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中心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作用明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2:15:59
http://www.people.com.cn/h/2011/0718/c25408-958781263.html

如果要将一个海外的人民币金融体系催发成熟,需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未来的关键是如何完善和深化海外人民币市场。只有这样,才符合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初衷。

鉴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近期关于人民币离岸中心竞争的话题开始多了起来。新加坡、伦敦均表达出要参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意愿。简单地说,离岸金融业务是指为非居民提供的以非本币为交易货币的金融服务。经验表明,离岸中心对于推动主权货币国际化的作用不可小觑。

以美元来说,非居民在使用美元进行贸易和投资的过程中,通常不是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和美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完成的,而是在美国以外的国际金融中心,比如说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实现的。从全球美元存款市场看,截至2008年末,美国居民在国内和海外的美元存款总规模分别为11.74万亿美元和1.52万亿美元,占比分别为88.5%和11.5%;而非居民的美元存款在美国境内和海外的总规模分别为8090亿美元和2.58万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4%和76%。这说明,尽管美国居民将美元存款主要存放在国内,但是非美国居民的美元则主要存放在海外市场。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非居民在海外金融机构的美元存款规模就一直比在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的存款规模大。到2009年,前者达到后者的3-4倍。从全球美元债券市场看,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相关统计表明,在2008年末,非居民共计发行了3.64万亿的美元债券,美国居民持有了其中的9200亿美元,而非居民的持有额则高达2.74万亿美元;我们还发现,这些交易中,有3.2万亿美元是在离岸市场完成的,在美国境内的交易额仅为4400亿美元,占比仅在12%左右。

离岸中心在日元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本政府于1986年12月正式建立了东京离岸市场,通过较宽松的管制和政策优惠,东京离岸市场为非居民提供进行日元投资或筹资的平台,刺激国际投资者进入离岸市场,扩大在离岸市场上的日元金融产品交易。1986年到1990年,非居民的日元交易量从19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150亿美元,占非居民交易货币结构的比重也从21.6%上升到43.4%。1990年,在日本出、进口额中,以日元结算的比重各为37.5%和14.5%,分别比1980年提高了8.1和12.1个百分点;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为8.0%,超过英镑的3.0%。

离岸中心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意义重大。目前,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这就对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造成了一定困难。但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然开放资本项下管制风险极大,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实例。而在这一次危机期间,特别是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之后,为了防止热钱流入、维护本国经济稳定增长,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资本管制措施。

既然现在还不宜全面放开对资本项下的管制,人民币国际化又需要可以全面兑换,面对这一两难,利用离岸中心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资本项下仍须管制的背景下,跨境贸易等在境外形成的人民币长头寸可以汇集到离岸中心,并以某种形式和境内建立联系,形成回流安排。这一安排的关键之处在于建立对回流管道与回流数量的控制,即回流调控机制。其中,官方的回流的管道可以是境外指定的一家或数家银行与内地人民币银行形成固定的人民币清算安排;市场的管道可以是各类企业、机构在香港筹措人民币资金调回境内使用。

实际上,这正是我国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基础。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始后,内地与香港就开始了积极互动:2010年2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政策,放宽了对人民币的限制。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签署新《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再次放宽离岸人民币业务范围,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至2011年5月,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为5500亿元。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不断攀升,2011年一季度达到3108亿元。

在股票市场方面,汇贤的上市表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更紧密联系。人民币债券市场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5月末发行总量达到1,072亿元。在传统业务快速推进的同时,香港的新型业务也不断涌现。人民币保险产品在香港市场热卖,人民币基金在逐步增多,结构性存款产品日益增加。离岸即期市场上人民币的每日交易量已经飙升至约13亿美元,人民币远期产品平均每天的交易量已达到大约4亿美元。

