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的海洋灌溉劳资的等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51:30


鉴于大家都说本恐龙的帖子太水,为了避免大家晚上尿床,本恐龙决定在不违反版规的情况下,加大篇幅,把本帖办成水区军事历史科普第一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嘻嘻嘻嘻嘻嘻.....................



                                                                                              第一章 军事史的开端


(公元前600年以前)

军事概况

战争的起源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出现了战争。人类早期的战争是由于部落之间为争夺食物、女人或土地而引发的。在这些战争中,人们使用经粗糙加工的石器作为武器。按当时推断,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竞技和对主权与独立的追求也是军事冲突的原因。通过对耶利哥在公元前6000年和对安纳托利亚在公元前7000年的工事考古鉴定表明,新石器时代的人在发明文字之前,或在发现如何使用金属之前的几个世纪,就已经发动过有组织的战争。
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组织的战争不断增多。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几乎在发明文字的同时,也学会了使用金属。公元前3500—前3000年间,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开始用铜制作兵器、家庭用具及装饰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人们掌握了在铜中掺入锡而制成青铜的技术。公元前25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和大约同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技术发展。在公元前1000年前的中东,由于铁的冶炼技术发展,铁器已开始替代铜器,不久这种技术就流传到欧洲。几个世纪之后,印度和中国都进入铁器时代。

从军事历史的角度来讲,古代历史显然是以青铜时代文化作为起点的。有关历史的记载几乎全是关于移民、战争和征服的内容。我们能够想象出公元前1500年时中东发生的一系列战争的情形,并且初步了解原始社会的军事组织和战争方法。到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零星的关于战争情况的文字记载。

战争概况

尽管有关这一时期战争的记载,加进了一些神话和传说,我们仍能区分出当时战争发展的四种趋势:一、使用陆地和水上的军事运输工具;二、使用马拉战车,但这种战车很快就被淘汰;三、骑兵在战场上地位不断加强,以至于上升到统治地位;四、最重要的是用铁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到公元前600年,各种记载和分析足以表明:战争艺术在一些主要文明地区有了空前的发展。毫无疑问,在那个时代,已经有许多十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但除了埃及的图特摩斯三世外,我们很难推断出他们在战场上是如何成功地运用各种战术的。

兵器

作战兵器

兵器从开始就分为两大类:劈刺式和投掷式。史前人类所用棍棒是最原始的劈刺式兵器,最早的投掷式兵器是人类投击敌人或猎物的石块。
从史前时期开始,人类就会用兽皮制成投石器来投掷小而光滑的石块,这要比单纯用手臂投掷力量更大,距离更远。在一些地区,石块逐渐被尖利的棍棒所代替,后来又演变为投枪、标枪和曲形硬木飞镖(回力镖)。跟标枪相配合的冲刺式兵器是沉重的长矛或梭镖。棍棒的种类繁多,其中北美印第安人用的石斧属于战斧型兵器。如果将棍棒削出锐利的刀口,就成了剑的雏型。到了石器时代后期,弓成为士兵手中基本的投射式兵器,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在战争中使用了许多世纪。
原始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护身器具是盾。盾在使用时几乎总是持在左手或挡在左臂上,这样右手就可以腾出来操持武器。后来,人们常常将兽皮包在一个简单的木框架上,制成了盾,但有些古盾完全用木料制成。在亚洲常用的是柳条盾。用来保护头部、躯干和腿的护身器具最初也是由兽皮、柳条、衬有垫料的布套或木头等材料制成。

历史上的兵器

历史上,对兵器进行重要改进是在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此时已采用金属制造枪头、刀刃等兵器。
金属时代的第一批新式兵器是战斧、锤矛和短剑及后来的剑。直到掌握了制造更坚硬、更富有弹性的金属的技术时,人们才能够制造出具有长剑某些特征的一种更细更长的剑。这一切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的青铜时代。这种长剑可能是亚述人首先应用于作战。
在青铜器时代,防护兵器也有很大的改善。尽管皮革仍然是制盾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但是有时也常用金属来增强盾的强度,而一些头盔、胸铠和胫甲完全是用金属制造的―开始是用青铜,后来用铁。

战术

约在公元前5000年,兵器、作战目标及机动性已开始成为军队作战的基本要素。当时的军队通常由手持矛或战斧和盾的步兵组成,这些士兵只穿很少的盔甲,他们的作战队形十分密集。这支步兵主要来自贫困的社会底层,其主要任务仅仅是为整个部队提供一个坚实稳定的基地,从而使装备更好的部队可以在其周围顺利地进行作战。另外,这种部队还配有使用投掷式兵器的投石兵和弓箭兵。到公元前700年左右,战车逐渐变成了部队的主要突击兵器。这时的战车是一种小型马车,通常较轻,有两个轮子,有的车上装有防护盾牌,有的车轴上还装有锋利的尖刀,由若干匹披带护甲的战马牵引。这种战车主要作为贵族和王室成员的移动指挥所,但有时他们也下车跟敌人进行白刃格斗。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战马首次被引入苏美尔,并且在公元前1700—前1200年的战斗中起主导作用。埃及战车是作为受过良好训练的弓箭兵的机动发射平台来使用的。赫梯人也利用战车进行作战,但车上载的是手持长矛的士兵,而不是弓箭兵。在西亚地区,亚述人运用战车的战法具有当时的最高水平。作战时,轻型战车通常作为弓箭兵的发射平台,重型战车则作为四名长矛兵的作战平台。此时,中国的战车运用水平也达到了同样高的水平。

鉴于大家都说本恐龙的帖子太水,为了避免大家晚上尿床,本恐龙决定在不违反版规的情况下,加大篇幅,把本帖办成水区军事历史科普第一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嘻嘻嘻嘻嘻嘻.....................



                                                                                              第一章 军事史的开端


(公元前600年以前)

军事概况

战争的起源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出现了战争。人类早期的战争是由于部落之间为争夺食物、女人或土地而引发的。在这些战争中,人们使用经粗糙加工的石器作为武器。按当时推断,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竞技和对主权与独立的追求也是军事冲突的原因。通过对耶利哥在公元前6000年和对安纳托利亚在公元前7000年的工事考古鉴定表明,新石器时代的人在发明文字之前,或在发现如何使用金属之前的几个世纪,就已经发动过有组织的战争。
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组织的战争不断增多。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几乎在发明文字的同时,也学会了使用金属。公元前3500—前3000年间,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开始用铜制作兵器、家庭用具及装饰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人们掌握了在铜中掺入锡而制成青铜的技术。公元前25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和大约同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技术发展。在公元前1000年前的中东,由于铁的冶炼技术发展,铁器已开始替代铜器,不久这种技术就流传到欧洲。几个世纪之后,印度和中国都进入铁器时代。

从军事历史的角度来讲,古代历史显然是以青铜时代文化作为起点的。有关历史的记载几乎全是关于移民、战争和征服的内容。我们能够想象出公元前1500年时中东发生的一系列战争的情形,并且初步了解原始社会的军事组织和战争方法。到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零星的关于战争情况的文字记载。

战争概况

尽管有关这一时期战争的记载,加进了一些神话和传说,我们仍能区分出当时战争发展的四种趋势:一、使用陆地和水上的军事运输工具;二、使用马拉战车,但这种战车很快就被淘汰;三、骑兵在战场上地位不断加强,以至于上升到统治地位;四、最重要的是用铁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到公元前600年,各种记载和分析足以表明:战争艺术在一些主要文明地区有了空前的发展。毫无疑问,在那个时代,已经有许多十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但除了埃及的图特摩斯三世外,我们很难推断出他们在战场上是如何成功地运用各种战术的。

兵器

作战兵器

兵器从开始就分为两大类:劈刺式和投掷式。史前人类所用棍棒是最原始的劈刺式兵器,最早的投掷式兵器是人类投击敌人或猎物的石块。
从史前时期开始,人类就会用兽皮制成投石器来投掷小而光滑的石块,这要比单纯用手臂投掷力量更大,距离更远。在一些地区,石块逐渐被尖利的棍棒所代替,后来又演变为投枪、标枪和曲形硬木飞镖(回力镖)。跟标枪相配合的冲刺式兵器是沉重的长矛或梭镖。棍棒的种类繁多,其中北美印第安人用的石斧属于战斧型兵器。如果将棍棒削出锐利的刀口,就成了剑的雏型。到了石器时代后期,弓成为士兵手中基本的投射式兵器,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在战争中使用了许多世纪。
原始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护身器具是盾。盾在使用时几乎总是持在左手或挡在左臂上,这样右手就可以腾出来操持武器。后来,人们常常将兽皮包在一个简单的木框架上,制成了盾,但有些古盾完全用木料制成。在亚洲常用的是柳条盾。用来保护头部、躯干和腿的护身器具最初也是由兽皮、柳条、衬有垫料的布套或木头等材料制成。

历史上的兵器

历史上,对兵器进行重要改进是在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此时已采用金属制造枪头、刀刃等兵器。
金属时代的第一批新式兵器是战斧、锤矛和短剑及后来的剑。直到掌握了制造更坚硬、更富有弹性的金属的技术时,人们才能够制造出具有长剑某些特征的一种更细更长的剑。这一切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的青铜时代。这种长剑可能是亚述人首先应用于作战。
在青铜器时代,防护兵器也有很大的改善。尽管皮革仍然是制盾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但是有时也常用金属来增强盾的强度,而一些头盔、胸铠和胫甲完全是用金属制造的―开始是用青铜,后来用铁。

战术

约在公元前5000年,兵器、作战目标及机动性已开始成为军队作战的基本要素。当时的军队通常由手持矛或战斧和盾的步兵组成,这些士兵只穿很少的盔甲,他们的作战队形十分密集。这支步兵主要来自贫困的社会底层,其主要任务仅仅是为整个部队提供一个坚实稳定的基地,从而使装备更好的部队可以在其周围顺利地进行作战。另外,这种部队还配有使用投掷式兵器的投石兵和弓箭兵。到公元前700年左右,战车逐渐变成了部队的主要突击兵器。这时的战车是一种小型马车,通常较轻,有两个轮子,有的车上装有防护盾牌,有的车轴上还装有锋利的尖刀,由若干匹披带护甲的战马牵引。这种战车主要作为贵族和王室成员的移动指挥所,但有时他们也下车跟敌人进行白刃格斗。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战马首次被引入苏美尔,并且在公元前1700—前1200年的战斗中起主导作用。埃及战车是作为受过良好训练的弓箭兵的机动发射平台来使用的。赫梯人也利用战车进行作战,但车上载的是手持长矛的士兵,而不是弓箭兵。在西亚地区,亚述人运用战车的战法具有当时的最高水平。作战时,轻型战车通常作为弓箭兵的发射平台,重型战车则作为四名长矛兵的作战平台。此时,中国的战车运用水平也达到了同样高的水平。


古代双轮马拉战车

公元前1000年后不久出现的骑兵由次等贵族组成,他们有足够的财富,买得起盔甲和好兵器,还拥有许多马匹;另一种情况是从邻国部落中征募骑兵。在一些地区,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箭;另一些地区,其兵器则是标枪或长矛。亚述人是最先使用骑兵进行作战的。

当这样一种部队进行作战时,没有什么组织可言。唯一的目的是能够到达战场上一个适当的地点,以能在关键时刻击溃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城市或整个地区联合起来,开始由一个统治者指挥。由于战场空间的扩大,战争变成一系列战斗甚至战役,而不再只是两座小城镇之间的一次性交战。

当时的战争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入侵行动。在战争中,失败方会有大片地区被占领,军队遭屠杀,城市被摧毁,整个民族被征服;胜利方将强迫男性俘虏参加作战。部队也许进行一些作战训练。当两军交战时,步兵中的长矛兵站成一个较大的方阵;在战车上或骑在马上的贵族们位于前面和左右两侧;大批的轻装弓箭兵和投石兵站在最前面。
当时的战斗也还有一定的机动性。当一方军队进攻或双方军队交战时,在战车或骑兵开始攻击之前,弓箭兵和投石兵一直在进行射击,然后轻装步兵经过重装步兵方阵之间移动到侧翼和后部。有时,由战车和骑兵发动的攻击会给敌人造成很大的心理震撼,使敌人造成很大混乱,甚至开始溃逃。这时,战斗很快就变成了追杀,只有腿脚最快的人,才能逃走而免于被杀。通常在两个方阵一接触就开始了真正的厮杀,这种残酷的过程可能持续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随着死伤人数的增加,战线不断地前后移动,直到一方彻底崩溃。失败的消息会迅速传遍战败的一方,这时仅有一部分战败者能够侥幸逃脱。

公元前1000年后,埃及就开始出现作战条令,埃及人懂得并采用了机动作战的方法。不久,亚述人在作战条令、军队编制及训练等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地中海·中东*

*“中东”是一个含义不很确切的现代术语。在本节中,它指大致位于东经24°—60°的亚洲西南部和北非东部地区。该地区包括今伊朗、土耳其(亚洲部分)、伊拉克、阿拉伯半岛、地中海东部诸国和埃及。

埃及(公元前3100—前600年)

公元前3100—前2600年,早期埃及 美尼斯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他创建了统一的埃及王国。从此埃及文明在与世隔绝的尼罗河沿岸延续了1300年。
公元前2600—前2000年,古王国时期 埃及的第三至第六王朝都建都于孟斐斯。在此期间,埃及曾对邻国巴勒斯坦和努比亚进行过多次侵略,影响范围从尼罗河一直到现在的苏丹。其内部暴乱频繁发生,法老(国王)不得不经常卷入国内战争,以镇压地方贵族,由此导致中央集权统治削弱。起初没有正规部队,法老需要对外扩张、对内平暴或抵御外来侵略时,临时将地方武装组建成部队。

公元前2000—前1600年,中王国时期 从第十二王朝开始,法老组建了几支训练有素的各类部队,它通常包括由努比亚人组成的辅助部队,这些部队成为抵御侵略和对外扩张的核心力量。其军事战略本质上是防御,并在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的南部边界和苏伊士地峡筑有防御工事。
公元前1800—前1600年,喜克索斯人 入俱埃及王朝统治软弱时期,埃及遭受了喜克索斯人的首次入侵。闪米特喜克索斯人把马和马拉战车引入埃及。入侵者逐渐向南扩张,到公元前1700年,已经完全征服埃及。喜克索斯人在埃及统治100多年,依靠地方贵族控制三角洲地区,并不断镇压埃及人的起义。
公元前1600年,底比斯起义 埃及人从上埃及将喜克索斯人驱逐出埃及。
公元前1580年,新王国出现 埃及人从喜克索斯人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建立了一支先进而强大的军队,装备有马拉战车、新式兵器和弓箭。
公元前1580—前1557年,阿莫斯统治期 阿莫斯把喜克索斯人驱赶到巴勒斯坦,重新统一埃及。他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极大地削弱了地方贵族的权力,然后收复了在喜克索斯人占领埃及期间曾脱离埃及控制的努比亚。他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第一支常规军队,并把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作为军队的中坚力量。他还采用了令人生畏的喜克索斯人的战车。

公元前1546—前1507年,阿密诺费斯一世和图特摩斯一世统治期 他们将埃及的统治范围向西扩张到利比亚,进一步向南扩张到努比亚,向东部扩张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实际上,埃及军队已经到达幼发拉底河畔。和平时期,埃及对边缘地区的控制比较松散。
公元前1525—前1512年,图特摩斯一世统治期 他是一位强有力的统治者。他侵入叙利亚以及幼发拉底河地区,征服了北部的努比亚,并削弱了地方君主的权力。
公元前1491—前1449年,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期 在他统治期的前20年,他仅仅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真正的统治者是其姨母——哈特谢普苏特。在他姨母死后,为反抗埃及的控制,喜克索斯人以卡叠什王为首,联合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的小王公组成联军,向他们心目中脆弱的年轻法老宣战。
公元前1469年,美吉多战役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战斗。图特摩斯率领一支约2万人的埃及部队迅速侵入巴勒斯坦中部地区,当时以米坦尼国王为首的叛军已经占领了位于卡美尔山脉北部要塞城市美吉多,并派兵防守三条通往南方的道路。图特摩斯指挥部队沿着通向美吉多的道路向前推进,击溃了防守通道的防御部队,并把敌人驱赶到美吉多要塞附近的一个高地上。图特摩斯部队呈“凹”形展开。其部队在城市南端作战的同时,图特摩斯本人指挥北端部队在叛军侧翼和要塞之间的地段作战,结果从侧翼将叛军包围,并取得最后胜利。
公元前1470—前1450年,埃及强盛时期 经过大约17次战役,图特摩斯不仅打败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军队,并且把埃及的统治范围扩大到位于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的边缘,向西北方向扩张到美索不达米亚。他的舰队取得了地中海的东部海域的制海权。
公元前1380—前1365年,埃赫那吞统治期 这一时期,一系列国内战争削弱了埃及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好战的赫梯人强占了叙利亚,并与地方君王结盟,控制了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区域。

