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下聚变堆出现之后可能的衍生科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2:44:02
<br /><br />最近在看《三体》,呵呵,可能是我10年来读到的最有思想的科幻小说了。虽然我发现整个科技界似乎对聚变都比较悲观,但是我对聚变堆还是比较乐观的,就像三体小说里写的,如果任由失败主义横行,就是注定的灭亡。我们要乐观和有激情,有些东西一旦悲观,是永远做不出来。就像现在航天的明显退步。

基于现有技术和在研发技术,讨论几个聚变堆应用之后的可能出现的几个衍生科技产品。

1 先进行星级推进系统:聚变堆+等离子发动机,原理是使用聚变堆的产物,用磁场加速,高速喷射氦原子蒸汽,反推飞船前进。这个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工程上也不是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可以把聚变堆聚变产生的氦原子以超过光速1/2的速度喷射出,从而达到有工质推进器效率的极致。可以轻易把一艘千吨级的飞船加速到光速的1/100-1/10,而一次注入的燃料可以使飞船飞行数年-数十年。通过此种技术,人类可以实现在太阳系内旅行,甚至以此为基础建造庞大的世代飞船进行星系间移民。

2 大型天地运输系统:聚变堆+电动机+等离子发动机+纳米线,天地电梯的难度很大,而且运载量有限,但是不失为最经济的手段。但是目前科技能达到的可行的方案,还是建造一个悬浮于10-20公里高空中的等离子飞船发射基地,这个基地通过多个巨大的多囊的氦气球和电动机驱动的螺旋桨提供动力和操控,由聚变堆提供稳定而巨大的能量支持,还有足够的氦气储备和补充,可以在地面携带多艘等离子引擎的星际飞船,然后浮空,飘到赤道上空大气边缘20公里高度,调整方向,利用最大的地球自转速度发射飞船,这样的发射方式基于现有科技是最经济,同时是可能发射吨位最大的。

3 封闭式自循环粮食工厂系统,聚变堆+特种LED发光器,在能源供给可靠的情况下,可以开发波长最合适的LED光源,修改粮食作物的基因使之与光源搭配,开发出一套仅需能量供应就可以最快速生长粮食的封闭式的系统,可以以20天-30天一季的速度快速生产大量粮食,而且可以做成模块化,可堆砌,不依赖外部光源和环境,在恶劣自然环境下也可生产,彻底解决耕地、人口、环保的系列问题。而且模块化的工厂可以携带入太空和世代飞船上。
<br /><br />最近在看《三体》,呵呵,可能是我10年来读到的最有思想的科幻小说了。虽然我发现整个科技界似乎对聚变都比较悲观,但是我对聚变堆还是比较乐观的,就像三体小说里写的,如果任由失败主义横行,就是注定的灭亡。我们要乐观和有激情,有些东西一旦悲观,是永远做不出来。就像现在航天的明显退步。

基于现有技术和在研发技术,讨论几个聚变堆应用之后的可能出现的几个衍生科技产品。

1 先进行星级推进系统:聚变堆+等离子发动机,原理是使用聚变堆的产物,用磁场加速,高速喷射氦原子蒸汽,反推飞船前进。这个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工程上也不是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可以把聚变堆聚变产生的氦原子以超过光速1/2的速度喷射出,从而达到有工质推进器效率的极致。可以轻易把一艘千吨级的飞船加速到光速的1/100-1/10,而一次注入的燃料可以使飞船飞行数年-数十年。通过此种技术,人类可以实现在太阳系内旅行,甚至以此为基础建造庞大的世代飞船进行星系间移民。

2 大型天地运输系统:聚变堆+电动机+等离子发动机+纳米线,天地电梯的难度很大,而且运载量有限,但是不失为最经济的手段。但是目前科技能达到的可行的方案,还是建造一个悬浮于10-20公里高空中的等离子飞船发射基地,这个基地通过多个巨大的多囊的氦气球和电动机驱动的螺旋桨提供动力和操控,由聚变堆提供稳定而巨大的能量支持,还有足够的氦气储备和补充,可以在地面携带多艘等离子引擎的星际飞船,然后浮空,飘到赤道上空大气边缘20公里高度,调整方向,利用最大的地球自转速度发射飞船,这样的发射方式基于现有科技是最经济,同时是可能发射吨位最大的。

