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国家渴求复兴“丝绸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51:44


中评社香港12月30日电/2007年11月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迎来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六次部长会议。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8个成员国政府代表又坐到了一起,会议讨论通过的交通和贸易便利化战略,正式点燃了古代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重建现代“丝绸之路”的梦想。半月谈刊登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孙壮志的文章说,建设现代“丝绸之路”,对中亚国家意义非凡。全文如下:

  亚欧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但目前通过中亚运输的贸易额尚不到1%。而中亚,曾是亚欧大动脉“丝绸之路”的枢纽。

  四面“出击” 寻找出路

  2007年11月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迎来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六次部长会议。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8个成员国政府代表又坐到了一起,会议讨论通过的交通和贸易便利化战略,正式点燃了古代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重建现代“丝绸之路”的梦想。

  此前,8国达成初步协议:筹资192亿美元,修建6条运输走廊──从中国至欧洲、从俄罗斯至南亚和中东;在欧洲,走廊南至土耳其,北达俄罗斯。一个横接东西、纵贯南北,亚欧大陆上前所未有的铁路和公路体系将形成。

  中亚五国中,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余四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悉数参与。这些远离海洋、深处亚欧大陆腹地的国家,只能从书本上追忆往日的辉煌。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横跨亚欧,中亚曾有南、北等多条线路贯通东西,沿线的城市因运送商品的驼队云集而繁荣。

  江山易改。15世纪新航路开辟,海路运输兴盛,中亚在国际运输方面的重要性下降,加上连年战乱和沙皇俄国的征服,中亚逐渐陷于封闭。苏联时期,修建了通过西伯利亚连接太平洋港口和欧洲的“大陆桥”,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被人为阻断。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中亚国家独立,但其对外交通并没有“独立”,当地产品的出口只能使用俄罗斯的铁路和港口,受制于人。

  为了摆脱窘境,实现贸易渠道和出口线路多元化,中亚各国四面“出击”,与周边国家、欧美国家、国际金融组织签订了一系列协议,草拟、实施了各种方案,划出了一条条新线路。

  例如,1990年12月,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经阿拉山口,抵乌鲁木齐的铁路接轨,1992年正式开通国际联运,被称为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又如,中亚国家积极参与欧盟1993年开始的“运输走廊”计划,这条跨亚欧的线路经高加索、中亚到中国。

新陆桥 旧陆桥

  建设现代“丝绸之路”,对中亚国家意义非凡。亚欧大陆腹地安全形势非常复杂,恐怖主义、毒品走私、民族冲突、教派对抗、生态危机威胁着各国的稳定,有些国家的贫困问题严重,经济发展陷于困境。而中国和欧洲经济充满活力,亚欧大陆国家间的贸易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中亚国家“大陆桥”上的枢纽地位一旦确立,就能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提高各国在国际经济循环中的地位,巩固国家独立,维护国家安全。

  规划中贯通中亚的新陆桥与经西伯利亚的第一条大陆桥相比,具有更多优越性:首先,新陆桥地理位置优越,东部起点中国的连云港是四季不冻港,可全年运营;而第一条大陆桥东部起点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冬季无法通航。其次,新陆桥经济效益高,新陆桥运距只有10000公里,比旧陆桥运距最少缩短1286公里,最多可缩短3545公里,运费节省,运输时间缩短,海运需56昼夜,经新陆桥只需11~12昼夜。第三,新陆桥条件好,中国境内的线路质量较俄罗斯境内的好,连接的港口多。

  然而,约15年过去了,上文提到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并未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动脉,欧盟推动的“运输走廊”计划也没能顺利实施。时至今日,东亚国家的陆路运输货物多数仍然使用西伯利亚铁路,海路运输依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同样会遇到类似难题。首先,过境国家很多,地理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投资高;其次,近些年来,沿途地区频发政治骚乱甚至战争,重建工程经常停顿,签署的协议无法执行;第三,独联体国家仍沿用宽轨铁路,与欧洲和中国所使用的国际标准铁轨不同,使得列车经过时都需要更换车厢;第四,中亚国家苏联时期修建的铁路电气化程度低,缺乏保养,有的路段已经损坏严重,更新难度大。

