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篇文章值得一看,关于印度表威及新媒体时代的社会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34:00


原链接:http://finance.qq.com/a/20110818/005899.htm
-------------------------
(转):

印度政府被大表威逼入墙角 沦为“人质”
2011年08月18日14:04新华网
字号:T|T

  印度由反腐运动引发的大规模表威昨天进入第二天。已经蔓延中东、英国的“动荡细菌”已经侵袭至印度了吗?这样的问号正在全世界的媒体上闪烁。印度警方16日逮捕该国计划绝食抗议的反腐偶像哈萨雷及其1400名支持者,结果捅了马蜂窝,国内抨击加上反对党联合发难,印度政府被逼到墙角。17日,印度总理辛格发表声明为政府和警方辩护,但看上去效果不佳,被捕的哈萨雷在其要求没被满足的情况下拒绝离开监狱,印度媒体称,政府现在成了哈萨雷的“人质”。与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国家相比,印度的块头和影响显然不是同一个等量级,印度政府能否平息动荡将成为未来几天世界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英国路透社担忧地说,“没有人期待在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中出现一场埃及式的倾覆,但一个受挫的中产阶级加上一个迅猛发展的社交网络,再辅之侵略性的私营媒体,印度的政治版图可能被改变。”

  印度政府沦为“人质”

  “哈萨雷将政府变成人质。”《印度斯坦时报》17日以这样的通栏大标题描述该国出人意料的政治现实。路透社同一天将印度政府逮捕哈萨雷及其支持者的行为称做“演砸了的镇压”,预测这次事件可能成为印度的“拐点”。

  17日,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新德里地标印度门周围广场,挥舞着国旗或标语,高喊“支持哈萨雷”、“制止贪污腐败”等口号。当天,辛格发表讲话,为警方前一天逮捕哈萨雷辩解,称政府承认公民和平表威的权利,但哈萨雷的团队明显想挑衅法律,拒绝遵守德里警方的条件,警方除了逮捕活动分子别无选择。英国《金融时报》17日说,印度执政党确信,公民社会运动已被极端分子挟持。国大党发言人蒂瓦里表示,哈萨雷的支持者包括“空想的法西斯主义者、公开的毛派分子、不愿暴露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躲在右派反动势力幕后,从(有海外联系的)匿名捐赠者那里获得资金”。

  当一袭白袍、戴着眼镜的哈萨雷16日清晨被警方从住所带走之时,它刺痛了许多印度人心灵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因为他的这个形象像极了印度独立时期的“圣雄”甘地,《苏格兰人报》说,甘地以非暴力表威反对殖民统治的记忆已潜入印度整个民族的意识深处。事实上,哈萨雷在印度就被称为“新甘地”,他从过军,后因带领乡民脱贫声名鹊起,反酗酒、反种姓制度、反腐让他在印度声望日隆,成为“反腐偶像”。今年4月,他曾绝食迫使政府立法创建一个反腐监督机构,近日与政府关系日益紧张,《加尔各答电讯报》13日预测,总理将“露出铁拳”。

  17日,印度三大电视台都在直播哈萨雷事件的进展。《印度时报》评论说,没有人(包括政府)预料到全国对哈萨雷及其反腐运动的支持规模如此之大。他被捕的消息电视播出几个小时内,各行各业的人走上街头,无论是下雨还是日晒,无论在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无所不在的抗议者让政府措手不及。《印度教徒报》17日的社论以“腐败、压制和蠢行”为题写道:一个腐败的政府缺乏道德权威,难以有效应对合法的公众愤怒,下令在哈萨雷绝食之前将其非法逮捕,政府露出丑陋、压制的脸孔。《印度快报》说,印度反对派罕见地联合起来,纷纷抛弃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往政府的伤口上撒盐”,抨击政府“独裁、非民主”,要求辛格发表声明,呼吁释放哈萨雷。Ibnlive新闻网评论说,政府被“逼入墙角”。

