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临终前就统一欲作的\"交待\"--令人扼腕长叹的史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41:57
进入70年代末,蒋经国的身体日呈衰弱之势。毕竟年月不饶人,年近古稀之人,犹如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等万物一样,已近枯败之日。

  1982年2月,蒋经国第一次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由美国著名眼科专家主刀,医治视网膜出血。他患的是糖尿病,病情一天重似一天。据说是糖尿病引发了眼疾。

  没有很久,台湾上下又盛传蒋经国第二次住院开刀治疗眼疾的消息,令民心再波动一番。据知情人讲,此次住院纯属偶然。蒋经国办事一向具有亲和作风,上高山,下渔场,无分巨细,事必躬亲。有一次去屏东巡视农渔建设,行至郊外途中,突来倾盆骤雨。其随待人员之一急忙撑开自动弹簧伞,欲为长官遮风蔽雨。不知是过分紧张抑或是太过敬意,慌乱之中,雨伞竟触及蒋经国的眼镜。立时,眼镜破碎,碎片割伤了眼睛,眼角渗出丝丝血丝。闯了祸的侍卫大惊失色,自认做了"犯上"之举,一时窘吓得手足无措。蒋经国倒说:"不要紧,不要紧,你不是故意的。"

  当天返台北后,侍从医生为蒋经国做了消毒等初步医治,症状没有继续恶化,他便没有太在意。过了一天,蒋开完国民党中常会之后驱车赴荣民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眼科医生把他"留住"了,说必须马上施行手术。于是在毫无心理准备之下又住院了。

  不知何故,蒋经国两次住院治眼疾的消息都对社会隐秘不宣。正应验了欲盖弥彰的法则,越是顶级绝密之事,越是传得快,亦越加神秘化。对他这次住院的秘而不宜,台湾民众难免发生联想,是第一次手术没有做好而复发再治吗?是糖尿病愈益严重频频引发眼疾吗?小蒋总统的身体到底坏到了什么程度?还能再撑持几年?

  3月29日,蒋经国到圆山忠烈祠主持春祭。离开大直官邸进入忠烈祠大门,在通过仪仗队致敬登上台阶那不到一百米的路程中,他身体竟有些摇晃。两位侍从人员见状趋步向前,搀扶着蒋经国走到祭堂主祭位置。仪仗队礼兵将花圈抬至他面前,他已没有气力照例亲执花圈鞠躬,只是用手简单触摸一下了事。显然,他已有些力不从心了。他心里是一定不愿让人们看到这副怏怏病态的,但电视新闻还是忠实地将他显现在百万观众面前,这再次引起了岛民的猜测和议论。

接着,4月5日是蒋介石逝世纪念日,原定蒋经国亲自到中正纪念堂主持纪念仪式。4月4日为慎重起见,调集三军仪仗队、乐队预先排练一次。中正纪念堂台阶达数十级,蒋经国在登上堂阶走到大堂铜像前之途中,又感不胜体力。第二天的仪式临时改由"行政院长"孙运璇主持,他本人则在慈湖陵寝率众官员行礼。

  "双十节"典礼上,蒋经国没有在总统府受礼台露面,只在阳台上致词。因他面部浮肿日益严重,像只吹满空气的气球,闪闪发亮,加上步履维艰,再在公众面前亮相恐有损领袖形象,有损"国"威。

  但从第二年的"双十节"起,蒋经国又奇迹般地出现在民众面前,不仅在总统府阳台上致词,而且还在总统府礼堂内主持了中枢"国庆典礼",到慈湖拜谒蒋介石陵寝,接着又到金门和澎湖巡视,亲手铲土植树,"龙体"似乎日臻安康。

  据大直官邸传出的小道消息,蒋经国的康复得力于儿女亲家、前"国防部长"俞大维推荐的一位老中医之手。其中还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

  俞大维因这位老中医治愈了他姐姐俞大?所患与蒋经国相同的病,故而产生向亲家推荐之念,可蒋经国非平常闲人,不能随意让江湖郎中接触,而且未曾尝试过看中医服中药。为慎重起见,俞大维乃与蒋相约,安排一次蒋与这位老中医的无意中偶遇,并不直接邀请老中医诊断。在老中医这边,俞大维也如此这般安排了一番。

  1983年的某日,老中医按约先期到了俞家,早早静候。稍晚,蒋经国则以看望亲家为名乘车抵达俞家,与老中医"不期而遇"了。

几人落座。俞大维特意将老中医安顿在蒋的身边。因不能直接询问,靠得近也好看得清爽些,以免误诊。

蒋经国与俞大维唱主角,互相叙谈些国事家事,气氛显得轻松、融和。然后,蒋经国亦向老中医兼询诸如是否到美国行过医等等无关紧要的话。老中医也见过些世面,不慌不忙,边做他的"望闻",边答蒋的提问。

  蒋经国离开俞家后,俞大维急切地问:

  "可否看出些端倪?"

