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军无敌战士庞国兴为什么打不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7:50:54
《喜马拉雅的凯歌》作者张伟松(左一)、陈家夫(右一)与第55师原副师长姜玉安合影。

 

张伟松、陈家夫简介

    张伟松,1936年生于湖南,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学员、译电员、资料员、连长、师作训参谋、团机要股长、团参谋长、团长等职。1997年退休。

    陈家夫,1932年4月10日生于陕西省石泉县后柳镇。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经战士、班长、见习员、保密员、见习参谋,作训参谋,作训处长、科长、处长等职。1992年退休。

    1998年,张伟松、陈家夫合著了纪实性文学作品《喜马拉雅的凯歌》。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时,陈家夫同志任55师作战科参谋,参与和拟写了该师对印作战的大部文电和作战文书,掌握、了解55师西山口自卫反击战情况。战后1963年,又在北京参加了总参谋部主持召开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总结。张伟松同志1962年任反击作战部队主力165团机要股副股长,参与了该团作战方面的相关工作,1963年4月,参加了南京军区召集中印边境作战各参战部队的指挥员,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战役研讨工作,掌握、了解中印边境作战的情况。由他们二人合写的《喜马拉雅的凯歌》在全军发行,兰州军区政治部和总政文化部称其为“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11日18日8时30分,我军按计划发起总攻。

18日9时20分,担任正面攻击任务之步兵第165团突破了印军前沿阵地。印军在我猛烈炮火袭击和勇猛的冲击下,主力开始向南逃跑。该团在炮兵第306团和炮兵第308团随伴火炮支援下,边追边打连续攻克江让南侧无名高地、努如郎、3号桥,并迅速向纵深发展。

18日晨,第163团3营之第9连在营长李国英带领下,攻击西山口北之无名高地,击退印军3次反扑,夺取了3个炮兵阵地,抢占西山口。盘踞在西山口附近之印军,一部顽抗,大部向南逃跑。第163团团长解全威令第1营和3营之第8连向南追击,以第3营主力和第2营2个连,在第165团配合下,攻歼西山口附近之印军。

18日12时20分,第165团追至西山口北侧1号桥地区,印军凭借居高临下有利地形拼死顽抗。经约30分钟激战,全歼负隅顽抗之印军。

第163团第9连在攻占西山口无名高地中,第4班副班长庞国兴,在追击中,因夜暗与主力失去联系,途中先后与6班战士王世军、冉福林,第8班副班长周文轩相遇,4人自动组成战斗小组,继续向印军纵深追击。深入印军纵深7.5公里,两天打了5仗,勇敢机智地连续夺取印军2个炮兵阵地,歼灭印军7人,缴获87.6加榴炮7门,并为追击印军的第163团第1连带路,该连又缴获了8门87.6加榴炮,使印军第5野炮团的24门炮,三分之二落入了我第163团之手。

庞国兴小组深入敌后孤胆作战,为主力向印军纵深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战后,庞国兴荣立一等功,国防部授予他“机智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称号,王世军、冉福林、周文轩3人均荣立二等功,并在部队中开展了“学习庞国兴”的活动。

18日15时,第165团与第163团会合,战斗于18时基本结束。

 

英雄的庞国兴战斗小组

文/张伟松  陈家夫





庞国兴战斗小组(中为庞国兴)   

  霍希尔·辛格旅长到任后的头一件事,便是来到西山口南侧约2公里处的第五野炮团团部,和团长夏尔马中校会晤。作为一各军械专家,辛格准将对这个团的24门87.6加农榴弹炮很感兴趣。他对夏尔马说:“这种装在大转盘上的野炮,能环转360度射角,射程达12公里以上,每分钟可发射5发炮弹,也就是说你的24门炮每一分钟可以发射120发炮弹……”   

  西山口几位步兵营们对能得到一个野炮团的直接支援感到高兴。

  辛格准将要求在战斗未发起前,有一半左右火炮在游动阵地上打击达旺河对岸的中国军人,实行打了就跑的机动战术,不要轻易暴露基本阵地,以免遭中国炮兵的报复破坏。

  辛格准将还对夏尔马说:“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到了万分紧急、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中国军队突然袭击来到你的阵地前,你的部下应该沉着地将火炮炸毁,不使其落在中国人手中。”   

