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十二师的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20:35
如题,我的部队是老的炮十二师,后来是67军地炮旅,再后来随67军撤编,现在只剩下一个营了,即原来的炮十二师二十四团一营。作为炮十二师唯一留下的种子中的一员,十分想了解老部队的历史。上网搜也搜不到多少。所以请问咱超大里的大拿,谁能介绍介绍炮十二师的历史啊,有炮二十四团的历史更好。先谢谢了。如有不妥,请版主海涵。。。如题,我的部队是老的炮十二师,后来是67军地炮旅,再后来随67军撤编,现在只剩下一个营了,即原来的炮十二师二十四团一营。作为炮十二师唯一留下的种子中的一员,十分想了解老部队的历史。上网搜也搜不到多少。所以请问咱超大里的大拿,谁能介绍介绍炮十二师的历史啊,有炮二十四团的历史更好。先谢谢了。如有不妥,请版主海涵。。。
这是在网上搜到的;l



《不负祖国厚望   “火神”威震南疆》是本人1986年下半年在部队服役时,参与整理的一部反映某部出色完成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的长篇事迹报告。

        核心提示:为了祖国的尊严,人民的幸福,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某部指战员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家庭的团圆,奔赴血与火的战场,发扬我军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英勇奋战,前赴后继,严惩了来犯之敌,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在祖国南疆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谱写了人生最壮丽的诗篇。

        读者感言:你们不愧为祖国的骄子,时代的精英,民族的脊梁,全中国最可爱的人!你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老山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教育着全国人民,成为四化建设强大的精神力量,你们的不朽功勋和崇高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铭记在人民心中!

        个人自荐:保卫祖国需要“老山精神”,建设祖国也需要“老山精神”。23年后的今天再次重温它,仍然感到其意义久远。



        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某师率3个炮团在集团军编成内,开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在远离家乡亲人,同狡猾凶残的越军进行殊死搏斗的日日夜夜里,我们牢记祖国人民的重托和关怀,坚决遵照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和指示精神,发扬我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准确、猛烈的炮火严惩越南小霸,以小的代价换取了重大胜利,开创了坚守老山防御作战一个完整的雨季和一个完整的旱季的先例。配合步兵打退敌人团以下规模反扑38次、班排兵力的袭扰和偷袭1100多次;成功地组织了出击进攻作战和炮兵火力拔点作战,大量杀伤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歼灭敌人8500多名,俘虏敌人10名,毁坏敌火炮250余(门)次、高机(机枪)100余挺、军车近30辆、各种工事900多个,狠狠打击了敌人,保卫了西南边疆的安全,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八十年代军人的战斗风貌,圆满完成了轮战任务,赢得了“炮兵万岁”的崇高荣誉。

一、老山战区的地理环境及中越边疆战争的起因

老山,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西南25公里处。自西向南,大小72个山峰,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老山战场西起老山、东至八里河东山,全长21公里,纵深15公里,面积为315平方公里。老山战场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地方是那拉口子,这里是老山与八里河东山之间形成的一道山谷,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山谷里有盘龙江和当年我们支援越南的二号公路从这里通过,沿二号公路可以直达越南河内。老山战场的地形属山岳丛林地,山峰险峻、坡陡谷深,大部分山的坡度都在30-50°,接近顶峰时达70°以上;几乎山山有洞、洞洞相连,山上树深林密,灌木茅草丛生,看上去只见绿叶,不见山石。这里的气候属亚热带南亚内陆季风气候区,不分春夏秋冬四季,只有旱季和雨季,每年的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来年的4月为旱季。旱季前期多雾,后期干热。雾大时3米以外看不见人,一连十几天、几十天见不到太阳,所以前线有句“太阳万岁”的口号。雨季几乎天天下雨,暴雨如注,洪水四溢,天气酷热,气温最高时可达43°。1985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150天中,降雨日达122天,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造成了老山地区23年来最严重的洪灾,山体滑坡,工事塌方,路基被毁,交通中断。曼棍电站60多米长的钢架桥被洪水卷走。从师部到3团团部10公里的公路上,一夜塌方15处,达几万立方米土石方。况且这个地区蚊虫、老鼠特别多,当地人就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说是“3个蚊子一盘菜”、“3个老鼠一麻袋”。由于时雨无常,酷暑高温,蚊虫叮咬,造成普遍染病、烂裆。艰苦缺眠和精神紧张,使众多的干部战士患了综合疲劳症和夜盲。一年多的作战,是“在血与火中战斗,在泥与水中生活”,前线将士们受尽了想象不到的罪,吃尽了想象不到的苦,条件是极其艰苦的。