公元前1352—前1319年,赫伦哈列布统治期 当埃及似乎处于瓦解的边缘时,地方贵族出身的赫伦哈列布取得了王位,并建立了埃及的第十九王朝。他恢复了国内秩序,并通过坚决抵御和向外进攻的手段保证了其领土不被侵犯。
公元前1317—前1299年,塞堤一世统治期 塞堤一世重新组建埃及军队并又一次征服了巴勒斯坦,但未能动摇赫梯人对叙利亚的控制。
公元前1299—前1232年,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期 拉美西斯二世是塞堤的儿子,他成功地恢复了埃及王国原有的部分边界。
公元前1294年,卡叠什战役 拉美西斯率领一支2万人的军队,其中包括大量的努米底亚雇佣军,装备有2500辆马拉战车,挥师北进,抵达奥伦特河畔的赫梯人要塞卡叠什城。他急于在赫梯军队主力到达之前攻占卡叠什城,结果他和先头部队被反击的赫梯军队包围,直到援兵到达他才得以突围,并击溃赫梯军队。但是,拉美西斯并未攻下卡叠什城。实际上,战后双方签订了和约,规定叙利亚的主要部分归赫梯统治。拉美西斯的敌人基本上都装备了新式铁制兵器,而他的雇佣军却仍使用青铜兵器,正是这一点抵消了拉美西斯卓越的领导才能。

公元前1200年,“海上民族”入侵 这些从海上发动突然袭击的民族,来自位于地中海地区的岛屿和欧洲南部。他们发动的突然袭击多数都被击败,但入侵者中的某些民族,如巴勒斯坦的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地区定居下来(参见①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赫梯王国;②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希腊→早期希腊)。
公元前1198—前1167年,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期 当他继承王位时,腓力斯丁人正从巴勒斯坦向埃及推进,利比亚人正从西部向埃及接近,同时“海上民族”再一次对三角洲地带进行袭扰。拉美西斯三世对所有入侵者都进行了坚决的打击,并再次扩大了埃及的统治范围,控制了巴勒斯坦,成为埃及统治区最大的法老。几个世纪之后,埃及的权势和影响开始逐渐衰败,国土屡屡遭受外国征服者的侵占。
公元前730年,埃塞俄比亚征服埃及 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位于尼罗河第四瀑布区附近的纳帕达,庇阿姆克赫国王率军征服了这一地区。
公元前671—前661年,亚述征服埃及 亚述人赶走了埃塞俄比亚人(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亚述)。
公元前661—前626年,动乱时期 埃及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将亚述人驱逐。
公元前609—前593年,埃及短期复兴 这时正值法老尼科统治期,他率领埃及人入侵巴勒斯坦和叙利亚。
公元前609年,第二次美吉多战役 尼科很快击退了约西亚率领的犹太军队,然后向北推进,抵达幼发拉底河流域。
公元前605年,卡尔基米什战役 尼科率领的埃及军队被巴比伦尼布甲尼撒率领的军队击败,死伤惨重。埃及人被全部驱逐出巴勒斯坦。


古代双轮马拉战车

公元前1000年后不久出现的骑兵由次等贵族组成,他们有足够的财富,买得起盔甲和好兵器,还拥有许多马匹;另一种情况是从邻国部落中征募骑兵。在一些地区,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箭;另一些地区,其兵器则是标枪或长矛。亚述人是最先使用骑兵进行作战的。

当这样一种部队进行作战时,没有什么组织可言。唯一的目的是能够到达战场上一个适当的地点,以能在关键时刻击溃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城市或整个地区联合起来,开始由一个统治者指挥。由于战场空间的扩大,战争变成一系列战斗甚至战役,而不再只是两座小城镇之间的一次性交战。

当时的战争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入侵行动。在战争中,失败方会有大片地区被占领,军队遭屠杀,城市被摧毁,整个民族被征服;胜利方将强迫男性俘虏参加作战。部队也许进行一些作战训练。当两军交战时,步兵中的长矛兵站成一个较大的方阵;在战车上或骑在马上的贵族们位于前面和左右两侧;大批的轻装弓箭兵和投石兵站在最前面。
当时的战斗也还有一定的机动性。当一方军队进攻或双方军队交战时,在战车或骑兵开始攻击之前,弓箭兵和投石兵一直在进行射击,然后轻装步兵经过重装步兵方阵之间移动到侧翼和后部。有时,由战车和骑兵发动的攻击会给敌人造成很大的心理震撼,使敌人造成很大混乱,甚至开始溃逃。这时,战斗很快就变成了追杀,只有腿脚最快的人,才能逃走而免于被杀。通常在两个方阵一接触就开始了真正的厮杀,这种残酷的过程可能持续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随着死伤人数的增加,战线不断地前后移动,直到一方彻底崩溃。失败的消息会迅速传遍战败的一方,这时仅有一部分战败者能够侥幸逃脱。

公元前1000年后,埃及就开始出现作战条令,埃及人懂得并采用了机动作战的方法。不久,亚述人在作战条令、军队编制及训练等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地中海·中东*

*“中东”是一个含义不很确切的现代术语。在本节中,它指大致位于东经24°—60°的亚洲西南部和北非东部地区。该地区包括今伊朗、土耳其(亚洲部分)、伊拉克、阿拉伯半岛、地中海东部诸国和埃及。

埃及(公元前3100—前600年)

公元前3100—前2600年,早期埃及 美尼斯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他创建了统一的埃及王国。从此埃及文明在与世隔绝的尼罗河沿岸延续了1300年。
公元前2600—前2000年,古王国时期 埃及的第三至第六王朝都建都于孟斐斯。在此期间,埃及曾对邻国巴勒斯坦和努比亚进行过多次侵略,影响范围从尼罗河一直到现在的苏丹。其内部暴乱频繁发生,法老(国王)不得不经常卷入国内战争,以镇压地方贵族,由此导致中央集权统治削弱。起初没有正规部队,法老需要对外扩张、对内平暴或抵御外来侵略时,临时将地方武装组建成部队。

公元前2000—前1600年,中王国时期 从第十二王朝开始,法老组建了几支训练有素的各类部队,它通常包括由努比亚人组成的辅助部队,这些部队成为抵御侵略和对外扩张的核心力量。其军事战略本质上是防御,并在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的南部边界和苏伊士地峡筑有防御工事。
公元前1800—前1600年,喜克索斯人 入俱埃及王朝统治软弱时期,埃及遭受了喜克索斯人的首次入侵。闪米特喜克索斯人把马和马拉战车引入埃及。入侵者逐渐向南扩张,到公元前1700年,已经完全征服埃及。喜克索斯人在埃及统治100多年,依靠地方贵族控制三角洲地区,并不断镇压埃及人的起义。
公元前1600年,底比斯起义 埃及人从上埃及将喜克索斯人驱逐出埃及。
公元前1580年,新王国出现 埃及人从喜克索斯人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建立了一支先进而强大的军队,装备有马拉战车、新式兵器和弓箭。
公元前1580—前1557年,阿莫斯统治期 阿莫斯把喜克索斯人驱赶到巴勒斯坦,重新统一埃及。他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极大地削弱了地方贵族的权力,然后收复了在喜克索斯人占领埃及期间曾脱离埃及控制的努比亚。他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第一支常规军队,并把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作为军队的中坚力量。他还采用了令人生畏的喜克索斯人的战车。

公元前1546—前1507年,阿密诺费斯一世和图特摩斯一世统治期 他们将埃及的统治范围向西扩张到利比亚,进一步向南扩张到努比亚,向东部扩张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实际上,埃及军队已经到达幼发拉底河畔。和平时期,埃及对边缘地区的控制比较松散。
公元前1525—前1512年,图特摩斯一世统治期 他是一位强有力的统治者。他侵入叙利亚以及幼发拉底河地区,征服了北部的努比亚,并削弱了地方君主的权力。
公元前1491—前1449年,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期 在他统治期的前20年,他仅仅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真正的统治者是其姨母——哈特谢普苏特。在他姨母死后,为反抗埃及的控制,喜克索斯人以卡叠什王为首,联合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的小王公组成联军,向他们心目中脆弱的年轻法老宣战。
公元前1469年,美吉多战役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战斗。图特摩斯率领一支约2万人的埃及部队迅速侵入巴勒斯坦中部地区,当时以米坦尼国王为首的叛军已经占领了位于卡美尔山脉北部要塞城市美吉多,并派兵防守三条通往南方的道路。图特摩斯指挥部队沿着通向美吉多的道路向前推进,击溃了防守通道的防御部队,并把敌人驱赶到美吉多要塞附近的一个高地上。图特摩斯部队呈“凹”形展开。其部队在城市南端作战的同时,图特摩斯本人指挥北端部队在叛军侧翼和要塞之间的地段作战,结果从侧翼将叛军包围,并取得最后胜利。
公元前1470—前1450年,埃及强盛时期 经过大约17次战役,图特摩斯不仅打败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军队,并且把埃及的统治范围扩大到位于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的边缘,向西北方向扩张到美索不达米亚。他的舰队取得了地中海的东部海域的制海权。
公元前1380—前1365年,埃赫那吞统治期 这一时期,一系列国内战争削弱了埃及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好战的赫梯人强占了叙利亚,并与地方君王结盟,控制了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区域。

公元前1352—前1319年,赫伦哈列布统治期 当埃及似乎处于瓦解的边缘时,地方贵族出身的赫伦哈列布取得了王位,并建立了埃及的第十九王朝。他恢复了国内秩序,并通过坚决抵御和向外进攻的手段保证了其领土不被侵犯。
公元前1317—前1299年,塞堤一世统治期 塞堤一世重新组建埃及军队并又一次征服了巴勒斯坦,但未能动摇赫梯人对叙利亚的控制。
公元前1299—前1232年,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期 拉美西斯二世是塞堤的儿子,他成功地恢复了埃及王国原有的部分边界。
公元前1294年,卡叠什战役 拉美西斯率领一支2万人的军队,其中包括大量的努米底亚雇佣军,装备有2500辆马拉战车,挥师北进,抵达奥伦特河畔的赫梯人要塞卡叠什城。他急于在赫梯军队主力到达之前攻占卡叠什城,结果他和先头部队被反击的赫梯军队包围,直到援兵到达他才得以突围,并击溃赫梯军队。但是,拉美西斯并未攻下卡叠什城。实际上,战后双方签订了和约,规定叙利亚的主要部分归赫梯统治。拉美西斯的敌人基本上都装备了新式铁制兵器,而他的雇佣军却仍使用青铜兵器,正是这一点抵消了拉美西斯卓越的领导才能。