  送走旅长的第二天,夏尔马立即带领下属,由后向前展开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旅长在电话里告诉他,要他不要过于吝啬,发现目标就开炮,教训教训中国人。

  夏尔马果然在以后的十几天里,几乎每天大雾一散就向达旺河对岸开炮,有几发炮弹落在达旺白色的寺院附近,使寺庙里的喇嘛、尼姑们大为恐慌。往来的车辆当然更是野炮团的目标。断断续续,忽紧忽慢的隆隆炮声,使浓重的战争气氛一直笼罩在达旺河两岸。

  对印军炮火的袭扰,我方炮火也曾开炮还击,并在18日的火力准备中,把印军炮阵地作为重点给予打击,但终因印军炮兵阵地游动不定,机动性强,打了就走,隐蔽良好而收效甚微。夏尔马的野炮团成了支撑其前沿步兵士气的兴奋剂,配合其步兵作战的助燃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军机动并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然而,这样一件增加几个炮兵团都很难做到的事,竟被我军几名年轻战士顺手牵羊地做到了。他们就是战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正式授予全军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一六三团九连副班长、一等功臣庞国兴,以及他所带领的战斗小组的勇士:二等功臣王世军、冉福林和周文轩等。

  11月18日上午10时左右,西山口东北侧无名高地之敌,被一六三团九连全歼,王元兴带领连主力正在围歼利用一块巨石继续顽抗的一股印军时,二排四班副班长庞国兴和王世军,跟踪追击另一股向南逃跑的五六十个敌人,与连队失去了联系。

  他们穿过丛林,插上公路猛追逃敌,落荒而逃的印军边跑边回头射击,子弹呼啸着从庞国兴等人头顶、身旁穿过,庞国兴端起冲锋枪一边扫射,一边穷追不舍,丧魂落魄的逃敌不知追兵多少,只顾向南逃命,丢下了一路的枪支、弹药、衣物,庞国兴等不予理睬,加紧追击。 

  半路上,突然从左侧丛林边的石崖上跳下两个人来,庞国兴猛喝一声:“什么人?”“自己人。”从回答声中庞国兴听出是八班副班长周文轩,只见他带着四川籍的小个子新战士冉福林迅速向前靠拢,庞国兴手指前方轻声说道:“前面有一股敌人逃跑,有五六十个人,东西丢了一路,看来已经吓破了胆啦!咱们快追!”

  王世军建议四人成立战斗小组,推选庞国兴为组长,便立即兵分两路沿着公路两侧向南追击。突然间,一阵激烈的枪声从左侧山梁上响起,密集的弹雨打得路边崖石上碎石横飞。庞国兴大喊一声:“卧倒!注意隐蔽。”四人迅速隐蔽在公路边一台印军遗弃的推土机旁,利用地形向敌人还击,将左侧山梁印军火力压了下去,随即发现山梁背后隐蔽配置着印军一个炮兵阵地,4门87.6加农榴弹炮正在不断向我军发射,一排排的炮弹呼啸着向西山口及其以北倾泻着。

  王世军建议:“先干掉敌人炮阵地……”  

  庞国兴冷静地说:“对!要打掉敌人的炮阵地。八班副你和王世军,从左侧迂回到敌人炮阵地后面的小高地;我带冉娃子,沿公路两侧正面隐蔽接敌。越近越好,突然袭击,才能消灭敌人。”

  四人立即兵分两路,穿过路旁的山林,隐蔽地向敌人炮兵阵地接近,在森林中又与本连九班班长魏应武等三人会合,便一齐向敌人炮阵地接近。只见印军炮阵地上吵吵嚷嚷,乱成一团,有一门火炮已挂上汽车牵引架,另外三门仍在继续发射,判定是敌人准备逃跑,但因意见不一,正在互相吵嚷,嚷嚷不休。

  庞国兴、周文轩、魏应武等立即组织火力掩护,抢占了阵地附近的山梁,山梁上担任警戒和掩护的几名印军慌忙丢下武器钻入丛林逃命,印军炮阵地完全暴露在庞国兴等勇士们的枪口下,一阵密集的弹雨猛扫敌阵,直打得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印军在慌乱中,丢下已装上炮弹来不及发射的三门87.6加农榴弹炮,爬上汽车拖着一门大炮沿路向南逃命。慌乱之中,跑出不远,车辆、火炮即翻入路旁的悬崖深谷,炮毁人亡。

