诋毁小水电?媒体记者缘何热衷于与联合国和国家政策唱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35:55
评:煽情文章《百座小水电站肢解神农架河流》
和任何行业的发展一样,我国的小水电开发确实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新闻媒体反映所存在的问题,规范小水电的发展,是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表现。但是,揭露问题的目的一定要是为了规范小水电的开发,而不是散布攻击诬蔑的小水电的各种谣言。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与当前的国际潮流和国家政策完全相反,我国的某些主流媒体却挂起了一股,利用反水坝的造谣专家,借口小水电发展中的不足,在媒体上公开诬蔑小水电的风潮。
在8月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诬蔑小水电的节目误导下,现在社会上已经掀起了诬蔑小水电的狂潮。一批惯于造谣反水坝的所谓专家,也都粉墨登场。2011年8月15日《楚天都市报》又发表了一篇诬蔑小水电的煽情文章《百座小水电站肢解神农架河流 4大流域大面积断流》。

  这篇的报道中提到的瓮立达,就是一个造谣诬蔑水电的老手。为了反对和污蔑中国的水电开发,他曾多次公开的造谣说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已经超过估计了国际警戒线。现在,这篇文章居然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一直以来,水电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早在2001年,专家翁立达就公开反对这种说法。”。

  水电是不是清洁能源是一个客观现实,绝不是什么人根据自己的的感觉说了算了的。如果因为有个别水电站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就否认水电的清洁能源性质,那么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一种清洁能源。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把水电定义清洁能的可再生能源,那是因为水电不仅能够发电,而且还能够通过调蓄水资源发挥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http://www.powerfoo.com/news/sdk ... EFEK2DE10F05I0.html
评:煽情文章《百座小水电站肢解神农架河流》
和任何行业的发展一样,我国的小水电开发确实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新闻媒体反映所存在的问题,规范小水电的发展,是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表现。但是,揭露问题的目的一定要是为了规范小水电的开发,而不是散布攻击诬蔑的小水电的各种谣言。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与当前的国际潮流和国家政策完全相反,我国的某些主流媒体却挂起了一股,利用反水坝的造谣专家,借口小水电发展中的不足,在媒体上公开诬蔑小水电的风潮。
在8月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诬蔑小水电的节目误导下,现在社会上已经掀起了诬蔑小水电的狂潮。一批惯于造谣反水坝的所谓专家,也都粉墨登场。2011年8月15日《楚天都市报》又发表了一篇诬蔑小水电的煽情文章《百座小水电站肢解神农架河流 4大流域大面积断流》。

  这篇的报道中提到的瓮立达,就是一个造谣诬蔑水电的老手。为了反对和污蔑中国的水电开发,他曾多次公开的造谣说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已经超过估计了国际警戒线。现在,这篇文章居然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一直以来,水电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早在2001年,专家翁立达就公开反对这种说法。”。

  水电是不是清洁能源是一个客观现实,绝不是什么人根据自己的的感觉说了算了的。如果因为有个别水电站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就否认水电的清洁能源性质,那么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一种清洁能源。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把水电定义清洁能的可再生能源,那是因为水电不仅能够发电,而且还能够通过调蓄水资源发挥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http://www.powerfoo.com/news/sdk ... EFEK2DE10F05I0.html
水电不是清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偷着乐。{:soso_e113:}
太阳发电,风能发电可惜不成气。要能成气候,当然是好东西。


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已经超出了国际警戒线,美国。加拿大等等偷着乐。{:soso_e113:}

不如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应该回到原始社会。

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已经超出了国际警戒线,美国。加拿大等等偷着乐。{:soso_e113:}

不如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应该回到原始社会。


造谣专家又出现了。

造谣专家又出现了。
NC的NC,当然是将NC当作专家,当作圣人了。
破坏环境最大,死人最多的煤炭,据然环保人士不管。当然中国人太需要电了,没电,日子就不能正常过了。管也管不了,只能拿别的东西发牢骚。
马背上的共和国 发表于 2011-8-16 09:57
破坏环境最大,死人最多的煤炭,据然环保人士不管。当然中国人太需要电了,没电,日子就不能正常过了。管也 ...
中国是有很多人,但是到底需要多少电,先把农民算半个人,把公务员算4个人看吧。
国内有些人已经绿色和平化了.
本地的小水电多少年前就被踢下网了
但泥沙的减少,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清水下泄、然后河床下切。这次洞庭湖的干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跟三峡工程有关,因为这次洞庭湖的干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跟三峡工程有关,因为洞庭湖的入水口是三口,但河床下切后,水进不来,就很容易干枯。

--“清水下泄”、“河床下切”确实与这次洞庭湖干旱有某种关联(这方面三峡设计者们好象做过许多研究)。问题是,河道到底下切了多少(尤其是洞庭湖入江口处的河道下切了多少)?我想,以翁大人的身份便利及所承担的“规划”任务之重要理应掌握了这些数据;真不知翁大人为什么不列出具体的数据,以便让大众能自主判断三峡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了下游的干旱?事实上,今年淮河流域也严重干旱了,而淮河与三峡并不相连。稍有“公正心”的人恐怕都会认为,异常气候是下游干旱的主要原因,而一开始就声称反对“极端化”的翁大人,就是不愿意“正反”两面兼顾,就是不愿提“气候”、“三峡补水”等因素,而只拿“河道下切”说事。

