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hua_prc网友所发的关于中国氢弹科普图片帖子的回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20:54
原帖在此: h t tp://lt.cj dby.net/thread-1192843-1-1.html

但是原帖已无法回应,大概已经被锁帖。

那个中国氢弹科普图片,我也曾经见过,前一阵子在TIANYA上还有人贴出来过一张类似的图片,但是那张图片是扫描件,比较模糊,大概是在70年代的中国出版物上扫描下来的。

个人认为,这张图片是一个“千层饼”的示意图,而非真正的于敏构型。

根据一些中国核项目参与人的回忆录,可以看到,于敏构型明确地包含初级和次级两个部分,而且也有使用初级来点燃次级这样的重要环节。比如说: ht tp://lt.c jd by.net/thread-1191841-1-3.html

当然了,由于千层饼也有一定的聚变成分,而且也能够做到明显高出纯裂变弹的威力,因此说它是氢弹也是可以的。原帖在此: h t tp://lt.cj dby.net/thread-1192843-1-1.html

但是原帖已无法回应,大概已经被锁帖。

那个中国氢弹科普图片,我也曾经见过,前一阵子在TIANYA上还有人贴出来过一张类似的图片,但是那张图片是扫描件,比较模糊,大概是在70年代的中国出版物上扫描下来的。

个人认为,这张图片是一个“千层饼”的示意图,而非真正的于敏构型。

根据一些中国核项目参与人的回忆录,可以看到,于敏构型明确地包含初级和次级两个部分,而且也有使用初级来点燃次级这样的重要环节。比如说: ht tp://lt.c jd by.net/thread-1191841-1-3.html

当然了,由于千层饼也有一定的聚变成分,而且也能够做到明显高出纯裂变弹的威力,因此说它是氢弹也是可以的。
你想知道于敏构型么?你想么?想么?

想的美啊
我看某些人是想的很美……
兔子的核心秘密,想看吗?先把头砍下来。
果然有人在孜孜不倦的求索核技术啊。安安会端着茶注视您滴。
于敏构型吗?

于敏构型的大致原理应该是,由于原子弹爆炸时的绝大部分能量是以X射线的形式放出的,因此他利用铀-238来做X射线反射镜,接着再来将氘化锂-6给包裹着一个铀壳中做次级装药,在原子弹扳机与次级之间还填充了加入硼元素的聚苯乙烯。

就这了,一句话。。。
呵呵  除了能知道这个的人可以知道  不能知道这个的人即使知道了也会忘记 你能自己忘记最好 你不能忘记有人会让你忘记
这是lz第几个id了?就是不告诉你。
喝茶。
铀-238来做氘化锂-6包裹着的铀壳,作为三级裂变装药兼X射线反射镜
原子弹扳机与次级储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之间 填充的 加入硼元素一类的高密聚苯乙烯材料。 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原子弹扳机核裂变的强γ射线和X射线后,便很快变成高能等离子体,使储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高温高压,引起氘和氚的聚变反应,放出大量高能中子。高能中子再轰击铀-238外壳发生核裂变……
LZ的身份真的不容置疑了,这么不知羞耻地套我国机密情报,身在德国早年出国留学的卖国狗,早死早安心
第三世界人民搞点炮仗也不容易啊!
hua_prc 发表于 2011-7-25 18:43
铀-238来做氘化锂-6包裹着的铀壳,作为三级裂变装药兼X射线反射镜
原子弹扳机与次级储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 ...
等离子体的主要作用还并不是高压,而是高温。

提供高压的则应该是X射线反射镜和包裹着次级装药的铀壳。

先提供高压,后提供高温,个人认为这一点是成功的关键。

由于X射线以光速传播,它的速度远远大于冲击波,因此能够以极快的速度经过X射线反射镜到达次级。

次级的装药必须放在铀壳里,因为氘化锂-6和氚对X射线几乎是透明的。

次级的铀壳吸收了X射线后开始提供高压,从而使得氘化锂-6得到极高的压缩。

在次级被压缩的过程中,聚苯乙烯变成了等离子体,然而这个过程是相当“慢”的。

因此,当等离子体的高温到达次级时,氘化锂-6已经基本上被压缩完毕,此时的高温就足以“点燃”次级了。

只所以在聚苯乙烯中掺入硼元素,应该是跟人们不希望钚弹装药中的钚-240含量过高同理。

在次级产生聚变反应,发射出大量高能快中子之后,这些快中子冲向已经开始破裂的X射线反射镜,并且引发了铀-238的裂变,并释放出最后一次能量。

整个过程中,主要的能量释放包括三个部分:

1. 初级扳机裂变能量
2. 次级装药聚变能量
3. 快中子诱发X射线反射镜产生裂变的能量

当然了,如果初级是加强型原子弹,那么整个过程就更复杂了。

氢弹小型化,关键是在于减小初级的尺寸和重量,还有就是如何以比较低的扳机当量来点燃次级。

为了实现氢弹小型化,初级必须是加强型原子弹,而且还必须是以钚作为主要裂变物质,普通的纯裂变弹的尺寸和重量不足以减小到理性的程度,铀弹的体积和重量同钚弹相比也是过大。

但是,由于加强型原子弹使用氚,因此必须定期维护。当然了,因为钚的阿尔法衰变,因此钚弹本身也需要定期维护。

如果还要继续改进,那么就应该是在次级装药的中心部位,也就是相当于加强型原子弹的核心部位的那个地方,再来放置上一个用铀壳所包裹的氘氚气体混合物。

最后的改进,则是全面使用HEU代替铀-238来做这些铀部件。
尽可能减小初级的尺寸和重量,主要手段应该有:

1. 使用铍来做中子反射层
2. 使用钚做装药主要材料
3. 尽可能地提高钚的密度
4. 悬挂弹芯
5. 复合弹芯
6. 采用高能炸药
7. 加上爆轰冲击波反射层
8. 采用两点起爆
9. 采用助爆设计
10.改进爆炸透镜 (似乎和第8条有某种重叠)

这里面,技术难度真正最大的应该是两点起爆,也就是非球形弹芯。在效果上最能够立竿见影的则应该是助爆设计。

要做到这些,必须用生产堆来提供氚和钚,有重水生产厂来提供氘,当然还要有铀浓缩设施来提供HEU

但是,要做到非球形弹芯,就需要对爆轰力学和钚的力学性能等具有极其彻底的了解和掌握,还需要有超级计算机来对付数据处理。

退一步说,即便不采用非球形弹芯,仅仅将其余的都给做到,那么基本上也能够赶上至少是W58的水平了。个人估计,在巨浪-1上使用的那枚弹头,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如何来保证较小当量的扳机仍能够点燃次级,那么我估计主要改进就是在次级装药的中心部位上做点文章了,那个地方装有氘氚混合气体的小铀罐应该是拿HEU来做的,而非贫化铀。别的地方改进的余地可能也不大,顶多就是多使用点氘氚化锂和反射镜也使用点HEU而已。


还有一点,我说的反射镜这个词,应该是包括整个氢弹容器外壳的里面那一层,而非仅仅是“包裹着氘化锂-6的铀壳”。


此外,根据《纽约时报》的资料,美国方面的情报是中国1992年9月25日核试验为小型化氢弹突破,重点是突破“两点起爆”;初级小型化成功,但不知道初级体积缩小到什么程度。

由此可见,我在上个帖子中所猜测的“两点起爆”应该是一系列手段中技术难度最大的,还是很靠谱的。



还有一点,我说的反射镜这个词,应该是包括整个氢弹容器外壳的里面那一层,而非仅仅是“包裹着氘化锂-6的铀壳”。


此外,根据《纽约时报》的资料,美国方面的情报是中国1992年9月25日核试验为小型化氢弹突破,重点是突破“两点起爆”;初级小型化成功,但不知道初级体积缩小到什么程度。

由此可见,我在上个帖子中所猜测的“两点起爆”应该是一系列手段中技术难度最大的,还是很靠谱的。

版主在干嘛?这两个ID可以封了.........没事讨论核技术干嘛?居然还有人帮他找资料......一点网特的概念都没有吗?
只要掌握了“两点起爆”,那么就可以说,距离W88基本上也就是指日可待了。

因此,过去我在这里所推测的印度大概是在2007-2008年又在氢弹小型化上做出了重大突破,也应该是很靠谱的。如果我的推测是真的,那么过去我所推测的在2020年之前印度能够掌握类似于W88这样的技术,也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如果说,中国的氢弹小型化设计于90年代后期达到了顶峰,那么印度则是在2015年左右也达到了类似的水平,也许更早一点。

毕竟,很多东西都是有基本物理定律所限制的,也是不可能无限地改进的。美国人应该是第一个登上氢弹小型化W88的这座珠穆朗玛峰的,紧接着是苏联人(或许苏联人跟美国人是同时登上这座珠峰的,仅仅是由于苏联人觉得珠峰顶端不太可靠,所以才在珠峰的100米以下的地方搭了个帐篷),然后是中国。至于英国人,他们早已放弃了氢弹设计,而法国的水平很可能也不会太差。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这两年在DRDO的高层内部,他们的秘密会议上重要议题之一应该就是商议究竟什么时候去做印度版W88的试验。

s
kktown2 发表于 2011-7-25 19:24
尽可能减小初级的尺寸和重量,主要手段应该有:

1. 使用铍来做中子反射层
主要矛盾就那么一条,你说那么多,显然是误入歧途。
真不明白这个ID图个啥

想套取情报,CD这里显然不可能有于敏们
想虚荣显摆,CD这个小众的公共军事论坛也不值得于敏们来显摆,你显然也不是有那能力的于敏们,这里没人也没人相信你一莫名网络ID没有自知之明的瞎白活

所以只能诊断楼主就丫一精神病,得治
bookreader 发表于 2011-7-25 19:55
真不明白这个ID图个啥

想套取情报,CD这里显然不可能有于敏们
他就是想证明,核武器特别是热核武器不是高技术,是个阿猫阿狗的国家都能造。只是人家不愿意造罢了。人家说过,越南只要愿意也能弄个百八十的原子弹打着玩!
他不属于精神病范畴,他是从天顶星来的,人家那里5岁小孩的启蒙玩具就是氢弹,上班坐洲际导弹,下班坐大推力火箭,你要是弄一中程导弹回家,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核武小型化,已经涉及具体数据,不是这里可谈论的范围。

hua_prc 发表于 2011-7-25 20:35
核武小型化,已经涉及具体数据,不是这里可谈论的范围。


那是,比如说对X射线反射镜的厚度优化. 据说W76的X射线反射镜居然跟易拉罐的铁皮厚度差不多。。。有点是匪夷所思!

类似的数据,没有做过真正的氢弹试验,是不可能知道的。
hua_prc 发表于 2011-7-25 20:35
核武小型化,已经涉及具体数据,不是这里可谈论的范围。


那是,比如说对X射线反射镜的厚度优化. 据说W76的X射线反射镜居然跟易拉罐的铁皮厚度差不多。。。有点是匪夷所思!

类似的数据,没有做过真正的氢弹试验,是不可能知道的。
不过,在大体的原理上,估计自己猜测的基本上也是个八九不离十,呵呵。。。。
hua_prc 发表于 2011-7-25 20:35
核武小型化,已经涉及具体数据,不是这里可谈论的范围。
经过进一步研究有关文献,TG 科普资料上的是氢弹结构图属于“经典构型”!该构型根据 裂变-聚变-裂变 反应顺序设计,以原子弹为中心,中层是聚变材料,外层是铀238外壳的“巨大球体”。无法实现小型化、威力当量无法随意调整的三相核弹装置,一般只用于实验。

真正的“于敏构型”,根据文献描述,应该是可以实现核武小型化且威力可方便调整结构,其真面目目前还是迷……

换句话说,目前已知的 氢弹构型有4种:

两相毛子“夹层饼构型”,也就是加强型原子弹,就是在原子弹裂变材料中加入聚变材料,但威力增加有限。裂变-聚变。已掌握国家:五大流氓。疑似掌握国家: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没掌握国家:南非

千层饼和普通意义上的加强型原子弹还不太一样,在加强型原子弹里,聚变材料只有放置在钚球中心位置的那一小点。可是,千层饼设计中,裂变燃料和聚变燃料是分成薄层交替的混合起来。

三相“经典构型”:无法小型化,威力当量无法随意调整的三相核弹装置,一般只用于实验。裂变-聚变-裂变。已掌握国家:五大流氓(UK牛貌似没有实际制造实验,通过和米帝共享资料掌握)

经典构型,不是“无法小型化”,而是根本就无法爆炸。盖因原子弹爆炸时的主要能量是以X射线的方式释放出来的,而氘氚对X射线的透明度太高,因此绝大部分都是被爆炸时的冲击波给冲散了,无法做到持续燃烧。

三相“T-U构型”:实行核武小型化和威力可调的“国际通用”构型。裂变-聚变-裂变。已掌握国家:米帝、毛子、公鸡

三相“于敏构型”:TG独家的实行核武小型化和威力可调的构型。裂变-聚变-裂变。已掌握国家:TG


严肃媒体上,用的是“分级构型”这个词,呵呵。。。勾三股四,我觉得极可能就是勾三股四。。。






内爆部分的设计


裂变燃料钚239,氘/氚助爆设计;接下来就是中子反射层(铀238、铍)、惰层&裂变层(铀238)。
对X射线透明的铍作为中子反射层,但是它重量轻必须加入一层铀238加强内爆压缩和约束的效果(惰层)。采用铀238做惰层,还可发生次级裂变,增加释放裂变能”。
最新的核武器已经不采用这种多点起爆的方式了,而是简单的两点起爆,这对设计要求更高。