  "今天我只是以中医的望、闻,而缺乏问、切的前提下谈谈初步看法。总统先生的浮肿,是长期使用胰岛素造成的皮下积水后遗症。积水又压迫到肢体各部分末梢神经,以致四肢行动欠灵。"老中医不紧不慢应声答道。

  "那可有什么特效之法救治?"俞大维急欲打破沙锅问到底,好救亲家一把。

  "西医西药固然日新月异,有立竿见影之功。但在用药方面只是对一症下一药,而无法解决一种药物用久了在人体之内发生的副作用,亦即所谓顾此失彼。总统先生的积水浮肿就是胰岛素用久了的副作用。救治之法只有一条,让皮下积水消除。积水没了,浮肿自然不现;神经末梢压迫解除了,自然的手脚也可以灵活行动了。"

  俞大维将此法一五一十告之蒋经国。蒋的侍从医生(当然是西医)听了连连称好,他正得个"医治不力"之罪名。听毕老中医的话,他赶快找来几位专家讨论老中医的论证。结果一致同意按老中医所言办理,都说只要有办法把皮下积水消除,"总统"的健康必然得以改观。

于是,"总统府"正式将老中医请到总统官邸诊断,望、闻、问、切,样样不漏。末了,开出相同药剂的五副中药,交待将其中两副煎了之后送交药理和病理部门分别化验研究,要等化验报告证明这一方剂对皮下积水有消退之用后,再将其余三副煎服。  

这位老中医,自然深谙政治规则。他说:"总统先生的身份非凡人可比,不得不慎之又慎呀。"

  众人遵循老中医的说法如此这般做了。由药理、病理专家分析两副中药的性能,结果都认为对浮肿有效,即使功用不明显也无害于人体,然后才将三副中药煎了让蒋经国服了下去。

  奇迹竟然出现了,蒋经国的皮下积水消了,浮肿退了,行动也灵活了。

  自然,老中医还有医嘱,就是要更加注意健康,随时进行和缓的体能运动。蒋总统也有"遵命"的时候,愉快地接受了"医嘱"。

到1985年,蒋经国的身体勉强维持两年后又继续发生病变。做过眼部白内障的切除术,装上了人工心脏起搏器,但仍时常感到头昏气短,难以呼吸。他已难以持久站立,以致不得不乘坐轮椅主持一些重要会议,从此进入"轮椅治台"时期,直至逝世,他都没有离开过轮椅。

  至1987年,岛内沸沸扬扬传布着蒋经国病情恶化的种种小道消息,不仅政界人士如失支柱,股票市场也受牵暴跌,一股暗流在悄悄酝酿,谁也无法预料会不会"天塌下来"。

  10月8日,台湾各大报纸登出"预告":蒋总统将亲自出席10月10日的"国庆"庆祝活动。10月10日,蒋经国坐着轮椅进入"总统府"礼堂,准备主持各级官员参加的中枢国庆纪念典礼。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下,蒋经国的全部讲话只有如下几句:"经国的国庆讲词,已经印出来了,就不再宣读。现在,请李副总统作专题报告。"

  李登辉上台没有讲几句,蒋经国就示意随从推他离席了。

  "国庆"活动是要接受外国使节祝贺的。蒋经国的轮椅又被推到"总统府"大会客室,准备接受各国外交"使节"和夫人的祝贺。

  在外宾面前,蒋经国也无法掩饰自己的病态。按外交礼仪,宾主双方应握手致意,并象征性交谈几句。但蒋经国只是稍稍抬一下右手,让外宾轻轻触摸一下过去了。老外对蒋的病情也早有耳闻,有备而来,因此也应付得从容自如,见怪不惊。

  之后,蒋经国坐着轮椅出现在"总统府"阳台上,向民众致词,实现报纸上的"预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暮年体衰、无力支撑的老年人形象,再不是生龙活虎的"小蒋"了。

  1月13日,蒋经国早晨起床时突感身体不适,无法支撑。随侍医生赶快扶他躺下,但仍不住恶心,还呕吐酸水。蒋一直住在大直官邸,没有送进医院。



  这一天是蒋家共进午餐的团圆日,蒋孝文、蒋孝勇、徐乃锦都来到官邸,见父亲这副病态,心情都大受影响,而且见惯了多次,没有当回事,就各自离去了。

  1点55分,蒋经国忽然进入休克状态,大量的血从他口腔、鼻孔喷出。随从医生忙用吸引器帮他吸血,但他的颈部大动脉已经破裂,血涌不止,整个脑袋几乎七窍流血。

  专家医疗小组被从台湾南部紧急召回台北。这支台湾最优秀的医疗队包括荣民总医院副院长姜必宁,美籍心脏病专家余南庚,著名胸外科专家、长期担任蒋介石"御医"的陈耀翰等。但等他们一行到达时,蒋经国已回天乏术。

