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贴:窝边草养殖计划--军工人才培育结构及未来10年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34:06



版主请不要移动,后半章将会谈到军工产业的部分。



最近几年,得益于政府着手对现有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宣传和推动的宣传力度,我国民众和作为现行经济实体的大小公私企业事业个体本身对于这个概念的普及度可以说处于一个尚算理想的阶段。这对按照既定路线和进度平稳推进以更高一层次升级为主体的新层次生产关系替代并转移目前作为我国在整体份额当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低成本低收益低技术的密集型生产部分作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改革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有利环境。

个人认为,这个阶段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将可能会比较长,尽管它不会有在近20-30年才刚刚完全实现产业结构绝大多数外包和整体结构比例置换过程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那么久,不过,鉴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模式以及欧美国家近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低端产业劳动力源枯萎而导致作为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进而致使整个国家金融实体高度空泡化和赤字化”前车之鉴,中国将会在将来以及将来的将来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过分削弱低端生产所占据份额并且在此基础上过快放宽工资下限和全体福利待遇。

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拥有着全世界最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剩余劳动力储备,根据我国对相对落后的内陆西部地区辅助和开发政策下达和发展时间判断,西部地区的文化和基础设施开发程度将在近7-10年内满足全面开展加工、密集人工生产等等经济份额的素质和环境需要,如果估计不错的话,那里将会是我们未来10-20年转移低端产业的一处最主要和重要的自留地。这个过程等同于在经济进入的同时借助经济个体的需要推进当地交通信息以及相应相关的诸多辅助性产业发展,以实现逐步顺理成章地将目前仍然拥有中国绝大多数贫穷人口的西部农村和乡镇现代化城市化经济化的目的。而额外无法内部消化的份额除了一部分必然不能完整继承而损失掉的之外,剩余将会大量转向我国多年以来在第三世界以外交和经济方式发展的盟友和潜在合作伙伴,未来的巴基斯坦、伊拉克和未来将会逐步增大经济开放程度的朝鲜等低教育水平、低生活水平、低消费水平国家是首选的对象,其次将会是非洲国家和美洲国家,如坦桑尼亚和古巴,因为政治上的多年经营,这种地方整体经济环境对于中国来说存在着一定的特殊便利条件。可以选择性的加以投资利用。

但是,如果估计不错的话,这一层次的主体部分仍将保持在中国国内,由于国际形势的关系以及美国等国对中国持续的敌视态度,在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达到可以正面对抗这种压力之前,我们必须保证完整而较为均衡的内部经济循环链,以确保在未来遭到严厉的经济封锁和打压攻击、外向经济受到重大伤害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国内材料/能源、加工、技术、合成、销售这个链条正常运转的自给自足能力,而不会因为外因而陷入今天美国陷入的困苦境地。


—— ——换言之,除非你能肯定没人有能耐掐断你的煤气或者宰了你的厨子,不然就不该忘了怎么自己打柴生火煮饭,为的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不让自己有一天因为没饭可吃结果把存的那点方便面都吃完之后就只有老老实实饿死。

在这个转换过程已经开始进行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军工产业和军工人才培育结构的随同转型是必然的趋势,在这一点上,笔者将会在下半章当中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因为时间关系,暂时不再继续下去了。剩余部分暂且留待,大约今晚或明早下夜班之前会来补齐。


p.s 这是我的第二十篇睡前贴了,多谢大家上次对《听涛手札》的捧场~~~~~~~~~

(待续)


版主请不要移动,后半章将会谈到军工产业的部分。



版主请不要移动,后半章将会谈到军工产业的部分。



最近几年,得益于政府着手对现有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宣传和推动的宣传力度,我国民众和作为现行经济实体的大小公私企业事业个体本身对于这个概念的普及度可以说处于一个尚算理想的阶段。这对按照既定路线和进度平稳推进以更高一层次升级为主体的新层次生产关系替代并转移目前作为我国在整体份额当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低成本低收益低技术的密集型生产部分作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改革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有利环境。

个人认为,这个阶段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将可能会比较长,尽管它不会有在近20-30年才刚刚完全实现产业结构绝大多数外包和整体结构比例置换过程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那么久,不过,鉴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模式以及欧美国家近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低端产业劳动力源枯萎而导致作为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进而致使整个国家金融实体高度空泡化和赤字化”前车之鉴,中国将会在将来以及将来的将来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过分削弱低端生产所占据份额并且在此基础上过快放宽工资下限和全体福利待遇。

