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传说中的TG激光近防系统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34:40



“激光”一词是“LASER”的意译。LASER原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 on of radiation取字头组合而成的专门名词,在我国曾被翻译成“莱塞”、“光激射器” 、“光受激辐射放大器”等。1964年,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既反映了“受激辐射”的科学内涵,又表明它是一种很强烈的新光源,贴切、传神而又简洁,得到我国科学界的一致认同并沿用至今。 

世界第一台激光器问世是在1960年6月,中国第一台激光器是在1961年9月。从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制成功至今,我国形成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应用广泛的激光科技领域,并在产业化上取得可喜进步,可以说,在起步阶段我国的激光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当时国际水平接近,一项创新性技术能够如此迅速赶上世界先进行列,在我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并不多见。这些成绩的取得,尤其是能够把物理设想、技术方案顺利地转化成实际激光器件,主要得力于我国多年来在技术光学、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方面积累的综合能力和坚实基础。

我国早期激光技术的发展,1957年,王大珩等在长春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光学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仪器机械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在老一辈专家带领下,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邓锡铭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早在1958年美国物理学家肖洛、汤斯关于激光原理的着名论文发表不久,他便积极倡导开展这项新技术研究,在短时间内凝聚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研究队伍,提出了大量提高光源亮度、单位色性、相干性的设想和实验方案。1960年世界第一台激光器问世。1961年夏,在王之江主持下,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此后短短几年内,激光技术迅速发展,产生了一批先进成果。各种类型的固体、气体、半导体和化学激光器相继研制成功。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方面、一系列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如腔的Q突变及转镜调Q、行波放大、铼系离子的利用、自由电子振荡辐射等)纷纷提出并获得实施,其中不少具有独创性。

同时,作为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质量等优异特性的新光源,激光很快应用于各技术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通信方面,1964年9月用激光演示传送电视图像,1964年11月实现3~30公里的通话。工业方面,1965年5月激光打孔机成功地用于拉丝模打孔生产,获得显着经济效益。医学方面,1965年6月激光视网膜焊接器进行了动物和临床实验。国防方面,1965年12月研制成功激光漫反射测距机(精度为10米/10公里),1966年4月研制出遥控脉冲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中国激光科技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1964年国家启动“6403”高能钕玻璃激光系统,建成了具有工程规模的大口径(120毫米)振荡—放大型激光系统,最大输出能量达32万焦耳;改善光束质量后达3万焦耳。成功地进行了打靶实验,室内10米处击穿80毫米铝靶,室外2公里距离击穿0。2毫米铝耙,并系统地研究了强激光辐射的生物效应和材料破坏机理。最后从技术上判定热效应是根本性技术障碍,于1976年下马。这一项目使我国激光技术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改革开放后,我国激光技术获得了空前发展的机遇。1980年5月,分别在上海、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国际激光会议,与会代表218人(国外66人),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中外代表。1983年在广州和1986年在厦门又举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国际会议,改变了我国的激光技术多年来封闭运转的局面,开始走向世界。先后成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产学研组织。在多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计划中,激光技术受到重视。“863”计划七大领域中有激光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包括用于信息领域的激光技术),1995年又增列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国防预研光电子技术作为跨部门项目正式立项,其中也包括激光技术。国家“六五”和“七五”攻关计划,激光技术被列为重大项目。

1985年7月,激光12号装置按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中成功地进行了三轮激光打靶试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该装置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在国际上也是为数不多的大型激光工程。它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测量诊断系统和实验环境工程系统组成。输出激光总功率达1万亿瓦量级,而激光时间只有一秒钟的十亿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可用透镜聚焦到50毫微米的尺寸上,能产生10万亿亿瓦/厘米2的功率密度。将这样的光束聚焦在物质的表面,可以产生上千万度的高温,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反冲击压力。该装置的高精度靶场系统,能适应0.1毫米量级的微球靶、黑洞靶、台阶靶、各类X光靶等多种靶型的实验需要,并具有单束、双束及两路并束激光打靶的功能,为进行激光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及其他多种物理研究得供了重要实验手段。1987年6月通过国家级的鉴定。

1993年,国家“863”计划确立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进一步推动了国家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和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1994年,神光-Ⅰ退役。神光-Ⅰ连续运行8年,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和X射线激光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1994年5月18日,神光Ⅱ装置立项,工程正式启动,规模比神光-Ⅰ装置扩大4倍。