关于次级的设计和X射线如何传到至次级,只有试探性的分析,这里就不详细讲了。有可能是这样的,助爆初级释放的X射线经过内部结构的调整后有U238内衬包壳反射至次级,初级和次级之间对X射线透明但对中子不透明,中子经过反射和聚焦之后再进入次级的火花塞。次级受火花塞裂变和初级X射线压缩包裹聚苯乙烯的那种金属层或者外容器导致聚变。聚苯乙烯变成等离子体后,对X射线透明,对其确切功能还是存在争论的。

ht tp://bl og.sina.co m.cn/s/blog_4d6b47990100hehk.html

w80.jpg (24.9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7-27 19:57 上传



w80s.jpg (33.9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7-27 19:57 上传



内爆部分的设计


裂变燃料钚239,氘/氚助爆设计;接下来就是中子反射层(铀238、铍)、惰层&裂变层(铀238)。
对X射线透明的铍作为中子反射层,但是它重量轻必须加入一层铀238加强内爆压缩和约束的效果(惰层)。采用铀238做惰层,还可发生次级裂变,增加释放裂变能”。
最新的核武器已经不采用这种多点起爆的方式了,而是简单的两点起爆,这对设计要求更高。

关于次级的设计和X射线如何传到至次级,只有试探性的分析,这里就不详细讲了。有可能是这样的,助爆初级释放的X射线经过内部结构的调整后有U238内衬包壳反射至次级,初级和次级之间对X射线透明但对中子不透明,中子经过反射和聚焦之后再进入次级的火花塞。次级受火花塞裂变和初级X射线压缩包裹聚苯乙烯的那种金属层或者外容器导致聚变。聚苯乙烯变成等离子体后,对X射线透明,对其确切功能还是存在争论的。

ht tp://bl og.sina.co m.cn/s/blog_4d6b47990100hehk.html
聚焦。。。如同原子弹的弹芯外面的那层爆炸透镜一样,还是一个透镜与聚焦的问题。。。

只不过,在这里要聚焦的是中子和X射线

在这里,氢弹次级那个火花塞起到的位置和作用有些类似于加强型原子弹中的聚变物质。只不过,加强型原子弹中心的氘氚是为了提供更多的中子,并大大地提高中子的能量。而在这个地方,中子经过反射和聚焦后进入次级火花塞则是为了提高对次级的压缩密度,并且在聚苯乙烯的配合下尽可能地提高次级装药的保持高密度持续时间。这个时间越长,次级装药就燃烧得越充分,聚变效率也就是越高。

按照自己的猜测,聚苯乙烯的作用就是形成等离子体,提供高温来点燃次级装药。不过,等离子体的那点压力也应该能够略微提高一点次级装药的高密度保持时间。

此外,还有一些人干脆认为,无论是等离子体压力,还是X射线压力,都并不是氢弹次级装药压缩的真正关键。根据这种说法,氢弹次级装药压缩的关键是烧蚀压力。

有意思,真的是很有意思。。。。

无论如何,多级构型的关键应该就是那么几个东西,X射线的反射和聚焦,中子的控制,等离子体。。。

一旦这层窗户纸被捅破,那么从原子弹到氢弹应该是可以很容易地跨过去的,绝对没有那么难。

真正难度在于武器化,小型化。。。s

当然了,即便是个一点五到两吨的装置,也完全有可能被集装箱货轮所投放,或者是被苏-30所携带。
路过围观
个人揣测,正如初级小型化的关键应该是助爆一样,次级小型化的关键应该在于火花塞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如何设计X射线和中子的聚焦

至于投放问题,如果是一枚1.5-2吨重量的氢弹,那么可以将之伪装成一个大型机电产品,比如说伪装成一辆重型载重卡车,或者是汽车起重机之类的东西。

将一枚类似的氢弹给放置在一辆大型汽车起重机或者是重型混凝土运输车里,然后通过海运方式,运抵对方的港口,接着使用GPS来引爆。

比如说,可以将氢弹放置在一辆重型混凝土运输车的大罐子里,这样就有可能进入海关检查口。如果是使用GPS来引爆,那么任何一辆比较高级的汽车都有GPS接收器与数字地图这样的装置。利用GPS来引爆氢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于如此重量的氢弹,其当量很容易超过百万吨级,因此足以对一座大城市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