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奇兵”:第二种四代机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23:37
  “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而不同四代机的差异性之大,也就不足为奇了。歼20诞生以来,关于中国未来空中力量的建构的争论不绝于耳。年中,关于隐身型飞豹的照片曾经掀起过小小的波澜,而沈飞四代的传说贯穿于2011年。歼20是优秀的,但人们的胃口被调高之后,自然倾向于把美国的四代机体系“猛禽+闪电”套用在中国的身上,寄希望于国内航空工业界能够再推出一款四代机:中四也好,轻四也罢,总之,黑丝“太孤独”了。
  作战飞机的研制不可能像复印机印刷文件一样。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美国加紧在我国周边布局,试图限制我国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些布局都逃离不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东亚政治经济格局和中东政治经济格局连锁性。“在中东轮番消遣美国”这样的模式被发现之后,美国已经在中欧俄的联动策应下吃亏不少,而美国的反击也是很有力度的。欧债危机的深化和中国周边环境的恶化,背后都能找到美国的影子。但是,在这迷乱的局面下,我们切不可忽视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安全矛盾,国家统一问题的核心地位。虽然马英九这个“暗独”给人表面感觉是缓和了两岸关系,但只要中国的统一没有完成,台海就随时可能变身为一颗定时炸弹。因此,我国的空中力量构建仍然要以解决台海问题为核心。政治上,在中东消遣美国;军事上,在台海,甚至南海做好斗争准备。前后连锁,使得敌对力量顾此失彼,方为上策。
  跨海峡作战,必须要有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同时,台湾问题背后还要面对美日的“介入”威胁。解放军不但要具备压制台湾防空力量的能力,还要具备“反介入”的能力。航母战斗群,核潜艇,反航母导弹,巡航导弹,隐身战机等等都是为了这一核心宗旨而开发的。美国最近提出的“空海一体战”则是针对“反介入作战”而提出的对抗策略。因此,介入与反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军事力量发展的方向。
  为了达成反介入作战目的,我国需要一种性能先进的隐身战机,在卫星、预警机、电子支援飞机等组成的作战保障体系下,在台海以东1000公里(第二岛链以及美国航母舰载机的作战范围)构建一个“反介入缓冲区”,压制、清扫进入这个区域的任何敌机舰。这项任务要求该机航程远,速度快,自身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完善且持续作战能力强。歼20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小展弦比机翼,充分利用面积率的长机身,先进的气动和较大的体积为“反介入”提供了一个适应性很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除了发展上述制空机以外,还可以发展类似于FB22那样的战斗轰炸机,从而完整地构建一个西太平洋范围内的制空作战体系。
但是,歼20的先进性能也必然会导致价格和复杂性的上升,在体系构建上数量需求的满足就可能出现问题。虽然通过以往的分析,笔者已经对我国未来十年的军费增长趋势作了一个预测,认为我国的军事科技投入是有保障的,但毕竟我国过去的欠账太多,而且面临的安全威胁又具有多样性和多方向性,因此,本着节俭建军的原则,不可能在单一技术平台上无限制的投入资源。如果歼20的生产数量能达到400架左右,18个飞行团,总投入资金500亿美元,那么笔者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一个投资和装备规模,也足以完成反介入的作战使命。
  但是,战争讲究所谓“奇正结合”,既要有“正兵”,也要有“奇兵”,也就是在侧翼进行掩护策应的兵力。那么由谁来完成这样的使命呢?歼10,歼11?现在看来是没有问题的。无论是歼10B还是歼11B,在未来十年足以威慑日本,韩国,越南,印度之流,迫使它们在台海问题上沉默,避免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时在其他方向受人掣肘。但问题是十年之后,当F35开始普遍装备,印度开始使用T50的时候,歼10,歼11还能保持同样的威慑力吗?这也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第二种四代机的必要性。
在东北,华北,西南和中南四个方向上,歼20可以适量地部署一些兵力,而台海方向至少保持200架以上的绝对数以维持1000公里反介入区的需要。那么,在上述四个方向上应对周边国家F35和T50压力的,就只能是一种防空型四代机。这与F35的“炸弹卡车”属性完全相反。虽然美国选择了F35,但中国的第二种四代机应当是一种策应性的,对空作战的四代,其目的在于控制周边国家借台海之际发难的可能性,而不是到别人家里“打砸”。