神光Ⅱ装置采用了国产高性能元器件,独立自主解决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难题,达到国际最先进的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水平,实现我国这一领域新的跨越。该系统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能源系统、光路自动准直系统、激光参数测量系统以及环境、质量保障等系统组成,集成了数百台套的各类激光单元或组件,在空间排成8路激光放大链,技术参数与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在运行的美国OMEGA装置相当。2000年,神光Ⅱ装置8路基频功率达到8万亿瓦,开始试运行打靶。2000年起,直接驱动获40亿中子产额,间接驱动获1亿中子产额,直接驱动冲击波压强达1.5TPa,间接驱动冲击波压强达3.7TPa。2001年8月,神光Ⅱ装置建成,总输出能量达到6千焦耳/纳秒,或8万亿瓦/100皮秒,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

截至2006年,神光Ⅱ装置已经累计提供运行打靶3000多发次。开展了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等研究约30轮物理实验,获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结果。其中激光惯性约束直接驱动打靶,获得单发40亿中子,是国际同类装置获中子产额的最好水平。开展的物理实验为我国ICF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标志着我国激光惯性约束实验已经真正跃上了一个短波长、大功率激光打靶的新阶段,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神光-Ⅲ原型装置“十五”建设目标已圆满完成,达到“8束出光,脉冲-万焦耳”的水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后世界上第三个系统掌握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技术的国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备独立研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神光Ⅲ装置是世纪之交我国历史上光学领域最宏伟的科学工程,必将全面带动相关科学技术攀登世界水平,是我国综合国力在科技领域的标志性体现,其作用和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王淦昌、王大珩、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已奋斗了三十多年,取得瞩目成果,而这只不过是序幕,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根据规划,我国在2010年前后还将研制“神光IV”核聚变点火装置。

中国的激光武器一直秘而不宣,但实际上中国的激光技术已经出于世界前列。中国的激光技术究竟发展到了多少代,恐怕很少能有人说清楚,但从下面一则新闻上,我们或许能看出点眉目。 下面是来自东北某著名高校网站上的一则新闻:

  "神光III原型装置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项目通过验收":2008年1月26号,我校承担的"神光III原型装置"关键系统之一-"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顺利通过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四川绵阳组织的验收。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项目组通过采用"基于高分辨率共轭式靶面传感器的靶定位与多光束弹着点精确引导与任意调控技术、基于先进机器人的自动换靶技术以及以打靶流程为牵引的靶场光机电集中控制等一系列先进的靶场综合控制技术",实现了光束引导闭环化,打靶流程程序化,数据管理自动化,具备了开展物理实验的能力。通过原型装置两年试运行以及两轮物理实验考核,其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外协任务书和合同书要求,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腰围大于2尺6,一定要看

  该项目集合了航天学院、机电学院、电气学院等多家单位形成了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是我校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十六个重大项目之一。伴随着"神光III原型装置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的验收,"神光III主机装置靶场光电与控制系统"也顺利通过了预评审,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来中国的激光技术又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老美现在在进行"导弹打间谍卫星的实验",借此炫耀其军事实力。但如果老美真正知道了中国激光技术的强悍,恐怕也会心里发毛吧!






12338114761901.jpg (52.19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7-25 18:08 上传

5e71f54btvb1ahm8266nx&690.jpg (125.45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7-25 17:01 上传


“激光”一词是“LASER”的意译。LASER原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 on of radiation取字头组合而成的专门名词,在我国曾被翻译成“莱塞”、“光激射器” 、“光受激辐射放大器”等。1964年,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既反映了“受激辐射”的科学内涵,又表明它是一种很强烈的新光源,贴切、传神而又简洁,得到我国科学界的一致认同并沿用至今。 

世界第一台激光器问世是在1960年6月,中国第一台激光器是在1961年9月。从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制成功至今,我国形成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应用广泛的激光科技领域,并在产业化上取得可喜进步,可以说,在起步阶段我国的激光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当时国际水平接近,一项创新性技术能够如此迅速赶上世界先进行列,在我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并不多见。这些成绩的取得,尤其是能够把物理设想、技术方案顺利地转化成实际激光器件,主要得力于我国多年来在技术光学、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方面积累的综合能力和坚实基础。

