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海军第一支轰炸机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23:15
  一场声势浩大的海上阅兵正在黄海胶州湾海域展开。一架大型轰炸机呼啸着朝检阅台飞驰而来。广播员解说道:“这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600公里,按预定时间,一秒不差准时到达……”检阅台上,一位高级将领扫了一眼手上的军用计时表,纠正广播员的解说:“相差一秒”。他说,飞这么远的距离,穿过雷区、雨区、大雾、霾层,仅差一秒,真是奇迹!

  这时,坐在检阅台上的****主席站起来,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久久凝视着这一高速通过的雄鹰群……

  这个雄鹰群的带队长机,就是“海军功勋飞行员”、人民海军第一支飞行部队──海军航空兵某团团长陈威。

  1953年11月3日,周恩来总理曾在上海长江口的园圈沙海域,视察和检阅了这支刚刚组建的人民海军第一支飞行部队。检阅完毕,周恩来总理欣然为海空第一师题词嘉勉:“加强训练,提高技术,为巩固祖国的海防而努力!”

  隆冬的一天,某大国导弹巡洋舰窜入我南海进行侦察、挑衅活动。该舰十分狡猾,伪装成商船,沿海南岛东侧北上,侵入我广东附近领海。该团所在师的作战指挥组接到上级命令,出动一批两架某型轰炸机,对该舰实施航空侦察!

  师作战指挥组决定由所属团队的王珍才团长和中队长韩宝录各率一个机组执行这次任务。16时30分,王珍才、韩宝录机组双机编队起飞,直飞预定搜索海区。经临空观察证实,头三条船都是民用船只,第四条就是要找的那艘导弹巡洋舰!他迅速对机组做好协同,决定先从一个侧面进入。王珍才驾机一个侧转,只听航空照相机“嚓嚓嚓”几声响──瞬间完成了对左舷方向的侦察拍摄。这时,伪装的巡洋舰突然撕去了它“商船”外衣、露出狰狞面目:一阵亮光,箭似地从王珍才眼前掠过,接着便是啪啪几声鸣叫……

  “还用信号弹警告我?有种的你就给我动真格的!”王珍才义愤填膺。只见王珍才猛一拉杆,飞机顷刻间跃入云端。两秒钟后,王珍才巧妙地利用一块云顺手推杆,对准巡洋舰的右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了个俯冲。等巡洋舰反应过来了,王珍才早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航空拍摄,再次跃入云层、踏上了返航归程。

  第二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根据海军提供的情报,对该国霸权行径提出了强烈抗议和抨击,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事后,上级一位首长谈到这次侦照时说:“这个‘骨头’可不好啃呐!我们装备落后,对方巡洋舰的防空武器又那么强,实施侦照的距离又那么近,我当时真为我们的飞机捏了一把汗。没想到,王珍才他们任务完成得那么出色。”

  有人说,飞行是冒险者的事业。“海军功勋飞行员”陈威却说:“这话只讲对了一半。飞行,首先应是守硬规矩、守铁规矩者的事业。”飞行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它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有着严格的生长周期,任何揠苗助长都是不尊重科学的行为。轻者浪费训练资源;重者机毁人亡。

  陈威接任团长后,制定了一条铁规矩:谁不按法规办事,轻则在全体空勤大会上做检查,重则处分、降级,谁都不能例外。就是*这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执法,这个团已连续25年保证安全,在战斗部队中创海军航空兵之最,并被荣记集体二等功。25年来,飞行人员共排除大的空中险情37起,11人次在安全上荣立二等功。自1996年以来,连续3年被海军航空兵部树为“优质安全飞行团”。

  1994年,该团刚刚完成新编制调整,便从苏中平原挥师数千里,整建制飞赴东海前哨某机场,苦练海上飞行课目。

  海上超低空是所有飞行课目中难度最大的一个。这种飞行,雷达难以捕捉目标,通信联络困难,训练的组织指挥更难以把握,全*飞行员过硬的仪表技术和准确的操纵动作。如遇大风,海面卷起的巨浪就像是一座座运动的小山,给飞行员以巨大心理压力。更可怕的是,海上识别天、海交界线非常难,飞行高度越低,视距越短,一眼望去,上下都是海水,天海难分。暗夜飞行,上下一片漆黑;月夜飞行,星星和月亮在海里的倒影使飞行员真假难辨,稍一错觉,便会酿成不堪设想的恶果。

