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调查:多数企业从未考虑过购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06:50
企业年金调查:多数企业从未考虑过购买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3日   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有话说

  如果企业年金不能得到合理“照顾”,不能保值增值,那么也就形同虚设。

  高文婧

  私企:没有考虑过购买企业年金 股权激励更给力

  海涛是一家私营IT公司的老板,公司成立两年了,人员流动不断让他伤透了脑筋:“对于私企,福利没有国企好;收入没有大型外企稳定,特别在创业初期,想要留住人真是难啊。”

  海涛也曾想过要为员工增加福利,稳定核心人员。不过,他发现可以利用的工具非常有限。

  “拿企业年金来说吧,企业给员工购买企业年金后人个缴费部分仍然要和工资合并计税,并且企业年金一旦购买,员工要多年之后才能到手,那么还不如发现金呢。”海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国家对购买企业年金有一定的税前抵扣政策。但是对我们这样创业阶段的企业,员工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就算是缴纳企业年金数额也不多。对核心团队来说,用股权激励更为有用。”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其实,企业年金的初衷是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不够的部分。未来企业职工养老金的主要来源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部分。

  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企业年金并非是国家强制缴纳,而由企业自行决定是否缴纳和缴纳多少。

  不过,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十分有限。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购买企业年金的企业主要是国企和少数大规模的外资企业。

  “中国目前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共有30000多家,虽然从数量上看80%是中小企业,但是在资金方面,央企和国企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养老金业务部吕先生告诉记者。

  企业年金在规定范围内可免除企业所得税

  一家大型央企的HR乐乐告诉记者:“作为国企,我们给员工的工资并不多,但是收入稳定、福利充分是国企吸引员工的工具。比如企业年金,不是国家规定强制缴纳的,一般都是国企央企才会给员工缴纳,私人企业很少有缴纳的,一方面是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企业鲜有为员工制定长期的养老保障计划,在中国养老基本还是由个人和家庭自行规划的。”

  乐乐告诉记者,购买企业年金的部分可以在企业成本中扣除,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所以乐乐所在的企业,用足5%的额度,这些费用一部分由员工自己缴纳,一部分由企业缴纳。其中,员工缴纳1%,企业缴纳4%。

  记者了解到,雇员和雇主分担缴费义务的比例,通常是1∶1,也有1∶4或者1∶5,视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定。

  而职工领取企业年金的主要方式是退休后领取。

  “除了正常退休,死亡和出国定居也可以领取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可以被继承,也可以因为单位转变而转移,最主要的是,出国定居的人员可以提早支取自己的企业年金。”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营销部张先生介绍说,根据相关规定,符合规定的人员可以从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中一次性领取或定期领取企业年金。选择定期领取的,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总额除以120个月所得,同时按个人账户储存额享受基金投资收益,直至个人账户领取完毕。

  企业年金为何被“冷落”

  高文婧 林建荣

  很少有人考虑:雇主应该帮助员工规划若干年后的养老事宜。尽管现实是:仅仅靠基础养老金难以过上幸福的退休生活。

  企业年金就是国外普遍采用的补充养老工具。不过在我国,购买企业年金的企业为数尚少,企业年金规模增长缓慢。追究其根源,在于购买企业年金缺乏税收优惠;同时,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欠佳。

  规模增长远低于预期

  记者调查多家企业发现,极少有企业考虑为员工购买企业年金,而企业年金的增长规模也一直低于预期。

  据记者统计,2006年至2009年企业年金每年保持了400亿元至600亿元的增长,但2010年仅增加276亿元。

  据《金融时报》报道,2010年末,企业年金基金总资产约为3000亿元,与此前业内预计的年金规模突破1万亿相差甚远。

  “购买企业年金的都是大型央企,这部分客户资源,前几年几乎被挖掘殆尽,近年来几乎没有增量,都是在吃原来的老本。”一家大型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人士师治告诉记者。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寅苏告诉记者:“这与企业大环境有关,许多创业型的企业,连员工的稳定收入都还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都没有非常畅通,更加不会有动力去购买企业年金。”