获悉蒋经国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中央发去唁电,电文如下:

  惊悉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向蒋经国先生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发表谈话,对蒋经国的逝世表示悼念,重申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不变。他说:"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我们深表哀悼。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做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做了一定的努力。""当此国民党领导人更替之际,我们重申,我党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和政策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由衷地期望台湾局势稳定、社会安宁、经济继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当时中国新华社驻香港分社负责人还以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名义,在香港派员向国民党在港机构珠海书院内的蒋经国灵堂送了花圈。

  外电对中国共产党方面对蒋经国去世的悼念做了积极的评价。

对蒋经国的逝世,外界有许多猜疑。去世当天,他的医疗小组居然远在台湾南部,没有得到任何预警。以一岛之主身份的蒋总统来说,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也不应当发生的。病逝前一天,他尚在"总统府"办公,召见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询问国民党十三大的筹备情况,丝毫没有病入膏肓的迹象,他本人一再表示"身体还可以撑下去"。所以,尽管台岛上下对这一时刻的到来有过心理准备,但真的事到临头时,国民党内人士还是猝不及防的。

台岛内流传着一个可怕的猜测,说蒋经国是被人谋害而死。因医疗专家断言,糖尿病患者不会七孔流血而亡。蒋经国患的是糖尿病,死时却从口角、鼻孔、耳孔四处流血,无法擦尽。七窍出血,应验了中国民间传说的中毒暴亡之征。

  台湾新著《总统的秘密特使》一书,更向公众披露了有关情况。该书作者许汉(许承宗)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香港时报总编辑,为国民党非主流派的文胆。其在台北党政高层关系甚广,故握有不少政坛内幕。

  根据该书所提供的史料参及其他有关记载,我们可对80年代蒋经国主政下的台湾当局,在表面上高呼"反共"、坚持"三不"政策的背后,出于另外一种政治意念,与大陆中国共产党方面秘密交往、试探和谈的内幕,有如下的一个基本交待。

  自1981年蒋经国暗许其亲信沈诚赴大陆一行之后,他对中共最高领导层的和平真意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随着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蒋经国不由得步了蒋介石的后尘,想急于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寻找与中共和解的渠道,这种愿望在80年代后期,愈发强烈。

  1986年至1987年,沈诚受中共领导人和蒋经国的委托,不断穿梭于大陆台湾之间。

1987年3月,中共中央以全国政协名义邀请沈诚到北京晤谈。赴京前,沈诚去台北密见蒋经国并"力主突破'三不政策'"。蒋经国表示"目前阶段暂时还只能采取'官民有别'政策,对纯粹民间之接触、交流,政府新的'三不政策'是'不鼓励'、'不支持'、'不压制'",蒋经国这一决定实际上改变了原来的"三不政策",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积极意义。

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接见了沈诚,并提出中共中央关于两岸谈判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双方谈判主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因为今天以两个政府来谈,诸多不便,可能产生不对等的现象,你们可能有困难。而党对党谈起来就灵活多了。所以我们还特别说明,党对党中还加以强调:(一)中央层次;(二)对等地位。这两点,以示对你党的尊重。""第二,谈判主题:先谈合作,后谈统一。"沈诚当晚通过香港将他与杨尚昆谈话的主要内容报告给蒋经国。两天后台北传来消息:蒋经国同意"两党对等谈判、中央层次"模式,"但在技术上还希望正式有个具体表达"。

  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经研究决定,以杨尚昆名义致函蒋经国并由沈诚秘密转至台湾,邀请国民党派代表到北京举行和平谈判。

  1987年4月4日,蒋经国约见沈诚说:"我对于他们的来函,已仔细看过,大致上他们还是有诚意的,至于在时机上,他们好像操之过急";"真正要谈判,也要在我们自己党内求得共识,因为党内一部分人还持着反对态度,他们的理由是党对党谈台湾人民会不赞成";"在党对党谈判原则下,一定要保密,在双方没有取得一定的协议前,尽量不要赴会";"以视形势发展,为了配合两岸关系,我们一定会在政府部门成立一个协调党政工作的机构来运作"。中共中央致蒋经国的密函在促进两岸关系互动方面产生了催化作用,蒋经国于7月14日宣布废除在台湾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体制",接着又开放两岸民间人员往来,陆续对大陆做了适度的"开放"。