还有,翁大人说“因为洞庭湖的入水口是三口......”,我对洞庭湖的水系关系知之甚少,所以无法判断这些“提法”是否“规范”。仅凭“门外汗”的理解,洞庭湖的“入水口”肯定不止“三口”,应该有许多流入洞庭湖的河流,那些也应算是其“入水口”;我估计,翁大人所说的“三口”严格的说指的是洞庭湖与长江的交汇处。透过诸如此类的措辞,个人对翁大人的严谨程度多少有些怀疑。

  时代周报: 有环保人士认为政府处理严峻环境问题的能力有限,且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已经太迟了。是否如此?

翁立达:10年前,这次规划里提到的关于环境、地质灾害的问题,都开始整治,几百亿资金投入了进去,也有媒体报道。所以,只能说效果不好。

  时代周报:为什么会效果不好?

  翁立达:比如地质灾害最初勘探时,是长江委在做,后来又移交给国土资源部,但这个移交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基础资料就没有移交过去;比如治理污水,需要建设网管,一级由国家建设,二级由区县自己建设,结果导致网管不配套;还有治理水华的器材,都是国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用的东西,当然,这个是符合国家规定的,但怎么说,它实在太落后了。

--这段话似乎涉及翁大人一直负责的工作,个人的理解是十多年,数百亿的“整治”投入收效甚微。这让人联想到,如今再由翁大人牵头制定的数以“千亿”计的“后三峡规划”是不是也会“打水漂”。而这其中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血与汗。

  时代周报:论证修建三峡之前,是否有考虑到会出现一些后果,跟现在的真实情况相比,是否有些是此前没有预料到的?

  翁立达:我可以说,在三峡工程进行论证时,目前出现的一些情况,都在我们的预计内。但有些预计,由于当时条件和认识的限制,出现了一些偏差。

  比如说水华,我当时就预计到三峡蓄水后,很可能会造成水华的产生。但没想到的是,水华会出现得如此之快。5月26日开始实验性蓄水,6月6日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华现象。这个严重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于是赶紧给中央打报告,要求进行库区周边的污水处理。

--“5月26日开始实验性蓄水,6月6日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华现象”,5月26日试验性蓄水,这应该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吧?那时候三峡工程尚未全面建成,为什么不拿175米蓄水后的“严重水华”事件说事?

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这一块,最初虽然有预算,但的确是认识不够。比如,最开始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块,只给了3个亿的预算,为此,自己还跟三峡办的人大吵一架。而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块,也只给了10个亿的预算。但后来,这些资金都追加到了上百亿

--个人赞成增加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但是,如果翁大人自己在前面所说的话可信的话,我倒觉得当初只给“3亿”的决策是正确的;而后来因为翁大人“吵闹”而增加的投入则反而不值了;因为翁大人自己都说了,“效果不好”。起码,今后的环境治理投入要有新的更有效的管理。

  时代周报:照你这样说,其实现在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早已在你们的预计内,为什么现在三峡每出现这些问题,还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翁立达:这个跟当初的宣传方向有关系,当时只注重宣传了三峡工程好的那一面。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三峡有一个宣传画,说三峡大坝500公里内辐射了哪些热闹区域,再往外500公里就可以辐射到北京了。但他们就完全没提,三峡工程在这么一个人口稠密的区域,生态怎么办?移民又如何移。而且开始建设时,国外也有很多质疑,但我们完全没有解释。因为有领导说:“我们做我们的,不管他们的。”

  时代周报:你对三峡大坝是什么态度?

  翁立达: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毕竟,我们是要用数据说话的,我说有利,是因为它在防洪方面,真的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毕竟,我们是要用数据说话的......”翁大人,你用数据说话了吗???你在这里“数落”了三峡这么多“不利”方面,你列出了几条数据?你的“规划”出台后,到底有多少有说服力的数据,我们拭目以待!

  时代周报:但现在,“逆调节”这个词语越来越多地用在三峡上面,即缺水旱季它要保持蓄水高程关闸拦水,中下游越是缺水它越是少放水;洪涝季节上下游顶不住时它有自身的算盘,不淹下游就选择淹上游,去年洪涝季节是先淹重庆,后来又因库容有限不得不泄洪,让下游抗洪雪上加霜。这个你怎么看?

  翁立达:“逆调节”其实说的就是长江上各个水电站的调度问题。按照计划来说,什么时候放水,什么时候蓄水,都需要一个准备方案,甚至还需要精确的天气预报系统。比如未来三天有大雨,也许他们就需要提前放水。

--“逆调节”就是多电站调度吗,翁大人?