公元前1200年,“海上民族”入侵 这些从海上发动突然袭击的民族,来自位于地中海地区的岛屿和欧洲南部。他们发动的突然袭击多数都被击败,但入侵者中的某些民族,如巴勒斯坦的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地区定居下来(参见①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赫梯王国;②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希腊→早期希腊)。
公元前1198—前1167年,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期 当他继承王位时,腓力斯丁人正从巴勒斯坦向埃及推进,利比亚人正从西部向埃及接近,同时“海上民族”再一次对三角洲地带进行袭扰。拉美西斯三世对所有入侵者都进行了坚决的打击,并再次扩大了埃及的统治范围,控制了巴勒斯坦,成为埃及统治区最大的法老。几个世纪之后,埃及的权势和影响开始逐渐衰败,国土屡屡遭受外国征服者的侵占。
公元前730年,埃塞俄比亚征服埃及 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位于尼罗河第四瀑布区附近的纳帕达,庇阿姆克赫国王率军征服了这一地区。
公元前671—前661年,亚述征服埃及 亚述人赶走了埃塞俄比亚人(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亚述)。
公元前661—前626年,动乱时期 埃及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将亚述人驱逐。
公元前609—前593年,埃及短期复兴 这时正值法老尼科统治期,他率领埃及人入侵巴勒斯坦和叙利亚。
公元前609年,第二次美吉多战役 尼科很快击退了约西亚率领的犹太军队,然后向北推进,抵达幼发拉底河流域。
公元前605年,卡尔基米什战役 尼科率领的埃及军队被巴比伦尼布甲尼撒率领的军队击败,死伤惨重。埃及人被全部驱逐出巴勒斯坦。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流域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它不仅拥有十分丰富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而且也是古代波斯湾和地中海之间最重要的商业通道中心。这一地区早期的军事历史是由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构成:第一个是指该地区内各城市之间为争夺对整个地区和通商道路的控制权而展开的长期不断的混战过程;第二个过程指来自该地区外部,即来自东南部沙漠和东北部山脉的“野蛮”游牧民族为抢占该地区或商道而施加的压力。
地图01 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前1200年前后)
实际上,大多数军事行动都是围绕当地居民为保持其商业中心的地位和维护其利益,与外来入侵者进行斗争的过程。一个国家战略上是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拥有通商口岸,而并不取决于它能否对敌人实施直接攻击。军事力量保证一个国家有效地控制具有商业价值的矿藏和其他资源,而对这些商业物资的控制又反过来进一步保证了军事上的优势。渐渐地,争斗的范围不断扩大,各方都具有很强的军事力量。这种不断的消耗和动荡,使该地区一直处于一种混战的状态,而具有天然屏障的埃及却保持了几个世纪的安宁。这些过程最终由于强大的波斯民族对该地区的入侵而告终。
苏美尔、阿卡德和巴比伦尼亚(公元前3500—前1200年)
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出现 来历不明的苏美尔人向南迁移,经过小亚西亚或高加索山脉,最后定居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尽管这些苏美尔人发展了与埃及人同时代的古代文明,但是他们从来未曾建立起一个稳定、统一的王国。苏美尔地区出现了许多独立、通常又是相互对立的城市国家。
公元前2400年,伊赖其(乌玛)的卢加尔北吉西统治期 卢加尔北吉西创建了一个短命的苏美尔王国,并且可能控制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部分区域。尽管人们对他本人是否到达过美索不达米亚有所怀疑,但其势力范围却从波斯湾一直延续到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2371—前2316年,阿卡德的萨尔贡统治时期 萨尔贡率领塞姆人征服了苏美尔,其统治范围从西北扩张到小亚细亚和地中海沿岸,其统治时间延续了近200年。
公元前2200年,美索不达米亚动乱 阿卡德的统治由于外部移民的入侵而衰退。在动乱时期,苏美尔人恢复了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统治,时间长达两个多世纪。
公元前2006年,苏美尔衰亡 埃兰人从东部山脉入侵苏美尔,灭苏美尔王国。
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塞姆人、阿摩列伊人可能来自叙利亚,他们统治了美索不达米亚,定都巴比伦。
公元前1792—前1750年,汉谟拉比统治期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勇敢而智慧的国王,在他统治时期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编制法典。其统治范围扩大到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公元前1700—前1300年,古巴比伦王国 衰落在赫梯人入侵巴比伦王国的同时,来自巴比伦东部的“野蛮”山地民族控制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地区,并建立了他们的新王朝,这个新王朝统治时间持续了四个多世纪。
赫梯王国(公元前2000—前1200年)
公元前2000年,赫梯国家形成 来自高加索东北部的印欧民族称为赫梯人。他们在小亚细亚北部和中部占有统治地位,并对其东部和南部邻国不断进行侵袭,同时迫使喜克索斯人迁往埃及(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
公元前1590年,穆尔西里一世统治期 穆尔西里对美索不达米亚发动突然进攻,并征服古巴比伦王国,使之濒临崩溃。他还占领了哈尔帕,然后将其王国边界进一步扩张到叙利亚。在其后的两个世纪内,赫梯人主要忙于内部平乱,及不断地同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的米坦尼人进行战争。
公元前1460年,赫梯人被埃及的图特摩斯三世击败(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期) 埃及征服者将叙利亚大部分地区的赫梯人驱逐出去,衰落的赫梯王国开始向埃及王国进贡。
公元前1375—前1335年,苏庇路里乌统治期 赫梯人恢复了对安纳托利亚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并征服了米坦尼。在随后的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赫梯和埃及为争夺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控制权,不断地进行战争(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埃赫那吞统治期)。
公元前1281—前1260年,哈图喜里三世统治期 他与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于公元前1271年缔结了和平与联盟条约,承认埃及对巴勒斯坦的主权,而叙利亚则归赫梯所有。在这个时代,赫梯人已经使用了铁制兵器。其后的若干年中,赫梯王国由于内部不稳定而迅速走向衰亡。来自爱琴海的“海上民族”也开始从安纳托利亚西部入侵赫梯(参见①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海上民族”入侵;②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希腊→早期希腊)。同时,强大的美索不达米亚王国也开始从东部向赫梯发动进攻。
公元前1200年,赫梯王国崩溃
亚述(公元前3000—前612年)
早期亚述(公元前3000—前727年)
公元前3000年,亚述出现 亚述人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亚述城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由于缺乏天然屏障,受到邻国特别是受到西北部的赫梯人以及东南部的苏美尔—巴比伦的威胁。
公元前2000—前1200年,军事发展时期 亚述人为维护主权而不断斗争,到公元前1400年成为中东地区最好战的民族。起初,他们组建非正规后备队,当进行长时间作战时,需要从这些非正规后备队中选出一些士兵上前线。由于征募大量农民服兵役,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公元前1230—前1116年,在军事发展起来的同时,经济发展一度停滞,国王的权力也一度减弱。
公元前1116—前1093年,提格拉特·比利萨一世统治期 亚述成为中东地区具有统治地位的国家,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五个世纪。提格拉特·比利萨向安纳托利亚地区扩张并将其征服,同时向北部越过叙利亚侵入地中海。
公元前1050年,击败阿拉米亚游牧部落 这一时期阿拉米亚游牧部落从美索不达米亚侵入亚述。经过战斗,亚述人终于击退了阿拉米亚人,吞并了其部落,控制了中东地区所有的交通要道。
公元前883—前824年,亚述那西尔帕二世和萨尔玛尼赛三世统治期 他们开始向美索不达米亚进犯,进而入侵库尔德,并深入到叙利亚境内。亚述一度因内部纷争和乌拉尔图从北方对其进攻而中止扩张。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阿拉美亚部落也发生难以控制的骚乱。
公元前745—前727年,提格拉特·比利萨三世统治期 他在国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美索不达米亚实行全面管理,然后着手对亚述周围的邻国进行一系列有步骤的扩张,将国界扩展到凡湖和阿拉特山北部的亚美尼亚高原,进而控制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约旦河东部地区。在以后的几年里,他沿着建立的新国界多次出征。他所做的最后一件重要事情是入侵巴比伦,再次确立了亚述对这一地区的宗主国地位。
亚述的军事体制(公元前700年)
亚述国王提格拉特·比利萨三世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的军事、经济和行政管理机构,其中军队是这一体制的核心。他废除了后备队,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战争,其本土依靠战利品和对商贸及金融的控制来保持它的财源和兴旺繁荣。这种半军事化的官僚机构对国内和被征服地区履行政府职能,并建立了第一个在边远地区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模式。
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军事机构。他们不遗余力地设法保持军队的高效能,并始终保持对其潜在敌人的军事优势。亚述人是世界上最先充分认识到铁比铜的性能优越的民族。早在公元前1100年,其军队就全部配备了铁兵器、战车和铠甲。提格拉特·比利萨一世认识到只有不断地、系统地改良兵器,并严格训练士兵,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兵器的使用方法,才能使亚述军队长期保持军事技术上的优势。
亚述军队的主力由大量的梭镖兵组成。他们行动缓慢而且相当笨重,但与当时别国的同类步兵相比,其机动性仍较强。亚述人典型的作战方法,往往是在高潮阶段,全军以不可抵挡之势向敌人发起突击。
亚述军队的弓箭兵比敌人组织得更加严密,弓的威力更大,并能以极高的命中率发射铁头箭。他们的射击常常使敌人的队伍乱作一团,从而为战车和骑兵的密切协同及冲锋创造了条件。
亚述军队的主要进攻力量是马匹牵引的双轮战车队,其任务是在敌人的步兵队伍中冲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跟当时别国军队一样,亚述人利用战车强大而凶猛的作战威力组成浩浩荡荡的战车队,与弓箭兵、梭镖兵和骑兵紧密配合进行作战。
骑兵在亚述军队中所占比例最小,但技术训练最严,装备最好。那些贵族将士都是骑马奔赴战场,到达战场以后,有的人下马徒步作战,有的坐在战车上进行战斗,但多数是骑在马上跟敌人厮杀。骑兵比别的兵种纪律更严格,技术更熟练,而且更加机动灵活。作战时唯有使用骑兵方能实施机动。在亚述萨尔贡二世复兴时期(参见下文),骑兵力量不断增强并代替了大部分双轮战车。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流域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它不仅拥有十分丰富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而且也是古代波斯湾和地中海之间最重要的商业通道中心。这一地区早期的军事历史是由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构成:第一个是指该地区内各城市之间为争夺对整个地区和通商道路的控制权而展开的长期不断的混战过程;第二个过程指来自该地区外部,即来自东南部沙漠和东北部山脉的“野蛮”游牧民族为抢占该地区或商道而施加的压力。
地图01 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前1200年前后)
实际上,大多数军事行动都是围绕当地居民为保持其商业中心的地位和维护其利益,与外来入侵者进行斗争的过程。一个国家战略上是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拥有通商口岸,而并不取决于它能否对敌人实施直接攻击。军事力量保证一个国家有效地控制具有商业价值的矿藏和其他资源,而对这些商业物资的控制又反过来进一步保证了军事上的优势。渐渐地,争斗的范围不断扩大,各方都具有很强的军事力量。这种不断的消耗和动荡,使该地区一直处于一种混战的状态,而具有天然屏障的埃及却保持了几个世纪的安宁。这些过程最终由于强大的波斯民族对该地区的入侵而告终。
苏美尔、阿卡德和巴比伦尼亚(公元前3500—前1200年)
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出现 来历不明的苏美尔人向南迁移,经过小亚西亚或高加索山脉,最后定居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尽管这些苏美尔人发展了与埃及人同时代的古代文明,但是他们从来未曾建立起一个稳定、统一的王国。苏美尔地区出现了许多独立、通常又是相互对立的城市国家。
公元前2400年,伊赖其(乌玛)的卢加尔北吉西统治期 卢加尔北吉西创建了一个短命的苏美尔王国,并且可能控制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部分区域。尽管人们对他本人是否到达过美索不达米亚有所怀疑,但其势力范围却从波斯湾一直延续到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2371—前2316年,阿卡德的萨尔贡统治时期 萨尔贡率领塞姆人征服了苏美尔,其统治范围从西北扩张到小亚细亚和地中海沿岸,其统治时间延续了近200年。
公元前2200年,美索不达米亚动乱 阿卡德的统治由于外部移民的入侵而衰退。在动乱时期,苏美尔人恢复了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统治,时间长达两个多世纪。
公元前2006年,苏美尔衰亡 埃兰人从东部山脉入侵苏美尔,灭苏美尔王国。
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塞姆人、阿摩列伊人可能来自叙利亚,他们统治了美索不达米亚,定都巴比伦。
公元前1792—前1750年,汉谟拉比统治期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勇敢而智慧的国王,在他统治时期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编制法典。其统治范围扩大到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公元前1700—前1300年,古巴比伦王国 衰落在赫梯人入侵巴比伦王国的同时,来自巴比伦东部的“野蛮”山地民族控制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地区,并建立了他们的新王朝,这个新王朝统治时间持续了四个多世纪。
赫梯王国(公元前2000—前1200年)
公元前2000年,赫梯国家形成 来自高加索东北部的印欧民族称为赫梯人。他们在小亚细亚北部和中部占有统治地位,并对其东部和南部邻国不断进行侵袭,同时迫使喜克索斯人迁往埃及(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
公元前1590年,穆尔西里一世统治期 穆尔西里对美索不达米亚发动突然进攻,并征服古巴比伦王国,使之濒临崩溃。他还占领了哈尔帕,然后将其王国边界进一步扩张到叙利亚。在其后的两个世纪内,赫梯人主要忙于内部平乱,及不断地同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的米坦尼人进行战争。
公元前1460年,赫梯人被埃及的图特摩斯三世击败(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期) 埃及征服者将叙利亚大部分地区的赫梯人驱逐出去,衰落的赫梯王国开始向埃及王国进贡。
公元前1375—前1335年,苏庇路里乌统治期 赫梯人恢复了对安纳托利亚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并征服了米坦尼。在随后的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赫梯和埃及为争夺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控制权,不断地进行战争(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埃赫那吞统治期)。
公元前1281—前1260年,哈图喜里三世统治期 他与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于公元前1271年缔结了和平与联盟条约,承认埃及对巴勒斯坦的主权,而叙利亚则归赫梯所有。在这个时代,赫梯人已经使用了铁制兵器。其后的若干年中,赫梯王国由于内部不稳定而迅速走向衰亡。来自爱琴海的“海上民族”也开始从安纳托利亚西部入侵赫梯(参见①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海上民族”入侵;②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希腊→早期希腊)。同时,强大的美索不达米亚王国也开始从东部向赫梯发动进攻。
公元前1200年,赫梯王国崩溃
亚述(公元前3000—前612年)
早期亚述(公元前3000—前727年)
公元前3000年,亚述出现 亚述人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亚述城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由于缺乏天然屏障,受到邻国特别是受到西北部的赫梯人以及东南部的苏美尔—巴比伦的威胁。
公元前2000—前1200年,军事发展时期 亚述人为维护主权而不断斗争,到公元前1400年成为中东地区最好战的民族。起初,他们组建非正规后备队,当进行长时间作战时,需要从这些非正规后备队中选出一些士兵上前线。由于征募大量农民服兵役,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公元前1230—前1116年,在军事发展起来的同时,经济发展一度停滞,国王的权力也一度减弱。
公元前1116—前1093年,提格拉特·比利萨一世统治期 亚述成为中东地区具有统治地位的国家,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五个世纪。提格拉特·比利萨向安纳托利亚地区扩张并将其征服,同时向北部越过叙利亚侵入地中海。
公元前1050年,击败阿拉米亚游牧部落 这一时期阿拉米亚游牧部落从美索不达米亚侵入亚述。经过战斗,亚述人终于击退了阿拉米亚人,吞并了其部落,控制了中东地区所有的交通要道。
公元前883—前824年,亚述那西尔帕二世和萨尔玛尼赛三世统治期 他们开始向美索不达米亚进犯,进而入侵库尔德,并深入到叙利亚境内。亚述一度因内部纷争和乌拉尔图从北方对其进攻而中止扩张。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阿拉美亚部落也发生难以控制的骚乱。
公元前745—前727年,提格拉特·比利萨三世统治期 他在国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美索不达米亚实行全面管理,然后着手对亚述周围的邻国进行一系列有步骤的扩张,将国界扩展到凡湖和阿拉特山北部的亚美尼亚高原,进而控制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约旦河东部地区。在以后的几年里,他沿着建立的新国界多次出征。他所做的最后一件重要事情是入侵巴比伦,再次确立了亚述对这一地区的宗主国地位。
亚述的军事体制(公元前700年)
亚述国王提格拉特·比利萨三世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的军事、经济和行政管理机构,其中军队是这一体制的核心。他废除了后备队,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战争,其本土依靠战利品和对商贸及金融的控制来保持它的财源和兴旺繁荣。这种半军事化的官僚机构对国内和被征服地区履行政府职能,并建立了第一个在边远地区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模式。
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军事机构。他们不遗余力地设法保持军队的高效能,并始终保持对其潜在敌人的军事优势。亚述人是世界上最先充分认识到铁比铜的性能优越的民族。早在公元前1100年,其军队就全部配备了铁兵器、战车和铠甲。提格拉特·比利萨一世认识到只有不断地、系统地改良兵器,并严格训练士兵,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兵器的使用方法,才能使亚述军队长期保持军事技术上的优势。
亚述军队的主力由大量的梭镖兵组成。他们行动缓慢而且相当笨重,但与当时别国的同类步兵相比,其机动性仍较强。亚述人典型的作战方法,往往是在高潮阶段,全军以不可抵挡之势向敌人发起突击。
亚述军队的弓箭兵比敌人组织得更加严密,弓的威力更大,并能以极高的命中率发射铁头箭。他们的射击常常使敌人的队伍乱作一团,从而为战车和骑兵的密切协同及冲锋创造了条件。
亚述军队的主要进攻力量是马匹牵引的双轮战车队,其任务是在敌人的步兵队伍中冲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跟当时别国军队一样,亚述人利用战车强大而凶猛的作战威力组成浩浩荡荡的战车队,与弓箭兵、梭镖兵和骑兵紧密配合进行作战。
骑兵在亚述军队中所占比例最小,但技术训练最严,装备最好。那些贵族将士都是骑马奔赴战场,到达战场以后,有的人下马徒步作战,有的坐在战车上进行战斗,但多数是骑在马上跟敌人厮杀。骑兵比别的兵种纪律更严格,技术更熟练,而且更加机动灵活。作战时唯有使用骑兵方能实施机动。在亚述萨尔贡二世复兴时期(参见下文),骑兵力量不断增强并代替了大部分双轮战车。
楼主有尿,楼主尿长


亚述弓箭骑兵

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中东的城防设施建筑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当时有限的攻城手段对于大城市的高大城墙来说几乎无济于事。亚述人一项较大的发明是攻城作战技术:跟随攻城部队的是一支攻城辎重队,它携带着各种专用的攻城器材,包括建造大型移动式木塔架(上面覆盖着浸湿的皮革以抵挡敌人的燃烧箭)的材料和重型攻城槌;技艺高超的弓箭兵站在塔架的顶部向城墙上的敌兵射击,使敌人不能干扰攻城部队破坏城墙的行动,其余的弓箭兵在持盾梭镖兵的掩护下,以很高的角度向城墙上面射箭——其中一部分为燃烧箭,以骚扰守城部队,恐吓城里的居民。亚述人所采用的攻城手段并不是独创的,而是借鉴了苏美尔人的技术。同时良好的组织、卓越的才能和高超的技术,使亚述人在攻城作战中屡获成功。

亚述军队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作战,这充分说明,它的组织编制是合理的。亚述军队的详细编制情况我们还不十分清楚。不过,它的野战部队有时可能接近10万人。一支如此庞大的军队要能够在沙漠和山地作战,必须有一支庞大的保障军需供给的辎重队,同时也要有一套效能极高的作战参谋机构和后勤供应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战斗威力。

恐怖战术是亚述军队取胜的另一重要手段。当时,多数国家的军队都以勇猛凶残著称,亚述人采取的正是这种恐怖政策,这可能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心理战实例。他们在攻占一座城市之后,往往把男女老少斩尽杀绝,或者把所有的人都监禁起来。亚述国王提格拉特·比利萨三世的政策对保持其国家的安全起到了巨大作用。

亚述(公元前722—前612年)

公元前722—前705年,萨尔贡二世统治期 他面对的是北方地区的强大联盟,包括相邻部落和亚美尼亚、高加索及米堤亚王国。在一系列战役中,他再次镇压了暴动者并将其统治扩展到遥远的北部中心和南部的安纳托利亚。然后,他又返回美索不达米亚,残酷镇压了另一次巴比伦人的暴动。
公元前705—前680年,辛那赫里布统治期 此时,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巴比伦不断有暴动发生。公元前701年或可能是公元前684年,辛那赫里布在耶路撒冷地区率军作战时惨败。这次失败主要是由于鼠疫在他的军队中流行造成的,但最后他还是收复了丧失的地区,并且于公元前689年成功地占领和摧毁了巴比伦。
公元前681—前668年,阿萨尔哈东统治期 他保持了比前任国王更好的国内秩序。在击败了栖居于俄罗斯南部和高加索地区的印欧民族发动的入侵之后,阿萨尔哈东于公元前671年征服了埃及。三年后,他在埃及镇压暴动时阵亡(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亚述征服埃及)。