  9月,沈诚赴台北探视已病魔缠身的蒋经国。蒋经国对沈诚说:"我正研究他们(中共)来的那封信的处理问题。信已给老夫人(指宋美龄)看过了,她表示好好研究一下再做出决策","他们(中共)的诚意,我有同感,不过像这样大事,多少要设想得周延一些才行"。沈诚建议"礼尚往来",给中共方面捎个回信,然后再做具体规划。蒋经国说:"今天的一切,主动在他们,我看回不回信在其次,重要的是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应如何开展。"蒋经国表示要考虑下一步赴大陆与中共谈判的人选问题。

11月25日,蒋经国表面上还在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上说:"始终坚持两大政策,一项是坚决不和共党接触,一项是坚决反对台独的分离意识。今天我们要再一次强调这两大政策,并期勉全体同志,贯彻到底。"然而,蒋经国于12月7日约见沈诚时又告知"下一波正式去北京的人选,大概在下个月初的党中常会中做决定",只要假以时日,国共两党举行谈判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极有可能实现的。令人遗憾的是,赴北京正式进行国共和谈的代表尚未派出,蒋经国就突然咯血而逝,他的死,使极有希望的实际上已着手进行的两岸和谈忽告中止,不由得令人扼腕长叹。 (本文摘自《台前幕后》,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马振犊 )进入70年代末,蒋经国的身体日呈衰弱之势。毕竟年月不饶人,年近古稀之人,犹如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等万物一样,已近枯败之日。

  1982年2月,蒋经国第一次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由美国著名眼科专家主刀,医治视网膜出血。他患的是糖尿病,病情一天重似一天。据说是糖尿病引发了眼疾。

  没有很久,台湾上下又盛传蒋经国第二次住院开刀治疗眼疾的消息,令民心再波动一番。据知情人讲,此次住院纯属偶然。蒋经国办事一向具有亲和作风,上高山,下渔场,无分巨细,事必躬亲。有一次去屏东巡视农渔建设,行至郊外途中,突来倾盆骤雨。其随待人员之一急忙撑开自动弹簧伞,欲为长官遮风蔽雨。不知是过分紧张抑或是太过敬意,慌乱之中,雨伞竟触及蒋经国的眼镜。立时,眼镜破碎,碎片割伤了眼睛,眼角渗出丝丝血丝。闯了祸的侍卫大惊失色,自认做了"犯上"之举,一时窘吓得手足无措。蒋经国倒说:"不要紧,不要紧,你不是故意的。"

  当天返台北后,侍从医生为蒋经国做了消毒等初步医治,症状没有继续恶化,他便没有太在意。过了一天,蒋开完国民党中常会之后驱车赴荣民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眼科医生把他"留住"了,说必须马上施行手术。于是在毫无心理准备之下又住院了。

  不知何故,蒋经国两次住院治眼疾的消息都对社会隐秘不宣。正应验了欲盖弥彰的法则,越是顶级绝密之事,越是传得快,亦越加神秘化。对他这次住院的秘而不宜,台湾民众难免发生联想,是第一次手术没有做好而复发再治吗?是糖尿病愈益严重频频引发眼疾吗?小蒋总统的身体到底坏到了什么程度?还能再撑持几年?

  3月29日,蒋经国到圆山忠烈祠主持春祭。离开大直官邸进入忠烈祠大门,在通过仪仗队致敬登上台阶那不到一百米的路程中,他身体竟有些摇晃。两位侍从人员见状趋步向前,搀扶着蒋经国走到祭堂主祭位置。仪仗队礼兵将花圈抬至他面前,他已没有气力照例亲执花圈鞠躬,只是用手简单触摸一下了事。显然,他已有些力不从心了。他心里是一定不愿让人们看到这副怏怏病态的,但电视新闻还是忠实地将他显现在百万观众面前,这再次引起了岛民的猜测和议论。

接着,4月5日是蒋介石逝世纪念日,原定蒋经国亲自到中正纪念堂主持纪念仪式。4月4日为慎重起见,调集三军仪仗队、乐队预先排练一次。中正纪念堂台阶达数十级,蒋经国在登上堂阶走到大堂铜像前之途中,又感不胜体力。第二天的仪式临时改由"行政院长"孙运璇主持,他本人则在慈湖陵寝率众官员行礼。

  "双十节"典礼上,蒋经国没有在总统府受礼台露面,只在阳台上致词。因他面部浮肿日益严重,像只吹满空气的气球,闪闪发亮,加上步履维艰,再在公众面前亮相恐有损领袖形象,有损"国"威。