  与“硬件”问题相比更难以解决的是“软件”。相对于西伯利亚铁路在俄罗斯一国境内,欧亚大陆桥的劣势在于它经过多个国家,虽然距离短,但口岸通过手续复杂,造成货物积压;沿途国家之间严格的签证制度让人员过境非常困难,加上有的国家习惯了层层设卡,索贿受贿严重;运输标准、海关税率等方面的问题也长期悬而未决。

前景美好 地缘政治格局将变

  尽管如此,预计在2018年建成的新“丝绸之路”,正展现出美好的前景。首先是沿线国家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合作愿望,例如,哈萨克斯坦决定修建全程使用国际标准窄轨的“欧亚”铁路,使来自欧洲的火车不需更换车厢便可直接开往中国。

  其次,一些国际组织做出积极努力,出谋划策,解决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此次交通和贸易便利化战略,就得到了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的支持。

  新“丝绸之路”建成是一件大好事。陆路交通的畅通,可以改善沿线国家的安全环境。一方面是运输和能源安全。长期以来,东亚国家80%的原油进口依赖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路运输,加大了运输风险,如果辅之以陆路运输,就可以为能源进口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是地区稳定和多边合作的开展。新“丝绸之路”可以帮助成员国实现经济增长,减轻贫困和失业压力,有利于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密切沿线国家的睦邻关系,消除历史上的仇怨,平息领土、民族和宗教纷争。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组织的发展也将获得良机。

  新“丝绸之路”还将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中亚有丰富的战略资源,一些大国和国际组织借机进入,试图谋求地区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日本在1997年就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新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8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摆在日本新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欧盟早早推出“运输走廊”计划,近几年美国也开始投资帮助中亚国家修路搭桥。有趣的是,由于西方国家计划中的新走廊要绕过俄罗斯,后者对此疑虑重重。这次8国邀请俄罗斯参加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兼顾地区各国的现实和长远利益,立足于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丝绸之路”的全面复兴。 

中评社香港12月30日电/2007年11月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迎来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六次部长会议。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8个成员国政府代表又坐到了一起,会议讨论通过的交通和贸易便利化战略,正式点燃了古代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重建现代“丝绸之路”的梦想。半月谈刊登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孙壮志的文章说,建设现代“丝绸之路”,对中亚国家意义非凡。全文如下:

  亚欧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但目前通过中亚运输的贸易额尚不到1%。而中亚,曾是亚欧大动脉“丝绸之路”的枢纽。

  四面“出击” 寻找出路

  2007年11月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迎来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六次部长会议。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8个成员国政府代表又坐到了一起,会议讨论通过的交通和贸易便利化战略,正式点燃了古代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重建现代“丝绸之路”的梦想。

  此前,8国达成初步协议:筹资192亿美元,修建6条运输走廊──从中国至欧洲、从俄罗斯至南亚和中东;在欧洲,走廊南至土耳其,北达俄罗斯。一个横接东西、纵贯南北,亚欧大陆上前所未有的铁路和公路体系将形成。

  中亚五国中,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余四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悉数参与。这些远离海洋、深处亚欧大陆腹地的国家,只能从书本上追忆往日的辉煌。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横跨亚欧,中亚曾有南、北等多条线路贯通东西,沿线的城市因运送商品的驼队云集而繁荣。

  江山易改。15世纪新航路开辟,海路运输兴盛,中亚在国际运输方面的重要性下降,加上连年战乱和沙皇俄国的征服,中亚逐渐陷于封闭。苏联时期,修建了通过西伯利亚连接太平洋港口和欧洲的“大陆桥”,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被人为阻断。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中亚国家独立,但其对外交通并没有“独立”,当地产品的出口只能使用俄罗斯的铁路和港口,受制于人。