公元前688—前625年,巴尼拔统治期 巴尼拔是阿萨尔哈东之子。公元前668—前661年,他镇压了埃及的一场暴动,并在其北部边界方向上进行了一系列征战,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公元前652年,巴比伦人在巴尼拔同父异母兄弟沙马什·苏·穆其恩的领导下,再一次奋起反抗。在其后四年的艰苦战争中,巴尼拔运用亚述人残酷的战争手段镇压了这次暴动。同时,埃及再度强大起来,并把亚述驻军驱逐出境,而阿拉伯人和伊兰人则利用亚述人的困难,乘机从北面、西面和东面发动进攻。巴尼拔先是征服了阿拉伯人,然后向东,击溃——实际上是灭绝了伊兰人。尽管他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期艰苦的征战极大地削弱了亚述的国力,几乎彻底毁灭了亚述军队的中坚力量,即强壮的农民阶层。曾经鼎盛强大的亚述,现在也不得不主要依靠外国雇佣军了。雇佣军主要来自“野蛮”的斯基泰游牧民族,他们取代了亚述北部边界一带的西密利安人。巴尼拔死后,这些游牧部落大量涌入亚述的东部边界,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这个崩溃的帝国内流动。

公元前626年,巴比伦尼亚人叛乱 叛军首领、省长那波帕拉萨尔与米堤亚人奇阿克萨列结成反亚述同盟(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米堤亚)。
公元前616—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 米堤亚和巴比伦联军,其中包括许多斯基泰人,入侵亚述,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并摧毁了该城。公元前612年,尽管在亚述的西北部仍有零星的抵抗,但已不能挽救亚述帝国了。


亚述弓箭骑兵

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中东的城防设施建筑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当时有限的攻城手段对于大城市的高大城墙来说几乎无济于事。亚述人一项较大的发明是攻城作战技术:跟随攻城部队的是一支攻城辎重队,它携带着各种专用的攻城器材,包括建造大型移动式木塔架(上面覆盖着浸湿的皮革以抵挡敌人的燃烧箭)的材料和重型攻城槌;技艺高超的弓箭兵站在塔架的顶部向城墙上的敌兵射击,使敌人不能干扰攻城部队破坏城墙的行动,其余的弓箭兵在持盾梭镖兵的掩护下,以很高的角度向城墙上面射箭——其中一部分为燃烧箭,以骚扰守城部队,恐吓城里的居民。亚述人所采用的攻城手段并不是独创的,而是借鉴了苏美尔人的技术。同时良好的组织、卓越的才能和高超的技术,使亚述人在攻城作战中屡获成功。

亚述军队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作战,这充分说明,它的组织编制是合理的。亚述军队的详细编制情况我们还不十分清楚。不过,它的野战部队有时可能接近10万人。一支如此庞大的军队要能够在沙漠和山地作战,必须有一支庞大的保障军需供给的辎重队,同时也要有一套效能极高的作战参谋机构和后勤供应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战斗威力。

恐怖战术是亚述军队取胜的另一重要手段。当时,多数国家的军队都以勇猛凶残著称,亚述人采取的正是这种恐怖政策,这可能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心理战实例。他们在攻占一座城市之后,往往把男女老少斩尽杀绝,或者把所有的人都监禁起来。亚述国王提格拉特·比利萨三世的政策对保持其国家的安全起到了巨大作用。

亚述(公元前722—前612年)

公元前722—前705年,萨尔贡二世统治期 他面对的是北方地区的强大联盟,包括相邻部落和亚美尼亚、高加索及米堤亚王国。在一系列战役中,他再次镇压了暴动者并将其统治扩展到遥远的北部中心和南部的安纳托利亚。然后,他又返回美索不达米亚,残酷镇压了另一次巴比伦人的暴动。
公元前705—前680年,辛那赫里布统治期 此时,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巴比伦不断有暴动发生。公元前701年或可能是公元前684年,辛那赫里布在耶路撒冷地区率军作战时惨败。这次失败主要是由于鼠疫在他的军队中流行造成的,但最后他还是收复了丧失的地区,并且于公元前689年成功地占领和摧毁了巴比伦。
公元前681—前668年,阿萨尔哈东统治期 他保持了比前任国王更好的国内秩序。在击败了栖居于俄罗斯南部和高加索地区的印欧民族发动的入侵之后,阿萨尔哈东于公元前671年征服了埃及。三年后,他在埃及镇压暴动时阵亡(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亚述征服埃及)。


公元前688—前625年,巴尼拔统治期 巴尼拔是阿萨尔哈东之子。公元前668—前661年,他镇压了埃及的一场暴动,并在其北部边界方向上进行了一系列征战,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公元前652年,巴比伦人在巴尼拔同父异母兄弟沙马什·苏·穆其恩的领导下,再一次奋起反抗。在其后四年的艰苦战争中,巴尼拔运用亚述人残酷的战争手段镇压了这次暴动。同时,埃及再度强大起来,并把亚述驻军驱逐出境,而阿拉伯人和伊兰人则利用亚述人的困难,乘机从北面、西面和东面发动进攻。巴尼拔先是征服了阿拉伯人,然后向东,击溃——实际上是灭绝了伊兰人。尽管他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期艰苦的征战极大地削弱了亚述的国力,几乎彻底毁灭了亚述军队的中坚力量,即强壮的农民阶层。曾经鼎盛强大的亚述,现在也不得不主要依靠外国雇佣军了。雇佣军主要来自“野蛮”的斯基泰游牧民族,他们取代了亚述北部边界一带的西密利安人。巴尼拔死后,这些游牧部落大量涌入亚述的东部边界,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这个崩溃的帝国内流动。

公元前626年,巴比伦尼亚人叛乱 叛军首领、省长那波帕拉萨尔与米堤亚人奇阿克萨列结成反亚述同盟(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米堤亚)。
公元前616—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 米堤亚和巴比伦联军,其中包括许多斯基泰人,入侵亚述,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并摧毁了该城。公元前612年,尽管在亚述的西北部仍有零星的抵抗,但已不能挽救亚述帝国了。
楼主的前列腺估计不好,尿的滴滴啦啦
海的心情 发表于 2011-10-24 09:36
楼主有尿,楼主尿长
人类的历史就是可歌可泣的源远流长的尿尿,要好好体会
自从诗歌党,贴图党退役之后,来了历史党,让我们这样的小白怎么样生存啊
为神马会出现“你只可以发5贴/hour"这种让人吐血的提示,历史还怎么继续啊


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公元前1200—前700年)

公元前1200—前800年,战乱状态 在埃及和赫梯帝国走向衰落,亚述走向强大之前,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游牧部落联合成许多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且战争不断的国家,其中最突出的要属犹大国家。它们是巴勒斯坦西南部的腓力斯丁国,叙利亚西北部的腓尼基城及叙利亚东部的亚拉米王国,其中大马士革最为重要。
公元前1100年,吉迪恩 在早期的犹太人中,吉迪恩是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在击溃了居住在约旦东部地区的米堤亚阿拉伯人入侵的同时,暂时统一了大多数独立的犹太人部落。

公元前1080—前1025年,腓力斯丁人崛起 以色列王国受到了腓力斯丁人的入侵和控制(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海上民族”入侵)。
公元前1028—前1013年,扫罗统治期 犹太王扫罗在与腓力斯丁人的斗争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犹太人起义引起了内乱,扫罗没能把腓力斯丁人完全驱赶出以色列。公元前1013年,他在与腓力斯丁人进行的吉尔博阿山之战中兵败身亡。
公元前1010—前973年,大卫统治期 犹太王大卫阻止并且摧毁了正在恢复的腓力斯丁人的力量,并成功地招募了被他击败的腓力斯丁战士,使其成为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他重新统一了犹太人,征服了整个巴勒斯坦,并控制了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他打败了犹太人的所有外部敌人。但是在其统治的末期,他在其子策划的内部叛乱中被杀。

公元前973—前933年,所罗门统治期 犹太王所罗门生前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与繁荣,在其死后,以色列犹太王国分裂成两部分,即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内,犹太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这两个对立的王国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彼此削弱了力量,并且也向较小的邻国入侵。
公元前854年,卡卡尔会战 在这场会战中,由以色列的亚哈和大马士革的本·哈达德二世组成的临时联盟战胜了萨尔玛尼赛三世,从而推迟了亚述的占领。
公元前750年,亚述征服 从此巴勒斯坦到叙利亚的广大地区,受外来势力控制达27个世纪之久。
公元前724—前722年,以色列起义 亚述国王萨尔玛尼赛五世猛烈围攻起义者收复的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城。在他死后,萨尔贡二世攻陷这座城市,彻底镇压了这次起义。

迦勒底(公元前1500—前600年)
公元前1500—前700年,迦勒底人出现 迦勒底人是塞姆族中的一支,在亚述强盛时期已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他们为摆脱亚述人的控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或迦勒底王国 亚述帝国崩溃后,迦勒底获取了亚述底格里斯河西部的全部领土,底格里斯河东部亚述各省则归米堤亚所有。
公元前612—前605年,那波帕拉萨尔统治期 那波帕拉萨尔轻而易举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起了他的权威,但是埃及法老尼科对其实现统治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要求提出了挑战,那波帕拉萨尔派其子尼布甲尼撒率领一支军队侵入叙利亚,并在卡尔基米什地区打败了埃及军队(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卡尔基米什战役)。
公元前605—前561年,尼布甲尼撒统治期 尼布甲尼撒先后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滕尼基等地征战,镇压零星的暴动。公元前585—前573年,他未能攻占坚持抵抗达13年之久的推罗。此外,在他统治的主要时期,国内比较和平,巴比伦达到了古代东方文化的顶峰。
米堤亚(公元前800—前600年)
公元前820—前625年,米堤亚人出现 米堤亚人是亚洲的斯基泰人和印欧伊朗人的后裔,居住在今伊朗、库尔德斯坦和阿塞拜疆。公元前700—前625年,他们断断续续受亚述人统治。

公元前625—前585年,库阿克撒列统治期 他与巴比伦的那波帕拉萨尔结盟,摆脱了亚述人的统治(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亚述)。由于与迦勒底人的真诚联盟,其西南边界地区保持了稳定,库阿克撒列将其帝国向西迅速扩展到努米底亚,向东几乎到达印度河,成为当时最大的帝国。但是,这个帝国缺少像亚述、埃及或迦勒底人那样的有效管理机构。

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公元前1200—前700年)

公元前1200—前800年,战乱状态 在埃及和赫梯帝国走向衰落,亚述走向强大之前,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游牧部落联合成许多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且战争不断的国家,其中最突出的要属犹大国家。它们是巴勒斯坦西南部的腓力斯丁国,叙利亚西北部的腓尼基城及叙利亚东部的亚拉米王国,其中大马士革最为重要。
公元前1100年,吉迪恩 在早期的犹太人中,吉迪恩是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在击溃了居住在约旦东部地区的米堤亚阿拉伯人入侵的同时,暂时统一了大多数独立的犹太人部落。

公元前1080—前1025年,腓力斯丁人崛起 以色列王国受到了腓力斯丁人的入侵和控制(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海上民族”入侵)。
公元前1028—前1013年,扫罗统治期 犹太王扫罗在与腓力斯丁人的斗争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犹太人起义引起了内乱,扫罗没能把腓力斯丁人完全驱赶出以色列。公元前1013年,他在与腓力斯丁人进行的吉尔博阿山之战中兵败身亡。
公元前1010—前973年,大卫统治期 犹太王大卫阻止并且摧毁了正在恢复的腓力斯丁人的力量,并成功地招募了被他击败的腓力斯丁战士,使其成为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他重新统一了犹太人,征服了整个巴勒斯坦,并控制了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他打败了犹太人的所有外部敌人。但是在其统治的末期,他在其子策划的内部叛乱中被杀。

公元前973—前933年,所罗门统治期 犹太王所罗门生前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与繁荣,在其死后,以色列犹太王国分裂成两部分,即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内,犹太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这两个对立的王国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彼此削弱了力量,并且也向较小的邻国入侵。
公元前854年,卡卡尔会战 在这场会战中,由以色列的亚哈和大马士革的本·哈达德二世组成的临时联盟战胜了萨尔玛尼赛三世,从而推迟了亚述的占领。
公元前750年,亚述征服 从此巴勒斯坦到叙利亚的广大地区,受外来势力控制达27个世纪之久。
公元前724—前722年,以色列起义 亚述国王萨尔玛尼赛五世猛烈围攻起义者收复的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城。在他死后,萨尔贡二世攻陷这座城市,彻底镇压了这次起义。

迦勒底(公元前1500—前600年)
公元前1500—前700年,迦勒底人出现 迦勒底人是塞姆族中的一支,在亚述强盛时期已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他们为摆脱亚述人的控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或迦勒底王国 亚述帝国崩溃后,迦勒底获取了亚述底格里斯河西部的全部领土,底格里斯河东部亚述各省则归米堤亚所有。
公元前612—前605年,那波帕拉萨尔统治期 那波帕拉萨尔轻而易举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起了他的权威,但是埃及法老尼科对其实现统治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要求提出了挑战,那波帕拉萨尔派其子尼布甲尼撒率领一支军队侵入叙利亚,并在卡尔基米什地区打败了埃及军队(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卡尔基米什战役)。
公元前605—前561年,尼布甲尼撒统治期 尼布甲尼撒先后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滕尼基等地征战,镇压零星的暴动。公元前585—前573年,他未能攻占坚持抵抗达13年之久的推罗。此外,在他统治的主要时期,国内比较和平,巴比伦达到了古代东方文化的顶峰。
米堤亚(公元前800—前600年)
公元前820—前625年,米堤亚人出现 米堤亚人是亚洲的斯基泰人和印欧伊朗人的后裔,居住在今伊朗、库尔德斯坦和阿塞拜疆。公元前700—前625年,他们断断续续受亚述人统治。

公元前625—前585年,库阿克撒列统治期 他与巴比伦的那波帕拉萨尔结盟,摆脱了亚述人的统治(参见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亚述)。由于与迦勒底人的真诚联盟,其西南边界地区保持了稳定,库阿克撒列将其帝国向西迅速扩展到努米底亚,向东几乎到达印度河,成为当时最大的帝国。但是,这个帝国缺少像亚述、埃及或迦勒底人那样的有效管理机构。


希腊(公元前1600—前600年)

早期希腊

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的弥诺斯 弥诺斯的文化与艺术相当繁荣发达,并传播到希腊南部和爱琴海区域的大多数岛屿。
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的湮没 克里特岛受到来自陆地入侵者的控制,这些入侵者可能是来自中欧地区的一部分阿卡亚(印欧人)移民。
公元前1400—前1200年,阿卡亚人的海上迁徙 在连续不断的移民潮的影响下,阿卡亚人和其他的地中海民族也加入了“海上民族”的行列,这一行动对中东的地中海沿岸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参见①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海上民族”入侵;②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赫梯王国)。
公元前1184年,围攻特洛伊 这场战争的传奇故事,曾由荷马传播开来。可以说,特洛伊战争是希腊历史的开端。

公元前1100—前600年,希腊的联合移居到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各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的不同民族,逐渐演化成具有相近文化的希腊民族。这个由不同民族演化的希腊民族,尽管文化存在某些相似性,但希腊的特殊地形,即多山、岛屿和半岛把希腊分割成许多小的主权国家,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希腊人在殖民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初就是不断的移民潮把他们带入了希腊。这种迁移带来了人口的压力问题。殖民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一、希腊人成为一个善于航海的民族;二、勇于冒险的精神使希腊人抓住了许多保持海外作战优势的机会;三、通过战争和观察,希腊人从地中海和中东的“野蛮”和文明民族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斯巴达(公元前1000—前600年)

公元前1000年,斯巴达建立 斯巴达城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地区,这座小城邦早期的军事发展与希腊群岛上其他城邦的军事发展相差不大。
公元前700年,利库尔戈斯的遗产 利库尔戈斯是一位半传奇式的人物,在其领导下,斯巴达城完全成为一个军事社会,并始终保持着备战状态。在利库尔戈斯幼年时期,斯巴达人的生活只有一项任务:为军事服务。国家就是军队,军队就是国家。结果其士兵是当时希腊最优秀的士兵,其军队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在军队组成、军事装备或战术方面,斯巴达人的军队与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实际上其穿戴盔甲的长矛兵部队主要是由中、上层的自由公民构成。其主要区别在于,斯巴达军队的士兵训练有素,技能、组织机构先进,部队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严格的纪律。这使斯巴达人闻名于整个希腊。

