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农定律”与新闻失真,兼回答本版贴“如何辨别真假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56:23


原标题:东失信息真,西归事件本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2f7a59a68a49c0c5


      最近,《环球时报》对“求真”很感兴趣。去年12月17日的社评《求真,中国社会打了多少折扣》说:“中国知识分子尤其应当把‘真’放在善和美之上,不能把价值判断作为观察一切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今年3月10日的社评《对信息失真做一次集体反思》,谈了崔永元因在政协会议误引美国手机费而道歉的事,强调说:“我们主张的是,把‘真实’放在所有利益和价值之上,让求真永远处于中国社会至高无上的位置。”本文就是响应号召,为《环球时报》提出的“集体反思”贡献一己之知。

    信息失真的问题,在理论上,六十三年之前就已经被美国数学家克劳德·香农(题头图)解决了。香农被尊被信息论之父和信息革命之祖,今年是他去世十周年。1948年,香农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通信的一种数学理论》,就此奠定信息论基础。论文的主要设想,后来被称作“香农定律”的,用大白话讲是这样的:即使传播渠道噪声很大,信息通过时很容易被歪曲,几乎没有失真的传播仍然是可能的——关键是提供一些“冗余信息”,让接收者可以核对复原真实信息

    比如,要传播英文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用七个比特(信息单位,取值0或1)足够了。但实际传播时一个字母用一个拜特,即八个比特。这第八个比特就是冗余信息,表示另外七个比特之和的奇偶性,用作校对。如果接收方发现那七个比特之和为奇数,但冗余比特指明和数应为偶数,接收方就知道这个拜特表示的字母在传播中失真了,立即要求发送方再传一次。

    严格地讲,香农定律关心的,只是是信息的形式,而不是内容。但具体计算与选用语言的统计性质有关。美国科普作家詹姆斯·格莱克在《信息:历史、理论和“洪流”》(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一书中,举了个用冗余信息准确传递内容的有趣例子。

    紊革时有个舞剧《赤道战鼓》,表现非洲黑兄弟在毛择东思想指引下和殖民者作斗争。陶金虎同志在清华文艺宣传队时曾参与演出。非洲黑人部落能用鼓声在丛林中传播信息。当地人的语言和汉语一样,是有音调的。但他们只有两种音调,高音和低音。所谓鼓语,就是击鼓打出口语音调。没有元音,没有辅音,只有高低音调,信息失真如此之大,怎么传达语意?——加冗余信息。丈夫在森林中打猎,妻子要他回家,单说“某某你回家吃饭”,鼓语太模糊,其音调有多种解释。妻子要打成很长的句子,“某某你啊部落的雄狮回来吃饭吧吃饭吧回到盖着铝皮的小屋里美丽的妻子在等你回来啦回来啦”,丈夫听到就回家了。平均而言,鼓语要打成口语的八倍长,听者就能相当准确地知道鼓语的意思。

    香农定律可以启发我们改善人际关系技巧。电话有噪声,对方没听清你的意思,很多人会重复一遍。重复到第三次,喉咙就高起来了。更好的做法,是提供可以互相印证的更多信息,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同样的意思。比如,将一个关键动词换成同义词。这样,对方通过拼凑校正,就比较容易提取真实信息。同时,你也可以把心思放在寻求更清晰的表达,而不是发火。

    如果你是没有听清楚的接收方呢?可以要求对方再说一次。另一个办法是作个大致猜测,让对方解释,令对方提供冗余信息。

    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信息论的思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媒体在世界上有这么广泛的欺骗性。就连国内也有不少人,从小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却宁愿相信立场错误的西方媒体,也不肯相信政治正确的主旋律。如果像《环球时报》讲的那样,“把‘真实’放在所有利益和价值之上”,那么,科学地讲,西方媒体确实信息失真比较小。

