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副院长杀院长调查:知遇之恩变反目为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31:06
政法学院副院长杀院长调查:知遇之恩变反目为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0日 央视法治在线


  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节目2011年9月20日播出《江西冲动的代价》,以下为节目实录:
  江西 冲动的代价 昔日法学教授 今日刑案被告人

  【导语】不久前,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刑事案件,这起案件在当地轰动一时,法庭上只有唯一的一名被告人,其身份极为特殊,他是当地一所大学政法学院的副院长、有名的法学教授,但让人震惊的是,就是这个法学教授竟然一手杀害了他的顶头上司,这所政法学院的院长。听说过这一凶案的人都为此感到疑惑,副院长和院长之间究竟产生了怎样的纠葛,竟会引发这样的惨剧呢?本台记者日前赶赴九江,独家调查采访了这一案件的始末。

  【标题2】时隔半年  悲剧依旧成为敏感话题

  【正文】九江学院位于著名的风景区庐山脚下,这是当地唯一的一所本科类院校,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距离这起凶案的发生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此都避而不谈,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在校园里忌讳的话题。

  随行的民警告诉记者,当初这一凶案就发生在这个“厚德楼”的六层,这一楼层是政法学院的行政办公区,正值午休时间,走在深邃幽暗的楼道里,不由地让人感到有些不安。

  民警打开的这间屋子是案件的第一现场,这里仍保持着几个月前案发时的原样,如今到处已落满灰尘,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就是本案当中的被害人,政法学院的院长——李长江。

  斯人已逝,警方向记者讲述了当时案发的经过。

  【标题3】院长失踪 办公室凌乱不堪

  (闪白)时间拨回到2011年1月12日上午,快要放寒假了,学校的事务繁多,但政法学院的老师却发现他们的院长李长江从昨天起就失踪了,打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李长江的家里人也在着急前一天晚上他怎么没有回家。办公室主任翻出备用钥匙打开了李长江院长的办公室,原本整洁的办公桌变得凌乱不堪、落地窗帘也被扯落了下来,老师们有了不祥的预感,他们立即向警方报了案。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赶到现场以后呢,就发现现场有一些这个打斗的痕迹和这个血迹,那个时候我们就感觉到这个事情,院长肯定是出事了。

  【标题】行凶痕迹随处可见  搜寻遇害者

  【正文】在办公桌背后的窗台上,有一些细微的呈喷溅状血迹,墙壁上还有许多细小的刮痕,这应该是作案者留下的痕迹,他试图把喷溅在墙上的血迹刮去。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我们粗略的算一下,大概有1000几百个,就是喷溅状血迹的血点,为了不让大家看到这个血点,他用那个工具把这个血点一点一点的把它扣掉

  【正文】在这间办公室的地板上,同样有着擦拭过的痕迹,作案者有意抹去屋内的血迹,显然是为了掩人耳目,那么,在行凶之后,他会把李长江院长藏在哪儿呢?警方开始了四处的寻找。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在整栋大楼搜索的过程中,我们在八楼,首先在八楼发现的很多那个焚烧的那种黑色的灰迹,在八楼发现

  【标题5】灰烬从何来  电梯井里现惊人一幕

  【正文】八楼处于这栋办公楼的顶层,并没有人在这里烧东西,那么,这些黑色的灰烬从何而来的呢?民警查遍了整个楼层,他们发现在楼角有一个直通到一楼的电梯井,灰烬应该就是从这里飘出来的。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那么这个电梯井就相当于一个烟囱,烟囱那么很可能是在一楼烧的,那么这个灰烬随着烟囱的这种效应呢,就飘了八楼,那么我们马上就赶到一楼,赶到这个电梯井的最底部,

  把这个电梯井打开以后,果然发现里面有一具烧焦的尸体

  【正文】之前不详的预感,成了眼前的事实,李长江院长不幸被害了,难以相信凶案竟然会发生在这个每天人来人往的大楼里,但却无人察觉到身边的罪行。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对犯罪分子为什么在这个地方,选择在这个地方杀人,选择在这个时候杀人,什么人杀的他,无数个问号在我们侦察员脑子中

  下节导视:杀人焚尸,手段残忍,看警方如何锁定真凶。请继续收看“法学教授杀人案调查”

  【冲动的代价】图财害命?还是报复行凶?

