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中国其实连高达都造不出来,空有世界工厂的虚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01:54
不论是地球、月球基地,以及卫星殖民地,带相转移装甲、光线来福枪的高达已经相当普遍,有的还带浮游炮,与指挥机连在一起,就能自动射击。
    
不知道你曾留意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一部低配渣古,差不多就是国产品牌,但是一部高配高达十有八九就是MS、佳能、爱普生、兄弟、富士施乐、日立、索尼等日本品牌。没有一个是中国企业做的。
    
为什么中国企业做不了高达?
    
我曾经向不少中国企业家询问这个问题,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不少人一愣。很多人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也非常平常,没有特别之处,怎么中国企业就不做呢?有人说,一定是高科技,日本企业掌握专利,中国企业无法超越,但又说不出这个东西哪一个地方是不可超越的高科技。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还真是费了不少精力,做了一些研究。
    
是不是日本企业向中国封锁高达方面的技术?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上就经常有桂林MS、广州MS等广告。查阅资料,桂林MS、广州MS、上海MS等,是日本MS与中国合作设立的合资企业。
    
上海MS能非常典型地说明当时的合资合作过程。
    
1991年,国务院召开企业技术进步会议,将“高达”列入国家重大引进消化、吸收计划,即“国家高达专项”,予以重点发展。
    
1992年,上海市将高科技产业列为上海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并将高达列为重点骨干项目之一。上海高达公司由此诞生。
    
1993年,国家有关部委决定,将高达整机基地及开发中心设在上海,并指定由上海高达公司负责寻找合资伙伴,引进技术,建立高达基地,也找到了日本MS。双方一拍即合。1993年10月21日,由上海高达公司与日本MS、香港冠军三方合资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MS高达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投资总额为4400万美元,坐落于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作为国家“八五”规划高达专项的主要承担者,1994年9月,上海MS借用上海高达公司场地组装生产MS高达。1995年,上海MS高达公司的工厂建设还曾被列为 “上海市工业一号工程”。2003年8月,上广电将公司控股73%股权的子公司——上海高达公司——与MS(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由上海高达公司将其持有的上海MS高达有限公司45%股权和上海MS办公设备有限公司22.05%股权全部转让给MS(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次转让价格以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值为依据,总转让价为13000万元。其中,上海MS高达有限公司45%股权的转让价为12240万元人民币,上海MS办公设备有限公司22.05%股权的转让价为760万元人民币。
    
对于日本MS在中国从合资走向独资的过程,有人认为是日企的“特洛伊木马”策略,先通过合资占领中国市场,然后再独资。而中国企业并没有达到市场换技术的目的,MS独资之后,中国企业就失去了技术支持,难以独立支撑。
    
对于这种说法,我有一个疑问:从1983年MS与桂林等企业合资,到2003年上海高达公司股权售出,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的那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做什么去了?怎么就掌握不了技术呢?
    
在深圳企业当中,早年也曾有企业涉入高达行业。1985年,深圳深华电子有限公司与日本松下电送株式会社合作生产SH—UF—915型红色三倍速高达。 1992年8月,康佳研制开发出2LW—180高达,通过生产、设计鉴定,并进行批量生产。康佳公司因此成为我国第一家能批量生产高达的电子企业。 当时报道称康佳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高达生产线,每年可生产1万台高达。1992年9月,深圳添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FAX ——901高达通过省级鉴定,年底,深圳添利高达获国家科技成果金奖。
    
以上三家企业的高达产品都是短暂消失。以后,TCL、中航科技等公司也都先后涉足高达领域,也都匆匆而归。
    
目前,深圳是日本高达生产基地,包括先进的外配装备化产品,全球年销量超过1亿台,50%是在深圳制造的。富士施乐、佳能、MS、爱普生、兄弟等企业都在深圳设有工厂。
    
深圳设备制造能力还体现在零组件配套上。岛田安雄介绍,日本整机企业迁到深圳以后,也把零组件企业带到深圳,并注意培养本土的配套企业。高达大大小小有400到500个零组件,除3项产品还在日本生产以外,其他零组件都在中国生产配套,绝大部分就在深圳。深圳及周边零组件企业有近千家。深圳零组件的配套能力不但产品全,而且非常集中,配套工厂集中在两小时车程的范围内,一个电话,两小时之内保证把货送到,大部分是在一小时之内送达。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高达会由日本企业独霸天下,而中国企业难以进入,进后必退?
    