再介绍一下中越边界战争的发起和由来。中越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过去,我们曾节衣缩食,对越南进行了无私的援助。中越边境的紧张局势完全是越南黎笋集团一手制造的。1973年,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越南当局便向我国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声称南沙群岛是他们的,西沙群岛也是他们的,说中国洞庭湖以南的大片国土都是他们的,并出兵强占了我国的南沙群岛。1978年,越南当局疯狂反华排华,把20多万华侨抢夺一空,赶到中国,严重伤害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感情和破坏了国际惯例。1979年,越南出兵20万入侵柬埔寨的同时,为了转移世界人民的视线,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频频向我境内开枪开炮,杀我边民毁我村寨,并出兵占领了老山、扣林山、者阴山、发卡山、达莫扣山等中越边界上的骑线点。我军于1979年2月被迫进行了自卫还击战。这次出击作战,我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给予黎笋集团以有力的惩罚。我军主动撤回后,越军马上跟过来,并占领了中越边境的一系列骑线点(按照国际惯例,骑线点上的山头双方都不能占领)。越军盘踞这些骑线点后,向我境内发射炮弹,埋设地雷,使我边民伤亡,房屋毁坏,土地荒芜,严重地扰乱了我边界的安宁和正常的生产建设活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军于1984年4月一举夺回老山、者阴山等要点,以保证我边境的安宁,维护民族的尊严。而越军不甘失败,多次反扑,妄图重占老山,倒行逆施,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肩负祖国使命,出师南疆,坚守老山,对越执行防御作战任务的。

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南疆打出炮兵部队的威风

在老山这个极其复杂的山岳丛林地作战,炮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战中,我们为步兵兄弟开劈通道,进行炮火准备,用猛烈的炮火拦截敌人,直接支援步兵兄弟作战。广大指战员在无数次硬仗、恶仗中,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

1985年5月28日凌晨,狡诈阴险的越军调集了几千人的兵力趁我换防之际,向我发起全线进攻。当时,连天降着倾盆大雨,我们的步兵刚刚接防,炮兵刚刚把火炮拉上阵地。有的车还没停稳,炮还没有到位,越军的炮弹就打了过来,前沿急等着炮火支援。我们的干部战士经过200多公里的急行军,背包没打开,水未喝一口,在我立足未稳的情况下,敌人一个团向我发起了进攻,将士们二话没说,在没有任何工事,有的火炮在路边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从5月28日一直打到6月2日,5天4夜没有停,火炮的炮管打红了,许多干部战士的手、脸被烧伤,耳朵被震聋,100多名装填手和年轻的小战士先后昏倒在炮架上。站在暴雨里连续作战,极度的困倦和疲劳,使一些战士打着打着炮,身子一歪,便倒在泥水里便睡着了。某团装填手赵德峰,只有一米六三的个头,90多斤重的炮弹压得他歪歪斜斜,但他拼尽全力装填,2个小时连续装填53发,最后晕倒在炮架上。年仅18岁的小战士孙晓刚,战斗中患了重感冒,发烧39.5°,坚持不下火线。当他装填到第57发炮弹时,累得大口大口的吐血,昏倒在地。新战士郭宗影,手里的送弹棍断了,他就找来一根竹杆代替,送弹时手劲不够就用肚皮顶,竹杆的尾部刺进肚皮,鲜血顺着竹杆往下流,但他忘记了疼痛,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将士们的英勇,化着稳、准、狠的炮火直捣敌群,疯狂不可一世的越军终于丢下100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我军取得了“5.31”首战大捷。

在老山前线,我部某团七连“大炮上刺刀”的英雄壮举,强烈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七连干部战士以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把射程近30000米的大炮推到距敌人阵地仅5000米的芭蕉坪一线,向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炮口对炮口的决战,开创了战争史上用大口径火炮进行直瞄射击的先例。一年来,七连阵地遭敌人炮击170多次,落炮弹1570余发。七连干部战士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硝烟中冲锋,在弹林中拼搏,没有一个临阵畏缩,没有一个贪生怕死,没有一个害怕艰难困苦。这个连一炮的工事两次被敌人打中,1986年1月3日,该炮弹药所被敌击中,80多发炮弹全部被引爆,炮位附近落弹30多发,到处是炮弹坑,周围是一片焦土。巨石被爆裂炸飞,火炮大架被炸出碗大的坑。正在执行任务的炮手们,衣服被炸糊了,人被气浪掀到了,眼睛被硝烟熏得睁不开,炮弹不时地在身边爆炸着。在这生死的严峻关头,一炮的战士们舍生忘死,毫无惧色,直到坚持完成任务。就是在这样险恶的处境里,七连执行作战任务130多次,发射炮弹3500多发,先后摧毁敌人各种火炮25门、工事32个,其中包括团级指挥所1个,歼敌142人,荣立了集体一等功,被成都军区授予“英雄炮兵连”荣誉称号。