  但从第二年的"双十节"起,蒋经国又奇迹般地出现在民众面前,不仅在总统府阳台上致词,而且还在总统府礼堂内主持了中枢"国庆典礼",到慈湖拜谒蒋介石陵寝,接着又到金门和澎湖巡视,亲手铲土植树,"龙体"似乎日臻安康。

  据大直官邸传出的小道消息,蒋经国的康复得力于儿女亲家、前"国防部长"俞大维推荐的一位老中医之手。其中还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

  俞大维因这位老中医治愈了他姐姐俞大?所患与蒋经国相同的病,故而产生向亲家推荐之念,可蒋经国非平常闲人,不能随意让江湖郎中接触,而且未曾尝试过看中医服中药。为慎重起见,俞大维乃与蒋相约,安排一次蒋与这位老中医的无意中偶遇,并不直接邀请老中医诊断。在老中医这边,俞大维也如此这般安排了一番。

  1983年的某日,老中医按约先期到了俞家,早早静候。稍晚,蒋经国则以看望亲家为名乘车抵达俞家,与老中医"不期而遇"了。

几人落座。俞大维特意将老中医安顿在蒋的身边。因不能直接询问,靠得近也好看得清爽些,以免误诊。

蒋经国与俞大维唱主角,互相叙谈些国事家事,气氛显得轻松、融和。然后,蒋经国亦向老中医兼询诸如是否到美国行过医等等无关紧要的话。老中医也见过些世面,不慌不忙,边做他的"望闻",边答蒋的提问。

  蒋经国离开俞家后,俞大维急切地问:

  "可否看出些端倪?"

  "今天我只是以中医的望、闻,而缺乏问、切的前提下谈谈初步看法。总统先生的浮肿,是长期使用胰岛素造成的皮下积水后遗症。积水又压迫到肢体各部分末梢神经,以致四肢行动欠灵。"老中医不紧不慢应声答道。

  "那可有什么特效之法救治?"俞大维急欲打破沙锅问到底,好救亲家一把。

  "西医西药固然日新月异,有立竿见影之功。但在用药方面只是对一症下一药,而无法解决一种药物用久了在人体之内发生的副作用,亦即所谓顾此失彼。总统先生的积水浮肿就是胰岛素用久了的副作用。救治之法只有一条,让皮下积水消除。积水没了,浮肿自然不现;神经末梢压迫解除了,自然的手脚也可以灵活行动了。"

  俞大维将此法一五一十告之蒋经国。蒋的侍从医生(当然是西医)听了连连称好,他正得个"医治不力"之罪名。听毕老中医的话,他赶快找来几位专家讨论老中医的论证。结果一致同意按老中医所言办理,都说只要有办法把皮下积水消除,"总统"的健康必然得以改观。

于是,"总统府"正式将老中医请到总统官邸诊断,望、闻、问、切,样样不漏。末了,开出相同药剂的五副中药,交待将其中两副煎了之后送交药理和病理部门分别化验研究,要等化验报告证明这一方剂对皮下积水有消退之用后,再将其余三副煎服。  

这位老中医,自然深谙政治规则。他说:"总统先生的身份非凡人可比,不得不慎之又慎呀。"

  众人遵循老中医的说法如此这般做了。由药理、病理专家分析两副中药的性能,结果都认为对浮肿有效,即使功用不明显也无害于人体,然后才将三副中药煎了让蒋经国服了下去。

  奇迹竟然出现了,蒋经国的皮下积水消了,浮肿退了,行动也灵活了。

  自然,老中医还有医嘱,就是要更加注意健康,随时进行和缓的体能运动。蒋总统也有"遵命"的时候,愉快地接受了"医嘱"。

到1985年,蒋经国的身体勉强维持两年后又继续发生病变。做过眼部白内障的切除术,装上了人工心脏起搏器,但仍时常感到头昏气短,难以呼吸。他已难以持久站立,以致不得不乘坐轮椅主持一些重要会议,从此进入"轮椅治台"时期,直至逝世,他都没有离开过轮椅。

  至1987年,岛内沸沸扬扬传布着蒋经国病情恶化的种种小道消息,不仅政界人士如失支柱,股票市场也受牵暴跌,一股暗流在悄悄酝酿,谁也无法预料会不会"天塌下来"。

  10月8日,台湾各大报纸登出"预告":蒋总统将亲自出席10月10日的"国庆"庆祝活动。10月10日,蒋经国坐着轮椅进入"总统府"礼堂,准备主持各级官员参加的中枢国庆纪念典礼。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下,蒋经国的全部讲话只有如下几句:"经国的国庆讲词,已经印出来了,就不再宣读。现在,请李副总统作专题报告。"

