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是个传说!华西村是个神话!让人惊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14:25
                             华西村老书记:建328米酒店因北京最高楼328米
本周人物:吴仁宝—第一村官
音乐加一组特技: 328米大楼
解说:10月8日,是华西村建村50周年的纪念日,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175家新闻媒体的500多名中外记者。而大家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这天开业的这座328米,中国第八高的超五星酒店。虽然早知道“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富有,但这座大楼还是不断刺激公众的眼球和神经。
同期:华西村老书记 吴仁宝:为什么大楼要建328米,因为北京现在最高的楼是国贸三期,是328米高,北京最高的。那么我考虑也是这样高
解说:这座328米高的星级酒店,如今已经成为华西村的新地标。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还给它起了一个极具乡土气息的名字: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吴仁宝说,去年华西村人均交税突破56万元,村里结余30亿元。“所以说,拿30亿元盖个大楼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
同期:华西村老书记 吴仁宝:网上有些人不理解。大楼要造在城里,农村造了有什么用。 我的看法 也不要怪他们 我说了他们到华西来看看就知道了
解说:对于外界这座大楼修建带来的各种争议,华西村的村民并不以为然。
同期:记者:你觉得这是华西人在显摆自己吗?
华西村村民:不是,华西有这个能力建这个大楼的
同期:华西村民:为我们华西的农民争光,也是为我们中国农民的争光,328米,农村啊,我们是农民啊
解说:而这座建在农村的摩天大楼,更让人震惊的是它没有向银行贷款,三十亿的资金是华西村村民每人出资一千万修建的。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这些华西村富有的传说早就听闻。但是村民集资修摩天大楼还是让很多人感觉震撼。华西村人真的就这么富有吗?在华西村,记者走访了一户村里所谓最穷的人家。
现场:这家人是最穷 这个就是最穷。 最穷吗 因为你们讲好 因为他冲浪式的浴缸只有一个 有的三个冲浪式的浴室了 他只有一个 所以在我们这里是最穷的
华西村民:你们要找穷的华西还真没有
解说:(音乐)华西村人的确没有穷人,这也难怪村里能集资盖超五星的酒店,开出一晚要十万的总统套房。楼里还放了一头价值三亿元的金牛当摆设!九千万买两架直升机在村子上空盘旋!村里的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而华西村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在华西当了四十多年党支部书记的吴仁宝。今年84岁的吴仁宝从1961年华西村建村开始就担任党支部书记,直到2003年。在华西村,人们都把他称为老书记。而把2003年上任的,吴仁宝的小儿子吴协恩称为新书记。
同期:华西村老书记 吴仁宝:我原来讲干到80岁,是60岁讲的,那到了80岁怎么办,不干了,我是干到85岁,85岁马上满了怎么办,我就加两句话,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解说:如今,这位八十四岁的老人仍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听新闻、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做报告。虽然退居二线已经有八年了,不过老书记吴仁宝在华西村的影响却无人能及。这是一张挂在村里的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家的全家福,他的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都在村里管理层担任要职。
同期:但你当时的上来是你爸爸指定让你上来还是村民选上来的?
华西村新书记 吴协恩:我爸爸也希望我当,应该说村民也对我非常支持
同期:华西村村民:何凤胜:姓什么并不重要,肯定这码事,不管你吴,不管你倒过来姓吴,都是没问题,只要他为我们办事,我们就感激,我们就感谢,这个意思。
解说:对于外界对华西村是家族企业的质疑,吴仁宝说,如果吴家真要个人发展,就搞私有企业了,而不是现在华西村坚持的集体所有制。他看中的是子孙为华西人民服务。
同期:华西村老书记 吴仁宝:我五个子女他们都搞私有企业了,可能我一家搞几十亿的家产了 但是我现在统统加在一起也没有一个亿
解说:2003年,吴协恩接任华西村“一把手”,他是华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有报道称吴协恩担任华西村新书记这八年,每年递增销售100亿元。
同期:记者:有人说这个大楼是华西人在炫富
华西村新书记 吴协恩:我们也听说了,我认为讲这个话的人,那么他也在关注着华西,我还是要感谢他。
解说:华西村,这个“天下第一村”似乎早已经习惯了在争议声中前进。几年前,华西村村民集体去台湾旅游,人均消费达30万,这让台湾人震惊不已。华西村称这为“华西村效应”,产生的影响是,从台湾来华西村的旅行团迅速增多,几乎每天都有。华西村人如今也期待着这幢328米摩天大厦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效应。
同期:华西村新书记 吴协恩:这幢大楼的起来,实际上也象征着华西转型的步伐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端 主要就是发展旅游服务业
解说:在这个号称中国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入口处的参观须知上写着,参观游览费用共分5个等级,费用分500元、到10000元。大厦中那座一吨种的金牛入库时价值二点八亿元,现在增值了30%,已经为村里赚得了一亿元。在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眼里,这座“炫富工程”,是要留住城里,“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花钱”。
白岩松:
