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身中亚所为何来:培养“亲日国家” 牵制中、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52:53
日本《读卖新闻》日前在评论日本的中亚战略时这样评述道:这就是要在毗邻中、俄两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增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其目的就是牵制中、俄。

  日本外相川口顺子的中亚之行已经结束,她此次造访中亚地区可谓“不虚此行”。日本政府终于启动了酝酿半年之久的“中亚+日本”外长级对话机制,并正式邀请中亚各国元首明年到名古屋参加“中亚+日本”元首级会晤。同时,日本还分别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政府那里得到了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宝贵支持”。

  日本再图“搅局”目的牵制中俄

  国际问题专家和各国媒体关于日本展开“中亚攻略”、重建“丝绸之路外交”的讨论,并未随着川口顺子返回东京而打住。在众多的议论中有一个非常刺耳的声音:日本《读卖新闻》8月29日发表的评论毫不掩饰地称,“川口顺子此次中亚之行就是要在毗邻中、俄两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增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其目的就是牵制中、俄”。这种赤裸裸的、典型的“冷战思维”,这种狭隘的、互相排斥的“冷战情结”,不能不让人忧心。

  近日,本报记者就日本“丝绸之路外交”政策的相关问题,独家专访了日本驻阿塞拜疆大使藤原稔由。藤原稔由大使坦言,近年来,由于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加之俄罗斯、里海、中亚等能源新供应地的兴起,世界各国纷纷积极推进“能源外交”,以保证本国供应来源的多元化,中、日两国也不例外。由于本国资源贫乏,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日本的心腹之患,日本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也一向极为敏感。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此,日本方面从上至下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警惕。透过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问题以及中国东海石油开发问题,我们都能看出中日之间在能源问题上的激烈竞争。

  正当中国与中亚各国在能源领域内加大合作力度之际,日本也现身中亚。这让人产生了自然而然的联想。有人不禁要问:“日本人是否会故技重演,像搅局中俄石油合作那样来搅和中哈石油管线呢?”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日本在中亚地区日益活跃的身影,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关注。毕竟,中亚的地区形势与我国西部的安全和稳定息息相关,中哈能源合作的顺利推进,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日本在中亚地区的战略企图,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中国胸怀坦荡 中亚借重中国

  但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我们对此问题似乎还应有一种泱泱大国的风范和气度。冷静地想一下,即便日本真有“搅局中哈石油管线”的念头,他们真能再次得逞吗?

  8月26日,中石油董事长陈耕宣布,中哈原油运输合资公司已注册成立,中哈石油管道的第二期工程将于9月28日正式开工。据记者了解,哈方起初极力想取得中哈管道项目的主导权,要在该项目中力争51%的股权;但最终中哈双方还是相互达成妥协,在中哈管道项目中各持股50%。同时,哈政府消息灵通人士近日透露,哈准备就建设一条连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西部的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去年7月,哈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中石油集团,已签署了对建设哈、中天然气管道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备忘录,该项目目前正处在论证阶段。

  与中亚国家建交十多年来,中国与中亚各国已建立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良好关系,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稳步提升。与其他国家在中亚的战略意图不同,中国既没有把中亚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或战略后院”,也根本没有谋求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中国在中亚追求的目标很明确:希望中亚地区稳定,希望中亚国家发展,希望与中亚各国保持长期友好的关系并开展多方面合作,使中亚地区形成对中国安全与经济发展有利的态势。这种坦荡的胸怀和磊落的做法,使得中亚各国在“大国的旋涡”中更愿意借重中国。

  中亚大门敞开无人能够独霸

  近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日本在中亚的拓展外交,将给上海合作组织在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激烈的竞争。但他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作为一个开放的地区,中亚欢迎任何有利于地区发展的行为。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拥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乐于接受任何本着‘互利平等’原则而进行的竞争。”张德广秘书长的上述谈话,是对日本“中亚攻略”的一个响亮回应,也是对某些日本媒体“冷战思维”的有力回击。

  “9·11”事件对中亚地区政治版图的冲击,是深刻而深远的。尽管美国大兵已进驻了中亚,且大有长期安营扎寨之势;尽管俄罗斯虽不轻言退出,却因力不从心而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尽管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正在寻找新的切入点,欲借机进入中亚;尽管像土耳其、伊朗这样的地区大国也在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但是,身处“大博奕”舞台中心的中亚国家,却实行着务实多元的外交,与各大国之间巧妙周旋,以为本国谋取更大的利益。

  其实,无论中亚的局势如何变化,过去那种某一个国家在中亚“单独主导”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亚的大门是敞开着的。即便是强势的美国,也不可能在中亚“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独霸一方”。

  现在和未来的中亚局势变化,是由多种力量多个层次组合而成、且不断变化的“合力”来决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中国无疑则是这种“合力”中的重要力量。从这种角度讲,无论日本“中亚攻略”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继续对中亚各国实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及“睦邻、安邻、富邻”政策,那么,那些小伎俩都会不攻自破。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关健斌日本《读卖新闻》日前在评论日本的中亚战略时这样评述道:这就是要在毗邻中、俄两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增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其目的就是牵制中、俄。