  占领了敌人炮阵地后,庞国兴指挥大家动手拆去炮上的瞄准具和步枪枪机,捆在一起藏进附近草丛,又继续沿公路两侧追击逃敌,发现公路拐弯处有几个印度兵,正在推一辆熄火的吉普车,庞国兴兴奋地说:“小车上一定有大官,赶快追,抓活的!”带领王世军、冉福林一齐冲向前去,三人大喊杀声,吓得车上敌人慌忙将4部电台、望远镜、炮队镜,以及行李、干粮和一大捆地图从车上丢下,迅速发动汽车向南逃命。



越过敌人的炮兵阵地,继续向前追击。

  庞国兴和王世军、冉福林将敌人丢弃的装备捡在一起,调皮的冉福林从地上捡起一张白纸写道:“今收到印度侵略军大炮3门、电台4部……”中国边防部队九连庞、王、冉三战士。1962年11月18日上午。”将纸条压在炮队镜下,又沿着公路向前追击。

  拐过一个弯道,登上一处山梁,又发现正前方约500米处印军一处炮阵地,4门87.6加榴炮正在向西山口方向发射,三人居高临下,隐蔽接近至距敌约200米处,两面夹击,一齐开火,打得敌人蒙头转向。

  印军炮阵地指挥官立即下令士兵一面登车,一面倒装炮弹,将4门大炮炸毁,仓惶驾车向南逃命。

  庞国兴等从高地进入丛林,只觉得又饿又累,已经一个昼夜没有吃喝、休息了。此时,八班副周文轩追歼另一路逃敌,和小组失去了联系,庞国兴等三人

决定稍事休息,找点水喝,再继续追歼敌人。

  只见从西山口方向上,几百名溃败的印军似潮水般涌来,三人立即转移到一处有利地形上隐蔽观察,准备战斗。山林中一时找不到水源,他们抓起地上的残雪,就着剩下不多的一点点干粮强咽下去,精神振作了许多。三人一起商量下步如何行动。

  王世军说:“四班副,你是党员,又是老兵、神枪手,你当组长,我和冉娃子听从你的领导,一起克服困难,消灭敌人。”

  冉福林操着四川口音说:“要得。四班副你大胆指挥吧!”

  庞国兴望着身边生死相依的战友,激动地说:“我们追击敌人来到了敌人后方,和主力暂时失去了联系,一定要拧成一股绳,活要活在一起,死也死在一起。敌人多了,我们就避开他打游击;敌人少了,我们就吃掉他。我相信主力部队不久就会上来的。”

  三人整整行装,提枪向森林边沿赶来,发现公路边有一座帐篷,正准备包抄过去,突然从旁边树林中打过一排子弹,三人立即依靠大树隐蔽还击,打倒了两名敌人,一个军官模样的印军从帐篷后窜上公路,庞国兴轻扣扳机,敌人应声栽倒在路边,接着又开枪打伤另一名正在逃跑的印军军官。这时,发现东南侧300米开外敌人另一处炮阵地正在向北射击。同时听得从西山口上快速冲下来一支部队,大喊杀声,沿公路向南而来。

  庞国兴等定睛一看,是本团一连过来了,高兴得一蹦好高,主动给一连带路,迅速攻占了敌人最后一处炮阵地,缴获87.6加农榴弹炮8门。直到20日下午,庞国兴小组才回到了自己的连队。周文轩也从另一路与主力会合。



面对我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印军举手投降。 



印军从隐蔽的树草丛中出来,举手投降。

  庞国兴小组在两天多的时间里,追击敌人15里,连打5仗,歼灭了5股逃敌,攻克敌人炮兵阵地两处,缴获敌人87·6加农榴弹炮7门及其他装备物资、枪支弹药一部;加上他们为一连带路最后缴获的8门和印军逃命时汽车上带走翻入深谷的1门,印度第五野炮团的24门87.6加农榴弹炮,三分之二落到了我一六三团手中。剩下的几门在逃命途中翻下深沟成了一堆废铁。

  真不知空手逃回印度的夏尔马中校,在得知自己全团半数以上的大炮落在

了三个年轻的中国士兵手中,而自己手下几百名“训练有素”的勇士们,竟在这几个‘‘娃娃兵”面前抱头鼠窜,该作何感想呢?!