一个人一个村,吴仁宝是华西村奇迹的创造者,但也只有这一个吴仁宝,套句时髦的话来说,老吴的成功不太好复制,那么夸赞和羡慕华西村的同时,我们平常人更该想的是如何让众多还不富裕的村子都能在没有吴仁宝的情况下,也能慢慢富起来。                             华西村老书记:建328米酒店因北京最高楼328米
本周人物:吴仁宝—第一村官
音乐加一组特技: 328米大楼
解说:10月8日,是华西村建村50周年的纪念日,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175家新闻媒体的500多名中外记者。而大家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这天开业的这座328米,中国第八高的超五星酒店。虽然早知道“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富有,但这座大楼还是不断刺激公众的眼球和神经。
同期:华西村老书记 吴仁宝:为什么大楼要建328米,因为北京现在最高的楼是国贸三期,是328米高,北京最高的。那么我考虑也是这样高
解说:这座328米高的星级酒店,如今已经成为华西村的新地标。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还给它起了一个极具乡土气息的名字: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吴仁宝说,去年华西村人均交税突破56万元,村里结余30亿元。“所以说,拿30亿元盖个大楼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
同期:华西村老书记 吴仁宝:网上有些人不理解。大楼要造在城里,农村造了有什么用。 我的看法 也不要怪他们 我说了他们到华西来看看就知道了
解说:对于外界这座大楼修建带来的各种争议,华西村的村民并不以为然。
同期:记者:你觉得这是华西人在显摆自己吗?
华西村村民:不是,华西有这个能力建这个大楼的
同期:华西村民:为我们华西的农民争光,也是为我们中国农民的争光,328米,农村啊,我们是农民啊
解说:而这座建在农村的摩天大楼,更让人震惊的是它没有向银行贷款,三十亿的资金是华西村村民每人出资一千万修建的。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这些华西村富有的传说早就听闻。但是村民集资修摩天大楼还是让很多人感觉震撼。华西村人真的就这么富有吗?在华西村,记者走访了一户村里所谓最穷的人家。
现场:这家人是最穷 这个就是最穷。 最穷吗 因为你们讲好 因为他冲浪式的浴缸只有一个 有的三个冲浪式的浴室了 他只有一个 所以在我们这里是最穷的
华西村民:你们要找穷的华西还真没有
解说:(音乐)华西村人的确没有穷人,这也难怪村里能集资盖超五星的酒店,开出一晚要十万的总统套房。楼里还放了一头价值三亿元的金牛当摆设!九千万买两架直升机在村子上空盘旋!村里的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而华西村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在华西当了四十多年党支部书记的吴仁宝。今年84岁的吴仁宝从1961年华西村建村开始就担任党支部书记,直到2003年。在华西村,人们都把他称为老书记。而把2003年上任的,吴仁宝的小儿子吴协恩称为新书记。
同期:华西村老书记 吴仁宝:我原来讲干到80岁,是60岁讲的,那到了80岁怎么办,不干了,我是干到85岁,85岁马上满了怎么办,我就加两句话,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解说:如今,这位八十四岁的老人仍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听新闻、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做报告。虽然退居二线已经有八年了,不过老书记吴仁宝在华西村的影响却无人能及。这是一张挂在村里的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家的全家福,他的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都在村里管理层担任要职。
同期:但你当时的上来是你爸爸指定让你上来还是村民选上来的?
华西村新书记 吴协恩:我爸爸也希望我当,应该说村民也对我非常支持
同期:华西村村民:何凤胜:姓什么并不重要,肯定这码事,不管你吴,不管你倒过来姓吴,都是没问题,只要他为我们办事,我们就感激,我们就感谢,这个意思。
解说:对于外界对华西村是家族企业的质疑,吴仁宝说,如果吴家真要个人发展,就搞私有企业了,而不是现在华西村坚持的集体所有制。他看中的是子孙为华西人民服务。
同期:华西村老书记 吴仁宝:我五个子女他们都搞私有企业了,可能我一家搞几十亿的家产了 但是我现在统统加在一起也没有一个亿
解说:2003年,吴协恩接任华西村“一把手”,他是华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有报道称吴协恩担任华西村新书记这八年,每年递增销售100亿元。
同期:记者:有人说这个大楼是华西人在炫富
华西村新书记 吴协恩:我们也听说了,我认为讲这个话的人,那么他也在关注着华西,我还是要感谢他。
解说:华西村,这个“天下第一村”似乎早已经习惯了在争议声中前进。几年前,华西村村民集体去台湾旅游,人均消费达30万,这让台湾人震惊不已。华西村称这为“华西村效应”,产生的影响是,从台湾来华西村的旅行团迅速增多,几乎每天都有。华西村人如今也期待着这幢328米摩天大厦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效应。
同期:华西村新书记 吴协恩:这幢大楼的起来,实际上也象征着华西转型的步伐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端 主要就是发展旅游服务业
解说:在这个号称中国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入口处的参观须知上写着,参观游览费用共分5个等级,费用分500元、到10000元。大厦中那座一吨种的金牛入库时价值二点八亿元,现在增值了30%,已经为村里赚得了一亿元。在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眼里,这座“炫富工程”,是要留住城里,“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花钱”。
白岩松:
一个人一个村,吴仁宝是华西村奇迹的创造者,但也只有这一个吴仁宝,套句时髦的话来说,老吴的成功不太好复制,那么夸赞和羡慕华西村的同时,我们平常人更该想的是如何让众多还不富裕的村子都能在没有吴仁宝的情况下,也能慢慢富起来。
支持华西,不过总感觉这样搞成家族传承式的不太好
神话迟早会崩塌。