未来是否可以在香港之外成立新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是目前理论界和实践中讨论的焦点。如何看待和评估未来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更多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集中在跨境人民币使用上,特别是贸易结算的使用方面。如果未来新加坡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其对于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实践表明,如果一国能够成为某一地区或者全球的最终消费市场,那么该国货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可能性就大。美国经济是典型的消费经济,由于美国是世界产品的最终消费市场,因此推动了美元向境外的流动;相反,日本尽管也是世界经济大国,但由于一直强调贸易立国,日本始终没有成为吸纳世界或者区域产品的最终市场,因此日元在国际市场的可接受程度较差。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规模不断增长,2010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近3000亿美元。同时,中国在和东盟贸易交往中,一直处于逆差,2010年逆差达到了160亿美元。中国在东盟地区已经开始扮演“最终市场提供者”的角色。如果新加坡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人民币通过贸易渠道流入东盟地区的渠道就会更加顺畅,对于促进东盟各国国对人民币的接受和使用将起到推动作用。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和东亚各国的贸易规模一定会持续扩大,人民币完全具有在这一自贸区内广泛使用的潜力,这无疑是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又一里程碑。

第二,不同的离岸中心发展应有不同的功能。香港在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虽然并不享有专利地位,但却有四个优势。

一是体制优势。香港管辖权相对独立,具有“一国两制”的政治优势,两地协作机制顺畅,有利于管控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的各类风险。

二是先行者优势。香港早于2004年就已经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市场上人民币产品已经多元化发展,由简单的存款产品,到结构性存款、存款证、人民币计价的基金、保险产品。

三是规模优势。2011年第一季度,香港人民币结算量达3100亿元。尽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国家和地区范围不断扩大,香港在这一领域的占比仍维持在60%的较高水平。存款规模逼近6000亿元。

市场估算,今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有望突破1亿万元。人民币资金池初具规模,为香港展开各类人民币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人民币债券市场会日益成熟,而且也为人民币IPO等资本市场业务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关联优势。目前内地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占12.8%,有近4000亿美元,而以新加坡为例,内地透过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只占1%,约300亿美元。不单在贸易方面,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数目也是新加坡的20倍,这意味着未来内地企业更倾向于在香港发债筹资。在可预见的未来,香港会成为人民币的海外融资中心和借贷中心。

新加坡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比如说,其为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在香港之上。根据统计,目前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而香港则排名第六。目前是人民币不可交收交割外汇合约 NDF市场的日成交量约为30-40亿美元,是重要的海外人民币交易市场,而新加坡在该市场的占比就达到了80%,领先优势明显。由此可见,未来新加坡可能成为人民币的交易中心,和香港人民币融资中心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三,无论是香港还是未来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仍要依靠市场的成熟度。比如说,我们发现,现在香港的人民币数量增加得非常快,人民币存款已突破5000亿元,但人民币投资产品还主要限于债券产品,规模只有1000多亿元,与存款相比仍然有限。也就是说,如果要一个海外的人民币金融体系成熟下来,需要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不单单在资金来源方面要有上升,更重要的是在资金运用上也要增加。不能简单依赖于回流大陆,更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运用的多元化。

推而广之,无论是未来在新加坡、伦敦还是其他地方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其关键都在于如何完善和深化海外人民币市场,因为只有如此,才符合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初衷。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 李建军)
http://www.people.com.cn/h/2011/0718/c25408-958781263.html

如果要将一个海外的人民币金融体系催发成熟,需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未来的关键是如何完善和深化海外人民币市场。只有这样,才符合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初衷。

鉴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近期关于人民币离岸中心竞争的话题开始多了起来。新加坡、伦敦均表达出要参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意愿。简单地说,离岸金融业务是指为非居民提供的以非本币为交易货币的金融服务。经验表明,离岸中心对于推动主权货币国际化的作用不可小觑。

以美元来说,非居民在使用美元进行贸易和投资的过程中,通常不是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和美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完成的,而是在美国以外的国际金融中心,比如说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实现的。从全球美元存款市场看,截至2008年末,美国居民在国内和海外的美元存款总规模分别为11.74万亿美元和1.52万亿美元,占比分别为88.5%和11.5%;而非居民的美元存款在美国境内和海外的总规模分别为8090亿美元和2.58万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4%和76%。这说明,尽管美国居民将美元存款主要存放在国内,但是非美国居民的美元则主要存放在海外市场。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非居民在海外金融机构的美元存款规模就一直比在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的存款规模大。到2009年,前者达到后者的3-4倍。从全球美元债券市场看,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相关统计表明,在2008年末,非居民共计发行了3.64万亿的美元债券,美国居民持有了其中的9200亿美元,而非居民的持有额则高达2.74万亿美元;我们还发现,这些交易中,有3.2万亿美元是在离岸市场完成的,在美国境内的交易额仅为4400亿美元,占比仅在12%左右。