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拥有着全世界最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剩余劳动力储备,根据我国对相对落后的内陆西部地区辅助和开发政策下达和发展时间判断,西部地区的文化和基础设施开发程度将在近7-10年内满足全面开展加工、密集人工生产等等经济份额的素质和环境需要,如果估计不错的话,那里将会是我们未来10-20年转移低端产业的一处最主要和重要的自留地。这个过程等同于在经济进入的同时借助经济个体的需要推进当地交通信息以及相应相关的诸多辅助性产业发展,以实现逐步顺理成章地将目前仍然拥有中国绝大多数贫穷人口的西部农村和乡镇现代化城市化经济化的目的。而额外无法内部消化的份额除了一部分必然不能完整继承而损失掉的之外,剩余将会大量转向我国多年以来在第三世界以外交和经济方式发展的盟友和潜在合作伙伴,未来的巴基斯坦、伊拉克和未来将会逐步增大经济开放程度的朝鲜等低教育水平、低生活水平、低消费水平国家是首选的对象,其次将会是非洲国家和美洲国家,如坦桑尼亚和古巴,因为政治上的多年经营,这种地方整体经济环境对于中国来说存在着一定的特殊便利条件。可以选择性的加以投资利用。

但是,如果估计不错的话,这一层次的主体部分仍将保持在中国国内,由于国际形势的关系以及美国等国对中国持续的敌视态度,在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达到可以正面对抗这种压力之前,我们必须保证完整而较为均衡的内部经济循环链,以确保在未来遭到严厉的经济封锁和打压攻击、外向经济受到重大伤害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国内材料/能源、加工、技术、合成、销售这个链条正常运转的自给自足能力,而不会因为外因而陷入今天美国陷入的困苦境地。


—— ——换言之,除非你能肯定没人有能耐掐断你的煤气或者宰了你的厨子,不然就不该忘了怎么自己打柴生火煮饭,为的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不让自己有一天因为没饭可吃结果把存的那点方便面都吃完之后就只有老老实实饿死。

在这个转换过程已经开始进行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军工产业和军工人才培育结构的随同转型是必然的趋势,在这一点上,笔者将会在下半章当中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因为时间关系,暂时不再继续下去了。剩余部分暂且留待,大约今晚或明早下夜班之前会来补齐。


p.s 这是我的第二十篇睡前贴了,多谢大家上次对《听涛手札》的捧场~~~~~~~~~

(待续)


版主请不要移动,后半章将会谈到军工产业的部分。
楼主语文没学好
winmsp 发表于 2011-11-8 11:14
楼主语文没学好
夜深人静闻犬吠。
看到待续二字我就知道要mark一下
支持原创,顶


(接上文)

在这种近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下,从宏观角度来讲。对于我国的军工产业扩容、转型发展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机遇。

我国自建国起,军工产业单位在保持政治地位和意义的基础上,经历了第一次经济体制转型(计划经济↔计划/市场经济结合体制)之后成功进入了目前所处的企业化市场化合作运营机制的状态。进而催生出了在基础研究项目之外的诸多以创收为目的或由主要任务引申、带动出现的周边产品产业。如同沈飞、成飞集团下辖的汽车、材料产品体系。可以预见,在整个国家所处的经济份额集体向更高一层次递进的升级转型过程中,这种在主干基础上开枝散叶式的经营模式将会拥有相当庞大的进一步发展和挖掘的空间,如果把握得当并得到政策支持,这种空间的延伸程度比之目前的情况来甚至可以是用成几何级数增长来形容的。

中国的军工体系与欧美国家的准企业式军工研究生产单位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发展是顺应我国早期革命力量对拥有自主武装的需求,以解决武器供应问题为主要目的而诞生的内部产物,在改革开放到来之前可以被视为纯粹的国家体制内下辖直属部门而非一个具备可以介入市场的独立个体身份的企业式存在。这一点与苏联时期的苏霍伊社的地位相类似,米格社的战机出口外销比例在很大程度上都高于苏霍伊社,它的其中一种身份已经由纯粹的国家科研部门转换为半外向体制的创汇单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军工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在向米格社之于苏联的存在定义看齐的。

