改为采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于机动性如此之差的掷雷器来说,用发射时会产生大量闪光和烟雾的黑火药无疑是在告诉敌人“我在这”,并且不可靠的引信也使打出去的炮弹很多是哑弹,尤其是在较松软的地面,尽管后来从德国引进了更可靠的Poppenberg引信系统,但是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的错误没有纠正,由于存在致命的缺点,军方急于寻求一种取代M14的新掷雷器,在1917年10月的竞标中匈牙利火炮厂设计的90mm M17 中标,但中标后的生产进度很缓慢,直到1918年1月,只交付了10门,虽然在1918年3月该掷雷器被列为优先生产的武器,但是原材料的供应紧张和生产设备的缺乏使得TMK制定的在1918年10前生产2730门该掷雷器的计划未能如期实现。这是一种使用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发射炮弹总重量 114公斤(250磅)的后装滑膛掷雷器,最大射程450米(490 YD),方向射界 0°,掷雷器的底座上安装有4个金属把手,这样可以由士兵抬着实现短距离的机动以躲避敌人的反击火力。在采用90mm M17的同时奥匈帝国还引进了一款由德国海因里希兰兹设计的91.5mm兰兹中型后装滑膛掷雷器,它的总重量114公斤(250磅),最大射程450米(490码)。虽然这只是一个作为过渡型号研发的掷雷器,但事实证明,这是一款很优秀的掷雷器,它使用无烟火药来发射炮弹,这样既不会在发射时有很明显的烟雾和闪光使自己的方位暴露给敌人,而且也不像用压缩空气发射那样要准备大量的压缩气瓶,这款掷雷器还可以发射一种刻有预制破片槽的榴弹以杀伤集群的有生目标。兰兹的炮管被固定在两个简单的A字形支架上,总体结构很简单,便于战时大量生产。奥匈帝国对这个设计很满意并要求大量生产,最终在1917年4月前交付了500门,。鉴于他的优秀性能,这款外销的掷雷器也被德军自己大量采用。为了获得更大的杀伤效果,陆军自己的TMK(Technisches und Administratives Milit r-Komitee )设计了120mm 的 M 15掷雷器,它实际 是90mm M 14 掷雷器的放大版,M15的总重量134.5公斤(297磅),最大射程430米(470码),方向射界 0°,TMK初步计划生产50门,但军方要求只生产10门120mm口径的,剩下的40门订单口径再次被放大到140mm,也就是140mm M15。140mm  M15 掷雷器是由斯柯达公司开发用于替代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掷雷器的,它的总重量220公斤(490磅),最大射程860米(940码),方向射界0°。同其他掷雷器一样它也是由固定的底座直接吸收后座力,不同的是,该掷雷器的炮管内壁刻有膛线使炮弹在飞行的过程中旋转以提高命中精度,不过这也增加了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前装方式使得射速略有提高,并且简化了炮膛结构。军方要求在1915年5月前交付100门掷雷器,并在1916年春季交付第二批以满足前线的需求,但由于战争时期的原材料短缺和生产设备不足,交货速度很缓慢,到1916年5月才只能交付88门,随后军方要求在1916年11月前交付300门,但直到1917年春季,才只交付了30门。因为140mmM15的生产进度远远满足不了战争的需求,  军方决定先进口一款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1913年开发的总重量达483公斤(1,065磅)的170mm  M16 重型前装线膛掷雷器,这种掷雷器的炮管支架左侧安装有一套高低机,高低射界45°-90°(这么大的射角,炮弹会落到谁头上呢),这款掷雷器在一定范围内变换方向射界时比其他的掷雷器更有优势,更快速,它有一个安装在支架尾部的方向机,方向射界25°,它的最小射程300米(325码),最大射程1600米(1,116码)。它装有液压后座缓冲装置,威力巨大的炮弹用来摧毁敌人的炮兵掩体和野战工事是很有效的,因此他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18年,总共生产了超过2360门,其中有些是炮管加长的型号,除用于装备德军外,还出口到包括奥匈帝国在内的其他国家。170mm  M16 是在莱茵金属公司另一款250mm  schwere Minenwerfer掷雷器的基础型号,250mm  schwere Minenwerfer是一款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1910年设计定型的重型前装线膛掷雷器,奥匈帝国在开战前就已经从德国进口装备这种掷雷器,并被赋予250mm   M16的型号。它的总重量660公斤,炮管加长的型号重780公斤,在粗大的炮管上下各装有一组液压后座缓冲系统,支架的左侧装有高低机,高低射界45°-75°,支架的尾部装有一个方向机,方向射界左右各12°,它发射两种不同的炮弹,分别重97公斤(210磅)和50公斤(110磅),其中97公斤炮弹的装药量相当于47公斤TNT,破坏力惊人,这种大个的炮弹在发射时会有很长一段露出炮管,但是由于炮弹重量大,飞行速度慢,敌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躲避,但是它对于要塞和碉堡的破坏还是很有效的。该掷雷器最小射程   540米(585码),最大射程   970米(1050码)在1916年一种加长炮管的改进型出现,但加长的炮管除了增加总重量以外,并没有起到其他太大的作用,比如增加射程。尽管由于射程比较近,很有可能会对己方造成误伤,这种威力巨大的掷雷器还是在1901年到1918年被大量生产装备,总数超过1230门,在装备德军的同时出口到同盟国的其他国家,一战结束后,波兰缴获的这种掷雷器一直使用到1925年。虽然性能出众,但该掷雷器的炮弹初速慢,射程近,威力巨大的炮弹甚至会常常伤到自己人,并且由于掷雷器重量较大不便于机动,奥匈帝国的 Böhler公司在1915年开发出威力相当但射程更远而且重量更轻的225mm M15掷雷器以替代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250mm   M16重型掷雷器,225mm M15掷雷器的总重量达565公斤(1250磅),炮管底部伸出两个耳轴将炮管固定在厚重的底座上,围了减重它取消了方向机,方向射界0°,要用杠杆调整底座以实现方向射界的变换,这样很难实现精确射击,并且不可靠的引信也降低了该掷雷器的作战效能。为了使笨重的炮管能实现高低射界的变换,该掷雷器使用了一套比较复杂的有两套齿轮组成的高低机,操作起来也很不方便,高低射界25°-75°。它所发射的炮弹也是无尾翼的,看起来更像深弹,这款掷雷器于1915年-1918年至少生产了930门,除了广泛被奥匈帝国的军队使用外,还有一部分出口到奥斯曼帝国使用。另外Böhler公司还至少仿制了400门战场上缴获的性能优秀的意大利240mm重型掷雷器,这就是240mm   M16 这款掷雷器。它由法国Dumezil Batignolles设计,随后英国和意大利取得许可生产,英国和意大利生产的除了早期短炮管的型号还有改进的长炮管的新型号,而Böhler公司只仿制了短炮管的型号,美军也是这种重型掷雷器的用户,英国人给这种威力巨大但精度很差的掷雷器起了个“飞天猪” 的绰号,这种笨重的掷雷器总重量有866公斤(1,910磅)其中厚重的底座重344公斤(760磅),整个掷雷器可以在拆解后由马车分别运输,作战时,它被架设在一个埋在土中的木质平台上,高低射界45°-75°,方向射界左右各18°它发射一种带有尾翼重达100公斤(220磅)的炮弹,破坏力巨大,最小射程603米(660码),最大射程2071米(2265码),时奥匈帝国,也是当时各参战国里射程最远的一种掷雷器。口径最大的260mm  M17  掷雷器是由斯柯达公司在1918年开发用来替代缴获的和仿制的意大利240mm掷雷器的重型前装线膛掷雷器,最初斯柯达公司设计了两个样品,一个是直接把炮管固定在底座上,后座力完全由底座吸收,另一个则有液压后座缓冲装置,类似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250mm M16的液压缓冲装置。最终为了简化生产并且减重军方决定采用没有后作缓冲装置的型号,但这仍然是一个总重 量达1500公斤(3400磅)的大家伙,粗大笨重的炮管通过两个耳轴直接固定在底座的耳孔上,方向射界0°,炮管下方有一个螺杆支架,可以转动螺杆来调整高低射界,高低射界34°-80°,它需要6个炮手来操作,最大射程   1450米(1590码)。运输时,炮管和底座拆解开分别运输。 斯柯达公司从1918年3月开始以平均每月35们的速度向军方交付,同时为了增加产量Böhler 公司和匈牙利火炮厂也参与了生产,生产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总共生产了超过300门。一战结束后,这些掷雷器被奥地利军队继续使用。