我国早期激光技术的发展,1957年,王大珩等在长春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光学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仪器机械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在老一辈专家带领下,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邓锡铭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早在1958年美国物理学家肖洛、汤斯关于激光原理的着名论文发表不久,他便积极倡导开展这项新技术研究,在短时间内凝聚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研究队伍,提出了大量提高光源亮度、单位色性、相干性的设想和实验方案。1960年世界第一台激光器问世。1961年夏,在王之江主持下,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此后短短几年内,激光技术迅速发展,产生了一批先进成果。各种类型的固体、气体、半导体和化学激光器相继研制成功。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方面、一系列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如腔的Q突变及转镜调Q、行波放大、铼系离子的利用、自由电子振荡辐射等)纷纷提出并获得实施,其中不少具有独创性。

同时,作为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质量等优异特性的新光源,激光很快应用于各技术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通信方面,1964年9月用激光演示传送电视图像,1964年11月实现3~30公里的通话。工业方面,1965年5月激光打孔机成功地用于拉丝模打孔生产,获得显着经济效益。医学方面,1965年6月激光视网膜焊接器进行了动物和临床实验。国防方面,1965年12月研制成功激光漫反射测距机(精度为10米/10公里),1966年4月研制出遥控脉冲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中国激光科技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1964年国家启动“6403”高能钕玻璃激光系统,建成了具有工程规模的大口径(120毫米)振荡—放大型激光系统,最大输出能量达32万焦耳;改善光束质量后达3万焦耳。成功地进行了打靶实验,室内10米处击穿80毫米铝靶,室外2公里距离击穿0。2毫米铝耙,并系统地研究了强激光辐射的生物效应和材料破坏机理。最后从技术上判定热效应是根本性技术障碍,于1976年下马。这一项目使我国激光技术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改革开放后,我国激光技术获得了空前发展的机遇。1980年5月,分别在上海、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国际激光会议,与会代表218人(国外66人),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中外代表。1983年在广州和1986年在厦门又举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国际会议,改变了我国的激光技术多年来封闭运转的局面,开始走向世界。先后成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产学研组织。在多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计划中,激光技术受到重视。“863”计划七大领域中有激光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包括用于信息领域的激光技术),1995年又增列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国防预研光电子技术作为跨部门项目正式立项,其中也包括激光技术。国家“六五”和“七五”攻关计划,激光技术被列为重大项目。

1985年7月,激光12号装置按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中成功地进行了三轮激光打靶试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该装置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在国际上也是为数不多的大型激光工程。它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测量诊断系统和实验环境工程系统组成。输出激光总功率达1万亿瓦量级,而激光时间只有一秒钟的十亿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可用透镜聚焦到50毫微米的尺寸上,能产生10万亿亿瓦/厘米2的功率密度。将这样的光束聚焦在物质的表面,可以产生上千万度的高温,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反冲击压力。该装置的高精度靶场系统,能适应0.1毫米量级的微球靶、黑洞靶、台阶靶、各类X光靶等多种靶型的实验需要,并具有单束、双束及两路并束激光打靶的功能,为进行激光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及其他多种物理研究得供了重要实验手段。1987年6月通过国家级的鉴定。

1993年,国家“863”计划确立了惯性约束聚变主题,进一步推动了国家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和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1994年,神光-Ⅰ退役。神光-Ⅰ连续运行8年,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和X射线激光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成果。1994年5月18日,神光Ⅱ装置立项,工程正式启动,规模比神光-Ⅰ装置扩大4倍。

神光Ⅱ装置采用了国产高性能元器件,独立自主解决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难题,达到国际最先进的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水平,实现我国这一领域新的跨越。该系统由激光器系统、靶场系统、能源系统、光路自动准直系统、激光参数测量系统以及环境、质量保障等系统组成,集成了数百台套的各类激光单元或组件,在空间排成8路激光放大链,技术参数与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在运行的美国OMEGA装置相当。2000年,神光Ⅱ装置8路基频功率达到8万亿瓦,开始试运行打靶。2000年起,直接驱动获40亿中子产额,间接驱动获1亿中子产额,直接驱动冲击波压强达1.5TPa,间接驱动冲击波压强达3.7TPa。2001年8月,神光Ⅱ装置建成,总输出能量达到6千焦耳/纳秒,或8万亿瓦/100皮秒,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

截至2006年,神光Ⅱ装置已经累计提供运行打靶3000多发次。开展了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等研究约30轮物理实验,获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结果。其中激光惯性约束直接驱动打靶,获得单发40亿中子,是国际同类装置获中子产额的最好水平。开展的物理实验为我国ICF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标志着我国激光惯性约束实验已经真正跃上了一个短波长、大功率激光打靶的新阶段,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神光-Ⅲ原型装置“十五”建设目标已圆满完成,达到“8束出光,脉冲-万焦耳”的水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后世界上第三个系统掌握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技术的国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备独立研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家。

