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谈谈老夫亲历的文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13:07
老夫经常看到网上大批人士痛贬时弊,其中有两类人相当极端:一些反潮流觉得今不如昔的人极为推崇改革开放前情况,而另一些人则崇尚西方以为全盘西化就能过老美那样的生活。老夫以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温故才能知新,为此老夫不惜谈谈自己亲历的文革,各位见仁见智。老夫经常看到网上大批人士痛贬时弊,其中有两类人相当极端:一些反潮流觉得今不如昔的人极为推崇改革开放前情况,而另一些人则崇尚西方以为全盘西化就能过老美那样的生活。老夫以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温故才能知新,为此老夫不惜谈谈自己亲历的文革,各位见仁见智。
有些同志虽然热情可嘉,但却没有经历过文革或戴着有色眼睛的人!

老夫认为目前的中国有希望、有潜力、有前途!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前,中国比当年的朝鲜还惨!人家朝鲜还在建设(速度快慢不论),而中国文革十年几乎全内斗打派仗了,光抓“革命”不干生产,国家经济能有好吗!文革初期破四旧,那塔力班炸大佛的事中国当年干了又何止成千上万!72年老夫到颐和园,那里的佛都没有面孔!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满现状,大多都是因为太缺乏历史眼光和历史纵向比较,只知道横向比,中国就是所有制度都COPY老美的也变不成老美,顶多变成印度。 老毛子休克疗法,分成15个国家,从1980年人均GDP6000美圆,苏联GDP相当于老美三分之二到现在的(俄国GDP)相当与中国的三分之一!
老夫当年还真是实实在在地羡慕过朝鲜人民的生活,当年人家的电影和歌曲在大陆是家喻户晓,而大陆当年就有7个样板戏!
1968年以后,东北城市每人每月只有3两油(之前是5两),什么都要票,商店里空空如也,如1968年大连天津街南方食品商店(几乎是大连最知名之一了),柜台里只有3种破饼干、一种月饼两种块糖!那年头三大直辖市特供装门面什么都有,你看那南来北往的车船上都是外地汉子往家乡带的肥膘、干鱼、腊肉什么的,什么味都有到处留油,真TMD恶心。
嗨,不提也罢,一讲就要被你们批判为忆苦思甜了。
中国如果1956年后不搞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清、文革。。。。,中国现在应当不比韩国的人均GDP少!知道韩国1960年人均才100美元吗?中国从1956年后就进入了持续的剧烈内耗期,。。。,大大延缓了发展速度,但也有一些建设成绩,但文革的破坏变本加厉,文革刚结束时中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66那年文革开始时,老夫正12岁可高兴着呢,起码不用再上学了!老夫还记得那时满有底气地对一群狐朋狗友说,看来今后是再不用啃书本这劳神子了,引得大家一阵“乌拉”!随后老夫就随大串联南下北上逛了6大城市,那时只要有红卫兵组织介绍信,坐火车公共车、住店吃饭都不要钱,而这种空白介绍信老夫手里应有尽有,因为那大红印章就是老夫和几个小伙伴们一人出2元钱正大光明按当时手续刻的。
先谢斑竹开恩!

再说那1968年的三忠于四无限运动吧,那些文艺棒子们跳忠字可出尽风头了,每天都得跳,可怜我们缺乏细胞的大多数,勉为其难、群魔乱舞,老夫现在还记得语文老师的愚蠢舞态,哈哈。再说那早请示晚汇报、老毛每次有最新指示(多是晚上8点广播)那大家就得连夜游行庆祝到天明,什么?不去,那你是活腻了找批判呢!那68年正是清理阶级队伍时期,如果你早上上街路过各单位门口,可以看见每个单位都有一拨牛鬼蛇神在那早请罪呢,后来还有雷打不动的天天读、斗私批修会(改造世界观呢)等等。老夫现在还记的文革清理阶级队伍时,梁效和工宣队发表的情话教授钱伟长的长篇思想改造报告,那个反思的真TMD叫触及灵魂和深刻呀!哈哈。

然后是上山下乡运动。国内的下岗待业工现在还可以向政府施压,要是按老毛那时的做法就是一锅端下乡!那时有个口号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只要你没工作,街道会天天组织人敲锣打鼓到你家动员的。

老夫15岁初中毕业,老夫因(父亲问题当时尚未定性)属“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内部招兵不行,忍见平时干什么事都在一起的大群狐朋狗友几乎走的个精光光,没走成的个个家里有问题受学校同学白眼,每个班选10人上高中,竞争者要先抱父母情况,老夫连名也未抱巴不得赶快下乡,走得远远的。刚满15岁老夫就下乡了,可惜是军垦,管理极严,力气出的比当地下乡知青大的多得多,两年只回家过一次共5天,可一点下乡知青的浪漫生活也没有享受到,成为终身憾事!只能看看他们的小说描写聊以自慰。