  国际航空界把100米以下的超低空飞行,特别是海上超低空飞行视为“界点”和“高峰”。实施超低空训练的前一天晚上,老天像是有意要跟他们作对:黑压压的积云从四周一齐向机场所在空域袭来。不一会儿,天空中又飘起了小雨。半夜里,气象值班员感到心中没底,就去问指挥员,明天的训练计划要不要取消?“取消?这个课目在我们机场飞不了,外训又隔几年才能轮到一次,我们必须珍惜每一个飞行日!”时任团长的指挥员李凤友把话说得连一点余地都没有。

  第二天,气象条件刚刚具备,一颗绿色信号弹便腾空而起。李团长第一个驾机升空,不到10分钟便飞抵训练空域。李团长所驾的某型轰炸机在海上飞行的操作难度远远大于歼击机,这种飞机体积大、机动性差,飞行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机组三个成员高度协同,三个人中只要有一个出现“闪失”,就会“全盘皆输”。这个空域所处的海区属于某海湾的喇叭口,风大浪高,海云说来就来,气候变化无常。连常住该机场的兄弟单位都很少在这个空域进行训练。

  李团长协同机组驾着他的战鹰穿云破雾,一路低飞,“我今天就要看看这里到底能飞多放低”。150米、120米、100米、90米、85米……在他们的默契配合下,李团长最后把飞机下降到74米!事后,航空工程部门的人说,该型轰炸机在这么老旧的情况下,飞到了最低飞行高度的极限。

  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李团长带领他的团队在这个险象环生的空域里完成了海上超低空、海上拖靶、海上轰炸等近10个高难课目的训练,使团队整体战斗力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

  近年来,海空第一师的传人们在装备老旧的情况下,共参加海军、舰队组织的重大军事演习十几次,执行总部、海军下达的航空侦照任务20余次,次次圆满完成任务。一场声势浩大的海上阅兵正在黄海胶州湾海域展开。一架大型轰炸机呼啸着朝检阅台飞驰而来。广播员解说道:“这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600公里,按预定时间,一秒不差准时到达……”检阅台上,一位高级将领扫了一眼手上的军用计时表,纠正广播员的解说:“相差一秒”。他说,飞这么远的距离,穿过雷区、雨区、大雾、霾层,仅差一秒,真是奇迹!

  这时,坐在检阅台上的****主席站起来,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久久凝视着这一高速通过的雄鹰群……

  这个雄鹰群的带队长机,就是“海军功勋飞行员”、人民海军第一支飞行部队──海军航空兵某团团长陈威。

  1953年11月3日,周恩来总理曾在上海长江口的园圈沙海域,视察和检阅了这支刚刚组建的人民海军第一支飞行部队。检阅完毕,周恩来总理欣然为海空第一师题词嘉勉:“加强训练,提高技术,为巩固祖国的海防而努力!”

  隆冬的一天,某大国导弹巡洋舰窜入我南海进行侦察、挑衅活动。该舰十分狡猾,伪装成商船,沿海南岛东侧北上,侵入我广东附近领海。该团所在师的作战指挥组接到上级命令,出动一批两架某型轰炸机,对该舰实施航空侦察!

  师作战指挥组决定由所属团队的王珍才团长和中队长韩宝录各率一个机组执行这次任务。16时30分,王珍才、韩宝录机组双机编队起飞,直飞预定搜索海区。经临空观察证实,头三条船都是民用船只,第四条就是要找的那艘导弹巡洋舰!他迅速对机组做好协同,决定先从一个侧面进入。王珍才驾机一个侧转,只听航空照相机“嚓嚓嚓”几声响──瞬间完成了对左舷方向的侦察拍摄。这时,伪装的巡洋舰突然撕去了它“商船”外衣、露出狰狞面目:一阵亮光,箭似地从王珍才眼前掠过,接着便是啪啪几声鸣叫……