  英国《每日电 讯报》认为,哈萨雷正带领印度步入“一段过山车之旅”。文章说,印度政府对一个年迈而日益受欢迎的绅士及其追随者采取镇压,这令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感意外。《埃及人》网站报道说,阿拉伯革命的方式正在被广泛传播和应用,印度就是一个例子。《纽约时报》称,印度人对哈萨雷看法不一,支持者把他看做一个罕见的甘地主义者,在新的物质主义年代保持纯真和操行的人;敌人指责他在削弱政府;很多同情哈萨雷的人对他的方法缺乏热情,担心戏剧化的表威和绝食抗议破坏印度的民主价值。

  从中东到以色列,从英国到印度

  哈萨雷曾宣称,他推动的运动“是印度的第二次独立战争”。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印度这次事件时引述表威者的话说,“这是一场革命。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英国《每日电 讯报》文章的大图片上,表威者怒目圆睁,拥挤在一起高喊口号。看上去跟持续数月的中东表威很像。路透社17日称,“印度可能迎来自己的阿拉伯之春”。

  日本朝日电 视台17日称,印度人应该是甘地时代的那种“非暴力不合作”的表达方式,现在从现场画面中看到印度人行游表威、和警察发生冲突等情形,感到有些吃惊:印度变成这样了?

  对发生在印度的这次表威以及抓捕,西方国家政府昨天基本没有明确表示。17日的《印度时报》刊登文章,认为四面楚歌的辛格政府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不过文章的证据来自1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一段讲话,该发言人称,印度民主“生机勃勃”、“强壮有力”。但事实上此前几天美国方面曾呼吁印度对绝食表威者“保持克制”。这激怒了印度。17日,印度国会人员还以美国之前的表态为据,认为印度的反腐运动可能“有外国插手”。

  阿联酋海湾新闻网写道,就在世界念念不忘“阿拉伯之春”之际,印度的不满季节却没有被大量关注。作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缺乏一个独裁者去推翻”,但该国的活动家也在推动政权改变,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一个强大的制度和一种维多利亚时代的统治文化,即将政府高官置于法律之上。

  “中东在线”17日以“全球暴动”描述当前的世界,文章说,很难说发生在英国的骚乱在本质上同阿拉伯国家的革命完全一样,跟已经出现在以色列、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社会抗议可能也不尽相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造反的理由。西班牙“欧亚评论”的一篇文章说,多个国家正在面临“治理危机”。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世俗主义的文化,造成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对权利的要求已经与不受约束的绝对自由混为一谈。文章说,希腊历史上被视为民主的诞生地,而英国被视为民主之母。今年在希腊的民众抗议以及最近英国的骚乱,使民主作为政府模式以及资本主义作为制度的概念和可信度,受到挑战。如果说民主现在在英国正酿造苦果,那么在其他地方,民主根本未能解决国家更深层的问题。

  “革命”能成为印度的灵丹吗

  印度《班加罗尔镜报》17日专门撰文报道了印度反腐表威中的“不寻常面孔”来自美国的教授弗雷德·史密斯。文章称“受够了行贿,连美国人也参加了”,弗雷德在印度已经待了16年,目睹了“各种腐败”,现在他要竭尽所能结束这种社会耻辱。

  就在印度大表威的同一天,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社论,题目就是“辛格在腐败问题上的最终挑战”。社论说,辛格被视为印度独立以来最正直的政治家,但无论辛格的个人道德,还是他的治国之术、政治权威都不足以停止印度政府带给人们的漂流甚至腐烂之感。印度管理学院加尔各答分校董事古哈上月曾在媒体上撰文痛陈腐败之祸。文章说,社会学家南迪曾指出,“在印度,你永远无法选择要混乱还是要稳定,而只能选择要可控的混乱还是不可控的混乱”。他是在上世纪80年代写下这句话的,那是个充满了种族与种姓暴力活动以及宗教流血冲突的10年。然而,这种描述更适用于今天的印度,印度执政精英的堕落与腐化正让情况变得更糟。