  【导语】被害人李长江今年39岁,在九江学院工作了十年之久,是学校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之一,同事评价他“平时比较低调,话不多,做事踏实,一向与人为善。”除了担任政法学院的院长职务,李长江还在校外的几家律师事务所兼职,社会交往广泛。那么行凶者作案的动机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图财害命,还是另有他因呢?

  【正文】“厚德楼”是九江学院主要的行政办公楼,包括政法学院在内,共有七个二级学院分布在各个楼层办公,每天校内、校外的人在此自由出入,大门口却并没有人员值守,楼里的几个办公室先前发生过财物被盗案件,当地警方为此曾给校方建议过,在每个楼层安装上摄像头,以增加安全防范的系数,但由于经费问题,大楼的监控系统只是流于空谈,直至发生了这一凶案,凶手因此躲过了所有的视线,隐秘地完成了作案。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什么样的人杀了人之后,不立即逃跑,而一直停留在现场去清理这个尸体,包括现场,如果仅仅是一个盗窃案引起的杀人,他会把人打倒以后,立即逃走,他没必要去清理现场。

  【标题2】确立遇害时间 初步推测作案过程

  【正文】凶手并非为谋财害命而来,他找李长江看来另有所图。警方访问了多名老师,据其中一个老师讲,在报案前一天的上午九点,他还去过李长江的办公室,当时李长江并没有什么异常,两人谈了些工作上的事情,这个老师就离开了,他是最后一个见到李长江的人,此后院长办公室的大门紧闭,李长江再也没有了联系。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之后)很多老师去找他,到他办公室去敲门,没有回音,没有回音然后开一下门,打不开,那么根据他(李长江)的手机的判断来讲,我们当时也看一下,他当时9点钟以后就没有通话了,那么说没有通话以后呢11点钟关机,那么我们判断这个时候,9点钟到11点钟中间肯定是他遇害了

  【正文】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期间老师们几次叩响院长办公室的房门,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扇大门的背后,李长江已经遭到了不测,凶手此时正躲在里面一点一点地清理着窗台和地板上的血迹,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等到夜幕降临,大楼里空无一人的时候,凶手悄悄打开了紧闭了一天的房门,用窗帘包裹住尸体,将其推到了十几米之外的电梯井里,点火焚烧,企图焚尸灭迹,然后逃离现场。

  【标题3】掩盖罪证反露端倪 钥匙成关键

  这是警方对凶手作案过程的猜测。凶手如此处心积虑的想要掩盖罪证,反而让警方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我们感到这犯罪分子对这栋楼那是非常非常的熟悉。那么说我们初步就把犯罪分子圈定在这个楼的工作人员。

  【正文】由于经费不到位,这个八层的办公楼始终没有安装电梯,空空荡荡的电梯井位于大楼的最右侧,民警带记者来到了位于一层的电梯井,时隔大半年之久,再次打开电梯井入口的这扇木门,记者仍能发现地板上残留的灰烬,透过手电筒的灯光,隐约还能够看到井底焚烧过的黑色印记,事实上,警方当初之所以判断凶手就是这个楼里的工作人员,正是这个黑洞洞的电梯井给了他们破案的灵感。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第一点这个电梯井它每一个出入口都是锁的,一到八层都是锁的。二,这个凶手他能够找到这个电梯井这个钥匙,把这电梯井打开,然后在里面烧尸体,然后(逃离现场时)又把它锁起来

  【标题4】排查内部人员  副院长行为反常

  【正文】显然,只有内部人才会有电梯井入口的钥匙,凶手以为锁住了电梯井就锁住了真相,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一个举动反而暴露了自己。警方对大楼里的有可能接触到电梯井钥匙的工作人员逐一进行了筛查。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我们排出来一个嫌疑对象,那么这个对象就是九江政法学院的一个副院长张俊

