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五名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01:52
在解放军的诸多将领中,真正是统军破阵,独挡一面,临敌决胜的并不多。在元帅一级中,有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四人。贺龙虽是红二方面军主帅,但其麾下多年的主要是红2军团(红3军),在段德昌死后战绩就显得不是很大。抗战时贺龙又早早回了晋西北,解放战争干脆当了粮草官,缺乏长时期独挡一面的过人战绩。另外聂荣臻虽是华北军区主帅,但更多的是以军政双全闻名,擅长建设根据地,历史上也一直是政治工作者,自己独自指挥的大战役偏少。故以上两位元帅不在此列。在大将一级中,有粟裕、陈赓二人。徐海东红军时期很辉煌,但解放战争时一直养病。黄克诚战略眼光独到,却更多以政治工作者面目参与指挥。许光达虽是兵团司令,但抗日战争缺位,解放战争一直在张宗逊麾下作战,地位较低,出色战绩不多。和粟裕相比,陈赓指挥作战的规模和战绩又差了不少。所以,有人说我军真正决胜战场的是“五虎上将”——彭、林、刘、徐、粟,可说是点睛之语。

这五人的战绩及资历各位网友恐怕也都有所了解。各个军坛上因五人排名及指挥水平而大打口水战,从而出现“哈林挺粟”、“尊刘抑彭”、“徐敢当”等派,可以说热闹得很。我觉得五位将领都是我军优秀指挥员,是几十年战火考验的精华人才。他们因所处的战略区不同,面对的敌手不同,外界环境也不同,因而表现各异,但总的来说都是相当出色的。探讨一下五人的军事生涯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而为了挺一人而贬另一人,却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在此我只想大路地谈谈我对五人的看法,只从军事角度,属个人观点,有不到的地方希望各位朋友包涵。
在解放军的诸多将领中,真正是统军破阵,独挡一面,临敌决胜的并不多。在元帅一级中,有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四人。贺龙虽是红二方面军主帅,但其麾下多年的主要是红2军团(红3军),在段德昌死后战绩就显得不是很大。抗战时贺龙又早早回了晋西北,解放战争干脆当了粮草官,缺乏长时期独挡一面的过人战绩。另外聂荣臻虽是华北军区主帅,但更多的是以军政双全闻名,擅长建设根据地,历史上也一直是政治工作者,自己独自指挥的大战役偏少。故以上两位元帅不在此列。在大将一级中,有粟裕、陈赓二人。徐海东红军时期很辉煌,但解放战争时一直养病。黄克诚战略眼光独到,却更多以政治工作者面目参与指挥。许光达虽是兵团司令,但抗日战争缺位,解放战争一直在张宗逊麾下作战,地位较低,出色战绩不多。和粟裕相比,陈赓指挥作战的规模和战绩又差了不少。所以,有人说我军真正决胜战场的是“五虎上将”——彭、林、刘、徐、粟,可说是点睛之语。