但是,随着我国这种非绝对市场经济也非绝对计划经济的结合路线的发展。这种与现行体制并不符合的定义思路开始被改变了,作为一方面能够继续作为国家准科研部门获得下拨的专项资金,另一方面随着股份制的引入也被赋予了可以以经济个体身份介入市场的权力。在这种既有别于苏联军工单位也不同于欧美独立军工市场彼此竞争环境下所诞生的企业的大前提下,我们的军工产业自身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一方面开启自身主要项目之外的周边产业,一方面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的军工企业经营模式(因为在计划经济阶段建立的基础上对国营模式的偏重较大,因此当时需要尽可能补充所缺乏的市场经营模式的经验来进行平衡)。这是一个模糊摸索的阶段,同时作为国家下辖科研生产部门与拥有较高自主空间的市场个体这二者的混合存在,我们的军工其实是这种新生的混合体制下最初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现在让我们转换一下角度,让话题重新回到经济转型这个论点上来。

--21世纪什么最宝贵? 人才。

但是,经济危机下的21世纪,什么是最最宝贵的?

答案是劳动力。标准答案是廉价的劳动力。优秀答案是廉价、高效、且具备一定素质水平的劳动力。是他们为你提供住的房子,用的电,擦屁股的手纸,清洁口腔的牙膏,你上网时手里握着的鼠标,朋友聚会打的扑克牌和麻将。一切一切的基础生活保障都是他们提供的,做的都是我们所不愿意做的事情,拿到的是相对低下的工资。作为经济金字塔的最底层建筑,充当劳动力角色的人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了劳动力却绝对是万万不能的。

毛主席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他们有他们的局限性,但是他们终归是伟大的。

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二次改革(产业升级),按照笔者个人的理解,实际上并非是一种意愿的表现。而是大势所趋的结果。沿海地区从经济特区建立开始,到现在加工业、小生产业和资源产业遍地开花。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密集型的生产市场竞争激烈度已经趋于一个全面疲劳点,厂家压缩成本的期望值与不断提升的而且也是被硬性规定的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正面矛盾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强,使得通过压缩成本获得竞争优势这种剥削式的传统捷径终于走进了死胡同,在最初发展起这种经济模式的地区不再具备竞争的旺盛生命力(虽然很遗憾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将会在我国西部地区再次上演)。加上目前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外部资金来源断裂致使不少依赖外资和外部订单为生的本土加工业随之倒闭破产,这无异于一种信号,那就是“全民大代(加)工”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迈入终结。

外资囊中羞涩而难以为继已经是愈演愈烈的现实,而国内的企业尽管其中一部分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但是总体上来说,劳动力仍然是涵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国内的劳动力数量是一个刚性数字,不可能像资金一样挤一挤就会匀出一点来。而外国如越南、柬埔寨等低收入(相对)国家的劳动力对于他们来说在时下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性质的存在,不会轻易的出让给与之有竞争关系的任何人。在市场萎缩,劳动力成本压榨空间愈加有限而导致竞争乏力,而企业本身又多半面临债务问题的情况下,国内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破产,二是被收购。这个意思很明白,既然无法负担现有的劳动力成本支付,那么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寻求一个可以负担并有意向接收这批劳动力兼且确信有能力在不与劳动力必然成本产生冲突的有力庄家作为依附和资金保障来源。

可以说,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然将损失相当一部分小型企业,也必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的失业。这是市场经济开放所有对象进入市场在遭遇大的全面冲击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企业本身有竞争力强弱,规模大小以及经营情况优劣之分。小型企业之于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如同夏日初生的野草,因为大环境的良好而大量出现并仰赖其整体繁荣维持其存在和发展,但是却完全没有抵抗严冬的能力,于环境向好时大量出现,于环境恶劣时便大量倒闭。他们的存在和崛起过程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过程带来了三种意义,其一是在拓展了市场规模的同时也因为山头林立而加剧了市场内部的竞争,而且其中良性的稍少,恶性的稍多;其二,他们的出现得益于外资代工订单向中国的大量输入,而他们的崛起本身又为这种输入的进一步加剧和本土经济对其的依赖性加强提供了土壤与便利。其三,国内的许多的大型厂商为了进一步压缩自身的成本支出,选择了接受外来订单之后二次甚至三次外包和分流给人工成本更加低廉的小型企业来完成的方式进行生产,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这个程度本身不是很大,因为在这种模式被全面展开和利用之前全球经济危机就已经到了,真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制造了加工业的虚假繁荣现象。因此,当大厂收到的订单量逐渐减少,而即便是小型企业的人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小厂所获得的二次订单必然随之减少甚至消失。而小厂本身又不具备直接获得订单的途径,当这种现象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无以为继的小厂唯有沉寂一途而已。所以,不能说大部分,但至少有一部分此类跟风式崛起的小型企业的倒闭直接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说句残酷些的话,他们算不上正规意义上的市场参与者而只是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产物,本身并不具备竞争力。在市场情况变幻的大浪淘沙下,快速出现又快速被淘汰掉的朝生暮死,只能是他们唯一的结局。