专用名词注解:“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是指1968年清理阶级队伍时,对“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的子弟的官方称谓,因老毛当时曾有一次“皇恩浩荡”,称这些子女中95%是可以教育好的。
老夫还记得虽然派来的拖拉机就在边上,但连排长坚持要我们用人拉犁开荒,用人拉碾子打场,为什么?当时流行“机器可以代替你们干活,但不能代替你们改造世界观”,所谓要“出一身臭汗,练一颗红心”!此类豪言壮语海了去了,每两周休息一天、每天按作息只有半小时自由活动还都被用来收拾班里的菜地和连里的“义务劳动”(不义务不行的!)。到了双抢季节,每天晚上只能有3小时睡觉,劳动中间休息15分钟后简直站不起来了。发了疟疾不到4天就上工,田里活干不动就先放十几天牛。 随便提一句,每月挣6元钱!但时下知青更惨(不过干活肯定没我们累、也每人管),在农村出一个工(干一天)多则挣块八角通常只有几毛钱甚至几分钱!

那个年代,你就是完全用自己少的可怜的休息时间和睡觉时间看看古今中外和数理化书籍,也充满了犯罪感,要是被任何别人发现了就要报告,然后会组织开批判你有资产阶级成名成家思想的批判会,你要写深刻的检讨,如过不了关再重写!

老夫以为,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主义,老毛自喻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封建皇权思想确实太重,改革开放后主要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杂交,但仍有很多封建残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目前的结果看,中国仍算是成功的尽管也有很多失误,但绝对理想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主要是与资本主义的印度比,也是与休克疗法的苏联比。中国目前的困难并不是比前几十年更大更过不去,大家可以与76、79、89那三个大坎时的内外问题比,就不难看出结论来。

老夫的结论是:中国有潜力、有希望和有前途与有没有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完全是两个概念,不仅是完全可能同时存在而且从来都是并存的,你们就看着吧,即使中国现在的问题还没解决又会增加出很多新问题,中国永远没有省心的时候,中国将长期病病歪歪的,但是中国仍将继续发展壮大和复兴。
老夫再讲一点。世人皆知当今腐败之风浸淫神州大地,但又有几人愿意回忆当年它们的表现,老夫视其不过为普遍腐败的另一件“马甲”!

老夫记得从68年底秩序相对恢复开始,走后门之风就逐渐兴起且迅速扩展为全民运动。先是较少受运动冲击的军队子弟和部分仍在台上的高官子弟,在全民上山下乡大潮中或集体内部当兵或个别走后门当兵,以后又发展成各阶层的走后门不下乡留城、走后门当工人、走后门招兵、走后门招工、走后门上大学(当时所谓大学的WPS学员是推荐制)。
所谓走后门即利用关系或到处拉关系谋求规定之外的个人所好。后来竟发展到认识卖菜的可以买到又好又便宜的菜,认识医生可以领好药开病假条,认识跑铁路和跑车船的可以捎到外地的便宜好货,。。。。,当然任何走后门都是利益交换,必须投桃报李,那时社会财富还极度匮乏,所以低层的交换通常是提着炸药包(点心),拎着手榴弹(酒)和火箭桶(香烟),。。。,去杀开一条血路。。。。
当时社会奇穷,最大的官名义月薪也不到500元,省军级老干部才300多元,100元以上的就是社会高收入者,最高的八级工才1百几十元,但绝大多数工人是2,3级工每月只有37元到44元,而且从64年开始直到78年才开始重新调升!文革中也有数次有群众闹过,但老毛一句“经济问题运动后期解决”就安静下来了,不想这文革一搞就是10年这工资也冻结10年!

农民就更惨了,在队里干一天活能挣8角钱以上是绝对是富裕地方,广大普通农村一个工收入从几分到几角不等,而且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或到外地混饭吃是非法的,时称“盲流”,老夫看到过几次大批被抓的“盲流”被遣返回家,等待他们的是家乡的批斗日子。

但当年上层自有应付社会匮乏的法子,即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待遇供给制,如所配汽车的档次。另,如某一级别干部是每月2瓶茅台酒,某一级别的是每月1瓶茅台酒,某一级别的是每两月1瓶茅台酒,。。。,其它中华香烟,。。。,如此类推。总之,当时所有社会上有钱也买不到的平价好东西都在内部渠道稳定供给,少数社会爆发户则可能出高价钱转手买出来,再孝敬得不到特供的权贵们以谋求所期望的好处,如孩子走后门上学,等等。
当时社会留行的是干什么吃什么,大家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而为,当然也不能否认任何时代都有大量清廉之士存在。 当时有所谓“好爸爸”“八大员”歌谣,与现在的打油歌谣相映成趣。所谓吃香的八大员是指8大服务行业,干一行吃一行,如“听诊器、方向盘、秤干子(指卖东西的)、招待员、。。。。、甚至电工水暖工也当仁不让,。。。,成为“上下同欲”神州的一道耀眼风景。

文革那时,文艺作品:苦菜花,迎春花,儿女英雄传,铁道游击队,红旗谱,红岩,朝阳沟等,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等书和电影全是当时禁止的,但也有不少人可以个人或集体偷看。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那些东西都是76年粉碎4人帮后才逐渐开的禁。