  不过,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诞生,国内上市公司占企业的比重在不断加大,企业规模和实力都得益于资本市场有了显著的增加。因此,此后有实力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将越来越多。

  除了一些高福利的国企而外,大多数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积极性未能完全调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缴纳企业年金少于企业工资总额的5%的部分可以从企业成本中扣除,但是对于职工个人缴费则没有任何税收优惠。

  按照相关规定,年金虽然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在缴费时却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且由企业代扣代缴,并且个人缴费部分应该与当月工资合并计税。

  根据国税函93号文件——关于企业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扣除为题的通知有关规定,企业为职工购买的商业补充保险,均需要按照职工工资收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2日撰文指出,即使目前统一了企业单位部分的税优比例,但职工个人的缴费税优政策却始终没有出台。企业年金制度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基金规模难以得到迅速扩大。

  企业年金发展之初,保险公司预期伴随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和养老险业务会迅猛发展,纷纷开设养老保险公司,不少公司个人税延型养老产品都已经论证多次,不料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和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险政策的税收优惠政策多年难产。

  另外,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阻碍企业年金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竞争导致单一主体规模发展有限。

  他认为,在目前的费率水平下,如果受托管理资产、投资管理资产均衡发展,两项管理资产规模合计达到600亿元左右,养老保险公司的年金业务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考问年金投资收益

  当然,在基础养老保险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的情况下,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当然是不错的福利选择。

  不过,企业年金是企业拿出一部分利润,交给专业机构打理,目的是希望这笔钱能够保值增值,应对员工养老需求。但是假如这些作为未来员工养老金的资金不能得到合理照顾,达不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那么企业养老制度也就形同虚设。

  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认为,投资收益差是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关键问题。

  “2011年以来,绝大多数企业年金账户都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是A股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双重下跌。”师治告诉记者。

  由于缺乏数据,记者难以找到每只年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情况。据中国平安2011年公布的半年报,中国平安整体投资收益率为4.3%,略高于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7月CPI的涨幅为6.5%。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由于股票市场波动,在一些年份,企业年金也难免收益较差。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企业年金的投资期限较长,更加适合保险公司管理。“于基金公司擅长股票投资不同,保险公司的投资品种以债权、协议存款等为主,从投资期限上更加匹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在企业年金的投资中短期化的操作依然存在。

  “按理说企业年金属于长期投资品种,从长期收益看应该能够战胜物价上涨。但是由于企业年金订立的都是2~3年的短期合同,所以也难免有短期化的操作。”师治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每个企业年金账户具体的目标收益率,也要由年金客户与投资管理人协商,而不同的投资管理人的操作风格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之前就出现过员工由于企业年金账户亏损,跑到投资机构来闹事的情况,所以年金投资风格相较于其他投资品种向来比较保守;再加上,客户对于企业年金的收益要求并不高,有的客户只要年化收益能达到3%~4%就可以了。大多数的管理人风格比较稳健保守,有的股票仓位配置不会超过5%,但是也不乏风格较为激进的管理人,股票仓位达到年金股票配比的上限。”师治告诉记者。

  按照规定,企业年金的投资品种和仓位仍然受到严格的监管。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颁布的11号令《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对高风险品种的投资受到严格限制,其中企业年金不得直接投资于权证;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以及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资连接保险的比例不得高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财产净值的30%。

  郝寅苏认为,企业年金的投资途径并不如社保基金丰富也是构成其收益低的原因。“比方一些政府债券,是否可以优先购买;另外,一些低风险、高回报的建设项目是否可以优先参与;再有,政府是否设置了合理的资产配比上限,等等。”郝寅苏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的确相较于社保基金狭窄不少。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基金财产限于境内投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金融产品。

  “总之,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要想提升还非常难,比如,某家企业年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收入只有知名基金经理的1/10,他怎么会有动力把业绩做上来呢?”一位券商的保险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http://tech.sina.com.cn/it/2011-09-03/01246017949.shtml企业年金调查:多数企业从未考虑过购买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3日   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有话说