kero13 发表于 2011-10-23 22:10
神话迟早会崩塌。


有千年不变的帝国吗?没有,我们预测1998年世界灾难,然后我们又预测2012,我们还可以预测2015,2020.。。。。。。。。。。。。。。无限循环下去,预言终究会成真的!
迟早属于哪一天?      不好意思,    希望你不要为此感动难受!!!!!!!!!!!!!!
kero13 发表于 2011-10-23 22:10
神话迟早会崩塌。


有千年不变的帝国吗?没有,我们预测1998年世界灾难,然后我们又预测2012,我们还可以预测2015,2020.。。。。。。。。。。。。。。无限循环下去,预言终究会成真的!
迟早属于哪一天?      不好意思,    希望你不要为此感动难受!!!!!!!!!!!!!!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1-10-23 22:17
有千年不变的帝国吗?没有,我们预测1998年世界灾难,然后我们又预测2012,我们还可以预测2015,2020.。 ...
华西村已经被神话了。
被神话的事物注定会有走下神坛的那一天
kero13 发表于 2011-10-23 22:24
华西村已经被神话了。
被神话的事物注定会有走下神坛的那一天
什么叫做被神话?是你心中神话了别人,还是别人要求你神话? 美国被神话了,借口猜下啥时候国毁人亡?
同意楼上意见
不能过度神话华西村……那是在害它。。。
如果非要预言一个人要死的话,那好吧,全民预言家的时代不是梦想。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1-10-23 22:27
什么叫做被神话?是你心中神话了别人,还是别人要求你神话? 美国被神话了,借口猜下啥时候国毁人亡?
华西村算是社会主义的旗帜还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号角?
在我看来都不是。
从体制上来讲,只能算是威权管理,而且没有更好的约束,比如村民代表大会。
那么,哪天村书记脑子糊涂了,这个大厦就将倾倒。
典型的农民,有钱不会再投入,搞这些乌七八糟的典型,都是被毛缺水害的
那个节目我看了,木有看的筒子自己找找看。。。看过再说话
小岗村倒是没有被神话,一夜踏过生死线,三十年未致富!南方系不给力呀
我还去过华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反正我本人绝对不会去过华西这样的生活的,当然其他人我不敢苟同
海峡风暴 发表于 2011-10-23 22:09
支持华西,不过总感觉这样搞成家族传承式的不太好
家族传承,那是没办法啊~~

一个村子里,就那么一两个大姓,想不传承都很难~

海峡风暴 发表于 2011-10-23 22:09
支持华西,不过总感觉这样搞成家族传承式的不太好
家族传承,那是没办法啊~~

一个村子里,就那么一两个大姓,想不传承都很难~

没必要无限拔高,光有一两个华西村能解决什么问题。
他们把自己的问题解决的很好了,这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人,管他们什么事,他们只是一个村子而已。


楼上对头,所谓神话拔高是对外人而言,他们自己过上好日子才是正经。真佩服。一年来在CD首次使用搜索,华西村给力啊。以前知道厉害,不过没真正关注过,没想到这么厉害。

楼上对头,所谓神话拔高是对外人而言,他们自己过上好日子才是正经。真佩服。一年来在CD首次使用搜索,华西村给力啊。以前知道厉害,不过没真正关注过,没想到这么厉害。
就看见有人冒酸水了
好不好的先问问你们那地,能不能达到他们的水平,你们那地做得比他们好,才有资格说人家~
军事搞手 发表于 2011-10-23 23:20
我还去过华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反正我本人绝对不会去过华西这样的生活的,当然其他人我不敢苟同
你去打工吗?那是不是靠十位于本村人口的打工者,而存在的?!


