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终端芯片的7年国产化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4:49


http://laoyaoba.com/ss6/html/43/n-260043.html

  37岁,电子科大微电子专业博士,成都国腾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在《射雕英雄传》中,有一种阵法叫北斗七星阵,是根据北斗星的七颗亮星的排列方位来确定人的步法,可以对敌人形成包围,虽然阵式不断变化,但方向始终明确。而在现代国际星名的命名体系中,北斗星属于大熊星座。

  37岁的杨洪强从不看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对大熊星座也没什么研究。但是,他却对星空中另外9颗“北斗星”格外关注,它们的名字叫北斗导航卫星。杨洪强所做的,就是能够让地面上的人可以得到北斗导航卫星提供的定位、时间以及通信服务。

  去年年底,作为成都国腾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腾电子)技术中心主任,他和团队研发了北斗导航终端的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为北斗终端安上了成都“芯”。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导航终端整机都使用自主芯片的公司团队。

  A“用耳朵听到风的声音”

  这条路他走了整整7年

  1994年,被命名为“北斗”的中国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国腾电子成功进入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企业,开始生产一些元器件。在2003年杨洪强来到国腾电子之前,公司的导航终端芯片完全依赖进口,并没有相关的研发团队。这个电子科大微电子专业的博士,成了公司的指望。

  从北斗导航终端来说,最关键是两个“芯”: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所谓射频芯片,就是要接受天上的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波形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需要用芯片来把它放大,变成数字信号。”而基带芯片的作用,就是选择天上的卫星,并且选择一定的算法来解码卫星型号,从而读出位置以及时间信息。

  杨洪强最先负责的就是射频芯片的研发。因为卫星信号经过非常远的距离到达地面已经非常微弱,而且北斗导航终端的电路板本身都有一定的噪声,再加上地面一些建筑物对信号的干扰,要从众多的声音中辨别出微弱的信号,好比用耳朵听到风的声音。

  2004年,杨洪强组建了15个人的技术团队,开始研发射频芯片。“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没什么设备,也没什么人。”在杨洪强的回忆中,那个时期,他们每天都在电脑前,利用软件做仿真设计,然后再做测试,最后做成流片,拿去试用。这个流程之后,杨洪强就会和团队成员拿着终端成品做试用,在成都市选择各种各样的位置,然后把终端成品放到车上到处跑,来测验实际效果。除此以外,团队还会设置各种各样的场景,看这个位置的信号怎样,看那个大楼会不会产生干扰。“问题不会一次出现,每次遇到细小的问题都要回去再重头开始,寻找关键细节。”最开始的半年多,杨洪强每个月几乎要看200篇有关导航芯片的论文,有的是从高校借的,大部分是从国外买来的。

  这样一条路,杨洪强和公司团队整整走了7年。

  B从依赖进口

  到成功自主研发

  “研发芯片不止需要技术,还要人的一颗心。”杨洪强从大学到毕业工作一直是这么想的。

  1994年,杨洪强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凭着一股扎实劲儿,每次的专业头名都非他莫属。大三结束,他基本确定了保研资格。导师陈星毕让他从大四就开始进入教研室做课题研究,“从最基本的电路板一点一点开始”,杨洪强到现在还在庆幸当初的训练。读研究生照样顺风顺水,他取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5年时间过去,他说一定要做微电子方面的工作。

  进入国腾电子后,从2004年到2007年期间,杨洪强逐渐为公司培养出了4名技术骨干。正当研发稍有起色时,4名技术骨干却相继离开了公司。“做研发太辛苦了,不但要承受身体上的压力,还要承受足够的孤独感。”杨洪强所说的“孤独感”其实是研发遇到瓶颈而无人分担的挫折感。2007年,几乎被击垮的杨洪强向国腾电子提出了辞职申请。他反复地思考,要不要继续做芯片的研发?是不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呢?公司老总极力挽留,杨洪强最终带着这样的疑问又回到了公司,并决心找出答案。

  杨洪强开始一面招聘科技人才,一面研发芯片。随着技术人员不断增多,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的研究从2007年年底又重新开始了。杨洪强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了,用同事耿建强的话来说是“比大学老师要求严格多了”。一次,耿建强在做完仿真设计及测试时,意识到做出的流片可能有些细节上的问题,但觉得无伤大雅,就没在芯片评审时说出来。用户试用后,问题反馈回来,他被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杨洪强“一顿臭骂”。

  2010年,国腾电子终于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摆脱了芯片进口的束缚,成为了国内唯一能够提供全系列基带、射频、天线、功率放大器、低噪放等北斗终端关键元器件的厂商,在国内市场,北斗终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C不断造“芯”领跑行业