那年头,除了样板戏和几个老电影,如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列宁在1918等,以及几部阿尔巴尼亚和朝鲜电影等,其他什么都没有都不准。如外国民歌300首也全属黄歌,抒情歌曲只有歌唱老毛丰功伟绩和表达对老毛无限崇敬和感激之情的,这方面当今朝鲜歌颂老金小金的调门与咱们当年也得甘拜下风。
当然了,那年头咱们大家也都没那么老实,私下里还是到处流传和传阅那些在台面上被禁的东西。老夫那时不但和弟兄们一起关着门唱“黄歌”,而且还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不能拿到台面上的书,如西方古典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和诗词,除马列毛选之外的历史哲学书籍。老夫后来学的是理工科,但文史哲底子全是那时自己乱看打下来的。不过,对于大众,73年反回潮,借批林彪韬晦“三国演义”可以看了,74年批林批孔时,借批宋江(周公)投降主义“水浒传”可以看了,借老毛让许世友看8遍“红楼梦”,“红楼梦”可看了,虽然看这些书不犯规了,但当时公开书店里可从来没有卖的。

话又说回来了,那时禁止下面看的范围是登峰造极,但那上层当然也决不会傻到批准下面看什么自己才看什么的地步,当权的从来都是该看什么就看什么。当时下面平头百姓看不到的什么内部电影内部书籍也在圈子里流行一时,老夫有幸那时也见识了不少所谓的这类当代的内部文化产品。

在当时反修防修的高潮中,咱还真大看了一批当时的苏联回忆录和小说,如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以及记不得名的其他人写的“你到底要什么?”、“一次礼节性访问”、“白轮船”、。。。。。。,等等。改革开放后老夫曾经在公开书店又看到这些书中的一些,只是少了“内部参考”的字样。

老夫还想说,大家看任何问题都不要绝对化不要走极端,不要以为自己一定就会比台上人清廉,其实可能缺得只是让你也试试的条件或位置,时势比人强呀!
还记得90年初老夫与一个89年激进参加学运的年轻硕士夫妇谈论古今,他们引用“把现在当官的全抓起来,全枪毙了有冤枉的,隔一个毙一个有漏网的”,老夫很不以为然。十几年后老夫又碰到了脑满肠肥有权的他,开玩笑说,你现在也属于毙了都不会有冤枉之列的了。
老夫再来议论几句。什么时候人们最满足,什么时候人们充满了幸福感?老夫以为,了解尽可能少、知道真相最少时,人们最满足;思考的越少就越幸福。怎么讲,且听老夫慢慢道来。

那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国内什么都禁几乎可称历代之最(完全够格上吉尼斯记录了),对外更是完全封闭。中国老百姓被告知,他们是世界上真正翻身得解放的幸福人民(连苏联人民还又被修正主义复辟了呢),但那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还要为解放世界上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而努力奋斗。这时候,中国人民(大多数)甚是感到幸福满足,在老毛的指引下继续革命不止,生怕被资本主义复辟了、修正主义篡权了,再使我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吃二遍苦遭二茬罪。而且也不能光顾着自己幸福,还要解放全人类那三分之二呢,因此要不惜牺牲支援世界革命。那时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叫老夫说,就是丐帮掌门人,老大!

70年老夫在57干校(军垦)当知青时经常能听到传达报告,至今历历在目。仍记得老毛说过:中国的所有武器军火出口全部不收费,中国决不也永远不做军火商。中国当年正为抗美援越付出重大牺牲,还大量向亚非拉美的武装革命运动输出武器。中国还完全没有经济利己主义的大力支援第三世界发展经济,如将原可用于修通到西藏铁路的资源在非洲修建亦是困难重重的坦赞铁路,条件是20年无息贷款,20年还不了再延期20年,再还不了就不用还了,靠!如70年巴基斯坦总统叶海牙汗来中国与总理会谈中国对巴基斯坦新5年计划的无偿援助,老毛接见叶时叶感谢总理答应为巴基斯坦提供3亿美圆支援,老毛当即说,3亿太少了吧,一年给一亿就5亿吧。老巴总统当然欢欢喜喜地回去了,可就在年底还是71年中(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巴基斯坦严厉镇压东巴的动乱,印度军事干预是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东巴就分裂出去成为孟加拉国,而叶海牙汗也下台了。

这些可都是老夫在70年71年间在干校听报告时传达的大道消息,老夫当时因太缺乏为解放世界人民而牺牲的崇高境界,听了心里总是暗暗心疼,心想,当时国内也真是穷得一塌糊涂,这可真是宁赠外人不赐家奴呀!悲乎?
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大家从来都是从老毛提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一政治意识形态角度理解的,至今老夫还没看到其它解释。老夫不才,斗胆在此对其原因提出一个自己个人的经济政治猜想,分三个方面说:

一、从66年文革开始,急风暴雨的运动到68年告一段落时,大学已积累了从61年到65年入校上大学的5届在校大学生;在中学则是从63年到65年上初中的3届初中在校生以及同样的从63年到65年上高中的3届高中在校生。这5届大学生和总共6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当时(68年)当权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头等问题。

二、而68年下半年刚刚度过文革三年大动乱、各派武斗后,城市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和大批国营工厂破败凋零、停工停产,完全没有能力吸收新的就业人员。另一方面,文革初期的3年大折腾也早把国库给折腾空了,国家也已断无财力再按当时的现状维持或支撑下去了。

三、当此关键时刻,中央那个想出了将老5届大学生和老6届初高中生全部送到乡下,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好主意的智囊“臣工”真该得到中国社会科学一等奖呀!而老毛作为一代“明君”拍板这一方案也真是慧眼识珠呀!

