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我们纪念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57:58
<P>110年前,日本人对中国还有一种敬畏感,而这种敬畏感在甲午战争后荡然无存。在这之后,‘支那人’彻底变成了一种污辱性称号。 </P>
<P>中日甲午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结束,尤其甲午战争
给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侵略利益,因此,在甲午战争结束后的十年
问,日本舆论为了炫耀这次战争的功绩,先后出版了60多部著作。 </P>
<P>
110年前的1894年,中国干支纪年的甲午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彻底失败,清政府经营20多年的近代海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被迫签定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并引起了列强瓜分的狂潮.一场战争可能是在某个早晨爆发的,但却绝对不是从这个早晨开始的。 </P>
<P>晚清,日本派往中国的间谍接连不断。日本在中国的军事间谍当时已渗透到了各个地区。其在华北的总机关设在北京.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两国军队在朝鲜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激烈较量。日本驻天津领事馆撤走后,宗方小太郎将自己伪装成中国老百姓,来往于威海、旅顺之间,窥探中国海军的情报。8月中旬后,由于平壤战事紧急,清政府决定向朝鲜再派援兵。由招商局的五艘轮船运送总兵刘盛休的铭军十二营6000人入朝。为防止日本舰队袭击,李鸿章电令北洋舰队主力护航。停泊于威海附近的镇远号第14艘中国军舰,投入出征准备。宗方小太郎在威海得知北洋舰队的出发时间,立即将镇远号等14艘中国军舰开赴朝鲜的具体日期电告上海谍报机关。根津一马上发给日军大本营。日军大本营即派日本联合舰队出发,9月15日到达朝鲜黄海道大东河口附近。而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由威海卫出发,经旅顺后15日舰队至大连湾。16日午前1时,舰队起锚,包括了定远、镇远、来远、经远、致远、靖远等在内的军舰12艘、炮艇2艘、鱼雷艇4艘,护送运兵船航行。下午,舰队到达鸭绿江大东沟口外。丁汝昌派镇中、镇南2艘炮舰及鱼雷艇护卫运兵船入口,平远、广丙2舰在口外警戒。其余10艘军舰在离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18日11时30分,中日两支舰队互相发现目标,震惊世界的黄海海战爆发。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中国北洋舰队惨遭重创,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五舰,包括邓世昌、林永升在内,死伤八百余人。至此北洋舰队更是畏缩不出,日本夺得制海权。不久宗方小太郎被召回日本,他穿着中国服,接受天皇的召见。陆军大将本庄繁评价宗方说:“日清战争之时,他密行威海卫军港,详细侦察敌情,对君国做出极大贡献”。 </P>
<P>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它的酝酿为时已久。远在明治维 新以前,就有人狂热地鼓吹侵略中国。吉田松阴(1830—1859) 即是其中有名的一个。日本当时同中国一样,受不平等条约的 束缚,吉田没有倡导远东被侵略国家,互相支持,为摆脱屈辱 地位而共同奋斗,却从狭隘自私的考虑出发,以邻为壑,积极 主张侵略周围的国家。他身处逆境,在狱中著《幽囚录》,说 日本“今宜急修武备,……谕琉球朝贡,会同各诸侯责朝鲜纳质 奉贡,如古盛时。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渐示进攻之势”。又说:日本“割取朝鲜,满洲,并吞中国,所失于俄美者,可取偿于朝鲜满洲之地。”桥本左内(1834—1859)也认为如不兼并中国、朝鲜的领土,。日本就难以独立”。吉田、桥本都是幕政改革派,吉田且是著名的思想家、明治维新的先驱者,日本开国元勋山县有朋、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等都是他的门徒,接受他的教诲。后来伊藤为吉田讲学的松下村塾题诗,表达对吉田的敬意,诗称:“道德文章叙彝伦,精忠大节感神明,如今廊庙栋梁器,多是松门受教人”,足见吉田对当时日本影响的深巨。 </P>
<P>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着手实现吉团等人的遗愿。1871 年6月,日本政府派大藏卿伊达宗城为全权代表、外务大远柳 原前光为副位来中国订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伊达提出凡别 国在中国享受的各项侵略特权,日本都要一体均沾,遭到清政 府断然拒绝。9月,中日订立《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体 现了相互平等的原则精神,但因为没有完成任务,伊达回国后被免职。第二年,柳原来华要求对《修好条规》作多处修改,被李鸿章驳回,直到1873年外务卿副岛种巨来中国,才交换了《修好条规》的批准书。由此可见,日本与中国建交一开始就怀有险恶的用心。副岛等人这次来华还负有秘密使命,柳原以上年琉球船民在台湾高山族居地遭风遇害为口实,到总理衙门纠缠,试探清政府对琉球、台湾的态度,总署大臣毛昶熙等严正指出: “二岛(指台湾、琉球)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何须贵国事而烦为过问?”驳斥了琉球属日的说法,但随后又说,杀人者为“生番”, “末便穷治”,“姑且置之化外。”日本抓住答辞中很不得体的“化外”二字,否定台湾高山族居地是中国领土,并以此为根据,准备对台湾大兴问罪之师。 </P>