离岸中心在日元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本政府于1986年12月正式建立了东京离岸市场,通过较宽松的管制和政策优惠,东京离岸市场为非居民提供进行日元投资或筹资的平台,刺激国际投资者进入离岸市场,扩大在离岸市场上的日元金融产品交易。1986年到1990年,非居民的日元交易量从19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150亿美元,占非居民交易货币结构的比重也从21.6%上升到43.4%。1990年,在日本出、进口额中,以日元结算的比重各为37.5%和14.5%,分别比1980年提高了8.1和12.1个百分点;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为8.0%,超过英镑的3.0%。

离岸中心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意义重大。目前,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这就对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造成了一定困难。但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然开放资本项下管制风险极大,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实例。而在这一次危机期间,特别是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之后,为了防止热钱流入、维护本国经济稳定增长,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资本管制措施。

既然现在还不宜全面放开对资本项下的管制,人民币国际化又需要可以全面兑换,面对这一两难,利用离岸中心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资本项下仍须管制的背景下,跨境贸易等在境外形成的人民币长头寸可以汇集到离岸中心,并以某种形式和境内建立联系,形成回流安排。这一安排的关键之处在于建立对回流管道与回流数量的控制,即回流调控机制。其中,官方的回流的管道可以是境外指定的一家或数家银行与内地人民币银行形成固定的人民币清算安排;市场的管道可以是各类企业、机构在香港筹措人民币资金调回境内使用。

实际上,这正是我国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基础。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始后,内地与香港就开始了积极互动:2010年2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政策,放宽了对人民币的限制。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签署新《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再次放宽离岸人民币业务范围,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至2011年5月,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为5500亿元。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不断攀升,2011年一季度达到3108亿元。

在股票市场方面,汇贤的上市表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更紧密联系。人民币债券市场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5月末发行总量达到1,072亿元。在传统业务快速推进的同时,香港的新型业务也不断涌现。人民币保险产品在香港市场热卖,人民币基金在逐步增多,结构性存款产品日益增加。离岸即期市场上人民币的每日交易量已经飙升至约13亿美元,人民币远期产品平均每天的交易量已达到大约4亿美元。

未来是否可以在香港之外成立新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是目前理论界和实践中讨论的焦点。如何看待和评估未来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更多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集中在跨境人民币使用上,特别是贸易结算的使用方面。如果未来新加坡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其对于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实践表明,如果一国能够成为某一地区或者全球的最终消费市场,那么该国货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可能性就大。美国经济是典型的消费经济,由于美国是世界产品的最终消费市场,因此推动了美元向境外的流动;相反,日本尽管也是世界经济大国,但由于一直强调贸易立国,日本始终没有成为吸纳世界或者区域产品的最终市场,因此日元在国际市场的可接受程度较差。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规模不断增长,2010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近3000亿美元。同时,中国在和东盟贸易交往中,一直处于逆差,2010年逆差达到了160亿美元。中国在东盟地区已经开始扮演“最终市场提供者”的角色。如果新加坡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人民币通过贸易渠道流入东盟地区的渠道就会更加顺畅,对于促进东盟各国国对人民币的接受和使用将起到推动作用。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和东亚各国的贸易规模一定会持续扩大,人民币完全具有在这一自贸区内广泛使用的潜力,这无疑是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又一里程碑。

第二,不同的离岸中心发展应有不同的功能。香港在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虽然并不享有专利地位,但却有四个优势。

一是体制优势。香港管辖权相对独立,具有“一国两制”的政治优势,两地协作机制顺畅,有利于管控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的各类风险。