七连的正面大青山到小青山一带,位于老山战场的焦点那拉口子。敌炮阵地层层叠叠,各种火炮、火力点星罗棋布,敌配置了8个观察台、4个屯兵洞。在小青山的左侧,敌配置了10门八五加农炮和一个高机平射阵地,工事坚固,洞穴众多,防护力强,敌人自称为“钢铁防盾”。越军的一个团级指挥所——所谓“东方观察哨”就设在这里,对我前沿和纵深,都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七连面对众多的敌人,决定先敲掉敌人的观察指挥机关。1985年7月19日,消灭敌人“东方观察哨”的战斗打响了。这是一次特殊的战斗,敌人把观察哨设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要想敲掉它,炮弹打远了不行,打近了不行,打高了不行,打低了也不行。担负射击任务的二炮,经过精心准备,第一发炮弹打在山洞下2米处,未等敌人反应,第二发炮弹呼啸而出,炸响在洞口。紧接着第三发炮弹象长了眼睛,钻进洞口直捣洞底,把洞里的19名越军连同观察器材全部报销,仅用了3发炮弹就消灭了敌人一个团级指挥所,打出了我军的威风。七连越打越巧,越打越精,摧毁了敌人的“东方观察哨”后,越军被我强大的炮火打怕了,人员和火炮龟缩在工事里,多日不敢露面,七连就用“引蛇出洞”的打法,诱敌上钩。1985年7月22日,七连为引敌上当先用一门火炮对敌进行射击,敌人见我只有一门火炮,便壮着胆子将两门火炮推出工事。趁其立足未稳,七连其它3门火炮集中射击。一个7发急促射,就把敌人的两门火炮送上了天。9月23日前后,为配合步兵出击拔点作战,七连奉命压制小青山左侧的10门火炮,密集的炮火打得小青山的10门火炮抬不起头来。越军恨之入骨,急忙调集其它阵地的火炮向七连射击,顿时,七连阵地到处是硝烟和弹片。七连的干部战士英勇顽强,奋力还击,直到步兵兄弟胜利完成拔点作战任务。小青山上敌人的10门火炮一发炮弹也没有打出去,七连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为出击拔点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了总参徐惠滋副总长的高度赞扬。

在激烈的炮战中,七连干部战士发扬了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1985年9月23日,三班瞄准手刘纪德由于药筒开裂,火炮尾部喷火,全身30多处被烧伤,头发和眉毛全部烧光,仍然坚持战斗,越打越猛。战斗进行到晚上8点多钟时,敌人的一发炮弹在四炮炮管下两米处爆炸,气浪把战士程东枝等4人掀到了4、5米外的水沟里。这4名战士清醒后,爬上水沟,顾不上全身污泥臭水,又参加了惩罚越寇的战斗。一次激烈战斗中,电话线路被炸断,通信班长侯成信冒着炮火毅然伸直双臂以体代线,接通了线路,保证了作战任务的完成。七连的干部战士就是这样经历了130多次战斗,一次又一次地给予了敌人沉重的打击,赢得了“威震敌胆神炮连”的赞誉。

1985年11月2日下午3时,某团一营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对越军配置在朗首方向、自称为“决战决胜”的130炮兵连进行歼灭性打击。战斗一打响,全营3个连队一个连队对付敌人一门炮,一阵急促射,把越军的3门火炮炸成的废铁。接着,全营火炮调转炮口对付敌人的最后1门炮。突如其来的炮火完全把敌人打懵了。越军阵地一片火海。为了不让敌人有喘气的机会,一营各个连队每隔15分钟打一次齐射,炸得敌人车开不走、尸体拉不走,藏无处藏、躲无处躲,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点,这一仗干净、彻底地消灭越军1个炮连,开创了炮兵部队一次性歼敌炮兵连的范例。

在前线,一个连队就是一道巍峨的长城,一个战士就是一座屹立的山峰。被大家誉为“火眼金睛、一身虎胆”的某团指挥连侦察排长顾忠祥,他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高超的侦察技术,率领12名战士,坚守在23号高地的前沿观察所里。这个观察所位于我军防御阵地的左翼前沿,在步兵阵地的前面,与敌阵地两山相望。他们12个人住两个猫耳洞里,睡觉时一个换一个,蚊帐都没法撑,脸上、身上被蚊虫咬了一块块红斑,潮气使大部分同志腿浮肿、腰酸痛,有的得了风湿病。生活供应难以保障,下山背水背粮,负重50斤,在宽30公分、坡度60-70的山塔上靠四肢攀登,而且要经过一段原始森林和暴露地段。因此经常是饿了啃几口压缩干粮,渴了接点雨水喝。环境条件虽然极其艰苦危险,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顾忠祥带领战友们在这里闯过了三个“大关”。一是攀树观察关。23号高地地处原始森林中,树高林密,遮蔽度大,不便观察。为了及时准确地观察敌情,顾忠祥不顾横飞竖穿的弹片,将观察台架到5米高的树杆上。一年多来,不管是烈日当头、酷暑难熬的晴天,还是大雨倾盆、山洪暴发的雨天,他们像猴子一样,生活在树上,每天顺着树杆爬上爬下,昼夜不停地对敌实施着观察。一次,当他正在观察时,敌人的一颗空炮弹突然打来,呼啸的弹片砸响了他头上的钢盔,情况十分危险。可顾忠祥毫无惧色,继续指挥校正射击,当场毙敌8名。就是在这样非人生活的环境里,顾忠祥和大家一起发现目标1200多个,其中敌炮阵地、观察所、集结步兵等重要目标近400个,指挥射击50多次,摧毁敌火炮4门、军车2台、指挥观察所9个、弹药所3个、火力点22个、歼敌100余名。二是闯过了敌特工袭扰关。1985年6月10日零25分,越军出动1个排的兵力,借着浓雾接近高地主峰,妄图拔掉顾忠祥所在的观察所。当敌人距观察所20米处时,被我哨兵发现。
顾忠祥立即指挥大家用手榴弹炸,用冲锋枪扫。激战6小时,打退了敌人连续5次班排规模的进攻。一年来,他们和其他侦查分队一起粉碎敌特工队偷袭35次,歼敌30名,象一颗钢钉一样牢牢扎根在23号高地上。三是顾忠祥同志胜利地闯过了敌人侦查关。1985年12月22日,他带领一名侦查员深入敌后进行侦察,为了便于观察,他主动请示上级,改变预先确定的观察位置,冒着触雷、遭敌炮击和被抓俘的危险,爬上距敌只有7、8米的山顶,潜伏观察12个小时,终于查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和火炮阵地的位置,为“12.2”战斗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荣立了一等功。

