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航母将带领中国捍卫“海洋国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20:26
首艘航母将带领中国捍卫“海洋国土”2011年06月22日三联生活周刊[微博



[导读]如今,国家工业的命脉实际是和海运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进口石油的2/3是走海路运输的,海上通道的安全与否,意义重大,航母的出现,也为确保海上安全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4月26日,停泊在大连造船厂码头的“瓦良格号”航母“瓦良格号”猜想“现在航母在建,还没建成,等建完再说。”对于外界议论得越来越热的航母话题,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仍然惜字如金。而他透露的这一点点的细节,又引发了媒体及民间军事爱好者的新一轮狂热解读。在国内外猜测了很多年之后,中国高层终于对航母的消息进行了第一次公开确认。与此同时,几张苏联“瓦良格号”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改装的照片也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航母身漆标准的中国海军淡灰蓝色涂装,大型舰桥也接近完工。“等到航母上基本的装备设施和武器到位后才会正式公布消息,而公布以后就是航母下水试航。”海军军事专家李杰向本刊记者解释说,用海军的术语,这个过程叫“舾装”,“意思是继续安装一些设备和武器,进行调试,然后下水试验舰本身的性能,比如动力装置,看看最高航速能开到多大,试验主机性能如何,能否满足海上需要。基本的战术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这个过程大概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中国第一艘航母,将由“瓦良格号”改装而成,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而“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早已被媒体迫不及待地调查清楚:1985年,“瓦良格号”在乌克兰船厂安放龙骨,1988年下水,满载排水量6.75万吨,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1992年,“瓦良格号”的舰体已经完工,各种武器设备按计划完成进度的70%,但分家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剖分黑海舰队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经费问题上争吵不休。闹到最后,俄罗斯干脆停止供应“瓦良格号”的部件和建造资金,而乌克兰又不需要这个庞然大物,遂只好把它扔进废船市场。此时俄乌两国已经在“瓦良格号”身上花费了5亿美元和10年光阴。“瓦良格号”停止建造时,仅完成了大部分结构建造,但没有安装电子设备。此舰也一直未进行保养,年久失修,到了1998年已经没有了发动机、舵和操作系统,最后,乌克兰对“瓦良格号”进行拍卖,香港创律集团下属的旅游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瓦良格号”。“创律”当时表示,将把“瓦良格号”带到澳门后改造为海上赌场和特级酒店。2000年创律公司展开了引渡作业。然而,“瓦良格号”在从黑海驶向中国途中,在土耳其被拦截。理由是,土耳其担心,该航母通过其领海博斯普鲁斯海峡时会碰撞伊斯坦布尔大桥。中国政府与土耳其展开16个月协商后,于2001年11月终于将“瓦良格号”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带出。但随后又受阻于苏伊士运河,因为埃及当局禁止不具备动力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因此,“瓦良格号”只能绕着非洲大陆而行。最终用了3个月时间,经好望角、马六甲海峡等行驶1.5万海里(约2.82万公里),于2002年3月抵达大连港。这期间所花费的引渡费和通关费分别为500万美元和50万美元。据海军一位高层人士透露,虽然“瓦良格号”早在2002年就拉回中国,但那时中央高层仍未下定发展航母的决心,直到2004年才正式启动。“所以购买‘瓦良格号’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可能不一定有明确的想法。”除了“瓦良格号”外,还有落户深圳的“明斯克号”航母、落户天津的“基辅号”航母,但将它们改装成现役航母的可能性都不大,“一是它们的吨位太小,二是只能起降直升机,这样一来战斗力就差得太远了。”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将会以什么名字出现呢?“肯定不可能还叫‘瓦良格’,也不会是网友炒得很热的‘施琅号’。”李杰给出几种推测,“按照海军以往的传统,舰艇以山命名的比较多,比如‘井冈山’、‘武夷山’之类的,可是比较大的有名的都被别人叫过了,我估计山可能不大会;再有一个是以江河名字命名,‘长江号’似乎气魄不够。