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评粟裕:中国七名元帅级军事领导人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1:36:00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学者说史 > 正文 2011年08月03日 11:05
来源:凤凰网历史专稿 作者:张雄文
http://news.ifeng.com/history/mi ... /03/8143872_0.shtml
字号:T|T88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核心提示:书中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级别的军事指导者有7个人,分别是彭德怀、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林彪、叶剑英和粟裕。全书也是分别以这七个人在各个时期对人民解放军的主要贡献进行论述的。



粟裕大将 资料图

本文由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张雄文供稿

朱德虽然名列十位元帅之一,但实际相当于大元帅。他长期担任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总司令,与军委主席毛泽东并称“朱毛”,公开场合也只悬挂他与毛泽东的画像,地位绝大多数时间高于其余九位元帅。其他元帅诸如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要么是总部的参谋长,要么是方面军或者野战军(军区)的领导人,是朱德的下级。

譬如,到授衔前的解放战争末期,彭德怀、刘伯承、陈毅、林彪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另兼任解放军副总司令,但实际岗位不在总部而是一野;陈毅的实际岗位则是上海市长而非南京的三野总部);聂荣臻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贺龙担任西北军区司令员,罗荣桓担任第四野战军政委;叶剑英则为解放军总参谋长。

与这9名下级一同站在元帅行列,对朱德而言,尽管排名第一位,也似乎颇有些“屈就”。如果不是“大元帅”衔必须授予军委主席毛泽东(后为其所推辞,军衔即永远空缺),朱德显然是这一军衔的合适人选。

无独有偶,十位大将里的粟裕也和朱德相似。

1955年9月解放军将领授衔时,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于十位大将之首。但其余9人诸如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罗瑞卿、张云逸、王树声、许光达的地位作用与粟裕相比,实际都相当于他的下级。

粟裕曾担任华东野战军(三野)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因谦让陈毅司令员之位而只就任代职)、攻台战役总指挥,是五大战略方面军(分别为西北野战军即一野、中原野战军即二野、华东野战军即三野、东北野战军即四野、华北军区野战军)的军事主官,是全国战区唯一负责司令员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掌管这一仅次于林彪的四野,居于全国第二的野战军军事指挥。

粟裕之后的大将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经历比较特殊的两个人。

第一个是排名第二的徐海东。他被毛泽东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但他的“大功”并非开国战功,而是红军时期率红25军最早到达陕北,与刘志丹的红26、红27军组编为红15军团,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陕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国共生死相争最为激烈的解放战争,徐海东一直以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的名义在大连养病,也就是完全离开了战场。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十大将中唯一没有军职的人。

第二个是排名倒数第三的张云逸。他是一名比毛泽东年龄还大,比许多元帅资格还老的“元老”级人物,曾做过两年的新四军代军长,是粟裕的上级。但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一直负责华东地方部队,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未能指挥野战军作战。

到1949年6月,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机关合并后,粟裕是华东局分管军事的常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持华东军区及三野总部工作的副司令员、三野前委书记。张云逸则为华东军区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实际负责山东军区工作,成为粟裕事实上的下级。

二是兵团级将领,包括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罗瑞卿等5人。
到解放战争晚期,他们均为大野战军属下的兵团级将领。黄克诚仅担任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委、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赓是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谭政多半时间担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到1949年3月,才升为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居于第三位,第一政委罗荣桓、第二政委邓子恢);肖劲光则担任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是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后改为第19兵团)政委。

他们大致相当于这一时期粟裕麾下的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许世友、第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华野(三野)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等华野将领。

三是纵队级也就是军级将领,包括排名最末的两名大将王树声、许光达。

王树声到1949年4月担任指挥地方部队的湖北军区副司令员,不久才升任为司令员。许光达在1949年2月担任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相当于粟裕麾下的24军军长王必成、23军军长陶勇、27军军长聂凤智、31军军长周志坚等华野将领,行将举行开国大典的6月才担任一野第2兵团司令员。

他们两人能授衔大将,与野战军级将领粟裕同列,主要是基于山头平衡而“拔苗助长”的结果,王树声红军时期曾短期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代表这一精锐方面军进入大将行列;许光达则曾担任红2军团(后组编为红二方面军)师长,代表红二方面军授衔大将。

1955年元帅授衔,见诸文字的只有一个标准,即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的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一规定其实就是两个标准:一是有资历,即“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一是“有战功”,即“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二者左右得一,也就是具备其中任何一项即可。