在同敌人殊死的决斗中,广大指战员都清楚地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也许转眼之间,就会化作红泥。然而,干部战士早已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祖国,他们的信念是:生为祖国生,生生死死都伟大;死为人民死,死死生生都光荣。1985年9月16日凌晨,疯狂的越军又向我阵地狂轰乱炸。4时20分,敌人的6发炮弹在某团二连一炮工事里爆炸,战士董建祥的头颅被炸飞,当场壮烈牺牲,战友们哭喊着抱起他血肉模糊的遗体,发现他仍双手紧抱着弹丸。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笔记本上写着给末婚妻的一段话:“为了你今后生活的幸福,我考虑再三,决定中断我俩的关系。因为我不忍心因我伤残或牺牲给你带来痛苦,谢谢你这几年对我的爱,即使我到九泉,也不会忘记你!”

某团指挥连副连长花陈兵,上阵地后一直坚守在老山主峰1号观察所,越军先后向这里倾泄了2000多发炮弹,直接命中的就有36发,工事4次被炸塌,他2次被埋进泥土里。观察所周围弹痕累累,植物一片枯焦,高大的树木被剃光了“头”。但花陈兵一心报效祖国,早把自己的生死放在一边。他先后3次冒着危险掩护战友,多次冒着弹雨观察敌情。一次,自吹为神炮连的越军女子炮连,把几门火炮推出工事,妄图对我前沿步兵实施射击。为了敲掉这股猖狂的敌人,花陈兵4次跳出掩蔽部,冒着敌人的炮火进行侦察,终于搞清了敌人火炮的确切的位置,引导炮分队把敌人的一门火炮掀上了天。其余几门火炮吓得推进了山洞。在花陈兵坚守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他从没间断过对敌人的观察。花陈兵几乎每天只休息4、5个小时,两眼熬得通红,本来不胖的身体消瘦了8斤。“7.19”战斗打响后,他和战友整整3天4夜,84个小时,几乎没有离开过观察孔。那几天,花陈兵感冒发烧38°,同志们几次劝他下来休息,他总是说:“我没事,等完成任务后再说吧”。战斗结束了,花陈兵病得爬不起来,最后是几位战士含着热泪把他扶出观察所。就这样,他在1号观察所里捕捉了敌人820多个目标,为祖国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

1985年12月2日凌晨,一场恶仗在老山正面打响,花陈兵深知这里处境险恶,战斗一开始他便把所有战士都赶进防炮工事,只留下侦察班长和自己一起观察敌情。战斗进行到18分钟时,敌人的一发炮弹打在观察孔右侧的沙袋上,我们的侦察英雄花陈兵同志壮烈牺牲。1号观察所的同志们一起跪在花陈兵的遗体前,失声痛哭。侦察班长葛传火更是悲痛欲绝,就在昨天,花副连长还出钱买酒,亲自做菜,为葛班长过20岁生日。生日晚会上,花副连长翻遍了全身,找不到一件像样的东西,最后拿出打火机送给小葛作为生日礼物。花副连长当时还对大家说:“我们大家都不要死,等仗打完了,我带你们到小石洞好好地玩一玩”。谁能想到,这位年仅28岁的副连长,连小石洞也没有看上一眼就牺牲了(小石洞是我们后方的一个停车场)。花陈兵牺牲的第二天,他爱人给他寄来了小女儿蕾蕾刚满1岁的照片,可是花陈兵再也不能看到他可爱的小女儿了。全连同志触景生情,怀念自己的副连长,一天没吃下东西。全团上下,从团长、政委到战士没有一个不掉泪的。

这就是我们的老山将士——“战场拼杀鬼神慌,忠骨埋来土亦香”,凭着对祖国的忠诚,甘洒一腔热血,为了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战在老山战场。


三、为了幸福十亿人,愿把天下苦吃尽

老山战场,由于它的特定地形,特定气候,加之特定的敌人,决定了将士们的战斗生活是异常艰苦的。有人曾对老山前线作过这样的划分:“三分生死七分苦”。战士们在前线吃的苦、受的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里,介绍一下前线的“衣食住行”。

首先讲讲穿衣。在阵地最前沿,雨季时,我们的战士基本上全是裸体半裸体打仗。并不是因为衣服不够穿,而是前沿阵地的气温太高,常常达到42、3°,战士们整天蹲在猫耳洞里,汗水淋淋,加上经常下雨,猫耳洞内外全是泥浆水,天气酷热,污水浸泡,蚊虫叮咬,战士们普遍烂裆、烂腋、烂脚丫,70%的同志全身溃烂,流血化浓。在这种情况下,再穿上泥浆衣服,不仅磨得难受,而且会粘在皮肉上,加重溃烂。