    原因有三。第一是多家报纸竞争。美国人讲笑话,说统治美国的人(经济精英)读《华尔街日报》,自以为统治着美国的人(政治精英)读《华盛顿邮报》,认为自己应该统治美国的人(文化精英)读《纽约时报》。即便真是如此,这三家报纸和形形色色的其他报纸,提供了足够的冗余信息,让读者自己参照校对。

    第二,即使只读一家报纸,报道里也有多种角度。按《纽约时报》社论的立场,他们可算是民主党的报纸。但是,如果共和党的“茶党”右翼在华盛顿举行反对奥巴马政府的集会,《纽约时报》的报道里,会有政府方面的反应,也一定会有“茶党”的反正府理由。来自不同角度的大量冗余信息,方便读者比较分析。

    第三,西方媒体的报道通常比较详细,包含大量细节。下一个结论很容易;细节是否支持结论,则是另一回事。冗余细节间的相互连锁,使得读者易于得出自己的判断。


    减少信息失真的关键,还不是强调传送方和传播渠道的高保真度——虽然这也很重要,这减轻了接收方的解读负担——因为传播中的失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美国当代媒体研究的鼻祖沃尔特·李普曼对记者常常陷入的误区有大量讨论。信息不失真的唯一办法,是提供冗余信息。

    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冗余信息的角度,什么时候信息最容易失真?出了点事,下道通知:一律刊登新花社通稿。而这类通稿又往往语焉不详。缺乏可供验证的冗余信息,如果通稿文字不幸失真,那就全国都失真了。

    后果是什么?《环球时报》建议“对信息失真做一次集体反思”的社评说得很对:“以往中国官方试图垄断信息,付出了公信力下降的沉重代价。”

原标题:东失信息真,西归事件本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2f7a59a68a49c0c5


      最近,《环球时报》对“求真”很感兴趣。去年12月17日的社评《求真,中国社会打了多少折扣》说:“中国知识分子尤其应当把‘真’放在善和美之上,不能把价值判断作为观察一切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今年3月10日的社评《对信息失真做一次集体反思》,谈了崔永元因在政协会议误引美国手机费而道歉的事,强调说:“我们主张的是,把‘真实’放在所有利益和价值之上,让求真永远处于中国社会至高无上的位置。”本文就是响应号召,为《环球时报》提出的“集体反思”贡献一己之知。

    信息失真的问题,在理论上,六十三年之前就已经被美国数学家克劳德·香农(题头图)解决了。香农被尊被信息论之父和信息革命之祖,今年是他去世十周年。1948年,香农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通信的一种数学理论》,就此奠定信息论基础。论文的主要设想,后来被称作“香农定律”的,用大白话讲是这样的:即使传播渠道噪声很大,信息通过时很容易被歪曲,几乎没有失真的传播仍然是可能的——关键是提供一些“冗余信息”,让接收者可以核对复原真实信息

    比如,要传播英文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用七个比特(信息单位,取值0或1)足够了。但实际传播时一个字母用一个拜特,即八个比特。这第八个比特就是冗余信息,表示另外七个比特之和的奇偶性,用作校对。如果接收方发现那七个比特之和为奇数,但冗余比特指明和数应为偶数,接收方就知道这个拜特表示的字母在传播中失真了,立即要求发送方再传一次。

    严格地讲,香农定律关心的,只是是信息的形式,而不是内容。但具体计算与选用语言的统计性质有关。美国科普作家詹姆斯·格莱克在《信息:历史、理论和“洪流”》(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一书中,举了个用冗余信息准确传递内容的有趣例子。

    紊革时有个舞剧《赤道战鼓》,表现非洲黑兄弟在毛择东思想指引下和殖民者作斗争。陶金虎同志在清华文艺宣传队时曾参与演出。非洲黑人部落能用鼓声在丛林中传播信息。当地人的语言和汉语一样,是有音调的。但他们只有两种音调,高音和低音。所谓鼓语,就是击鼓打出口语音调。没有元音,没有辅音,只有高低音调,信息失真如此之大,怎么传达语意?——加冗余信息。丈夫在森林中打猎,妻子要他回家,单说“某某你回家吃饭”,鼓语太模糊,其音调有多种解释。妻子要打成很长的句子,“某某你啊部落的雄狮回来吃饭吧吃饭吧回到盖着铝皮的小屋里美丽的妻子在等你回来啦回来啦”,丈夫听到就回家了。平均而言,鼓语要打成口语的八倍长,听者就能相当准确地知道鼓语的意思。