   晨枫在《航空知识》2011年第5期上发表的文章,论述了我国研制第二种四代机的四种方案:(1)双大推方案成本高,但发动机可以和轻四共用,还可以用于“枭龙”的改装。(2)双中推成本降低,但变成航程很短的纯防空战斗机,不符 合攻势共军的要求。(3)单大推成本更低,适合于远程对地攻击,但空战性能受到损失。(4)轻四成本更低,具有良好的空战性能和对地攻力能力,但代价是隐身能力,对于低烈度战场更加适合。晨枫总结道:最后的选择取决于中国空军对于整体体系的设想。对于高低搭配的两级体系来说,单大推中四更加合适,重四负责制空,中四侧重对地攻击。 对于高中低搭配的三级体系来说,双大推中四加半隐身轻四更加合适,重四负责高端制空,中四作为数量上的补充,必要时挂上副油箱出击,弥补航程的不足,轻四则在打垮对手空防之后用于对地攻击,并作为出口主力。双中推方案的缺点较多,成本上不比单大推更低,使用上不能代替单大推的对地攻击,又不能和轻四共用发 动机,除非可以和教练机共用发动机,否则没有优势。
  晨枫在技术上为我们描述了第二种四代机的各种可能性。而笔者在前文中已经分析道,我国需要的是一种可以策应歼20作战行动的补充型四代机。成本是问题的起始,但在笔者看来不是问题的终结。所以,轻四,单大推,甚至双中推都不是最佳的答案。
  首先,轻四可以被3.5代机所取代,歼10B,歼16都是很好的选择。当敌人的防空体系被摧毁后,无人机都可以肆虐,又何必用轻四呢?
  其次,强调对地打击的单大推是美国在面对苏俄、中国这样的对手时的选择,也是它的那些盟友的强烈需求,但是我国的战略是“反介入”,只要你不介入,哪怕在外面观战都没关系。而日本,韩国,台湾,都在我国二炮和海军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内,用一种隐身四代对其进行对地打击,有点矫枉过正。
  第三,双中推,晨枫已经分析道“双中推方案的缺点较多,成本上不比单大推更低,使用上不能代替单大推的对地攻击,又不能和轻四共用发 动机,除非可以和教练机共用发动机,否则没有优势”。补充一点,双中推代表着一种全角色战机,但也有“全不能”的风险。而在体系化作战的大国空军中,配合作战才是正途。
所以,笔者推崇的是一种双大推的补充性四代,采用高中低搭配的三级体系。重四负责高端制空,压制美国F22,中四作为数量上的补充,必要时挂上副油箱出击,弥补航程的不足,负责在其他战略方向压制F35,歼10B和歼16则在打垮对手空防之后用于对地攻击,并作为出口主力。成本上当然是个问题,但是,中四终究比重四还是要便宜些,如果全方位换装歼20,压力过大,而成本上适度控制下来的中四,则可以作为主力;其次,战略利益优于经济利益,尤其在在中国崛起的现在,险恶的环境迫使我们不能做斤斤计较的商人;第三,歼20与补充性四代之间的关系,既不是F22和F35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苏27和米格29的关系,而是F15K与F15C之间的关系:昂贵的先进战机与相对廉价的主力战机。
  说到底,四代就是四代,一种夺取绝对空优的战机。三代机的高低搭配理念,制空与对地的理念不一定适合所有国家的需求。当现代战机的对地打击更加依赖先进电子技术和精确制导弹药时,就连轰六都可以获得新生。而未来的无人机更是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选项。更何况,无论是日韩,台湾还是东南亚,南亚,都不具备苏俄式的大纵深防空体系,因此,现有的歼10和歼11系列已经可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关键是谁为它们打头阵。面对美国,我们选择了歼20,面对周边宵小,歼20过于奢侈了,一种简化版的中四是个更好的选择。
  “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而不同四代机的差异性之大,也就不足为奇了。歼20诞生以来,关于中国未来空中力量的建构的争论不绝于耳。年中,关于隐身型飞豹的照片曾经掀起过小小的波澜,而沈飞四代的传说贯穿于2011年。歼20是优秀的,但人们的胃口被调高之后,自然倾向于把美国的四代机体系“猛禽+闪电”套用在中国的身上,寄希望于国内航空工业界能够再推出一款四代机:中四也好,轻四也罢,总之,黑丝“太孤独”了。
  作战飞机的研制不可能像复印机印刷文件一样。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美国加紧在我国周边布局,试图限制我国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些布局都逃离不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东亚政治经济格局和中东政治经济格局连锁性。“在中东轮番消遣美国”这样的模式被发现之后,美国已经在中欧俄的联动策应下吃亏不少,而美国的反击也是很有力度的。欧债危机的深化和中国周边环境的恶化,背后都能找到美国的影子。但是,在这迷乱的局面下,我们切不可忽视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安全矛盾,国家统一问题的核心地位。虽然马英九这个“暗独”给人表面感觉是缓和了两岸关系,但只要中国的统一没有完成,台海就随时可能变身为一颗定时炸弹。因此,我国的空中力量构建仍然要以解决台海问题为核心。政治上,在中东消遣美国;军事上,在台海,甚至南海做好斗争准备。前后连锁,使得敌对力量顾此失彼,方为上策。