从粟裕的实际作用和战绩来说,完全拥有第二项,当之无愧属于元帅行列。他的这一特点在国外研究界也引起了重视。

日本原防卫厅第一研究部第三研究室长,现为杏林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的平松茂雄2002年12月出版了一部著作《現代中国の軍事指導者》(東京勁草書房,2002年12月.)即如此。

书中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级别的军事指导者有7个人,分别是彭德怀、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林彪、叶剑英和粟裕。全书也是分别以这七个人在各个时期对人民解放军的主要贡献进行论述的。

该书的内容说明是:

中国人民解放軍のここ十年の成長には目を見張るものがある。その土台は毛沢東時代に築かれたのであるが、とくに毛沢東が核兵器開発に国家の総力を投入して専念した結果であった。

本書は、中国人民解放軍の元帥級の軍事指導者七人(彭徳懐、劉伯承、羅栄桓、聶栄臻、林彪、葉剣英、粟裕)を取り上げ、毛沢東時代の核兵器開発を中心に、軍隊建設あるいは軍事戦略をめぐる活動を論じ、人民解放軍の試行錯誤の過程、発展の過程を描く。

该书的目录(目次)为:

第一章彭徳懐──朝鮮戦争の経験から解放軍近代化の基礎を築く

第ニ章劉伯承──近代的軍事学校教育体系を形成

第三章羅栄桓──「毛沢東の軍隊」の伝統を保持

第四章聶栄臻──核兵器開発の中心指導者

第五章林彪──統帥権を狙って挫折

第六章葉剣英──軍事科学院で「現代条件下の人民戦争」を探求

第七章粟裕──核戦争時代に生き残りを模索

很显然,尽管平松茂雄对粟裕在解放战争的战争艺术着墨不多,但从书的体例上足已窥视与真相接近的端倪,是实事求是而非仅着眼于官衔的图解式研究。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学者说史 > 正文 2011年08月03日 11:05
来源:凤凰网历史专稿 作者:张雄文
http://news.ifeng.com/history/mi ... /03/8143872_0.shtml
字号:T|T88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核心提示:书中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级别的军事指导者有7个人,分别是彭德怀、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林彪、叶剑英和粟裕。全书也是分别以这七个人在各个时期对人民解放军的主要贡献进行论述的。



粟裕大将 资料图

本文由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张雄文供稿

朱德虽然名列十位元帅之一,但实际相当于大元帅。他长期担任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总司令,与军委主席毛泽东并称“朱毛”,公开场合也只悬挂他与毛泽东的画像,地位绝大多数时间高于其余九位元帅。其他元帅诸如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要么是总部的参谋长,要么是方面军或者野战军(军区)的领导人,是朱德的下级。

譬如,到授衔前的解放战争末期,彭德怀、刘伯承、陈毅、林彪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另兼任解放军副总司令,但实际岗位不在总部而是一野;陈毅的实际岗位则是上海市长而非南京的三野总部);聂荣臻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贺龙担任西北军区司令员,罗荣桓担任第四野战军政委;叶剑英则为解放军总参谋长。

与这9名下级一同站在元帅行列,对朱德而言,尽管排名第一位,也似乎颇有些“屈就”。如果不是“大元帅”衔必须授予军委主席毛泽东(后为其所推辞,军衔即永远空缺),朱德显然是这一军衔的合适人选。

无独有偶,十位大将里的粟裕也和朱德相似。

1955年9月解放军将领授衔时,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于十位大将之首。但其余9人诸如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罗瑞卿、张云逸、王树声、许光达的地位作用与粟裕相比,实际都相当于他的下级。

粟裕曾担任华东野战军(三野)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因谦让陈毅司令员之位而只就任代职)、攻台战役总指挥,是五大战略方面军(分别为西北野战军即一野、中原野战军即二野、华东野战军即三野、东北野战军即四野、华北军区野战军)的军事主官,是全国战区唯一负责司令员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掌管这一仅次于林彪的四野,居于全国第二的野战军军事指挥。

粟裕之后的大将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经历比较特殊的两个人。

第一个是排名第二的徐海东。他被毛泽东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但他的“大功”并非开国战功,而是红军时期率红25军最早到达陕北,与刘志丹的红26、红27军组编为红15军团,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陕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国共生死相争最为激烈的解放战争,徐海东一直以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的名义在大连养病,也就是完全离开了战场。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十大将中唯一没有军职的人。

第二个是排名倒数第三的张云逸。他是一名比毛泽东年龄还大,比许多元帅资格还老的“元老”级人物,曾做过两年的新四军代军长,是粟裕的上级。但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一直负责华东地方部队,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未能指挥野战军作战。