最近从一张半年前的旧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其实,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单个事件本无需过分指责,但有人为了吹嘘30年的成就,把他作为一块牌子树了起来。文章说过去的农民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还说:“‘大锅饭’这朵美丽的‘罂粟花’,使勤劳的中国农民深中其毒,萎靡懒散。”这不是很矛盾吗,这样“三遍哨子”的精神状态能叫“勤劳的中国农民”?应该更正的是中国农民是勤劳的,但这样懒散的农民只是安徽“小岗村的农民”。我的父亲和姐姐都是农民,还有我的亲戚也有是农民的,他们没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因为懒散是赚不到工分的,要知道,记工分是体现多劳多得的,也是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考核”,我姐是妇女队长,她干的可是爷儿们干的活。如果说安徽农民就是懒,那未免太武断,且打击面也太大了,不过在童年的记忆中就是安徽出来要饭的农民特别多,但没有一个要饭的人说是因吃“大锅饭”饿肚子的,都是说因为自然灾害,小岗村当时也许也有这个因素,如果不是,那真是丢尽安徽人的脸面了。说“大锅饭”怎么的不好,我不知与这位作者有同样想法的精英们有没有吃过家里的大锅饭,也许他们在家里早就是西方式的AA制、分餐制了。但这毕竟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这是精英们的自由,不过在这儿提“大锅饭”,实质就是剑指人民公式的集体所有制生产方式,同时也是想为了抬高以“包产到户”为代表的封建私有制生产方试。难道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真有那么好吗,精英们是喜欢用数字说话的,所以不用数字说话精英们是不会服的,我要说“小岗村就是不如华西村”,实际就是要说私有制经济就是不如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此,我要跟精英们来算两本帐,一是经济帐,一是政治帐。
   
应该承认,包产到户在表面上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我阿姨家第一年包产到户后就感到粮食多了,这种实惠实质是一种分配方式的转换。我们假设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粮食1500斤,按原来他只能分到口粮500斤,还有1000斤归集体所有,并由集体卖给国家,他的实际收入是:30%口粮+工分。包产到户后,如果农民只交30%的粮食,实际收入就是70%的粮食。在粮食紧张的年代,粮食就是财富,在农村也是货币的有限形式,如到农村合作社买副食品、饭店吃饭,可以当作货币使用,即用一定数量的粮食进行交换。因此,粮食的增加是收入增加比较直观的感受。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从劳动力的分配来看,农民生产食粮的30%劳动力归自己,70%的劳动力归集体,那么70%的劳动力去了哪里,一部分是为维持粮食生产投入到基本农田和设施建设,如积肥,挖河泥,开排水沟水渠等;另一部分是把粮食卖给国家后以工分形式返回到农民手中。包产到户以后,30%作为耕地使用承包费交给,70%归自己所有,农民自己这当然多留存了粮食,同时还由于杂交稻的推广与化肥的大量使用,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也无形中成了包产到户的功劳了。农民表面上得到了实际利益,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基本农田设施建设没了出处,如河道清淤就没人做,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回乡看到,童年清清的小河成了垃圾坑,有些河段鸭子不是游在水里,而是站在水里,原来灌溉的水渠破败不堪,农民要灌溉就要付钱。事实上,农民只是增加了对粮食支配的自由度,却并没有增加多少农业生产的实际收入。这应该从当年许多农村农民摞荒得到验证,因为农民种粮越种越亏,所以干脆就不种,有些地方的农民种的麦子最后宁肯一把火烧了也不愿意收割。后来,土地逐渐被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被规模化的生产所替代,其实质就是宣告了包产到户的彻底失败。如今在一些农村出现了合作社,这可是过去人民公社时期就已经有了,这恰恰证明了当年的人民公社没有错。
算了大帐再算算明细帐,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的收入应该包括这样几项:
   
