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专业还是专业为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56:01
上了大学,让自己有一技之长,毕业后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是大学生通常的想法。但当这种想法仅仅是一种愿望而不能成为现实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会越低,这是一个规律。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大学的比例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就更低。未来社会肯定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像美国的本科教育,强调的是通识教育,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
    通过专业教育,从事专业工作。这是我们的理想和愿望。但社会的变化、职业的更替,是我们无法预测,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物理学中还有“测不准”,更何况复杂多变的社会?当今社会,一名工程师一生中变换6-8个工作岗位,是很正常的。高校中专业设置,看似经过周密论证、市场预测,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面前会显得软弱无力和毫无意义。延续“计划经济”的思维,害己、害人、害社会。
    高校的专业是越来越多了,但无论怎么多,也没有社会的职业多。要强调专业与工作的匹配,在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过渡的背景下,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试图设置更多的专业来适应社会的多样性,将会导致更多的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以“不变应万变”当是高校适应并服务社会的上策。
    接受专业教育,又放弃专业,并不能说上大学没有意义。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所受到的思维训练,对于将来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是有帮助的。也正是如此,现在还找不到一种比“专业训练”更有效的高校培养模式。事实上,大量的从事非专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同样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同样能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马云学的是英语,郭广昌学的是哲学,我们国家的很多领导人学的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或确定创业方向上,要突破专业的限制,什么路容易走就走什么路,什么路好走就走什么路。
    专业是为学生成长而存在的,不是学生为专业而存在! 上了大学,让自己有一技之长,毕业后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是大学生通常的想法。但当这种想法仅仅是一种愿望而不能成为现实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会越低,这是一个规律。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大学的比例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就更低。未来社会肯定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像美国的本科教育,强调的是通识教育,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
    通过专业教育,从事专业工作。这是我们的理想和愿望。但社会的变化、职业的更替,是我们无法预测,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物理学中还有“测不准”,更何况复杂多变的社会?当今社会,一名工程师一生中变换6-8个工作岗位,是很正常的。高校中专业设置,看似经过周密论证、市场预测,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面前会显得软弱无力和毫无意义。延续“计划经济”的思维,害己、害人、害社会。
    高校的专业是越来越多了,但无论怎么多,也没有社会的职业多。要强调专业与工作的匹配,在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过渡的背景下,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试图设置更多的专业来适应社会的多样性,将会导致更多的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以“不变应万变”当是高校适应并服务社会的上策。
    接受专业教育,又放弃专业,并不能说上大学没有意义。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所受到的思维训练,对于将来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是有帮助的。也正是如此,现在还找不到一种比“专业训练”更有效的高校培养模式。事实上,大量的从事非专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同样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同样能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马云学的是英语,郭广昌学的是哲学,我们国家的很多领导人学的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或确定创业方向上,要突破专业的限制,什么路容易走就走什么路,什么路好走就走什么路。
    专业是为学生成长而存在的,不是学生为专业而存在!
毕业后我从事的工作和专业没有太大的关联,所以一直都很迷茫,觉得这书白读了大半。可惜!!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嘛!我在工作岗位上干得挺好的,还是有一些安慰。相信社会上有许多像我这样的同学,我认为专业和工作的选择有时很无奈,只要好好干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