美国的传统是大部分以总统名字命名——11艘中有7艘都是总统的名字。按这个思路,前段也有说法叫做‘毛泽东号’、‘孙中山号’,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太大。”除了以上几种,李杰还透露两种可能:“可能会用直辖市的名字来命名,这是一个选择;还有一种可能是省份的名字来命名,比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但现在都还没定。”“下水”其实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它要受制于很多客观条件。因为航母体积大、吃水比较深,所以试航必须要在一定的海域试验,“中型的航母吃水深度一般为10米左右,那么它相应需要的海域的水深则至少要在20米以上”。同时,“海域还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尽可能不被其他外国预警机、侦察机发现的海域”。航母必然搭载着飞机出去,又会受到空中管制的限制,“比如中国有些海域上空航行稍微偏差就会进入韩国、朝鲜的空域管制范围,那些空域是人家的空域或者是空军、民航的空域,都有具体的范围和严格的规定”。航母是当今海军舰艇中吨位最大、威力最猛的战舰,而统率这个“巨无霸”的最高指挥官就是航母舰长。谁会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舰长?这无疑是另外一个颇有吸引力的话题。“按照国际惯例,航母的舰长通常都是舰载机的飞行员出身,他们在大型油轮或者两栖攻击舰上当过舰长,然后再回来当航母副舰长,再当舰长;总之,他必须是又会开飞机,又能操舰。”李杰介绍说。美海军对航空母舰舰长和副舰长的要求非常严格,规定:只有在舰上驾机起降过800~1200次、有3000小时以上的飞行记录、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航母舰载机联队长职务的优秀指挥军官才有资格担任航母舰长和副舰长。其实早在2008年,《解放军报》刊登的一条消息便已透露了相关信息。报道说:为先期培养航空母舰及其编队指挥人才,198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决定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首届也是至今唯一的一届“飞行员舰长班”,挑选海军航空兵优秀飞行员改学水面舰艇指挥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舰长。当时,海军这一超常规的战略举动,曾经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当年秋天,从海军航空兵近千名飞行员中经过百里挑一的严格考核,挑选出10人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学习。除了有一名学员因学习跟不上退回部队外,“飞行员舰长班”的9名学员经过3年半的学习后,顺利取得舰艇指挥专业本科学历,分配到各驱护舰部队担任飞行副舰长职务,后提升为舰长。成为我国第一代“既能驾机上天,又能率舰闯海”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这些人才本身就是顶尖飞行员出身,又经过了高级专门培训,毕业后又经过舰艇航海训练,已经成为我国海军第一代航母舰长的最佳候选人。”而外界分析,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飞行舰长班学员,基本都在正师级岗位上,军衔为少将或大校级别,并拥有20多年的舰艇及其舰载机的指挥经验,这使他们成为指挥航母的理想人选。由于我国同类舰艇的舰长普遍比美军军衔要高,因此,估计中国首艘航母的舰长的军衔级别也会比美国要高。《解放军报》还透露,2008年9月,首批50名海军舰载机飞行学员进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习。“首批接收的飞行学员,将依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动化专业,完成4年舰载机飞行专业教育。”而现在正在培训中的这50名新学员,无疑会是2020年后中国新型航母的舰长人才储备队伍。其实对于一个体积庞大的航母来说,下水只是其后漫长历程的一个起点。此前,有媒体称,中国第一艘航母主要是“训练航母”,李杰表示不认同这种看法:“任何一个武器装备,不管是性能比较差、或是改装过来的、还是年代比较久远的,都不能以现有或者改装后的性能来考察作战效果和威力。第一艘航母实际上就是一艘作战航母,尽管能力可能不强。”可以肯定的是,“瓦良格号”实现了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以发展的观点看,不会是一艘,一艘也没有战斗力。”李杰说,通常有“三一”原则:一般一个国家至少有三艘航母——其中一艘在海上活动,一艘在船坞里进行训练、保养等,还有一艘是在海上训练。“这样会有个轮换。理想的状态是三艘以上,甚至五六艘。”    http://news.qq.com/a/20110622/001088.htm