这五人的战绩及资历各位网友恐怕也都有所了解。各个军坛上因五人排名及指挥水平而大打口水战,从而出现“哈林挺粟”、“尊刘抑彭”、“徐敢当”等派,可以说热闹得很。我觉得五位将领都是我军优秀指挥员,是几十年战火考验的精华人才。他们因所处的战略区不同,面对的敌手不同,外界环境也不同,因而表现各异,但总的来说都是相当出色的。探讨一下五人的军事生涯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而为了挺一人而贬另一人,却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在此我只想大路地谈谈我对五人的看法,只从军事角度,属个人观点,有不到的地方希望各位朋友包涵。
彭德怀的指挥风格是勇猛、敏锐而应变快,在几十年的统兵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善打进攻战和遭遇战。在红军时期,彭德怀的三军团就以打狠仗著称。胜仗先不用说,像打赣州,守广昌,尽管都是败仗,但三军团首当其冲,不畏牺牲,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相当能体现出彭的作战风格。四渡赤水时的娄山关战役,三军团就是以硬对硬,坚决啃下对手。而彭德怀则顺势应变,勇猛追击,结果击溃了吴奇伟的2个师,二占遵义,把一场转移之战打成了大捷。抗战时期,彭在华北毅然发起百团大战,从正面向优势日军出击,成为我军在抗战中仅有的一次大规模会战。解放战争时期在陕北,彭以2万人对胡宗南20万人,连胜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宜川,用兵套路捉摸不定,可说是彭德怀军事生涯中的杰作。在抗美援朝一次战役时,因美韩军推进过快,彭原来制定的防御计划落空。而彭因敌而变,迅速将遭遇战打成进攻战,打了美韩军一个措手不及。二次战役,彭诱敌深入,迅速在东翼打开突破口,大规模向敌后进行穿插分割,一举打成西线大胜,扭转了抗美援朝战局。彭的弱点在于缺乏系统的参谋作业训练,指挥上显得有些粗疏,从而出现胜仗转败的事情。较为著名的解放战争的西府战役和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彭都是在战役后期未料到敌军的反击,在兵力部署上不细,有所疏漏,从而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好在彭的应变能力够强,总能稳住阵脚。彭多年来一直军政全兼独挡一面,因而在战略上也有相当的眼光。抗战初期彭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实际是前敌总指挥,统一调度八路军各师的行动。在百团大战后期,彭执意要打关家垴,结果伤亡大而战果小。事后多年有人为此指责彭。不过彭是从战略上考虑的,为的是让敌人不敢再以大股兵力扫荡根据地,只是八路军武器和战力较差,因而打得不理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了来自各个野战军的100多万部队,与拥有巨大火力优势和技术优势的联合国军打成平手,成为民族的外战英雄,风头一时无二,因而回国后顺利地主持了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为人耿直粗疏,三军团出来的部下如彭雪枫、黄克诚、张爱萍、杨勇等人也是谔谔之士,为后人所称道。
林彪的指挥风格是算度深、灵巧而机敏,不愿行险,善打伏击战和追歼战。林彪在当低级军官时就很讲究战术,北伐后期和红军初期一些连、排级战斗中令人刮目相看,因而升得很快。林彪的运气也很好,红一军团中最能打的是3军、4军、12军,3军军长黄公略和12军军长伍中豪都早早牺牲,林彪就继朱德之后统率了红一军团。一军团是朱毛的嫡系,红一方面军的头等主力,在中央红军中战绩最佳,战果最大,连彭德怀那样心高气傲的人都称红一军团为“大哥”。林彪在红军时期经常与彭德怀的三军团配合作战。他指挥最漂亮的是四次反围剿中黄陂和草台岗之役,打得是战斗力强的陈诚的国民党中央军。林彪在此战中准确的料中了敌军的行动,及时统一全军发起攻击,并连续作战,开创了红一方面军大兵团作战的范例。在长征中一军团是开路先锋,抢安顺场,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腊子口,可说功绩卓越。作为军团长的林彪,艰难困苦中指挥若定,表现相当出色。抗战时的平型关战役是林彪的成名之战,他再一次显出了算度精密的特长。3个团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都较为到位。对于老爷庙制高点的争夺,林彪给李天佑下死命令,副团长杨勇亲自带部队上去肉搏,最后终于夺下此地,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塔山阻击战最紧张的时刻,林彪总预备队不动,斥令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都是林彪关键刻下手狠的典型例子。东北解放战争中,林彪指挥南北满部队南拉北打,一点点磨去了东北国军的锐气。林彪指挥生涯中辉煌的时间很多,三大战役打了两个,并直下中南,打光白崇禧,直取海南岛。国民党精锐部队中,新1军、新6军和钢7军都是被林的四野消灭的。特别是林彪在辽西追歼消灭廖耀湘时的以乱对乱实在令人击节。林彪在战术上相当有创新,“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猛”“四快”,可说独具匠心,因而四野部队的战术素养在全军首屈一指。林的不足之处是有时考虑过细,胆气反而显得不足,打仗偏于取巧。因为三战四平的教训,使林在打长春时决心不够,打锦州时又犹豫不决,后来成为了一段公案。林彪的战功在我军内除彭德怀外无人可与之比肩,不过一军团带出来的部下如罗瑞卿、肖华、刘亚楼、杨成武等人,比起三军团出来的在为人上就差点了。
刘伯承的指挥风格是判断准确,有气魄,有奇思,在确定作战方向和集中兵力上尤为独到。早在川军时期,刘伯承已被称为“川中名将”。南昌起义时刘又被委以制订作战计划的重任。刘伯承不打麻药摘眼的故事,是其被称为“军神”的源头。刘是上过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人,标准的参谋型统帅,翻译甚丰,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红军时期刘主要在参谋总部,负责对军委战略意图的贯彻,不是一线的统帅,因而表现的机会不多。到了红一方面军北上四川过大渡河时,刘伯承当了先遣队司令员,巧过彝族区,在大渡河北岸连续作战飞兵奇袭,算是有了独立领军。八路军时期,刘伯承去掌握红四方面军改编的129师,开始成为独挡一面的统军主帅。刘指挥的智算神头岭和重伏七亘村是其军事指挥的代表作,从这两战可以看出刘能反向思维,指挥才能过人一筹。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先打出了漂亮的上党战役,开了第一炮。其后的邯郸、陇海、定陶、豫北、鲁西南等战役都打得不错,显示了刘伯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能。每到苦战、恶战阶段,刘伯承都亲临前线指挥,给手下的将领们“安卵 子”。国军将领曾有过评价:刘伯承指挥不错,但手下的纵队不能打;陈毅指挥上不行,手下倒有几个能打的纵队。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中野较为狼狈,损兵一半,重武器丢光。不过这是下风战,能保住全军,并完成战略任务当属成功。出了大别山刘伯承很快恢复了运筹歼敌的本色,淮海时打黄维更显出了刘的魄力,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瘦狗拉硬屎”,喝出去打光全军也要干掉黄维。过长江后刘的指挥就是顺风顺水了,西南战役一下就包了国军90万。二野在解放战争中一直打的是苦战,但歼敌230万,位于三野后排第二位,很大程度上是过江之后的战果。在多年领兵作战中,刘伯承做到了进攻凶狠,撤退迅速,料敌准确,时有巧思,尤其擅长控制作战规模。因而,在临阵对决中,刘伯承很少有打得狼狈混乱的战例,小胜可以打成大胜,小败能够迅速转身,这是刘帅独有的功夫。建国后,刘帅早早退去搞军校,是他政治眼光的见证。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刘帅在东西两线分别指出了印军的弱点,设计了精巧的战役进攻手段,令人称道。