  最新自产SOC芯片降低能耗12.5倍

  在完成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的研发后,北斗导航终端产品开始大量应用于交通、水利、气象等领域,但是“块头大、功率大”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国腾电子又把研究方向投向定位更加精确、功耗更低、体积更小的导航终端产品,而关键之钥仍是芯片。

  于是,杨洪强又带领团队开始研究基带芯片SOC技术。目前,国腾电子自主研发的低功耗SOC芯片已完成成品测试,这个千万门级的芯片,能够大幅度降低功耗,使耗电量从1瓦降低到80毫瓦,相当于能源消耗降低了12.5倍。而且,产品的体积也相对缩小,只相当于普通手机的一半。

  在国腾电子的成果展示厅,记者看到了国腾最新自主研发的低功耗SOC芯片,正方形的芯片只有9毫米见方。杨洪强表示,低功耗的SOC芯片研发对于北斗导航终端应用于民用非常重要,“终端的功耗和体积变小了后,产品价格就可能降下来,利于民用终端产品的批量生产。”目前,“成都造”北斗卫星终端主要是行业应用,但随着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拥有成都“芯”的北斗卫星终端最终将走向普通消费者使用的民用产品上。

  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到2012年,我国将发射更多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服务范围覆盖亚太地区的目标;到2020年,将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预计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的规模。这样说来,杨洪强和公司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祝迅 徐群冠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立足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11年7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九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杨洪强团队所做的就是能够让地面上的人可以得到北斗导航卫星提供的定位、时间以及通信服务。他和团队研发了北斗导航终端的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为北斗终端安上了成都“芯”。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导航终端整机都使用自主芯片的公司团队。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58812.com">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85895.com">
<link href="http://558812.com/y6y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585895.com/kk.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http://laoyaoba.com/ss6/html/43/n-260043.html

  37岁,电子科大微电子专业博士,成都国腾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在《射雕英雄传》中,有一种阵法叫北斗七星阵,是根据北斗星的七颗亮星的排列方位来确定人的步法,可以对敌人形成包围,虽然阵式不断变化,但方向始终明确。而在现代国际星名的命名体系中,北斗星属于大熊星座。

  37岁的杨洪强从不看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对大熊星座也没什么研究。但是,他却对星空中另外9颗“北斗星”格外关注,它们的名字叫北斗导航卫星。杨洪强所做的,就是能够让地面上的人可以得到北斗导航卫星提供的定位、时间以及通信服务。

  去年年底,作为成都国腾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腾电子)技术中心主任,他和团队研发了北斗导航终端的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为北斗终端安上了成都“芯”。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导航终端整机都使用自主芯片的公司团队。

  A“用耳朵听到风的声音”

  这条路他走了整整7年

  1994年,被命名为“北斗”的中国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国腾电子成功进入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企业,开始生产一些元器件。在2003年杨洪强来到国腾电子之前,公司的导航终端芯片完全依赖进口,并没有相关的研发团队。这个电子科大微电子专业的博士,成了公司的指望。

  从北斗导航终端来说,最关键是两个“芯”: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所谓射频芯片,就是要接受天上的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波形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需要用芯片来把它放大,变成数字信号。”而基带芯片的作用,就是选择天上的卫星,并且选择一定的算法来解码卫星型号,从而读出位置以及时间信息。

  杨洪强最先负责的就是射频芯片的研发。因为卫星信号经过非常远的距离到达地面已经非常微弱,而且北斗导航终端的电路板本身都有一定的噪声,再加上地面一些建筑物对信号的干扰,要从众多的声音中辨别出微弱的信号,好比用耳朵听到风的声音。

  2004年,杨洪强组建了15个人的技术团队,开始研发射频芯片。“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没什么设备,也没什么人。”在杨洪强的回忆中,那个时期,他们每天都在电脑前,利用软件做仿真设计,然后再做测试,最后做成流片,拿去试用。这个流程之后,杨洪强就会和团队成员拿着终端成品做试用,在成都市选择各种各样的位置,然后把终端成品放到车上到处跑,来测验实际效果。除此以外,团队还会设置各种各样的场景,看这个位置的信号怎样,看那个大楼会不会产生干扰。“问题不会一次出现,每次遇到细小的问题都要回去再重头开始,寻找关键细节。”最开始的半年多,杨洪强每个月几乎要看200篇有关导航芯片的论文,有的是从高校借的,大部分是从国外买来的。