3 封闭式自循环粮食工厂系统,聚变堆+特种LED发光器,在能源供给可靠的情况下,可以开发波长最合适的LED光源,修改粮食作物的基因使之与光源搭配,开发出一套仅需能量供应就可以最快速生长粮食的封闭式的系统,可以以20天-30天一季的速度快速生产大量粮食,而且可以做成模块化,可堆砌,不依赖外部光源和环境,在恶劣自然环境下也可生产,彻底解决耕地、人口、环保的系列问题。而且模块化的工厂可以携带入太空和世代飞船上。


我看好第3点,这点绝不仅仅是解决了粮食问题,更是使人类的抗灾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神马小行星撞地球、大冰河期甚至更严重的神马灾难下人类靠这第3点都能生存下来了。

我看好第3点,这点绝不仅仅是解决了粮食问题,更是使人类的抗灾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神马小行星撞地球、大冰河期甚至更严重的神马灾难下人类靠这第3点都能生存下来了。
"太阳炉"钢蛋
即使是的第三点也不是容易的。
第三点不错,是个解决粮食问题的好办法。而且可以盖高楼,盖上100层,1亩地就能当成100亩用了。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都可以盖成粮食工厂,中国人口再添10倍也能轻松应付。

至于‘30天一季’则没必要。因为将来生物技术发展,肯定会把藻类基因改造,使它能产生口味适合的淀粉和蛋白质。生产是在培养槽的液态环境下高效连续进行。不用‘种’庄稼也不用‘收割’,完全真正意义的流水化生产。哦,一季的概念还有,不过改成生产周期合适。

改成藻类生产粮食能极大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水,而且没有植株高度限制,一层的房间里可以铺多层培养管道,土地利用效率还能翻番。中国人口就是在上面水平上再翻两番,也不用担心没饭吃了。

当然终极解决方案时直接化工合成多糖,这个能源和土地利用效率最高。不过口味可能不如生物合成的。
藻类生产会面临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口感和饮食习惯,还有缺乏相应的烹饪方法,还面临很大规模的种类筛查工作。而种粮食会简单很多,从商业角度考虑,产品不存在市场开发问题。现在蔬菜的无土栽培已经成熟,粮食的无土栽培主要问题就是能源和材料成本,如果聚变使能源成本大大下降,用高产水稻做无土栽培的全封闭工厂是很有前景的。可以大大提高人类生存能力。
期待钢铁侠~


藻类是要再加工的,就是小麦也要磨成粉不是,只要淀粉链形和蛋白质、脂肪成份含量近似就行。没有人会抓一把藻泥直接往肚子里塞。如果想吃大米饭,那就在相应淀粉品种后处理中加成型造粒工艺。

其实最好是在基因改造的时候,使藻类自己就能形成较大的营养胚囊,这样就不用团大米了。不管怎么说管道流动式的培养方法要比无土植株栽培在空间、能量和操作的利用效率上要高的多。

可控核聚变的大规模应用是在5、60年以后,那时的生物科技肯定比现在强一点。整出个面粉藻未必不可能。

藻类是要再加工的,就是小麦也要磨成粉不是,只要淀粉链形和蛋白质、脂肪成份含量近似就行。没有人会抓一把藻泥直接往肚子里塞。如果想吃大米饭,那就在相应淀粉品种后处理中加成型造粒工艺。

其实最好是在基因改造的时候,使藻类自己就能形成较大的营养胚囊,这样就不用团大米了。不管怎么说管道流动式的培养方法要比无土植株栽培在空间、能量和操作的利用效率上要高的多。

可控核聚变的大规模应用是在5、60年以后,那时的生物科技肯定比现在强一点。整出个面粉藻未必不可能。
空基补给平台(航空母机)
聚变反应堆如果缩小为直径一米作为的反应炉,刚大母就不再是神话。如果能缩小到1公分,终结者T800就会应运而生。
始终记得小时候看的那个《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老师的作品吧?),里面讲到的未来粮食生产方式,直接以最基本的物质原料合成,不记得具体是靠生物代谢还是什么方式了,原料就是水、CO2之类的东东,然后生产线的末端产出的就是淀粉,甚至是成形的珍珠米。
哇噻,要是这样,那就彻底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啦,什么房价啊,就不是问题咯~~~~
不知纳米技术能否成为一种解决之道?
在地球上造船再发射太浪费了,应该在月球轨道上搞个船坞,然后在月球采矿,以后可以在小行星带上搞船坞,把小行星带里的玩意用船拖出来....