    香农定律可以启发我们改善人际关系技巧。电话有噪声,对方没听清你的意思,很多人会重复一遍。重复到第三次,喉咙就高起来了。更好的做法,是提供可以互相印证的更多信息,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同样的意思。比如,将一个关键动词换成同义词。这样,对方通过拼凑校正,就比较容易提取真实信息。同时,你也可以把心思放在寻求更清晰的表达,而不是发火。

    如果你是没有听清楚的接收方呢?可以要求对方再说一次。另一个办法是作个大致猜测,让对方解释,令对方提供冗余信息。

    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信息论的思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媒体在世界上有这么广泛的欺骗性。就连国内也有不少人,从小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却宁愿相信立场错误的西方媒体,也不肯相信政治正确的主旋律。如果像《环球时报》讲的那样,“把‘真实’放在所有利益和价值之上”,那么,科学地讲,西方媒体确实信息失真比较小。

    原因有三。第一是多家报纸竞争。美国人讲笑话,说统治美国的人(经济精英)读《华尔街日报》,自以为统治着美国的人(政治精英)读《华盛顿邮报》,认为自己应该统治美国的人(文化精英)读《纽约时报》。即便真是如此,这三家报纸和形形色色的其他报纸,提供了足够的冗余信息,让读者自己参照校对。

    第二,即使只读一家报纸,报道里也有多种角度。按《纽约时报》社论的立场,他们可算是民主党的报纸。但是,如果共和党的“茶党”右翼在华盛顿举行反对奥巴马政府的集会,《纽约时报》的报道里,会有政府方面的反应,也一定会有“茶党”的反正府理由。来自不同角度的大量冗余信息,方便读者比较分析。

    第三,西方媒体的报道通常比较详细,包含大量细节。下一个结论很容易;细节是否支持结论,则是另一回事。冗余细节间的相互连锁,使得读者易于得出自己的判断。


    减少信息失真的关键,还不是强调传送方和传播渠道的高保真度——虽然这也很重要,这减轻了接收方的解读负担——因为传播中的失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美国当代媒体研究的鼻祖沃尔特·李普曼对记者常常陷入的误区有大量讨论。信息不失真的唯一办法,是提供冗余信息。

    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冗余信息的角度,什么时候信息最容易失真?出了点事,下道通知:一律刊登新花社通稿。而这类通稿又往往语焉不详。缺乏可供验证的冗余信息,如果通稿文字不幸失真,那就全国都失真了。

    后果是什么?《环球时报》建议“对信息失真做一次集体反思”的社评说得很对:“以往中国官方试图垄断信息,付出了公信力下降的沉重代价。”
环球时报?求真?

你是在讽刺ZXB么?
好文章~~~~~·

收藏了!!!!

——————————

渠道要多

信息要全
有一定的理由,作为信息的一种,楼主提供的内容,我们也要用楼主提供的方法去看。
呵呵呵,,, 有兴趣的不妨去看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没看出来。。。cnn瞎说的太多了。。
注重分析就是了
很有意思的文章,学习下。
所谓兼听则明嘛
单纯的信息传递冗余有用,但是有人专门混淆是非时,还要看话语权在谁手里。
舆论阵地是不能丢失的。
话语权到底是该控制呢还是放开?这事仁和智会有不同的解毒。
说了半天没说到点子上。

A,B,C三个信息源头加工的信息全部错误的情况下,三条互为冗余的信息仅仅增加了接收者验证的负担,而无法确保得到正确的消息。所以我认为保证源头对信息处理的正确性是公共信息传播的重点。让所有的人都花几倍的时间来处理冗余校验是极端浪费社会资源的信息处理方法。