  日本外相川口顺子的中亚之行已经结束,她此次造访中亚地区可谓“不虚此行”。日本政府终于启动了酝酿半年之久的“中亚+日本”外长级对话机制,并正式邀请中亚各国元首明年到名古屋参加“中亚+日本”元首级会晤。同时,日本还分别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政府那里得到了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宝贵支持”。

  日本再图“搅局”目的牵制中俄

  国际问题专家和各国媒体关于日本展开“中亚攻略”、重建“丝绸之路外交”的讨论,并未随着川口顺子返回东京而打住。在众多的议论中有一个非常刺耳的声音:日本《读卖新闻》8月29日发表的评论毫不掩饰地称,“川口顺子此次中亚之行就是要在毗邻中、俄两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增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其目的就是牵制中、俄”。这种赤裸裸的、典型的“冷战思维”,这种狭隘的、互相排斥的“冷战情结”,不能不让人忧心。

  近日,本报记者就日本“丝绸之路外交”政策的相关问题,独家专访了日本驻阿塞拜疆大使藤原稔由。藤原稔由大使坦言,近年来,由于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加之俄罗斯、里海、中亚等能源新供应地的兴起,世界各国纷纷积极推进“能源外交”,以保证本国供应来源的多元化,中、日两国也不例外。由于本国资源贫乏,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日本的心腹之患,日本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也一向极为敏感。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此,日本方面从上至下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警惕。透过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问题以及中国东海石油开发问题,我们都能看出中日之间在能源问题上的激烈竞争。

  正当中国与中亚各国在能源领域内加大合作力度之际,日本也现身中亚。这让人产生了自然而然的联想。有人不禁要问:“日本人是否会故技重演,像搅局中俄石油合作那样来搅和中哈石油管线呢?”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日本在中亚地区日益活跃的身影,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关注。毕竟,中亚的地区形势与我国西部的安全和稳定息息相关,中哈能源合作的顺利推进,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日本在中亚地区的战略企图,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中国胸怀坦荡 中亚借重中国

  但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我们对此问题似乎还应有一种泱泱大国的风范和气度。冷静地想一下,即便日本真有“搅局中哈石油管线”的念头,他们真能再次得逞吗?

  8月26日,中石油董事长陈耕宣布,中哈原油运输合资公司已注册成立,中哈石油管道的第二期工程将于9月28日正式开工。据记者了解,哈方起初极力想取得中哈管道项目的主导权,要在该项目中力争51%的股权;但最终中哈双方还是相互达成妥协,在中哈管道项目中各持股50%。同时,哈政府消息灵通人士近日透露,哈准备就建设一条连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西部的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去年7月,哈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中石油集团,已签署了对建设哈、中天然气管道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备忘录,该项目目前正处在论证阶段。

  与中亚国家建交十多年来,中国与中亚各国已建立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良好关系,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稳步提升。与其他国家在中亚的战略意图不同,中国既没有把中亚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或战略后院”,也根本没有谋求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中国在中亚追求的目标很明确:希望中亚地区稳定,希望中亚国家发展,希望与中亚各国保持长期友好的关系并开展多方面合作,使中亚地区形成对中国安全与经济发展有利的态势。这种坦荡的胸怀和磊落的做法,使得中亚各国在“大国的旋涡”中更愿意借重中国。

  中亚大门敞开无人能够独霸

  近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日本在中亚的拓展外交,将给上海合作组织在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激烈的竞争。但他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作为一个开放的地区,中亚欢迎任何有利于地区发展的行为。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拥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乐于接受任何本着‘互利平等’原则而进行的竞争。”张德广秘书长的上述谈话,是对日本“中亚攻略”的一个响亮回应,也是对某些日本媒体“冷战思维”的有力回击。

  “9·11”事件对中亚地区政治版图的冲击,是深刻而深远的。尽管美国大兵已进驻了中亚,且大有长期安营扎寨之势;尽管俄罗斯虽不轻言退出,却因力不从心而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尽管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正在寻找新的切入点,欲借机进入中亚;尽管像土耳其、伊朗这样的地区大国也在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但是,身处“大博奕”舞台中心的中亚国家,却实行着务实多元的外交,与各大国之间巧妙周旋,以为本国谋取更大的利益。

  其实,无论中亚的局势如何变化,过去那种某一个国家在中亚“单独主导”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亚的大门是敞开着的。即便是强势的美国,也不可能在中亚“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独霸一方”。

  现在和未来的中亚局势变化,是由多种力量多个层次组合而成、且不断变化的“合力”来决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中国无疑则是这种“合力”中的重要力量。从这种角度讲,无论日本“中亚攻略”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继续对中亚各国实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及“睦邻、安邻、富邻”政策,那么,那些小伎俩都会不攻自破。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关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