列位现在应当不难看出门道了。该方案不但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当时大批堆积的学生就业压力,同时又可刹一刹这些革命小将的矫情和傲气,而且此就业模式还真正成为了直到改革开放前的延缓紧迫城市就业压力的出气孔,而且当时也确实只有文革受灾最轻的农村才有此能力消化这些待业人员,真是一举数得。 如果当时没有这一步缓棋高招,那社会矛盾的积累早就爆炸了。

文革中的这一中学大多数毕业生一毕业就先下乡的特殊就业模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根本改变。 不患寡患不匀!从77年底允许所有人员甚至中学毕业生直接考大学开始,从1968年到1977年在10年下乡过程中积累的下乡知青问题终于在1979年总爆发了,各地知青闹事不断,绝食、卧轨、请援、集会、冲击权利机构不一而足,而在老邓主持下的中央也毅然拨乱反正、顺应民意,允许知青回城。

一时间,各农场、军垦基地、广大农村的知青们争相恐后、夺路回城,落了片白茫茫农村大地真干净!在那个激荡的过程里,在大多数人欢喜的眼泪背后,谁又知道发生了多少爱情背叛、骨肉分离的故事呀,这是指那些已经在当地谈朋友和结婚生育的知青们!而当时在城市里也随之产生了多少新的大批待岗人员和闹事呀!斗转星移,直到80年代中期这个问题终于才基本消化掉了。

各位看到了吗,历史上中国这些年走过了多么艰难曲折的道路啊!各位珍惜当前还能够和平和发展的时期吧!治,百姓苦;乱,百姓更苦!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一将功成万骨枯呀!渐进发展就是当今咱中国复兴的硬道理!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阑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谢谢你说了一些真话
中国问题在于过激,关键根结是国民素质,就是教育问题。
帖主说的是事实啊。和以前我父亲告诉我得差不多。
呵呵,我父亲比帖主大好几届,文革开始那年正好是高三。
文革一开始全黄了,耽误了十几年阿。
[此贴子已经被疾风骤雨于2003-5-6 0:15:42编辑过]
知道少,要求少,幸福感。童年时候就这样,大多人的童年幸福,但其实时代都。。。
在历史的每一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矛盾,我想我们是应该去想办法解决这一矛盾而不是只知道抱怨.
这是一篇好文章啊!顶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6 0:05:39编辑过]
首先感谢斑竹至顶一周,有皇恩浩荡的感觉,对老夫的一番心血是极大鼓励,故再画蛇添足几句:

老夫再讲一段回忆。 文革时期如何处置带有老毛图象的东西虽然事小,但却是当时人人谨慎自危之处。因为,那时的人们到处抓反动分子的激情和自觉性是如此之高,能在自己身边抓出一两个现行反动分子是无限荣光和可以大出风头的事情,所以下至不到十岁的孩子上至高龄老人被真正被动员起来了,形成了到处抓反动分子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以至于任何个人在小事上稍有疏忽,如说了不适当的话,用了不适当的词,做事考虑不周,处理废旧有老毛标志的东西时被人看见,就会被人上纲上线,就可能被人揭发和斗争,轻则反复深刻检讨后属有劣迹被监督者,重则被打成反革命直接成专政改造对象。

老夫当年学校有个图画老师就是因为烧旧报纸被人揭发其中有若干老毛头像而当了反革命,老夫还有一个邻居因卖旧报纸时被另一邻居发现有破损和污染的老毛头像而遭批斗,而当时报纸上天天有老毛图象和语录,为避免出事,真得处处提防,当然也并非人人自危,因为当时确也有很多人很幸运,是天然的革命者,是专革别人命的人。