公元前700—前680年,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 斯巴达征服了肥沃的美塞尼亚平原,并在伯罗奔尼撒南部建立了主权国家。
公元前640—前620年,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 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斯巴达再次征服了美塞尼亚,并奴役被征服的美塞尼亚人。

希腊(公元前1600—前600年)

早期希腊

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的弥诺斯 弥诺斯的文化与艺术相当繁荣发达,并传播到希腊南部和爱琴海区域的大多数岛屿。
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的湮没 克里特岛受到来自陆地入侵者的控制,这些入侵者可能是来自中欧地区的一部分阿卡亚(印欧人)移民。
公元前1400—前1200年,阿卡亚人的海上迁徙 在连续不断的移民潮的影响下,阿卡亚人和其他的地中海民族也加入了“海上民族”的行列,这一行动对中东的地中海沿岸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参见①第一章→地中海·中东→埃及→“海上民族”入侵;②第一章→地中海·中东→美索不达米亚→赫梯王国)。
公元前1184年,围攻特洛伊 这场战争的传奇故事,曾由荷马传播开来。可以说,特洛伊战争是希腊历史的开端。

公元前1100—前600年,希腊的联合移居到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各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的不同民族,逐渐演化成具有相近文化的希腊民族。这个由不同民族演化的希腊民族,尽管文化存在某些相似性,但希腊的特殊地形,即多山、岛屿和半岛把希腊分割成许多小的主权国家,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希腊人在殖民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初就是不断的移民潮把他们带入了希腊。这种迁移带来了人口的压力问题。殖民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一、希腊人成为一个善于航海的民族;二、勇于冒险的精神使希腊人抓住了许多保持海外作战优势的机会;三、通过战争和观察,希腊人从地中海和中东的“野蛮”和文明民族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斯巴达(公元前1000—前600年)

公元前1000年,斯巴达建立 斯巴达城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地区,这座小城邦早期的军事发展与希腊群岛上其他城邦的军事发展相差不大。
公元前700年,利库尔戈斯的遗产 利库尔戈斯是一位半传奇式的人物,在其领导下,斯巴达城完全成为一个军事社会,并始终保持着备战状态。在利库尔戈斯幼年时期,斯巴达人的生活只有一项任务:为军事服务。国家就是军队,军队就是国家。结果其士兵是当时希腊最优秀的士兵,其军队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在军队组成、军事装备或战术方面,斯巴达人的军队与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实际上其穿戴盔甲的长矛兵部队主要是由中、上层的自由公民构成。其主要区别在于,斯巴达军队的士兵训练有素,技能、组织机构先进,部队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严格的纪律。这使斯巴达人闻名于整个希腊。

公元前700—前680年,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 斯巴达征服了肥沃的美塞尼亚平原,并在伯罗奔尼撒南部建立了主权国家。
公元前640—前620年,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 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斯巴达再次征服了美塞尼亚,并奴役被征服的美塞尼亚人。


意大利和罗马(公元前2000—前600年)

公元前2000年,拉丁人祖先的到达 与希腊人有密切关系的印欧民族,从中欧翻过阿尔卑斯山脉,移居意大利,并将青铜器文化引入意大利。
公元前1000年,铁器引入 在移民过程中,铁器引人意大利。
公元前900年,伊达拉里亚人到来 这些不同种族的移民,从意大利东部的海上移居到意大利西北部地区。同时,希腊商人和其殖民者在西西里岛及意大利南部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

公元前700年,罗马国家建立 罗马国家从一开始建立,就显示出这个国家重要的军事价值,考古学家早已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它位于印度—欧巴罗人的居住地拉丁姆与伊达拉里亚人的城市国家之间分界线的最北端,它也许能作为拉丁人阻止伊达拉里亚人扩张的前哨。

公元前700—前500年,与伊达拉里亚人的不断战争 早期的罗马已经沦为伊达拉里亚人的殖民地,在这一时期内,它受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在与伊达拉里亚人连续不断的战争中,罗马人建立了一个十分有特色的军事体制。
南亚

印度(公元前2000—前600年)

公元前1800—前1000年,雅利安移民 一般认为南亚的军事历史开始于雅利安入侵入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属印欧民族,在语言、宗教和风俗等方面与波斯人和印度人十分接近。有关雅利安入侵者与已十分文明、黑皮肤的早期居民达罗毗荼人之间发生冲突的详情,我们不得而知。雅利安人和早期文化的结合在公元前1400年之后的恒河流域孕育出了一种新的印度文明,这就是后来产生的伟大的印度史诗《梨俱吠陀》的背景。人们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为早期吠陀时代。

公元前1000—前600年,后期吠陀文化和印度的统一 尽管雅利安人对印度南方及锡兰地区的影响有限,但是他们在印度中部及北部地区建立起自己牢固的统治。这一时期,印度出现了许多小国家,他们为争取主权而频繁地发动战争。

公元前900年,蒙古入侵者 这些入侵预示了未来。印度的北部平原易受到来自西北方向的入侵,虽说印度恒河流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富饶的土地,对其东北部的邻国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但却没有发现来自这个方向大规模入侵的记载。尽管雅利安人难以对付,但入侵者借助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依然可以十分顺利地在印度古实和伊朗的高地上穿行,但是入侵者却难以跨越地形复杂的喜马拉雅山和西藏地区的山脉及其荒凉的高原。

意大利和罗马(公元前2000—前600年)

公元前2000年,拉丁人祖先的到达 与希腊人有密切关系的印欧民族,从中欧翻过阿尔卑斯山脉,移居意大利,并将青铜器文化引入意大利。
公元前1000年,铁器引入 在移民过程中,铁器引人意大利。
公元前900年,伊达拉里亚人到来 这些不同种族的移民,从意大利东部的海上移居到意大利西北部地区。同时,希腊商人和其殖民者在西西里岛及意大利南部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

公元前700年,罗马国家建立 罗马国家从一开始建立,就显示出这个国家重要的军事价值,考古学家早已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它位于印度—欧巴罗人的居住地拉丁姆与伊达拉里亚人的城市国家之间分界线的最北端,它也许能作为拉丁人阻止伊达拉里亚人扩张的前哨。

公元前700—前500年,与伊达拉里亚人的不断战争 早期的罗马已经沦为伊达拉里亚人的殖民地,在这一时期内,它受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在与伊达拉里亚人连续不断的战争中,罗马人建立了一个十分有特色的军事体制。
南亚

印度(公元前2000—前600年)

公元前1800—前1000年,雅利安移民 一般认为南亚的军事历史开始于雅利安入侵入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属印欧民族,在语言、宗教和风俗等方面与波斯人和印度人十分接近。有关雅利安入侵者与已十分文明、黑皮肤的早期居民达罗毗荼人之间发生冲突的详情,我们不得而知。雅利安人和早期文化的结合在公元前1400年之后的恒河流域孕育出了一种新的印度文明,这就是后来产生的伟大的印度史诗《梨俱吠陀》的背景。人们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为早期吠陀时代。

公元前1000—前600年,后期吠陀文化和印度的统一 尽管雅利安人对印度南方及锡兰地区的影响有限,但是他们在印度中部及北部地区建立起自己牢固的统治。这一时期,印度出现了许多小国家,他们为争取主权而频繁地发动战争。

公元前900年,蒙古入侵者 这些入侵预示了未来。印度的北部平原易受到来自西北方向的入侵,虽说印度恒河流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富饶的土地,对其东北部的邻国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但却没有发现来自这个方向大规模入侵的记载。尽管雅利安人难以对付,但入侵者借助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依然可以十分顺利地在印度古实和伊朗的高地上穿行,但是入侵者却难以跨越地形复杂的喜马拉雅山和西藏地区的山脉及其荒凉的高原。


中国(公元前1600—前600年)

公元前1600年.中国在历史上出现 中国文明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直到公元前900年后,才能对其历史与传说有所区分。但是,考古学家相信大多数古老的传说。
公元前1523年,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或河南封丘)之战 这一战,商朝军队击败了夏朝军队,推翻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夏朝。

公元前1523—前1027年,商朝 现代中国第一批被确认的祖先曾经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高度文明的民族。商朝统治着其首都安阳(今河南省的最北端)周围十分有限的地区,其历史一直伴随着战争、扩张及内乱,与同时代的埃及没有什么不同。在公元前12世纪,称为周的一个部落开始从渭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向东推进。
公元前1057年(可能是公元前1027年),牧野(今河南南部)之战 周武王率军击败了商朝的军队。

公元前1027年,周朝建立 武王推翻商朝,建立起周朝的统治。他死后,其子尚未成年,由周公旦摄政七年。周公旦镇压了一次商朝残余势力的叛乱,并建立起类似于埃及图特摩斯三世所建立的统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这一体制,使得周朝在其统治期近三分之二时间内,尽管处于软弱无力状态下,仍能延续其统治达800年之久。
公元前1000—前900年,周朝扩张 他们向东扩张到沿海地区,向北扩张到今中国东北地区。后来,他们又向南扩张到长江流域下游及其沿岸地区。
公元前800—前600年,周朝的衰亡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期内,王室统治名存实亡,地方贵族纷纷夺取权力。这段中国历史几乎是一部战争史,近140个诸侯国彼此之间征战不休,其中有7个诸侯国是较有影响的,即:齐、秦、晋、吴、越、宋和楚。到统治末期,经济上困难重重的周朝仅能控制洛阳一带地区。
地图03 商朝、周朝和春秋时期



中国(公元前1600—前600年)

公元前1600年.中国在历史上出现 中国文明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直到公元前900年后,才能对其历史与传说有所区分。但是,考古学家相信大多数古老的传说。
公元前1523年,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或河南封丘)之战 这一战,商朝军队击败了夏朝军队,推翻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夏朝。

公元前1523—前1027年,商朝 现代中国第一批被确认的祖先曾经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高度文明的民族。商朝统治着其首都安阳(今河南省的最北端)周围十分有限的地区,其历史一直伴随着战争、扩张及内乱,与同时代的埃及没有什么不同。在公元前12世纪,称为周的一个部落开始从渭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向东推进。
公元前1057年(可能是公元前1027年),牧野(今河南南部)之战 周武王率军击败了商朝的军队。

公元前1027年,周朝建立 武王推翻商朝,建立起周朝的统治。他死后,其子尚未成年,由周公旦摄政七年。周公旦镇压了一次商朝残余势力的叛乱,并建立起类似于埃及图特摩斯三世所建立的统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这一体制,使得周朝在其统治期近三分之二时间内,尽管处于软弱无力状态下,仍能延续其统治达800年之久。
公元前1000—前900年,周朝扩张 他们向东扩张到沿海地区,向北扩张到今中国东北地区。后来,他们又向南扩张到长江流域下游及其沿岸地区。
公元前800—前600年,周朝的衰亡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期内,王室统治名存实亡,地方贵族纷纷夺取权力。这段中国历史几乎是一部战争史,近140个诸侯国彼此之间征战不休,其中有7个诸侯国是较有影响的,即:齐、秦、晋、吴、越、宋和楚。到统治末期,经济上困难重重的周朝仅能控制洛阳一带地区。
地图03 商朝、周朝和春秋时期



中国早期的军事体制

到公元前600年左右,中国的战争艺术已明显优于中东。但是中国的兵器却不如亚述人先进,其青铜器冶炼术水平与中东相驾,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则领先于中东,而铁器的冶炼技术似乎落后了几个世纪。
很早以前,中国人就把弓箭作为其主要的兵器。显然,弓是反弹式的,弓弦松弛时弓的弯曲方向跟弓弦拉紧时的弯曲方向恰好相反。当时的弓是由木材、角片和动物的腱制作而成,其长度和威力比在西方发现的弓要大一些。箭用竹子制成,通常采用金属箭头。
青铜头盔出现于商朝,铠甲技术水平尽管开始落后于中东,但到公元前600年赶上了中东。
在许多世纪内,中国没有骑兵(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出现于战场,约在春秋战国之交―编者注)。但是战车在公元前2100—前1600年间已经在中国出现,并在战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商在鸣条打败夏时,他们可能只有70辆战车。500年后,当西周在牧野与商王朝的军队作战时,他们已拥有约300辆战车。两个世纪之后,当楚与周作战时,出动了3000辆战车,击败了周军(公元前823年)。
起初,只有指挥官乘坐战车作战,战车或用作君王和将军们的移动指挥所,车上配备击鼓传令兵、驭手和一名或多名弓箭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战车的突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成为战争的主要装备。当时,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可用于战争的战车数量,是衡量这个国家强弱的主要标准。
当战车的使用变得十分普及时,每辆战车就成为一个合成作战小组的中心,相当于一个现代作战平台,称为“乘”。每辆战车载3—5人,其中至少有2名弓箭手,战车周围通常配备约20名手持长矛的步兵。楚国发明了组织良好的军事编制体制,后来被其他的君主所采用,这一先进的军事编制体制相当于现在的排、连、营、团、师、军和方面军。
到了公元前8—前7世纪,战争变得不是很猛烈,并且还很拘泥于形式,不过这种温和的战争状态毕竟并没有保持多久。

中国早期的军事体制

到公元前600年左右,中国的战争艺术已明显优于中东。但是中国的兵器却不如亚述人先进,其青铜器冶炼术水平与中东相驾,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则领先于中东,而铁器的冶炼技术似乎落后了几个世纪。
很早以前,中国人就把弓箭作为其主要的兵器。显然,弓是反弹式的,弓弦松弛时弓的弯曲方向跟弓弦拉紧时的弯曲方向恰好相反。当时的弓是由木材、角片和动物的腱制作而成,其长度和威力比在西方发现的弓要大一些。箭用竹子制成,通常采用金属箭头。
青铜头盔出现于商朝,铠甲技术水平尽管开始落后于中东,但到公元前600年赶上了中东。
在许多世纪内,中国没有骑兵(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出现于战场,约在春秋战国之交―编者注)。但是战车在公元前2100—前1600年间已经在中国出现,并在战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商在鸣条打败夏时,他们可能只有70辆战车。500年后,当西周在牧野与商王朝的军队作战时,他们已拥有约300辆战车。两个世纪之后,当楚与周作战时,出动了3000辆战车,击败了周军(公元前823年)。
起初,只有指挥官乘坐战车作战,战车或用作君王和将军们的移动指挥所,车上配备击鼓传令兵、驭手和一名或多名弓箭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战车的突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成为战争的主要装备。当时,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可用于战争的战车数量,是衡量这个国家强弱的主要标准。
当战车的使用变得十分普及时,每辆战车就成为一个合成作战小组的中心,相当于一个现代作战平台,称为“乘”。每辆战车载3—5人,其中至少有2名弓箭手,战车周围通常配备约20名手持长矛的步兵。楚国发明了组织良好的军事编制体制,后来被其他的君主所采用,这一先进的军事编制体制相当于现在的排、连、营、团、师、军和方面军。
到了公元前8—前7世纪,战争变得不是很猛烈,并且还很拘泥于形式,不过这种温和的战争状态毕竟并没有保持多久。


                                                                                      第二章 战争成为一门艺术


(公元前600—前400年)

                                                                    军事概况

文罕的出现对人类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明文字以前,历史事件都是靠传说来流传的,并不十分可靠。有了文字记载,我们才能清楚地了解当时军事发展的基本概况。这一时期军事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兵器的发展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第二,出现了战术理论和军事原则。到公元前400年,战争从组织到实施已逐步完善,其主要特征一直到核战争时代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

兵器

这一时期,兵器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实际上,在将近2000多年的时间内,兵器本身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方式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有到开始利用具有爆炸力的能量和开始使用机械动力时,兵器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陆军战术

尽管兵器本身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现有兵器的使用方法上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居鲁士大帝就向其军队灌输纪律与训练的思想,虽然这些思想在美索不达米亚人时期就出现过,但是对军队人员来说纪律与训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步兵在作战中的作用也有所提高,改变了过去那种机动性差、行动迟缓等状况。作战样式、战前仪式及宗教仪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如请占星者和预言者作预测,向上帝祈祷寻求吉祥的征候等。在为即将参战的部队作完战争动员后,最高指挥官就下令开始进攻,并常常擂鼓助威。