其次讲讲吃饭。在战场上,仗打得激烈时,战士们3、5天吃不上东西,喝不上水是常有的事。某部班长鲍虎明,他坚守的阵地被敌人的炮火严密封锁,东西送不上去,6天7夜,他没有吃东西,后来找到2块手纸吞进肚里,渴得实在忍不住,就摘下钢盔接自己的小便喝。雨季作战,一线指战员们不少是靠泥浆水度日。战壕里的水,浸泡过尸体,长了蛆虫,又腥又脏,战士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硬着头皮喝。位于八里河东山的1175.4高地,被称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坚守在这里的某部六连,吃水得冒着敌人的炮火,爬14里山路,沿着一条300米的空中软梯向上背回来。仅2个月里,全连有30多人累倒在背水路上。我部某团六连的一个线路维护哨,距敌仅1000米远,食品常常因为敌人的炮火封锁供应不上。1985年8月的一天,维护哨的8名同志仅剩下1斤压缩饼干。第二天,压缩饼干也吃完了,排长李传曾带着战士们吃野地瓜叶,整整苦了3天,食品才送上去。

第三讲讲住。为了防炮击,前线阵地上的战士全都过着穴居式的生活,曲身于猫耳洞里,直不起腰来,伸不直腿。遇上下雨天,头上往下滴水,脚下向里灌水,膝盖以下全泡在泥水里。有些前沿阵地,由于石质坚硬,无法挖洞,战士们只好住在山洞中,藏身于石缝里。越军采取袭扰战术,白天冷枪冷炮,夜晚特工偷袭,战士们上阵几个月,夜晚谁也没有躺下睡过觉,只是白天轮流打个盹。因此,不少战士得了“综合疲劳症”,更多的战士患了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炮兵阵地处于二线,开始接防时,过去的工事都是土、木质的,易腐朽,而且经过换防交替,很多工事不能用。我们接防时正进入雨季,昼夜大雨几天不停,工事里灌进了水,战士们根本没处住,实在累了只好蒙块塑料布在炮架旁休息一下。后来,部队逐步修了钢架工事,但由于战区雨大,山洪多,时常发生塌方和山体滑坡,许多工事修了塌,塌了修,修了再塌。我部某团七连在距敌人火炮5000米的芭蕉坪一线构筑工事,这里石多土少,而且又在敌炮的监视之下,战士们只得猫着腰用钢盔撬土,然后把土装进化纤袋里,用绳子系在肩上,在地上爬着拉,整整7天7夜,全连同志没吃一顿热饭,没睡一次整觉,手掌和膝盖都磨出了血,工事修好后,平均每人消瘦了6斤。这个连的一班,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工事连续塌方了3次,全班平均每人挖运200个土石方,9名同志有7名累昏在炮阵地上。

第四讲讲行。战区的道路多数是近几年开通的盘山公路,路的一边是悬崖,另一边是绝壁。雨季时,绝壁的这一边常常大面积塌方,有的山石滚到路面上比汽车还大,而且不少地段暴露于敌炮下。在这样的山道上行车,稍有疏忽,就会车毁人亡。前沿阵地的道路,是工兵从雷区中排出的一条40公分宽的小道,两旁荆棘丛生,茅草过人,雨季泥水过膝,加上敌人炮火封锁,特工袭击,每前进一步,都是生与死的考验。然而我们的战士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上,把成百上千吨的作战物资背上阵地,把数以百计的伤员、烈士背下战场。某部一机连战士田庆军,在他当军工的114天中,前运各种物资10000多斤,行程3000多里,全身被树枝划伤、摔伤120多处。某部四连战士徐书铎,17岁,体重只有82斤,兄妹中他最小,在家时,连挑水父母都不舍得让他去。在“7.19”战斗中,他主动承担给全连各哨位运送弹药的任务,背了一趟又一趟,累得吐出了血,走不动就驮着弹药在地上爬着前进。这位年仅17岁的战士在苦累面前表现得何等勇敢、何等高尚,他们到底图个啥?一位军区领导视察前线时,曾问过几个小战士:“你有什么要求?”战士回答:“没有,没有。”“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战士回答:“想得到一封家信。”“你们的心愿是什么?”战士回答“想立个功,最好立个大功。”“你们吃苦为的啥?”回答是:“为了十亿人的幸福。”我们的战士多么伟大,多么可爱!正是为了十亿人民的幸福,我们的战士以宽阔的胸怀去饱尝苦涩,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去迎接艰苦的挑战。正如战士们在阵地对联里写的那样:“你也苦,我也苦,咱不吃苦谁吃苦;你有家,我有家,没有国家哪有家。”“苦苦苦,苦了我一个;乐乐乐,乐了十亿人!”
四、生死相依,甘苦与共的战友情意