老夫还记得当时有一个相当流传的审一位刚刚抓回的逃跑过数次的劳改犯的段子,那主审干部大气凛然地对逃犯大吼(须用方言):“你跑,你跑,我看你往哪跑!天网恢恢,你跑到哪都能把你给抓回来。你跑到台湾我们解放台湾,你跑到美国我们全球一片红!”还真TMD 痛快,对吧,各位看官?
论坛需要成年人!!
那几个重要的人物怎么没来讨论呢?不屑一看么?
大概是68年吧,我老爸的班主任,在操场开大会时垫了一张报纸坐下,后来被批斗的自杀。
原因是报纸上有老毛的照片。
我们单位的一个真事:批斗厂领导干部,让他背毛主席语录: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老头年纪大,记性差,背错了: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怕认真。结果又是一通更加的严厉批斗。
至于毛主席像的问题,早期比较厉害,不慎摔碎了磁塑像,也要被批一通,做深刻检查。后期就疲塌了,没有人太当回事了。后期主要是四五天安门运动,倒霉的人不少,不过那时候很多人都开始学会“包庇”所谓的反革命分子了。我所在部队的师部医院,一上海兵告发一北京兵传播四五运动的情况,当时可属于重大问题,但被领导们淡化处理了。这个北京兵后来发现那个上海兵与一个女兵有不正当性关系,周密地跟踪调查,最后带着领导,抓了个现行,也算报了一箭之仇。
不堪回首,应该向前看。
别成了忆苦思甜了,那不是他一个人的错,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领袖,如果说那是一段荒唐苦难的历史,谁都难逃责任,但这不是主要的,我们是该向前看了
大家也领略一下先皇帝的战略眼光,在这一点上我一向钦佩!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和党外都有许多人轻视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而只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正规战争,特别是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毛泽东批驳了这种观点,同时写了这篇文章,指出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正确道路。其结果,在抗日时期内,在一九三七年只有四万余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时就发展成为一百多万人的大军,并创建了许多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伟大的作用,使蒋介石在抗日时期既不敢投降日本,又不敢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而到一九四六年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时,由八路军新四军编成的人民解放军就有力量对付蒋介石的进攻了。 第一章 为什么提起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抗日战争中,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的。这一点,我们已经正确地解决了。那末,游击战争就只有战术问题,为什么提起战略问题呢?   如果我们是一个小国,游击战争只是在正规军的战役作战上起些近距离的直接的配合作用,那就当然只有战术问题,没有什么战略问题。又如果中国也像苏联那样的强大,敌人进来,很快就能赶出,或虽时间较久,但是被占地区不广,游击战争也只是一种战役的配合作用,当然也只有战术问题,没有什么战略问题。   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发生的:中国既不是小国,又不像苏联,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这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另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攻击,但是这个大而弱的国家却处于进步的时代,全部问题就从这里发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占地甚广的现象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发生了。敌人在我们这个大国中占地甚广,但他们的国家是小国,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并且由于中国的进步,就是说有共产党领导的坚强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于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等一全套的东西都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随之也是残酷性,规定了游击战争不能不做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于是根据地的问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等等也发生了。于是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又广大又持久的游击战争,在整个人类的战争史中,都是颇为新鲜的事情。这件事是同时代进步到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一事分不开的,是同共产党和红军的存在分不开的,这乃是问题的焦点所在。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元朝灭宋、清朝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这等梦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现实的价值,因为今天的中国比之上述历史多了一些东西,颇为新鲜的游击战争就是其中的一点。假如我们的敌人少估计了这一点,他们就一定要在这一点上面触一个很大的霉头。   这就是抗日游击战争虽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仍然处于辅助的地位,但是必须放在战略观点上加以考察的理由。   那末,为什么不将抗日战争的一般战略问题中的东西用之于游击战争呢?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本来是密切地联系于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许多东西二者都是一致的。然而游击战争又区别于正规战争,它本身有其特殊性,因而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颇有许多特殊的东西;抗日战争的一般战略问题中的东西,决不能照样用之于特殊情形的游击战争。

