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求教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介绍或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28:25
唐宋元明那个时代我国的造船是什么水准和样子?
下七洋果真有那么巨大的木质宝船?

哪位大大有资料或能讲解讲解,超大以前若有讨论过,给个地址也好

唐宋元明那个时代我国的造船是什么水准和样子?
下七洋果真有那么巨大的木质宝船?

哪位大大有资料或能讲解讲解,超大以前若有讨论过,给个地址也好

CHE贵宾有个帖子,讲仿郑和古船工程。老夫找不到
据说很NX
《现代舰船》A有一个专栏叫做《绘本船舶的历史》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舰船的历史发展图鉴
电子版的网址在这里
http://wuxizazhi.cnki.net/MagaList/XDJC.html
美中不足,这个没有图全文字版,我买的杂志都是有插图的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目前一个权威都没有,所以那些资料也不可尽信
该用户只能删除 发表于 2011-4-18 16:37


    仅供参考,还是可以借鉴的
我只说一句话,以前看11区的翻译贴看到的日本人的评价:“感觉中国古代都是开挂在发展文明!”
催眠术师 发表于 2011-4-18 14:32

现代人已经完全无法想象那些船是如何建造的。
你要明白一点,中国古人是不发展科技,而不是不能发展科技。

如果中国古人就发展科技,人类可能早就灭亡了。对中国的老祖宗,你要有充分的信心,他们的智慧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
emileqian1 发表于 2011-4-18 19:21


    你最后一句话很HKC
http://lt.cjdby.net/thread-642719-1-2.html

目前发现几个问题:

11米长的超级舵杆对应的是满排1000吨的船,这种船到清朝后期还存在。

现代复建大型中国帆船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技术,如果完全不采用肋骨的话,造大船不实际。

中式硬帆优点多,但难以做大,不适合大船。
以前在登州那里看过很多造船的技术资料,还有仿古模型
敬仰膜拜下祖先
che 发表于 2011-4-18 20:19

{:lei:}介个版权系偶的呀{:lei:}
资料缺失,现在的仿古貌似没有准确地权威资料,也是拼凑。
说实话。。找中国资料,还不如去当初宝船到过的海岸,看看有没有文字记述留下来。。
毕竟那时候中国是有意海禁,销毁过资料。。。
看che大那个帖子,靠风帆只有4节,在当时来说是怎么个标准阿。。按说速度应该有相应的描述吧,
从哪里到哪里走了多久。
http://lt.cjdby.net/thread-1019775-1-1.html

台南市政府打造了一艘仿郑成功古船。

建造流程详见官网:
http://pc01.tnta.tw/Traveling12-3/photo.htm

这个网站有一定的科普性。
redstorm 发表于 2011-4-18 23:00

      葡萄牙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卡蒙斯(Luiz Vaz da Camoes,又译贾梅士)在其1572年初版的不朽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Lusiadas,又译《葡国魂》)中写道:

    马丁斯用精通的阿拉伯语,
    半通不通与他们进行交谈。
    获悉有与我们一样的大船,
    在此处海域上下往来航行。
    他们从日出之地远远而来,
    沿海岸驶向南方然后返回。
    他们所居之地有一种人民,
    有同我们一样的白皙肤色。

  (路易斯.德.卡蒙斯:《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227页)

      这是描述1498年达-伽马的船队在莫桑比克得到的消息。“他们从日出之地远远而来”,显然是指中国。“沿海岸驶向南方然后返回”,说明中国船队曾沿东非海岸南行至莫桑比克,然后返回。事隔几代之后,郑和航海的事迹仍在当地人中流传,并传播给东来的葡萄牙人。看来,下西洋确实对南洋、印度洋以及后来的西方航海者产生过巨大影响。葡萄牙人的航海大舶在当时的西方是最先进的,当他们得知“有与我们一样的大船”时,其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

      历史天平的倾斜从此发生了逆转:

    勇敢的水手,威武的船队, (As Armas e os baroes assinalados,)
    告别了卢西塔尼亚的西部海岸, (Que, da Ocidental praia Lusitana,)
    横跨亘古渺无人迹的海洋, (Por mares nunca dantes navegados,)
    驶过了塔普罗巴纳岬角的水面。(Passaram ainda alem Taprobana.)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Em perigos querras esforcados,)
    超越了常人力量的极限, (Mais do que prometia a forca humana,)
    终于在遥远的异域兴邦立国,(E entre gente remota edificarem,)
    从此声名远播,万众景仰。(Novo Reino, que tanto sublimaram.)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第一章》)
che 发表于 2011-4-18 23:12


che 大N, 书包+历史+典故+洋文+诗词+···

redstorm 发表于 2011-4-18 23:03


    http://lt.cjdby.net/thread-411995-1-1.html

根据《郑和航海图》的航迹推算:

“东洛门内过,用庚申及坤申针,一更船平凤凰山,过南己山打水十三托,用坤未针,三更船取台山内过”——在中国沿海的航速是5至7节之间。

“官屿溜用庚酉针一百五十更,船收木骨都”。——从马尔代夫北部的环礁起航,航向262.5°,航行360小时即到达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跨越半个印度洋,平均航速4.7节。
我们一直宣扬的巨型宝船依据吗?还是野史。
感觉木船不可能那么大的啊。
其实我觉得三宝的船队大的也就是一两千吨的船吧。
zeiwang911 发表于 2011-4-18 17:35


    看到这句话,感慨万千啊
古代造船技术还是很先进的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是这样一个状态,某些领域很先进,但是缺门很多
催眠术师 发表于 2011-4-19 01:20
明末有建6000料的封舟去册封琉球,按照清水师400料战船排水量约280吨换算,6000料的船有4000吨的排水量。

个人认为郑和的1号宝船应该不小于这个水平,但是说超过1万吨貌似没有多少证据……
“空气”IA 发表于 2011-4-19 08:54
16世纪以前还是很牛的,但在明末被欧洲赶超…之后…中断了……
Redbee 发表于 2011-4-19 10:06


    1万吨那就太难了,要知道19世纪法国建造的,排水量为5800吨的,瓦尔密号就因为太大而不实用。
回复 24# Redbee


    我记得西欧18世纪中后期建造的大型风帆战列舰满载也就三四千吨的,
很多年前在"军事与泥巴"论坛看过非常详尽的一帖,图文并茂,可惜那论坛早关闭了.
催眠术师 发表于 2011-4-19 11:01
嗯,胜利号,3500吨。那个是量产的。明末肯定不能量产封舟,而且那也不是战舰

还有一个问题是“料”这个单位的变化,我不知道清朝的料是不是等于明朝的料,但明料比宋料要大不少(没记错的话是400=1000的关系)。清朝的长度、重量、容积单位较明朝变化都不大,我只能臆测“料”这个单位也没多大变化了。
emileqian1 发表于 2011-4-18 19:21


    古人不发展科技?求解
大地之灵 发表于 2011-4-19 16:00


    这个问题比较深层次。简单说:
人为什么要科技?
满足欲望。
欲望满足以后怎么样?
更大的欲望。

慢慢人就在越来越大的欲望中自我毁灭了。

中国古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
但是现在西方人搞科技欺压到我们头上,我们也不得不发展科技,领导世界。如果中国能够领导世界,是世界的福音。
大地之灵 发表于 2011-4-19 16:00
古代中国的文明远远领先于周边,影响国运的最大因素是内部和谐程度,而不是科技发展水平,所以封建王朝设计的制度倾向于将最聪明的人群引导去研究人文而不是科技,所以导致我们有技术无科学。
Redbee 发表于 2011-4-19 15:54


    而且胜利号那个重量好像是加上一百多门舰炮等的重量.
   保不齐计量单位有没有变化...以前看到一个哪个国家的船长在印度附近看到中国明朝的军舰,说是军舰不小,武器很有特色,但甲板结构不够坚固,无法承载多门重炮.
Redbee 发表于 2011-4-19 10:06

中国古代船只的“料”与现在意义上“吨”的换算复杂
也难以考证
但肯定不能等比例换算
波纳 发表于 2011-4-19 23:28


    请问料是啥意思?
料是我国古代船只排水量单位
料不是排水量,是船用来载人载货的容积,是古代计算船只租金和税收的单位

我的理解,他的作用类似于现代航海中的“容积吨”

至于料位与排水量的换算,和船型关系很大,这就好比现代船舶的容积吨也不能简单的换算为排水量一样。波纳说得对,简单的等比例换算是很不严谨的(但是本小白也不会别的方法……囧)
可惜我国古代历来对工程技术类的记载不多
波纳 发表于 2011-4-19 23:28

“料”是容积单位,不是重量单位。
历朝的单位是不一样的。
“两千料”指的是船的载重量不是排水量。
所以,宋朝的两千料和明朝的两千料大小不同,
两千料的内河船和远洋船的大小也不同。
回复 39# SeaBrown的马甲

是的
料是容积单位

就像“石”一样,很多时候也被当作重量单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