   (摘自张伟松、陈家夫合著《喜马拉雅的凯歌》)



注:“前面有一股敌人逃跑,有五六十个人,东西丢了一路,看来已经吓破了胆啦!咱们快追!”希望我们现在的士兵也能庞国兴们一样英勇!

1_201010032055571.jpg (109.7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0-20 19:44 上传

《喜马拉雅的凯歌》作者张伟松(左一)、陈家夫(右一)与第55师原副师长姜玉安合影。

 

张伟松、陈家夫简介

    张伟松,1936年生于湖南,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学员、译电员、资料员、连长、师作训参谋、团机要股长、团参谋长、团长等职。1997年退休。

    陈家夫,1932年4月10日生于陕西省石泉县后柳镇。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经战士、班长、见习员、保密员、见习参谋,作训参谋,作训处长、科长、处长等职。1992年退休。

    1998年,张伟松、陈家夫合著了纪实性文学作品《喜马拉雅的凯歌》。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时,陈家夫同志任55师作战科参谋,参与和拟写了该师对印作战的大部文电和作战文书,掌握、了解55师西山口自卫反击战情况。战后1963年,又在北京参加了总参谋部主持召开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总结。张伟松同志1962年任反击作战部队主力165团机要股副股长,参与了该团作战方面的相关工作,1963年4月,参加了南京军区召集中印边境作战各参战部队的指挥员,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战役研讨工作,掌握、了解中印边境作战的情况。由他们二人合写的《喜马拉雅的凯歌》在全军发行,兰州军区政治部和总政文化部称其为“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11日18日8时30分,我军按计划发起总攻。

18日9时20分,担任正面攻击任务之步兵第165团突破了印军前沿阵地。印军在我猛烈炮火袭击和勇猛的冲击下,主力开始向南逃跑。该团在炮兵第306团和炮兵第308团随伴火炮支援下,边追边打连续攻克江让南侧无名高地、努如郎、3号桥,并迅速向纵深发展。

18日晨,第163团3营之第9连在营长李国英带领下,攻击西山口北之无名高地,击退印军3次反扑,夺取了3个炮兵阵地,抢占西山口。盘踞在西山口附近之印军,一部顽抗,大部向南逃跑。第163团团长解全威令第1营和3营之第8连向南追击,以第3营主力和第2营2个连,在第165团配合下,攻歼西山口附近之印军。

18日12时20分,第165团追至西山口北侧1号桥地区,印军凭借居高临下有利地形拼死顽抗。经约30分钟激战,全歼负隅顽抗之印军。

第163团第9连在攻占西山口无名高地中,第4班副班长庞国兴,在追击中,因夜暗与主力失去联系,途中先后与6班战士王世军、冉福林,第8班副班长周文轩相遇,4人自动组成战斗小组,继续向印军纵深追击。深入印军纵深7.5公里,两天打了5仗,勇敢机智地连续夺取印军2个炮兵阵地,歼灭印军7人,缴获87.6加榴炮7门,并为追击印军的第163团第1连带路,该连又缴获了8门87.6加榴炮,使印军第5野炮团的24门炮,三分之二落入了我第163团之手。

庞国兴小组深入敌后孤胆作战,为主力向印军纵深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战后,庞国兴荣立一等功,国防部授予他“机智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称号,王世军、冉福林、周文轩3人均荣立二等功,并在部队中开展了“学习庞国兴”的活动。

18日15时,第165团与第163团会合,战斗于18时基本结束。

 

英雄的庞国兴战斗小组

文/张伟松  陈家夫





庞国兴战斗小组(中为庞国兴)   

  霍希尔·辛格旅长到任后的头一件事,便是来到西山口南侧约2公里处的第五野炮团团部,和团长夏尔马中校会晤。作为一各军械专家,辛格准将对这个团的24门87.6加农榴弹炮很感兴趣。他对夏尔马说:“这种装在大转盘上的野炮,能环转360度射角,射程达12公里以上,每分钟可发射5发炮弹,也就是说你的24门炮每一分钟可以发射120发炮弹……”   

  西山口几位步兵营们对能得到一个野炮团的直接支援感到高兴。

  辛格准将要求在战斗未发起前,有一半左右火炮在游动阵地上打击达旺河对岸的中国军人,实行打了就跑的机动战术,不要轻易暴露基本阵地,以免遭中国炮兵的报复破坏。

  辛格准将还对夏尔马说:“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到了万分紧急、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中国军队突然袭击来到你的阵地前,你的部下应该沉着地将火炮炸毁,不使其落在中国人手中。”   