首艘航母将带领中国捍卫“海洋国土”2011年06月22日三联生活周刊[微博



[导读]如今,国家工业的命脉实际是和海运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进口石油的2/3是走海路运输的,海上通道的安全与否,意义重大,航母的出现,也为确保海上安全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4月26日,停泊在大连造船厂码头的“瓦良格号”航母“瓦良格号”猜想“现在航母在建,还没建成,等建完再说。”对于外界议论得越来越热的航母话题,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仍然惜字如金。而他透露的这一点点的细节,又引发了媒体及民间军事爱好者的新一轮狂热解读。在国内外猜测了很多年之后,中国高层终于对航母的消息进行了第一次公开确认。与此同时,几张苏联“瓦良格号”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改装的照片也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航母身漆标准的中国海军淡灰蓝色涂装,大型舰桥也接近完工。“等到航母上基本的装备设施和武器到位后才会正式公布消息,而公布以后就是航母下水试航。”海军军事专家李杰向本刊记者解释说,用海军的术语,这个过程叫“舾装”,“意思是继续安装一些设备和武器,进行调试,然后下水试验舰本身的性能,比如动力装置,看看最高航速能开到多大,试验主机性能如何,能否满足海上需要。基本的战术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这个过程大概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中国第一艘航母,将由“瓦良格号”改装而成,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而“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早已被媒体迫不及待地调查清楚:1985年,“瓦良格号”在乌克兰船厂安放龙骨,1988年下水,满载排水量6.75万吨,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1992年,“瓦良格号”的舰体已经完工,各种武器设备按计划完成进度的70%,但分家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剖分黑海舰队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经费问题上争吵不休。闹到最后,俄罗斯干脆停止供应“瓦良格号”的部件和建造资金,而乌克兰又不需要这个庞然大物,遂只好把它扔进废船市场。此时俄乌两国已经在“瓦良格号”身上花费了5亿美元和10年光阴。“瓦良格号”停止建造时,仅完成了大部分结构建造,但没有安装电子设备。此舰也一直未进行保养,年久失修,到了1998年已经没有了发动机、舵和操作系统,最后,乌克兰对“瓦良格号”进行拍卖,香港创律集团下属的旅游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瓦良格号”。“创律”当时表示,将把“瓦良格号”带到澳门后改造为海上赌场和特级酒店。2000年创律公司展开了引渡作业。然而,“瓦良格号”在从黑海驶向中国途中,在土耳其被拦截。理由是,土耳其担心,该航母通过其领海博斯普鲁斯海峡时会碰撞伊斯坦布尔大桥。中国政府与土耳其展开16个月协商后,于2001年11月终于将“瓦良格号”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带出。但随后又受阻于苏伊士运河,因为埃及当局禁止不具备动力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因此,“瓦良格号”只能绕着非洲大陆而行。最终用了3个月时间,经好望角、马六甲海峡等行驶1.5万海里(约2.82万公里),于2002年3月抵达大连港。这期间所花费的引渡费和通关费分别为500万美元和50万美元。据海军一位高层人士透露,虽然“瓦良格号”早在2002年就拉回中国,但那时中央高层仍未下定发展航母的决心,直到2004年才正式启动。“所以购买‘瓦良格号’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可能不一定有明确的想法。”除了“瓦良格号”外,还有落户深圳的“明斯克号”航母、落户天津的“基辅号”航母,但将它们改装成现役航母的可能性都不大,“一是它们的吨位太小,二是只能起降直升机,这样一来战斗力就差得太远了。”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将会以什么名字出现呢?“肯定不可能还叫‘瓦良格’,也不会是网友炒得很热的‘施琅号’。”李杰给出几种推测,“按照海军以往的传统,舰艇以山命名的比较多,比如‘井冈山’、‘武夷山’之类的,可是比较大的有名的都被别人叫过了,我估计山可能不大会;再有一个是以江河名字命名,‘长江号’似乎气魄不够。美国的传统是大部分以总统名字命名——11艘中有7艘都是总统的名字。按这个思路,前段也有说法叫做‘毛泽东号’、‘孙中山号’,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太大。”除了以上几种,李杰还透露两种可能:“可能会用直辖市的名字来命名,这是一个选择;还有一种可能是省份的名字来命名,比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但现在都还没定。”“下水”其实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它要受制于很多客观条件。因为航母体积大、吃水比较深,所以试航必须要在一定的海域试验,“中型的航母吃水深度一般为10米左右,那么它相应需要的海域的水深则至少要在20米以上”。同时,“海域还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尽可能不被其他外国预警机、侦察机发现的海域”。航母必然搭载着飞机出去,又会受到空中管制的限制,“比如中国有些海域上空航行稍微偏差就会进入韩国、朝鲜的空域管制范围,那些空域是人家的空域或者是空军、民航的空域,都有具体的范围和严格的规定”。航母是当今海军舰艇中吨位最大、威力最猛的战舰,而统率这个“巨无霸”的最高指挥官就是航母舰长。谁会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舰长?这无疑是另外一个颇有吸引力的话题。“按照国际惯例,航母的舰长通常都是舰载机的飞行员出身,他们在大型油轮或者两栖攻击舰上当过舰长,然后再回来当航母副舰长,再当舰长;总之,他必须是又会开飞机,又能操舰。”李杰介绍说。美海军对航空母舰舰长和副舰长的要求非常严格,规定:只有在舰上驾机起降过800~1200次、有3000小时以上的飞行记录、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航母舰载机联队长职务的优秀指挥军官才有资格担任航母舰长和副舰长。其实早在2008年,《解放军报》刊登的一条消息便已透露了相关信息。报道说:为先期培养航空母舰及其编队指挥人才,198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决定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首届也是至今唯一的一届“飞行员舰长班”,挑选海军航空兵优秀飞行员改学水面舰艇指挥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舰长。当时,海军这一超常规的战略举动,曾经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当年秋天,从海军航空兵近千名飞行员中经过百里挑一的严格考核,挑选出10人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学习。除了有一名学员因学习跟不上退回部队外,“飞行员舰长班”的9名学员经过3年半的学习后,顺利取得舰艇指挥专业本科学历,分配到各驱护舰部队担任飞行副舰长职务,后提升为舰长。成为我国第一代“既能驾机上天,又能率舰闯海”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这些人才本身就是顶尖飞行员出身,又经过了高级专门培训,毕业后又经过舰艇航海训练,已经成为我国海军第一代航母舰长的最佳候选人。”而外界分析,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飞行舰长班学员,基本都在正师级岗位上,军衔为少将或大校级别,并拥有20多年的舰艇及其舰载机的指挥经验,这使他们成为指挥航母的理想人选。由于我国同类舰艇的舰长普遍比美军军衔要高,因此,估计中国首艘航母的舰长的军衔级别也会比美国要高。《解放军报》还透露,2008年9月,首批50名海军舰载机飞行学员进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习。“首批接收的飞行学员,将依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动化专业,完成4年舰载机飞行专业教育。”而现在正在培训中的这50名新学员,无疑会是2020年后中国新型航母的舰长人才储备队伍。其实对于一个体积庞大的航母来说,下水只是其后漫长历程的一个起点。此前,有媒体称,中国第一艘航母主要是“训练航母”,李杰表示不认同这种看法:“任何一个武器装备,不管是性能比较差、或是改装过来的、还是年代比较久远的,都不能以现有或者改装后的性能来考察作战效果和威力。第一艘航母实际上就是一艘作战航母,尽管能力可能不强。”可以肯定的是,“瓦良格号”实现了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以发展的观点看,不会是一艘,一艘也没有战斗力。”李杰说,通常有“三一”原则:一般一个国家至少有三艘航母——其中一艘在海上活动,一艘在船坞里进行训练、保养等,还有一艘是在海上训练。“这样会有个轮换。理想的状态是三艘以上,甚至五六艘。”    http://news.qq.com/a/20110622/001088.htm