—— ——不要怪现实太残酷,这不是那个温和的刚刚诞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这里是市场经济运行下的中国。

话题有些扯远了。现在回归到正题来。

我之所以不惜时间在上面罗列了这么多的事例和对现时整个市场环境的分析,只是为了陈述这样的一个观点:

在这个时候,应当出面扮演这个收购者的,就是我们的军工产业们。

不,
确切的说,应该是未来的“国防产业复合体”(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complex)。



时间关系,今天容笔者先卖个关子说到这里。为了把铺垫和说明做到最好就详细了点,没有想到会拉得这么长。剩下的留到第三篇来讲吧。

多谢支持。

(待续)




(接上文)

在这种近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下,从宏观角度来讲。对于我国的军工产业扩容、转型发展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机遇。

我国自建国起,军工产业单位在保持政治地位和意义的基础上,经历了第一次经济体制转型(计划经济↔计划/市场经济结合体制)之后成功进入了目前所处的企业化市场化合作运营机制的状态。进而催生出了在基础研究项目之外的诸多以创收为目的或由主要任务引申、带动出现的周边产品产业。如同沈飞、成飞集团下辖的汽车、材料产品体系。可以预见,在整个国家所处的经济份额集体向更高一层次递进的升级转型过程中,这种在主干基础上开枝散叶式的经营模式将会拥有相当庞大的进一步发展和挖掘的空间,如果把握得当并得到政策支持,这种空间的延伸程度比之目前的情况来甚至可以是用成几何级数增长来形容的。

中国的军工体系与欧美国家的准企业式军工研究生产单位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发展是顺应我国早期革命力量对拥有自主武装的需求,以解决武器供应问题为主要目的而诞生的内部产物,在改革开放到来之前可以被视为纯粹的国家体制内下辖直属部门而非一个具备可以介入市场的独立个体身份的企业式存在。这一点与苏联时期的苏霍伊社的地位相类似,米格社的战机出口外销比例在很大程度上都高于苏霍伊社,它的其中一种身份已经由纯粹的国家科研部门转换为半外向体制的创汇单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军工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在向米格社之于苏联的存在定义看齐的。

但是,随着我国这种非绝对市场经济也非绝对计划经济的结合路线的发展。这种与现行体制并不符合的定义思路开始被改变了,作为一方面能够继续作为国家准科研部门获得下拨的专项资金,另一方面随着股份制的引入也被赋予了可以以经济个体身份介入市场的权力。在这种既有别于苏联军工单位也不同于欧美独立军工市场彼此竞争环境下所诞生的企业的大前提下,我们的军工产业自身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一方面开启自身主要项目之外的周边产业,一方面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的军工企业经营模式(因为在计划经济阶段建立的基础上对国营模式的偏重较大,因此当时需要尽可能补充所缺乏的市场经营模式的经验来进行平衡)。这是一个模糊摸索的阶段,同时作为国家下辖科研生产部门与拥有较高自主空间的市场个体这二者的混合存在,我们的军工其实是这种新生的混合体制下最初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现在让我们转换一下角度,让话题重新回到经济转型这个论点上来。

--21世纪什么最宝贵? 人才。

但是,经济危机下的21世纪,什么是最最宝贵的?