至于电话噪音之类的,实在不着边际,相当于容易污损的报纸换成短信或电邮新闻,有雪花的模拟电视系统换成清晰的数字电视系统。给你打电话的人,要对你说一句假话,用什么通讯纠错方式也不会得到本质上为真的信息。
kikashine 发表于 2011-4-30 19:28

应该说这篇文章本身就很有cnn之类的范,提供似是而非的例子,而把问题的关键偷偷藏起来。
作者是谁,很难想象一个文科生会懂得“香农定律”,信息传播的速度不可能超越带宽(信道),设置校验码以增加抗噪性,整个理论谈的都是单一信道,有的是请求、应答、验证,和多媒体竞争没看出可比性。
西方都只有治理小规模的社会结构的经验和能力。而中国是早已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成功统治一个大国的核心要素。

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永远统一不了世界,干脆就否认世界统一的可行性。却希望教导我们去走他们那不停崩溃的死胡同。
渠道再多也没用,要知道,“偏听偏信”这个词已经存在很久了。
说还说去还不都是些私货。
说到底,也是帮人洗地的。
flyacht 发表于 2011-4-30 19:13

    没错,讲的其实就是话语权问题,不能一言堂, 一言堂哪怕处于好意,一定会变成失真的元凶。

   你能拐回一言堂真是服了你受的熏陶之强大,和人类理性之懒惰。
mmgm 发表于 2011-4-30 21:25

中国政府永远是政令不出中南海,永远一放就乱一抓就死,于是从本位视角越发不信任地方和屁民。既不信任唯有自拥,越发不认为有一种权力分散自治的可能。

自大一点就是个臭。这个世界何时有过全知全能的个人和组织,更没有能代表所有人利益的组织,但是我听说过旅鼠。
接收方有能力分辨验证码 设置校验位才有用啊
网上跟屁虫太多了
飘飘然飘飘然 发表于 2011-5-2 23:34


    这才是关键。
西方的很多社会经济理论最大的问题就是“某某人”假设,

例如:经济人用来解释经济活动,
政治理性人用来设计宪政制度。
还有这个所谓“信息人”来说明新闻自由。

实际上这些“人”都是不存在的。
人性的特征是“非理性”和“理性”的结合,“非理性”的部分制约理性。
建立在这些假设之上的理论因为其表面的完美逻辑显得特别有欺骗性。
YESorNO 发表于 2011-5-2 11:59


    中南海都没有能力掌握全局,你通过所谓自由的新闻就能知道全局?

西方理论最大的软肋就是那个所谓的“理性人”根本就不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社会经济理论无论怎么折腾,也不可能把问题说明白,只有靠各种偏见互相制衡。
康师傅一统 发表于 2011-4-30 19:10


    从冗余信息的角度,什么时候信息最容易失真?出了点事,下道通知:一律刊登新花社通稿。而这类通稿又往往语焉不详。缺乏可供验证的冗余信息,如果通稿文字不幸失真,那就全国都失真了。



哈哈哈,正是如此;

但政府这个家长、保姆,替我们思考了。。。

给的东西都是过滤的。。。


这也就怪不了我们的羊群效应,跟风和传谣了
康师傅一统 发表于 2011-4-30 19:10


    从冗余信息的角度,什么时候信息最容易失真?出了点事,下道通知:一律刊登新花社通稿。而这类通稿又往往语焉不详。缺乏可供验证的冗余信息,如果通稿文字不幸失真,那就全国都失真了。



哈哈哈,正是如此;

但政府这个家长、保姆,替我们思考了。。。

给的东西都是过滤的。。。


这也就怪不了我们的羊群效应,跟风和传谣了


完全受控的媒体对社会的发展是零作用
完全不受控制的媒体对社会的发展却是负作用

如何控制媒体企业利用其话语权为其自身谋取私利,是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完全受控的媒体对社会的发展是零作用
完全不受控制的媒体对社会的发展却是负作用

如何控制媒体企业利用其话语权为其自身谋取私利,是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