  为了摆脱窘境,实现贸易渠道和出口线路多元化,中亚各国四面“出击”,与周边国家、欧美国家、国际金融组织签订了一系列协议,草拟、实施了各种方案,划出了一条条新线路。

  例如,1990年12月,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经阿拉山口,抵乌鲁木齐的铁路接轨,1992年正式开通国际联运,被称为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又如,中亚国家积极参与欧盟1993年开始的“运输走廊”计划,这条跨亚欧的线路经高加索、中亚到中国。

新陆桥 旧陆桥

  建设现代“丝绸之路”,对中亚国家意义非凡。亚欧大陆腹地安全形势非常复杂,恐怖主义、毒品走私、民族冲突、教派对抗、生态危机威胁着各国的稳定,有些国家的贫困问题严重,经济发展陷于困境。而中国和欧洲经济充满活力,亚欧大陆国家间的贸易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中亚国家“大陆桥”上的枢纽地位一旦确立,就能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提高各国在国际经济循环中的地位,巩固国家独立,维护国家安全。

  规划中贯通中亚的新陆桥与经西伯利亚的第一条大陆桥相比,具有更多优越性:首先,新陆桥地理位置优越,东部起点中国的连云港是四季不冻港,可全年运营;而第一条大陆桥东部起点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冬季无法通航。其次,新陆桥经济效益高,新陆桥运距只有10000公里,比旧陆桥运距最少缩短1286公里,最多可缩短3545公里,运费节省,运输时间缩短,海运需56昼夜,经新陆桥只需11~12昼夜。第三,新陆桥条件好,中国境内的线路质量较俄罗斯境内的好,连接的港口多。

  然而,约15年过去了,上文提到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并未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动脉,欧盟推动的“运输走廊”计划也没能顺利实施。时至今日,东亚国家的陆路运输货物多数仍然使用西伯利亚铁路,海路运输依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同样会遇到类似难题。首先,过境国家很多,地理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投资高;其次,近些年来,沿途地区频发政治骚乱甚至战争,重建工程经常停顿,签署的协议无法执行;第三,独联体国家仍沿用宽轨铁路,与欧洲和中国所使用的国际标准铁轨不同,使得列车经过时都需要更换车厢;第四,中亚国家苏联时期修建的铁路电气化程度低,缺乏保养,有的路段已经损坏严重,更新难度大。

  与“硬件”问题相比更难以解决的是“软件”。相对于西伯利亚铁路在俄罗斯一国境内,欧亚大陆桥的劣势在于它经过多个国家,虽然距离短,但口岸通过手续复杂,造成货物积压;沿途国家之间严格的签证制度让人员过境非常困难,加上有的国家习惯了层层设卡,索贿受贿严重;运输标准、海关税率等方面的问题也长期悬而未决。

前景美好 地缘政治格局将变

  尽管如此,预计在2018年建成的新“丝绸之路”,正展现出美好的前景。首先是沿线国家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合作愿望,例如,哈萨克斯坦决定修建全程使用国际标准窄轨的“欧亚”铁路,使来自欧洲的火车不需更换车厢便可直接开往中国。

  其次,一些国际组织做出积极努力,出谋划策,解决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此次交通和贸易便利化战略,就得到了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的支持。

  新“丝绸之路”建成是一件大好事。陆路交通的畅通,可以改善沿线国家的安全环境。一方面是运输和能源安全。长期以来,东亚国家80%的原油进口依赖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路运输,加大了运输风险,如果辅之以陆路运输,就可以为能源进口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是地区稳定和多边合作的开展。新“丝绸之路”可以帮助成员国实现经济增长,减轻贫困和失业压力,有利于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密切沿线国家的睦邻关系,消除历史上的仇怨,平息领土、民族和宗教纷争。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组织的发展也将获得良机。

  新“丝绸之路”还将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中亚有丰富的战略资源,一些大国和国际组织借机进入,试图谋求地区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日本在1997年就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新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8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摆在日本新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欧盟早早推出“运输走廊”计划,近几年美国也开始投资帮助中亚国家修路搭桥。有趣的是,由于西方国家计划中的新走廊要绕过俄罗斯,后者对此疑虑重重。这次8国邀请俄罗斯参加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兼顾地区各国的现实和长远利益,立足于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丝绸之路”的全面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