  李登辉上台没有讲几句,蒋经国就示意随从推他离席了。

  "国庆"活动是要接受外国使节祝贺的。蒋经国的轮椅又被推到"总统府"大会客室,准备接受各国外交"使节"和夫人的祝贺。

  在外宾面前,蒋经国也无法掩饰自己的病态。按外交礼仪,宾主双方应握手致意,并象征性交谈几句。但蒋经国只是稍稍抬一下右手,让外宾轻轻触摸一下过去了。老外对蒋的病情也早有耳闻,有备而来,因此也应付得从容自如,见怪不惊。

  之后,蒋经国坐着轮椅出现在"总统府"阳台上,向民众致词,实现报纸上的"预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暮年体衰、无力支撑的老年人形象,再不是生龙活虎的"小蒋"了。

  1月13日,蒋经国早晨起床时突感身体不适,无法支撑。随侍医生赶快扶他躺下,但仍不住恶心,还呕吐酸水。蒋一直住在大直官邸,没有送进医院。



  这一天是蒋家共进午餐的团圆日,蒋孝文、蒋孝勇、徐乃锦都来到官邸,见父亲这副病态,心情都大受影响,而且见惯了多次,没有当回事,就各自离去了。

  1点55分,蒋经国忽然进入休克状态,大量的血从他口腔、鼻孔喷出。随从医生忙用吸引器帮他吸血,但他的颈部大动脉已经破裂,血涌不止,整个脑袋几乎七窍流血。

  专家医疗小组被从台湾南部紧急召回台北。这支台湾最优秀的医疗队包括荣民总医院副院长姜必宁,美籍心脏病专家余南庚,著名胸外科专家、长期担任蒋介石"御医"的陈耀翰等。但等他们一行到达时,蒋经国已回天乏术。

获悉蒋经国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中央发去唁电,电文如下:

  惊悉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向蒋经国先生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发表谈话,对蒋经国的逝世表示悼念,重申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不变。他说:"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我们深表哀悼。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做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做了一定的努力。""当此国民党领导人更替之际,我们重申,我党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和政策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由衷地期望台湾局势稳定、社会安宁、经济继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当时中国新华社驻香港分社负责人还以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名义,在香港派员向国民党在港机构珠海书院内的蒋经国灵堂送了花圈。

  外电对中国共产党方面对蒋经国去世的悼念做了积极的评价。

对蒋经国的逝世,外界有许多猜疑。去世当天,他的医疗小组居然远在台湾南部,没有得到任何预警。以一岛之主身份的蒋总统来说,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也不应当发生的。病逝前一天,他尚在"总统府"办公,召见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询问国民党十三大的筹备情况,丝毫没有病入膏肓的迹象,他本人一再表示"身体还可以撑下去"。所以,尽管台岛上下对这一时刻的到来有过心理准备,但真的事到临头时,国民党内人士还是猝不及防的。

台岛内流传着一个可怕的猜测,说蒋经国是被人谋害而死。因医疗专家断言,糖尿病患者不会七孔流血而亡。蒋经国患的是糖尿病,死时却从口角、鼻孔、耳孔四处流血,无法擦尽。七窍出血,应验了中国民间传说的中毒暴亡之征。

  台湾新著《总统的秘密特使》一书,更向公众披露了有关情况。该书作者许汉(许承宗)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香港时报总编辑,为国民党非主流派的文胆。其在台北党政高层关系甚广,故握有不少政坛内幕。

  根据该书所提供的史料参及其他有关记载,我们可对80年代蒋经国主政下的台湾当局,在表面上高呼"反共"、坚持"三不"政策的背后,出于另外一种政治意念,与大陆中国共产党方面秘密交往、试探和谈的内幕,有如下的一个基本交待。

  自1981年蒋经国暗许其亲信沈诚赴大陆一行之后,他对中共最高领导层的和平真意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随着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蒋经国不由得步了蒋介石的后尘,想急于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寻找与中共和解的渠道,这种愿望在80年代后期,愈发强烈。

  1986年至1987年,沈诚受中共领导人和蒋经国的委托,不断穿梭于大陆台湾之间。

1987年3月,中共中央以全国政协名义邀请沈诚到北京晤谈。赴京前,沈诚去台北密见蒋经国并"力主突破'三不政策'"。蒋经国表示"目前阶段暂时还只能采取'官民有别'政策,对纯粹民间之接触、交流,政府新的'三不政策'是'不鼓励'、'不支持'、'不压制'",蒋经国这一决定实际上改变了原来的"三不政策",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积极意义。