徐向前的辉煌是在红军时期。在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和副总指挥兼31师师长吴光浩相继牺牲后,徐向前被中央派到鄂东北接掌31师,成为鄂豫皖苏区最早的三支主力部队之一。在成立红1军时,军长是黄埔一期的同学许继慎,徐向前是副军长。红1军和蔡申熙率领的红15军合编成红4军时,中央派来的旷继勋当了军长,徐向前为参谋长。两任军长中,邝继勋资格老,打仗较为粗疏,许继慎则有勇有谋,擅长指挥,被周恩来称为将“铁军”的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直到张国焘来到鄂豫皖,徐向前才有出头的机会。当时鄂豫皖几位名将中,许继慎、周维炯都是张国焘的眼中钉,曾中生军政双全,但被张国焘排挤,邝继勋军事素养不足,蔡申熙倒是为张国焘所欣赏,能力足够,但在战斗中手臂负伤致残,干不了重活。因此,徐向前才被破格提拔为新成立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不负重望,在全国各路红军中率先打出了大兵团作战的范例。黄安、商潢、潢光、苏家埠等战役都是徐的代表之作,表现出的风格是狠、猛、勇、缠,企图心大,有气魄,拼的是“最后五分钟”的狠劲。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千里西征,血战漫川关,是徐向前打逆风仗的代表作。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是徐向前指挥生涯的颠峰时期,其猛勇的指挥风格显示得淋漓尽致。先取陕南,再渡嘉陵江,表现了徐向前在作战指挥上的巧思。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时,林彪的一军团打不动包座,徐向前的四方面军拉上去就打开了包座,充分展示了徐向前带领下四方面军的作战风格。徐一生的两个劲敌是胡宗南和马步芳。前者将他从鄂豫皖一直撵到四川,几度交手都没占到便宜,后者则打得徐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八路军时期徐的名作是响堂铺战役,此后就是到山东去展开平原作战。不过徐很早就回了延安,又有病,抗战中再没什么表现。解放战争时徐向前又火了一把,把一支地方偏师带成了主力部队,连打硬仗,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硬是一口一口吃掉了阎锡山的晋军主力,甚至毛当时都连连称奇。可以说徐的山西之战和彭德怀在陕北打胡宗南是解放战争中两支非常精彩的插曲,值得仔细玩味。徐向前在指挥作战上也有弱点,就是勇猛有余,控制不住作战规模,有时显得强斗。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时,徐指挥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硬碰硬对决,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枣阳新集,连续恶战,极大地消耗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却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现实下,不能避实击虚,不能不说是徐向前当时的指挥失误。反观红一方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时反复穿插调动敌人,这里边就有了点差距。后来的大战百丈关、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临汾攻坚战、太原战役,虽然胜败不一,但都能显出徐向前过于强攻硬打的特点。
粟裕出道较早,和林彪一起成为天心圩朱德整军后的八百壮士之一。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二人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一一消灭,气得蒋介石吐血。不过粟裕在红军中较为平凡,一直出不了头。开始跟着伍中豪,后来又跟寻淮洲,经历过怀玉山大败,算是默默的积累阶段。抗日战争时粟裕首战韦岗,再胜车桥,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对粟裕意义很大,他从此出头。黄桥决战是初次展现了粟裕的指挥风格:算得细,敢打险仗。解放战争初期,中央的战略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紧靠南线的中原解放区和苏中解放区离国民政府腹心太近,面临重兵围剿,实际上已打算被牺牲掉。中原军区的李先念、王树声、王震就被打得千里突围,丢盔卸甲。王震总算后来去陕北跟了彭总,李先念、王树声这样的红四方面军名将干脆就去搞了地方军区,解放战争中再无多大声息。再观粟裕,同样面临国民党军的多路围攻,却迎刃而上,打出了苏中七战七捷,一鸣惊人。如果粟裕不从这里起步,而是继续不痛不痒,建国后凭资历也就能混个上将中流。正是从苏中七战,粟裕走向了大将之路。在华中野和山野的磨合时期,粟裕连续打出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将薛岳、顾祝同等人打得鼻青脸肿,一举将华东野战军打成关内首屈一指的共军主力。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大战中,粟裕实战嗅觉敏锐,敢打攻坚,敢于行险,临机应变,擅长连续作战的指挥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粟裕指挥作战往往是以不到一半的兵力作主攻,而大部分兵力则阻敌援救,这和其他解放军将帅以大兵力主攻,小兵力阻援的风格有显著不同。粟裕对战役的各个细节考虑得很细,这一点上很像林彪。而敢下决心,履险如夷,又超过林彪。淮海战役是粟裕的辉煌,他指挥华野主攻,碾庄吃掉黄百韬,徐东挡住邱清泉、李弥,分兵双堆集打黄维,又威胁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最后全师跃进陈官庄围住杜聿明,歼灭了国民党军40余万。整个战役指挥节奏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慷慨激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不过粟裕也有一些较为著名的败仗,如南麻、临朐、土山集、打上海时在月浦受挫等。粟裕指挥作战部队往往伤亡很大,这既和敌军较强有关,也和粟打仗行险,对战术重视不够有关。粟裕攻坚往往强攻硬打,部队战术素养不足,这和林彪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在指挥上,粟裕虽然算得很细,但过于依靠临机应变,为抓住战机往往准备不足就出动,有时马虎大意,容易打成乱仗。粟裕最痛快的战役可能就是济南战役。当年在浙西谭家桥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败在了王耀武的补充1旅手里,连老领导红19师师长寻淮洲也牺牲了。14年后粟裕决心打济南,确定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万千心情,仅此足矣。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粟裕,华东解放战争的进程就会完全改写。
蔡申熙倒是为张国焘所欣赏,能力足够,但在战斗中手臂负伤致残,干不了重活。
蔡申熙勇猛多谋,被称是刚胆雄风。深为刘伯承,徐向前敬重,死的太可惜了!
许纪慎刚烈耿直,军事上是没说的,叶挺独立团时的营长,水平也绝不在徐老之下。
火龙将军段德昌是彭德怀入党介绍人,贺龙都服,军政兼优。一人开创了湖西根据地。
他们若是没死的话,共和国的领风骚者。
这5个人确实不一般
一军团的将领们不能完全算林彪带出来的,主席在其中影响太深
写得非常认真、非常好啊!
"这和其他解放军将帅以大兵力主攻,小兵力阻援的风格有显著不同"不能这么说把 别人不说 徐向前这一手也不差啊 比如苏家埠
彭粟二人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很强
写得很准确,这五人的确不一般。
非常好,楼主继续好文章啊
五虎将确实厉害,如果我来排名那一定是一粟二林三刘四徐五彭!
够风骚···
对老彭不感冒,一个不懂政治却热衷于玩儿政治的人,最终被政治玩儿死!!
yudeshen 发表于 2011-10-27 22:31
对老彭不感冒,一个不懂政治却热衷于玩儿政治的人,最终被政治玩儿死!!
要有对基本历史观的衡量标准,否则,在你眼里一切都是玩儿。
你可以不感冒一个人,但要分清历史人物的言行,是对于民族和国家有利,还是有害。这是根本。他可能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不容易成为一个好朋友。但在那个特定的会议上,他的主张,是对狂热的国家,对饥饿的人民的一种救赎,而不是相反。这是简单的所谓“玩政治”吗?