航母的技术难题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的建造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了一国工业化水平、高科技水平以及社会组织化水平等等。虽然“瓦良格号”的前世是乌克兰没有造完的航母,但正如某国外军事杂志所评:“复原‘瓦良格号’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其复杂程度完全无异于建造一艘新的航母。”

“航空母舰的关键技术,每个人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它主要涉及五大方面:首先是舰和舰载机的设计技术;其次是动力技术,比如美国的航母已经全核动力化,而我们的航母还达不到这一点;第三是武器技术,比如激光武器、电磁炮等新式武器;材料技术也是影响航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航母所采用的钢和其他舰船——包括大型船舶和油轮——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以为:既然中国能造30万吨的大型油轮,那么造一艘航母也不成问题。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印度造航母,钢板的问题至今都没解决。最后一个,则是舰、机之间的适配技术问题。”对于航母涉及的技术问题,李杰给了一个很详细的解答。

而在“舰、机”的适配技术上面,最核心的问题是两项:起飞与降落,即舰、机如何最安全地保证彼此可靠地升空和着落。

李杰介绍说,目前,所有国家的航母舰载机大都采取两种起飞方式:弹射起飞和滑跃起飞。1951年英国海军研制出蒸汽弹射器后不久,被美国海军采用。“福莱斯特级”航母共装设了4部蒸汽弹射器。“它可以在飞机起飞的时候为它加一把力,一次能起飞4架飞机,在60分钟内可保证40架飞机起飞。直至今日,只有美国海军一家掌握了弹射器的全面技术,连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也都是采用美国的弹射器技术。”美国在最近几年又发明了“电磁弹射器”。“蒸汽弹射器弹射不了像无人机这样的轻飞机,重的弹射起来也很困难,电磁弹射器采用电力推进,不仅大飞机能弹射,小飞机也能弹射,而且加速均匀,更加灵活。”

而“瓦良格号”采用的是滑跃式起飞。“舰上有一个带上翘角度的跑道——和滑板运动的原理一样,利用这种原始的物理原理,利用滑板的支反力,和飞机的前冲拉力的合力形成一种向上的提升力,将飞机抬起升空。”李杰说,“滑跃式甲板”起飞的局限在于舰载机的重量不能太重,速度也比较慢,“这种航母不能起飞预警机,因为飞不动;和弹射式比起来,滑跃式起飞的舰载机局限比较大,其载弹量、载油量、出动率都要低很多,所以对作战能力、作战效能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制约和影响”。

降落,在舰与舰载机的配合中是最难的一项。1946年7月,第一架鬼怪式喷气战斗机在航母起飞成功。但是当在航母上配备了喷气式飞机后,却发现由于喷气式飞机速度快,降落时常常使指挥官很难在瞬间判明飞机进场的高度和速度,因此无法发出正确的指挥口令;等判明情况之后发出引降信号,飞行员已来不及反应而操纵失误,因此导致大量事故。“航母上的跑道只有100多米,最长的也只有近200米,很多飞行员反映:在600米的高空看航母就像一块邮票这么大,而要把飞机降落在这张‘邮票’上,可以想象难度之大。降得过早的话会撞在舰尾上,过晚的话就超前了,况且航母又处在移动的状态中,所以百分之七八十的事故都是降落时发生的。”


降落问题一度成为困扰美英海军的共同难题。而这个难题的解开,竟然还有一段著名的“口红故事”:某一天,正在研制助降装置的英国海军中校古德哈特,偶然看到女秘书对着镜子涂口红,他突然灵机一动,随即在镜子上涂上口红,又把镜子放到办公桌中间,然后对着镜子上的口红标记,练习用下额触接办公桌的桌面。很快,由此原理而制成的用于帮助航母上的舰载飞机降落的助降镜诞生了。“现在有灯的指示,有助降镜的帮助,还有4条拦阻索,帮助降落。降落的过程中,油门不是全部收回来,还得再推一点,保持一定的动力,万一尾钩没有钩上,还可以将飞机拉起重飞,再次降落。”