  如果企业年金不能得到合理“照顾”,不能保值增值,那么也就形同虚设。

  高文婧

  私企:没有考虑过购买企业年金 股权激励更给力

  海涛是一家私营IT公司的老板,公司成立两年了,人员流动不断让他伤透了脑筋:“对于私企,福利没有国企好;收入没有大型外企稳定,特别在创业初期,想要留住人真是难啊。”

  海涛也曾想过要为员工增加福利,稳定核心人员。不过,他发现可以利用的工具非常有限。

  “拿企业年金来说吧,企业给员工购买企业年金后人个缴费部分仍然要和工资合并计税,并且企业年金一旦购买,员工要多年之后才能到手,那么还不如发现金呢。”海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国家对购买企业年金有一定的税前抵扣政策。但是对我们这样创业阶段的企业,员工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就算是缴纳企业年金数额也不多。对核心团队来说,用股权激励更为有用。”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其实,企业年金的初衷是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不够的部分。未来企业职工养老金的主要来源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部分。

  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企业年金并非是国家强制缴纳,而由企业自行决定是否缴纳和缴纳多少。

  不过,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十分有限。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购买企业年金的企业主要是国企和少数大规模的外资企业。

  “中国目前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共有30000多家,虽然从数量上看80%是中小企业,但是在资金方面,央企和国企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养老金业务部吕先生告诉记者。

  企业年金在规定范围内可免除企业所得税

  一家大型央企的HR乐乐告诉记者:“作为国企,我们给员工的工资并不多,但是收入稳定、福利充分是国企吸引员工的工具。比如企业年金,不是国家规定强制缴纳的,一般都是国企央企才会给员工缴纳,私人企业很少有缴纳的,一方面是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企业鲜有为员工制定长期的养老保障计划,在中国养老基本还是由个人和家庭自行规划的。”

  乐乐告诉记者,购买企业年金的部分可以在企业成本中扣除,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所以乐乐所在的企业,用足5%的额度,这些费用一部分由员工自己缴纳,一部分由企业缴纳。其中,员工缴纳1%,企业缴纳4%。

  记者了解到,雇员和雇主分担缴费义务的比例,通常是1∶1,也有1∶4或者1∶5,视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定。

  而职工领取企业年金的主要方式是退休后领取。

  “除了正常退休,死亡和出国定居也可以领取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可以被继承,也可以因为单位转变而转移,最主要的是,出国定居的人员可以提早支取自己的企业年金。”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营销部张先生介绍说,根据相关规定,符合规定的人员可以从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中一次性领取或定期领取企业年金。选择定期领取的,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总额除以120个月所得,同时按个人账户储存额享受基金投资收益,直至个人账户领取完毕。

  企业年金为何被“冷落”

  高文婧 林建荣

  很少有人考虑:雇主应该帮助员工规划若干年后的养老事宜。尽管现实是:仅仅靠基础养老金难以过上幸福的退休生活。

  企业年金就是国外普遍采用的补充养老工具。不过在我国,购买企业年金的企业为数尚少,企业年金规模增长缓慢。追究其根源,在于购买企业年金缺乏税收优惠;同时,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欠佳。

  规模增长远低于预期

  记者调查多家企业发现,极少有企业考虑为员工购买企业年金,而企业年金的增长规模也一直低于预期。

  据记者统计,2006年至2009年企业年金每年保持了400亿元至600亿元的增长,但2010年仅增加276亿元。

  据《金融时报》报道,2010年末,企业年金基金总资产约为3000亿元,与此前业内预计的年金规模突破1万亿相差甚远。

  “购买企业年金的都是大型央企,这部分客户资源,前几年几乎被挖掘殆尽,近年来几乎没有增量,都是在吃原来的老本。”一家大型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人士师治告诉记者。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寅苏告诉记者:“这与企业大环境有关,许多创业型的企业,连员工的稳定收入都还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都没有非常畅通,更加不会有动力去购买企业年金。”