杜聿明一人先扛林彪,后扛粟裕,虽然最后兵败被俘,名将之誉应该不为过吧。刘帅、粟裕对上胡琏,林总对上陈明仁,也吃了不少亏。胡师长、陈军长虽然与这三位不是一个量级的,但其战术指挥和治军才干,颇有可圈可点之处。诸如白崇禧、胡宗南、薛岳诸人,更是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就大出风头,都是一时之选。
我军的五大名将,就是在和他们的斗争中成长成名的。虽然他们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最后站在了失败的阵营里。作为军人,他们还是这个职业中的佼佼者。我认为,要真正了解、评述我军的名将,最好也好好了解一下他们的对手。
yudeshen 发表于 2011-10-27 22:31
对老彭不感冒,一个不懂政治却热衷于玩儿政治的人,最终被政治玩儿死!!
这话说得。。彭老总他就是那么个人,不那样他还是彭老总吗?
横刀立马!
黄公略、许继慎、段德昌、彭雪枫等人可惜早死。
K军那边,白崇禧、傅作义稍微突出一些。
G军的5个牛人,老彭略显糙了点,不过在西北对胡宗南那些仗也不糙。
要说这胡宗南,真是奇葩——这厮在黄埔期间就名声很大,什么“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而且这人在K军中混得得心应手,一般K军将领都不敢惹他。
可是这个胡宗南,从来没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抗战其间基本打酱油,解放战争其间,开始在晋南,和阎老西一起占那么大优势愣是在陈赓手里吃尽了苦头;然后在陕北,20多万人硬是被人家2、3万人耍得不知所措。
  