  跨海峡作战,必须要有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同时,台湾问题背后还要面对美日的“介入”威胁。解放军不但要具备压制台湾防空力量的能力,还要具备“反介入”的能力。航母战斗群,核潜艇,反航母导弹,巡航导弹,隐身战机等等都是为了这一核心宗旨而开发的。美国最近提出的“空海一体战”则是针对“反介入作战”而提出的对抗策略。因此,介入与反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军事力量发展的方向。
  为了达成反介入作战目的,我国需要一种性能先进的隐身战机,在卫星、预警机、电子支援飞机等组成的作战保障体系下,在台海以东1000公里(第二岛链以及美国航母舰载机的作战范围)构建一个“反介入缓冲区”,压制、清扫进入这个区域的任何敌机舰。这项任务要求该机航程远,速度快,自身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完善且持续作战能力强。歼20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小展弦比机翼,充分利用面积率的长机身,先进的气动和较大的体积为“反介入”提供了一个适应性很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除了发展上述制空机以外,还可以发展类似于FB22那样的战斗轰炸机,从而完整地构建一个西太平洋范围内的制空作战体系。
但是,歼20的先进性能也必然会导致价格和复杂性的上升,在体系构建上数量需求的满足就可能出现问题。虽然通过以往的分析,笔者已经对我国未来十年的军费增长趋势作了一个预测,认为我国的军事科技投入是有保障的,但毕竟我国过去的欠账太多,而且面临的安全威胁又具有多样性和多方向性,因此,本着节俭建军的原则,不可能在单一技术平台上无限制的投入资源。如果歼20的生产数量能达到400架左右,18个飞行团,总投入资金500亿美元,那么笔者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一个投资和装备规模,也足以完成反介入的作战使命。
  但是,战争讲究所谓“奇正结合”,既要有“正兵”,也要有“奇兵”,也就是在侧翼进行掩护策应的兵力。那么由谁来完成这样的使命呢?歼10,歼11?现在看来是没有问题的。无论是歼10B还是歼11B,在未来十年足以威慑日本,韩国,越南,印度之流,迫使它们在台海问题上沉默,避免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时在其他方向受人掣肘。但问题是十年之后,当F35开始普遍装备,印度开始使用T50的时候,歼10,歼11还能保持同样的威慑力吗?这也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第二种四代机的必要性。
在东北,华北,西南和中南四个方向上,歼20可以适量地部署一些兵力,而台海方向至少保持200架以上的绝对数以维持1000公里反介入区的需要。那么,在上述四个方向上应对周边国家F35和T50压力的,就只能是一种防空型四代机。这与F35的“炸弹卡车”属性完全相反。虽然美国选择了F35,但中国的第二种四代机应当是一种策应性的,对空作战的四代,其目的在于控制周边国家借台海之际发难的可能性,而不是到别人家里“打砸”。
   晨枫在《航空知识》2011年第5期上发表的文章,论述了我国研制第二种四代机的四种方案:(1)双大推方案成本高,但发动机可以和轻四共用,还可以用于“枭龙”的改装。(2)双中推成本降低,但变成航程很短的纯防空战斗机,不符 合攻势共军的要求。(3)单大推成本更低,适合于远程对地攻击,但空战性能受到损失。(4)轻四成本更低,具有良好的空战性能和对地攻力能力,但代价是隐身能力,对于低烈度战场更加适合。晨枫总结道:最后的选择取决于中国空军对于整体体系的设想。对于高低搭配的两级体系来说,单大推中四更加合适,重四负责制空,中四侧重对地攻击。 对于高中低搭配的三级体系来说,双大推中四加半隐身轻四更加合适,重四负责高端制空,中四作为数量上的补充,必要时挂上副油箱出击,弥补航程的不足,轻四则在打垮对手空防之后用于对地攻击,并作为出口主力。双中推方案的缺点较多,成本上不比单大推更低,使用上不能代替单大推的对地攻击,又不能和轻四共用发 动机,除非可以和教练机共用发动机,否则没有优势。
  晨枫在技术上为我们描述了第二种四代机的各种可能性。而笔者在前文中已经分析道,我国需要的是一种可以策应歼20作战行动的补充型四代机。成本是问题的起始,但在笔者看来不是问题的终结。所以,轻四,单大推,甚至双中推都不是最佳的答案。
  首先,轻四可以被3.5代机所取代,歼10B,歼16都是很好的选择。当敌人的防空体系被摧毁后,无人机都可以肆虐,又何必用轻四呢?