  不过,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诞生,国内上市公司占企业的比重在不断加大,企业规模和实力都得益于资本市场有了显著的增加。因此,此后有实力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将越来越多。

  除了一些高福利的国企而外,大多数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积极性未能完全调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缴纳企业年金少于企业工资总额的5%的部分可以从企业成本中扣除,但是对于职工个人缴费则没有任何税收优惠。

  按照相关规定,年金虽然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在缴费时却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且由企业代扣代缴,并且个人缴费部分应该与当月工资合并计税。

  根据国税函93号文件——关于企业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扣除为题的通知有关规定,企业为职工购买的商业补充保险,均需要按照职工工资收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2日撰文指出,即使目前统一了企业单位部分的税优比例,但职工个人的缴费税优政策却始终没有出台。企业年金制度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基金规模难以得到迅速扩大。

  企业年金发展之初,保险公司预期伴随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和养老险业务会迅猛发展,纷纷开设养老保险公司,不少公司个人税延型养老产品都已经论证多次,不料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和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险政策的税收优惠政策多年难产。

  另外,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阻碍企业年金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竞争导致单一主体规模发展有限。

  他认为,在目前的费率水平下,如果受托管理资产、投资管理资产均衡发展,两项管理资产规模合计达到600亿元左右,养老保险公司的年金业务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考问年金投资收益

  当然,在基础养老保险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的情况下,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当然是不错的福利选择。

  不过,企业年金是企业拿出一部分利润,交给专业机构打理,目的是希望这笔钱能够保值增值,应对员工养老需求。但是假如这些作为未来员工养老金的资金不能得到合理照顾,达不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那么企业养老制度也就形同虚设。

  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认为,投资收益差是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关键问题。

  “2011年以来,绝大多数企业年金账户都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是A股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双重下跌。”师治告诉记者。

  由于缺乏数据,记者难以找到每只年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情况。据中国平安2011年公布的半年报,中国平安整体投资收益率为4.3%,略高于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7月CPI的涨幅为6.5%。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由于股票市场波动,在一些年份,企业年金也难免收益较差。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企业年金的投资期限较长,更加适合保险公司管理。“于基金公司擅长股票投资不同,保险公司的投资品种以债权、协议存款等为主,从投资期限上更加匹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在企业年金的投资中短期化的操作依然存在。

  “按理说企业年金属于长期投资品种,从长期收益看应该能够战胜物价上涨。但是由于企业年金订立的都是2~3年的短期合同,所以也难免有短期化的操作。”师治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每个企业年金账户具体的目标收益率,也要由年金客户与投资管理人协商,而不同的投资管理人的操作风格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之前就出现过员工由于企业年金账户亏损,跑到投资机构来闹事的情况,所以年金投资风格相较于其他投资品种向来比较保守;再加上,客户对于企业年金的收益要求并不高,有的客户只要年化收益能达到3%~4%就可以了。大多数的管理人风格比较稳健保守,有的股票仓位配置不会超过5%,但是也不乏风格较为激进的管理人,股票仓位达到年金股票配比的上限。”师治告诉记者。

  按照规定,企业年金的投资品种和仓位仍然受到严格的监管。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颁布的11号令《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对高风险品种的投资受到严格限制,其中企业年金不得直接投资于权证;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以及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资连接保险的比例不得高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财产净值的30%。

  郝寅苏认为,企业年金的投资途径并不如社保基金丰富也是构成其收益低的原因。“比方一些政府债券,是否可以优先购买;另外,一些低风险、高回报的建设项目是否可以优先参与;再有,政府是否设置了合理的资产配比上限,等等。”郝寅苏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的确相较于社保基金狭窄不少。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基金财产限于境内投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金融产品。

  “总之,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要想提升还非常难,比如,某家企业年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收入只有知名基金经理的1/10,他怎么会有动力把业绩做上来呢?”一位券商的保险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http://tech.sina.com.cn/it/2011-09-03/012460179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