粟和徐的风格有点象,胆很大、敢玩大的,刀尖上跳舞很少玩砸过,有些几乎只能用运气来解释。
azerenals 发表于 2011-10-27 20:05
"这和其他解放军将帅以大兵力主攻,小兵力阻援的风格有显著不同"不能这么说把 别人不说 徐向前这一手也不差 ...
个人以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如果周围敌人太多,你就不得不拿出大兵力来阻援。
老猫成贼 发表于 2011-10-27 15:43
蔡申熙倒是为张国焘所欣赏,能力足够,但在战斗中手臂负伤致残,干不了重活。
蔡申熙勇猛多谋,被称是刚胆 ...
四方面军的人...没战死的话55年混个上将就不错了...
老猫成贼 发表于 2011-10-27 15:43
蔡申熙倒是为张国焘所欣赏,能力足够,但在战斗中手臂负伤致残,干不了重活。
蔡申熙勇猛多谋,被称是刚胆 ...
四方面军的人...没战死的话55年混个上将就不错了...
血染黄沙 发表于 2011-10-27 23:04
这话说得。。彭老总他就是那么个人,不那样他还是彭老总吗?
横刀立马!
我就是看不惯他整刘帅和粟裕他们!!
沈晨曦 发表于 2011-10-27 22:37
要有对基本历史观的衡量标准,否则,在你眼里一切都是玩儿。
你可以不感冒一个人,但要分清历史人物的言 ...
他把刘伯承和粟裕他们整下去在先,好好学学历史吧,别忙着说我!!
这个帖子可以看看
刘帅当年被国军称为“共军头号悍将”的
yudeshen 发表于 2011-10-27 22:31
对老彭不感冒,一个不懂政治却热衷于玩儿政治的人,最终被政治玩儿死!!
中尉兄弟,人家是评论军事指挥能力,不是评论他们的政治能力,不要把楼歪掉了。
一林彪,东北谁胜谁得天下。辽沈战后,国民党已无斗志,大面积出现起义投诚。
二粟裕,无淮海胜利,国民党主力撤回长江以南,国共很可能划江而置。
三彭德怀,朝鲜战争很出彩。
四徐向前,红四方面军赫赫威名。