所以培养出一个舰载机的飞行员,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陆地机场的跑道一般有1000多米,而舰载机和陆地上训练完全不一样。像美国,甲板供起飞的长度只有200米左右,想要升空有很大难度。”李杰告诉本刊记者,不同国家训练舰载机飞行员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美国训练过程和俄罗斯不一样。俄罗斯先在陆地上训练,他们在乌克兰有个基地,在陆地上建了和航母一样的U形跑道,把起降技术练成熟之后再转换到真的航母上。”据一位航空专家透露,中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是从现役的飞行员里选拔出来的,“因为要求比较高,所以也有一定的淘汰比率”,而训练方式,则是借鉴了俄罗斯的。

航母战斗力的形成,也与其编队编成有关。“航母出去就是一个编队的概念,编队有不同的组合,各国根据自己情况而定。”李杰说,美国有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还有核潜艇、快速支援舰,编队一出去,通常可以在海上航行半年左右。如果有很强的作战能力,既能防空又能反舰又能反潜,还能够保障的话,就很好用。除了本身能力比较强,速度也比较快,舰基本上能跟上航母的速度,美国航母最大速度能达到30多节,所以各属舰本身的性能要好,要适应远航,速度也要快。”李杰说,原来美国的编队规模比较庞大,有十几艘,现在规模在逐渐缩小,“但是单舰的水平在提高,能够很好地保护母舰”。可是总的来说,数量还是不能太少,“太少的话整个作战能力下降”。中国军舰驶入亚丁湾,在提高中国海军到中远海的能力、宣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姿态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为未来的航母选择相应的护卫舰。

采用蒸汽动力、有6万多吨的“瓦良格号”属于中型航母。此前,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也坦言,中国的航母比美国的差了20年。“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是1961年下水服役的,现在已经过了50年,我们现在要造那样的航母还有相当难度。另外,从舰载机数量上看,他们能搭载七八十架,我们只能三四十架。所以无论是从大小吨位还是主要作战武器——舰载机来看,我们和美国的差距都比较大。”李杰由此说:“我们的第一艘航母下水服役,单纯地和美国的航母较量是没有意义的,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本质性跨越。”

“航母的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在海战场上以“后来者居上”之势一举摧毁了战列舰的霸主地位,成为主宰海洋的“新秀”,并得到迅猛发展。可是战争结束后,随着核武器、战略导弹和各种新型常规武器的出现,很多国家在是否发展航母问题上,开始游移不定,航母发展也一度陷入低潮。美国虽然在“二战”后建立了其绝对的海上优势,但是因为美国在日本两次使用原子弹,“核武器至上”的论调一度盛行。1946年,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核试验时,用了两艘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和“独立号”来测试抗核爆能力,结果一艘沉没,一艘重伤;1949年,狂热支持轰炸机的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断然叫停开工仅5天的“美利坚合众国号”大型航母,转而购买B-36重型轰炸机,引起美国海军强烈反弹,最终酿成美国海军史上著名的“众将的抗争”,美国的航母发展之路一度受阻。


而苏联和之后的俄罗斯,也在发展航母的问题上走了曲折的一段路。李杰告诉本刊记者,苏联海军早在斯大林时期,就考虑过发展航母,后来因为“二战”爆发停滞下来。赫鲁晓夫上台后,对航母嗤之以鼻,相反对核潜艇和远程导弹倍加推崇。“苏联尽管那时候经济还可以,但是比起美国还是略逊一筹,科技水平也不行,所以它的指导思想是用导弹来对美国形成威胁或远程打击,通过核潜艇来对付美国的航母编队。因为它知道在航空母舰领域,与美国在海上一对一的较量可能不是对手,所以就重点发展战略核潜艇和核动力攻击型潜艇。”1957年8月,苏联宣布发射成功一枚洲际导弹,而第二年,美国海军就决定开建核动力航母。1961年,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面世。

1962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美国U2侦察机拍摄到苏联在古巴部署的16~32枚苏联中程弹道导弹的照片,此举激怒了肯尼迪。“美国当时出动了8个航母编队,大概七八百架飞机,90多艘舰艇,把所有进入古巴海域的苏联船只全部截住。起初赫鲁晓夫还嘴硬,说要和美国人抗争到底,实际上到最后一刻却软了下来,把古巴岛上的20多枚导部全部撤了出来。苏联的潜艇在美国航母的监视下,浮出水面接受检查,是一件非常丢面子的事。”李杰说。

“古巴导弹危机”让苏联和美国都认识到航母的实战和威慑作用。之后,赫鲁晓夫对待航母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但他碍于情面,开始也不好意思直说。当时的海军司令会揣摩他的意图,向赫鲁晓夫建议造一个‘直升机反潜巡洋舰’——他不好意思叫‘航母’——就是现在停在天津的‘基辅号’,其实也是四不像。”李杰说,之后,苏联又相继建了“莫斯科号”和“明斯克号”,“也能起降少量的垂直起降飞机,但性能差很多”。其后发展到“瓦良格号”,接着又发展一艘叫做“乌里扬诺夫斯克”。“这艘航母当时造了百分之七八十,已经和美国的大型航母战技术性能十分接近,八九万吨,也是核动力,也有蒸汽弹射器。但苏联一解体,就扔在了那儿。美国耍了手腕说‘我要高价买你的废钢铁,你给我拆了’。苏联当时也乱糟糟的,说‘行’。航母一拆以后,美国公司说我们这个公司倒闭了,不要了。结果把俄罗斯人耍了,因为拆毁了就没用了。”