  其次,强调对地打击的单大推是美国在面对苏俄、中国这样的对手时的选择,也是它的那些盟友的强烈需求,但是我国的战略是“反介入”,只要你不介入,哪怕在外面观战都没关系。而日本,韩国,台湾,都在我国二炮和海军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内,用一种隐身四代对其进行对地打击,有点矫枉过正。
  第三,双中推,晨枫已经分析道“双中推方案的缺点较多,成本上不比单大推更低,使用上不能代替单大推的对地攻击,又不能和轻四共用发 动机,除非可以和教练机共用发动机,否则没有优势”。补充一点,双中推代表着一种全角色战机,但也有“全不能”的风险。而在体系化作战的大国空军中,配合作战才是正途。
所以,笔者推崇的是一种双大推的补充性四代,采用高中低搭配的三级体系。重四负责高端制空,压制美国F22,中四作为数量上的补充,必要时挂上副油箱出击,弥补航程的不足,负责在其他战略方向压制F35,歼10B和歼16则在打垮对手空防之后用于对地攻击,并作为出口主力。成本上当然是个问题,但是,中四终究比重四还是要便宜些,如果全方位换装歼20,压力过大,而成本上适度控制下来的中四,则可以作为主力;其次,战略利益优于经济利益,尤其在在中国崛起的现在,险恶的环境迫使我们不能做斤斤计较的商人;第三,歼20与补充性四代之间的关系,既不是F22和F35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苏27和米格29的关系,而是F15K与F15C之间的关系:昂贵的先进战机与相对廉价的主力战机。
  说到底,四代就是四代,一种夺取绝对空优的战机。三代机的高低搭配理念,制空与对地的理念不一定适合所有国家的需求。当现代战机的对地打击更加依赖先进电子技术和精确制导弹药时,就连轰六都可以获得新生。而未来的无人机更是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选项。更何况,无论是日韩,台湾还是东南亚,南亚,都不具备苏俄式的大纵深防空体系,因此,现有的歼10和歼11系列已经可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关键是谁为它们打头阵。面对美国,我们选择了歼20,面对周边宵小,歼20过于奢侈了,一种简化版的中四是个更好的选择。
抢到大板凳,楼主说得有道理
暗箭!暗暗暗暗暗暗暗暗暗暗箭!
其实说了半天 就是定位相同,但是缩小版本的J20吧。
航程不能缩,隐身 超巡 机动性略微差一些 。载弹量和电子设备载荷重量小一些
按这文的逻辑 中四才是奢侈...
宵小怎么了?
就像你去城里开好车,去乡下开普通车,去旅游还要再弄个车?
LZ所说的就不是中型4代了,二是中端重型4代了跟胡子爆料的沈4差不多啊
三体系不太可取。
SF四代就是LZ这个思路做的。。。。。。。。。。
缩小版本的J20吧
所见略同
为什么不能有一种放弃隐身的四代机呢,我有一定的超巡(无外挂),有超机动,有全战场的信息化感知能力,再加上必要的基本隐身外形修形,用多强的隐身涂料视价格而定,这就足够了,不需要内置弹舱,不需要算计过头的隐身细节处理,价格就便宜好多。

棒子可以搞有部分隐身功能的三代机,我们就不能搞一个附带隐身功能的四带机,我就不信有一定的超巡能力,有超机动能力,还有全战场的信息化感知能力的战斗机算不上四代机???没有隐身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有了J20,我们要知道隐身更不是万能的……
我还真不信带上外挂的F35有比沉默F18+性价比高到哪里去?当然全新设计的话外形修形可以比沉默系列更大胆些
楼主的大字报没排好版
drakan 发表于 2011-11-21 18:34
楼主的大字报没排好版
自己悲剧了,辛辛苦苦写完的,反而扣了5分。今天看了huzigeng爆料合集,看来,国家的大体思路也就是这样了。花钱不怕,就怕性能不够。
文章不错还被扣了分,真是漂亮的杯具{:soso_e144:}
能不能给个CG设想图呀,直观的感觉一下 暗箭的魅力。
其实写的还是不错的,我赞成11楼的意见,把我想说的已经说了
写了这么多被扣分确实有点悲剧,起码再加分鼓励鼓励吧!