  送走旅长的第二天,夏尔马立即带领下属,由后向前展开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旅长在电话里告诉他,要他不要过于吝啬,发现目标就开炮,教训教训中国人。

  夏尔马果然在以后的十几天里,几乎每天大雾一散就向达旺河对岸开炮,有几发炮弹落在达旺白色的寺院附近,使寺庙里的喇嘛、尼姑们大为恐慌。往来的车辆当然更是野炮团的目标。断断续续,忽紧忽慢的隆隆炮声,使浓重的战争气氛一直笼罩在达旺河两岸。

  对印军炮火的袭扰,我方炮火也曾开炮还击,并在18日的火力准备中,把印军炮阵地作为重点给予打击,但终因印军炮兵阵地游动不定,机动性强,打了就走,隐蔽良好而收效甚微。夏尔马的野炮团成了支撑其前沿步兵士气的兴奋剂,配合其步兵作战的助燃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军机动并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然而,这样一件增加几个炮兵团都很难做到的事,竟被我军几名年轻战士顺手牵羊地做到了。他们就是战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正式授予全军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一六三团九连副班长、一等功臣庞国兴,以及他所带领的战斗小组的勇士:二等功臣王世军、冉福林和周文轩等。

  11月18日上午10时左右,西山口东北侧无名高地之敌,被一六三团九连全歼,王元兴带领连主力正在围歼利用一块巨石继续顽抗的一股印军时,二排四班副班长庞国兴和王世军,跟踪追击另一股向南逃跑的五六十个敌人,与连队失去了联系。

  他们穿过丛林,插上公路猛追逃敌,落荒而逃的印军边跑边回头射击,子弹呼啸着从庞国兴等人头顶、身旁穿过,庞国兴端起冲锋枪一边扫射,一边穷追不舍,丧魂落魄的逃敌不知追兵多少,只顾向南逃命,丢下了一路的枪支、弹药、衣物,庞国兴等不予理睬,加紧追击。 

  半路上,突然从左侧丛林边的石崖上跳下两个人来,庞国兴猛喝一声:“什么人?”“自己人。”从回答声中庞国兴听出是八班副班长周文轩,只见他带着四川籍的小个子新战士冉福林迅速向前靠拢,庞国兴手指前方轻声说道:“前面有一股敌人逃跑,有五六十个人,东西丢了一路,看来已经吓破了胆啦!咱们快追!”

  王世军建议四人成立战斗小组,推选庞国兴为组长,便立即兵分两路沿着公路两侧向南追击。突然间,一阵激烈的枪声从左侧山梁上响起,密集的弹雨打得路边崖石上碎石横飞。庞国兴大喊一声:“卧倒!注意隐蔽。”四人迅速隐蔽在公路边一台印军遗弃的推土机旁,利用地形向敌人还击,将左侧山梁印军火力压了下去,随即发现山梁背后隐蔽配置着印军一个炮兵阵地,4门87.6加农榴弹炮正在不断向我军发射,一排排的炮弹呼啸着向西山口及其以北倾泻着。

  王世军建议:“先干掉敌人炮阵地……”  

  庞国兴冷静地说:“对!要打掉敌人的炮阵地。八班副你和王世军,从左侧迂回到敌人炮阵地后面的小高地;我带冉娃子,沿公路两侧正面隐蔽接敌。越近越好,突然袭击,才能消灭敌人。”

  四人立即兵分两路,穿过路旁的山林,隐蔽地向敌人炮兵阵地接近,在森林中又与本连九班班长魏应武等三人会合,便一齐向敌人炮阵地接近。只见印军炮阵地上吵吵嚷嚷,乱成一团,有一门火炮已挂上汽车牵引架,另外三门仍在继续发射,判定是敌人准备逃跑,但因意见不一,正在互相吵嚷,嚷嚷不休。

  庞国兴、周文轩、魏应武等立即组织火力掩护,抢占了阵地附近的山梁,山梁上担任警戒和掩护的几名印军慌忙丢下武器钻入丛林逃命,印军炮阵地完全暴露在庞国兴等勇士们的枪口下,一阵密集的弹雨猛扫敌阵,直打得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印军在慌乱中,丢下已装上炮弹来不及发射的三门87.6加农榴弹炮,爬上汽车拖着一门大炮沿路向南逃命。慌乱之中,跑出不远,车辆、火炮即翻入路旁的悬崖深谷,炮毁人亡。

