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方能让民众重获信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48:34
人民日报: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方能让民众重获信心

2011年08月05日 05:24
来源:人民日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wzdongchetuogui/content-1/detail_2011_08/05/8194155_0.shtml

“事故发生,是因为对存在的隐患治理不彻底、不认真、不坚决”。4日,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针对当前热点做如此分析。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谈到如何吸取 “7·23”事故教训时,也要求不得随意压缩铁路建设项目工期,并要求全面排查和整治铁路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网上,“晒晒我们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正成为近期网民们一个热议话题。

正如国家安监总局3日会议指出,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是“异常痛心和忙碌的一个月”。面对沉痛教训,从政府到公众,纷纷痛定思痛,寻求对策。在焦灼的目光中,“隐患”成为一个焦点。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提出的加强安全生产六大措施中,“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排在第一位。

灾难是一面镜子,虽然残酷,却能照出真实问题,使一些平时看不到或者被忽视的真相凸显于眼前,也在人们的心里制造着不安与恐慌。人们从北京、深圳地铁扶梯突然逆行的事故,看到了电梯质量和维护的隐患;从京珠高速客车大火致41名乘客死亡的惨剧,看到了携带易燃物的隐患;从上海特大火灾事故,看到了社区消防存在的隐患;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看到了座位没有安全带、出事后包厢门打不开、缺少救生锤、信号设备有缺陷等隐患……

不管是事故中自动浮现出来的隐患,还是人们受到事故的警示主动发现的隐患,既是威胁安全的现实隐患,也是冲击人们对公共安全信心的心理隐患。比如,地铁电梯事故发生后,许多网友纷纷在微博上表示“心有余悸”;铁路、公路上的故障、事故不断,影响着人们出行时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安全生产领域中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如何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如何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继续稳步前行?

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动人民力量,借助群众无所不在的雪亮眼睛,真诚倾听百姓对公共安全的各种意见,善用社会公众的智慧和力量化危为安。这不仅因为,公众作为“体验者”,晒出来的安全隐患往往目光如炬地指出了真实问题;更是因为,在公众关注的目光下,隐患的背后凝结着社会关切,影响着安全预期,对事故和隐患的正确态度和负责行动,本身就是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基础工程。

信心是完全可以重拾的。1998年,德国城际高速列车也发生了死亡101人的惨剧。事故发生后,德国铁路公司进行了长达5年的技术调查和法律审判,努力改进技术,严格规范。而今日,高铁仍然是德国人出行的首选。

因此,事故发生了,需要对公众疑虑和关切的每一个安全隐患都作出“真诚负责任”的交代:让调查处理过程公开透明,使公众得到真相;对设备问题、管理问题、厂家问题、腐败问题等一追到底、毫不手软;查清事故原因,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堵住安全漏洞,增加安全系数,帮助人们找到安全信心的生长基点。

==============================================

说得很不错了。就看官员们做的到底如何了。人民日报: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方能让民众重获信心

2011年08月05日 05:24
来源:人民日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wzdongchetuogui/content-1/detail_2011_08/05/8194155_0.shtml

“事故发生,是因为对存在的隐患治理不彻底、不认真、不坚决”。4日,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针对当前热点做如此分析。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谈到如何吸取 “7·23”事故教训时,也要求不得随意压缩铁路建设项目工期,并要求全面排查和整治铁路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网上,“晒晒我们身边的公共安全隐患”,正成为近期网民们一个热议话题。

正如国家安监总局3日会议指出,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是“异常痛心和忙碌的一个月”。面对沉痛教训,从政府到公众,纷纷痛定思痛,寻求对策。在焦灼的目光中,“隐患”成为一个焦点。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提出的加强安全生产六大措施中,“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排在第一位。

灾难是一面镜子,虽然残酷,却能照出真实问题,使一些平时看不到或者被忽视的真相凸显于眼前,也在人们的心里制造着不安与恐慌。人们从北京、深圳地铁扶梯突然逆行的事故,看到了电梯质量和维护的隐患;从京珠高速客车大火致41名乘客死亡的惨剧,看到了携带易燃物的隐患;从上海特大火灾事故,看到了社区消防存在的隐患;从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看到了座位没有安全带、出事后包厢门打不开、缺少救生锤、信号设备有缺陷等隐患……

不管是事故中自动浮现出来的隐患,还是人们受到事故的警示主动发现的隐患,既是威胁安全的现实隐患,也是冲击人们对公共安全信心的心理隐患。比如,地铁电梯事故发生后,许多网友纷纷在微博上表示“心有余悸”;铁路、公路上的故障、事故不断,影响着人们出行时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安全生产领域中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如何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如何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继续稳步前行?

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动人民力量,借助群众无所不在的雪亮眼睛,真诚倾听百姓对公共安全的各种意见,善用社会公众的智慧和力量化危为安。这不仅因为,公众作为“体验者”,晒出来的安全隐患往往目光如炬地指出了真实问题;更是因为,在公众关注的目光下,隐患的背后凝结着社会关切,影响着安全预期,对事故和隐患的正确态度和负责行动,本身就是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基础工程。

信心是完全可以重拾的。1998年,德国城际高速列车也发生了死亡101人的惨剧。事故发生后,德国铁路公司进行了长达5年的技术调查和法律审判,努力改进技术,严格规范。而今日,高铁仍然是德国人出行的首选。

因此,事故发生了,需要对公众疑虑和关切的每一个安全隐患都作出“真诚负责任”的交代:让调查处理过程公开透明,使公众得到真相;对设备问题、管理问题、厂家问题、腐败问题等一追到底、毫不手软;查清事故原因,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堵住安全漏洞,增加安全系数,帮助人们找到安全信心的生长基点。

==============================================

说得很不错了。就看官员们做的到底如何了。
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呢????
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不完全靠查,因为谁都知道,查,即使很严格,也只能查到冰山一角,
更不要说规模如此大的排查对象和已经没有了信心的排查资源(去查的人)。查是一定要查
的,不然百姓不让的。
其实重获信心不仅仅是排查,也不仅仅是出事以后的处理(不要误解为不重要,这对于政府管理和
党群关系非常重要),最要紧的是防患于未然,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的信心在于消除大跃进思维
所导致的浮夸,过分超越现实条件所导致的资源匮乏而造成安全从设计到维护的缺失,尤其要逐步
(不可能马上)减小效率大于人命的整体上的社会价值观。中国民众的价值观也在经历一场演进和
变革,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效率与安全本身就是社会进程中存在于全民的纠结问题,有时候舍弃安全
保效率,在民众中也有强大的市场,这是我们现在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