  这样一条路,杨洪强和公司团队整整走了7年。

  B从依赖进口

  到成功自主研发

  “研发芯片不止需要技术,还要人的一颗心。”杨洪强从大学到毕业工作一直是这么想的。

  1994年,杨洪强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凭着一股扎实劲儿,每次的专业头名都非他莫属。大三结束,他基本确定了保研资格。导师陈星毕让他从大四就开始进入教研室做课题研究,“从最基本的电路板一点一点开始”,杨洪强到现在还在庆幸当初的训练。读研究生照样顺风顺水,他取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5年时间过去,他说一定要做微电子方面的工作。

  进入国腾电子后,从2004年到2007年期间,杨洪强逐渐为公司培养出了4名技术骨干。正当研发稍有起色时,4名技术骨干却相继离开了公司。“做研发太辛苦了,不但要承受身体上的压力,还要承受足够的孤独感。”杨洪强所说的“孤独感”其实是研发遇到瓶颈而无人分担的挫折感。2007年,几乎被击垮的杨洪强向国腾电子提出了辞职申请。他反复地思考,要不要继续做芯片的研发?是不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呢?公司老总极力挽留,杨洪强最终带着这样的疑问又回到了公司,并决心找出答案。

  杨洪强开始一面招聘科技人才,一面研发芯片。随着技术人员不断增多,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的研究从2007年年底又重新开始了。杨洪强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了,用同事耿建强的话来说是“比大学老师要求严格多了”。一次,耿建强在做完仿真设计及测试时,意识到做出的流片可能有些细节上的问题,但觉得无伤大雅,就没在芯片评审时说出来。用户试用后,问题反馈回来,他被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杨洪强“一顿臭骂”。

  2010年,国腾电子终于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摆脱了芯片进口的束缚,成为了国内唯一能够提供全系列基带、射频、天线、功率放大器、低噪放等北斗终端关键元器件的厂商,在国内市场,北斗终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C不断造“芯”领跑行业

  最新自产SOC芯片降低能耗12.5倍

  在完成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的研发后,北斗导航终端产品开始大量应用于交通、水利、气象等领域,但是“块头大、功率大”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国腾电子又把研究方向投向定位更加精确、功耗更低、体积更小的导航终端产品,而关键之钥仍是芯片。

  于是,杨洪强又带领团队开始研究基带芯片SOC技术。目前,国腾电子自主研发的低功耗SOC芯片已完成成品测试,这个千万门级的芯片,能够大幅度降低功耗,使耗电量从1瓦降低到80毫瓦,相当于能源消耗降低了12.5倍。而且,产品的体积也相对缩小,只相当于普通手机的一半。

  在国腾电子的成果展示厅,记者看到了国腾最新自主研发的低功耗SOC芯片,正方形的芯片只有9毫米见方。杨洪强表示,低功耗的SOC芯片研发对于北斗导航终端应用于民用非常重要,“终端的功耗和体积变小了后,产品价格就可能降下来,利于民用终端产品的批量生产。”目前,“成都造”北斗卫星终端主要是行业应用,但随着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拥有成都“芯”的北斗卫星终端最终将走向普通消费者使用的民用产品上。