  【正文】政法学院副院长张俊的出现让人有些意想不到,这个外表文弱的中年男子与凶手的形象似乎搭不上边,但警方的调查显示,在案发的时间内,只有张俊的活动显得最可疑:没有人知道他在哪,而且他的手机也同样处于关机状态。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当时是我去传唤他的。我当时叫他上车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的这种,好像问为什么警察找我啊,他很顺从地就上了车。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有戏。应该是可能性非常大,一个副处级干部,一个正教授,在我们平常看来,警察找你你连问一下都不问一下这是干什么,所以在我们看来,确实是非常反常。

  【正文】面对警方的询问,张俊起初显得镇静,但很快就放弃了狡辩,承认自己就是杀害李长江院长的凶手。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我们感觉到第一个我们想不到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能作出这么残忍的案件。第二个我们也想不到这么残忍的案件的起因这么简单,这么细微

  下节导视:法律的宣讲者成为杀人凶手,看似荒唐,实有隐情。请继续收看“法学教授杀人案调查”

  三【江西 冲动的代价】缘何从知遇之恩变反目为仇

  【导语】案件真相大白,却让人意想不到。身为政法学院副院长的张俊竟会是杀害李长江的凶手,事实上,李长江对张俊来说还有过知遇之恩,当初是他把张俊召入了九江学院,而张俊从一名普通的讲师,一步步晋升为法学教授,李长江在其中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那么,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悲剧发生呢?本台记者在九江看守所采访了张俊。

  【正文】张俊,43岁,他与李长江的命运交集,最早可追溯到8年前的,那一年,张俊刚刚从华中师范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当时还是九江学院法学系副主任的李长江到华中师大招人,觉得张俊成绩优秀是个人才,于是把他招入了政法学院,进校后不到三个月,李长江又极力推荐张俊当上了教研室的主任。

  【同期】张俊:从这个方面来讲说实在我感谢李长江,从这个方面来讲应该说他对我有知遇之恩,提拨我为经济法学教研室主任   

  【标题2】关系紧密 论文留双方署名

  【正文】在2003年,九江学院的师资力量还并不雄厚,像张俊这样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凤毛麟角,加之业务能力突出,张俊深得到李长江的欣赏,两人的关系一度非常亲密。在工作上,张俊表现得十分投入,他埋头了不少法律方面的论文,作为对知遇之恩的感谢,他在论文上同时署上了李长江的名字。

  【同期】张俊:当时晋升副教授的时候,他的文章不够,发表的文章不够,那发表文章不够呢,这个时候他就不能晋升,这个时候他就找到我,他说张俊你看能不能想办法,我的文章不够,你看想办法能不能帮我写一篇文章发表,那么这个时候我说行啊

  【正文】论文顺利得到发表,李长江和张俊随后都被评上了副教授,张俊暗暗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对于李长江,张俊觉得自己不再欠他什么人情了。

  【同期】张俊:我的科研能力各方面都比较强,我发表的文章啊,搞的课题啊都比较多,在这个方面就是学历各方面比较高一点,但是李长江他可以说,他在科研上基本上就不懂科研

  【标题3】升职顺风顺水 交往间发生微妙变化

  【正文】2004年,在进入学校仅仅一年后,张俊又被破格聘任为法学系副主任,无论学术还是仕途,张俊晋升的速度都可谓顺风顺水。以前还是上级领导的李长江,这个时候在行政级别上与张俊成了平级的关系,两人之间的交往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同期】张俊:我的学历是比较高,他是本科,我是研究生,而且呢评副教授的时候我又帮了他,我的科研能力又比他强,这个时候实际上他就感觉到好象我要争抢他的位置

  【正文】事实上,这仅仅是张俊的个人感觉,短短的一年间,职务上的巨大提升,让张俊的心态不自觉的发生了改变,在整个法学系,他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是最强的,无人能及。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很多教师讲他确实比较自大,自负,自狂,认为人家都算不了什么。他很了不起。他甚至有些在工作会议上,他可能都流露出对其他领导的这种不屑一顾  

  【标题4】级别平等 关系裂变 矛盾公开化

  【正文】2006年底,九江学院法学系升格为政法学院,李长江与张俊同为副院长,一个主管行政,一个主抓教学,心高气傲的张俊有意疏远了同李长江的关系,在一次学院内部的会议上,两人关系彻底发生了裂变。

  【同期】张俊: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在开会的时候,因为一个什么意见,我发表意见的时候,他在下面就是拍桌子,当时拍桌子,我们就吵起来了。

  记者:当时其它老师也都在场?