在家中,亲不过父母,到了战场,亲不过战友。面对艰难困苦,置身枪林弹雨,战友之间甘苦与共生死相依,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凝聚成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1985年6月9日,我部某团七连阵地遭到敌人疯狂炮击,在阵地上担任指挥的副连长孔凡云突然发现二班一位战士仍趴在炮位上,被敌人的炮火打得抬不起头,处境十分危险。此时,孔副连长忘记了危险,他不顾横飞的弹片,密集的炮火,一个健步冲了过去。在这仅10多米的距离上,他却3次被炮弹爆炸的冲击波掀倒,但他仍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硬是从弹雨中把战友救了出来。当晚8时,孔副连长指挥全连火炮对敌进行还击,突然,敌人的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就在炮弹即将落地的一瞬间,孔副连长猛扑过去,把身边的战士田土喜、徐天平推倒,用身体压在他俩身上,炮弹掀起的泥土溅落了他们一身。孔副连长又一次保护了战友的安全。

某团四连副指导员候典雨,率领7名战士在深山老林里执行紧急架线任务。深夜,山洪突然暴发,洪水直冲他们的帐蓬冲来,侯典雨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把战士们托上高坡,脱离险境。由于天黑看不见,他担心帐蓬里还有战士没有出来,于是第二次摸进帐蓬,边呼喊战友,边收拾着枪支,正在这时,山洪冲垮了石坝,象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卷走了帐蓬,候典雨再也没有上来。战士们沿江而下,哭喊着副指导员的名字,5里、10里、 20里,再也看不到副指导员那亲切的笑容,一位被救的战士,伏在江边,哭着说:“副指导员,你是为了我们死的,你不能走啊,你家里还有4个月的女儿呀……”候典雨就这样去了,为了战友,他献出了自己28岁的生命。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尤其是在人员负伤,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早抢救1分钟就有生的希望,晚1分钟就有生命危险。可是,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干部战士首先想到的是朝夕相处的战友。1985年9月16日凌晨,某团二连一班9名战士在执行射击任务时,被敌人打来的空爆弹同时炸伤,战士董建祥壮烈牺牲,排长张建华也被炸断了左小腿,血流如注。卫生员急忙跑来为张排长止血,张排长一把将卫生员推开说:“先不要管我,快去抢救战士。”卫生员含泪离开了张排长,结果9名战士全部得救了,可是,张排长的腿由于拖延了时间,失血过多,不得不截了肢,造成了终身残废。在医院里,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时,第一句话问的不是自己的腿怎样,而是问:“战士们得救了没有?1炮还能战斗吗?”听到这些,再看看张排长空着的裤管,一连的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1985年9月8日10时40分,敌人的一发爆弹在正在执行射击任务的某团四连二炮的炮位上爆炸,见习学员——代理排长黄希良、战士杨志华同时被弹片击中,罪恶的弹片从杨志华的后胸贯通到前胸,整个腹部被洞穿,肠子被炸到十几米外的伪装网上。副连长赶忙抱住杨志华,正准备急救,只听杨志华用尽平生最后一口气说:“快救排长,他比我伤重……” 话未说完,便停止了呼吸。我们的战士,在生命最后的一刻还想着战友,一生的最后一句话仍在关心着别人。上阵以来,我部先后有21名同志为抢就战友负伤、牺牲,充分体现了官兵之间、战友之间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意。

战场上,还有许多反映官兵之间、兄弟部队之间高尚情操的事迹。1985年9月的一个深夜,强大的洪水将某团前指的一个维护哨和炊事班的帐蓬吞没,把干部战士所有的衣服物品及炊具全部卷走。团长宋士章闻讯后,在暴风雨中穿着裤头、背心组织人员疏散,并将自己的衣服全部拿出来送给战士穿。由于道路被冲垮,给养供不上,整整两天两夜团长和28名战士被困在饥饿中。后来,一位战士找到一小把面条,煮熟后,大家送给团长吃,团长接过面条,不忍心动筷子,又让给战士们吃。就这样,一碗面条从战士传给团长,又从团长传给战士。最后,还是宋团长命令战士们把面条分吃下。官兵之间情意深,兄弟部队之间情意更深。一次,我部某炮团指挥所的一个工事塌方,把4名战士砸在里面。驻守在邻近的步兵某团四连的站友们发现后,火速赶来抢救。为了不伤着下面的战友,他们不用锹和镐,双腿跪在泥土里,用双手一块块地扒。有的同志10个指头被沙石磨得血肉模糊,也顾不上歇息包扎一下;有的嘴里、鼻孔里粘满了泥巴也顾不上擦一擦。整整扒了两个小时,终于救出了我部的4名战士。可是步兵战友却累得一个个倒在泥水里。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敌人把战友凝聚起来,使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五、舍弃个人利益,一心报效祖国