刘伯承,实话说,二野前期不出彩,被赶进大别山。后期不过是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欲将余勇勇追穷寇而已。

5091123 发表于 2011-10-27 23:24
个人以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如果周围敌人太多,你就不得不拿出大兵力来阻援。


围城打援 主力就是应该打援啊 把主力用在强攻上 对于火力历来不强的共军 太难了吧
5091123 发表于 2011-10-27 23:24
个人以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如果周围敌人太多,你就不得不拿出大兵力来阻援。


围城打援 主力就是应该打援啊 把主力用在强攻上 对于火力历来不强的共军 太难了吧
super_hero 发表于 2011-10-27 20:32
五虎将确实厉害,如果我来排名那一定是一粟二林三刘四徐五彭!
严重同意
闲汉牛二 发表于 2011-10-28 09:55
刘帅当年被国军称为“共军头号悍将”的
关于刘帅,我想说两句。其实二野在解放战争前期打的是很不错的,上党战役第一枪就歼灭数万敌军,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的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抢地盘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军,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中央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下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国民党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敌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只不过后来奉命越进大别山二野原气大伤一蹶不振了。被三,四野战军抢了风头而已。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的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抢地盘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军,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中央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下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国民党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敌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山西抗日前线,他利用日寇的轻敌麻痹派出一个营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炸毁敌机数十架的战绩。为了有效地消灭日军,他利用围城打援之术,在神头岭巧设伏兵,打潞城诱敌出援,一举歼敌千余名,这在抗战初期算得上是辉煌的战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边疆两次设伏,使日军白白多送上百余条性命。在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对比相去甚远,我军采用的多为游击战术。刘伯承把游击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azerenals 发表于 2011-10-28 19:30
围城打援 主力就是应该打援啊 把主力用在强攻上 对于火力历来不强的共军 太难了吧
要看目标,是“阻援”还是“打援”
济南比较特殊,既要“攻济”又要“打援”。
一般把目标放在阻援打点上时,阻援更加关键,因为被围住的总是占劣势,关键是能否阻住敌援兵。


重复,删除

重复,删除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

仅仅折腾一年之后,1947年夏季攻势,胜败之局立显。
henry347 发表于 2011-10-28 16:04
一林彪,东北谁胜谁得天下。辽沈战后,国民党已无斗志,大面积出现起义投诚。
二粟裕,无淮海胜利,国民党 ...
历史是连贯的,若不是二野战略反攻,也不会在黄泛区丢掉重武器。

看着头像的份上回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