答案是劳动力。标准答案是廉价的劳动力。优秀答案是廉价、高效、且具备一定素质水平的劳动力。是他们为你提供住的房子,用的电,擦屁股的手纸,清洁口腔的牙膏,你上网时手里握着的鼠标,朋友聚会打的扑克牌和麻将。一切一切的基础生活保障都是他们提供的,做的都是我们所不愿意做的事情,拿到的是相对低下的工资。作为经济金字塔的最底层建筑,充当劳动力角色的人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了劳动力却绝对是万万不能的。

毛主席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他们有他们的局限性,但是他们终归是伟大的。

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二次改革(产业升级),按照笔者个人的理解,实际上并非是一种意愿的表现。而是大势所趋的结果。沿海地区从经济特区建立开始,到现在加工业、小生产业和资源产业遍地开花。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密集型的生产市场竞争激烈度已经趋于一个全面疲劳点,厂家压缩成本的期望值与不断提升的而且也是被硬性规定的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正面矛盾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强,使得通过压缩成本获得竞争优势这种剥削式的传统捷径终于走进了死胡同,在最初发展起这种经济模式的地区不再具备竞争的旺盛生命力(虽然很遗憾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将会在我国西部地区再次上演)。加上目前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外部资金来源断裂致使不少依赖外资和外部订单为生的本土加工业随之倒闭破产,这无异于一种信号,那就是“全民大代(加)工”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迈入终结。

外资囊中羞涩而难以为继已经是愈演愈烈的现实,而国内的企业尽管其中一部分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但是总体上来说,劳动力仍然是涵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国内的劳动力数量是一个刚性数字,不可能像资金一样挤一挤就会匀出一点来。而外国如越南、柬埔寨等低收入(相对)国家的劳动力对于他们来说在时下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性质的存在,不会轻易的出让给与之有竞争关系的任何人。在市场萎缩,劳动力成本压榨空间愈加有限而导致竞争乏力,而企业本身又多半面临债务问题的情况下,国内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破产,二是被收购。这个意思很明白,既然无法负担现有的劳动力成本支付,那么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寻求一个可以负担并有意向接收这批劳动力兼且确信有能力在不与劳动力必然成本产生冲突的有力庄家作为依附和资金保障来源。

可以说,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然将损失相当一部分小型企业,也必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的失业。这是市场经济开放所有对象进入市场在遭遇大的全面冲击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企业本身有竞争力强弱,规模大小以及经营情况优劣之分。小型企业之于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如同夏日初生的野草,因为大环境的良好而大量出现并仰赖其整体繁荣维持其存在和发展,但是却完全没有抵抗严冬的能力,于环境向好时大量出现,于环境恶劣时便大量倒闭。他们的存在和崛起过程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过程带来了三种意义,其一是在拓展了市场规模的同时也因为山头林立而加剧了市场内部的竞争,而且其中良性的稍少,恶性的稍多;其二,他们的出现得益于外资代工订单向中国的大量输入,而他们的崛起本身又为这种输入的进一步加剧和本土经济对其的依赖性加强提供了土壤与便利。其三,国内的许多的大型厂商为了进一步压缩自身的成本支出,选择了接受外来订单之后二次甚至三次外包和分流给人工成本更加低廉的小型企业来完成的方式进行生产,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这个程度本身不是很大,因为在这种模式被全面展开和利用之前全球经济危机就已经到了,真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制造了加工业的虚假繁荣现象。因此,当大厂收到的订单量逐渐减少,而即便是小型企业的人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小厂所获得的二次订单必然随之减少甚至消失。而小厂本身又不具备直接获得订单的途径,当这种现象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无以为继的小厂唯有沉寂一途而已。所以,不能说大部分,但至少有一部分此类跟风式崛起的小型企业的倒闭直接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说句残酷些的话,他们算不上正规意义上的市场参与者而只是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产物,本身并不具备竞争力。在市场情况变幻的大浪淘沙下,快速出现又快速被淘汰掉的朝生暮死,只能是他们唯一的结局。

—— ——不要怪现实太残酷,这不是那个温和的刚刚诞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这里是市场经济运行下的中国。

话题有些扯远了。现在回归到正题来。

我之所以不惜时间在上面罗列了这么多的事例和对现时整个市场环境的分析,只是为了陈述这样的一个观点:

在这个时候,应当出面扮演这个收购者的,就是我们的军工产业们。

不,
确切的说,应该是未来的“国防产业复合体”(National defense Industrial complex)。



时间关系,今天容笔者先卖个关子说到这里。为了把铺垫和说明做到最好就详细了点,没有想到会拉得这么长。剩下的留到第三篇来讲吧。

多谢支持。

(待续)


。。。。。老待续。
mark一下
LZ继续。。。继续
其实我一句话就给你说清楚了:西部大开发。
黑帮打字机 发表于 2011-11-9 13:43
其实我一句话就给你说清楚了:西部大开发。
远远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