<P>  日本熊本镇台鹿儿岛驻军头目桦山资纪(后任台湾第一任 总督)少佐得知琉球船民在台湾遭难的消息,赶到东京报告陆 军大辅西乡从道,要求攻台。日本派他和水野遵(后任台湾第 一任民政长宫)等人到大陆和台湾进行侦察,窥探虚实。1874年 4月,日本任命西乡从道为“台湾事务都督”,率日军三干余 人,在琅峤登陆,进攻台湾。清政府集调军队准备抵抗,日本 侵台企图没有得逞。但同年10月面国订立的《北京专条》中, 清政府不但没有加以谴责,反而肯定日本出兵原为“保民义举 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等于变相承认琉球是日本属 土,助长了日本的扩张野心。1876年,它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三年后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由此吉田侵略邻国的思想部分地成了现实。日本此后在朝鲜接连制造的壬午(1882)事变和甲申(1884)政变失败后,认为要夺取朝鲜,与中国迟早必出一战,于是积极从事对华作战的准备。 </P>
<P>  1886年,日本军部首脑、参谋总长山县有朋派参谋本部第二局长小川又次中佐到中国作广泛调查,回国后,他提出了名为《讨伐清国策》的报告书,主张在1892年前完成对中国作战准备,以便有机可乘时,突然发起攻击。报告书的第三部分《善后处理》,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狂妄野心。它说:日本战胜中国缔结和约时,应将盛京盖州以南的辽东半岛、山东登州府、舟山群岛、台湾、澎湖以及长江两岸十里之地,直接并入日本版图。它还提出肢解中国的方案,企图将山海关以西,长城以南的直隶、山西、山东与黄河以北的河南省,江苏省黄河故道、镇江府、宝应湖、太湖,浙江省杭州、绍兴、宁波等府归日本;东北内(大)兴安岭以东、长城以北, </P>
<P>  单独立为一国,仍由清朝统治,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扶植明朝后裔立国,并使其割让长江以南的土地归日本;西藏、青海、天山南路,拥立达赖喇嘛,内外蒙古、甘肃省、准噶尔扶立当地各部首领,但他们都必须接受日本的监护.等等。这就是小川在报告书中勾划出的日本阴谋侵占、分裂中国领土的大致轮廓。当时日本羽毛未丰,实现这样庞大的侵华计划,当然力不从也,不兔成了纸上谈兵,但它确是小川向参谋本部郑重其事地提出来的方案,不是信口胡诌。后来日本夺取辽东半岛,占领台湾,在东北制造伪满洲国,在中国各地扶植傀儡政权,在报告书里都有踪迹可寻,同吉田等人鼓吹的扩张思想不无联系,不过报告书说得更详细、具体而已。 </P>
<P>  1889年,日本颁布帝国宪法,山县任第一届内阁首相。次年,在帝国议会里首次发表施政方针,强调“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提出所谓“守卫主权线”和“保护利益线”的问题,明目张胆地把朝鲜看作日本的利益线。山县在1878年就把辽东半岛看作是控制中国、压制朝鲜的军事要害地区,日本必须加以占领,这时更极力主张扩军造舰,要求陆海军费应占年度预算支出的大部分。1891年,沙俄宣布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以便加强对远东的控制。山县等人认为这对日本在大陆进行扩张不利,力主在通车前,击败中国,夺取朝鲜,要求加紧建造军舰。1891年, “三景”舰之一的“桥立”号建成,在法国订购的另两船巡洋舰“松岛”、 “岩岛”号于第二年完工后驶抵日本,次年又从英国购得当时驶率最高的“吉野”号,另一艘巡洋舰“秋津洲”号也于1894年竣工。日本把北洋舰队看作日本海军的假想敌,认为打败中国海军,夺得制海权是取胜的关键。为加速完成造舰计划,日皇睦仁从王室经费中拔出专款赞助,以示倡导。甲午战争前,日海军有大小军舰三十多队艘,排水量近六万吨,陆军有七个师团,总人数七万五千余人,战时可扩充到二十三万人。日本积极备战,中国却歌舞升平,晏然无事。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后,一部分经费移作修建颐和园和三海工程费之用.供那拉氏享乐。1888华清政府停止购舰,1891年户部又奏准两年内停止购买枪炮、战舰、机器。中国海军的基础原比日本强些,但日本加紧购舰造船,中国却停滞倒退,被日本赶上,差距越拉越大,反而处于劣势。 </P>
<P>  日本军部长期来密谋侵华,紧张地造舰扩军,进行备战, 寻找战机,以求一逞。日本报据宪法,于1890年举行大选,产 生议会,内阁方面因议会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削减军 费,政潮迭起,局势不稳,山县内阁一年半就垮台,继任的松 方正义内阁,为时更短。伊藤博文1892年8月上台后,接连解散 两届议会,压制反对意见,但第六庙议会复会后又于1894午5月30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伊藤内阁面临总辞职或者再一次解散议会的抉择。为了摆脱困境,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伊藤内阁走上了发动对外战争的道路。