  但现在三峡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三峡是个跨部门、跨省的工程,牵扯的部门很多,这就造成很难协调。而三峡上面也有很多水电站,每个水电站都有自己的考虑,也不直接受省、市的管辖,这就很麻烦。而发电跟供水、防汛本来就是存在着矛盾的,这需要一个统一的调度。但现在,没有部门能指挥这些水电站。

  你们都说这次下游干旱,放水太晚了。但发电的总希望自己多发电,多赚钱,那他们就要多储水。湖北省总不可能叫他们去放水吧,重庆市也不可能叫他们去放水吧。必须得国家防总出面,他们才肯放水。

--没错,在现有管理者能力与管理机制下,多电站联合调度确实困难巨大。但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关于这一点,即使是我这样的外行,也能提出好多个建议来。国际上好象也有跨国电站都能管理得好好的。我过去曾经发帖说过,三峡大坝已经建成,作为国家主管领导,唯一正确的“心态”是正视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而不是用“困难”来诋毁三峡工程。更何况发电与供水、防洪很多时候并不矛盾,试试想想,如果三峡去年汛末不蓄水,现在怎么向下游“补水”;再比如,去年汛期拦蓄7万立米/秒的洪水既增加了电站的发电也有效地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翁大人口口声声要去“极端化”,但“关键”时候就是不能“言行一致”。翁大人给我的感觉是:只说坏的,不说好的;只说次要的,不说重要的。

  时代周报: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三峡出现这么多事情,有些问题并不是三峡本身的原因,而是人祸?

  翁立达:有一部分是吧。我总是说,三峡蓄水不满175米才是正常现象,因为上游还有那么多水电站,大家都要发电,于是大家都争着蓄水,你三峡蓄不满水是正常的,满了175米才不正常。

--呵呵,翁大人位高名显,而我是无闻之辈。不过,我敢同翁大人打赌,用不了多少年,三峡蓄满175米一定是“常态”,而蓄不满175米才是“非常态”!因为,航运需要175米,供水和抗旱需要175米,发电需要175米,减排需要175米......

  我要强调一点,现在大家都把三峡发电的功能抬得太高,冲淡了三峡防洪的功能。其实三峡最重要的功能,根本就不是发电,而是防洪。三峡论证时,如果不是防洪的功能,三峡工程根本就上不了。其次是供水,发电只能排在第三位。我永远强调,电调必须服从水调。但现在有些利益集团,不能碰。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在呼吁国家在长江流域建议一个水电站总调度,这一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出来,提到会优化调水体系,希望能解决这些事情。

最后,我没有权势“强调”什么,但也想说一句心里话:权力不等于真理;科学终将战胜“狭隘”与“偏执”。等级再高的“规划”,只要不合理终有被校正的那天!


造谣专家瓮立达,居然会说出洞庭湖的入水口是“三口”,笑掉大牙!

泥沙多了,说是淤积,泥沙少了,又来个“河床下切”,反正,没害的东西也要贴上有害的标签。

造谣专家瓮立达,居然会说出洞庭湖的入水口是“三口”,笑掉大牙!

泥沙多了,说是淤积,泥沙少了,又来个“河床下切”,反正,没害的东西也要贴上有害的标签。
前几天那个反坝帖出现在超大,现在知道目的了,就是要国家投入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 7月中旬至8月中旬,记者与专家联合调查发现,神农架林区内已建成小水电站90座,在建10座,拟建2座,另有2座列入规划。小水电站造成河流反复断流,神农架整体生态遭受威胁。

  河流断流河床裸露

  调查发现,神农架林区已建成的90座水电站中,88座为梯级开发的引水式电站。河水被坝体拦截后,通过山体内开掘的隧道,引到下游发电后排出。在离出水口不远处,河水再次被斩断,通过山体隧道,引到下一座电站,原有河道废弃断流。

  神农架林区有堵河、南河、香溪河、沿渡河4大流域,记者走访了其中的51座引水式水电站,一路看到除个别水电站老旧失修导致坝体漏水外,其他水电站的拦水坝下,河水均出现断流,河床裸露。

  环评通过率不足三成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河流也未能免受小水电站之灾。除已建成的榨起沟、石柱河等8座水电站外,还有3座在建的水电站也处于保护区内。

  林区水电局局长陈光文认为,神农架现在树木不让砍,野生动物不让捕,矿山也限制开发,但林区也需要GDP快速增长,水力发电污染最小,“一本万利”,应该大干快上。

  林区环保局资料显示,在神农架100座已建、在建的水电站中,只有29座通过环评审批,环评通过率不足30%。

  参与调查的原国家环保总局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说,神农架是三峡库区的最大绿色屏障。目前河流已经被水电站肢解得“体无完肤”,整体生态遭受威胁。

  官员入股当电站老板

  在民间资本投资的小水电项目中,一些拥有广泛人脉资源的地方官员也成了股东。记者在下谷坪乡采访时,当地老百姓传言,该乡有多家电站的“幕后老板”就是林区某局局长,他曾经当过乡领导。陈光文坦承,自己在宋洛乡当党委书记时,在某电站入了10万元的股份。如今,他每年能拿到1万—1.5万元的分红。不少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懊悔自己“醒悟”太晚,错过了电站投资的大好时光。因为到2006年,神农架可开发的流域几乎被“瓜分”完毕。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2/1542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