  占领了敌人炮阵地后,庞国兴指挥大家动手拆去炮上的瞄准具和步枪枪机,捆在一起藏进附近草丛,又继续沿公路两侧追击逃敌,发现公路拐弯处有几个印度兵,正在推一辆熄火的吉普车,庞国兴兴奋地说:“小车上一定有大官,赶快追,抓活的!”带领王世军、冉福林一齐冲向前去,三人大喊杀声,吓得车上敌人慌忙将4部电台、望远镜、炮队镜,以及行李、干粮和一大捆地图从车上丢下,迅速发动汽车向南逃命。



越过敌人的炮兵阵地,继续向前追击。

  庞国兴和王世军、冉福林将敌人丢弃的装备捡在一起,调皮的冉福林从地上捡起一张白纸写道:“今收到印度侵略军大炮3门、电台4部……”中国边防部队九连庞、王、冉三战士。1962年11月18日上午。”将纸条压在炮队镜下,又沿着公路向前追击。

  拐过一个弯道,登上一处山梁,又发现正前方约500米处印军一处炮阵地,4门87.6加榴炮正在向西山口方向发射,三人居高临下,隐蔽接近至距敌约200米处,两面夹击,一齐开火,打得敌人蒙头转向。

  印军炮阵地指挥官立即下令士兵一面登车,一面倒装炮弹,将4门大炮炸毁,仓惶驾车向南逃命。

  庞国兴等从高地进入丛林,只觉得又饿又累,已经一个昼夜没有吃喝、休息了。此时,八班副周文轩追歼另一路逃敌,和小组失去了联系,庞国兴等三人

决定稍事休息,找点水喝,再继续追歼敌人。

  只见从西山口方向上,几百名溃败的印军似潮水般涌来,三人立即转移到一处有利地形上隐蔽观察,准备战斗。山林中一时找不到水源,他们抓起地上的残雪,就着剩下不多的一点点干粮强咽下去,精神振作了许多。三人一起商量下步如何行动。

  王世军说:“四班副,你是党员,又是老兵、神枪手,你当组长,我和冉娃子听从你的领导,一起克服困难,消灭敌人。”

  冉福林操着四川口音说:“要得。四班副你大胆指挥吧!”

  庞国兴望着身边生死相依的战友,激动地说:“我们追击敌人来到了敌人后方,和主力暂时失去了联系,一定要拧成一股绳,活要活在一起,死也死在一起。敌人多了,我们就避开他打游击;敌人少了,我们就吃掉他。我相信主力部队不久就会上来的。”

  三人整整行装,提枪向森林边沿赶来,发现公路边有一座帐篷,正准备包抄过去,突然从旁边树林中打过一排子弹,三人立即依靠大树隐蔽还击,打倒了两名敌人,一个军官模样的印军从帐篷后窜上公路,庞国兴轻扣扳机,敌人应声栽倒在路边,接着又开枪打伤另一名正在逃跑的印军军官。这时,发现东南侧300米开外敌人另一处炮阵地正在向北射击。同时听得从西山口上快速冲下来一支部队,大喊杀声,沿公路向南而来。

  庞国兴等定睛一看,是本团一连过来了,高兴得一蹦好高,主动给一连带路,迅速攻占了敌人最后一处炮阵地,缴获87.6加农榴弹炮8门。直到20日下午,庞国兴小组才回到了自己的连队。周文轩也从另一路与主力会合。



面对我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印军举手投降。 



印军从隐蔽的树草丛中出来,举手投降。

  庞国兴小组在两天多的时间里,追击敌人15里,连打5仗,歼灭了5股逃敌,攻克敌人炮兵阵地两处,缴获敌人87·6加农榴弹炮7门及其他装备物资、枪支弹药一部;加上他们为一连带路最后缴获的8门和印军逃命时汽车上带走翻入深谷的1门,印度第五野炮团的24门87.6加农榴弹炮,三分之二落到了我一六三团手中。剩下的几门在逃命途中翻下深沟成了一堆废铁。

  真不知空手逃回印度的夏尔马中校,在得知自己全团半数以上的大炮落在

了三个年轻的中国士兵手中,而自己手下几百名“训练有素”的勇士们,竟在这几个‘‘娃娃兵”面前抱头鼠窜,该作何感想呢?!