早在1894年3月,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写信给驻英公使青木周藏说: “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变得越来越紧张,不能用一般手段使这种慌乱的人心安定下来。但是毫无借口就发动战争也是不可能的。”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对陆奥这些人来说,仿佛是“欲渡河而船来”,于是故意纠住不放,照他的话说, “索性使两国(中、日)关系破裂,一变阴天,使降暴雨,”决意挑起对华战争。日本驻华盛顿公使建野乡三于7月7日对美国副国务卿说:“为了使日本国民的注意力从国内现状不满中转移出来,我们宁愿反华战争。”真是一语道破。伊藤内阁就这样地同军部一起,共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P>
<P>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清政府的腐败则是直接原因。其一,政治腐败,官吏贪渎。以垂帘听政专断独行的西太后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生活奢靡腐化,不顾自鸦片战争以来,内忧外患战祸连绵造成的国库空虚,财力困窘的危机,为满足逸乐虚荣的享受,一味横征暴敛,渴泽而渔。在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犹事“裁军节饷”。光绪二十年(1894)春,东三省练饷40万两被截20万两,做颐和园要工之需。为了节饷多次令全国性裁军。作为海军购置战舰的专用之款,也被截留用于三海及颐和园工程。北洋舰队请求紧急换装部分速射炮并补充炮弹,以应急用,而也被李鸿章以西太后万寿需要用款,“不敢请为由,予以拒止” 甲午争在激烈进行、大连陷入敌手之时,1894年11月7日(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北京犹为西太后大庆60大寿,文武百官,觥筹交错,醉眼蒙胧,上下沉溺于歌舞升平的醉梦中。 </P>
<P>  </P>
<P>  其二、权力失控,指挥不一,政出多门。清政府名义上是中央集权的一统帝国,且有慈禧的个人专制,而实际上是一盘散沙。首先是上层帝党后党的分歧,其次是地方的各自为政。自十九世纪中叶起,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被镇压,洋务运动的兴起,不仅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野,而且形成了尾大不掉的的地方势力。上层两套马车互相扯皮,战、和分歧,内耗严重;各方实力派,各视军队为私有资本,不听调遣。南洋海军接到北援调令,竟以各守疆土为由,按兵不动,坐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陆军虽听调令,但也难以统一指挥。如海城之战,湘军、淮军、盛军、奉军等各路统兵大员互不相属,各行其是,甚至同床异梦,致使以6万之师包围6千孤军深入之敌而屡战屡败。战争进行了半年之久,清政府连全国1/8的军队也未调动起来。还有海陆军也未能协调配合。李鸿章是海陆军的总指挥,但他把北洋海军视为自保的资本,始终采取“避战保船”的方针。黄海战役受挫之后,便令丁汝昌躲在威海港内,闭门不出。旅顺之役,北洋舰队没有出援;日军花园口登陆,海军根本不知;日军龙须岛登陆,就在眼皮子底下,北洋舰队仍一动未动。 </P>
<P>  </P>
<P>  众所周知,修建颐和园的款项很多都是从北洋海军的军费中挪用的。据统计,这些钱足够再组建10个北洋海军。一个突出的事例是,撞沉“致远舰”的日舰“吉野号”原来就是中国在诺丁汉船厂定购的,但是由于缺乏经费,才被日本所购买。联系到前段事件的审计风暴,大量的款项被各级政府机关挪用或者截留,“你说这是吸取教训了吗?我觉得还是口号比较多,我们并不缺乏纪念日,而是缺乏纪念日背后的反思。” </P>
<P>当时,北洋海军陷入浴血奋战之际,南洋海军却在一旁看热闹。“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宏观调控不力,地方割据,各自为战。而中国今年以来在经济过热上的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间也出现了像铁本事件这样的不和谐音符,其他诸如三农问题,拆迁问题仍有不少得不到解决,这其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因素仍然存在。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要从甲午战争中吸取的教训。” </P>
<P> 清政府的这种腐败本质,日本人比中国人了解还深。从表面看,中国之大,十倍于日本。故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有的日本人向其决策者伊滕博文提出这个疑问,伊滕的回答是:“中国名为一国,实则十八国也。其为一国,则诚十倍于日本。其为十八国,则无一能及日本之大也,吾何畏焉?” </P>
<P>  
    甲午战争失败,从思想意识的深层检讨,就是缺乏忧患意识的结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是一条历史的铁律,对于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政党、每个团体、每种事业、每个个人,都无不如此。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P>