  英国《金融时报》说,无论是从腐朽还是从繁荣的角度来看,当今的印度都开始有点像美国的“镀金时代”。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当选总统,为镀金时代画上了句号,而此时的美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的工业大国。然而,罗斯福却悲观地评价道:“富人们的迟钝、愚昧、目光短浅;他们的贪婪和无知,以及他们不光彩的生财之道……这些事实,加上政经两界的腐败,很容易造成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

  BBC说,因政治原因而出现的绝食抗议在印度源远流长。“哈萨雷事件之后是什么?”《印度新闻与分析日报》17日的分析显得悲观。文章说,哈萨雷事件点亮了人们发动一场社会运动对抗腐败的希望,但这场运动的目的可能难以完全实现。日益上涨的竞选花费已经有效地关闭了诚实的普通人从政的雄心。许多竞选人的花费保守估计也要1亿卢比,调查显示,议会选举需要花费2亿-5亿卢比,那些候选人获胜后会把什么目标排第一位?

  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学者格里希·普雷斯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印度,仅靠几个效仿圣雄甘地的人绝食来胁迫政府人士出面,很难解决根本问题。他还举例说,在印度城市巴尔高姆,当地人只要花200卢比,相当于4美元就可以买通考驾照的考官。在孟买,只要拿1000卢比行贿就可以为一个新生儿登记注册。这是怎样的社会秩序?日本神户大学一名国际关系学者同一天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今年以来,世界很多国家发生类似运动,社交网站的活跃,让世界变得很小,很多思潮、想法都可以很快传至世界各地。今后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怎样应对不正确思潮的蔓延。(汪析 郝文 柳直)

  (环球时报 汪析 郝文 柳直)



原链接:http://finance.qq.com/a/20110818/005899.htm
-------------------------
(转):

印度政府被大表威逼入墙角 沦为“人质”
2011年08月18日14:04新华网
字号:T|T

  印度由反腐运动引发的大规模表威昨天进入第二天。已经蔓延中东、英国的“动荡细菌”已经侵袭至印度了吗?这样的问号正在全世界的媒体上闪烁。印度警方16日逮捕该国计划绝食抗议的反腐偶像哈萨雷及其1400名支持者,结果捅了马蜂窝,国内抨击加上反对党联合发难,印度政府被逼到墙角。17日,印度总理辛格发表声明为政府和警方辩护,但看上去效果不佳,被捕的哈萨雷在其要求没被满足的情况下拒绝离开监狱,印度媒体称,政府现在成了哈萨雷的“人质”。与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国家相比,印度的块头和影响显然不是同一个等量级,印度政府能否平息动荡将成为未来几天世界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英国路透社担忧地说,“没有人期待在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中出现一场埃及式的倾覆,但一个受挫的中产阶级加上一个迅猛发展的社交网络,再辅之侵略性的私营媒体,印度的政治版图可能被改变。”

  印度政府沦为“人质”

  “哈萨雷将政府变成人质。”《印度斯坦时报》17日以这样的通栏大标题描述该国出人意料的政治现实。路透社同一天将印度政府逮捕哈萨雷及其支持者的行为称做“演砸了的镇压”,预测这次事件可能成为印度的“拐点”。

  17日,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新德里地标印度门周围广场,挥舞着国旗或标语,高喊“支持哈萨雷”、“制止贪污腐败”等口号。当天,辛格发表讲话,为警方前一天逮捕哈萨雷辩解,称政府承认公民和平表威的权利,但哈萨雷的团队明显想挑衅法律,拒绝遵守德里警方的条件,警方除了逮捕活动分子别无选择。英国《金融时报》17日说,印度执政党确信,公民社会运动已被极端分子挟持。国大党发言人蒂瓦里表示,哈萨雷的支持者包括“空想的法西斯主义者、公开的毛派分子、不愿暴露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躲在右派反动势力幕后,从(有海外联系的)匿名捐赠者那里获得资金”。