农民总收入=工分+口粮+集体农副产品收入。
   
这里还不包括农民经营自家自留地,家庭养植,如养猪、养鸡、养鸭、养蚕,还有家庭织布等收入。虽然在当时打击投机倒巴,但农副产品在自由市场仍然可以自由交易。
   
在我们农村,当年一个工分大概0.14元(每年并不一样,需要根据生产队的收入而定),最差的地方听说是0.07元,但这是少数,好的地方有超过0.30元,假设平均0.20元/每工,一年按300天即300工分计算,就是60元/年。在农村没有星期天,但有农忙与农闲的时候,忙的时候最多一人可三工,当然还要看干什么活,农闲的时候要挑猪圈、抠河泥等,并不是像文章所说懒得散漫不干活,只是少了活,像我姐姐在农闲的时候就是绣花。
   
口粮部分每个农民按500斤/年算,这个数字是根据各个生产队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另外,老人、小孩、五保户的口粮是集体出的,它应该计到劳动力的人头上。按当时城市粮价每斤0.14元计算,农民的口粮收折合70元/年。
   
集体农副产品收入是指集体种的油、养的猪和鱼、种的豆和瓜,还有集体分的柴等。
那时我们队里,过年的时候每户会分肉、鱼、豆腐等。如果都以10斤算,大约20元左右。农民在集体中的上述收入为:60+70+20=150元/年。
   
三十年以前与三十年以后,货币价值按1:23计算(我在《如何比较30年前后的经济生活》一文中对这一比例作过详细阐述,实际比例还远不止这么多),那么,农民在集体中的年基本收入相当于今天的3450元。而官方提供的数字,2007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农民的基本收入占全部收入的94%,也就是说当今农民的基本收入为3891元,增加了248.4元。可惜的是,30年来,国内GDP翻了两番,而农民的基本收入仅增加了7.2%。更让我晕的是,从得到的另一份资料中看到,“到2007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40.8%”,我不知道这个“工资性”收入是什么意思,当然不能枉评,就是不知道4140元的官方数字中有多少比例是“工资性”收入。
  
算了经济帐还得算算政治帐。中国历史上从商朝诸侯封地开始,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历时2000多年,而包产到户真是发展到了极至。小岗村是背底里搞私有制,暗底里是挑战现行的社会制度。搞包产到户,最终是瓜分集体财产,挖了社会主义的墙角。宣扬小岗村的做法,就是在鼓励阳奉阴违,宣扬对抗现行社会制度,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说“包产到户”是“解放生产力”,那就更让人发晕了,有位江西的朋友告诉我,原来生产队用拖拉机耕地,包产到户后,集体的拖拉机被卖了,钱被分了,农民耕地改用了牛,哪位精英还能告诉我,让老牛革了“铁牛”的命,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它是如何解放生产力的?今天,为什么有人不用华西村来大张旗鼓地宣传30年来的成就,而要极力用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来宣传所谓的成就呢,该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搞‘饥饿的社会主义’,还是搞‘温饱的资本主义’?”这也太露骨了,言下之意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饥饿”,无非就是要想宣扬私有制比公有制好。华西村走的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坚持的是公有制发展模式,30年来,如果坚持公有制,今天就不是一个小岗村,而可能是一百个、甚至是一千一万个华西村!

由此看来,今天是什么人要极力宣扬小岗村的包产到户,那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资本主义的代言人及其买办走狗,另一种是被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所忽悠的没有思想的人。
http://bbs.xatvs.com/viewthread.php?tid=48284


最近从一张半年前的旧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其实,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单个事件本无需过分指责,但有人为了吹嘘30年的成就,把他作为一块牌子树了起来。文章说过去的农民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还说:“‘大锅饭’这朵美丽的‘罂粟花’,使勤劳的中国农民深中其毒,萎靡懒散。”这不是很矛盾吗,这样“三遍哨子”的精神状态能叫“勤劳的中国农民”?应该更正的是中国农民是勤劳的,但这样懒散的农民只是安徽“小岗村的农民”。我的父亲和姐姐都是农民,还有我的亲戚也有是农民的,他们没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因为懒散是赚不到工分的,要知道,记工分是体现多劳多得的,也是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考核”,我姐是妇女队长,她干的可是爷儿们干的活。如果说安徽农民就是懒,那未免太武断,且打击面也太大了,不过在童年的记忆中就是安徽出来要饭的农民特别多,但没有一个要饭的人说是因吃“大锅饭”饿肚子的,都是说因为自然灾害,小岗村当时也许也有这个因素,如果不是,那真是丢尽安徽人的脸面了。说“大锅饭”怎么的不好,我不知与这位作者有同样想法的精英们有没有吃过家里的大锅饭,也许他们在家里早就是西方式的AA制、分餐制了。但这毕竟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这是精英们的自由,不过在这儿提“大锅饭”,实质就是剑指人民公式的集体所有制生产方式,同时也是想为了抬高以“包产到户”为代表的封建私有制生产方试。难道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真有那么好吗,精英们是喜欢用数字说话的,所以不用数字说话精英们是不会服的,我要说“小岗村就是不如华西村”,实际就是要说私有制经济就是不如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此,我要跟精英们来算两本帐,一是经济帐,一是政治帐。
   