  张俊:有,都在场,有一部分教研室主任,还有一部分老师,可科室的一些,教务科的啊,还有其它的老师。

  记者:那就矛盾公开化了?

  张俊:那矛盾公开化了

  下节导视:曾有知遇之恩,如今反目成仇,杀机如何一触即发?请继续收看“法学教授杀人案调查”

  四【江西 冲动的代价】互不服气 人事变动依旧为上下级

  【导语】在这次公开的争吵之后,张俊与李长江之前的和睦关系再也不复存在,两人暗中较劲,互不服气。2007年,政法学院人事变动,李长江被任命为院长,而张俊仍是副院长,两人之间又回到了上下级的关系,张俊虽然不服气,但在表面上还维持着和李长江正常的工作交往,而实际上,他内心的积怨已越来越深。

  【正文】对于政法学院内张俊与李长江之间的矛盾,学校的领导也有耳闻,他们曾找张俊谈过话,希望他从工作的角度,能够宽容相待,携手合作,张俊表面上应允,但裂痕一旦产生,便很难再修复。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政法学院他们实际很多实践活动,包括一些大家学院组织的一些教师之间的交流,只要是李长江院长去的时候,张俊基本上他不去

  【正文】尽管在行政级别上,张俊一直处于下风,但在学术上张俊不甘落后,他始终瞧不上李长江的业务水平。

  【同期】张俊:我是2009年,2009年10月份是被评为教授的,是破格评为教授的。

  记者:破格的?

  张俊:嗯,破格评为教授的。

  记者:你刚被评为教授的时候,李长江是副教授?

  张俊:对。

  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那么张俊他自己的认为,他一个是正教授,第二个他学术上的成果,可能超过了李长江,那么这个院长的位置,理所应当是他坐的。应该是他当的,但是恰恰是他这种想法,导致了他心理上的极度的不平衡

  【标题2】内心失衡 冲动之下酿成惨剧

  【正文】内心的这种不平衡在今年1月11日这一天演变成了一场惨剧。当天上午九点半,张俊走进了李长江的院长办公室,他想申请一笔数额上万的教学经费。

  【同期】张俊:我说跟他说,我说快放假了,你看有没有时间,因为我管教学嘛,我说我想趁这个寒假时间,想到海南跑一趟,看看能不能在那个地方建一个法学训练基地

  【正文】在张俊说话的时候,李长江正在看电脑,没等张俊说完,李长江头也不抬的就一口回绝了。

  【同期】张俊:他说你小子又想到处潇洒乱跑,我还想到海南去呢

  【正文】李长江的话说的很不客气,这让张俊觉得受到了轻视,两人随即发生了争吵,暴力在瞬间不可遏制的爆发了。

  【同期】张俊:正好碰到他办公桌有一个硬硬的东西,这个时候我连想都没想,这个时候怎么样,我拿起来就向他打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已经完全控制不了了,就把他整死了

  【正文】看到李长江倒在血泊中一动不动,张俊这才清醒过来,他感到了害怕,在把屋门反锁后,他仔细清理了房间里的血迹,等到天黑之后,他把尸体拖出了房间,推进了电梯井里,焚尸灭迹,在这个时刻,身为法学教授的张俊完全突破了法律的底线。

  【同期】张俊:确实感觉非常的后悔,感觉非常的这个对不起李长江的家人,对不起我自己的家人,也对不起培养我的学校和老师

  【编后】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件的发生不免让人唏嘘,因为职务上的调整产生心理失衡,法学教授最后竟沦为杀人犯,如果不能真正理解法律的精神,尊重法律的严肃性,即使熟知再多法律条文也是枉然。





http://news.sina.com.cn/s/sd/2011-09-20/154623186749.shtml政法学院副院长杀院长调查:知遇之恩变反目为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0日 央视法治在线


  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节目2011年9月20日播出《江西冲动的代价》,以下为节目实录:
  江西 冲动的代价 昔日法学教授 今日刑案被告人