第二章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具体地说到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之先,还要说一说战争的基本问题。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这个原则,在革命战争中是直接地和基本的政治原则联系着的。例如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政治原则即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在军事上实行起来,就是以军事力量保卫祖国,驱逐日寇。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军队本身的行动上,就表现为:一方面,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消灭敌人的力量。何以解释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呢?每一战争都须支付代价,有时是极大的代价,岂非和“保存自己”相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正确点说,是相反相成的。因为这种牺牲,不但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必要,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必要——部分的暂时的“不保存”(牺牲或支付),是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所必需的。在这个基本的原则上,发生了指导整个军事行动的一系列的所谓原则,从射击原则(荫蔽身体,发扬火力,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起,到战略原则止,都贯彻这个基本原则的精神。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则,都是执行这个基本原则时的条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
第三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抗日游击战争的军事行动,应该采取些什么方针或原则才能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呢?因为抗日战争中(乃至一切革命战争中)的游击队一般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故在保存自己之外,还须加上一个发展自己。所以问题是:应该采取些什么方针或原则才能达到保存或发展自己和消灭敌人的目的呢?   总的说来,主要的方针有下列各项:(一)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二)和正规战争相配合;(三)建立根据地;(四)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五)向运动战发展;(六)正确的指挥关系。这六项,是全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是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配合正规战争,争取最后胜利的必要途径。 第四章 
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这里又可以分为四点来说:(一)防御和进攻,持久和速决,内线和外线的关系;(二)一切行动立于主动地位;(三)灵活地使用兵力;(四)一切行动的计划性。   先说第一点。   整个的抗日战争,由于日寇是强国,是进攻的,我们是弱国,是防御的,因而决定了我们是战略上的防御战和持久战。拿作战线来说,敌人是外线作战,我们是内线作战。这是一方面的情形。但是在又一方面,则适得其反。敌军虽强(武器和人员的某些素质,某些条件),但是数量不多,我军虽弱(同样,仅是武器和人员的某些素质,某些条件),但是数量甚多,加上敌人是异民族侵入我国,我们是在本国反抗异民族侵入这个条件,这样就决定了下列的战略方针:能够而且必须在战略的防御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在战略的持久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在战略的内线作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这是整个抗日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正规战争是如此,游击战争也是如此。游击战争所不同的,只是程度上或表现形式上的问题。游击战争是一般地用袭击的形式表现其进攻的。正规战争虽然也应该而且能够采用袭击战,但是其出敌不意的程度比较小一些。在游击战,速决性的要求是很大的,战役和战斗中包围敌人的外线圈则很小。这些都是和正规战不同的地方。   由此可知,游击队的作战,要求集中可能多的兵力,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很快地解决战斗;而要力戒消极防御,力戒拖延,并力戒临战分散兵力。当然,游击战争中不但战略上有防御,战术上也是有防御的;战斗时的钳制和警戒方面,隘路、险地、河川或村落等处为着消耗敌人和疲惫敌人的抵抗配置,退却时的掩护部队等等,都是游击战争中战术上的防御部分。然而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必须是进攻的,和正规战争比较起来,其进攻性更加大些,而且这种进攻必须是奇袭,大摇大摆大吹大擂地暴露自己,是较之正规战更加不能许可的。游击战争虽然也有坚持数天的战斗场合,例如攻击某个孤立无援的小敌,但一般的作战较之正规战更加要求迅速地解决战斗,这是被敌强我弱的情况规定了的。游击战争本来是分散的,所以成其为普遍的游击战,且在许多任务,例如扰乱、钳制、破坏和做群众工作等,都以分散兵力为原则;然而就一个游击部队或游击兵团,当着执行消灭敌人的任务,尤其是为着打破敌人的进攻而努力时,就仍须集中其主要的兵力。“集中大力,打敌小部”,仍然是游击战争战场作战的原则之一。   由此也就可知,从整个的抗日战争看来,只有将正规战和游击战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集合了很多,即从进攻战中打了很多的胜仗,才能达到战略防御之目的,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只有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集合了很多,即是使得很多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都能因迅速解决战斗之故而取得了胜利,才能达到战略持久的目的,一方面争取时间加强抗战力量,同时促进和等候国际形势的变动和敌人的内溃,以便举行战略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也只有每战集中优势兵力,不论在战略防御时期也好,在战略反攻时期也好,一律采取战役和战斗中的外线作战,包围敌人而消灭之,不能包围其全部,也包围其一部,不能消灭所包围之全部,也消灭所包围之一部,不能大量俘虏所包围之敌,也大量杀伤所包围之敌。集合很多这样的歼灭战,才能转变敌我形势,将敌之战略包围,即敌之外线作战方针根本击破,最后配合国际的力量和日本人民的革命斗争,共同围剿日本帝国主义而一举消灭之。这些结果,主要地依靠正规战取得,游击战只有次一等的成绩。但是集合许多小胜化为大胜,则是正规战游击战所共同的。游击战争在抗日过程中起着伟大的战略作用,就是说的这一点。   现在来说游击战争的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的问题。   游击战争的主动性是什么呢?   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本来战略的防御战和内线作战,争取主动较为困难些,而进攻的外线作战,争取主动较为容易些。但是日本帝国主义有两个基本的弱点,即是兵力不足和异国作战。并且因其对中国力量的估计不足和日本军阀的内部矛盾,产生了许多指挥的错误,例如逐渐增加兵力,缺乏战略的协同,某种时期没有主攻方向,某些作战失去时机和有包围无歼灭等等,可以说是他的第三个弱点。这样,兵力不足(包括小国、寡民、资源不足和他是封建的帝国主义等等),异国作战(包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和野蛮性等等),指挥笨拙,使得日本军阀虽然处在进攻战和外线作战的有利地位,但其主动权却日益减弱下去。日本目前还不愿也不能结束战争,它的战略进攻也还没有停止,但是大势所趋,它的进攻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是三个弱点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无限止地吞灭全中国是不可能的。会有一天日本要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这种情况现在就可以开始看出来。中国方面,开始时战争颇处于被动,现在因有了经验,正在改取新的运动战的方针,即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速决战和外线作战的方针,加上普遍发展游击战的方针,所以主动地位正在日益建立起来。   游击战争的主动权问题,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因为游击队大多处于严重的环境,这就是无后方作战的状态,敌强我弱的状态,缺乏经验的状态(这是说那些新成立的游击队)和不统一的状态等等。但是游击战争是能够建立其主动权的,主要的条件就是抓住上述敌人的三个弱点。欺他兵力不足(从整个战争看来),游击队就可以放手争取广大的活动地区;欺他是异民族,且执行极端的野蛮政策,游击队就可以放手争取千百万人民的拥护;欺他指挥笨拙,游击队就可以放手发挥自己的聪明。一切敌人的这些弱点,正规军也应捉住,作为自己战胜敌人的资本,但游击队尤其应当注意捉住。游击队自己的弱点,可以在斗争中逐渐减少。且其弱点有时正成为争取主动地位的条件,例如正是因为自己弱小,才利于在敌人后方神出鬼没地活动,敌人无奈他何,这样大的自由是庞大的正规军所不能得到的。   游击队的主动权,在敌人举行数路围攻的场合,是难于掌握和容易丧失的。在这种场合,如果估计和处置得不正确,就容易处于被动,因而打不破敌人的围攻。