<P>一个个王朝跨台,一顶顶王冠落地,一个个帝王仍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去重蹈那覆车覆舟之辙。而清王朝灭亡是离我们最近,看得最清楚的,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清王朝踏上不归路的关键一役。甲午战争以前,自1840年以来,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外强中弱”落后挨打局面已定,而清政府上层却仍抱着“天朝上国”的观念不放,死不承认落后衰弱的事实,硬说什么:“夫中国何弱之有?我朝定鼎二百余年,圣圣相承,文德武功,震耀区夏,深仁厚泽,普被垓埏,渊乎铄哉!法度纲纪,岂特远过宋、元与明,直将驾汉、唐而上之已!即今日时势而论……尚得谓之弱乎?” 抱残守缺,安于现状之态可掬。 </P>
<P>  特别是对于日本,始终以“蕞尔小国”视之,毫无忧患戒备之心。而日本把中国大陆作为扩张目标,早在16世纪末丰臣秀吉时代已见端倪。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目标就是中国,朝鲜是其跳板而已。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即制定了意在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并为此而加紧扩军备战,一有机会便跃跃欲试。1874年,侵我台湾,1875年侵略朝鲜,1879年吞并琉球等等,其侵略大陆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对于这些,清政府始终以传统的观念视之,像古代对待“四夷”一样,认为其侵略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只要赔一定的款,就可以将其安抚,丝毫没有国家民族的危机感。甲午战前,日本针对中国,倾其国力发展海军,而中国却把海军购舰之款挪作三海工程和修颐和园之用。日本已出兵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李鸿章还电告驻朝清军将领和使节,说日本“并无他意”、“自无动兵之意” 云云。日军大举入朝,战端已见之时,清政府犹首鼠两端,战和不定,李鸿章还寄望外国调停,认为日本对西方列强的意见“不敢不从”,幻想日本会有“悔祸之心”,自会“不战而屈”的。双方宣战之后,清军海陆皆败,大连湾失守之际,正是慈禧太后大举60大寿庆典之时。真是麻木到了极点,昏庸到了极点,不仅没有一点忧患意识,不是“居安思危”,而是相反,“临危偷安”。死到临头还在饮酒作乐,不败何为! </P>
<P>  就日本来说,不仅是一个经济竞争对手,而且在军事上也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之势。日本当局至今不愿承认侵略的战争罪行,一再修改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以首相小泉为首的政要,不顾邻国和世界受其侵略战争之害的国家的强烈反对,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去祭拜战争罪犯的亡灵,并逐年增军费,加紧扩军,违反战后条约规定,向国外派兵。最近(6月14日),日本国会通过“有事七法案”,使日本战争立法彻底完备。这是一些危险的信号,是不能不加倍警惕的。 </P>
<P>   </P>
<P>  </P>
<P>很多人认为甲午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但是,科技实力不济同样不可忽视。联系当前中国的许多先进设备仍然需要进口,我们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 </P>
<P>同样是对战争的反省和纪念,日本国内在反省二战失败的原因时,思路非常清晰,认为二战的失败就是科技的失败。从此以后,日本开始在科技上投入巨大力量,世界科技强国的地位已经勿庸置疑。前些时候,日本研究出了世界上运算能力最强的计算机,引得美国的《时代》周刊用了十几个页码予以报道。而中国国内并没有对此事予以太多的关注。 </P>

<P>中国现在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但真正有多少东西的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的?”中国国内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早已令人耳熟能详。但是,更多的是喊口号,热血沸腾,而日本在科技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GDP的3%,中国尚且不到1%。 </P>
<P>除此以外,在投入程度并不充足,科技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中国科学界的道德建设同样令人担忧。中国科学院近日完成名为《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的咨询报告,抨击中国科学界存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盗名欺世”“屈从权力”“学术霸道”“权学交易”“心态浮躁”“科研欺诈”等八宗罪,直指中国科学界“道德沦丧”。而在去年,曾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被指剽窃和抄袭国外论文也是轰动一时。 </P>
<P>学术腐败、科技届“道德沦丧”与政治的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P>

<P>

今日悄悄招标, 我们打枪的不要!美刀更好用!   


