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慢张松和曹操错失益州真的有关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7:08:52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张松献地图的故事吧?其情节大概是这样的:

曹操兵败赤壁后,西伐韩遂、马超,取得大胜。不料此时的益州牧刘璋因和汉中的张鲁是死敌,当听说张鲁欲兴兵取川的消息时,忙派张松出使许都,向曹操示好,意在劝说曹操兴兵取汉中,使张鲁“拒敌不暇,何敢复窥蜀中”。

张松是个很自负、又很不守道义的人。在他看来,昏弱的刘璋是守不住四川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它献给曹操,也可以为自己争取一个好的政治前途。然而张松这个人的性格极其自负,他在言语上十分傲慢,引得曹操很不满,几乎杀了他以泄愤。

为什么曹操这么反感他呢?说白了就是此时的曹操已占据整个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自我膨胀的了不得!这一来他就为自己的短视行为付出了代价,逼张松献地图给刘备,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僵持局面。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果真像罗贯中的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么?我觉得未必。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三国演义》中的张松出使到许都的事情发生在曹操战败马超之后。实际上呢?据《资治通鉴》,张松去许都的时间当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据荆州,赶跑了刘备,正准备南下渡江攻孙吴的时机——也就是赤壁之战前。

这个时间段有什么意义么?当然有意义。因为此时曹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平定东吴,灭亡刘备,这样一来,益州和汉中也可以唾手而得,西凉再平定的话,全国基本上就统一了。这应当就是曹操“不复存录松”的主要原因吧?

二.如果伐东吴不能成功的话,张松即使有所谓的“地图”,曹操也用不上。为什么呢?因为东吴和刘备联手抗曹,控制了荆州以南的地区,曹操怎么可能南下江陵,再溯长江入蜀呢?

三.当时的曹操还没有完全平定北方,韩遂和马超时刻都威胁着曹操的身后,一旦伐吴失败的话,曹操退回北方,再转战关中,实为安定后方,徐图统一的妙招,事实上曹操后来也是这么做的。

这里再多说几句,联系后来曹操的西征,除了安定北方的考虑外,我想曹操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先取关中和西凉,消灭马超的势力。再伐张鲁,以汉中作为跳板,南下定益州!这样的话,曹操也可以在伐吴失败的情况下仍有图益州的可能性。由此看来,小说中的刘璋为防张鲁入蜀,请曹兵入汉中的想法简直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的败着,刘璋就算看不到这一层,蜀中的能人们也瞅不明白么?

既然如此,曹操录不录张松,对拿下益州又有什么实际的影响呢?除非刘璋在曹操伐吴的时候肯东下长江配合曹军——以刘璋的暗弱,这是想都不要想的事!

所以我觉得,把曹操怠慢张松,视为曹操没能拿下益州,进而导致三国分裂局面的形成的说法是不可取的。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张松献地图的故事吧?其情节大概是这样的:

曹操兵败赤壁后,西伐韩遂、马超,取得大胜。不料此时的益州牧刘璋因和汉中的张鲁是死敌,当听说张鲁欲兴兵取川的消息时,忙派张松出使许都,向曹操示好,意在劝说曹操兴兵取汉中,使张鲁“拒敌不暇,何敢复窥蜀中”。

张松是个很自负、又很不守道义的人。在他看来,昏弱的刘璋是守不住四川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它献给曹操,也可以为自己争取一个好的政治前途。然而张松这个人的性格极其自负,他在言语上十分傲慢,引得曹操很不满,几乎杀了他以泄愤。

为什么曹操这么反感他呢?说白了就是此时的曹操已占据整个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自我膨胀的了不得!这一来他就为自己的短视行为付出了代价,逼张松献地图给刘备,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僵持局面。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果真像罗贯中的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么?我觉得未必。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三国演义》中的张松出使到许都的事情发生在曹操战败马超之后。实际上呢?据《资治通鉴》,张松去许都的时间当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据荆州,赶跑了刘备,正准备南下渡江攻孙吴的时机——也就是赤壁之战前。

这个时间段有什么意义么?当然有意义。因为此时曹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平定东吴,灭亡刘备,这样一来,益州和汉中也可以唾手而得,西凉再平定的话,全国基本上就统一了。这应当就是曹操“不复存录松”的主要原因吧?

二.如果伐东吴不能成功的话,张松即使有所谓的“地图”,曹操也用不上。为什么呢?因为东吴和刘备联手抗曹,控制了荆州以南的地区,曹操怎么可能南下江陵,再溯长江入蜀呢?

三.当时的曹操还没有完全平定北方,韩遂和马超时刻都威胁着曹操的身后,一旦伐吴失败的话,曹操退回北方,再转战关中,实为安定后方,徐图统一的妙招,事实上曹操后来也是这么做的。

这里再多说几句,联系后来曹操的西征,除了安定北方的考虑外,我想曹操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先取关中和西凉,消灭马超的势力。再伐张鲁,以汉中作为跳板,南下定益州!这样的话,曹操也可以在伐吴失败的情况下仍有图益州的可能性。由此看来,小说中的刘璋为防张鲁入蜀,请曹兵入汉中的想法简直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的败着,刘璋就算看不到这一层,蜀中的能人们也瞅不明白么?

既然如此,曹操录不录张松,对拿下益州又有什么实际的影响呢?除非刘璋在曹操伐吴的时候肯东下长江配合曹军——以刘璋的暗弱,这是想都不要想的事!

所以我觉得,把曹操怠慢张松,视为曹操没能拿下益州,进而导致三国分裂局面的形成的说法是不可取的。
刘备是给了张松和法正亿万金钱才拉到这俩内奸。
就算是三国演义里,曹操灭了张鲁平汉中后,司马懿和刘晔也曾提出要他趁势南下取益州,结果曹操自己没同意。
开放寨观战团 发表于 2011-8-11 20:13
就算是三国演义里,曹操灭了张鲁平汉中后,司马懿和刘晔也曾提出要他趁势南下取益州,结果曹操自己没同意。
曹操没同意的原因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有所阐述,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当时曹操面临的阵营内部的问题远比对付刘备孙权的问题严重棘手。
曹操没同意的原因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有所阐述,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当时曹操面临的阵营内部的问题远比对付刘备孙权的问题严重棘手。


回楼上两位:

灭马超后本可以伐汉中的,但曹操出于内部之乱的原因半途而废了,就在这一时期,他还准备伐吴,可能是牵制江东的考虑吧?

等到刘备占据益州后,曹操才出兵灭张鲁,司马懿和刘晔的主意曹操没采纳,未必是“得陇望蜀”的解释能搪塞的,恐怕还是曹操觉得刘璋败亡后,马上出兵攻刘备的益州是毫无把握的事情,不如稳守汉中,经营好北方,再慢慢找机会了。当然,汉中最后也丢了,曹操统一的脚步也就暂时停止了。

回楼上两位:

灭马超后本可以伐汉中的,但曹操出于内部之乱的原因半途而废了,就在这一时期,他还准备伐吴,可能是牵制江东的考虑吧?

等到刘备占据益州后,曹操才出兵灭张鲁,司马懿和刘晔的主意曹操没采纳,未必是“得陇望蜀”的解释能搪塞的,恐怕还是曹操觉得刘璋败亡后,马上出兵攻刘备的益州是毫无把握的事情,不如稳守汉中,经营好北方,再慢慢找机会了。当然,汉中最后也丢了,曹操统一的脚步也就暂时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