各种部队按一定的作战队形排列成“军阵”。通常步兵在队形的中间,战车和骑兵位于翼侧,有时在前方,还有相当一部分非正规部队诸如投掷兵和弓箭手等,他们的任务通常是掩护正规部队展开,并使其与敌方保持在约90米的范围内。在战斗中,队形慢慢散开,但始终保持骑兵和战车在前面和翼侧的相对位置,使他们之间能进行协调配合。在与敌方正规部队发生冲突之前,轻步兵尽量寻找机会袭击或逼近敌方翼侧。有时,一方快步排成防御队形,但多数情况下,双方的主力部队将跨步相互接近,队伍中的呼喊声和兵器的撞击声令人恐惧。

                                                                                      第二章 战争成为一门艺术


(公元前600—前400年)

                                                                    军事概况

文罕的出现对人类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明文字以前,历史事件都是靠传说来流传的,并不十分可靠。有了文字记载,我们才能清楚地了解当时军事发展的基本概况。这一时期军事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兵器的发展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第二,出现了战术理论和军事原则。到公元前400年,战争从组织到实施已逐步完善,其主要特征一直到核战争时代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

兵器

这一时期,兵器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实际上,在将近2000多年的时间内,兵器本身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方式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有到开始利用具有爆炸力的能量和开始使用机械动力时,兵器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陆军战术

尽管兵器本身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现有兵器的使用方法上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居鲁士大帝就向其军队灌输纪律与训练的思想,虽然这些思想在美索不达米亚人时期就出现过,但是对军队人员来说纪律与训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步兵在作战中的作用也有所提高,改变了过去那种机动性差、行动迟缓等状况。作战样式、战前仪式及宗教仪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如请占星者和预言者作预测,向上帝祈祷寻求吉祥的征候等。在为即将参战的部队作完战争动员后,最高指挥官就下令开始进攻,并常常擂鼓助威。

各种部队按一定的作战队形排列成“军阵”。通常步兵在队形的中间,战车和骑兵位于翼侧,有时在前方,还有相当一部分非正规部队诸如投掷兵和弓箭手等,他们的任务通常是掩护正规部队展开,并使其与敌方保持在约90米的范围内。在战斗中,队形慢慢散开,但始终保持骑兵和战车在前面和翼侧的相对位置,使他们之间能进行协调配合。在与敌方正规部队发生冲突之前,轻步兵尽量寻找机会袭击或逼近敌方翼侧。有时,一方快步排成防御队形,但多数情况下,双方的主力部队将跨步相互接近,队伍中的呼喊声和兵器的撞击声令人恐惧。


经验表明,在战斗最后时刻的机动,有可能在阵营中产生危险的缺口,或将阵营的翼侧暴露给敌方,从而遭受敌方投射兵和步兵的攻击。因此,战术机动不应超过一定的范围,并应避免与敌人在地形不利的条件下作战或仅用一部分兵力与敌方交战。战场机动的主要目的通常是包围敌人,因为装备良好的由10—30排士兵组成的方阵的翼侧和后方比较簿弱,易受攻击。尽管也有一些与此原则不符而获胜的战例,但是大多数违反这些原则的作战都失败了。

在战斗中,骑兵的作用仍然很重要,特别是在亚洲中部和西南部的辽阔平原地区尤其如此。除印度和波斯以外,面对训练有素、机动能力强的步兵,马拉战车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威风,并且再也不可能成为作战中的主要杀伤兵器。

波斯的居鲁士利用步兵、特别是优秀的弓箭手,赢得了早期战争的胜利。波斯军队的弓箭手在战场上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能力,比其他亚洲国家的弓箭手要强许多,居鲁士还发现必须用骑兵与仍然把骑兵作为重要作战力量的敌人抗衡。然而,他早期占领的米堤亚地区,不能为他提供优秀的骑兵。此后,波斯人很快学会了骑马,不久波斯的重骑兵和弓箭骑兵就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部队。

除北部的西徐亚和马其顿等较为平坦的地区外,古希腊主要依赖步兵方阵进行作战。重步兵训练纪律很严,作战时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为8—16列不等。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古希腊方阵的每个士兵(甲兵),通过体育运动和频繁作战,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他们的主要兵器是长矛,其长度通常约为2.4—3米。他们戴头盔,挂胸铠,裹胫甲(保护膝盖至踝节之间部位),手持圆盾,腰间常常插着一把短剑。交战时,前面2—3排甲兵将矛对着敌人,后面各排把矛架在前一排士兵的肩上,形成一道屏障,以抵挡敌人射来的箭。

希腊重步兵

古希腊甲兵由各城邦的中上层自由民组成。轻装步兵无论在装备和训练上或者纪律素养上都比不上甲兵,他们大多来自社会下层。许多轻装步兵,特别是配备有特种兵器并有熟练技术的弓箭兵和投石兵等,均为雇佣军。他们同相对较弱的骑兵一起,共同负责掩护前进中的方阵翼侧。战斗开始时,他们在方阵前面组成一道散兵线,以掩护部队展开。

这一时期,军事艺术在工程领域无法突破当时技术水平的局限。无论是波斯人、希腊人还是中国人,都未能对亚述人发展起来的军事工程技术作重大的改进。实际上,筑城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攻城技术却未能与之同步发展。除了一些意外情况,例如,用计对敌实施突袭,诱敌出击进行野战或长期围困用饥饿迫敌投降等,这一时期对有围墙的城市或要塞基本上无法攻破。

经验表明,在战斗最后时刻的机动,有可能在阵营中产生危险的缺口,或将阵营的翼侧暴露给敌方,从而遭受敌方投射兵和步兵的攻击。因此,战术机动不应超过一定的范围,并应避免与敌人在地形不利的条件下作战或仅用一部分兵力与敌方交战。战场机动的主要目的通常是包围敌人,因为装备良好的由10—30排士兵组成的方阵的翼侧和后方比较簿弱,易受攻击。尽管也有一些与此原则不符而获胜的战例,但是大多数违反这些原则的作战都失败了。

在战斗中,骑兵的作用仍然很重要,特别是在亚洲中部和西南部的辽阔平原地区尤其如此。除印度和波斯以外,面对训练有素、机动能力强的步兵,马拉战车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威风,并且再也不可能成为作战中的主要杀伤兵器。

波斯的居鲁士利用步兵、特别是优秀的弓箭手,赢得了早期战争的胜利。波斯军队的弓箭手在战场上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能力,比其他亚洲国家的弓箭手要强许多,居鲁士还发现必须用骑兵与仍然把骑兵作为重要作战力量的敌人抗衡。然而,他早期占领的米堤亚地区,不能为他提供优秀的骑兵。此后,波斯人很快学会了骑马,不久波斯的重骑兵和弓箭骑兵就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部队。

除北部的西徐亚和马其顿等较为平坦的地区外,古希腊主要依赖步兵方阵进行作战。重步兵训练纪律很严,作战时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为8—16列不等。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古希腊方阵的每个士兵(甲兵),通过体育运动和频繁作战,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他们的主要兵器是长矛,其长度通常约为2.4—3米。他们戴头盔,挂胸铠,裹胫甲(保护膝盖至踝节之间部位),手持圆盾,腰间常常插着一把短剑。交战时,前面2—3排甲兵将矛对着敌人,后面各排把矛架在前一排士兵的肩上,形成一道屏障,以抵挡敌人射来的箭。

希腊重步兵

古希腊甲兵由各城邦的中上层自由民组成。轻装步兵无论在装备和训练上或者纪律素养上都比不上甲兵,他们大多来自社会下层。许多轻装步兵,特别是配备有特种兵器并有熟练技术的弓箭兵和投石兵等,均为雇佣军。他们同相对较弱的骑兵一起,共同负责掩护前进中的方阵翼侧。战斗开始时,他们在方阵前面组成一道散兵线,以掩护部队展开。

这一时期,军事艺术在工程领域无法突破当时技术水平的局限。无论是波斯人、希腊人还是中国人,都未能对亚述人发展起来的军事工程技术作重大的改进。实际上,筑城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攻城技术却未能与之同步发展。除了一些意外情况,例如,用计对敌实施突袭,诱敌出击进行野战或长期围困用饥饿迫敌投降等,这一时期对有围墙的城市或要塞基本上无法攻破。


                                                                                                 海军战术
居住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以航海为生的人早就将船只应用于军事目的。

    不过,当时只局限于将商船用于运送部队和补给物资。这些带着帆和桨的短而宽的小船,基本上是用来支援和保障陆地部队的。腓尼基人制造的新式战船是用桨推进的帆船,与典型的商船相比,这种帆船的船身更长、更窄、速度更快。

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对腓尼基帆船的设计作了进一步改进,并使海军具备了当时在陆上或海上战斗最熟练和最完善的技术。雅典人的三层桨帆船是一种船身狭长、窄浅的战船,由于它的桨在船的两边各排成三组,故此得名。为了提高船的速度、动力和机动性,他们不惜降低船的适航性、舒适性、货物容量和最大航程。船的两个桅杆上安装了风帆,作为桨的辅助动力,但在作战时只靠划桨驱动。划桨手的数量从75人增加到150余人。

三层桨帆船的主要战斗部位是位于吃水线处突出于船头约3米的金属撞角。如果撞角插进敌船的舷侧,必然造成致命的创伤。但是大多数希腊人宁肯采取陈旧的战术,划到敌船的旁边,然后强行登上船去袭击敌人,因此,他们的船上往往装载着登船部队。

雅典海军是依靠高超的航海技术及船的高速度和机动性取胜的。如果雅典战船就近有机会直接撞击敌船舷侧,那么它就在敌船旁边突然转弯,并在最后一刻把桨取下放入船内,再去撞击那惊慌失措的敌船。这时无能为力的敌船好比一只只伏窝的鸭子,听凭雅典战船用撞角进行猛烈地撞击。

                                                                                                 海军战术
居住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以航海为生的人早就将船只应用于军事目的。

    不过,当时只局限于将商船用于运送部队和补给物资。这些带着帆和桨的短而宽的小船,基本上是用来支援和保障陆地部队的。腓尼基人制造的新式战船是用桨推进的帆船,与典型的商船相比,这种帆船的船身更长、更窄、速度更快。

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对腓尼基帆船的设计作了进一步改进,并使海军具备了当时在陆上或海上战斗最熟练和最完善的技术。雅典人的三层桨帆船是一种船身狭长、窄浅的战船,由于它的桨在船的两边各排成三组,故此得名。为了提高船的速度、动力和机动性,他们不惜降低船的适航性、舒适性、货物容量和最大航程。船的两个桅杆上安装了风帆,作为桨的辅助动力,但在作战时只靠划桨驱动。划桨手的数量从75人增加到150余人。

三层桨帆船的主要战斗部位是位于吃水线处突出于船头约3米的金属撞角。如果撞角插进敌船的舷侧,必然造成致命的创伤。但是大多数希腊人宁肯采取陈旧的战术,划到敌船的旁边,然后强行登上船去袭击敌人,因此,他们的船上往往装载着登船部队。

雅典海军是依靠高超的航海技术及船的高速度和机动性取胜的。如果雅典战船就近有机会直接撞击敌船舷侧,那么它就在敌船旁边突然转弯,并在最后一刻把桨取下放入船内,再去撞击那惊慌失措的敌船。这时无能为力的敌船好比一只只伏窝的鸭子,听凭雅典战船用撞角进行猛烈地撞击。


                                                                                               战争理论

在公元前5世纪的许多重大战争中,经济实力和后勤供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波斯拥有庞大的陆军,但所遇到的问题是:数千公里长的运输线容易受到来自海上和陆地的袭扰和破坏。较小的希腊城邦,在与波斯人作战以及城邦之间的相互战争中,也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希腊社会性质十分复杂,不是自给自足的社会,在许多情况下,为保持平时和战时的经济状况,需要依靠远距离的水上运输;二、有些希腊城邦的军事安全依赖十分昂贵和复杂的武器系统(如三层桨战船)。为保持这种武器系统的威力,则需在财富、训练水平等方面付出很大的代价。

这一时期比较显著的发展就是对战争理论的认真研究。人们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认识到战争理论的重要性。第一批著名的军事历史著作是由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完成的,但这些著作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军事历史事件,还缺乏对战争理论的系统研究。在同时代的中国,孙子著成了《孙子兵法》(在外文译本中,它被译成《战争艺术》―译者注)一书,从实践和哲学的角度,揭示了战争规律和军事指挥的艺术,对学者和军人来说,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中海·中东


埃及(公元前600—前525年)

公元前590年,在下努比亚作战 普萨美提克二世的征战无任何收获。

公元前586—前568年,阿婆勒斯统治期 在阿婆勒斯努力阻止来自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迦勒底人入侵的同时,公元前580年,在耶路撒冷他被尼布甲尼撒二世击败。尼布甲尼撒二世巩固了其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在西面,公元前570年,阿婆勒斯在进攻西冷尼的希腊殖民地时也吃了败仗。他最终被反叛者亚赫莫斯二世推翻。
公元前567年,入侵巴勒斯坦 亚赫莫斯被年迈的迦勒底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击败。

公元前547—前546年,与吕底亚的克罗萨斯结盟 亚赫莫斯派出了大量埃及重步兵部队与克罗萨斯联合抗击波斯的居鲁士大军。在激热的蒂姆巴拉战斗中,尽管吕底亚遭受国灭人亡的厄运,但埃及人却坚守阵地。最后,居鲁士与埃及人制定了分割条约,埃及人载誉而归。

公元前525年,波斯入侵(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波斯→早期的波斯帝国)此后埃及受外来势力控制长达24个世纪。

波斯(伊朗,公元前600—前400年)

米堤亚的衰亡(公元前600—前559年)

公元前600—前585年,与吕底亚的战争 波斯帝国与吕底亚在小亚细亚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结果双方不分胜负,最终达成协议,以哈亚斯河为界划定双方领土。

公元前585—前559年,中东地区力量的动态平衡 在这一时期,中东地区的权力由米堤亚、迦勒底、巴比伦尼亚、埃及和吕底亚几个势力共同分享,以维持力量平衡。

早期的波斯帝国(公元前559—前400年)

公元559年,波斯独立 波斯人在其首领居鲁士的带领下,发动起义,打败了米堤亚国王阿斯提雅格。

公元前558—前529年,居鲁士统治期 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巩固对米堤亚的统治。

公元前547年,吕底亚人入侵 在国王克罗萨斯的率领下,吕底亚军队渡过哈亚斯河侵入卡帕多细亚省,其目的一是恢复其姐夫阿斯提雅格在米堤亚的王位,二是想先采取行动把波斯入侵者赶出吕底亚。克罗萨斯与迦勒底、埃及和国小而军事强大的斯巴达等国结成了反波斯同盟。

                                                                                               战争理论

在公元前5世纪的许多重大战争中,经济实力和后勤供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波斯拥有庞大的陆军,但所遇到的问题是:数千公里长的运输线容易受到来自海上和陆地的袭扰和破坏。较小的希腊城邦,在与波斯人作战以及城邦之间的相互战争中,也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希腊社会性质十分复杂,不是自给自足的社会,在许多情况下,为保持平时和战时的经济状况,需要依靠远距离的水上运输;二、有些希腊城邦的军事安全依赖十分昂贵和复杂的武器系统(如三层桨战船)。为保持这种武器系统的威力,则需在财富、训练水平等方面付出很大的代价。

这一时期比较显著的发展就是对战争理论的认真研究。人们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认识到战争理论的重要性。第一批著名的军事历史著作是由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完成的,但这些著作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军事历史事件,还缺乏对战争理论的系统研究。在同时代的中国,孙子著成了《孙子兵法》(在外文译本中,它被译成《战争艺术》―译者注)一书,从实践和哲学的角度,揭示了战争规律和军事指挥的艺术,对学者和军人来说,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中海·中东


埃及(公元前600—前525年)

公元前590年,在下努比亚作战 普萨美提克二世的征战无任何收获。

公元前586—前568年,阿婆勒斯统治期 在阿婆勒斯努力阻止来自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迦勒底人入侵的同时,公元前580年,在耶路撒冷他被尼布甲尼撒二世击败。尼布甲尼撒二世巩固了其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在西面,公元前570年,阿婆勒斯在进攻西冷尼的希腊殖民地时也吃了败仗。他最终被反叛者亚赫莫斯二世推翻。
公元前567年,入侵巴勒斯坦 亚赫莫斯被年迈的迦勒底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击败。