</P><P>110年前,日本人对中国还有一种敬畏感,而这种敬畏感在甲午战争后荡然无存。在这之后,‘支那人’彻底变成了一种污辱性称号。 </P>
<P>中日甲午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结束,尤其甲午战争
给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侵略利益,因此,在甲午战争结束后的十年
问,日本舆论为了炫耀这次战争的功绩,先后出版了60多部著作。 </P>
<P>
110年前的1894年,中国干支纪年的甲午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彻底失败,清政府经营20多年的近代海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被迫签定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并引起了列强瓜分的狂潮.一场战争可能是在某个早晨爆发的,但却绝对不是从这个早晨开始的。 </P>
<P>晚清,日本派往中国的间谍接连不断。日本在中国的军事间谍当时已渗透到了各个地区。其在华北的总机关设在北京.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两国军队在朝鲜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激烈较量。日本驻天津领事馆撤走后,宗方小太郎将自己伪装成中国老百姓,来往于威海、旅顺之间,窥探中国海军的情报。8月中旬后,由于平壤战事紧急,清政府决定向朝鲜再派援兵。由招商局的五艘轮船运送总兵刘盛休的铭军十二营6000人入朝。为防止日本舰队袭击,李鸿章电令北洋舰队主力护航。停泊于威海附近的镇远号第14艘中国军舰,投入出征准备。宗方小太郎在威海得知北洋舰队的出发时间,立即将镇远号等14艘中国军舰开赴朝鲜的具体日期电告上海谍报机关。根津一马上发给日军大本营。日军大本营即派日本联合舰队出发,9月15日到达朝鲜黄海道大东河口附近。而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由威海卫出发,经旅顺后15日舰队至大连湾。16日午前1时,舰队起锚,包括了定远、镇远、来远、经远、致远、靖远等在内的军舰12艘、炮艇2艘、鱼雷艇4艘,护送运兵船航行。下午,舰队到达鸭绿江大东沟口外。丁汝昌派镇中、镇南2艘炮舰及鱼雷艇护卫运兵船入口,平远、广丙2舰在口外警戒。其余10艘军舰在离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18日11时30分,中日两支舰队互相发现目标,震惊世界的黄海海战爆发。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中国北洋舰队惨遭重创,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五舰,包括邓世昌、林永升在内,死伤八百余人。至此北洋舰队更是畏缩不出,日本夺得制海权。不久宗方小太郎被召回日本,他穿着中国服,接受天皇的召见。陆军大将本庄繁评价宗方说:“日清战争之时,他密行威海卫军港,详细侦察敌情,对君国做出极大贡献”。 </P>
<P>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它的酝酿为时已久。远在明治维 新以前,就有人狂热地鼓吹侵略中国。吉田松阴(1830—1859) 即是其中有名的一个。日本当时同中国一样,受不平等条约的 束缚,吉田没有倡导远东被侵略国家,互相支持,为摆脱屈辱 地位而共同奋斗,却从狭隘自私的考虑出发,以邻为壑,积极 主张侵略周围的国家。他身处逆境,在狱中著《幽囚录》,说 日本“今宜急修武备,……谕琉球朝贡,会同各诸侯责朝鲜纳质 奉贡,如古盛时。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渐示进攻之势”。又说:日本“割取朝鲜,满洲,并吞中国,所失于俄美者,可取偿于朝鲜满洲之地。”桥本左内(1834—1859)也认为如不兼并中国、朝鲜的领土,。日本就难以独立”。吉田、桥本都是幕政改革派,吉田且是著名的思想家、明治维新的先驱者,日本开国元勋山县有朋、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等都是他的门徒,接受他的教诲。后来伊藤为吉田讲学的松下村塾题诗,表达对吉田的敬意,诗称:“道德文章叙彝伦,精忠大节感神明,如今廊庙栋梁器,多是松门受教人”,足见吉田对当时日本影响的深巨。 </P>
<P>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着手实现吉团等人的遗愿。1871 年6月,日本政府派大藏卿伊达宗城为全权代表、外务大远柳 原前光为副位来中国订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伊达提出凡别 国在中国享受的各项侵略特权,日本都要一体均沾,遭到清政 府断然拒绝。9月,中日订立《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体 现了相互平等的原则精神,但因为没有完成任务,伊达回国后被免职。第二年,柳原来华要求对《修好条规》作多处修改,被李鸿章驳回,直到1873年外务卿副岛种巨来中国,才交换了《修好条规》的批准书。由此可见,日本与中国建交一开始就怀有险恶的用心。副岛等人这次来华还负有秘密使命,柳原以上年琉球船民在台湾高山族居地遭风遇害为口实,到总理衙门纠缠,试探清政府对琉球、台湾的态度,总署大臣毛昶熙等严正指出: “二岛(指台湾、琉球)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何须贵国事而烦为过问?”驳斥了琉球属日的说法,但随后又说,杀人者为“生番”, “末便穷治”,“姑且置之化外。”日本抓住答辞中很不得体的“化外”二字,否定台湾高山族居地是中国领土,并以此为根据,准备对台湾大兴问罪之师。 </P>