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接见了沈诚,并提出中共中央关于两岸谈判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双方谈判主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因为今天以两个政府来谈,诸多不便,可能产生不对等的现象,你们可能有困难。而党对党谈起来就灵活多了。所以我们还特别说明,党对党中还加以强调:(一)中央层次;(二)对等地位。这两点,以示对你党的尊重。""第二,谈判主题:先谈合作,后谈统一。"沈诚当晚通过香港将他与杨尚昆谈话的主要内容报告给蒋经国。两天后台北传来消息:蒋经国同意"两党对等谈判、中央层次"模式,"但在技术上还希望正式有个具体表达"。

  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经研究决定,以杨尚昆名义致函蒋经国并由沈诚秘密转至台湾,邀请国民党派代表到北京举行和平谈判。

  1987年4月4日,蒋经国约见沈诚说:"我对于他们的来函,已仔细看过,大致上他们还是有诚意的,至于在时机上,他们好像操之过急";"真正要谈判,也要在我们自己党内求得共识,因为党内一部分人还持着反对态度,他们的理由是党对党谈台湾人民会不赞成";"在党对党谈判原则下,一定要保密,在双方没有取得一定的协议前,尽量不要赴会";"以视形势发展,为了配合两岸关系,我们一定会在政府部门成立一个协调党政工作的机构来运作"。中共中央致蒋经国的密函在促进两岸关系互动方面产生了催化作用,蒋经国于7月14日宣布废除在台湾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体制",接着又开放两岸民间人员往来,陆续对大陆做了适度的"开放"。

  9月,沈诚赴台北探视已病魔缠身的蒋经国。蒋经国对沈诚说:"我正研究他们(中共)来的那封信的处理问题。信已给老夫人(指宋美龄)看过了,她表示好好研究一下再做出决策","他们(中共)的诚意,我有同感,不过像这样大事,多少要设想得周延一些才行"。沈诚建议"礼尚往来",给中共方面捎个回信,然后再做具体规划。蒋经国说:"今天的一切,主动在他们,我看回不回信在其次,重要的是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应如何开展。"蒋经国表示要考虑下一步赴大陆与中共谈判的人选问题。

11月25日,蒋经国表面上还在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上说:"始终坚持两大政策,一项是坚决不和共党接触,一项是坚决反对台独的分离意识。今天我们要再一次强调这两大政策,并期勉全体同志,贯彻到底。"然而,蒋经国于12月7日约见沈诚时又告知"下一波正式去北京的人选,大概在下个月初的党中常会中做决定",只要假以时日,国共两党举行谈判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极有可能实现的。令人遗憾的是,赴北京正式进行国共和谈的代表尚未派出,蒋经国就突然咯血而逝,他的死,使极有希望的实际上已着手进行的两岸和谈忽告中止,不由得令人扼腕长叹。 (本文摘自《台前幕后》,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马振犊 )
蒋经国先生在维护中华一统方面显然不如蒋介石先生。
<P>两代蒋先生逝去太早了,灯灰之流,应该早早的凌迟……</P>
唉……
台湾秘密研制核武器暴光,某主要研制人员携带资料叛逃美国,被美国强令停止核计划。消息传来,小蒋气急暴亡……
我内心挺恨蒋经国的,身为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大业,应在自己死之前让台湾回归祖国,而他没有这样做到,给中国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死后怎样去见我们的先人,怎样对得起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那个时候大陆的社会经济情况要好些,所以和平统一是有可能的。现在.....不好说!反正国际国内的情况都不敢让人奢望。
楼上意见不敢苟同,其实当年大陆和台湾经济差距较现在大得多,不知你说的要好一点是什么意思。我一大伯是一个国军老兵,(是家族的大伯,其实他比我家老爷子还老)92年回来,就说我们的情况比他们那里还差。到98年再回来时,也惊叹我们的进步。
<B>以下是引用<I>xlc</I>在2004-9-30 16:24:00的发言:</B>
那个时候大陆的社会经济情况要好些,所以和平统一是有可能的。现在.....不好说!反正国际国内的情况都不敢让人奢望。