公元前547—前546年,与吕底亚的克罗萨斯结盟 亚赫莫斯派出了大量埃及重步兵部队与克罗萨斯联合抗击波斯的居鲁士大军。在激热的蒂姆巴拉战斗中,尽管吕底亚遭受国灭人亡的厄运,但埃及人却坚守阵地。最后,居鲁士与埃及人制定了分割条约,埃及人载誉而归。

公元前525年,波斯入侵(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波斯→早期的波斯帝国)此后埃及受外来势力控制长达24个世纪。

波斯(伊朗,公元前600—前400年)

米堤亚的衰亡(公元前600—前559年)

公元前600—前585年,与吕底亚的战争 波斯帝国与吕底亚在小亚细亚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结果双方不分胜负,最终达成协议,以哈亚斯河为界划定双方领土。

公元前585—前559年,中东地区力量的动态平衡 在这一时期,中东地区的权力由米堤亚、迦勒底、巴比伦尼亚、埃及和吕底亚几个势力共同分享,以维持力量平衡。

早期的波斯帝国(公元前559—前400年)

公元559年,波斯独立 波斯人在其首领居鲁士的带领下,发动起义,打败了米堤亚国王阿斯提雅格。

公元前558—前529年,居鲁士统治期 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巩固对米堤亚的统治。

公元前547年,吕底亚人入侵 在国王克罗萨斯的率领下,吕底亚军队渡过哈亚斯河侵入卡帕多细亚省,其目的一是恢复其姐夫阿斯提雅格在米堤亚的王位,二是想先采取行动把波斯入侵者赶出吕底亚。克罗萨斯与迦勒底、埃及和国小而军事强大的斯巴达等国结成了反波斯同盟。
  你这样灌水是不行的  太纯了,被超版看到是要扣分的
快雪时晴 发表于 2011-10-24 13:25
你这样灌水是不行的  太纯了,被超版看到是要扣分的
那么还是诗歌比较好
这下大家都满意了吧,历史原本就是一本流水帐,所以本恐龙也直接用流水账的方式来和历史形成互动,这样既可以让世人了解历史又可以让历史留住历史,哈哈哈哈哈哈
公元前547(546?)年,普提里亚之战 居鲁士对克罗萨斯发动的进攻积极应战,战争很残酷,但无决定性的结果。后来由于冬季将近的缘故,克罗萨斯退回其首都沙尔提斯,并派遣使臣到各同盟国要求共同准备组织联军,以便在次年春季大规模征伐波斯。居鲁士立即起兵侵入吕底亚,并且陈兵萨迪斯城外(据色诺芬的《远征记》描述,人数不超过5万)。

公元前546年,蒂姆巴拉之战 克罗萨斯急忙调遣了一支庞大的同盟军队在蒂姆巴拉平原迎战居鲁士的军队。由于数量上占有优势,居鲁士沿侧翼方向将部队展开成战斗队形,而不是按常规的正方形方阵展开。这是第一例有文字记载的与常规作战队形相悖的战例。他把其部队组织成纵深只有五排士兵的相当短的队形。而阵营侧翼则由骑兵、装备优良的步兵和其新创立的骆驼部队构成,面向外,与正前方向垂直,以保护阵营侧翼。正如居鲁土所料,吕底亚军队的两个侧翼成扇形展开,包围居鲁士的这种奇怪的队形。于是,吕底亚军队的侧翼完全围过来时则在其侧翼交汇处出现空隙。于是,安置在波斯人阵营中的弓箭手和标枪投掷者向敌人进行有效的射击,敌人的队形开始混乱,这时居鲁士下令开始进攻,其侧翼部队击溃了克罗萨斯的侧翼部队,紧接着波斯人的骑兵通过敌人阵营中的空隙进行拼杀。在很短的时间内,吕底亚人的军队被击溃。居鲁士乘胜追击,迅速攻占了萨迪斯城。他对待俘虏的宽容政策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公元前545—前539年,向东扩张 居鲁士又将其注意力转向东部贫瘠的高原。这是个曾经名义上归属米堤亚、此时正在争取独立的地区,它包括大夏(巴克特利亚)和阿拉霍西亚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539—前538年,征服迦勒底 居鲁士下一个进攻目标是巴比伦,因它曾参加了克罗萨斯的反波斯同盟。居鲁士打败了那波尼德国王并包围了巴比伦城,由于巴比伦城的城墙高大而坚固,居鲁士用了近2年的时间仍未攻破。最终居鲁士将幼发拉底河水改道,其部队经过降低了水位的河床,向敌城内发动突袭,迅速攻破该城。这样,迦勒底帝国也很快被波斯帝国吞并了。

地图01 波斯帝国(约公元前500年)

公元前537—前530年,远征东方 居鲁士决定在对付埃及和斯巴达之前先向东部扩张。他征服了印度河西部的许多地区,并且向北远征到药杀水(锡尔河)。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居鲁士被马萨吉特人杀死。

评论:居鲁士是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伟大军事将领。他的远征比以前的任何征服者都成功,影响更大,这主要得益于其管理才能和具有赢得被征服民族信任的能力。
公元前530—前521年,冈比西斯统治期 冈比西斯是居鲁士之子,是一位能力卓越的勇士,却不是合适的统治者,公元前525年,他在佩卢西翁击败了埃及末代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并征服了埃及,实现了其父的夙愿,攻占了希腊人在西冷尼的殖民地。但是,当他继续向尼罗河上游的努比亚和埃塞俄比亚扩张时受挫。在他返回波斯对付篡夺王位的反叛者时,在途中被杀。

公元前522—前521年,国内战争 冈比西斯的堂兄弟大流士率领自己的党羽镇压了篡位者,恢复了阿黑门尼德家族的王权。

公元前521—前486年,大流士统治期 大流士出色的行政组织才能,保证了波斯帝国的稳定。公元前521—前519年,一些主要民族曾企图利用波斯国内动乱之机,重新争取独立,大流士迅速彻底地平息了暴动,并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其统治地位。重新建立起权威之后,他不再亲自参加每一次作战。但是,他却亲自指挥了沿印度河向北到亚洲中部的帕米尔高原一带的一些战斗,并且亲自指挥了与里海以东草原上的斯基泰人作战。他的部将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地区和亚美尼亚,并沿着高加索山脉的顶部建立了波斯帝国的北部前哨。

公元前511年,对欧洲东南部地区的入侵 大流士亲自指挥这次扩张行动。这次入侵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在色雷斯建立一个基地,以便日后牵制希腊各城邦;
二、保护其他地方与色雷斯之间漫长的交通线;
三、便于向生活在这一高原地区的斯基泰人部落发动进攻(他未能意识到多瑙河流域以西3220公里至咸海南部的斯基泰人的部落分布如此广大)。对这次远征,他进行了充分准备,动用了整个帝国的陆军和海军力量,其中包括一些希腊的雇佣军。据希罗多德记载,总兵力约7万人。海军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建造了浮桥后,在黑海西海岸巡弋。大流士向北进攻到达多瑙河,海军在此又架了一座浮桥。大流士派重兵保护此桥,他本人继续向北征战数百公里。斯基泰骑兵不敢与之正面对抗,但却不断对波斯军队进行袭扰。经过数月艰苦征战,大流士的军队基本上没受多大损失,又顺利返回多瑙河。斯基泰人被大流士的军队所震慑,在后来的波希战争期间也未敢轻举妄动。色雷斯和马其顿则被波斯帝国完全吞并。

公元前499—前448年,希腊·波斯战争

(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希腊与波期战争)

公元前486—前465年,薛西斯统治期 波斯帝国从此开始走下坡路,慢慢衰落。

公元前401—前400年,小居鲁士叛乱 这次叛乱是反对其兄长阿塔薛西斯二世的统治,双方在库那克萨地区进行了一次会战。战后,色诺芬撰写了著名的《远征记》,记叙了这次会战的过程(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希腊(公元前480—前400年)→远征)。
波斯帝国的军事体制(公元前500年)

波斯帝国所建立的军事与政治体制,到底有多少要归功于居鲁士的才能,有多少是大流士改革的成果,已不十分清楚。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极富想象力的居鲁士创立了这一体制,而后大流士对此体制进行了完善。

波斯人的民族精神、技能及智慧是这一体制的基础,弓箭是这一体制所依赖的主要兵器(骑兵和步兵的基本兵器)。在把敌人的队形彻底打乱之前,波斯军队尽量避免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而是尽量利用位于其方阵前排的步兵弓箭手,用弓箭射击敌人,并利用骑兵弓箭手猛冲敌人队形的翼侧和后方,从而打乱敌人的作战队形,然后再与陷于混乱的敌人展开肉搏战。波斯人善于充分利用各种地形条件进行作战,他们吸收吕底亚枪骑兵的突袭作战方法,并把其融入他们的山地战术之中。

波斯要求各民族都要为军事服务。波斯的军队由各个民族组成,但为了预防叛乱,禁止这些民族在当地服役,散布在帝国各地的驻军基本是由其他地区的兵员构成,包括一些希腊雇佣军,每支部队中都有由波斯人组成的小分队。帝国的远征部队也是由多民族构成的。由于波斯人优待俘虏的政策,并对俘虏进行分散管理,所以他们获得了各民族对其异乎寻常的忠诚。


整个帝国约划为23个行省或管辖地,并由一位忠诚有能力的总督负责。驻扎在各省的军事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可以防止地方势力增长。皇帝还派遣亲信(即所谓的“皇帝耳目”)监督各地行政机构的活动。这种控制、监督及平衡系统,是靠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上的信使系统来实现的。

希腊(公元前600—前494年)

希腊半岛和爱琴海

公元前600年,斯巴达霸权 斯巴达由于军事上的优势,从而确立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地位。这一时期史学上称为“暴君时代”。在这段时间内,许多希腊国家内部因为民主派与寡头派之间的战争而分裂。这时,暴君通过个人出面调停,趁机控制了民主派与寡头派,建立了权威统治。虽然这些国家内部的派系之争,并未影响到斯巴达本土,但斯巴达时常出面干涉。大多数希腊国家自认没有足够的力量向斯巴达挑战,但亚各斯、雅典、柯林斯和底比斯四国与其他一些较小国家形成联盟,就有能力保持其各自统治的稳定。

公元前560—前520年,雅典兴起 由于雅典在商业、人口和财富上的繁荣与发展,使其有能力与斯巴达抗衡,并且寡头派与民主派之间没有再发生内部冲突。
公元前519—前507年,雅典与底比斯的战争 雅典与底比斯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其原因是底比斯利用雅典的困难,迫使小国普拉提亚及雅典的同盟国与自已结成维奥蒂亚联盟。

公元前510—前507年,斯巴达入侵雅典 寡头派在斯巴达国王克罗门尼斯的帮助下,推翻雅典的暴君希庇亚。希庇亚逃往波斯,他不久即得到大流士的帮助。公元前507年,当雅典国内斗争持续不断发生的时候,克罗门尼斯再次侵入并征服雅典。雅典人在民主派领袖克里斯梯尼率领下,重整部队,将克罗门尼斯率领的斯巴达军队驱逐出雅典。为了报复克里斯梯尼,克罗门尼斯向阿提克进攻。但是,这次进攻并未得到斯巴达人的支持。

公元前494年,西皮亚战斗 克罗门尼斯侵入亚各斯,并建立了斯巴达式的统治。最后,他在一次国内战争中被俘虏并被赶下台。

希腊的爱奥尼亚

公元前550年,吕底亚人的控制 位于小亚细亚沿岸除米利都以外的一些希腊城市,都成了吕底亚的殖民地,受克罗萨斯国王的控制。
公元前546年,波斯人起义 波斯将军哈巴古斯征服了爱奥尼亚的一些城市,在克罗萨斯衰落之后,他试图重新确立对其国家的独立统治。
公元前512年,爱奥尼亚动乱期 大流士决定征服希腊的消息,在遥远的希腊西部城市引起极大震动。
公元前510年,爱奥尼亚人起义 历史上有一种不确切的说法是:由于大流士被斯基泰人击败,爱奥尼亚北部的一些城市纷纷起义,但不久又回到波斯的统治之下,爱奥尼亚局势动荡不安。
希腊与波斯战争(公元前499—前448年)
爱奥尼亚人起义(公元前499—前493年)
这撕是华夏,还是41
逸仙润之尊仲尼 发表于 2011-10-24 10:25
自从诗歌党,贴图党退役之后,来了历史党,让我们这样的小白怎么样生存啊
你的二号马甲?
公元前499年,发生暴动 这次暴动发起于米利都城,希腊向斯巴达求援,但斯巴达拒绝给予援助,雅典和爱勒多里亚则派遣了水、陆小规模部队给予援助。

公元前498年,平息暴动 暴动首领阿各斯塔果拉斯占领了吕底亚的首都萨迪斯,但吕底亚的统治者阿塔费尼在艾费苏斯战斗中将暴动军队击败,很快收复了首都,并将希腊人驱逐出境。

公元前494年,米利都围攻战;罗得岛海战 波斯军队切断了米利都城与欧洲希腊的联系,大流士集结了一支庞大舰队,在米利都附近的小岛罗得岛海域实施了次大规模海战,击败爱奥尼亚人。不久,米利都城投降,这次暴动也随之结束。

公元前493年,大流士决定征服希腊 因为雅典曾支援爱奥尼亚叛乱,所以大流士决心进行报复,推翻雅典的统治。

公元前492年,远征准备 波斯准备进行一次水、陆联合远征。波斯部将马尔多纽斯统一并控制了混乱的色雷斯和马其顿,准备侵入希腊。然而,当他的大部分舰队行驶至亚陀斯海角附近时,遭到一场风暴袭击,舰队损失严重,迫不得已只好返回亚洲。

公元前491年,准备水陆作战 大流士决定组建另一支远征军,直接从爱琴海进攻雅典和爱勒多里亚。远征军由阿尔塔费尼斯和米堤亚的部将大流士指挥。远征队包括波斯陆地和海上的精锐部队近5万人(希罗多德断定是10万人)。雅典从前的暴君希庇亚也加入了远征队。

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

当爱勒多里亚遭受波斯人进攻时,雅典人已经认清了波斯人的扩张目的,立即派使者向斯巴达求援,这位使者就是著名的费里皮德斯。同时,雅典人积极准备应战。斯巴达答应援助,但提出因为受宗教节日的限制,须在两周之后才能出兵作战。此时,雅典人又接到报告,波斯人已在马拉松湾登陆。雅典军队约9000名甲兵和一小部分轻步兵立即占领了马拉松湾附近地区的一个高地。此地能够俯瞰波斯人登陆地点,是从狭窄的海岸线一带平原到雅典的必经之路。不久,有小部分普拉提亚人加入他们的行列。雅典军队由卡里马巧斯指挥,他手下有10员战将,其中有著名的米太雅得。
波斯人显然知道,有一部分雅典人害怕失败和城市的被毁,准备投降。波斯人在马拉松湾登陆,表明他们准备把雅典军队赶出城邦。为此,阿尔塔费尼斯指挥一半波斯军队乘船绕道阿堤卡直趋雅典城.而大流十和其余约2万人的部队仍留在海岸线一带以牵制马拉松平原上的雅典军队。

米太雅得猜到波斯人会立刻发动进攻。将军们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卡里马巧斯坚决赞同米太雅得的大胆作战计划,并且派他指挥这场作战。

雅典军队和普拉提亚人的军队进入谷地,并展开作战队形迎战波斯军队先头部队。普拉提亚人位于战斗队形的左侧。米太雅得把作战队形的正面加宽,以使两个侧翼方阵正好靠近两条流向大海的小河,这就使队形中部的纵深少于12个人,而易受波斯骑兵部队的攻击。但是,米太雅得在这一队形两翼布置了两个完整方阵。这种布阵,其翼侧方阵可以提供强大的攻击力量,而这两个方阵又由中部纵深较浅的队形联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希腊军队越过狭窄的平原向波斯人在海边的营地逼近,当到达波斯弓箭手的射程之内(少于550米)后,便开始发动快速攻击。此时,位于波斯军队方阵后面的弓箭手,在找到安全位置之前,不可能进行有效抵抗。