   (摘自张伟松、陈家夫合著《喜马拉雅的凯歌》)



注:“前面有一股敌人逃跑,有五六十个人,东西丢了一路,看来已经吓破了胆啦!咱们快追!”希望我们现在的士兵也能庞国兴们一样英勇!
英雄
好文,这本书要去看一下
英雄啊
在朝鲜战争的时候也有一个人一人俘虏了六十多个英军的
ying xiong
呀呵,对印作战的事啊,少见文章,得看看!
最右边的兵可真够帅的
我军的英勇顽强和印军的溃逃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有了这么富有戏剧性的场面。
身着65的PLA代表了华夏几千年来军人精神气的最高点!!
哈哈!痛快!
最猛的还是陈代富老前辈,人称活着的黄继光。
逸仙润之尊仲尼 发表于 2011-10-21 04:00
身着65的PLA代表了华夏几千年来军人精神气的最高点!!
哥……那是五五式军服……
最猛的还是陈代富老前辈,人称活着的黄继光。
这个称号好猛!
总想起朝鲜战争时我军一个人阻击N多人的故事。
机器人也不如他。
这叫三锅情何以堪
历史不能假设,向英雄敬礼!
巅峰啊.阿三不自量力了.
  ....过分了,不带用拳头打脸的。。。。。
sunbamboo124 发表于 2011-10-21 15:45
哥……那是五五式军服……
:lol   谢谢叔叔指导  明白了
朝鲜的那个叫刘光子,一个俘虏了六十多英国兵,只是这么英勇都没有得到特等功,可想当时土公的战斗力,空一格不去台湾天理不容啊
朝鲜的那个叫刘光子,一个俘虏了六十多英国兵,只是这么英勇都没有得到特等功,可想当时土公的战斗力,空一格不去台湾天理不容啊
杀尽阿三百万兵,腰间AK血犹腥。
逸仙润之尊仲尼 发表于 2011-10-21 04:00
身着65的PLA代表了华夏几千年来军人精神气的最高点!!
。。。。。。。。62年没有65,,,,,,,
致敬!!!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1-10-22 12:03
朝鲜的那个叫刘光子,一个俘虏了六十多英国兵,只是这么英勇都没有得到特等功,可想当时土公的战斗力,空一 ...
当时特等功只有两人,就连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也才是一等功,要是空一格那边,还不吹上天?
哦,也不一定,正好看《三毛从军记》,剧中名言:要以无数无名的岳武穆造就一个有名的岳武穆,要以无数无名的华盛顿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说不定那些TG的英雄们,在空一格军中就是个三毛!
那时候小白兔的气场实在太强大,太强大了~
当时特等功只有两人,就连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也才是一等功,要是空一格那边,还不吹上天?  哦,也不一 ...
英雄!
小白求解,啥是空一格?
空一格,果粉中的大英雄,常总桶。
兵败如山倒啊,势如破竹
战场上怕死的人反而死的快
TG人太多了,特等功不好混
现在我们仍然有这样的士兵,但现在我们缺乏毛主席这样的伟人啊!忘战必危~!
向英雄致敬!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soso_e179:}
在我们仍然有这样的士兵,但现在我们缺乏毛主席这样的伟人啊!忘战必危~!

senmi77 发表于 2011-10-22 12:38
当时特等功只有两人,就连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也才是一等功,要是空一格那边,还不吹上天?
哦,也不一 ...


抗美援朝中特等功很多,特级英雄只有两个:一个是黄继光,另一个是杨根思。。。
senmi77 发表于 2011-10-22 12:38
当时特等功只有两人,就连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也才是一等功,要是空一格那边,还不吹上天?
哦,也不一 ...


抗美援朝中特等功很多,特级英雄只有两个:一个是黄继光,另一个是杨根思。。。
阿三的战斗力可以和比利亚相比了,战争时,用一部分伞兵去敌后去骚扰,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文章太长啦,还没看完呢!
可惜80年代的这类文学都太烂,印度旅长的话中国作家都知道。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1-10-22 12:20
。。。。。。。。62年没有65,,,,,,,
{:lei:}对啊,但是怎么他们的领章和军衔那个时候就没有了,都变成一颗红心和红肩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