反正有了聚变能,常规的能源就不用愁了....
镭射氢弹什么的会比实用的聚变堆早出来很多年
我以为3号中,技术不是太大问题,主要是成本问题,飞利浦正在推出新一代LED光源,我们完全可以现在就搞一个无土栽培的家庭农场,就是一个有程序控制的有光照的恒温箱嘛,加一个带泵的营养液循环通路,和养鱼也差不多,而且无公害,成本估计也就是一个高级鱼缸的价钱。按现有能耗计算,如果高产,成本也未必贵的离谱。可以形成一种流行趋势,每家在阳台上放3个,每个1立方米,2个种粮食,一个种菜。
    如果我们能够在30年内用上聚变能,确实可以摆脱农业对土地的占用。可以将现有人类生存空间扩展一个数量级。
清洁能源几乎无限供应,淡水也源源不断
塔里木、撒哈拉变绿洲是必然的了
franklin2005 发表于 2011-4-1 15:57


    根据热力学定律,所有能量最终会以热能形式出现。
如果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千倍,意味着排除的热能大千倍,想想夏天空调舒服了,空调排热口却更热了。地球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金星。
为加大排热速度,只有提升地球温度(K单位的),这两者是成正比的。

根据热力学定律估算,地球能承受的不过是200亿人,以及年人均用电量不会超过十万度(美帝现在是1.4万度电,另外加大约等于这么多电的汽油消费)。不会因为核聚变而改变。

我只看好第一点,太阳系内的科技探索。把一艘千吨级的飞船加速到光速的1/10,所需要的能源大约等于人类文明史以来到今天为止,全部的能源消费量。核聚变确实能承受这么大的能源,虽然地球热度不能承受,但是加速可以在地球以外,可以承受。但是太阳系内科技探索不需要这么高的速度。
1号中,简单的计算了一下,一艘2000吨级的星际探险飞船,如果以亚光速喷射氦原子,以1个g的加速度,大概30天左右就可以达到光速的1/10,而如果飞船准备1500吨的燃料(主要是氘氚通过聚变堆变成氦),这样的加速减速可以完成4次,正好满足一次往返航行所需。聚变引擎作为主引擎只负责加速和减速,可以用无工质的微波引擎在高速运动下做姿态调整引擎。
不过就是这样,我们飞到最近的恒星系也要42年啊.
在人类寿命的条件下,需要达到1/2光速, 这样往返大概共20年,每次加速减速需要177天,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继续展望用聚变堆做许多我们现在不敢想象的事情,刚刚想到的第4点:
4 综合人工天气系统 多组海面和大气浮动聚变堆+高效散热器+高效蒸发器:其实大气环流不过是个很简单的物理现象的集合,就是太阳晒在地面的温度会快速升高,而水面的温度升高慢,高温产生上升气流,形成高压。我们可以用多组海面的聚变堆浮动站局部加温海水,形成大量的水汽上升,然后用浮空的聚变堆携带淡水在干旱地区蒸发出大量的水雾,水雾会阻挡阳光,降低干旱地区的气压,而引导海面形成的水汽输送,当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就会形成人为的季风,浮空和海面的聚变堆的作用就是适当补充水汽和水雾,维持这个形成的人工水汽输送通道的稳定,这种人工驱动的水汽通道,需要停止的时候只需要关闭或转移走聚变堆,慢慢就会自然停止。
franklin2005 发表于 2011-4-1 15:57


电解水制氢氧,然后空天飞机当客机开
franklin2005 发表于 2011-4-1 15:57


电解水制氢氧,然后空天飞机当客机开
acoustics 发表于 2011-4-2 13:51
干嘛用电解制氢,多不经济。锂的沸点是1300多度,如果用熔融锂作导热介质,工作温度达到9百应该没什么问题,已经可以使实现热化学循环下的高温制氢,利用效率只怕比电解高,也省了增加发电机和汽轮机容量了。