军人同千千万万个平常人一样,都希望花前月下的甜蜜,合家团聚的欢乐。但是,他们更深深地懂得没有边疆的安全,哪有家庭的安宁?没有民族的尊严,何来个人的幸福?正因为这样,前线的将士丢开了家庭,抛弃了个人的一切,一心打越寇,保卫边疆,甘愿“亏了我一个,   幸福十亿人”。   参战期间,我部有40多名同志的亲人去世;有70多名同志的爱人生孩子;80多名同志因参战对象与他们断交;还有170多名取得自修大学两门以上结业的同志耽误了学业。这些问题都没有影响干部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他们抱着不能尽孝要为祖国尽忠的信念,把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底,义无反顾地冲进硝烟,体现了我军新一代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某团修理所指导员李守玉,母亲早年去世,父亲既当爹又当娘,一手把他拉扯大,作为父亲唯一的儿子,李守玉对父亲有着比常人更深挚的感情。1985年11月,李守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他悲痛万分,避开战友们伤心地大哭了一场。为了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悼念,他给九泉下的父亲写了一篇祭文。祭文中说:“敬爱的父亲,我做梦也没想到,和您分别不到半年,您竞匆匆地离开了人间。我做为您唯一的儿子,不能为您养老送终,甚至临死也不能看上一眼,感到万分愧疚。当我从亲友来信中得知您在临终之际,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我的名字,我的心都要碎了,您老人家哪里知道,孩儿此刻,正在血与火的战场上。”

“父亲,您在九泉之下原谅孩儿吧,自古忠孝不能双全,为了报效祖国,抗击越南侵略者,孩儿舍家驰奔沙场,应该说这也是符合您老人家心愿的。安息吧父亲,我一定化悲痛为力量,把痛苦埋在心底,英勇杀敌,用赫赫战绩告慰您的灵魂。”

我们还有一位师首长,在两天里接连收到家中两位老人去世的电报,这位指挥着千军万马的老兵,深知此时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大,他没有因此分心。正是这位老兵,一年来,在前线行程4万多公里,跑遍了全师所有的炮阵地和观察所。

副师长张守度和老伴高淑琴,瞒着年迈的老母亲,双双来到前线。张副师长的母亲患了晚期胃癌,多次大出血。老人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唯一的心愿就是在离开人世之前再看一看儿子。她经常对家人念叨,“让守度回来吧,我再看看他,我想他”。可是,老人哪里知道,儿子、媳妇都在战场,他们何尝不想念母亲,他们又怎忍心在老人即将去世的时候瞒哄着她,为了报效祖国,只好把对母亲的万分思念压在心底。“祖国需要时,男儿报国去;亲人莫牵挂,只等传佳音”。这是某团汽车连指导员桑桂法临参战时,给父母、妻子的留言。桑桂法的妻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病,身边带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家中的父母都70多岁,还种着10多亩责任田。1985年5月,桑桂法的妻子发病跳进井里险些淹死。时隔不久,唯一能够照料家庭的姐姐又患癌症病逝。这一连串的不幸,也使桑桂法痛苦过,甚至整夜整夜地流泪,但是桑桂法深知作为一个战士的神圣使命,他把个人的不幸丢在一边,带领全连安全行驶55万公里,运送弹药37000发,使连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某团有位新战士叫张维庆,刚满19岁。1985年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张维庆思念家乡和亲人,他将头伸出猫耳涧外,深情地望着边关的月亮,对着遥远的家乡,为妈妈唱了一首生日的歌:“那望儿山上母亲的泪啊,日夜在您心中流淌,妈妈啊妈妈,不是我铁石心肠,不是我不想念故乡,只是在我的面前还有凶狠的豺狼,等到有一天捷报频传,凯旋门下,我会回到妈妈的身旁”。在一次战斗中,张维庆壮烈地牺牲在南疆,再也看不到养育他的亲人和故乡,看不到日夜想念他的妈妈。战士们做出的牺牲是巨大的,但是,我们的战士没有怨言,没有悔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付出牺牲的价值。正象一个战士在诗中写的那样:“我是军人,也许我生命的历程,在烈士陵园的松柏下写成句号。但是,只要生命尚存一息,我就要无畏的拼杀在老山前哨。这翻腾着硝烟的南疆,这泼满了血腥的战壕,这打红了的枪管,这拼弯了的刺刀,这粘满了土的钢盔,这一直未能打开的背包……我青春之能量,已化作祖国的千盅美酒;我理想之光华,已化作人们幸福的微笑,这正走我一个军人的骄傲和自豪!”
六、人民的支持和厚爱,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