在敌取守势我取攻势时,也有这种情形。所以主动权是从正确的情况估计(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正确的军事政治处置产生的。不合客观情况的悲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消极的处置,无疑地将丧失主动权,把自己抛入被动地位。但是同样,不合客观情况的过于乐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冒险(不需要的那种冒险)的处置,也将丧失主动权,而最后归入悲观者一路。主动权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是聪明的领导者从虚心研究和正确地估计客观情况,正确地处置军事政治行动所产生的东西。因此,是要有意识地去争取的东西,不是现成的东西。   已经因为估计和处置错误,或者因为不可抗的压力,被迫处于被动地位了的时候,这时的任务就是努力脱出这种被动。如何脱出法,须依情况而定。在许多情况下,“走”是必须的。游击队的会走,正是其特点。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的方法。但是不限于这一方法。往往在敌人十分起劲自己十分困难的时候,正是敌人开始不利,自己开始有利的时候。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现在来说灵活性。   灵活性就是具体地表现主动性的东西。灵活地使用兵力,是游击战争比较正规战争更加需要的。   必须使游击战争的指导者明白,灵活地使用兵力,是转变敌我形势争取主动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根据游击战争的特性,兵力的使用必须按照任务和敌情、地形、居民等条件作灵活的变动,主要的方法是分散使用、集中使用和转移兵力。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对于使用游击队,好像渔人打网一样,要散得开,又要收得拢。当渔人把网散开时,要看清水的深浅、流的速度和那里有无障碍,游击队分散使用时,也须注意不要因情况不明、行动错误而受损失。渔人为了收得拢,就要握住网的绳头,使用部队也要保持通讯联络,并保持相当主力在自己手中。打鱼要时常变换地点,游击队也要时常变换位置。分散、集中和变换,是游击战争灵活使用兵力的三个方法。   一般地说来,游击队当分散使用,即所谓“化整为零”时,大体上是依下述几种情况实施的:(一)因敌取守势,暂时无集中打仗可能,采取对敌实行宽大正面的威胁时;(二)在敌兵力薄弱地区,进行普遍的骚扰和破坏时;(三)无法打破敌之围攻,为着减小目标以求脱离敌人时;(四)地形或给养受限制时;(五)在广大地区内进行民众运动时。但不论何种情况,当分散行动时都须注意:(一)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平均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二)给各分散部队以明确的任务、行动的地区、行动的时期、集合的地点、联络的方法等。   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谓“化零为整”的办法,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也有在敌人取守势时,为了消灭某些驻止之敌而采取的。集中兵力并不是说绝对的集中,集中主力使用于某一重要方面,对其他方面则留置或派出部分兵力,为钳制、扰乱、破坏等用,或作民众运动。   按照情况灵活地分散兵力或集中兵力,是游击战争的主要的方法,但是还须懂得灵活地转移(变换)兵力。当敌人感到游击队对他有了大的危害时,就会派兵镇压或举行进攻。因此,游击队要考虑情况,如果可以打时,就在当地打仗;如果不能打时,就应不失时机,迅速地转移到另一方向去。有时为着各个击破敌人,有刚才在这里消灭了敌人,又立即转移到另一方向去消灭敌人的;也有在这里不利于战斗,要立即脱离此敌转移到另一方向去进行战斗的。如果敌情特别严重,游击部队不应久留一地,要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速地移动其位置。兵力转移,一般都要秘密迅速。经常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例如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夜间行动等。   分散、集中和转移的灵活性,都是游击战争具体地表现主动性的东西;死板、呆滞,必至陷入被动地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但领导者的聪明不在懂得灵活使用兵力的重要,而在按照具体情况善于及时地实行分散、集中和转移兵力。这种善观风色和善择时机的聪明是不容易的,惟有虚心研究,勤于考察和思索的人们可以获得。为使灵活不变为妄动,慎重地考虑情况是必要的。   最后说到计划性问题。   游击战争要取得胜利,是不能离开它的计划性的。乱干一场的想法,只是玩弄游击战争,或者是游击战争的外行。不论是整个游击区的行动或是单个游击部队或游击兵团的行动,事先都应有尽可能的严密的计划,这就是一切行动的预先准备工作。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者们的过细考虑、切实执行和检查执行程度的工作之中。没有这个条件,什么主动、灵活、进攻等事,都是不能实现的。固然正规战争的计划性更大些,游击战争的条件不容许很大的计划性,如果企图在游击战争中实行高度的严密的计划工作,那是错误的;但依照客观条件允许的程度,采取尽可能的严密的计划,则是必要的,须知同敌人斗争是一件不能开玩笑的事情。   上面所说的各点,说明了游击战争战略原则的第一个问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游击战争战略原则的最中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游击战争的胜利就有了军事指导上的重要的保证。   这里虽说了许多的东西,但一切都环绕于战役和战斗的进攻。主动地位只有在进攻胜利之后,才能最后地取得。一切进攻战也都要主动地组织之,不要被迫地采取进攻。灵活地使用兵力,环绕于为着进攻战这个中心;计划性的必要,主要地也是为了进攻的胜利。战术上的防御手段,离开直接或间接协助进攻,则毫无意义。速决是说的进攻的时间,外线是说的进攻的范围。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只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完全无用。   这个原则,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是基本上同一的,只在表现形式上有程度的不同。但在游击战争中注意这个不同是重要的和必要的。正是因为这个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使游击战争的作战方法区别于正规战争的作战方法;混淆了这个不同的表现形式,游击战争是不能胜利的。 第五章 和正规战争相配合  游击战争战略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是和正规战争相配合的问题。这是依据游击战争具体行动的性质,说明它在作战上和正规战争的关系。认识这种关系,对于有效地战胜敌人,是有重要意义的。   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的配合有三种:战略的、战役的和战斗的。   整个游击战争,在敌人后方所起的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的作用,和给予全国正规军和全国人民精神上的鼓励等等,都是战略上配合了正规战争。例如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平绥、平汉、津浦、同蒲、正太、沪杭诸铁路线两旁的游击战争,所起战略的配合作用,更加容易看到。它们不但在现时敌人举行战略进攻时配合正规军起了战略防御的作用;又不但在敌人结束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时,将配合正规军妨碍敌之保守;而且将于正规军举行战略反攻时,配合正规军击退敌军恢复整个的失地。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的伟大的配合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游击队和正规军的领导者们,都应明确地认识其作用。   不但如此,游击战争还有其战役的配合作用。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战役时,雁门关南北的游击战争破坏同蒲铁路、平型关汽车路、阳方口汽车路,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又如敌占风陵渡后,普遍存在于山西各地的游击战争(主要是由正规军进行的),对于配合陕西、河南两省沿黄河西南两岸的防御战,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更是很大的。再如敌攻鲁南时,整个华北五省的游击战争,对于配合鲁南我军的战役作战,也尽了相当的力量。在这个任务上,一切处于敌后的游击根据地的领导者们,或临时被派出的游击兵团的领导者们,必须好好地配置自己的力量,各依当时当地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向着敌人最感危害之点和薄弱之点积极地行动起来,达到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和精神上振奋内线上各个战役作战军之目的,尽其战役配合的责任。如果各游击区或各游击队只是各干各的,不顾战役作战的配合,虽在总的战略作战上仍不失其配合作用,但由于没有战役作战的配合,也就减少了它们的战略配合的意义。这一点是一切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应该深切地注意的。为达此目的,无线电通讯之普遍地设置于一切较大的游击部队和游击兵团,实有完全的必要。   最后,战斗的配合,即战场作战的配合,是一切内线战场附近的游击队的任务,这一项当然只限于靠近正规军的游击队,或临时从正规军派出的游击队。在这种场合,游击队应该依正规军首长的指示,担负其所指定的任务,往往是担负钳制部分的敌人,妨碍敌之运输,侦察敌情,充当向导等。没有正规军首长的指示时,游击队也应自动地做这些事。坐视不理,不游不击,或游而不击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第五章 