  当一袭白袍、戴着眼镜的哈萨雷16日清晨被警方从住所带走之时,它刺痛了许多印度人心灵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因为他的这个形象像极了印度独立时期的“圣雄”甘地,《苏格兰人报》说,甘地以非暴力表威反对殖民统治的记忆已潜入印度整个民族的意识深处。事实上,哈萨雷在印度就被称为“新甘地”,他从过军,后因带领乡民脱贫声名鹊起,反酗酒、反种姓制度、反腐让他在印度声望日隆,成为“反腐偶像”。今年4月,他曾绝食迫使政府立法创建一个反腐监督机构,近日与政府关系日益紧张,《加尔各答电讯报》13日预测,总理将“露出铁拳”。

  17日,印度三大电视台都在直播哈萨雷事件的进展。《印度时报》评论说,没有人(包括政府)预料到全国对哈萨雷及其反腐运动的支持规模如此之大。他被捕的消息电视播出几个小时内,各行各业的人走上街头,无论是下雨还是日晒,无论在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无所不在的抗议者让政府措手不及。《印度教徒报》17日的社论以“腐败、压制和蠢行”为题写道:一个腐败的政府缺乏道德权威,难以有效应对合法的公众愤怒,下令在哈萨雷绝食之前将其非法逮捕,政府露出丑陋、压制的脸孔。《印度快报》说,印度反对派罕见地联合起来,纷纷抛弃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往政府的伤口上撒盐”,抨击政府“独裁、非民主”,要求辛格发表声明,呼吁释放哈萨雷。Ibnlive新闻网评论说,政府被“逼入墙角”。

  英国《每日电 讯报》认为,哈萨雷正带领印度步入“一段过山车之旅”。文章说,印度政府对一个年迈而日益受欢迎的绅士及其追随者采取镇压,这令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感意外。《埃及人》网站报道说,阿拉伯革命的方式正在被广泛传播和应用,印度就是一个例子。《纽约时报》称,印度人对哈萨雷看法不一,支持者把他看做一个罕见的甘地主义者,在新的物质主义年代保持纯真和操行的人;敌人指责他在削弱政府;很多同情哈萨雷的人对他的方法缺乏热情,担心戏剧化的表威和绝食抗议破坏印度的民主价值。

  从中东到以色列,从英国到印度

  哈萨雷曾宣称,他推动的运动“是印度的第二次独立战争”。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印度这次事件时引述表威者的话说,“这是一场革命。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英国《每日电 讯报》文章的大图片上,表威者怒目圆睁,拥挤在一起高喊口号。看上去跟持续数月的中东表威很像。路透社17日称,“印度可能迎来自己的阿拉伯之春”。

  日本朝日电 视台17日称,印度人应该是甘地时代的那种“非暴力不合作”的表达方式,现在从现场画面中看到印度人行游表威、和警察发生冲突等情形,感到有些吃惊:印度变成这样了?

  对发生在印度的这次表威以及抓捕,西方国家政府昨天基本没有明确表示。17日的《印度时报》刊登文章,认为四面楚歌的辛格政府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不过文章的证据来自1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一段讲话,该发言人称,印度民主“生机勃勃”、“强壮有力”。但事实上此前几天美国方面曾呼吁印度对绝食表威者“保持克制”。这激怒了印度。17日,印度国会人员还以美国之前的表态为据,认为印度的反腐运动可能“有外国插手”。

  阿联酋海湾新闻网写道,就在世界念念不忘“阿拉伯之春”之际,印度的不满季节却没有被大量关注。作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缺乏一个独裁者去推翻”,但该国的活动家也在推动政权改变,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一个强大的制度和一种维多利亚时代的统治文化,即将政府高官置于法律之上。