到1949年6月,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机关合并后,粟裕是华东局分管军事的常委、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持华东军区及三野总部工作的副司令员、三野前委书记。张云逸则为华东军区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实际负责山东军区工作,成为粟裕事实上的下级。

二是兵团级将领,包括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罗瑞卿等5人。
到解放战争晚期,他们均为大野战军属下的兵团级将领。黄克诚仅担任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委、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赓是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谭政多半时间担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到1949年3月,才升为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居于第三位,第一政委罗荣桓、第二政委邓子恢);肖劲光则担任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是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后改为第19兵团)政委。

他们大致相当于这一时期粟裕麾下的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许世友、第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华野(三野)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等华野将领。

三是纵队级也就是军级将领,包括排名最末的两名大将王树声、许光达。

王树声到1949年4月担任指挥地方部队的湖北军区副司令员,不久才升任为司令员。许光达在1949年2月担任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相当于粟裕麾下的24军军长王必成、23军军长陶勇、27军军长聂凤智、31军军长周志坚等华野将领,行将举行开国大典的6月才担任一野第2兵团司令员。

他们两人能授衔大将,与野战军级将领粟裕同列,主要是基于山头平衡而“拔苗助长”的结果,王树声红军时期曾短期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代表这一精锐方面军进入大将行列;许光达则曾担任红2军团(后组编为红二方面军)师长,代表红二方面军授衔大将。

1955年元帅授衔,见诸文字的只有一个标准,即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的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这一规定其实就是两个标准:一是有资历,即“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一是“有战功”,即“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二者左右得一,也就是具备其中任何一项即可。

从粟裕的实际作用和战绩来说,完全拥有第二项,当之无愧属于元帅行列。他的这一特点在国外研究界也引起了重视。

日本原防卫厅第一研究部第三研究室长,现为杏林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的平松茂雄2002年12月出版了一部著作《現代中国の軍事指導者》(東京勁草書房,2002年12月.)即如此。

书中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级别的军事指导者有7个人,分别是彭德怀、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林彪、叶剑英和粟裕。全书也是分别以这七个人在各个时期对人民解放军的主要贡献进行论述的。

该书的内容说明是:

中国人民解放軍のここ十年の成長には目を見張るものがある。その土台は毛沢東時代に築かれたのであるが、とくに毛沢東が核兵器開発に国家の総力を投入して専念した結果であった。

本書は、中国人民解放軍の元帥級の軍事指導者七人(彭徳懐、劉伯承、羅栄桓、聶栄臻、林彪、葉剣英、粟裕)を取り上げ、毛沢東時代の核兵器開発を中心に、軍隊建設あるいは軍事戦略をめぐる活動を論じ、人民解放軍の試行錯誤の過程、発展の過程を描く。

该书的目录(目次)为:

第一章彭徳懐──朝鮮戦争の経験から解放軍近代化の基礎を築く

第ニ章劉伯承──近代的軍事学校教育体系を形成

第三章羅栄桓──「毛沢東の軍隊」の伝統を保持

第四章聶栄臻──核兵器開発の中心指導者

第五章林彪──統帥権を狙って挫折

第六章葉剣英──軍事科学院で「現代条件下の人民戦争」を探求

第七章粟裕──核戦争時代に生き残りを模索

很显然,尽管平松茂雄对粟裕在解放战争的战争艺术着墨不多,但从书的体例上足已窥视与真相接近的端倪,是实事求是而非仅着眼于官衔的图解式研究。
从目录上明显看出:日本该书对“七位元帅级军事领导人”的记载都是着眼于建国后这七人的作为,与战争时期七人的战功无太大关系。
1、彭德怀:从朝鲜战争的经验开始构筑解放军现代化的基础
2、刘伯承:现代军事教育体系的形成
3、罗荣桓:坚持毛泽东军队的传统
4、聂荣臻:核武开发的核心领导者
5、林彪:争夺统帅权失败
6、叶剑英:在军事科学院探索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这个好像应该是粟裕的业绩?)
7、粟裕:探索核战争时代的生存之道。
基本认同
作参考吧
许光达的大将完全是肖克自己站队错误才丢掉的,刘志丹如果活到55年并且一直在军队里,徐海东的大将也轮不到,至于谭政嘛。。。空军刘司令员的怨念可是很大的哟。
确实,十帅基本都够格,但十大将除了粟裕鹤立鸡群,陈赓也高出一头外,其余八个放在上将堆里也不见得有什么显眼。
kutoo 发表于 2011-8-5 21:56
确实,十帅基本都够格,但十大将除了粟裕鹤立鸡群,陈赓也高出一头外,其余八个放在上将堆里也不见得有什么 ...
徐海东还是可以提出来的,要不是因为病,他在解放战争中也会有大作为。
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比开始时没减员的红军部队,最小的一支长征部队,最年少的一支长征部队。但是,要是吴焕先不牺牲,这个大将应该是他的。
徐海东还是可以提出来


红四的如果不是出了那个问题,估计元帅就应该有四个.