<P>  日本熊本镇台鹿儿岛驻军头目桦山资纪(后任台湾第一任 总督)少佐得知琉球船民在台湾遭难的消息,赶到东京报告陆 军大辅西乡从道,要求攻台。日本派他和水野遵(后任台湾第 一任民政长宫)等人到大陆和台湾进行侦察,窥探虚实。1874年 4月,日本任命西乡从道为“台湾事务都督”,率日军三干余 人,在琅峤登陆,进攻台湾。清政府集调军队准备抵抗,日本 侵台企图没有得逞。但同年10月面国订立的《北京专条》中, 清政府不但没有加以谴责,反而肯定日本出兵原为“保民义举 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等于变相承认琉球是日本属 土,助长了日本的扩张野心。1876年,它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三年后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由此吉田侵略邻国的思想部分地成了现实。日本此后在朝鲜接连制造的壬午(1882)事变和甲申(1884)政变失败后,认为要夺取朝鲜,与中国迟早必出一战,于是积极从事对华作战的准备。 </P>
<P>  1886年,日本军部首脑、参谋总长山县有朋派参谋本部第二局长小川又次中佐到中国作广泛调查,回国后,他提出了名为《讨伐清国策》的报告书,主张在1892年前完成对中国作战准备,以便有机可乘时,突然发起攻击。报告书的第三部分《善后处理》,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狂妄野心。它说:日本战胜中国缔结和约时,应将盛京盖州以南的辽东半岛、山东登州府、舟山群岛、台湾、澎湖以及长江两岸十里之地,直接并入日本版图。它还提出肢解中国的方案,企图将山海关以西,长城以南的直隶、山西、山东与黄河以北的河南省,江苏省黄河故道、镇江府、宝应湖、太湖,浙江省杭州、绍兴、宁波等府归日本;东北内(大)兴安岭以东、长城以北, </P>
<P>  单独立为一国,仍由清朝统治,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扶植明朝后裔立国,并使其割让长江以南的土地归日本;西藏、青海、天山南路,拥立达赖喇嘛,内外蒙古、甘肃省、准噶尔扶立当地各部首领,但他们都必须接受日本的监护.等等。这就是小川在报告书中勾划出的日本阴谋侵占、分裂中国领土的大致轮廓。当时日本羽毛未丰,实现这样庞大的侵华计划,当然力不从也,不兔成了纸上谈兵,但它确是小川向参谋本部郑重其事地提出来的方案,不是信口胡诌。后来日本夺取辽东半岛,占领台湾,在东北制造伪满洲国,在中国各地扶植傀儡政权,在报告书里都有踪迹可寻,同吉田等人鼓吹的扩张思想不无联系,不过报告书说得更详细、具体而已。 </P>
<P>  1889年,日本颁布帝国宪法,山县任第一届内阁首相。次年,在帝国议会里首次发表施政方针,强调“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提出所谓“守卫主权线”和“保护利益线”的问题,明目张胆地把朝鲜看作日本的利益线。山县在1878年就把辽东半岛看作是控制中国、压制朝鲜的军事要害地区,日本必须加以占领,这时更极力主张扩军造舰,要求陆海军费应占年度预算支出的大部分。1891年,沙俄宣布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以便加强对远东的控制。山县等人认为这对日本在大陆进行扩张不利,力主在通车前,击败中国,夺取朝鲜,要求加紧建造军舰。1891年, “三景”舰之一的“桥立”号建成,在法国订购的另两船巡洋舰“松岛”、 “岩岛”号于第二年完工后驶抵日本,次年又从英国购得当时驶率最高的“吉野”号,另一艘巡洋舰“秋津洲”号也于1894年竣工。日本把北洋舰队看作日本海军的假想敌,认为打败中国海军,夺得制海权是取胜的关键。为加速完成造舰计划,日皇睦仁从王室经费中拔出专款赞助,以示倡导。甲午战争前,日海军有大小军舰三十多队艘,排水量近六万吨,陆军有七个师团,总人数七万五千余人,战时可扩充到二十三万人。日本积极备战,中国却歌舞升平,晏然无事。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后,一部分经费移作修建颐和园和三海工程费之用.供那拉氏享乐。1888华清政府停止购舰,1891年户部又奏准两年内停止购买枪炮、战舰、机器。中国海军的基础原比日本强些,但日本加紧购舰造船,中国却停滞倒退,被日本赶上,差距越拉越大,反而处于劣势。 </P>
<P>  日本军部长期来密谋侵华,紧张地造舰扩军,进行备战, 寻找战机,以求一逞。日本报据宪法,于1890年举行大选,产 生议会,内阁方面因议会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削减军 费,政潮迭起,局势不稳,山县内阁一年半就垮台,继任的松 方正义内阁,为时更短。伊藤博文1892年8月上台后,接连解散 两届议会,压制反对意见,但第六庙议会复会后又于1894午5月30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伊藤内阁面临总辞职或者再一次解散议会的抉择。为了摆脱困境,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伊藤内阁走上了发动对外战争的道路。早在1894年3月,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写信给驻英公使青木周藏说: “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变得越来越紧张,不能用一般手段使这种慌乱的人心安定下来。但是毫无借口就发动战争也是不可能的。”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对陆奥这些人来说,仿佛是“欲渡河而船来”,于是故意纠住不放,照他的话说, “索性使两国(中、日)关系破裂,一变阴天,使降暴雨,”决意挑起对华战争。日本驻华盛顿公使建野乡三于7月7日对美国副国务卿说:“为了使日本国民的注意力从国内现状不满中转移出来,我们宁愿反华战争。”真是一语道破。伊藤内阁就这样地同军部一起,共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P>
