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战地“救护车”]-中国装甲抢救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0:29:15
在野战条件下,抢救车辆可以对陷入泥沼、倾覆、发生故障或受伤的坦克进行救援和抢修。它们有的带绞盘和起重机,有的带抢救设备和工具,可以组成野战小工厂。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相继研制出了各型装甲抢救车,使部队战斗力得到了有力保障。

<B>73式中型坦克抢辙牵引车</B>

    第一辆样车于1965年制造并组装完毕。该车采用59式中型坦克底盘,去掉了炮塔,加装了绞盘、吊架和刚性牵引装置等作业装置。战斗全重31吨,车长7.16米,车宽3.27米,车高(至高射机枪)2.45米。单位功率12.3千瓦/吨,最大速度为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15~435千米。乘员分别为车长、驾驶员、副驾驶员和高射机枪手。

    该车车体左前部为驾驶室,其后为副驾驶员室。驾驶员窗前有两具驾驶观察镜。车体右前部为车长室,车长窗口前安装一具潜望镜。车体前部中央为高射机枪手窗口,在窗口座圈上安装一挺可360°回转的12.7毫米高射机枪。

车体中部安装拖救绞盘。顶部的敞开式车厢可装载修理器材和抢修工具,最大装载量为5吨。顶部右侧甲板上安装有手摇式吊架。
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室,其结构布置与59式中型坦克相似。刚性牵引装置的牵引钩安装在车体后甲板下部中央,牵引架平时固定在两侧翼板中部的侧甲板上。驻锄安装在后甲板上。

    73式坦克抢救牵引车的作业装置由拖救绞盘装置、驻锄、吊架、刚性牵引装置组成。绞盘所需机械动力由发动机经传动箱引入,单绳额定拉力为245千牛,当有滑轮、驻锄等附件配合时,单车最大拖救力可达529千牛。

    驻锄装在车体后甲板上,当绞盘拖救重物时,驻锄可以支撑和稳定车辆。驻锄最大支撑力为529千牛,收、放驻锄使用绞盘钢丝绳和拉紧螺杆分段进行。

   吊架是一种可拆、可变幅的手摇转柱式起重设备。平时,将支杆和吊杆拆开,按部位固定在车顶板和车厢右下侧。使用时竖起立柱并支撑好后就可进行起吊作业,起吊质量为1吨,可用来起吊发动机、传动装置及其它部件。

   刚性牵引装置由中心牵引钩和刚性牵引架组成,可对失去操纵能力的坦克进行刚性牵引。该车刚性牵引能力为167~206千牛。刚性牵引装置能保证被牵引坦克沿抢救牵引车的车辙行进,因此被牵引坦克中无须驾驶员操纵。在野战条件下,抢救车辆可以对陷入泥沼、倾覆、发生故障或受伤的坦克进行救援和抢修。它们有的带绞盘和起重机,有的带抢救设备和工具,可以组成野战小工厂。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相继研制出了各型装甲抢救车,使部队战斗力得到了有力保障。

<B>73式中型坦克抢辙牵引车</B>

    第一辆样车于1965年制造并组装完毕。该车采用59式中型坦克底盘,去掉了炮塔,加装了绞盘、吊架和刚性牵引装置等作业装置。战斗全重31吨,车长7.16米,车宽3.27米,车高(至高射机枪)2.45米。单位功率12.3千瓦/吨,最大速度为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15~435千米。乘员分别为车长、驾驶员、副驾驶员和高射机枪手。

    该车车体左前部为驾驶室,其后为副驾驶员室。驾驶员窗前有两具驾驶观察镜。车体右前部为车长室,车长窗口前安装一具潜望镜。车体前部中央为高射机枪手窗口,在窗口座圈上安装一挺可360°回转的12.7毫米高射机枪。

车体中部安装拖救绞盘。顶部的敞开式车厢可装载修理器材和抢修工具,最大装载量为5吨。顶部右侧甲板上安装有手摇式吊架。
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室,其结构布置与59式中型坦克相似。刚性牵引装置的牵引钩安装在车体后甲板下部中央,牵引架平时固定在两侧翼板中部的侧甲板上。驻锄安装在后甲板上。

    73式坦克抢救牵引车的作业装置由拖救绞盘装置、驻锄、吊架、刚性牵引装置组成。绞盘所需机械动力由发动机经传动箱引入,单绳额定拉力为245千牛,当有滑轮、驻锄等附件配合时,单车最大拖救力可达529千牛。