  “中东在线”17日以“全球暴动”描述当前的世界,文章说,很难说发生在英国的骚乱在本质上同阿拉伯国家的革命完全一样,跟已经出现在以色列、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社会抗议可能也不尽相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造反的理由。西班牙“欧亚评论”的一篇文章说,多个国家正在面临“治理危机”。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世俗主义的文化,造成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对权利的要求已经与不受约束的绝对自由混为一谈。文章说,希腊历史上被视为民主的诞生地,而英国被视为民主之母。今年在希腊的民众抗议以及最近英国的骚乱,使民主作为政府模式以及资本主义作为制度的概念和可信度,受到挑战。如果说民主现在在英国正酿造苦果,那么在其他地方,民主根本未能解决国家更深层的问题。

  “革命”能成为印度的灵丹吗

  印度《班加罗尔镜报》17日专门撰文报道了印度反腐表威中的“不寻常面孔”来自美国的教授弗雷德·史密斯。文章称“受够了行贿,连美国人也参加了”,弗雷德在印度已经待了16年,目睹了“各种腐败”,现在他要竭尽所能结束这种社会耻辱。

  就在印度大表威的同一天,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社论,题目就是“辛格在腐败问题上的最终挑战”。社论说,辛格被视为印度独立以来最正直的政治家,但无论辛格的个人道德,还是他的治国之术、政治权威都不足以停止印度政府带给人们的漂流甚至腐烂之感。印度管理学院加尔各答分校董事古哈上月曾在媒体上撰文痛陈腐败之祸。文章说,社会学家南迪曾指出,“在印度,你永远无法选择要混乱还是要稳定,而只能选择要可控的混乱还是不可控的混乱”。他是在上世纪80年代写下这句话的,那是个充满了种族与种姓暴力活动以及宗教流血冲突的10年。然而,这种描述更适用于今天的印度,印度执政精英的堕落与腐化正让情况变得更糟。

  英国《金融时报》说,无论是从腐朽还是从繁荣的角度来看,当今的印度都开始有点像美国的“镀金时代”。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当选总统,为镀金时代画上了句号,而此时的美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的工业大国。然而,罗斯福却悲观地评价道:“富人们的迟钝、愚昧、目光短浅;他们的贪婪和无知,以及他们不光彩的生财之道……这些事实,加上政经两界的腐败,很容易造成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

  BBC说,因政治原因而出现的绝食抗议在印度源远流长。“哈萨雷事件之后是什么?”《印度新闻与分析日报》17日的分析显得悲观。文章说,哈萨雷事件点亮了人们发动一场社会运动对抗腐败的希望,但这场运动的目的可能难以完全实现。日益上涨的竞选花费已经有效地关闭了诚实的普通人从政的雄心。许多竞选人的花费保守估计也要1亿卢比,调查显示,议会选举需要花费2亿-5亿卢比,那些候选人获胜后会把什么目标排第一位?

  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学者格里希·普雷斯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印度,仅靠几个效仿圣雄甘地的人绝食来胁迫政府人士出面,很难解决根本问题。他还举例说,在印度城市巴尔高姆,当地人只要花200卢比,相当于4美元就可以买通考驾照的考官。在孟买,只要拿1000卢比行贿就可以为一个新生儿登记注册。这是怎样的社会秩序?日本神户大学一名国际关系学者同一天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今年以来,世界很多国家发生类似运动,社交网站的活跃,让世界变得很小,很多思潮、想法都可以很快传至世界各地。今后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怎样应对不正确思潮的蔓延。(汪析 郝文 柳直)

  (环球时报 汪析 郝文 柳直)

刘淇在新浪调研:运用好微博新技术 制抵虚假消极信息  
2011年08月23日 15:51:56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分享到新华微博  



刘淇到互联网企业调研时指出

加强新技术应用和管理 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

    刘淇仔细听取了新浪网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关于新浪业务,特别是微博业务发展情况介绍,并就微博信息的传播机制、社会影响和传播流程管理等问题,与曹国伟和微博名人潘石屹、李开复进行了深入探讨。