应该承认,包产到户在表面上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我阿姨家第一年包产到户后就感到粮食多了,这种实惠实质是一种分配方式的转换。我们假设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粮食1500斤,按原来他只能分到口粮500斤,还有1000斤归集体所有,并由集体卖给国家,他的实际收入是:30%口粮+工分。包产到户后,如果农民只交30%的粮食,实际收入就是70%的粮食。在粮食紧张的年代,粮食就是财富,在农村也是货币的有限形式,如到农村合作社买副食品、饭店吃饭,可以当作货币使用,即用一定数量的粮食进行交换。因此,粮食的增加是收入增加比较直观的感受。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从劳动力的分配来看,农民生产食粮的30%劳动力归自己,70%的劳动力归集体,那么70%的劳动力去了哪里,一部分是为维持粮食生产投入到基本农田和设施建设,如积肥,挖河泥,开排水沟水渠等;另一部分是把粮食卖给国家后以工分形式返回到农民手中。包产到户以后,30%作为耕地使用承包费交给,70%归自己所有,农民自己这当然多留存了粮食,同时还由于杂交稻的推广与化肥的大量使用,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也无形中成了包产到户的功劳了。农民表面上得到了实际利益,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基本农田设施建设没了出处,如河道清淤就没人做,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回乡看到,童年清清的小河成了垃圾坑,有些河段鸭子不是游在水里,而是站在水里,原来灌溉的水渠破败不堪,农民要灌溉就要付钱。事实上,农民只是增加了对粮食支配的自由度,却并没有增加多少农业生产的实际收入。这应该从当年许多农村农民摞荒得到验证,因为农民种粮越种越亏,所以干脆就不种,有些地方的农民种的麦子最后宁肯一把火烧了也不愿意收割。后来,土地逐渐被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被规模化的生产所替代,其实质就是宣告了包产到户的彻底失败。如今在一些农村出现了合作社,这可是过去人民公社时期就已经有了,这恰恰证明了当年的人民公社没有错。
算了大帐再算算明细帐,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的收入应该包括这样几项:
   
农民总收入=工分+口粮+集体农副产品收入。
   
这里还不包括农民经营自家自留地,家庭养植,如养猪、养鸡、养鸭、养蚕,还有家庭织布等收入。虽然在当时打击投机倒巴,但农副产品在自由市场仍然可以自由交易。
   
在我们农村,当年一个工分大概0.14元(每年并不一样,需要根据生产队的收入而定),最差的地方听说是0.07元,但这是少数,好的地方有超过0.30元,假设平均0.20元/每工,一年按300天即300工分计算,就是60元/年。在农村没有星期天,但有农忙与农闲的时候,忙的时候最多一人可三工,当然还要看干什么活,农闲的时候要挑猪圈、抠河泥等,并不是像文章所说懒得散漫不干活,只是少了活,像我姐姐在农闲的时候就是绣花。
   
口粮部分每个农民按500斤/年算,这个数字是根据各个生产队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另外,老人、小孩、五保户的口粮是集体出的,它应该计到劳动力的人头上。按当时城市粮价每斤0.14元计算,农民的口粮收折合70元/年。
   
集体农副产品收入是指集体种的油、养的猪和鱼、种的豆和瓜,还有集体分的柴等。
那时我们队里,过年的时候每户会分肉、鱼、豆腐等。如果都以10斤算,大约20元左右。农民在集体中的上述收入为:60+70+20=150元/年。
   
三十年以前与三十年以后,货币价值按1:23计算(我在《如何比较30年前后的经济生活》一文中对这一比例作过详细阐述,实际比例还远不止这么多),那么,农民在集体中的年基本收入相当于今天的3450元。而官方提供的数字,2007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农民的基本收入占全部收入的94%,也就是说当今农民的基本收入为3891元,增加了248.4元。可惜的是,30年来,国内GDP翻了两番,而农民的基本收入仅增加了7.2%。更让我晕的是,从得到的另一份资料中看到,“到2007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40.8%”,我不知道这个“工资性”收入是什么意思,当然不能枉评,就是不知道4140元的官方数字中有多少比例是“工资性”收入。
  