  【导语】不久前,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刑事案件,这起案件在当地轰动一时,法庭上只有唯一的一名被告人,其身份极为特殊,他是当地一所大学政法学院的副院长、有名的法学教授,但让人震惊的是,就是这个法学教授竟然一手杀害了他的顶头上司,这所政法学院的院长。听说过这一凶案的人都为此感到疑惑,副院长和院长之间究竟产生了怎样的纠葛,竟会引发这样的惨剧呢?本台记者日前赶赴九江,独家调查采访了这一案件的始末。

  【标题2】时隔半年  悲剧依旧成为敏感话题

  【正文】九江学院位于著名的风景区庐山脚下,这是当地唯一的一所本科类院校,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距离这起凶案的发生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此都避而不谈,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在校园里忌讳的话题。

  随行的民警告诉记者,当初这一凶案就发生在这个“厚德楼”的六层,这一楼层是政法学院的行政办公区,正值午休时间,走在深邃幽暗的楼道里,不由地让人感到有些不安。

  民警打开的这间屋子是案件的第一现场,这里仍保持着几个月前案发时的原样,如今到处已落满灰尘,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就是本案当中的被害人,政法学院的院长——李长江。

  斯人已逝,警方向记者讲述了当时案发的经过。

  【标题3】院长失踪 办公室凌乱不堪

  (闪白)时间拨回到2011年1月12日上午,快要放寒假了,学校的事务繁多,但政法学院的老师却发现他们的院长李长江从昨天起就失踪了,打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李长江的家里人也在着急前一天晚上他怎么没有回家。办公室主任翻出备用钥匙打开了李长江院长的办公室,原本整洁的办公桌变得凌乱不堪、落地窗帘也被扯落了下来,老师们有了不祥的预感,他们立即向警方报了案。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赶到现场以后呢,就发现现场有一些这个打斗的痕迹和这个血迹,那个时候我们就感觉到这个事情,院长肯定是出事了。

  【标题】行凶痕迹随处可见  搜寻遇害者

  【正文】在办公桌背后的窗台上,有一些细微的呈喷溅状血迹,墙壁上还有许多细小的刮痕,这应该是作案者留下的痕迹,他试图把喷溅在墙上的血迹刮去。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我们粗略的算一下,大概有1000几百个,就是喷溅状血迹的血点,为了不让大家看到这个血点,他用那个工具把这个血点一点一点的把它扣掉

  【正文】在这间办公室的地板上,同样有着擦拭过的痕迹,作案者有意抹去屋内的血迹,显然是为了掩人耳目,那么,在行凶之后,他会把李长江院长藏在哪儿呢?警方开始了四处的寻找。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在整栋大楼搜索的过程中,我们在八楼,首先在八楼发现的很多那个焚烧的那种黑色的灰迹,在八楼发现

  【标题5】灰烬从何来  电梯井里现惊人一幕

  【正文】八楼处于这栋办公楼的顶层,并没有人在这里烧东西,那么,这些黑色的灰烬从何而来的呢?民警查遍了整个楼层,他们发现在楼角有一个直通到一楼的电梯井,灰烬应该就是从这里飘出来的。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那么这个电梯井就相当于一个烟囱,烟囱那么很可能是在一楼烧的,那么这个灰烬随着烟囱的这种效应呢,就飘了八楼,那么我们马上就赶到一楼,赶到这个电梯井的最底部,

  把这个电梯井打开以后,果然发现里面有一具烧焦的尸体

  【正文】之前不详的预感,成了眼前的事实,李长江院长不幸被害了,难以相信凶案竟然会发生在这个每天人来人往的大楼里,但却无人察觉到身边的罪行。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对犯罪分子为什么在这个地方,选择在这个地方杀人,选择在这个时候杀人,什么人杀的他,无数个问号在我们侦察员脑子中

  下节导视:杀人焚尸,手段残忍,看警方如何锁定真凶。请继续收看“法学教授杀人案调查”

  【冲动的代价】图财害命?还是报复行凶?