电解水制氢氧,然后空天飞机当客机开
acoustics 发表于 2011-4-2 13:51


你似乎没看懂,这个基地上起飞的飞船都是用聚变等离子发动机驱动的,这个发动机比冲比氢氧化学发动机大几万倍,在赤道20公里高度,可以提供每秒460米的初始速度,6个G的加速度点火,大概2分钟多点,就以水平切线飞行的方式入轨了,氦气是大气的常规气体,氦气喷射引擎不会在大气层内形成太多污染。当然每次点火会很漂亮,亚光速喷射的氦原子拖尾会非常非常长,像条亮紫色的光线。
    用这个浮空船坞,主要原因是这种聚变等离子发动机不能在地面用,对地面的伤害力太大,时间太长,被喷射中的任何物体基本都相当于被加速器或者粒子炮直接击中,在赤道高空以切线入轨方式最合适,可以降低空气阻力,避免喷口意外伤害,节约燃料,同时可以提高引擎是用效率。
电解水制氢氧,然后空天飞机当客机开
acoustics 发表于 2011-4-2 13:51


你似乎没看懂,这个基地上起飞的飞船都是用聚变等离子发动机驱动的,这个发动机比冲比氢氧化学发动机大几万倍,在赤道20公里高度,可以提供每秒460米的初始速度,6个G的加速度点火,大概2分钟多点,就以水平切线飞行的方式入轨了,氦气是大气的常规气体,氦气喷射引擎不会在大气层内形成太多污染。当然每次点火会很漂亮,亚光速喷射的氦原子拖尾会非常非常长,像条亮紫色的光线。
    用这个浮空船坞,主要原因是这种聚变等离子发动机不能在地面用,对地面的伤害力太大,时间太长,被喷射中的任何物体基本都相当于被加速器或者粒子炮直接击中,在赤道高空以切线入轨方式最合适,可以降低空气阻力,避免喷口意外伤害,节约燃料,同时可以提高引擎是用效率。

你似乎没看懂,这个基地上起飞的飞船都是用聚变等离子发动机驱动的,这个发动机比冲比氢氧化学发动机大 ...
franklin2005 发表于 2011-4-2 14:45


等离子发动机的比冲高、推重比低,适合飞深空,火星木星随便去,但大气层内不如用化学或核热推进
阿凡达之类科幻片里面那种在轨道上停泊巨型星舰,用小型穿梭机从地面摆渡的模式比较合适

另外,亚光速喷射的氦原子拖尾+空气=核反应、放射性
你似乎没看懂,这个基地上起飞的飞船都是用聚变等离子发动机驱动的,这个发动机比冲比氢氧化学发动机大 ...
franklin2005 发表于 2011-4-2 14:45


等离子发动机的比冲高、推重比低,适合飞深空,火星木星随便去,但大气层内不如用化学或核热推进
阿凡达之类科幻片里面那种在轨道上停泊巨型星舰,用小型穿梭机从地面摆渡的模式比较合适

另外,亚光速喷射的氦原子拖尾+空气=核反应、放射性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1-4-2 14:20

900度就可以高温制氢?详解?
acoustics 发表于 2011-4-2 17:41

当然可以。热化学循环是利用几种热驱动化学反应耦合,形成闭合回路的过程。可以在比直接热分解水蒸气更低的温度下工作。这种循环种类多了去了,你自己仔细琢磨琢磨说不定也能找出一个来。当然实用性和效率未必最佳。典型的比如说IS循环和UT-3循环,查找有关高温气冷堆应用资料的时候,这类介绍不会少的。

IS(碘硫)循环的基本反应方程:
SO2+I2+2H2O=H2SO4+2HI
H2SO4=SO2+1/2O2+H2O
2HI=H2+I2
聚变堆出来意味着能源已经是可以进行挥霍的东西了。LZ的第3种封闭农场就是发扬的这种挥霍精神。
想挥霍的话,有大把机会可以挥霍。火星的定居点可以直接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造氧气,或者是进行大规模的海水淡化,还可以用抽水机把水硬给冲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去。
聚变能黄金时代的曙光啊,真是砸锅卖铁也要加快搞啊
大气层内使用离子推进发动机会死人的.....那个辐射....而且会电离空气,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
第三个目前日本已经在某些蔬菜上面使用了, 不过现在成本太高。