在我部指战员浴血奋战,坚守南疆的日日夜夜里,后方各级政府和人民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山东、江西、云南、四川、山西、湖南、安徽、河南、北京等省(市)先后组成慰问团,千里迢迢来到前线看望血与火中奋斗的祖国儿女,看望自己的亲人。仅我部先后收到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人民寄来的慰问信达80000多封,慰问品10000余件。人民的深沉理解和无限厚爱,给予了我们勇气和力量,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战士杀敌报国的战斗热情。今天,当我们凯旋归来,庆贺胜利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家乡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给予我们的理解、关怀和鼓舞。在我们奉命出征时,济宁、潍坊、兖州、曲阜等市、县领导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怀着对人民军队深厚的情意和无限的眷恋,自发地带着精心准备好的各种慰问品十里相送,泪洒街头,感人肺腑。当我们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顽强拼搏时是你们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千方百计地为我们解除后顾之忧。一年多来,济宁市、潍坊市、兖州县、曲阜市、滕县、邹县的党政领导及广大群众、青年学生,先后发往我部干部战士各种慰问电、慰问信多达50000余封,锦旗60多面。这些信件句句情真意切,使我部全体将士倍受鼓舞。1985年5月,我部连续收到了兖州县实验小学、邹县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用课余时间做风筝卖的钱买的几十条红领巾,并在上面一针一线绣上中国地图和一只只搏击长空的大雁。曲阜县一位少先队员把父母给他买早点的零花钱一分一分地积攒下来,买了12条手帕寄给了我们。少先队员的拥军之情、爱兵之心,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杀敌的热情。某团一营三连把绣着的中国地图和红领巾系在大炮上,全连指战员在炮前庄严宣誓:“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少年儿童安心读书、幸福成长,我们一定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为家乡政府和人民争光争气。”兖州县百货公司还对我部3名参战干部的家属特殊照顾,规定她们一年不上班,享受全工资待遇。这件事虽然只照顾了3个人,但影响到整个部队,许多干部都表示,如不尽力报国,对不起兖州县的各级党组织和兖州人民。被江苏省命名为“模范军属”的盐城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干部还红艳同志,于1885年5月3日给我部指导员绣制了一面“不负厚望多打胜仗,努力振奋国威军威”的锦旗,并随旗寄来了一封一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长信。信中写到:亲人们,你们远离家乡故土,告别父老乡亲,在祖国的南疆边锤戍边抗越,不但要同狡猾凶残的敌人决斗,还要接受恶劣气候和艰苦环境的挑战,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怎不叫人牵肠挂肚!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讲究实惠,有少数时髦姑娘也追求实惠,当军人的妻子在孤独和期待中含辛茹苦操持一个家庭的时候,那公园里五彩缤纷的人流,电视机前的全家团聚,红绿灯下的音乐舞会,酒席宴上的欢声笑语……这一切一切,对军人的妻子是多么陌生,多么遥远。但是,我不但习惯了,两且深深地理解了你们,亲人们,我盼望着你们打胜仗,期待着你们胜利的捷报。还红艳这封信,在老山前线和军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干部战士在猫耳洞里、掩体里,展平烟盒、罐头纸纷纷给还红艳回信,表示坚守边关的决心。当还红艳的信在军报上发表后,整个前线连续不断地收到13个省、市1600余名军人妻子和军人未婚妻的来信,表示要向还红艳那样,甘愿“亏了我一家,幸福千万户”,竭尽全力支持亲人固守南疆。某部班长曹海明是个独生子,他在前线最担心的就是年老多病的父母无人照料,他的未婚妻看到还红艳的信后,笫二天就搬到曹海明家,她在给海明的信中说:“海明,咱们虽然没有结婚,但我觉得我应该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家中一切事有我料理,你就安心杀敌吧!我等着你……”在前线,有些干部战士负了重伤没有流过一滴泪,可走,读着这些情真意切的信,却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家乡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在生活上给予我们的体贴、关怀和帮助。一年多来,家乡的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为我们前线将士的生活想尽了办法。你们节衣缩食,先后寄(送)各类慰问品近万件,价值十几万元。“八一”、“十一”、“元旦”、“春节”家乡人民为使远在南疆的将士过好节日,济宁市、兖州县、曲阜县的各级领导及兖州的大安区、肉联厂、制扣厂等单位给我们寄来了白酒、香烟、大蒜、咸菜、大枣、花生、罐头等大批慰问品。在这些慰问品中,有年逾古稀的烈属老大娘亲手绣制的慰问袋,有女青年精心绣制的鞋垫、手帕,有刚刚懂事的孩子把买冰棍吃的钱省下买的五香瓜子。兖州县大安区个体户栾绪华同志为表达对前方将士的感激之情、关怀之心,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两千斤精粉,恳切要求留守部队转交前线。家乡人民送往前线慰问品,那怕是一幅小小的手帕、一袋糖块,干部战士都视为珍惜,舍不得用,舍不得吃。在艰难的时候,想家的时候,看一看,摸一摸,心中顿时充满了温暖和力量。胶县党政机关和群众给胶县籍的几十名战士寄来的花生、毛巾、背心、手帕等物品后,战士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们说:“我们不为家乡人民给我们寄来了什么东西,值多少钱,而是感激父老乡亲们惦念着我们,心里装着我们。”正因为这样,前线才广泛流传着“如不立战功,决不回山东”的口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家乡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留守工作,特别是对家属子女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一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关怀帮助下,我部有107名干部家属调整解决了住房,78名干部战士家属调换了工种和班次,有95名干部的子女被优先安排入托入学。春节期间,兖州矿务局还主动调拔了500吨平价煤供应我部留守家属烤火。济宁供电局花了28000元架通了兖州道沟至济宁的高压线,解决了我部教导处的用电问题。

所有这些,数不胜数,军民的情意深似东海,重如泰山。事实再一次证明,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的胜利有家乡人民的功劳,我们的功劳有家乡的一半。最后,请让我们喊几句在老山前线叫响的口号:“祖国万岁!理解万岁!人民万岁!”



自己顶上去。。。
自己都自问自答了,还问什么。
自己顶上去。。。
我也觉得楼主你都自问自答了,CDers还能说什么,你搜到的就是差不多了,难道要我们用黑话板给你翻译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