算了经济帐还得算算政治帐。中国历史上从商朝诸侯封地开始,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历时2000多年,而包产到户真是发展到了极至。小岗村是背底里搞私有制,暗底里是挑战现行的社会制度。搞包产到户,最终是瓜分集体财产,挖了社会主义的墙角。宣扬小岗村的做法,就是在鼓励阳奉阴违,宣扬对抗现行社会制度,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说“包产到户”是“解放生产力”,那就更让人发晕了,有位江西的朋友告诉我,原来生产队用拖拉机耕地,包产到户后,集体的拖拉机被卖了,钱被分了,农民耕地改用了牛,哪位精英还能告诉我,让老牛革了“铁牛”的命,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它是如何解放生产力的?今天,为什么有人不用华西村来大张旗鼓地宣传30年来的成就,而要极力用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来宣传所谓的成就呢,该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搞‘饥饿的社会主义’,还是搞‘温饱的资本主义’?”这也太露骨了,言下之意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饥饿”,无非就是要想宣扬私有制比公有制好。华西村走的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坚持的是公有制发展模式,30年来,如果坚持公有制,今天就不是一个小岗村,而可能是一百个、甚至是一千一万个华西村!

由此看来,今天是什么人要极力宣扬小岗村的包产到户,那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资本主义的代言人及其买办走狗,另一种是被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所忽悠的没有思想的人。
http://bbs.xatvs.com/viewthread.php?tid=48284
很好,模范村啊,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全国推广
下大棋 发表于 2011-10-24 07:34
你去打工吗?那是不是靠十位于本村人口的打工者,而存在的?!
不是,是单位组织观摩,团中有人就对华西的模式赞不绝口,比如我们的书记。
海峡风暴 发表于 2011-10-23 22:09
支持华西,不过总感觉这样搞成家族传承式的不太好
就是个大陆版的新加坡呗……人家自己过得好就行呗……
kero13 发表于 2011-10-23 22:33
华西村算是社会主义的旗帜还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号角?
在我看来都不是。
从体制上来讲,只能算是威权管理 ...
美帝总算有约束了,国会,议会,请问为什么还把国家带入战争的泥潭呢?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看到底为谁在服务,如果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权贵,什么监督制度都是白扯!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1-10-24 11:02
美帝总算有约束了,国会,议会,请问为什么还把国家带入战争的泥潭呢?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看到底为谁在服 ...
美国的体制还是很先进的,所以,虽然小树丛是个蠢才,奥黑除了做秀什么都不行。而美国没有崩溃。而中国曾经因为老毛的头脑发热而差点崩溃。

kero13 发表于 2011-10-24 19:32
美国的体制还是很先进的,所以,虽然小树丛是个蠢才,奥黑除了做秀什么都不行。而美国没有崩溃。而中国曾 ...


中国奔溃了吗? 没有,如果说差点奔溃,我认为你说现在美国是非常恰当的, 你能解释下奥黑既然除了会作秀什么都不行,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说监督制度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那要它干嘛?当摆设还是作为政治工具?
别说没有,他们拥有你所谓的强大监督制度!
kero13 发表于 2011-10-24 19:32
美国的体制还是很先进的,所以,虽然小树丛是个蠢才,奥黑除了做秀什么都不行。而美国没有崩溃。而中国曾 ...