有一点总是觉得很奇怪,歼16是个什么东西谁知道了,谁见过了,怎么都一个个说的煞有其事,我就纳了闷了。
还双大推中四,一点也不靠谱
中四,如果真的面面俱到,现在很难,35就是最好的榜样,要么牺牲速度,要么牺牲隐身,要么牺牲超机动,35是典型的牺牲了一点速度和机动性,因为三个指标只要有任意一个差不多完全牺牲,那就很难算是4代了。
所以可以理解为,完美的中四,现在的技术还不成熟。
你要中四,双发肯定要枪毙了,机身就那么点大小,还要弹仓,除非将来真有pde实用化的那一天,不然航程可能连米格29都不如
单发,那载弹量是个悲剧,因为要有弹仓,阻力增加不是一点两点,还有那么多航电设备。说老实话,要是没有F135这样的变态菊花,要搞中四真的很难。当然,35还有多功能的要求,这可能是变成肥电的主要原因,单单对空或者对地,感觉可能没那么夸张,但是单纯对地的话,不就变成F117第二了?所以肯定不会单纯对地。空优的话,我始终觉得是现阶段中四的出路,起码兔子可以承受,但是发动机仍然是关键。
韩国日本都要搞中四,不是说他们真打算搞出来,一个是对美帝的变相要挟,还有一个,就是他们自己也知道4代的设计过程可能和之前的几代都完全不同了,如果不搞一下,以后战斗机的发展真的就停滞不前了,这也是阿三买了那么多万国牌,LCA那么SB,可是还拼命要搞四代的原因。
aruaawai 发表于 2011-11-21 21:36
有一点总是觉得很奇怪,歼16是个什么东西谁知道了,谁见过了,怎么都一个个说的煞有其事,我就纳了闷了。
...
您- -看贴了没?
alucrad 发表于 2011-11-21 21:53
您- -看贴了没?
(1)双大推方案成本高,但发动机可以和轻四共用,还可以用于“枭龙”的改装。

看到这里就没看下去,不好意思
中四轻四海四……无非逼沈飞这只老母鸡下蛋嘛!但是你把驴打死了它也下不出蛋来!
轻四,中四都不符合中国空军的实际与需求。
1,国产的三代机到四代定型估计都还在生产,特别是未来几年的产量相当打,那无内置弹仓的轻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载弹量不如三代中重型,航程太近仅能用于家门口的防卫。
2,中型四代机也没必要。中型四代机的成本并不比重型便宜多少,看看肥电就知道了,想通过研发两种飞机来降低成本是挺难的。可见的将来中国四代机(不算舰载机)总装备数量不超过500架,像今后几年生产的三代机的寿命也只是提早首批四代机几年退役,再往后2030年以后就该是5代机(6代机)的时代。与其分别研制2种数量有限的作战飞机不如只制造一种,一可以平衡研发成本,二面对周边大量的四代机,维持质量优势。
3,所谓多用途双大推四代,与其说用来完成补充数量的责任,不如说是弥补J-20对地攻击的不足。当然,这样的战斗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会比J-20便宜,而且要做到内置大弹仓来带对地弹药那机动性就无法保证,与其说是战斗机不如说是轰炸机。这样一来,从J-20发展出大弹仓的战轰(jh-20)更合适,同时还可以兼顾海军内置反舰导弹的需求,成熟的机体比另外研发成本更低。
综上所述,在不考虑舰载机的条件下,四代机的布局应该是重四(J-20),战轰(Jh-20), 无人战斗机。
1)双大推低端四代方案: 接近于胡子说的年底要出来的和PU说中航自费研制的出口项目,......但一直怀疑其存在的真实性。
2)双中推常规布局方案: 北京航展的那个模型,不要真以为只是学生作品,..........沈飞中四的吹风或打预防针的可能性极高。
3)单大推鸭式布局方案: 成飞歼二十的单发简化版, 能空战能上舰,.........估计有这样的设计方案,如国内国外有客户就上马。
4)轻型四代外贸型方案: 枭龙或L-15隐改升级方案,.............空军肯定不会用来做主战机,主要还是看国外有没有意向用户。


以上纯属草根个人观点!
其实所谓高低搭配是这个世界上空军强国中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也就是当年那个时代某些军事编辑的个人猜想而已
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