希腊军队战斗队形两翼的推进速度比中间要快。这也许是事先计划好的,也可能是因为正面所遭受的敌人火力最强,因而前进受阻,速度减慢。由于希腊军队中央较薄弱,几乎出现了间隙,波斯军队很容易突入,并迫使希腊军队中央部分后退,正面形成“凹进”的形状。希腊军队中央部分的退却除了把波斯军队正面拉成了凸出的形状外,也把希腊军队的两翼向内拉,于是缩短了正面的原有长度。这种长度的缩短又自动使希腊军队两翼向内旋转,直扑波斯军队的两翼。这个结果就形成了两面包围的态势。这种布阵是有意设计还是自然形成有不同观点,但无论如何都显示出了米太雅得的军事指挥才能。

位于波斯军队队形中央之后的两翼部队,向海岸方向的船上奔逃。大流士组织其败兵惊慌登船逃走。大流士的军事才能,唯一表现在他以较少的损失率部逃脱。这次战斗,雅典人总共阵亡192人,其中包括英勇的总指挥官卡里马巧斯,波斯人阵亡6400人。

米太雅得立即命令疲劳但兴高采烈的军队快速赶回雅典。为了让雅典市民尽早知道胜利的消息,以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坚守到大部队返回,米太雅得派著名的费里皮德斯从马拉松先跑回雅典城(这就是马拉松长跑赛的来历―译者注)。当费里皮德斯赶到雅典城时,波斯船队也刚好到达海岸。阿尔塔费尼斯看到机会已失,便立即调转舰队,向亚洲方向驶去。

在同一天的黄昏时候.斯巴达军队也赶到了,当他们听说会战已经胜利结束时,为未能参加战斗而感到懊悔。
波斯为侵略作准备(公元前490—前480年)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的复仇计划 被激怒的大流士开始为全面征服希腊作充分准备,这一次他企图从陆地和海上两个方向实施联合进攻。

公元前486—前484年,埃及起义 埃及起义暂时牵制了波斯人的军事力量。公元前486年,起义被镇压,大流士也在这时死去。

公元前484—前481年,薛西斯继续为侵略作准备 薛西斯用三年时间,在沙尔提斯集结起大约20万人的军队(这也许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在希腊海(赫勒斯滂海峡,即今之达达尼尔海峡―译者注)架起了两座很长的浮桥,以使部队从两路齐头并进。为阻止西西里地区较强大的希腊殖民地对希腊城邦的援助,薛西斯与迦太基签订条约:在薛西斯开始进攻希腊的同时,迦太基人进攻西西里。这些充分的准备显示了波斯人在外交、战略、战术及管理方面的卓越才能。除马其顿外,希腊人也畏惧波斯人的军事力量,并且不断接到有关薛西斯所作准备的报告。在斯巴达领导下的大多数雅典人和大多数伯罗奔尼撒城邦都决定进行坚决抵抗。其他的希腊城邦则认为波斯人不可战胜,或是努力保持中立或是转而支待波斯。

公元前484—前483年,雅典的军事政策争论 与对手爱吉拉进行的长期海战,使太米斯托克利认识到雅典急需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特别是当他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仅有的海军力量不可能与波斯陆军抗衡时更是如此。而以阿里斯地德为首的另一派则坚持认为,雅典的弱点在于陆地防御,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也不可能阻止波斯陆军对城市的进攻。最后由公众投票表决―阿里斯地德失败。公元前483年,太米斯托克利立即着手进行工程巨大的三层桨战船建造工作。

公元前481—前480年,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战略争论 一些爱国城邦不同意直接与入侵者对抗的战略。伯罗奔尼撒的城邦则要求放弃柯林斯地峡以北地区,他们认为这个约7.2公里长的走廊易于把守。可见雅典人拒绝放弃他们的城市。太米斯托克利指出,单独据守柯林斯地峡易受到波斯海军的迂回进攻。他坚持必须在地峡的北面阻止敌军的陆海军,并且愈远愈好。斯巴达人认识到雅典海军的价值,勉强同意太米斯托克利的战略。
温泉关和萨拉米战役(公元前480年)

公元前480年春季,波斯人发动进攻 庞大的波斯陆军跨过达达尼尔海峡,并沿色雷斯和马其顿海岸线向西挺进,然后向南进入提沙里。马尔多纽斯直接受薛西斯指挥。在离海岸不远处,波斯舰队与陆军保持同步航行。根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舰队由1500艘战船和3000艘运输船组成。

希腊防御措施 由于把守奥林匹亚山南部的通道需要大量士兵,所以未经战斗,希腊人就放弃了其北部地区。另一个有利的防御地点是温泉关。温泉关的西门和东门岩石突出部位的宽度不足4.3米,是一个十分理想的防御地点,只需少量的希腊甲兵就完全能抵御大批波斯陆军的进攻。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率领约7000名甲兵和一些弓箭手在此把守。除了李奥尼达的300人卫队外,几乎没有什么斯巴达人。由于伯罗奔尼撒城邦国家不愿意在柯林斯以北地带进行防御,因此,他们未派更多的士兵去把守温泉关。为防止波斯舰队的进攻或迂回到把守温泉关步兵的翼侧发动攻击,一只由330艘三层桨战船组成的希腊舰队停泊在阿特米西亚海域。位于欧波亚东北部沿岸的斯巴达人欧利拜德斯只是这只舰队名义上的统帅,真正的指挥官是太米斯托克利―希腊海军总兵力的近三分之二归他指挥。当波斯舰队驶近希腊防御地带时,突遭大风暴袭击,波斯舰队近一半的战舰受到损毁,而希腊舰队损失则不很严重。
to be continuous after 1 hour
萨拉米海战

公元前480年8月(?),阿尔特米西亚之战 在阿特米西亚一带,双方展开了两天海战,未分胜负。希腊人原准备在第三天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攻击,但当他们获得从温泉关传来的消息后,便向雅典方向驶回。

公元前480年8月(?),温泉关之战 李奥尼达己在温泉关进行了充分全面的防御准备。他与其主力约6000人防守在中门,派1000名士兵防守其左侧的一座山上,控制一条通往隘路的丛林小路。正如所料,波斯军队试图通过此路,但均被希腊甲兵击退。在进行了三天攻击之后,波斯军队没能突破防御,始终无法向前推进。正在这时,一个希腊叛徒告诉薛西斯,在温泉关后面的山中有一条丛林小路。克尔克斯迅速派遣他们的卫队沿这条小路进攻,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希腊军队的翼侧。希腊军队遭到突然袭击,措手不及,很快溃退。尽管李奥尼达派了约4500人的兵力去阻止波斯人的包围,但为时已晚,也被击败。底比斯人和一些希腊人投降,但斯巴达国王和他的卫队拒绝投降,全部战死。

公元前480年8—9月,波斯人进攻雅典 所有的伯罗奔尼撒人都撤退到柯林斯地峡的防御工事。但是,太米斯托克利拒绝按斯巴达人的要求撤退其舰队,而且用战船把雅典城的人全部运送到附近的萨拉米岛,其余的战船则勉强留下参加战斗。
公元前480年9月,波斯人占领雅典 薛西斯的军队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并从来自底比斯和希腊北部的其他城邦的军队中得以充实扩大。波斯舰队仍有700多艘战船,约为希腊舰队的两倍。太米斯托克利既担心波斯舰队封锁希腊舰队,也害怕强大的波斯陆军在地峡防御者背后登陆。因此,他向薛西斯派了一个秘密使者,报告说:如果波斯舰队发动进攻,雅典人将会向波斯投降,而希腊的其他战船将会逃跑。薛西斯命令其舰队当天夜里出动,命令埃及海军封锁位于萨拉米岛南部的西边出口―至少有500艘战船的主力舰队在海峡口处一字排开。黎明前,一支波斯陆军登上位于入口处的普西塔利亚岛。在一个山丘上,薛西斯坐在其太师椅上,想在此观望希腊舰队投降。

公元前480年9月23日(?),萨拉米海战 一部分希腊舰队被派往防守狭窄的西部海峡,而其余的舰船则在一个位于海峡东部转弯处的后部一字排开,准备迎战波斯的主力舰队。波斯舰队绕过转湾处时,狭窄的通道使其舰船相互拥挤在一起,队形发生混乱。这时,希腊舰队开始发动进攻,波斯舰队机动受到限制,数量优势无法发挥。而此时,坚硬的希腊三层桨战船完全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并乘载了至少6000名雅典士兵。双方战船展开了撞舷战,同时,雅典士兵开始登上拥挤在一起的数以百计的敌人战船的甲板展开肉搏战。短兵相接,希腊甲兵占有明显优势。战斗持续了约七个多小时,波斯舰队有一半战船沉没或被缴获,而希腊仅损失40艘战船。残余的波斯人退出战斗,逃回法洛伦湾。一支由亚利斯太提指挥的希腊部队,登上普西塔利亚岛,击败了被困在这个小岛上的波斯人。
公元前480年9—10月,波斯军队撤退 主要依靠海上供应的薛西斯军队,不可能留在雅典,薛西斯把马尔多纽斯和陆军的一部分留在希腊,他本人率领其残余陆、海军撤回希里斯朋提。

公元前480—前479年之间的作战

公元前480—前479年,马尔多纽斯指挥作战 通过恫吓和许愿,马尔多纽斯在希腊北方城邦特别是底比斯恢复了其影响和权威。这年春季,他率领约10万之众向南进攻,再一次占领雅典。斯巴达国王普沙尼亚斯率领希腊陆军从柯林斯出发,向雅典推进。马尔多纽斯在摧毁了雅典城之后,向北撤退至底比斯。普沙尼亚斯则率领不到8万人的队伍,其中一半是甲兵,小心谨慎地尾随其后。

公元前479年7月(?),普拉提亚战役 希腊人发现,波斯军队在位于底比斯以南约8公里处的阿索普斯河北侧组织防御。经过一场与波斯骑兵的小规模战斗,希腊军队占领了阿索普斯河南侧的高地,并展开战斗队形:斯巴达人在右,雅典人在左,其余的盟军居中。两军相对峙达八天之久,都想以逸待劳,让对方先发动进攻。最终,马尔多纽斯派其骑兵袭击希腊人的后方,切断了通往雅典的供应线并且破坏了希腊人的水源。普沙尼亚斯决定当天晚上撤到位于普拉提亚以东的山角下。在这里,他可以控制通往阿堤卡的三条通道,并能保障用水。

普拉提亚之战 希腊人在撤退过程中,一些部队在黑暗中迷失方向。黎明,马尔多纽斯发现三支掉队的希腊部队,立即命令对其发动攻击。在骑兵和弓箭手对斯巴达部队进行攻击之后,马尔多纽斯认为斯巴达人即将崩溃,则率领波斯步兵展开攻击。但是他低估了斯巴达人的作战能力。斯巴达人顶住了波斯人的进攻, 并进行反击。战斗很残酷,双方难分胜负;与此同时,位于斯巴达人左侧的雅典人也受到了彼斯人、底比斯人和波斯—希腊人的联合部队猛烈的进攻。起初位于中部的盟军,已经到达普拉提亚,这时迅速返回增援斯巴达人和雅典人。各路增援部队,受到波斯骑兵和底比斯骑兵的袭击。尽管没有取得很大进展,但这些希腊人间接地解了雅典人之围——这也许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结果,不再受波斯骑兵攻击的雅典人开始占据主动权,并且把底比斯人和波斯人赶回阿索普斯。马尔多纽斯在与斯巴达人的战斗中战死,波斯人失去指挥首脑。当盟军增援部队赶到时,斯巴达人的兵力增加了一倍。波斯人向阿索普斯河方向逃窜,希腊人紧迫不舍,一直把波斯人赶过了河,并重创敌人。在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攻围之后,希腊人攻占底比斯。战斗中希腊人几乎没有什么损失,据普鲁塔尔齐记载,伤亡只有约1360人左右,波斯人则损失5万多人。这次胜利并非由于希腊人指挥得当,而是由于希腊人的军事技能和严格的纪律与训练。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马尔多纽斯显然低估了普沙尼亚斯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479年8月(?),米卡尔之战 在陆战的同时,由斯巴达人李奥特齐达斯率领的希腊舰队正在伊洪沿岸水域作战。波斯舰队撤到沙莫斯附近的米卡尔,薛西斯在此留下一支强大的陆军。在未能引诱波斯舰队进行海战的情况下,李奥特齐达斯命令其部队登陆并向波斯陆军发动进攻,这是一次十分鲁莽的行动,因为希腊军队在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但是,当战斗开始后,在波斯军队中的伊洪希腊人纷纷倒戈,希腊人获得彻底胜利,占领米卡尔,俘获波斯舰队。

波斯战争结束(公元前479—前448年)
公元前479年,希腊占领塞浦路斯和拜占庭 由普沙尼亚斯率领的一支舰队和陆军,攻占塞浦路斯,然后通过爱琴海和希腊海攻占拜占庭。
公元前478—前470年,雅典继续战争 斯巴达和大多数位于欧洲的希腊城邦都脱离了战争,但是,主要依靠海外雇佣军的雅典,其供应也主要来自沿海地区,所以仍帮助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摆脱波斯的控制。这种同盟被称为“提洛同盟”。不久,这个同盟在名义上成为以雅典为中心的主权城邦国家的集合。
公元前466年,欧利米登河之战 在位于小亚细亚的攸里梅敦河上,雅典人西蒙率领的舰队与波斯人进行了一场海战,并获得胜利,战斗在爱琴海中结束。此时在别处仍有零星战斗发生。

公元前460—前454年,在埃及作战 应埃及请求,希腊舰队驶向埃及,并帮助当地的起义军占领首都孟斐斯。但是,波斯驻军在城堡中进行了近四年的抵抗。公元前456年,来自波斯的援军把雅典人击溃。雅典人和起义者在尼罗河上的一小岛上被围困了两年。最后,波斯人改变河道攻进小岛,把他们全部消灭。
公元前450年,塞浦路斯(沙拉米)海战 西蒙率领雅典舰队彻底击败了波斯人。
公元前448年,卡莱斯的和平;希波战争结束。
希腊(公元前480—前400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背景(公元前480—前460年)
公元前480—前479年,太米斯托克利重建雅典 斯巴达人受马尔多纽斯的秘密请求,企图阻止其对手雅典人太米斯托克利重建雅典城墙的计划,但未获成功。太米斯托克利还完善和加强了比雷埃夫斯港口的防御,加强了雅典城与海上的通道,并大力促进城市中商业的发展。
公元前478—前420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对抗日益加剧 斯巴达人妒忌雅典的不断繁荣和强盛;与其他一些希腊城邦一样,斯巴达人也痛恨雅典人在提洛同盟中不断扩大的霸权统治。雅典人则厌恶斯巴达社会的军事化,雅典人也厌恶斯巴达人对希洛人的残酷压迫。民主派坚持要扩大其在同盟中的权力范围,而独裁者则希望集权于少数人手中,两极化形势已日趋明显。
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60—前445年)
公元前460年,雅典与柯林斯之间的战争 尽管已卷入在埃及的作战(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马拉松战役→波斯战争结束),但由于经济原因,雅典与柯林斯和其他伯罗奔尼撒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爱吉那岛加入到柯林斯阵营,但不久其舰队就被雅典人击败,其城邦也被攻占(公元前457年)。
公元前457年,斯巴达参战 斯巴达鼓动其同盟国与雅典断绝关系,并同自已一起与雅典作战。于是,一支由斯巴达人指挥的军队在底比斯附近的塔那格腊击败了雅典人。此后,斯巴达人并未全力投入以后的战争,不久之后,雅典人在阿罗费塔之战中又攻下底比斯城。
公元前457—前447年,雅典人获胜 尽管雅典人遭受了一些失败,但在军事和政治统帅伯里克利率领下,在海战和陆战中不断取得胜利。
公元前446年,形势转变 雅典人被斯巴达及其同盟国赶出其位于希腊中部的征服地区,并受到其国内暴动者的威胁。雅典舰队仅能保持海上控制权。
公元前445年,30年和平 伯里克利结束了战争,并保待了以后30年的和平时期。
楼主威武,通晓古今、学贯东西,尿的很高
kennobi 发表于 2011-10-25 08:44
你的二号马甲?
我是来围观LZ的
hw631215 发表于 2011-10-25 13:16
楼主威武,通晓古今、学贯东西,尿的很高
其实以前很多人都夸本恐龙“真是太卑鄙,太无耻了”,因为本恐龙经常剽窃他人文章而从不交稿费,不过偶一直认为历史是不用剽窃的,because 不论你剽还是不剽,它都在那里looking at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