实际上,目前俄罗斯拥有的唯一一艘航母是“库兹涅佐夫号”,它每次随俄罗斯领导人出访,都备受奚落。“虽然它的个头挺大,却拿不出一架固定翼的预警机,每次都是勉强出去。一是本身经费有限,训练水平不是很高;二是出动率很低,同等时间下,出动率比美国差一半,所以作战能力不是很强。加上本身舰的性能不好,动力系统又不行,从而影响了整个作战能力。”

从1976年以来,美国人对于航母的争论次数已经不下10次,试图寻找另一种手段来取代维护费用高昂的航母,试图用较少的钱来保证足够的军事力量。可是几经讨论,最终各方只能承认,美国只有发展航空母舰才能保证“武力投射”的机动性和威慑性。所以,无论在科索沃战争、还是在对利比亚的空袭中,美国航母依然活跃于国际舞台上。

时至今日,最具备与航母竞争的,恐怕还是核潜艇与潜射弹道导弹。“军迷中间也有许多潜艇派与航母派的争论。核潜艇具有超强的隐蔽性,洲际远程打击威力及二次核打击能力。尽管如此,它也有与生俱来的缺点:水下行动往往单艇活动,其综合作战能力远抵不上航母编队,在非战争行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远远逊色于航母编队。”李杰说,“尤其在海上抢险救灾、海上反恐反海盗、维护海上交通线等方面更为明显。”





所以李杰也不同意“航母已经过时”的说法。他举例说,美国现在正在发展最新一代的“福特级”航母,现在已经建第二艘。“它是全新的核动力,可以50年不管,不像过去,燃料棒使用十几年后要更换。更主要的是换了舰载机,用的是最新的四代机F35-C,它们一个优势是超音速巡航——一般情况下飞行速度都超过音速了。另一个优势是隐身效果非常好,另外舰上起降非常方便,机动性比较好,武器也全部换成最新式的,不再用炮、导弹之类的,而是全用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这些最新武器,又跨越了一大步。”李杰说,美国现有的航母水平领先于其他各国至少二三十年,这个最新的航母将差距又拉大了。

“按照美国的计划,这个级别的航母一共要造10艘,以替换现在的10艘。第一艘将于2014或者2015年服役,服役后按50年寿命,到2064年才结束使命。最后一艘将于2048年服役,又要过50年。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航母编队仍将是目前任何兵器所难以替代的。21世纪还是航母的世纪。”

既然中国起步已经晚了,为什么不直接发展核动力航母呢?李杰解释说:“这有一个技术问题,像航母这样的大家伙,我们许多方面都是空白,多数都要从零开始吸收、起步,就有一个轻重缓急、权衡取舍的问题。核动力、电磁弹射、新概念武器,有的我们没有,有的造不出来。核潜艇的动力系统和航母也不一样,中国航母,更重要的是解决从‘0’到‘1’的问题。”

走向深蓝

甲午海战之后,中国长期陷入“大国小海军”的局面。新中国的海军是1949年4月23日创建的。当时建海军的主导思想是防止帝国主义从海上侵略,国家在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拨付大量经费准备购买苏联的海军装备,后来因为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变化而终止。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海军基本是一支在“家门口”“看家护院”,仅具备近岸作战能力的“黄水”海军。

实际上,围绕着是否发展航母的问题,中国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一位海军高级官员透露:“我们三代海军司令员都向中央提过建航母的问题,但都没有获得通过,这原因很多,国力不够、战略需求不足、观点问题等等。”西方有种说法:30年陆军,50年空军,100年海军,这也折射出海军投入大、见效慢的问题。

建造一艘航母,无疑需要以国家巨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李杰以美国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布什号”为例说:“其单舰造价是65亿美元——约等于400亿元人民币,这只是舰本身,舰上的飞机可能花的钱不比航母少,如果按65亿美元算,也要400亿元人民币左右。航母服役后,以过去的30年寿命计算,这期间要更新好几茬飞机,一二十年以后再换一茬,又要花很多钱。还有是编队出去,有很多护航舰艇,编队花费基本上和舰本身也差不多,六七十亿美元;此外还有每天的花销,我算过,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出海的时候,一个小时要花近10万美元。一艘航母上有五六千人,飞机也跟着去。一天要花几百万美元。”