  【导语】被害人李长江今年39岁,在九江学院工作了十年之久,是学校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之一,同事评价他“平时比较低调,话不多,做事踏实,一向与人为善。”除了担任政法学院的院长职务,李长江还在校外的几家律师事务所兼职,社会交往广泛。那么行凶者作案的动机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图财害命,还是另有他因呢?

  【正文】“厚德楼”是九江学院主要的行政办公楼,包括政法学院在内,共有七个二级学院分布在各个楼层办公,每天校内、校外的人在此自由出入,大门口却并没有人员值守,楼里的几个办公室先前发生过财物被盗案件,当地警方为此曾给校方建议过,在每个楼层安装上摄像头,以增加安全防范的系数,但由于经费问题,大楼的监控系统只是流于空谈,直至发生了这一凶案,凶手因此躲过了所有的视线,隐秘地完成了作案。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什么样的人杀了人之后,不立即逃跑,而一直停留在现场去清理这个尸体,包括现场,如果仅仅是一个盗窃案引起的杀人,他会把人打倒以后,立即逃走,他没必要去清理现场。

  【标题2】确立遇害时间 初步推测作案过程

  【正文】凶手并非为谋财害命而来,他找李长江看来另有所图。警方访问了多名老师,据其中一个老师讲,在报案前一天的上午九点,他还去过李长江的办公室,当时李长江并没有什么异常,两人谈了些工作上的事情,这个老师就离开了,他是最后一个见到李长江的人,此后院长办公室的大门紧闭,李长江再也没有了联系。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之后)很多老师去找他,到他办公室去敲门,没有回音,没有回音然后开一下门,打不开,那么根据他(李长江)的手机的判断来讲,我们当时也看一下,他当时9点钟以后就没有通话了,那么说没有通话以后呢11点钟关机,那么我们判断这个时候,9点钟到11点钟中间肯定是他遇害了

  【正文】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期间老师们几次叩响院长办公室的房门,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扇大门的背后,李长江已经遭到了不测,凶手此时正躲在里面一点一点地清理着窗台和地板上的血迹,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等到夜幕降临,大楼里空无一人的时候,凶手悄悄打开了紧闭了一天的房门,用窗帘包裹住尸体,将其推到了十几米之外的电梯井里,点火焚烧,企图焚尸灭迹,然后逃离现场。

  【标题3】掩盖罪证反露端倪 钥匙成关键

  这是警方对凶手作案过程的猜测。凶手如此处心积虑的想要掩盖罪证,反而让警方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我们感到这犯罪分子对这栋楼那是非常非常的熟悉。那么说我们初步就把犯罪分子圈定在这个楼的工作人员。

  【正文】由于经费不到位,这个八层的办公楼始终没有安装电梯,空空荡荡的电梯井位于大楼的最右侧,民警带记者来到了位于一层的电梯井,时隔大半年之久,再次打开电梯井入口的这扇木门,记者仍能发现地板上残留的灰烬,透过手电筒的灯光,隐约还能够看到井底焚烧过的黑色印记,事实上,警方当初之所以判断凶手就是这个楼里的工作人员,正是这个黑洞洞的电梯井给了他们破案的灵感。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第一点这个电梯井它每一个出入口都是锁的,一到八层都是锁的。二,这个凶手他能够找到这个电梯井这个钥匙,把这电梯井打开,然后在里面烧尸体,然后(逃离现场时)又把它锁起来

  【标题4】排查内部人员  副院长行为反常

  【正文】显然,只有内部人才会有电梯井入口的钥匙,凶手以为锁住了电梯井就锁住了真相,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一个举动反而暴露了自己。警方对大楼里的有可能接触到电梯井钥匙的工作人员逐一进行了筛查。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我们排出来一个嫌疑对象,那么这个对象就是九江政法学院的一个副院长张俊

  【正文】政法学院副院长张俊的出现让人有些意想不到,这个外表文弱的中年男子与凶手的形象似乎搭不上边,但警方的调查显示,在案发的时间内,只有张俊的活动显得最可疑:没有人知道他在哪,而且他的手机也同样处于关机状态。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当时是我去传唤他的。我当时叫他上车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的这种,好像问为什么警察找我啊,他很顺从地就上了车。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有戏。应该是可能性非常大,一个副处级干部,一个正教授,在我们平常看来,警察找你你连问一下都不问一下这是干什么,所以在我们看来,确实是非常反常。

