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八十年从"磨刀造矛"到"震天撼海"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15:20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题:从“磨刀造矛”到“震天撼海”——中国军工八十周年记

  新华社记者罗沙

  1931年10月,伴随着江西官田兵工厂锤砧相撞的叮叮脆响,人民军工在烽火中诞生

  在战争岁月中经受洗礼,成长于艰苦创业的和平年代,在改革发展的恢宏征程里砥砺磨练,在世纪跨越的雄奇伟业中大放异彩。八十年间,人民军工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立起了覆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和配套等行业的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创造出万众瞩目的成就。

  成长:在烽火中历练

  江西省兴国县官田村一座条件简陋的兵工作坊旧址里,游客络绎不绝。墙壁上“一切为了前线”的标语还依稀可见,人民军工的先驱们生产武器、保障战争的工作场景仍历历在目。八十年前,就在这座小作坊工作里,人民军工像一个婴儿般蹒跚起步,在战争烟火的历练中,逐渐变大变强。

  “从简单的兵工作坊逐步发展为专业化生产、品种相对齐全的战时兵工生产体系,人民军工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陈求发说。

  1932年,官田兵工厂在枪炮科、弹药科基础上,组建了枪炮厂、杂械厂、弹药厂,成为当时中央苏区红军最大的兵工厂。

  1945年初,各根据地军工部门共有大小兵工厂约130个,职工近2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通过接收日伪兵工厂,建立人民兵工基地,扩大生产能力,仅东北地区兵工厂就先后修理和制造各种火炮1000多门,轻重机枪500余挺、步枪6700多支、冲锋枪1000多支、手榴弹80万枚、步枪子弹1600万发、掷弹筒弹6万发以及迫击炮弹、步兵炮弹、山野炮弹等60多万发。

  ……

  他身上布满了在兵工厂试验时被炸的累累伤痕,经过20多次手术,仍有多块弹片未曾取出。为了军工事业,他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即使如此,他还是用右手写出了《把一切献给党》。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他就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人民军工的先驱们在战火硝烟的岁月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陈求发说,“以吴运铎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高新工程精神为主体内容的军工优良传统,激励一代又一代军工人永远跟党走,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不懈追求,永续奋斗,是我们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突破:为了保家卫国

  路过北京东二环外通惠河北路,许多行人都会驻足中航工业大厦门前,观赏一架中国歼10战斗机的真实比例模型。外形优美的战机全副披挂,机首直指蓝天……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铁律!没有尖端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国防,想要捍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尊严,只能是空中楼阁。从诞生之日起,人民军工就把为国防和军队研制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作为首要任务。

  1956年我国制造的第一型多用途跨音速喷气式歼击机首飞成功,1960年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2年第一型潜射战略导弹发射成功……

  近十年来,我国成功组织实施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重大工程,新一代巡航导弹、歼10飞机、歼11系列飞机、新一代主战坦克、空警-2000预警机等一批新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开始列装部队,装备研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我国国防和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军工科研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同时,中国的军工经济也经历了一个蜕变过程。

  就在20世纪末期,一直平稳发展的中国军工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有人曾经预言,军工企业将成为中国不堪忍受的巨大包袱,谁都无能为力,有人甚至判断,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着政治上满分、经济上却只能零分的尴尬处境。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全国亏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然而,通过痛下决心调整改革,去掉附着在国防科技工业身上的顽疾,中国军工创造了奇迹。

  2010年,军工经济总收入突破1.3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军工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和人均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中航工业、中船重工、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电子等5家军工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跨越:勇于创新,永不僵化

  二战中,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开重大科技工程之先河。从此,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其对尖端武器装备的跨越式效应和对科技发展的引领性作用,为世界各国所争相效仿。几十年来,中国军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此为基点,中国国防整体实力与日俱增,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实施,重点突破了国防尖端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

  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船再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研制并成功试验,实现了炎黄子孙漫步苍穹的飞天梦想,完成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迈出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历史性一步。

  ……

  这样的一组事实不禁让人惊叹: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在全国授予的所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大部分出自国防科技工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半数以上由国防科技工业牵头组织和主要参与。如果要给这些事实加上一个注解,那就是“科技自主创新”。

  “国防科技工业的高端产品,民用产业的前沿技术,都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到的,也不是靠简单模仿就能掌握得了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只有坚持不懈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军民融合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徐斌说。

  放眼当今世界,先进的国防和尖端武器装备竞争的背后,其实质都是科技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八十年来,具有显著创新特色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核心能力保障体系、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体系已经深深扎根于国防科技工业之中。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样的告诫时刻萦绕在军工人的耳畔。”陈求发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中国军工人将让国防科技工业在发展进程中不断迸发出新的创新元素。”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1-10/21/c_122182387_3.htm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题:从“磨刀造矛”到“震天撼海”——中国军工八十周年记