二是先行者优势。香港早于2004年就已经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市场上人民币产品已经多元化发展,由简单的存款产品,到结构性存款、存款证、人民币计价的基金、保险产品。

三是规模优势。2011年第一季度,香港人民币结算量达3100亿元。尽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国家和地区范围不断扩大,香港在这一领域的占比仍维持在60%的较高水平。存款规模逼近6000亿元。

市场估算,今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有望突破1亿万元。人民币资金池初具规模,为香港展开各类人民币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人民币债券市场会日益成熟,而且也为人民币IPO等资本市场业务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关联优势。目前内地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占12.8%,有近4000亿美元,而以新加坡为例,内地透过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只占1%,约300亿美元。不单在贸易方面,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数目也是新加坡的20倍,这意味着未来内地企业更倾向于在香港发债筹资。在可预见的未来,香港会成为人民币的海外融资中心和借贷中心。

新加坡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比如说,其为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在香港之上。根据统计,目前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而香港则排名第六。目前是人民币不可交收交割外汇合约 NDF市场的日成交量约为30-40亿美元,是重要的海外人民币交易市场,而新加坡在该市场的占比就达到了80%,领先优势明显。由此可见,未来新加坡可能成为人民币的交易中心,和香港人民币融资中心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三,无论是香港还是未来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仍要依靠市场的成熟度。比如说,我们发现,现在香港的人民币数量增加得非常快,人民币存款已突破5000亿元,但人民币投资产品还主要限于债券产品,规模只有1000多亿元,与存款相比仍然有限。也就是说,如果要一个海外的人民币金融体系成熟下来,需要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不单单在资金来源方面要有上升,更重要的是在资金运用上也要增加。不能简单依赖于回流大陆,更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运用的多元化。

推而广之,无论是未来在新加坡、伦敦还是其他地方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其关键都在于如何完善和深化海外人民币市场,因为只有如此,才符合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初衷。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 李建军)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159/1109/558594.html
中国支持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一
http://business.sohu.com/20110913/n319128779.shtml

人民币离岸中心之争没有悬念

 记者观察

  早报记者 张飒

  香港《文汇报》昨日引述伦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总裁祝晓健的话报道称,伦敦已为打造成人民币交易枢纽作好充分准备,如果伦敦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之一,将会是人民币未来在欧洲的主要交易地。

  这一表态引发香港与伦敦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争夺战担忧。上月16日至1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时明确表示,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具有天然优势,并强调指出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特区的努力下,香港有条件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及亚洲的金融中心地位。随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出访英国时称,支持英国银行业者,在伦敦金融区打造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

  分析人士称,人民币离岸中心之争事实上并没有悬念。英国金融时报昨天发表的一篇署名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的文章也称,香港作为全世界惟一一个拥有离岸人民币清算银行又与中国大陆共享主权的金融中心,将毫无悬念已经并将继续扮演核心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色,伦敦、新加坡等城市将成为人民币走出去的帮手。

  根据香港《文汇报》昨日报道,祝晓健称,伦敦经营外汇的实力相当雄厚,目前已占据全球32%的外汇交易量,即每日有1.2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是在伦敦完成。现时伦敦能够交易及清算的货币种类多达18种,同时伦敦是美元的离岸中心,在欧洲的美元皆在伦敦定价。若伦敦成为另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大量的人民币债券可能于当地发行及挂牌,有助于人民币在欧洲定价。

  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指出,中国央行在其战略性决策中不仅仅要考虑香港的金融地位稳固,亦要考虑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能否平稳。有业内人士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有理由借新加坡设立另一个离岸交易中心。

  刘利刚称,新加坡是东盟的成员国,以整个东盟计,跟内地的贸易总额去年已逾2900亿美元,远比香港要多得多,而未来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量有望进一步快速增长。

  不过,谢栋铭认为,相对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作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优势还是相当的明显,比如新加坡是东盟惟一一个国际性金融中心。在谢栋铭看来,“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竞争中只有亚军争夺战。”

  “在中国正式确认新加坡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之前,新加坡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充其量只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一个附属市场。此外,虽然新加坡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参与到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中,但是却错过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建设。”谢栋铭说。