<P>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清政府的腐败则是直接原因。其一,政治腐败,官吏贪渎。以垂帘听政专断独行的西太后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生活奢靡腐化,不顾自鸦片战争以来,内忧外患战祸连绵造成的国库空虚,财力困窘的危机,为满足逸乐虚荣的享受,一味横征暴敛,渴泽而渔。在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犹事“裁军节饷”。光绪二十年(1894)春,东三省练饷40万两被截20万两,做颐和园要工之需。为了节饷多次令全国性裁军。作为海军购置战舰的专用之款,也被截留用于三海及颐和园工程。北洋舰队请求紧急换装部分速射炮并补充炮弹,以应急用,而也被李鸿章以西太后万寿需要用款,“不敢请为由,予以拒止” 甲午争在激烈进行、大连陷入敌手之时,1894年11月7日(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北京犹为西太后大庆60大寿,文武百官,觥筹交错,醉眼蒙胧,上下沉溺于歌舞升平的醉梦中。 </P>
<P>  </P>
<P>  其二、权力失控,指挥不一,政出多门。清政府名义上是中央集权的一统帝国,且有慈禧的个人专制,而实际上是一盘散沙。首先是上层帝党后党的分歧,其次是地方的各自为政。自十九世纪中叶起,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被镇压,洋务运动的兴起,不仅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野,而且形成了尾大不掉的的地方势力。上层两套马车互相扯皮,战、和分歧,内耗严重;各方实力派,各视军队为私有资本,不听调遣。南洋海军接到北援调令,竟以各守疆土为由,按兵不动,坐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陆军虽听调令,但也难以统一指挥。如海城之战,湘军、淮军、盛军、奉军等各路统兵大员互不相属,各行其是,甚至同床异梦,致使以6万之师包围6千孤军深入之敌而屡战屡败。战争进行了半年之久,清政府连全国1/8的军队也未调动起来。还有海陆军也未能协调配合。李鸿章是海陆军的总指挥,但他把北洋海军视为自保的资本,始终采取“避战保船”的方针。黄海战役受挫之后,便令丁汝昌躲在威海港内,闭门不出。旅顺之役,北洋舰队没有出援;日军花园口登陆,海军根本不知;日军龙须岛登陆,就在眼皮子底下,北洋舰队仍一动未动。 </P>
<P>  </P>
<P>  众所周知,修建颐和园的款项很多都是从北洋海军的军费中挪用的。据统计,这些钱足够再组建10个北洋海军。一个突出的事例是,撞沉“致远舰”的日舰“吉野号”原来就是中国在诺丁汉船厂定购的,但是由于缺乏经费,才被日本所购买。联系到前段事件的审计风暴,大量的款项被各级政府机关挪用或者截留,“你说这是吸取教训了吗?我觉得还是口号比较多,我们并不缺乏纪念日,而是缺乏纪念日背后的反思。” </P>
<P>当时,北洋海军陷入浴血奋战之际,南洋海军却在一旁看热闹。“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宏观调控不力,地方割据,各自为战。而中国今年以来在经济过热上的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间也出现了像铁本事件这样的不和谐音符,其他诸如三农问题,拆迁问题仍有不少得不到解决,这其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因素仍然存在。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要从甲午战争中吸取的教训。” </P>
<P> 清政府的这种腐败本质,日本人比中国人了解还深。从表面看,中国之大,十倍于日本。故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有的日本人向其决策者伊滕博文提出这个疑问,伊滕的回答是:“中国名为一国,实则十八国也。其为一国,则诚十倍于日本。其为十八国,则无一能及日本之大也,吾何畏焉?” </P>
<P>  
    甲午战争失败,从思想意识的深层检讨,就是缺乏忧患意识的结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是一条历史的铁律,对于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政党、每个团体、每种事业、每个个人,都无不如此。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P>