可惜了董振堂他们呀
kutoo 发表于 2011-8-5 21:56
确实,十帅基本都够格,但十大将除了粟裕鹤立鸡群,陈赓也高出一头外,其余八个放在上将堆里也不见得有什么 ...
陈赓的资历也不比元帅差,可惜的是陈赓心无芥蒂,一直手上没有自己的部队。


个人感觉张雄文不是在写粟裕的传记。他的文章正在一步步把粟裕推向他所希望的反面,他的文章充满了臆想与猜测。更多地进行不同将领间的比较,这种个人之间的比较和穿越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个人感觉张雄文不是在写粟裕的传记。他的文章正在一步步把粟裕推向他所希望的反面,他的文章充满了臆想与猜测。更多地进行不同将领间的比较,这种个人之间的比较和穿越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kutoo 发表于 2011-8-5 21:56
确实,十帅基本都够格,但十大将除了粟裕鹤立鸡群,陈赓也高出一头外,其余八个放在上将堆里也不见得有什么 ...
粟裕、陈赓、黄克诚、萧劲光,这几个打仗的水平高
黄克诚指挥的著名战役好像有限,萧劲光还不错,他的十二兵团是四野头号,不过比起陈赓长期作为一个准野战军独立作战相比,还是差点。
谭政当过毛主席的秘书,能够进入大将行列是因为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的结果,记得谭政是总政的主任吧
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受大将衔是沾了苏联人的光,当时苏联装甲兵司令是大将或元帅,我们为了对等,许才沾光
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受大将衔是沾了苏联人的光,当时苏联装甲兵司令是大将或元帅,我们为了对等,许才沾光
照我看来. 1.聂在战争时期做为军事主官的战绩实在一般.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后来搞军事科研功劳很大是真的. 2.萧劲光.黄克诚虽然只是兵团司令.但他们一个兵团多少人.能挡住和消灭多少人?这个数字是很大的.尽管兵团还受命于野司甚至还经常当空军司令. 3.许.王的大将实在太高.前者甚至放中将都不亏.欢迎大家给自己心目中的替补.前提是:本身授衔了的.起码我觉得王胡子就不错.要是刘亚楼抗战时在国内.也是值得一提的.许和尚抗战解战也都很牛. 
另外粟司令.比其他元帅确有不足:红军时期,尤其是前期,贡献不大,地位也相对很低. 至于其他的暂可不提.大将之首不愧.非得把元帅拿下来一个换他.倒也不至于吧
另外再补充一个个人看法.好象目前还很少人提过. 情报口其实可以出个大将.这些人的贡献就不是能拿歼敌数来衡量的.同时还代表总部指挥机关. 所以非得提2个大将.我的看法可能非主流了:李克农,王震
kutoo 发表于 2011-8-8 19:45
黄克诚指挥的著名战役好像有限,萧劲光还不错,他的十二兵团是四野头号,不过比起陈赓长期作为一个准野战军 ...
是这样的。黄坦诚自己不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
空军海军一直没有元帅,聂帅不知道能不能代表二炮和军工口(玩笑)。

日本专家捧粟裕,这种题目真奇怪。这位老将军争元帅的事情,居然都传到国外了。

争一争也好,说明有进取心,毕竟那十位元帅都是他的前辈/领导,后生可畏啊。
当各位大脑袋还浸沉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时··是谁第一个认识到东北对共党的重要性·  