  更多人认为,人民币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可能需要更多帮手。

  英国伦敦金融城荣誉市长白尔雅今年4月在上海就曾表示,“伴随着中国全球贸易和金融的发展,(人民币离岸)这个市场的蛋糕会越来越大,不是中国香港一个中心可以独享这一市场的,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对人民币的发展是更为有利的。”

  从目前的态势看,新加坡可以连接东盟,伦敦可以连接欧盟。在非洲,在美洲或许同样需要这样一个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可见的是,非洲的尼日利亚已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南美的智利央行也宣布正研究把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的可能性。当然,这些可能均需要时间。

  现在的情况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当仁不让的老大,香港必须更大步走,才能有助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离岸中心是什么?

人民币离岸业务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而香港现行的流通货币主要还是港币,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也就是逐渐就要将流通货币由港币转为人民币的一个交易中心。
比如香港公司在国内是没有进出口权的,所以不享有退税,同时出货也需要请代理,或者买单出口;
    香港公司账户,收外汇是没有限制的,也可以自由转帐,只是只操作外币业务,不办理RMB业务,可以通过转帐的方式实现

    考虑注册可以根据您自身的需求来,毕竟现在办理的客户还是与日俱增,希望能解决更多朋友的疑点

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经营的货币是境外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可以经营离岸金融业务,又可以经营自由市场业务。在管理上没有什么限制,经营离岸业务不必向金融当局申请批准。
一般这类"离岸"地区和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因此,海外离岸公司是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拥有高额资产的个人经常使用的金融工具。

人民币离岸中心是什么?

人民币离岸业务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而香港现行的流通货币主要还是港币,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也就是逐渐就要将流通货币由港币转为人民币的一个交易中心。
比如香港公司在国内是没有进出口权的,所以不享有退税,同时出货也需要请代理,或者买单出口;
    香港公司账户,收外汇是没有限制的,也可以自由转帐,只是只操作外币业务,不办理RMB业务,可以通过转帐的方式实现

    考虑注册可以根据您自身的需求来,毕竟现在办理的客户还是与日俱增,希望能解决更多朋友的疑点

以伦敦为代表的伦敦型离岸金融中心。经营的货币是境外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可以经营离岸金融业务,又可以经营自由市场业务。在管理上没有什么限制,经营离岸业务不必向金融当局申请批准。
一般这类"离岸"地区和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因此,海外离岸公司是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拥有高额资产的个人经常使用的金融工具。
淫民币全球化势不可挡。。
要稳不要快。
等着看港农笑话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9月9日报道】题:离岸人民币中心亚军之争。作者: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八月访港,奠定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霸主的地位;而近期另一位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到访英国之际,也正式表态支持伦敦成为另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在人民币离岸中心争夺战中,笔者认为香港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离岸人民币清算银行又与中国大陆共享主权的金融中心,将毫无悬念已经并将继续扮演核心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色。当然,人民币要走出中国首先实现区域化,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帮手,譬如新加坡。

  自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之后,新加坡也已经积极参与到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中。在试点开始之后的第一个月内,新加坡也成为首批完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国家。

  但新加坡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相对缓慢,这个局面一直到2011年后才有改善。2011年1月起,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渐渐在香港成熟,新加坡的银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始为客户提供离岸人民币储蓄业务,与之相伴的是各种离岸人民币理财产品孕育而生。笔者今年4月在上海与部分媒体和同业交流时,大家都对新加坡人民币产品的规模感到吃惊。

  事实上,目前香港能够提供的离岸人民币产品新加坡也基本都能提供。新加坡的投资者除了能够直接购买所谓的“点心债券”以及债券基金等,还能够投资由新加坡银行设计的各种以人民币计价的理财产品。部分理财产品的种类甚至超过大陆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除了新加坡银行之外,中资银行也纷纷在新加坡布局。2011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首家海外人民币业务中心在新加坡开业,旨在帮助促进人民币在东南亚的投资和贸易中的使用。而中信银行新加坡分行也在2011年4月正式开业,中信银行也将其在香港提供人民币服务的经验优势带到新加坡。

