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艇,这个图以前有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0:41:21
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黄纬禄院士病逝,缅怀
00.jpg
转帖过来的,说的巨浪1和东风21是一个平台的发展,里面有2张400的图,上来看下
11.jpg
22.jpg
下面是巨浪1和21蛋蛋
55.jpg
44.jpg
33.jpg
凤凰转帖这是连接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11/30/11000931_0.shtml
下面是原文: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我国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黄纬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市,194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3年赴英国实习,1945年进入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无线电专业,获硕士学位。1947年回国,曾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在重工业部电信局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1957年转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七机部一院12所所长、一院四部主任、一院副院长、二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二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二院技术总顾问、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型号总设计师。

黄纬禄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奠定了我国火箭与导弹技术发展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我国涉及导弹技术的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都处于空白的状态下,他主持突破了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仿制关、自行设计关,相继解决了远程和多级导弹的液体晃动、弹性弹体稳定、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世纪70至80年代,在没有任何国外实物和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他成功地领导和主持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第一枚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突破了我国水下发射技术和固体发动机研制技术,填补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技术的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探索出了一条我国固体火箭与导弹发展的正确道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黄纬禄院士病逝,缅怀
00.jpg
转帖过来的,说的巨浪1和东风21是一个平台的发展,里面有2张400的图,上来看下
11.jpg
22.jpg
下面是巨浪1和21蛋蛋
55.jpg
44.jpg
33.jpg
凤凰转帖这是连接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11/30/11000931_0.shtml
下面是原文: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我国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黄纬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市,194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3年赴英国实习,1945年进入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无线电专业,获硕士学位。1947年回国,曾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在重工业部电信局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1957年转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七机部一院12所所长、一院四部主任、一院副院长、二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二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二院技术总顾问、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型号总设计师。

黄纬禄长期从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奠定了我国火箭与导弹技术发展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我国涉及导弹技术的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都处于空白的状态下,他主持突破了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仿制关、自行设计关,相继解决了远程和多级导弹的液体晃动、弹性弹体稳定、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世纪70至80年代,在没有任何国外实物和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他成功地领导和主持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第一枚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突破了我国水下发射技术和固体发动机研制技术,填补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技术的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探索出了一条我国固体火箭与导弹发展的正确道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那是406不是400
深切缅怀黄玮禄院士,东风21是巨浪上岸的结果
那是406
老人家一路走好~
...............我高度近视{:soso__16059428961322622766_1:}
哀悼
共和国的子民会永远记住你的,大师一路走好
缅怀老前辈
默哀!致敬!!献花!!!祝老人一路走好!!!!!
对于楼主识数的能力……
哀悼共和国功臣
406不只一艘
浪一定会越来越大,浪一定会越来越高
哀悼黄院士!
上面的数字 不是406 吗?
这什么眼神能把406看成400.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就是401。
潜射弹与路基弹通用真的好么...
经典的406,貌似仅此一号,虽然不是仅此一艘。
我也来发一张老图-核潜艇老照片

核潜艇

核潜艇
当时第一代核攻击潜艇螺旋桨(60年代初研制时的缩比验证桨)~
潜艇螺旋桨60年代初2.jpg


第一代核攻击潜艇反应堆某部安装
核潜艇反应堆.jpg

第一代核攻击潜艇反应堆某部安装
核潜艇反应堆.jpg
我靠,楼上的好东西啊,难道是体制内的大能?
老英雄一路走好!敬礼!
海深蓝 发表于 2011-11-30 19:36
当时第一代核攻击潜艇螺旋桨(60年代初研制时的缩比验证桨)~
这不是缩比的螺旋桨,是鱼3鱼雷的尾部
共和国的脊梁

致敬
一代大家啊,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多出几个
果然好眼神 俺眼神不好
缅怀黄老~
LZ啊,那哪是400
皇家卡罗 发表于 2011-11-30 12:41
那是406不是400
2楼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