    驻锄装在车体后甲板上,当绞盘拖救重物时,驻锄可以支撑和稳定车辆。驻锄最大支撑力为529千牛,收、放驻锄使用绞盘钢丝绳和拉紧螺杆分段进行。

   吊架是一种可拆、可变幅的手摇转柱式起重设备。平时,将支杆和吊杆拆开,按部位固定在车顶板和车厢右下侧。使用时竖起立柱并支撑好后就可进行起吊作业,起吊质量为1吨,可用来起吊发动机、传动装置及其它部件。

   刚性牵引装置由中心牵引钩和刚性牵引架组成,可对失去操纵能力的坦克进行刚性牵引。该车刚性牵引能力为167~206千牛。刚性牵引装置能保证被牵引坦克沿抢救牵引车的车辙行进,因此被牵引坦克中无须驾驶员操纵。
<P></P><P>76式水陆坦克抢救牵引车

    我国于1969年研制出了第一辆76式水陆坦克抢救牵引车样车。该车底盘与63式水陆坦克基本相同。

    76式水陆坦克抢救车战斗全重18.4吨,车长7.67米,车宽3.2米,车高(至吊车行军状态)2.86米。单位功率16千瓦/吨,最大速度64.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70千米,水上最大航速11~12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20千米。

   该车车体为薄壳式结构,中部侧甲板加高,焊接为封闭式舱室。乘员6~8人,有驾驶员、车长和6~4名抢救修理作业人员。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右侧为车长。车长位于枪塔内,塔顶座圈上装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中部舱室两侧设有作业人员座位,左侧前部和右侧后部顶甲板各开有1个窗口。绞盘安装在中部舱室的中间。

    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和水上推进装置。车体左侧顶甲板上装有小吊车。大吊杆位于顶甲板上。车顶右侧布置有随车工具箱和刚性牵引架。车尾垂直甲板中间装有牵引钩,两侧有驻锄。为在水上航行时排除车内积水,车内装有机械和电动排水泵。

刚性牵引装置由牵引钩和刚性牵引架组成。牵引钩在车尾下部中央,牵引架平时放置在车顶右侧工具箱的下面。绞盘钢丝绳直径23毫米,有效工作长度达100米,额定拉力为147千牛。车上带有滑轮,可提高绞盘拉力。

    驻锄为拉缉平衡式。两个驻锄分置车尾左右两边,最大支撑力为294千牛。小吊车为立柱动臂式,安装在车顶左侧,起吊质量为1吨,可360°回转。大吊杆由两根吊杆、滑板、钢丝绳组成。作业时,两吊杆上端连结在一起,其下端安装在车尾顶甲板两角的支座上。起吊质量为3吨,最大起吊质量可达18.4吨,最小起吊速度为2米/分。
</P>
<P>W653抢辙坦克

    80年代初期,军品外贸市场开放。我国在WZ653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外贸用W653抢救坦克。

    W653抢救坦克的底盘与69-Ⅱ式中型坦克的底盘相同,战斗全重38.5吨,乘员5人,车长73米,车宽(至裙板)33米,车高(至高射机枪)3米。发动机为12缸水冷柴油机,在转速2000转/分时标定功率427千瓦。在排气管上安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起动发动机时,具备电起动和空气起动两种方式,且有冬季加温装置。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达370千米。该车装备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安装在乘员室顶部高射机枪手窗口座圈上。

    W653抢救坦克由底盘、作业装置和乘员室三大部分组成。车体由钢装甲板焊接而成,翼板外缘挂有屏蔽板。驾驶室位于车体左前部,配有红外夜视仪。驾驶室正前方安装防弹玻璃,在其前面装有可开启的防弹钢板。驾驶员除操纵车辆行驶外,还担负拖绳绞盘、拖救绞盘、驻锄推土铲的作业操作。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发动机横置。

    在车体中央,乘员室下面安装一部供抢救用的液压驱动机械绞盘,其上的抢救钢丝绳向车首方向引出。除抢救绞盘在车体内,作业装置均分布在车体上面和前后位置上。

    乘员室由钢装甲板焊接而成,位于车体中部,共有4名乘员位置。车长位于乘员室右前部,顶部设有指挥塔出入窗口。此部位也是乘员操作吊车的场所。高射机枪手位于车长左侧,顶部设有出入窗口,便于操作高射机枪。在车长座位后方设有2名乘员的座位,其顶部开设双人出入窗口,2人均可出入或闭窗观察。

    W653抢救坦克的作业装置系统包括抢救、起吊、刚性牵引和驻锄推土等四大作业装置。抢救作业装置单绳最大抢救力达314-343千牛,利用随车单滑轮双绳抢救,最大抢救力达628~686千牛。拖绳绞盘用以牵引抢救绞盘钢丝绳,引向被拖救坦克。钢丝绳放绳终了后有告示驾驶员的信号,包括钢丝绳上的红色标志和声、光报警器。