当核聚变到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这个担心了。
grandpos 发表于 2011-4-3 07:01
即便可控核聚变电站实现了,电能也不能随意挥霍。燃料费只是电能成本的一部分,就算是燃料免费,电价也不会为零。不过聚变打破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意义是非凡的,但挥霍和和浪费还是很花钱的。

楼房种菜不完全是可‘挥霍’能源的结果,促进它发展的还有一块是土地成本。

可控核聚变倒是有一大块还是可以挥霍的,那就是余热。现代发电系统的原理注定它只有不到一半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剩下的余热怎么用,基本是能生成一分钱算一分钱,随便挥了。
加来道雄童子在节目当中已经YY过了——利用受控核聚变激发X射线激光的死星。
hjfgcx 发表于 2011-4-2 12:29
我觉得结论可能有点问题.太阳辐射到地面的功率约为17万亿千瓦.约为全球能源消耗速度的3.5万倍.可见,人类排放的热量并不是地球发热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则比人类产生的热量要严重得多.当然我没有严格的计算,如果按200亿人,每人10千瓦的话,大约是太阳辐射的1%的强度.不知道这1%会有多大的影响,比起温室气体来哪个更强?地球200亿人难,100亿到是比较现实.不过每人10千瓦,已经非常牛比了.比美国的还高7倍.生产力已经不得了了.

我觉得结论可能有点问题.太阳辐射到地面的功率约为17万亿千瓦.约为全球能源消耗速度的3.5万倍.可见,人类排 ...
zjdyxd1 发表于 2011-4-4 08:43



很高兴有你这么认真的,我愿意讨论此事。   
你估算的是万分之0.3,我估算的是万分之四。我发现自己估算错了一位,应该是万分之0.4

你估算的能耗1%很好很正确。我们假定地球是黑体,服从黑体辐射。
这里有个热力学定律,是如果要散热功率提高1%,那么地球温度也要提高1%,考虑地球表面常年300K左右温度,则地球温度上升约3K。这还是,没有温室气体的情况下。
据说2度就意味着海平面上升9米,三分之一的人口聚集地如上海、纽约被淹,3度意味着什么不可想象,再叠加温室气体和异常气候,人的生存环境很恶劣。
靠核聚变的巨大能量,提高对自然的改造,来对抗这种变化如何?
这样只能消耗更多的热量,导致地球温度和海平面都更加上升。所以靠核聚变是无解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浪费能源。

中东地区过去30年人口增加了50%,美国在2050年人口预计是突破5亿(即40年大约增加60%),世界各国为了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利益,都鼓励多生,如美国人口在增加,印度只有中国30%的面积,却为自己人口将超过中国而自豪,日本面积不过是江苏大小,鼓励生育,俄罗斯和加拿大这种地广人稀的就不提了。中国这样的也只是提本世纪中叶稳定人口在14亿,而不是降低人口。如果世界按中国的人口密度,那么大约是20倍的陆地面积能养活280亿,取200亿是肯定能达到的,只是看什么时候,估计本世纪末差不多。至于你说的比美国还高7倍,显然忽略了,你用的只是电能耗,我是加上汽油和天然气采暖等,折算后的等价电能耗,实际只有3倍,按现在美国人均1%的能耗增长,本世纪末完全可以达到。

3倍的人均能量,无法提供人人都私人飞机的梦想。热力学定律是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人本身,200亿人口和人均相当于10万度电的净能耗,无法阻挡,这是人的贪欲和世界的不统一于一个政府。世界的环境不会变得比现在更好。
世界总是在人忍耐的边缘。汽车发明了,人的上班距离却增加了,结果上班所花时间并没有减少,世界永远处于矛盾之中,科技不能解决社会的矛盾。社会的矛盾需要社会去解决。科技能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去不能带来幸福感提升,那本质是社会问题。
我觉得结论可能有点问题.太阳辐射到地面的功率约为17万亿千瓦.约为全球能源消耗速度的3.5万倍.可见,人类排 ...
zjdyxd1 发表于 2011-4-4 08:43