    广大微博用户特别是微博名人也要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积极传播正面、积极信息,制抵虚假、消极信息,共同为树立良好的网上风气而努力。

………………………………………………………………………………

  昨天上午,(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到新浪网和优酷网,就“加强新技术研究应用,推动网络及新媒体文化健康发展”主题调查研究。刘淇充分肯定了新浪网和优酷网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广大网民方面取得的成绩,勉励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加强新技术应用和管理,坚决杜绝虚假有害信息,确保信息传播的真实性,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同时发挥好各自的平台优势,建立自己的专业队伍,运用好微博等互联网新技术,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鼓舞和激励人民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新浪网技术有限公司,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知名互联网企业。该公司推出的微博业务,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微博业务作为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新产品,具有信息传播简洁、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两年来呈井喷式发展,已成为信息发布最迅速的传播方式之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刘淇仔细听取了新浪网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关于新浪业务,特别是微博业务发展情况介绍,并就微博信息的传播机制、社会影响和传播流程管理等问题,与曹国伟和微博名人潘石屹、李开复进行了深入探讨。

  微博信息的高速传播,是基于注册用户之间形成的信息分享群落,使得一条信息的传播可以呈裂变式发展。自开展微博业务以来,新浪公司就微博信息发布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以促使这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刘淇认真听取了介绍后说,微博是基于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刻影响的、用户广泛的新型信息传播平台,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鼓舞和激励人民同心同德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微博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坚持传播先进文化。网站要积极探索,加强管理,坚决杜绝虚假有害信息的传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使微博业务和整个互联网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广大微博用户特别是微博名人也要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积极传播正面、积极信息,制抵虚假、消极信息,共同为树立良好的网上风气而努力。
优酷网的主办单位——合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在优酷网,首席执行官古永锵向刘淇介绍了视频网站近五年来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情况。作为内地视频网站的领军者,优酷网目前已拥有超过3亿的有效用户,许多积极向上、社会关注度高的电视新闻,被网友自发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再次传播。优酷网还挖掘出了“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草根文艺偶像,与传统媒体合作创作了《老男孩》等网络文化精品,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2010年12月,优酷网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规模上市的视频网站。优酷网以视频分享为基础,开拓“三网合一”的成功应用模式,已可覆盖互联网、电视、移动三大终端。

  刘淇察看了优酷网的视频播放、视频搜索、跨平台媒体运作等新技术展示,观看了用户上传视频的审核管理流程演示。他对优酷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尊重和保护传统媒体知识产权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勉励优酷网充分利用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积极破解网络视频内容管理的技术难题。

  调研过程中,刘淇强调,互联网企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队伍,发挥各自的平台优势,传播正确的信息和先进文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

  市领导李士祥、赵凤桐、鲁炜、陈平一同调研。 (记者 汲传排 王皓)


许多相关报道,还是有见地的:
http://www.gsjb.com/get/gngj/gngj02/20110819881147.html
小政府大社会
今后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怎样应对不正确思潮的蔓延。  {:soso_e119:}

啥叫不正确的思潮。 除了劝死之类的邪教,谁能有这个本事给某种思想打个正确不正确的标签?{:soso_e140:} 环球时报的记者果然思路独特。
r_yan 发表于 2011-8-25 01:10
今后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怎样应对不正确思潮的蔓延。  

...
当年有个人就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面对逐步失控的混乱高喊出:“改革者,行!社会渣滓,不行!”的话。
r_yan 发表于 2011-8-25 01:10
今后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怎样应对不正确思潮的蔓延。  

...
我的理解是,现在的政府难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理念快速扩散冲击;
越是落后的国家,社会公平度越差,群众越容易愤怒,稳定的基础越薄弱,发展越不容易;
不管愤怒有无道理(肯定有),愤怒本身往往不解决问题。
对互联网新媒体的控制和监管是各国城府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因为社会动乱无国界,而在地球资源永远有限和福利主义社会小市民贪婪永远无限之间的矛盾,也是无国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