  【正文】面对警方的询问,张俊起初显得镇静,但很快就放弃了狡辩,承认自己就是杀害李长江院长的凶手。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我们感觉到第一个我们想不到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能作出这么残忍的案件。第二个我们也想不到这么残忍的案件的起因这么简单,这么细微

  下节导视:法律的宣讲者成为杀人凶手,看似荒唐,实有隐情。请继续收看“法学教授杀人案调查”

  三【江西 冲动的代价】缘何从知遇之恩变反目为仇

  【导语】案件真相大白,却让人意想不到。身为政法学院副院长的张俊竟会是杀害李长江的凶手,事实上,李长江对张俊来说还有过知遇之恩,当初是他把张俊召入了九江学院,而张俊从一名普通的讲师,一步步晋升为法学教授,李长江在其中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那么,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悲剧发生呢?本台记者在九江看守所采访了张俊。

  【正文】张俊,43岁,他与李长江的命运交集,最早可追溯到8年前的,那一年,张俊刚刚从华中师范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当时还是九江学院法学系副主任的李长江到华中师大招人,觉得张俊成绩优秀是个人才,于是把他招入了政法学院,进校后不到三个月,李长江又极力推荐张俊当上了教研室的主任。

  【同期】张俊:从这个方面来讲说实在我感谢李长江,从这个方面来讲应该说他对我有知遇之恩,提拨我为经济法学教研室主任   

  【标题2】关系紧密 论文留双方署名

  【正文】在2003年,九江学院的师资力量还并不雄厚,像张俊这样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凤毛麟角,加之业务能力突出,张俊深得到李长江的欣赏,两人的关系一度非常亲密。在工作上,张俊表现得十分投入,他埋头了不少法律方面的论文,作为对知遇之恩的感谢,他在论文上同时署上了李长江的名字。

  【同期】张俊:当时晋升副教授的时候,他的文章不够,发表的文章不够,那发表文章不够呢,这个时候他就不能晋升,这个时候他就找到我,他说张俊你看能不能想办法,我的文章不够,你看想办法能不能帮我写一篇文章发表,那么这个时候我说行啊

  【正文】论文顺利得到发表,李长江和张俊随后都被评上了副教授,张俊暗暗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对于李长江,张俊觉得自己不再欠他什么人情了。

  【同期】张俊:我的科研能力各方面都比较强,我发表的文章啊,搞的课题啊都比较多,在这个方面就是学历各方面比较高一点,但是李长江他可以说,他在科研上基本上就不懂科研

  【标题3】升职顺风顺水 交往间发生微妙变化

  【正文】2004年,在进入学校仅仅一年后,张俊又被破格聘任为法学系副主任,无论学术还是仕途,张俊晋升的速度都可谓顺风顺水。以前还是上级领导的李长江,这个时候在行政级别上与张俊成了平级的关系,两人之间的交往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同期】张俊:我的学历是比较高,他是本科,我是研究生,而且呢评副教授的时候我又帮了他,我的科研能力又比他强,这个时候实际上他就感觉到好象我要争抢他的位置

  【正文】事实上,这仅仅是张俊的个人感觉,短短的一年间,职务上的巨大提升,让张俊的心态不自觉的发生了改变,在整个法学系,他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是最强的,无人能及。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很多教师讲他确实比较自大,自负,自狂,认为人家都算不了什么。他很了不起。他甚至有些在工作会议上,他可能都流露出对其他领导的这种不屑一顾  

  【标题4】级别平等 关系裂变 矛盾公开化

  【正文】2006年底,九江学院法学系升格为政法学院,李长江与张俊同为副院长,一个主管行政,一个主抓教学,心高气傲的张俊有意疏远了同李长江的关系,在一次学院内部的会议上,两人关系彻底发生了裂变。

  【同期】张俊: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在开会的时候,因为一个什么意见,我发表意见的时候,他在下面就是拍桌子,当时拍桌子,我们就吵起来了。

  记者:当时其它老师也都在场?