   是黄克诚·


   人人都夸粟大将如何了不起···请看看七捷之前的各个战役··再看看淮海战役的过程·再看下陈毅·谭老板等对粟裕的评价,三野将士对粟裕的看法····
聂军门,特长是卫戍,搞根据地么
闲汉牛二 发表于 2011-9-9 22:06
聂军门,特长是卫戍,搞根据地么
一个好的军事将领,还要有政治谋略。政治谋略是军事胜利的重要支持。军事谋略的胜利是政治谋略实现的充要条件。根据地没守住,被破坏,纯粹军事消灭敌人的流寇胜利是失败。老百姓被敌人杀害,子弟兵的家园被践踏,那不能叫胜利,不能为了战争而战争。日本人为什么要吹粟,他们对中国的领土有图谋。粟是标准流寇将军,其战功在淮海之后。粟没许有政治头脑,许是那怕是让子弟兵和敌人碟血到底也要把家园守住,可见山东老百姓《特别是胶州》认许不认其他人的原因,被老百姓称为胶州王。后收服山东,又称为山东王。读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人都知许是谁的部下。况淮海之战,许的9纵,13纵是突击主力。许只是在山东敌人重点进攻,临时调到淅蒙半年,那是中央为了御敌于国门《根据地》之外,根本谈不上许是粟的部下。后来淅蒙失守,华野几乎所有主力退到胶州,眼看胶州要失守才七月分兵。才有后来许碟血胶州,收回山东,从老百姓所说的胶州王,变成山东王。许世友打仗的特点是,守如泰山《万源防守》。攻城略地如出海蛟龙,下山猛虎。如漫川关突围,维坊,周村,济南之战,主城攻下,敌望风而逃。震守一方,粟不如许。从两人的军事表现,也看出解放后两人的政治命运。一个好的军事战略家,也是政治家。粟是不合格的吹出的网上战略家。粟早期是谋了敌人,但没守住根据地,在敌人看来谋略变成阴谋。许没抢任何人的功,到是张熊文成张士贵,其他将帅成薛仁贵。
粟裕很不简单!
henrychenwei 发表于 2011-8-5 14:47
许光达的大将完全是肖克自己站队错误才丢掉的,刘志丹如果活到55年并且一直在军队里,徐海东的大将也轮不到 ...
是啊,二方面军的大将怎么说也轮不到许光达啊!
249769231 发表于 2011-8-28 01:04
当各位大脑袋还浸沉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时··是谁第一个认识到东北对共党的重要性·  
请问 淮海战役怎么了?粟裕打得有什么不对吗?
土鳖不是屎壳郎 发表于 2011-8-7 08:26
个人感觉张雄文不是在写粟裕的传记。他的文章正在一步步把粟裕推向他所希望的反面,他的文章充满了臆想与猜 ...
不好意思。。。 我觉得他也并没有过分的夸张粟裕。。。
我觉得论打仗,共军五虎将是: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粟裕(排名不分先后)
贺胡子不入眼?~~

真是开玩笑了~~
个人比较喜欢陈庚的传奇经历,男儿如此,当真无憾了
tkgood 发表于 2012-12-9 10:24
个人比较喜欢陈庚的传奇经历,男儿如此,当真无憾了
详细地说说吧
详细地说说吧
黄埔三杰之一,北伐救过蒋介石的命,在上海干过锄奸队的活,被蒋介石抓住后未妥协叛变,最终得释,爬过雪山,过过草地,打过日本,揍过老蒋(著名的陈谢兵团在淮海战役前基本上当一个独立的战略方面使用),当过志愿军代司令员,在北越当过军事顾问团团长,建立著名的哈军工……,不知道以上经历能不能算得传奇?
过眼云烟。

死了的都是烈士
tkgood 发表于 2012-12-10 01:29
黄埔三杰之一,北伐救过蒋介石的命,在上海干过锄奸队的活,被蒋介石抓住后未妥协叛变,最终得释,爬过雪 ...
陈赓要是不在上海干那几年,早点到部队领兵,估计能混个元帅
陈赓要是不在上海干那几年,早点到部队领兵,估计能混个元帅
陈是指挥,情报双修你,国共通吃,花生米都要卖他面子,本身出身也不差,有文化。我反而认为陈的综合能力要高于粟。而且走的早,也没文革遭罪
陈赓要是不在上海干那几年,早点到部队领兵,估计能混个元帅
陈是指挥,情报双修你,国共通吃,花生米都要卖他面子,本身出身也不差,有文化。我反而认为陈的综合能力要高于粟。而且走的早,也没文革遭罪
陈赓要是不在上海干那几年,早点到部队领兵,估计能混个元帅
陈是指挥,情报双修你,国共通吃,花生米都要卖他面子,本身出身也不差,有文化。我反而认为陈的综合能力要高于粟。而且走的早,也没文革遭罪
CDplayer250 发表于 2012-11-13 11:47
我觉得论打仗,共军五虎将是: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粟裕(排名不分先后)
这个可以!
优酷在播 晓说 ,正好放到了开国将帅内容,可以追看一下。个人觉得挺不错 h t t p://v.youku.com/v_show/id_XNDg3OTY2NT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