  新华社记者罗沙

  1931年10月,伴随着江西官田兵工厂锤砧相撞的叮叮脆响,人民军工在烽火中诞生

  在战争岁月中经受洗礼,成长于艰苦创业的和平年代,在改革发展的恢宏征程里砥砺磨练,在世纪跨越的雄奇伟业中大放异彩。八十年间,人民军工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立起了覆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和配套等行业的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创造出万众瞩目的成就。

  成长:在烽火中历练

  江西省兴国县官田村一座条件简陋的兵工作坊旧址里,游客络绎不绝。墙壁上“一切为了前线”的标语还依稀可见,人民军工的先驱们生产武器、保障战争的工作场景仍历历在目。八十年前,就在这座小作坊工作里,人民军工像一个婴儿般蹒跚起步,在战争烟火的历练中,逐渐变大变强。

  “从简单的兵工作坊逐步发展为专业化生产、品种相对齐全的战时兵工生产体系,人民军工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陈求发说。

  1932年,官田兵工厂在枪炮科、弹药科基础上,组建了枪炮厂、杂械厂、弹药厂,成为当时中央苏区红军最大的兵工厂。

  1945年初,各根据地军工部门共有大小兵工厂约130个,职工近2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通过接收日伪兵工厂,建立人民兵工基地,扩大生产能力,仅东北地区兵工厂就先后修理和制造各种火炮1000多门,轻重机枪500余挺、步枪6700多支、冲锋枪1000多支、手榴弹80万枚、步枪子弹1600万发、掷弹筒弹6万发以及迫击炮弹、步兵炮弹、山野炮弹等60多万发。

  ……

  他身上布满了在兵工厂试验时被炸的累累伤痕,经过20多次手术,仍有多块弹片未曾取出。为了军工事业,他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即使如此,他还是用右手写出了《把一切献给党》。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他就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人民军工的先驱们在战火硝烟的岁月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陈求发说,“以吴运铎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高新工程精神为主体内容的军工优良传统,激励一代又一代军工人永远跟党走,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不懈追求,永续奋斗,是我们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突破:为了保家卫国

  路过北京东二环外通惠河北路,许多行人都会驻足中航工业大厦门前,观赏一架中国歼10战斗机的真实比例模型。外形优美的战机全副披挂,机首直指蓝天……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铁律!没有尖端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国防,想要捍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尊严,只能是空中楼阁。从诞生之日起,人民军工就把为国防和军队研制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作为首要任务。

  1956年我国制造的第一型多用途跨音速喷气式歼击机首飞成功,1960年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2年第一型潜射战略导弹发射成功……

  近十年来,我国成功组织实施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重大工程,新一代巡航导弹、歼10飞机、歼11系列飞机、新一代主战坦克、空警-2000预警机等一批新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开始列装部队,装备研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我国国防和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军工科研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同时,中国的军工经济也经历了一个蜕变过程。

  就在20世纪末期,一直平稳发展的中国军工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有人曾经预言,军工企业将成为中国不堪忍受的巨大包袱,谁都无能为力,有人甚至判断,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着政治上满分、经济上却只能零分的尴尬处境。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全国亏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然而,通过痛下决心调整改革,去掉附着在国防科技工业身上的顽疾,中国军工创造了奇迹。

  2010年,军工经济总收入突破1.3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军工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和人均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中航工业、中船重工、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电子等5家军工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跨越:勇于创新,永不僵化

  二战中,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开重大科技工程之先河。从此,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其对尖端武器装备的跨越式效应和对科技发展的引领性作用,为世界各国所争相效仿。几十年来,中国军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此为基点,中国国防整体实力与日俱增,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实施,重点突破了国防尖端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

  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船再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研制并成功试验,实现了炎黄子孙漫步苍穹的飞天梦想,完成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迈出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历史性一步。

  ……

  这样的一组事实不禁让人惊叹: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在全国授予的所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大部分出自国防科技工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半数以上由国防科技工业牵头组织和主要参与。如果要给这些事实加上一个注解,那就是“科技自主创新”。

  “国防科技工业的高端产品,民用产业的前沿技术,都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到的,也不是靠简单模仿就能掌握得了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只有坚持不懈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军民融合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徐斌说。

  放眼当今世界,先进的国防和尖端武器装备竞争的背后,其实质都是科技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八十年来,具有显著创新特色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核心能力保障体系、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体系已经深深扎根于国防科技工业之中。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样的告诫时刻萦绕在军工人的耳畔。”陈求发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中国军工人将让国防科技工业在发展进程中不断迸发出新的创新元素。”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1-10/21/c_122182387_3.htm
暂时没见到撼海
greatnmq 发表于 2011-10-21 12:44
暂时没见到撼海
自古英雄出二楼啊。天宫震天,蛟龙憾海
看到专题报道里的新坦克了,还是很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