一个日本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技术很关键,但不是最根本的。基本的技术,中国是掌握的,日本企业也没有保密和封锁,但在技术的改进上日本企业就快得多,几十年来不断推进,向着集成化、微型化等方面快速推进,新产品层出不穷。中国企业在这种技术跟进上是很难的。最初的原始技术,日本也是从美国买来的,并不是日本研制出来的。但到了生产制造,美国企业也要甘拜下风。最初的时候,美国施乐公司曾经收购日本富士公司,当时的名字叫施乐富士,但现在名字调了一个个,叫富士施乐,日本富士反过来收购了美国施乐。
    
特别是现在高达等产品的元器件绝大多数都在深圳周围生产制造,从日本采购配件也不难,也不是价格问题。如果把这些元器件采购过来,就能组装产品了。问题是,同样的元器件,中国企业组装出来的产品肯定会有质量问题。
    
原因是,高达这种产品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带动电,电传给光,然后再进行机械运行,要求非常精密。  
原来,中国企业做不了高达,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组装问题。
    
中国号称制造大国,能有什么产品制造不了?有人说,中国制造其实就是组装。现在来看,在组装产品上,我们也有不小的差距。
    
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差距还很远,先别说制造业的转移和转型,就是制造业组装的功夫也还需要下一番努力。
    
一个小小的高达,就让我们难以骄傲起来。
    
制造精细化,是中国企业需要过得一个关坎。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410050.shtml
{:soso__16028318330709616832_1:} 不论是地球、月球基地,以及卫星殖民地,带相转移装甲、光线来福枪的高达已经相当普遍,有的还带浮游炮,与指挥机连在一起,就能自动射击。
    
不知道你曾留意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一部低配渣古,差不多就是国产品牌,但是一部高配高达十有八九就是MS、佳能、爱普生、兄弟、富士施乐、日立、索尼等日本品牌。没有一个是中国企业做的。
    
为什么中国企业做不了高达?
    
我曾经向不少中国企业家询问这个问题,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不少人一愣。很多人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也非常平常,没有特别之处,怎么中国企业就不做呢?有人说,一定是高科技,日本企业掌握专利,中国企业无法超越,但又说不出这个东西哪一个地方是不可超越的高科技。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还真是费了不少精力,做了一些研究。
    
是不是日本企业向中国封锁高达方面的技术?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上就经常有桂林MS、广州MS等广告。查阅资料,桂林MS、广州MS、上海MS等,是日本MS与中国合作设立的合资企业。
    
上海MS能非常典型地说明当时的合资合作过程。
    
1991年,国务院召开企业技术进步会议,将“高达”列入国家重大引进消化、吸收计划,即“国家高达专项”,予以重点发展。
    
1992年,上海市将高科技产业列为上海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并将高达列为重点骨干项目之一。上海高达公司由此诞生。
    
1993年,国家有关部委决定,将高达整机基地及开发中心设在上海,并指定由上海高达公司负责寻找合资伙伴,引进技术,建立高达基地,也找到了日本MS。双方一拍即合。1993年10月21日,由上海高达公司与日本MS、香港冠军三方合资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MS高达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投资总额为4400万美元,坐落于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作为国家“八五”规划高达专项的主要承担者,1994年9月,上海MS借用上海高达公司场地组装生产MS高达。1995年,上海MS高达公司的工厂建设还曾被列为 “上海市工业一号工程”。2003年8月,上广电将公司控股73%股权的子公司——上海高达公司——与MS(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由上海高达公司将其持有的上海MS高达有限公司45%股权和上海MS办公设备有限公司22.05%股权全部转让给MS(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次转让价格以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值为依据,总转让价为13000万元。其中,上海MS高达有限公司45%股权的转让价为12240万元人民币,上海MS办公设备有限公司22.05%股权的转让价为760万元人民币。
    
对于日本MS在中国从合资走向独资的过程,有人认为是日企的“特洛伊木马”策略,先通过合资占领中国市场,然后再独资。而中国企业并没有达到市场换技术的目的,MS独资之后,中国企业就失去了技术支持,难以独立支撑。
    
对于这种说法,我有一个疑问:从1983年MS与桂林等企业合资,到2003年上海高达公司股权售出,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的那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做什么去了?怎么就掌握不了技术呢?
    