很高兴有你这么认真的,我愿意讨论此事。   
你估算的是万分之0.3,我估算的是万分之四。我发现自己估算错了一位,应该是万分之0.4

你估算的能耗1%很好很正确。我们假定地球是黑体,服从黑体辐射。
这里有个热力学定律,是如果要散热功率提高1%,那么地球温度也要提高1%,考虑地球表面常年300K左右温度,则地球温度上升约3K。这还是,没有温室气体的情况下。
据说2度就意味着海平面上升9米,三分之一的人口聚集地如上海、纽约被淹,3度意味着什么不可想象,再叠加温室气体和异常气候,人的生存环境很恶劣。
靠核聚变的巨大能量,提高对自然的改造,来对抗这种变化如何?
这样只能消耗更多的热量,导致地球温度和海平面都更加上升。所以靠核聚变是无解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浪费能源。

中东地区过去30年人口增加了50%,美国在2050年人口预计是突破5亿(即40年大约增加60%),世界各国为了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利益,都鼓励多生,如美国人口在增加,印度只有中国30%的面积,却为自己人口将超过中国而自豪,日本面积不过是江苏大小,鼓励生育,俄罗斯和加拿大这种地广人稀的就不提了。中国这样的也只是提本世纪中叶稳定人口在14亿,而不是降低人口。如果世界按中国的人口密度,那么大约是20倍的陆地面积能养活280亿,取200亿是肯定能达到的,只是看什么时候,估计本世纪末差不多。至于你说的比美国还高7倍,显然忽略了,你用的只是电能耗,我是加上汽油和天然气采暖等,折算后的等价电能耗,实际只有3倍,按现在美国人均1%的能耗增长,本世纪末完全可以达到。

3倍的人均能量,无法提供人人都私人飞机的梦想。热力学定律是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人本身,200亿人口和人均相当于10万度电的净能耗,无法阻挡,这是人的贪欲和世界的不统一于一个政府。世界的环境不会变得比现在更好。
世界总是在人忍耐的边缘。汽车发明了,人的上班距离却增加了,结果上班所花时间并没有减少,世界永远处于矛盾之中,科技不能解决社会的矛盾。社会的矛盾需要社会去解决。科技能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去不能带来幸福感提升,那本质是社会问题。

1 先进行星级推进系统:...........光速的1/100-1/10,...........,甚至以此为基础建造庞大的世代飞船进行星系间移民。
franklin2005 发表于 2011-4-1 15:57


这一条是肯定不能实现的,我以前在飞扬就发过一个相关的贴子进行过分析:
“人类不可能以物质形态进行星际旅行:关于激光帆飞船的设想”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125/1002/235725.html

原因很简单:通过动能公式(不会相对论),我们可以简单地推算出:在光速的十分之一时,一克物质的动能约相当于107吨TNT当量,一公斤物质的动能约相当于10万吨TNT——广岛小男孩的当量才2万吨TNT。不管神马飞船以这么快速度飞行,即使是在空旷的太空里,也是找死啊。
1 先进行星级推进系统:...........光速的1/100-1/10,...........,甚至以此为基础建造庞大的世代飞船进行星系间移民。
franklin2005 发表于 2011-4-1 15:57


这一条是肯定不能实现的,我以前在飞扬就发过一个相关的贴子进行过分析:
“人类不可能以物质形态进行星际旅行:关于激光帆飞船的设想”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125/1002/235725.html

原因很简单:通过动能公式(不会相对论),我们可以简单地推算出:在光速的十分之一时,一克物质的动能约相当于107吨TNT当量,一公斤物质的动能约相当于10万吨TNT——广岛小男孩的当量才2万吨TNT。不管神马飞船以这么快速度飞行,即使是在空旷的太空里,也是找死啊。
hjfgcx 发表于 2011-4-4 11:08
这个据说,大概不靠谱。事实上,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不少了,但海平面并没有显著地上升。大气温度上升更大的影响似乎是恶劣天气对农作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回复 33# hjfgcx


    我觉得既然可以给发热部件加装散热片,那么人类也有智慧去研究给地球加装散热片:也许是传统的对流式的,也许是突破传统的热辐射式的。
如果大家的主食变成螺旋藻,人的长相会不会发生变化?脸变成绿色的?
瞎猜 发表于 2011-4-4 12:29
现在还不是地球最热的时候,想当年气候热的黄河跑大象,也没说海水把中国都淹了。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1-4-4 15:47


    那些人说的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性。也许夸张了点,但是对气候问题不可掉以轻心,保护环境总没错。
不知道地球能不能承载这么大的热能
等离子火箭发动机比冲大但推力小,适合深空推进用
如果从地面发射等离子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