  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到2012年,我国将发射更多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服务范围覆盖亚太地区的目标;到2020年,将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预计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的规模。这样说来,杨洪强和公司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祝迅 徐群冠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立足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11年7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九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杨洪强团队所做的就是能够让地面上的人可以得到北斗导航卫星提供的定位、时间以及通信服务。他和团队研发了北斗导航终端的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为北斗终端安上了成都“芯”。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导航终端整机都使用自主芯片的公司团队。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58812.com">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85895.com">
<link href="http://558812.com/y6y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585895.com/kk.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还没见到市场上的北斗产品。
再接再厉!
很好,明天就买他们的股票
敢砸钱就会有
同龄人的骄傲
这是国腾电子宣传帖么....
这样的宣传,值。
只要市面上有终端机卖,不论再贵,哥都坚决整一个。。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没什么设备,也没什么人。”  又是这种康生式宣传方式:什么叫科学?科学就是胡搞……
超级大老鼠 发表于 2011-10-26 01:30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没什么设备,也没什么人。”  又是这种康生式宣传方式:什么叫科学?科学就是胡搞……
对于体会过开发工作的人而言,这种表达方式是非常自然的流露,这不是一种纯理性的表白,当然不可能什么都不懂,基本原理总是知道的,不然搞什么呢,但是工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真就是什么都不懂,既然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自然也不知道需要什么设备,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帮助,等发现问题后,申请设备招聘人才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是这种感觉,什么都不懂,什么设备都没有,什么帮手都找不到。。。
前几天新闻上说公交车上开始安装北斗啦!!具体是哪里忘啦!!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科学探索,在遥望目标的时候,确实对脚下的路会有些茫然,这是开创性工作的特点,没有参照啊。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科学探索,在遥望目标的时候,确实对脚下的路会有些茫然,这是开创性工作的特点,没有参照啊。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科学探索,在遥望目标的时候,确实对脚下的路会有些茫然,这是开创性工作的特点,没有参照啊。
超大荐股的规律是买者自负
还是八股文
以前某次去Synopsys,某些其他公司的工程师说起他们在做GPS、北斗双模的芯片,具体没细问。
但具体来说,做这玩意相对不难,比上卫星的芯片要简单多了。
gps芯片别说国外,国内都有成熟方案。又来神马不懂,从零开始。
日前在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招标项目中,和芯星通以绝对领先的优势中标“多模导航型基带芯片”项目。
    为配合北斗产业化推广,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管理办公室组织了“多模导航型基带芯片”的实物比测,全国十多家拥有卫星导航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厂家参与了此次测评, 本次测评中的核心技术指标包括定位精度、测速精度、时间性能、捕获跟踪灵敏度、及联合定位等,并涵盖了城市复杂环境,如中关村的城市峡谷等实际跑车测试。和芯星通送测的北斗/GPS多模接收机在各项指标评测中表现出众,以大比分优势取得第一名。
开展了“多模导航型射频芯片”测评,国内多家拥有导航型射频芯片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厂家参与测评,经实物比测、商务响应和技术答辩等各个环节的严格考核,和芯星通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标。
    多模导航型射频芯片是北斗产业化不可或缺的关键器件之一,导航产业竞争的全球化要求射频芯片必须达到与国际主流产品相当的水平 。射频芯片必须在支持北斗的同时以最小的代价兼容GPS,并配合基带芯片实现多系统联合定位,突显北斗对于用户的价值 。可广泛应用于导航监控、精确授时、气象探空、灾害预警、海洋渔业、中低端GIS手持机等行业应用。
    和芯星通联合投标团队具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相关产品、项目经验,产学研强强联手,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和产业化提供了人、财、物等各方面的强有力保障 。
在北斗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招标项目中,组织了“多模多频高精度OEM板”的大比评,国内多家拥有高精度OEM板独立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厂家参与了测评。经过严格的实物比测,和芯星通以绝对优势领先夺冠。这是继“多模导航型基带芯片”、“多模导航型射频芯片”两个国家级北斗专项中标后,和芯星通取得的又一大突破。
GNSS高精度测量定位产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开拓了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同时,也使得相关应用领域形成对GNSS系统和终端产品的依赖。目前国内多模多频高精度OEM板已经广泛应用于关系国家安全的各个关键领域,早日实现其自主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完全自主掌握以北斗为基础的多模多频高精度基带芯片和OEM板等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生产能力,并具备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北斗系统的自主化和产业化应用,提高国家影响力。
本次测评范围涉及原始观测量精度、RTK精度和多模处理能力等高精度OEM板核心技术指标,测试场景涵盖动态、静止、对天信号等多种实际应用环境,实用导向性强。作为唯一一款基于量产的多模多频基带芯片方案的高精度接收机,和芯星通提供的测试接收机产品无论是北斗还是GPS信号的处理能力,都在评测中表现出众,得到了来自全国各方面专家的肯定。该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测量测绘、地理信息、灾害监测、机械控制、精细农业、气象应用、城市管理、形变监测等领域
超级大老鼠 发表于 2011-10-26 01:30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没什么设备,也没什么人。”  又是这种康生式宣传方式:什么叫科学?科学就是胡搞……
在2004年动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现在见多了自然懂了。
除了北斗星通,还有什么上市公司有做与北斗有关的业务?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1-10-24 11:43
还没见到市场上的北斗产品。
渔民都在用

国家部门在用

汽车、旅行还没见到过
我们真的能设计制造芯片了,好啊,越多越好啊
我们真的能设计制造芯片了,好啊,越多越好啊
这是什么企业呀,真的会造芯片吗?这个是高科技啊,CM平方,千万门级,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啊
啥时候民用的能物美价廉啊
carsbus 发表于 2011-10-27 10:48
还是八股文
以前某次去Synopsys,某些其他公司的工程师说起他们在做GPS、北斗双模的芯片,具体没细问。
但 ...
我有个朋友在Synopsys工作。
芯片难了很多年。
超级大老鼠 发表于 2011-10-26 01:30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TG刚开始搞核潜艇的时候,手里只有一个玩具模型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