<P>
<P>这算哪门子逻辑?还第一次听说有人认为20年前的社会经济情况比现在好?</P>
<P>可笑,我倒要请教,都好在哪里?</P>
<P>80年代的物资匮乏与抢购风,现在有吗?</P>
<P>下次再说这种话时干脆直接说1949年前的情况比现在好,这样无论是美国大大还是民运干哥听了更高兴些。</P>
我听到的一些消息是,小蒋先生期望统一惹怒了美国,被美国的特务暗杀的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要想统一,共产党就要靠自己的势力,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势力。中华任民共和国才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B>以下是引用<I>贝勒爷</I>在2004-9-30 15:10:00的发言:</B>
唉……
历史永远没有假设!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只能由我们这代人解决了
可惜了啊
<P> 1: 蔣晚年的身体狀況最清楚的莫過於北京,因為小蔣的醫生是北京派來的,醫生人還在!</P><P> 2:核試驗是美國人故意的,美國早知道,卻沒有馬上點破,還讓小蔣搞到一定程度才出來阻止,其核試驗的主要負責人張憲義自己就是美國早早就吸收的了,張離開台灣到美國後什麼資料都有,小蔣怕是百口莫辯,等於是美國人耍著小蔣玩,但美國人封了核心之後,,,,,,小蔣還是活的好好的,所以小蔣不是為了這個氣死的.但他肯定是十分生氣的!!</P><P>3:小蔣死前,有多方的證明他自己認為自己還有一段時間可活,,,,醫生們的判斷也是如此,,,,,,,,加之,,,,,,,,,,,,如有不測李登輝這個名義上的繼承人是共產黨員(小蔣從來都知道的), 不至於會斷了兩岸的秘密溝通管道(事後也的確一直有管道),壞就壞在小蔣錯看了李登輝而以,何況小蔣的真正繼承人不是李登輝,小蔣是認為自己還有時間可以作他死後的政治佈局,只是在他沒作好之前就死了,,可以說,,恨小蔣,實在有些寃枉他了.</P><P>  補充完,,,,佳節愉快!!</P>
<P>小蒋的十大建设对台湾的意义不异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对大陆的意义。现在台湾最有国际竞争力的IT产业(如新竹工业区)就是那时建设成功的。新竹工业区绝对是全球华人的骄傲。</P><P>说起来,小蒋绝对是个人物!可惜他可以是好总理,却不能当统帅。论政治手腕不如其父,不过这样的个性使得台湾有了很安定的发展环境,论察人之能却是和其父一样的糟糕。在其父阴影之下太久,导致个性也不够果断(其早期是个热血男儿)。导致宋这个储君无法顺利接班,李渔翁得利的局面,我认为他还是在其家族传承与宋接班上犹豫不定,私心太重。</P><P>中国的近代史,基本上就是国共的争斗史。现在看来,国民党无论是是从领袖(即使是二代、三代),还是干将均不如共产党,其失败是必然的。如果不接受一国2制,国民党将变成历史的尘埃。</P><P>如果有一天,台湾宣布独立,那么国民党和小蒋等人,将是我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P>
2蒋是中华民族的大罪人,要是2岸为此开战,他们就是大大的千古罪人!
当时国内要是灵活一点抓紧一点估计台湾问题早解决了
<B>以下是引用<I>吉普</I>在2004-10-1 20:39:00的发言:</B>

<P>小蒋的十大建设对台湾的意义不异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对大陆的意义。现在台湾最有国际竞争力的IT产业(如新竹工业区)就是那时建设成功的。新竹工业区绝对是全球华人的骄傲。</P>
<P>说起来,小蒋绝对是个人物!可惜他可以是好总理,却不能当统帅。论政治手腕不如其父,不过这样的个性使得台湾有了很安定的发展环境,论察人之能却是和其父一样的糟糕。在其父阴影之下太久,导致个性也不够果断(其早期是个热血男儿)。导致宋这个储君无法顺利接班,李渔翁得利的局面,我认为他还是在其家族传承与宋接班上犹豫不定,私心太重。</P>
<P>中国的近代史,基本上就是国共的争斗史。现在看来,国民党无论是是从领袖(即使是二代、三代),还是干将均不如共产党,其失败是必然的。如果不接受一国2制,国民党将变成历史的尘埃。</P>
<P>如果有一天,台湾宣布独立,那么国民党和小蒋等人,将是我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P>

<P>
<P>今年520以后,国民党已经变成历史的尘埃了……</P>
<P>武,干不过共产党;</P>
<P>文,玩不过民进党;</P>
可怜,蒋介石也曾经权侵一时
<P>大小蒋公都是不平凡的伟大人物,但是总是生不逢时,老的遇上老毛,小的遇上邓公,与人家老毛老邓比,他们是暗了一些.如此结果与自己的胸襟狭窄气魄过小有直接关系呀,如果他们能放下个人得失早日促成两岸统一,那么中华民族早已复兴了,他们也会象郑成功一样彪炳史册.</P><P>我为其扼腕</P>
<P>蒋先生让台湾走向民主之路时,就应该知道今日的情形。那时我们的GCD刚刚搞清楚一个简单的道理。</P>
可惜蒋家无后啊
<P>不管怎么样,人家也是要求统一的,比台毒粪纸强百倍</P>
蒋经国先生在维护中华一统方面显然不如蒋介石先生。
历史就是这么阴差阳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