    起吊作业装置用于更换坦克的炮塔、发动机、变速箱,以及野外吊装任务。起吊装置具有回转、变幅、伸缩和卷扬四个功能。驻锄推土铲由驻锄、推土板和铲臂组成,抢救坦克时用作驻锄支撑,起吊作业时支撑车体,掀开副铲(推土板)后则可进行推土作业。此外,该车还配有两个20吨机械式千斤顶和1套野外拆装工具。

<B>84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B>

    它以69式坦克作为基础底盘,战斗全重385吨,车长75米,车宽327米,车高(至高射机枪)3米。单位功率达11.1千瓦/吨,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50千米。主要武器为12.7毫米高射机枪。该车配有推土铲,安装于车首,可用于清除路障,作为起重时的支撑和拖救坦克时的支撑点。起吊装置带有可伸缩的起重臂,起重量10吨,水平回转角度为360°,提升高度为7米。带有刚性牵引杆。</P><P>与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相比,84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的乘员室装甲板厚度改为20毫米。为解决泥泞地行驶时驾驶员观察镜上溅泥水的问题,增设了冲洗装置。为保障车辆涉水时,避免拖救钢丝绳孔进水,84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将拖救钢丝绳收回车内,并用盖将钢丝绳孔关严密封。为增大最大行程,在车后增设了备份柴油桶。为改善冬季作业和行驶时驾驶员观察条件,84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增设了驾驶员防霜镜,取消了防弹玻璃。为提高冻土拖救的驻锄支撑力,84式增设了冻土爆破装置。

</P>
与M88A1坦克抢救车相比较

    我国台湾地区现役的美制M88A1坦克抢救车是目前国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型号。该型车美国共生产3000余辆,除装备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外,还销售给包括我国台湾地区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以它为例对84式坦克抢救牵引车的性能进行一个比照。
从基本布局上看,二者均为主战坦克基型底盘改装而来,具备吊车、绞盘和驻锄在内的较完善的抢救、牵引和修理设备,配备了专用的抢救作业通信联络装重。二者的主绞盘最大拉力均在343~400千牛左右,加滑轮后拉力可达686千牛(70吨力)左右,可承担抢救全重在40~50吨的主战坦克的任务。

    另一方面,84式和M88A1在设计原则和采用技术上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84式的总体布局类似德国Bpz-2坦克抢救车(“豹”1坦克底盘),其抢救设备使用上有诸多灵活性。例如,84式采用的10吨液压吊车可做360°旋转,伸缩臂能达到6米的最大起升高度,不使用时可旋回到行军状态,可完成更换炮塔、发动机、变速箱等大部件的更换吊装任务,灵活性很好。M88A1则采用美军一直沿用的A形框架(“人”字吊架)吊车,只能在车体前部有限范围回转,但其最大起吊重量达到22.68吨,能轻松吊起美式主战坦克相对较量的炮塔。

    此外,84式坦克抢救车采用了主绞盘+辅助绞盘的配置,辅助绞盘可牵引主绞盘的钢绳对失去行驶能力的车辆进行拖救,使用起来很方便。M88Al则只有一具可调速度的绞盘,其缆绳展开速度比较慢,最新改进型M88A2就已经增加了辅助绞盘。

    与M88A1相比,84式抢救车的一个弱项是车辆的自动化程度。体现在人员数量上,84式乘员为5人,M88A1为4人,M88A2的乘员为3人(均含驾驶员)。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逐步换装更重的新型主战坦克以及变型车的能力。例如,美军为了确保安全,曾经要求必须使用两辆M88A1来牵引1辆损伤的M1A1坦克。目前美国改进的牵引能力更强的M88A2型70吨级抢救车已经在部队中使用,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势必也将对坦克抢救车提出更高的要求。

<B>展望国产新型抢救坦克</B>

    随着96、99式主战坦克的设计、定型、投产,我国又开发了新一轮的抢救坦克。依据抢救坦克的性能与要求,新型抢救坦克将以96、99式坦克为基础底盘,主饺盘钢丝绳最大拉力将达到400千牛,加上滑轮后应达到800千牛。车首安装推土铲,起吊能力达25吨,起升高6.8米,水平回转角达360°。新型抢救坦克将配有抛射式烟幕、三防、灭火及12.7毫米机枪等装备。随着新一轮坦克抢救车辆的研发,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战时维修保养水平。

路过,看看!
<P>Good.</P>
路过,看看!
[em07]唔錯.
好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