但是李杰又提醒本刊记者,如果从投入费用与产生效益比来看,也许对航母的认识会增加一层。“建造航母本身,也带动了相关工业、产业的发展,比如航母几十亿元的投入,其他的工业产业费用是它的好几倍,港口、基地设施包括将来科技水平发展会大大提升,所以不能完全从航母本身消耗来看待问题。”另外,航母虽然花钱很多,但是起的远远不是钱能买得到的。“航母的出现,使海上力量成为立体的综合的联合战役军团,整个海上力量提升了。航母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作战领域从二维变成了三维。舰载机的速度、高度,还有探测范围,都比水面大大增加,联合作战能力和立体作战能力都大大增强。航母的总体作战能力与传统军舰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上——30艘驱逐舰能够搜索的海域面积,才相当于一艘航母;而且它搜索的面积处于平面,航母则是一个空间的概念,30艘驱逐舰的费用又远远超出一艘航母。”

“航母不仅是一个大国的象征,它实际上把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凝聚起来,成为一个海上编队和能够执行海上作战任务或非战争行动的、大规模的海上集团。所以它也会带来一系列整体海上力量的变化,包括指挥机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以及带动与军工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航空母舰带来的影响和意义,绝非是一艘单舰,而是使整个海上力量和海军力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航母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非战争军事行动中。2004年印尼海啸,“当时美国派了航母和两栖攻击舰,把上面的飞机都换成直升机,给当地和周边国家送救援物资,中国的救援物资也是通过美国的直升机分发的”。“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在东南亚海啸灾难中执行和平救援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2010年海地发生地震,美国再次出动了“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当时首都太子港的电力系统全部被毁,美国就用航母来发电,提供晚上照明,“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电比整个太子港提供的电都要强。除此之外,因为航母制造淡水的设施很强大,“卡尔·文森号”还为太子港提供了大量淡水。它们也同样撤除了大部分固定翼飞机,换成直升机,参与抢险救灾,分发物资。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日本福岛核泄漏后,美国马上派“里根号”航母前往“救援”,但它得知有辐射之后,又迅速后退了几十海里。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利益向海洋的延伸,“中国需要航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我们的国家利益到底在什么地方?中国人大多面朝黄土背朝天,大陆意识比较强,过去老说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地大物博,但是没有意识到我们还有大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上利益相对于陆上利益不是那么受重视。”李杰说。


核心提示:“按照美国的计划,‘福特级’航母一共要造10艘,以替换现在的10艘。第一艘将于2014或者2015年服役,服役后按50年寿命,到2064年才结束使命。最后一艘将于2048年服役,又要过50年。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航母编队仍将是目前任何兵器所难以替代的。21世纪还是航母的世纪。”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海洋国土”的概念,李杰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国土的形状像雄鸡,但加上海域的话,看上去像火炬,上面是火焰,下面是火把,尤其是南海,有九段线,就是握的把子。”这大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含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是,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约有150多万平方公里是与周边国家存在界域争议,而有一些已被非法占有。“南海这块形式比较严峻,而且利益犬牙交错。我们现在解决南海问题,要以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综合手段,但是也离不开军事力量做支持。”

“如今,国家工业的命脉实际是和海运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进口石油的2/3是走海路运输的,以后原材料、矿石甚至粮食可能都要通过海上运输线运进来,如果我们不加强对这条航线的保障,也会危及经济发展。美国等国如果在马六甲海域航道一卡,别说战时,平时也很难办。”中国海军赴亚丁湾护航行动已持续3年,这对海军能力和装备是非常好的锻炼。目前,中国在这条航线上每年有一两万亿美元的物流。“海洋面积虽然没有陆地面积大,将来起的作用不亚于甚至可能超过陆地。”李杰说。海上通道的安全与否,意义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航母的出现,也为确保海上安全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三联生活周刊)




所以李杰也不同意“航母已经过时”的说法。他举例说,美国现在正在发展最新一代的“福特级”航母,现在已经建第二艘。“它是全新的核动力,可以50年不管,不像过去,燃料棒使用十几年后要更换。更主要的是换了舰载机,用的是最新的四代机F35-C,它们一个优势是超音速巡航——一般情况下飞行速度都超过音速了。另一个优势是隐身效果非常好,另外舰上起降非常方便,机动性比较好,武器也全部换成最新式的,不再用炮、导弹之类的,而是全用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这些最新武器,又跨越了一大步。”李杰说,美国现有的航母水平领先于其他各国至少二三十年,这个最新的航母将差距又拉大了。

“按照美国的计划,这个级别的航母一共要造10艘,以替换现在的10艘。第一艘将于2014或者2015年服役,服役后按50年寿命,到2064年才结束使命。最后一艘将于2048年服役,又要过50年。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航母编队仍将是目前任何兵器所难以替代的。21世纪还是航母的世纪。”

既然中国起步已经晚了,为什么不直接发展核动力航母呢?李杰解释说:“这有一个技术问题,像航母这样的大家伙,我们许多方面都是空白,多数都要从零开始吸收、起步,就有一个轻重缓急、权衡取舍的问题。核动力、电磁弹射、新概念武器,有的我们没有,有的造不出来。核潜艇的动力系统和航母也不一样,中国航母,更重要的是解决从‘0’到‘1’的问题。”