    大量装备的掷雷器和其他威力巨大的武器一样不可挽回同盟国的败局,随着美国的参战,胜利的天平无情的偏向了协约国,这场帝国主义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血腥战争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它推动了很多军事技术的发展革新,大量的新式武器在一战中涌现出来。从奥匈帝国研发装备掷雷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掷雷器繁琐的压缩空气发射方式在逐渐的被放弃,昙花一现的黑火药也被实战证明了是个错误的选择,用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逐渐成为主流。掷雷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为迫击炮的出现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和战术准备,当性能更先进的现代迫击炮纷纷出现后,掷雷器这种战功赫赫的笨重武器便悄然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2011-12-7 09:47 上传



6 cm Kolben
2011-12-7 09:47 上传


7.5厘米Minenwerfer M.17 Kolben
2011-12-7 09:48 上传



8 cm M15掷雷器
2011-12-7 09:49 上传

我发的这几个是不是
翻译了好长时间,投稿但是没有被采用,应该是翻译的不好
2011-12-7 09:51 上传



9 cm Lanz
2011-12-7 09:52 上传



9 cm M14 Skoda
2011-12-7 09:52 上传

这个更奇葩
2011-12-7 09:53 上传


9 cm M17 Skoda
2011-12-7 09:54 上传




"12cm_luftminenwerfer
2011-12-7 09:55 上传



"12厘米M15掷雷器
2011-12-7 09:55 上传


14 cm Minenwerfer M 15
2011-12-7 09:56 上传



"14厘米M16 M18斯柯达
2011-12-7 09:56 上传

这个是不是
2011-12-7 09:57 上传



15厘米Roka Holasz
2011-12-7 09:57 上传



17厘米M16 Erhardt
2011-12-7 09:58 上传




20cm_luftminenwerf_m16
2011-12-7 09:59 上传



22.5 cm Minenwerfer M 15掷雷器
2011-12-7 09:59 上传



24cm Minenwerfer M.16
2011-12-7 10:00 上传



25厘米M16 Erhardt
还有很多图,有事,下午再上
好图!好图!好文章!好文章!
样子很邪恶
集结号里的木良心炮是它的山寨版?
哎呀 我C!这玩意不是臼炮吗?还能发射超口径弹药,没良心炮是中国山寨版,现代发展产物应该说是掷弹筒和三无发射器。国内到是有个鸡肋产品 手榴弹发射器
这玩意就是一臼炮
多谢楼主科普.....马克了
这不就是原始的迫击炮么。
土豆炮啊
2011-12-7 18:59 上传



25厘米M16 Erhardt1
2011-12-7 18:59 上传



26cm_minenwerf_m17
2011-12-7 19:00 上传




75mm_minenwerfer_m17
2011-12-7 19:01 上传




225毫米M15
2011-12-7 19:08 上传


2011-12-7 19:14 上传



或者像这两位叫臼炮比较合适
那个蹲坑的年代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