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末敏蛋加在WS2上会得到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25:02
看了一下末敏蛋的视频,有点意思。
http://v.ifeng.com/mil/worldwide ... -0412fa21ecd9.shtml
很好奇要是把末敏蛋加在WS2上会得到什么?看了一下末敏蛋的视频,有点意思。
http://v.ifeng.com/mil/worldwide ... -0412fa21ecd9.shtml
很好奇要是把末敏蛋加在WS2上会得到什么?
会得到一种成本很高的短程导弹。

现在的卫士-2的成本就已经很高了。。。
http://war.news.163.com/10/0907/16/6G083AH800014J0G.html

网友提出超远程火箭炮覆盖设想

WS-2系列的高精度和传说中的廉价,还有足够跨越台湾海峡的射程,让苦于短程弹道导弹数量不足的军事爱好者找到了一块新的“价值洼地”。从2004年至今,每次台海局势紧张,利用WS-2弥补短程弹道导弹不足,大规模发射WS-2的构想总是层出不穷,甚至今年针对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参加黄海演习的传闻,在热议弹道导弹那打航母的同时,好事者还掀起了一轮WS-2打航母的探讨,令人哭笑不得。网络热议的同时,国内装备的多管火箭炮,却仍然集中在122毫米和300毫米两个口径上,远程火箭炮更是只有PHL03等300毫米口径的产品,没有WS-1/2/3的一席之地。对这种有趣的现实,有人分析认为这是因为WS-1/2系列和A-100等产品是航天部门研制的,没能得到陆军的认可。不过笔者从公开的数据分析,认为这些没能装备的远程火箭炮自身的缺陷恐怕更大,尤其是WS系列火箭炮,尽管射程上填补了传统远程火箭炮和近程弹道导弹的空白,但其性能和费效比并不能令人信服。

卫士火箭弹有效载荷系数低

首先看投射能力,WS-1B,WS-2火箭弹的有效载荷系数比传统火箭弹要低得多,WS-1B的180千米射程,是150千克战斗部下实现的,载荷系数仅为20%,WS-2更是降低到可怜的15.56%,加上WS-1/2采用非折叠的弹翼,体积庞大,单车携带数量偏少,这更加剧火力投射量不足的窘境。在投射能力上的不足,是卫士系列火箭炮的劣势,这令其无法和传统火箭炮竞争。


B611战术导弹不仅在精度上超出卫士2许多,而且250千米的增程版也覆盖了卫士2的射程范围。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俄罗斯龙卷风远程火箭炮的技术,龙卷风载荷系数高大37.5%,单车携弹量12枚,同期的WS-1在射程上尚可一较高下,在精度和投射能力上完败。WS-1B射程比龙卷风更远,但精度仍然更差,片面的远射程并没有为其扳回一局,仿制龙卷风的PHL03进入现役 ,WS-1B仍然只能期待出口。

卫士火箭弹的精度远不如弹道导弹

其次看精度,WS-1一直是无控火箭弹,其精度一直不佳。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吸取WS-1的教训,在WS-2上大幅度提高了精度。根据外售展板的资料,WS-2火箭炮采用捷联惯导外加简单的低成本惯性传感器,三通道姿态控制提高控制精度,并通过弹体前部的弹翼来修正误差。不过即使是四川航天自己的介绍,使用的仍然不是制导系统而是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的制导精度确实优于早期的弹道导弹如SS-1,但和新型弹道导弹相比就要逊色得多,毕竟惯导器件精度提高和成本降低的趋势,弹道导弹也一样收益。

20世纪60年代末的SS-1D,已经在550千米射程上实现了700米的CEP,远高于WS-2。SS-1的后继者,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SS-23奥卡导弹,原始型号在500千米射程可达到300米的CEP,更是大为提高,更不要说后来的SS-26伊斯坎德尔。WS-2火箭炮200千米射程上600米的CEP,并不足以替代短程弹道导弹。即使是射程较近的短程弹道导弹如SS-21,120千米射程上的CEP可达95米以内,国内近期开发的P12和B611短程弹道导弹在120~150千米射程上可以达到80~120米,性能明显高得多,B611还有250千米射程的增程版本,完全覆盖了WS-2的射程范围。




03式火箭炮的每根定向管头部都有一个显著的方盒子,其功能是自动给各自定向管中的火箭弹装订程序。实际上03式火箭炮的成本要比卫士2低出许多。
WS-2使用了昂贵的惯导传感器

WS-2远程火箭弹是否值得采用,最重要的是费效比因素。俄罗斯龙卷风火箭炮和国内仿制版PHL03式火箭炮采用简单惯性控制器件进行主动段控制,时间短对惯导器件要求低,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而WS-2的超远射程需要在主动段和被动段都进行控制,单纯主动段控制无法满足基本的精度要求,这就意味着WS-2尽管使用“简单廉价”的惯导传感器,但这个廉价要比PHL03等所用火箭弹的惯导器件要昂贵得多,或者说,WS-2是不可能和PHL03这样的远程火箭炮在其射程内比拼成本。2006年四川航天成果展上的WS-2资料显示它采用了弹载计算机测算全程偏差,这样的设计就更昂贵了。龙卷风火箭炮的火箭弹报价早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PHL03改善了精度价格也不便宜,WS-2更复杂和精密的设计,造价就更上一层楼了。

根据某些传闻,WS-2/3火箭炮还使用了GPS制导,得益于GPS的廉价终端,成本不会增加多少而制导精度却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短程弹道导弹有更好的惯导设备,配合GPS仍然可以达到更高的精度,或者说WS-2仍然无法获得更高的费效比,如果使用更精密的惯性传感器,固然可以提高精度,不过成本也水涨船高。


卫士2制导成本高昂,也让其无法像卫士1型无控火箭那样去制造“钢雨弹海”。
WS-2其实更接近程弹道导弹

WS-2系列火箭的直径高达400毫米,短程弹道导弹如DF-11的直径也不过是0.8米,P12/B611的直径更小,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实际上,WS-2更类似于一种简化设计的小型短程弹道导弹,而不是一种传统的远程火箭弹, WS-2的价格也更接近B611/P12之类的短程弹道导弹而不是WS-1那样的无控火箭弹。很多人看到WS-2使用“简易”惯导设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精度,认为它成本远比短程弹道导弹低廉,可以挥洒弹雨大规模使用,这就陷入了思维的误区。WS-2这类增加了越来越复杂的制导设备的远程火箭弹,即使大规模生产,实际价格也不可能降低到PHL03火箭弹的水平上去。另一方面来说,DF-11导弹在20世纪90年代采购价不过是100多万人民币,而今这个价格只能购买PHL03远程火箭弹。

传统远程火箭弹本身的成本就在逼近短程弹道导弹,在陆军执行纵深打击时,到底是价格便宜一些同时精度低一些的PHL03费效比高,还是价格和精度都更高一些的B611更经济,都是一个需要选择的问题。加强了制导能力的WS-2现在可以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从没有装备过的WS-2有鸡肋的食之无味但没有弃之可惜,其装备前景实在黯淡的很,出口可能是它唯一的出路。不过以目前的趋势看,WS-2系列火箭炮的继续改进的话,很可能进一步强化制导能力,在火箭炮的名义下做成实质上的小型短程弹道导弹,和B611等导弹竞争集团军配属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不过这样的话,它离广大爱好者梦想的那一幕钢雨的场面就更远了。
后果就是没有后果,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