  张俊:有,都在场,有一部分教研室主任,还有一部分老师,可科室的一些,教务科的啊,还有其它的老师。

  记者:那就矛盾公开化了?

  张俊:那矛盾公开化了

  下节导视:曾有知遇之恩,如今反目成仇,杀机如何一触即发?请继续收看“法学教授杀人案调查”

  四【江西 冲动的代价】互不服气 人事变动依旧为上下级

  【导语】在这次公开的争吵之后,张俊与李长江之前的和睦关系再也不复存在,两人暗中较劲,互不服气。2007年,政法学院人事变动,李长江被任命为院长,而张俊仍是副院长,两人之间又回到了上下级的关系,张俊虽然不服气,但在表面上还维持着和李长江正常的工作交往,而实际上,他内心的积怨已越来越深。

  【正文】对于政法学院内张俊与李长江之间的矛盾,学校的领导也有耳闻,他们曾找张俊谈过话,希望他从工作的角度,能够宽容相待,携手合作,张俊表面上应允,但裂痕一旦产生,便很难再修复。

  【同期】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刑侦大队长 刘俊:

  政法学院他们实际很多实践活动,包括一些大家学院组织的一些教师之间的交流,只要是李长江院长去的时候,张俊基本上他不去

  【正文】尽管在行政级别上,张俊一直处于下风,但在学术上张俊不甘落后,他始终瞧不上李长江的业务水平。

  【同期】张俊:我是2009年,2009年10月份是被评为教授的,是破格评为教授的。

  记者:破格的?

  张俊:嗯,破格评为教授的。

  记者:你刚被评为教授的时候,李长江是副教授?

  张俊:对。

  九江市公安局庐山区分局副局长 冯斌:

  那么张俊他自己的认为,他一个是正教授,第二个他学术上的成果,可能超过了李长江,那么这个院长的位置,理所应当是他坐的。应该是他当的,但是恰恰是他这种想法,导致了他心理上的极度的不平衡

  【标题2】内心失衡 冲动之下酿成惨剧

  【正文】内心的这种不平衡在今年1月11日这一天演变成了一场惨剧。当天上午九点半,张俊走进了李长江的院长办公室,他想申请一笔数额上万的教学经费。

  【同期】张俊:我说跟他说,我说快放假了,你看有没有时间,因为我管教学嘛,我说我想趁这个寒假时间,想到海南跑一趟,看看能不能在那个地方建一个法学训练基地

  【正文】在张俊说话的时候,李长江正在看电脑,没等张俊说完,李长江头也不抬的就一口回绝了。

  【同期】张俊:他说你小子又想到处潇洒乱跑,我还想到海南去呢

  【正文】李长江的话说的很不客气,这让张俊觉得受到了轻视,两人随即发生了争吵,暴力在瞬间不可遏制的爆发了。

  【同期】张俊:正好碰到他办公桌有一个硬硬的东西,这个时候我连想都没想,这个时候怎么样,我拿起来就向他打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已经完全控制不了了,就把他整死了

  【正文】看到李长江倒在血泊中一动不动,张俊这才清醒过来,他感到了害怕,在把屋门反锁后,他仔细清理了房间里的血迹,等到天黑之后,他把尸体拖出了房间,推进了电梯井里,焚尸灭迹,在这个时刻,身为法学教授的张俊完全突破了法律的底线。

  【同期】张俊:确实感觉非常的后悔,感觉非常的这个对不起李长江的家人,对不起我自己的家人,也对不起培养我的学校和老师

  【编后】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件的发生不免让人唏嘘,因为职务上的调整产生心理失衡,法学教授最后竟沦为杀人犯,如果不能真正理解法律的精神,尊重法律的严肃性,即使熟知再多法律条文也是枉然。





http://news.sina.com.cn/s/sd/2011-09-20/154623186749.shtml
学法之人却干出这样的事情,唉
那个张副院长一看就是个内向记仇的人,这种人比较残忍。
还法学博士鸟,专业学的忒差,杀个人还留那么多尾巴。
怎么不熬到75岁……。涵养不够,城府不深,年纪太轻啊!
有才无德,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