  自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先生于今年4月表示中国可能为新加坡指定一家人民币清算银行之后,市场关于新加坡与香港竞争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讨论就层出不穷。不过笔者认为,与其说竞争倒是互补更为贴切。我们简单看一组数据就知道香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2010年香港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往来是新加坡和中国贸易往来的4倍,2010年大陆访港游客数量是访新游客数量的19.4倍,今年上半年香港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金额是东南亚人民币贸易结算的5.3倍。以上数据清楚的显示在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竞争中只有亚军争夺战,而不会出现冠军争夺战。

  在这场亚军争夺战中,相对其它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作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优势还是相当的明显,有些优势甚至是香港也无法比拟的。

  首先,作为东盟唯一一个国际性金融中心,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服务的不仅是本国,还包括人口超过五亿的东盟地区。自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以来,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已经占到中国贸易总额的10%。要知道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是离不开贸易基础的,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进一步展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也将进一步加强,而新加坡也将在这里将扮演一个重要桥梁的作用。

  第二,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地区企业和居民对人民币的认可和信任。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速度之所以如此迅速是因为人民币已经广泛地被香港居民认可和接受,甚至成为港币的一种替代货币。而欧美由于受到文化和政治体制差异的影响,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的认知较少,这将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在欧美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相对,新加坡就没有这个障碍。华人占70%的新加坡对中华文化并不陌生,随着新中交流进一步扩大,普通居民以及东南亚华侨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大幅上升。最近笔者身边就有一位菲律宾华侨一次性在新加坡购买了两千万的离岸人民币作为其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第三,作为亚洲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外汇交易中心,新加坡拥有成熟的外汇交易经验和人才。这也将帮助推广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交易。

  第四,新加坡作为全球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中心以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地位也可能帮助人民币在全球领域内的推广。近期会计事务所普华在报告中预测新加坡可能在2013年赶超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笔者也已经听闻了不少中东和欧洲财富基金希望利用新加坡这个平台来购买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在大宗商品领域,新加坡不论是实物还是期货交易都保持亚洲领先地位。此外,新加坡也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衍生品场外交易的中心,结算量占整个亚洲结算量一半以上。新加坡对部分如炼油产品和橡胶等大宗商品同时还扮演了价格发现功能。这也意味着新加坡有可能在未来人民币大宗商品定价试点上扮演积极的角色。

  第五,香港虽然是一个开放的金融自由港,但是它同时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西方投资者担心如果中国发生任何金融或政治上的动荡,香港有较大概率会被波及。而具有东方瑞士称号的新加坡虽然文化上靠近中国,但是地缘和政治上独立于中国,即可为西方投资者提供参与到中国发展的舞台,同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又能为西方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保护。新加坡这种东西方桥梁的作用也将帮助人民币在中东和欧洲投资者中的推广。

  当然,在中国正式确认新加坡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之前,新加坡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充其量只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一个附属市场。此外,虽然新加坡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参与到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中,但是却错过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建设。

  当然新加坡本身也面临一些问题,譬如强劲的新元帮助新加坡巩固了金融中心的地位,却也限制了新加坡居民对人民币的热情。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3.2%,但是新元对美元升值幅度却超过6.2%。因此,离岸人民币在新加坡目前还只是与澳元和钮币一样的投资货币,尚未达到其在香港保值货币的地位。

  至于中国何时授予新加坡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可能要取决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的掌控。不过笔者相信,如果新加坡成为离岸中心的话,将会积极辅助香港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同时又可以帮助人民币在中东和欧洲的推广,最终起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注:本人仅代表作者观点)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9/09/c_122007105.htm
不急不急,一步步走好!
英国就是一专业的经营炒家,不可能只炒一种卫生纸。

倒是如果哪天石油大亨沙特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了,就说明中国的时代真的到了。
全是软文,唯一目的就是推李加坡而已
第一要稳,第二要快,要趋MD还在危机中多抢站地盘,又不能贪快出漏子,难啊,考念执政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