神光Ⅲ装置是世纪之交我国历史上光学领域最宏伟的科学工程,必将全面带动相关科学技术攀登世界水平,是我国综合国力在科技领域的标志性体现,其作用和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王淦昌、王大珩、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已奋斗了三十多年,取得瞩目成果,而这只不过是序幕,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根据规划,我国在2010年前后还将研制“神光IV”核聚变点火装置。

中国的激光武器一直秘而不宣,但实际上中国的激光技术已经出于世界前列。中国的激光技术究竟发展到了多少代,恐怕很少能有人说清楚,但从下面一则新闻上,我们或许能看出点眉目。 下面是来自东北某著名高校网站上的一则新闻:

  "神光III原型装置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项目通过验收":2008年1月26号,我校承担的"神光III原型装置"关键系统之一-"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顺利通过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四川绵阳组织的验收。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项目组通过采用"基于高分辨率共轭式靶面传感器的靶定位与多光束弹着点精确引导与任意调控技术、基于先进机器人的自动换靶技术以及以打靶流程为牵引的靶场光机电集中控制等一系列先进的靶场综合控制技术",实现了光束引导闭环化,打靶流程程序化,数据管理自动化,具备了开展物理实验的能力。通过原型装置两年试运行以及两轮物理实验考核,其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外协任务书和合同书要求,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腰围大于2尺6,一定要看

  该项目集合了航天学院、机电学院、电气学院等多家单位形成了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是我校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十六个重大项目之一。伴随着"神光III原型装置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的验收,"神光III主机装置靶场光电与控制系统"也顺利通过了预评审,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来中国的激光技术又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老美现在在进行"导弹打间谍卫星的实验",借此炫耀其军事实力。但如果老美真正知道了中国激光技术的强悍,恐怕也会心里发毛吧!




求一张这个图的背景照……
不可能……固定的……
没看到图,不知道LZ说的是不是113该后的那个
看不到图```
抱歉,该附件无法读取
俺能看到图,手机
新青年上首次出现的光电跟踪传感器
肯定不是这玩意
這是激光告警系統
没看到图{:soso_e140:}
这个窗口明显就只能接收嘛.................

不能动的平台怎么攻击目标啊........


激光告警器
接收敌人激光测距仪的激光这图好像是113舰上的

激光告警器
接收敌人激光测距仪的激光这图好像是113舰上的
看不到图啊,不给力
第一张图的背景感觉像北美的的环境啊~~求解释~
我用手机总是可以看到图,大家不妨试试。
这个图不对吧
lz试试用单个上传图片试试,不用批量上传
唉~~可恶的红裤衩
用外网链接图片基本没问题


第二张图那个楼主所谓的“TG激光近防系统”,看下面链接里3楼的吧——

http://lt.cjdby.net/thread-444790-1-1.html
   054A上的一些装备!

第二张图那个楼主所谓的“TG激光近防系统”,看下面链接里3楼的吧——

http://lt.cjdby.net/thread-444790-1-1.html
   054A上的一些装备!
看不到图```
这个肯定不是了。传说中的TG激光防御系统依旧只是在传说。
一堆红叉
是隐形激光吗?
嘈点好多,敢问LZ,你知道神光3是用来干嘛的么,不过我看写这篇玩意的家伙也是个半桶水啊
这体积你信么。。。
很科幻的图图
已经出口了的东西
这图怎么看就是不像TB的,不知楼主哪儿转来的?
“神光”系列都是研究核聚变的,与武器无关!
光学感应器吧,舰载激光器还没小型到这个地步
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神光系列是用来研究核聚变的装置,和激光武器扯不上啥关系啊。
大地之灵 发表于 2011-7-25 19:43
嘈点好多,敢问LZ,你知道神光3是用来干嘛的么,不过我看写这篇玩意的家伙也是个半桶水啊
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一种方式嘛,和托克马克性质是一样,不过手段不同而已,托克马克TG在搞,激光也在搞,国际合作也在参加,多条路总是好的,毕竟成功了就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了,在人类历史绝对是里程碑和划时代的
133舰上装的新家伙,近防能有那么小吗
第一张图不懂,,第二张不是激光告警器吗
第一张素MD的,第二张素TG的舰载激光告警装置
中国很缺乏钱老这样的人才。那些翻译成镭射的人很不负责任!也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
文字和图说的是两码事。
文字里面谈的是激光惯性约束,和近防系统无关。
第一张图里面的那束黄色激光是给天文台的光学系统做光学校正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