  “还用信号弹警告我?有种的你就给我动真格的!”王珍才义愤填膺。只见王珍才猛一拉杆,飞机顷刻间跃入云端。两秒钟后,王珍才巧妙地利用一块云顺手推杆,对准巡洋舰的右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了个俯冲。等巡洋舰反应过来了,王珍才早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航空拍摄,再次跃入云层、踏上了返航归程。

  第二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根据海军提供的情报,对该国霸权行径提出了强烈抗议和抨击,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事后,上级一位首长谈到这次侦照时说:“这个‘骨头’可不好啃呐!我们装备落后,对方巡洋舰的防空武器又那么强,实施侦照的距离又那么近,我当时真为我们的飞机捏了一把汗。没想到,王珍才他们任务完成得那么出色。”

  有人说,飞行是冒险者的事业。“海军功勋飞行员”陈威却说:“这话只讲对了一半。飞行,首先应是守硬规矩、守铁规矩者的事业。”飞行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它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有着严格的生长周期,任何揠苗助长都是不尊重科学的行为。轻者浪费训练资源;重者机毁人亡。

  陈威接任团长后,制定了一条铁规矩:谁不按法规办事,轻则在全体空勤大会上做检查,重则处分、降级,谁都不能例外。就是*这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执法,这个团已连续25年保证安全,在战斗部队中创海军航空兵之最,并被荣记集体二等功。25年来,飞行人员共排除大的空中险情37起,11人次在安全上荣立二等功。自1996年以来,连续3年被海军航空兵部树为“优质安全飞行团”。

  1994年,该团刚刚完成新编制调整,便从苏中平原挥师数千里,整建制飞赴东海前哨某机场,苦练海上飞行课目。

  海上超低空是所有飞行课目中难度最大的一个。这种飞行,雷达难以捕捉目标,通信联络困难,训练的组织指挥更难以把握,全*飞行员过硬的仪表技术和准确的操纵动作。如遇大风,海面卷起的巨浪就像是一座座运动的小山,给飞行员以巨大心理压力。更可怕的是,海上识别天、海交界线非常难,飞行高度越低,视距越短,一眼望去,上下都是海水,天海难分。暗夜飞行,上下一片漆黑;月夜飞行,星星和月亮在海里的倒影使飞行员真假难辨,稍一错觉,便会酿成不堪设想的恶果。

  国际航空界把100米以下的超低空飞行,特别是海上超低空飞行视为“界点”和“高峰”。实施超低空训练的前一天晚上,老天像是有意要跟他们作对:黑压压的积云从四周一齐向机场所在空域袭来。不一会儿,天空中又飘起了小雨。半夜里,气象值班员感到心中没底,就去问指挥员,明天的训练计划要不要取消?“取消?这个课目在我们机场飞不了,外训又隔几年才能轮到一次,我们必须珍惜每一个飞行日!”时任团长的指挥员李凤友把话说得连一点余地都没有。

  第二天,气象条件刚刚具备,一颗绿色信号弹便腾空而起。李团长第一个驾机升空,不到10分钟便飞抵训练空域。李团长所驾的某型轰炸机在海上飞行的操作难度远远大于歼击机,这种飞机体积大、机动性差,飞行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机组三个成员高度协同,三个人中只要有一个出现“闪失”,就会“全盘皆输”。这个空域所处的海区属于某海湾的喇叭口,风大浪高,海云说来就来,气候变化无常。连常住该机场的兄弟单位都很少在这个空域进行训练。

  李团长协同机组驾着他的战鹰穿云破雾,一路低飞,“我今天就要看看这里到底能飞多放低”。150米、120米、100米、90米、85米……在他们的默契配合下,李团长最后把飞机下降到74米!事后,航空工程部门的人说,该型轰炸机在这么老旧的情况下,飞到了最低飞行高度的极限。

  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李团长带领他的团队在这个险象环生的空域里完成了海上超低空、海上拖靶、海上轰炸等近10个高难课目的训练,使团队整体战斗力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

  近年来,海空第一师的传人们在装备老旧的情况下,共参加海军、舰队组织的重大军事演习十几次,执行总部、海军下达的航空侦照任务20余次,次次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