<P>一个个王朝跨台,一顶顶王冠落地,一个个帝王仍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去重蹈那覆车覆舟之辙。而清王朝灭亡是离我们最近,看得最清楚的,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清王朝踏上不归路的关键一役。甲午战争以前,自1840年以来,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外强中弱”落后挨打局面已定,而清政府上层却仍抱着“天朝上国”的观念不放,死不承认落后衰弱的事实,硬说什么:“夫中国何弱之有?我朝定鼎二百余年,圣圣相承,文德武功,震耀区夏,深仁厚泽,普被垓埏,渊乎铄哉!法度纲纪,岂特远过宋、元与明,直将驾汉、唐而上之已!即今日时势而论……尚得谓之弱乎?” 抱残守缺,安于现状之态可掬。 </P>
<P>  特别是对于日本,始终以“蕞尔小国”视之,毫无忧患戒备之心。而日本把中国大陆作为扩张目标,早在16世纪末丰臣秀吉时代已见端倪。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目标就是中国,朝鲜是其跳板而已。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即制定了意在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并为此而加紧扩军备战,一有机会便跃跃欲试。1874年,侵我台湾,1875年侵略朝鲜,1879年吞并琉球等等,其侵略大陆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对于这些,清政府始终以传统的观念视之,像古代对待“四夷”一样,认为其侵略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只要赔一定的款,就可以将其安抚,丝毫没有国家民族的危机感。甲午战前,日本针对中国,倾其国力发展海军,而中国却把海军购舰之款挪作三海工程和修颐和园之用。日本已出兵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李鸿章还电告驻朝清军将领和使节,说日本“并无他意”、“自无动兵之意” 云云。日军大举入朝,战端已见之时,清政府犹首鼠两端,战和不定,李鸿章还寄望外国调停,认为日本对西方列强的意见“不敢不从”,幻想日本会有“悔祸之心”,自会“不战而屈”的。双方宣战之后,清军海陆皆败,大连湾失守之际,正是慈禧太后大举60大寿庆典之时。真是麻木到了极点,昏庸到了极点,不仅没有一点忧患意识,不是“居安思危”,而是相反,“临危偷安”。死到临头还在饮酒作乐,不败何为! </P>
<P>  就日本来说,不仅是一个经济竞争对手,而且在军事上也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之势。日本当局至今不愿承认侵略的战争罪行,一再修改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以首相小泉为首的政要,不顾邻国和世界受其侵略战争之害的国家的强烈反对,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去祭拜战争罪犯的亡灵,并逐年增军费,加紧扩军,违反战后条约规定,向国外派兵。最近(6月14日),日本国会通过“有事七法案”,使日本战争立法彻底完备。这是一些危险的信号,是不能不加倍警惕的。 </P>
<P>   </P>
<P>  </P>
<P>很多人认为甲午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但是,科技实力不济同样不可忽视。联系当前中国的许多先进设备仍然需要进口,我们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 </P>
<P>同样是对战争的反省和纪念,日本国内在反省二战失败的原因时,思路非常清晰,认为二战的失败就是科技的失败。从此以后,日本开始在科技上投入巨大力量,世界科技强国的地位已经勿庸置疑。前些时候,日本研究出了世界上运算能力最强的计算机,引得美国的《时代》周刊用了十几个页码予以报道。而中国国内并没有对此事予以太多的关注。 </P>

<P>中国现在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但真正有多少东西的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的?”中国国内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早已令人耳熟能详。但是,更多的是喊口号,热血沸腾,而日本在科技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GDP的3%,中国尚且不到1%。 </P>
<P>除此以外,在投入程度并不充足,科技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中国科学界的道德建设同样令人担忧。中国科学院近日完成名为《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的咨询报告,抨击中国科学界存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盗名欺世”“屈从权力”“学术霸道”“权学交易”“心态浮躁”“科研欺诈”等八宗罪,直指中国科学界“道德沦丧”。而在去年,曾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被指剽窃和抄袭国外论文也是轰动一时。 </P>
<P>学术腐败、科技届“道德沦丧”与政治的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P>

<P>

今日悄悄招标, 我们打枪的不要!美刀更好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