在深圳企业当中,早年也曾有企业涉入高达行业。1985年,深圳深华电子有限公司与日本松下电送株式会社合作生产SH—UF—915型红色三倍速高达。 1992年8月,康佳研制开发出2LW—180高达,通过生产、设计鉴定,并进行批量生产。康佳公司因此成为我国第一家能批量生产高达的电子企业。 当时报道称康佳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高达生产线,每年可生产1万台高达。1992年9月,深圳添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FAX ——901高达通过省级鉴定,年底,深圳添利高达获国家科技成果金奖。
    
以上三家企业的高达产品都是短暂消失。以后,TCL、中航科技等公司也都先后涉足高达领域,也都匆匆而归。
    
目前,深圳是日本高达生产基地,包括先进的外配装备化产品,全球年销量超过1亿台,50%是在深圳制造的。富士施乐、佳能、MS、爱普生、兄弟等企业都在深圳设有工厂。
    
深圳设备制造能力还体现在零组件配套上。岛田安雄介绍,日本整机企业迁到深圳以后,也把零组件企业带到深圳,并注意培养本土的配套企业。高达大大小小有400到500个零组件,除3项产品还在日本生产以外,其他零组件都在中国生产配套,绝大部分就在深圳。深圳及周边零组件企业有近千家。深圳零组件的配套能力不但产品全,而且非常集中,配套工厂集中在两小时车程的范围内,一个电话,两小时之内保证把货送到,大部分是在一小时之内送达。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高达会由日本企业独霸天下,而中国企业难以进入,进后必退?
    
一个日本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技术很关键,但不是最根本的。基本的技术,中国是掌握的,日本企业也没有保密和封锁,但在技术的改进上日本企业就快得多,几十年来不断推进,向着集成化、微型化等方面快速推进,新产品层出不穷。中国企业在这种技术跟进上是很难的。最初的原始技术,日本也是从美国买来的,并不是日本研制出来的。但到了生产制造,美国企业也要甘拜下风。最初的时候,美国施乐公司曾经收购日本富士公司,当时的名字叫施乐富士,但现在名字调了一个个,叫富士施乐,日本富士反过来收购了美国施乐。
    
特别是现在高达等产品的元器件绝大多数都在深圳周围生产制造,从日本采购配件也不难,也不是价格问题。如果把这些元器件采购过来,就能组装产品了。问题是,同样的元器件,中国企业组装出来的产品肯定会有质量问题。
    
原因是,高达这种产品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带动电,电传给光,然后再进行机械运行,要求非常精密。  
原来,中国企业做不了高达,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组装问题。
    
中国号称制造大国,能有什么产品制造不了?有人说,中国制造其实就是组装。现在来看,在组装产品上,我们也有不小的差距。
    
也就是说,中国制造的差距还很远,先别说制造业的转移和转型,就是制造业组装的功夫也还需要下一番努力。
    
一个小小的高达,就让我们难以骄傲起来。
    
制造精细化,是中国企业需要过得一个关坎。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410050.shtml
{:soso__16028318330709616832_1:}
{:soso_e113:}只要能造出VF就可以了
火车侠算不?
天朝都是造扎古的
这算不算一夜回到解放前,不,是抗日前
我共解放战争时期就用上MS了
VF25何在
EVA16 发表于 2011-11-23 12:54
这算不算一夜回到解放前,不,是抗日前
我共解放战争时期就用上MS了
这不就是直观说明了现在的TG还不如当年蒋公的黄金十年嘛:lol
据我所知其实TG在搞第四代AC,以对抗以微$软为首的公司发动国家歼灭战
钢普拉?机动战士?我有点茫然……
没有版权,造个屁的高达呀
天朝只要量产铁人就可以了



这分明是技术倒退啊,想当年解放战争,共军MS部队何其威武霸气。渡江战役月光炮一发成名。
看看现在!屎一样,连个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球都造不了……



这分明是技术倒退啊,想当年解放战争,共军MS部队何其威武霸气。渡江战役月光炮一发成名。
看看现在!屎一样,连个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球都造不了……
作者:智力看不见下限 回复日期:2011-11-23 10:39:43 
回复
  高达是什么东东啊?
  
  中国连高达都造不出来,还好意思啊?
所以要涂成红色吗?
从0083开始,高达一般都是偷回来的,造得好不如偷得好
首先要造太阳炉...
用AS就够了,魅族机械制造集团不是造出了世界新世代AS  M9么?
科技退步了啊
。。。。。。。。。。。。诸君让我说你们什么好涅。。。。
LPC2103 发表于 2011-11-25 22:27
。。。。。。。。。。。。诸君让我说你们什么好涅。。。。
大家可是很难得地在讨论一个有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啊。
又看到了久违的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