走向深蓝

甲午海战之后,中国长期陷入“大国小海军”的局面。新中国的海军是1949年4月23日创建的。当时建海军的主导思想是防止帝国主义从海上侵略,国家在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拨付大量经费准备购买苏联的海军装备,后来因为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变化而终止。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海军基本是一支在“家门口”“看家护院”,仅具备近岸作战能力的“黄水”海军。

实际上,围绕着是否发展航母的问题,中国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一位海军高级官员透露:“我们三代海军司令员都向中央提过建航母的问题,但都没有获得通过,这原因很多,国力不够、战略需求不足、观点问题等等。”西方有种说法:30年陆军,50年空军,100年海军,这也折射出海军投入大、见效慢的问题。

建造一艘航母,无疑需要以国家巨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李杰以美国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布什号”为例说:“其单舰造价是65亿美元——约等于400亿元人民币,这只是舰本身,舰上的飞机可能花的钱不比航母少,如果按65亿美元算,也要400亿元人民币左右。航母服役后,以过去的30年寿命计算,这期间要更新好几茬飞机,一二十年以后再换一茬,又要花很多钱。还有是编队出去,有很多护航舰艇,编队花费基本上和舰本身也差不多,六七十亿美元;此外还有每天的花销,我算过,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出海的时候,一个小时要花近10万美元。一艘航母上有五六千人,飞机也跟着去。一天要花几百万美元。”



但是李杰又提醒本刊记者,如果从投入费用与产生效益比来看,也许对航母的认识会增加一层。“建造航母本身,也带动了相关工业、产业的发展,比如航母几十亿元的投入,其他的工业产业费用是它的好几倍,港口、基地设施包括将来科技水平发展会大大提升,所以不能完全从航母本身消耗来看待问题。”另外,航母虽然花钱很多,但是起的远远不是钱能买得到的。“航母的出现,使海上力量成为立体的综合的联合战役军团,整个海上力量提升了。航母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作战领域从二维变成了三维。舰载机的速度、高度,还有探测范围,都比水面大大增加,联合作战能力和立体作战能力都大大增强。航母的总体作战能力与传统军舰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上——30艘驱逐舰能够搜索的海域面积,才相当于一艘航母;而且它搜索的面积处于平面,航母则是一个空间的概念,30艘驱逐舰的费用又远远超出一艘航母。”

“航母不仅是一个大国的象征,它实际上把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凝聚起来,成为一个海上编队和能够执行海上作战任务或非战争行动的、大规模的海上集团。所以它也会带来一系列整体海上力量的变化,包括指挥机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以及带动与军工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航空母舰带来的影响和意义,绝非是一艘单舰,而是使整个海上力量和海军力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航母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非战争军事行动中。2004年印尼海啸,“当时美国派了航母和两栖攻击舰,把上面的飞机都换成直升机,给当地和周边国家送救援物资,中国的救援物资也是通过美国的直升机分发的”。“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在东南亚海啸灾难中执行和平救援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2010年海地发生地震,美国再次出动了“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当时首都太子港的电力系统全部被毁,美国就用航母来发电,提供晚上照明,“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电比整个太子港提供的电都要强。除此之外,因为航母制造淡水的设施很强大,“卡尔·文森号”还为太子港提供了大量淡水。它们也同样撤除了大部分固定翼飞机,换成直升机,参与抢险救灾,分发物资。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日本福岛核泄漏后,美国马上派“里根号”航母前往“救援”,但它得知有辐射之后,又迅速后退了几十海里。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利益向海洋的延伸,“中国需要航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我们的国家利益到底在什么地方?中国人大多面朝黄土背朝天,大陆意识比较强,过去老说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地大物博,但是没有意识到我们还有大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上利益相对于陆上利益不是那么受重视。”李杰说。


核心提示:“按照美国的计划,‘福特级’航母一共要造10艘,以替换现在的10艘。第一艘将于2014或者2015年服役,服役后按50年寿命,到2064年才结束使命。最后一艘将于2048年服役,又要过50年。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航母编队仍将是目前任何兵器所难以替代的。21世纪还是航母的世纪。”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海洋国土”的概念,李杰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国土的形状像雄鸡,但加上海域的话,看上去像火炬,上面是火焰,下面是火把,尤其是南海,有九段线,就是握的把子。”这大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含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是,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约有150多万平方公里是与周边国家存在界域争议,而有一些已被非法占有。“南海这块形式比较严峻,而且利益犬牙交错。我们现在解决南海问题,要以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综合手段,但是也离不开军事力量做支持。”

“如今,国家工业的命脉实际是和海运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进口石油的2/3是走海路运输的,以后原材料、矿石甚至粮食可能都要通过海上运输线运进来,如果我们不加强对这条航线的保障,也会危及经济发展。美国等国如果在马六甲海域航道一卡,别说战时,平时也很难办。”中国海军赴亚丁湾护航行动已持续3年,这对海军能力和装备是非常好的锻炼。目前,中国在这条航线上每年有一两万亿美元的物流。“海洋面积虽然没有陆地面积大,将来起的作用不亚于甚至可能超过陆地。”李杰说。海上通道的安全与否,意义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航母的出现,也为确保海上安全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