中国奔溃了吗? 没有,如果说差点奔溃,我认为你说现在美国是非常恰当的, 你能解释下奥黑既然除了会作秀什么都不行,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说监督制度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那要它干嘛?当摆设还是作为政治工具?
别说没有,他们拥有你所谓的强大监督制度!
挂炉烤鸭 发表于 2011-10-23 22:37
典型的农民,有钱不会再投入,搞这些乌七八糟的典型,都是被毛缺水害的
人家有钱不会再投入?那华西村这么多年发展原来是一夜之间自己变出来的?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1-10-24 20:00
中国奔溃了吗? 没有,如果说差点奔溃,我认为你说现在美国是非常恰当的, 你能解释下奥黑既然除了会作 ...
曾经,曾经,曾经
美国的自我纠正体制比土鳖的要完善。
另,偶也希望他早点崩溃。
kero13 发表于 2011-10-24 20:22
曾经,曾经,曾经
美国的自我纠正体制比土鳖的要完善。
另,偶也希望他早点崩溃。
不论曾经还是现在,无论预言还是现实,只有一句话是对的,无论什么制度,如果它服务的主要对象只是资本家,对于P民来说,一切都是浮云!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1-10-24 20:32
不论曾经还是现在,无论预言还是现实,只有一句话是对的,无论什么制度,如果它服务的主要对象只是资本家 ...
有句话叫好心办坏事。
N年前就去参观过,前后去了五六次样子。吴仁宝以前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时和偶外公做生意一起聊天喝酒过。
总合偶知道的信息来源来说,华西村起家是江南农村集体经济在五十年代的苗头,发芽出苗在七十年代,壮大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现在是很平稳走下来。
当年江南一带的农村社办企业不少,本身也是田少人多逼的。最初由于资金的关系,大多数都是合作社的形式存在。以前搞的竹器合作社、箍桶合作社、木工合作社什么的。条件好的有机械加工的小厂,也有印刷厂、无线电厂什么的。最多的是织布和印染厂。当时面粉厂大米厂是没有的,都是粮站的活。
但是起家早,不等于以后就能一直发展。
一个思路正确的领导者很重要,起家时的方向也很重要。
比如偶的家乡有好几家竹器木器合作社,干到八十年代末就走向灭亡。时代不需要,或者说向成本更低的地方去了,当地已经不能维系下去。
偶老家那几家皮革厂什么,限于资金和品牌,一直只能在本乡镇转悠。N年前读书,一天下雪,全班级全部穿羊皮夹克羊皮大衣上学,个别的还穿皮靴皮裤。说明这个厂当时效益还不错,但也看到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没有突破的话,这个厂也要晚。后来果然完。
偶老家那些五、六十年代一路发展起来的合作社和工厂,基本都死了或卖了。
说明一件事很重要,有好的领导非常重要,带路人差劲,早晚要完。一个环境也很重要,当时乡政府的领导县政府决策层都是苏北过来,当年苏北没有乡镇企业的概念,到了江南做领导,难免不会管理不懂管理不知道引导。
吴仁宝就很坚持,当时江阴县政府那些外来领导甚至要他走人换人,换成自己派人来搞。给村民和吴仁宝顶住了。所以后果比较好,同时也说明吴仁宝公心比较多。偶老家干部私心重,原本那么多好企业都给搞垮,给承包出去、卖掉。
从效果来说,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方针长期看是赚钱的。八十年代华西村还不如我们这边生活水平好。
现在我们这里比他们那边要差一些,有钱的私人老板好一点,打工的90%就差很多。
干掉社办村办企业其实是对穷人的一种剥夺,剥夺了穷人作为原始企业的股东参与企业成长和成果的分成。
效果来说,那些坚持社办村办集体经济的村子,老百姓得利大一些。分家的地方看个人水平了,也有一些村都混得很好的。但是极少有这类互相帮扶的私有化村子存在。
从村社集体经济效果和结果来看,三十几年的开放,加上前三十年的集体建设,集体经济的存在,更加体现了公平和谐。搞私有,看地方,类似温州,五六十年代就做小生意,文革时也有市场的地方,搞集体经济也搞不起来。效果来说,贫富差距是很大,满街的温州洗头店和那些满版的温州经济新闻很是一对矛盾。
当93年之后苏南放弃苏南模式,搞改制以来,搞得好的地方少,坚持集体经济多一点的地方富裕。江阴就是坚持集体经济多一点。还有以前的沙洲-张家港,也是不错,但私有在私心的膨胀下发展起来,那些富豪哪个不是占了当时改制的横财。
缪斯奥洛奇 发表于 2011-10-24 09:21
就是个大陆版的新加坡呗……人家自己过得好就行呗……
到了TG,新加坡就不是新加坡咯!
华西村的企业里有二十万打工仔。
这应该算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吧。
ly203 发表于 2011-10-24 21:41
华西村的企业里有二十万打工仔。
这应该算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吧。
广义上来说是,资本主义多种多样的,纳粹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实也是人民委托政府管理的资本主义
基本上美国的现在就属于金融寡头资本主义,我国属于官僚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里面相对来说最坏的一种
神话就神话,神话是因为这样的村子少,神话是因为南方系的造谣污蔑。如果全国的村子都象华西村就好了。
为什么吴仁宝几十年来都没得到提拔…………
华西村还不就是靠办工业才富起来的。。所以说工业化才是富裕之路。。只是他们的觉悟比大陆其他农民要早而已 ,就像欧美,日本,韩国,台湾比大陆工业化早那么多年,才早富裕那么多年。 富裕不富裕跟敏煮肪油没撒大的关系。
这种为了政绩人为树立的典型,有普遍意义吗?把它的模式普及到全国,全国人民就能共同富裕吗?
kalasiki 发表于 2011-10-24 21:00
N年前就去参观过,前后去了五六次样子。吴仁宝以前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时和偶外公做生意一起聊天喝酒过。
总 ...
这才是实情。

话说起始点是大跃进时期号召农村大办社队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