和正规战争相配合  游击战争战略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是和正规战争相配合的问题。这是依据游击战争具体行动的性质,说明它在作战上和正规战争的关系。认识这种关系,对于有效地战胜敌人,是有重要意义的。   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的配合有三种:战略的、战役的和战斗的。   整个游击战争,在敌人后方所起的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的作用,和给予全国正规军和全国人民精神上的鼓励等等,都是战略上配合了正规战争。例如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平绥、平汉、津浦、同蒲、正太、沪杭诸铁路线两旁的游击战争,所起战略的配合作用,更加容易看到。它们不但在现时敌人举行战略进攻时配合正规军起了战略防御的作用;又不但在敌人结束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时,将配合正规军妨碍敌之保守;而且将于正规军举行战略反攻时,配合正规军击退敌军恢复整个的失地。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的伟大的配合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游击队和正规军的领导者们,都应明确地认识其作用。   不但如此,游击战争还有其战役的配合作用。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战役时,雁门关南北的游击战争破坏同蒲铁路、平型关汽车路、阳方口汽车路,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又如敌占风陵渡后,普遍存在于山西各地的游击战争(主要是由正规军进行的),对于配合陕西、河南两省沿黄河西南两岸的防御战,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更是很大的。再如敌攻鲁南时,整个华北五省的游击战争,对于配合鲁南我军的战役作战,也尽了相当的力量。在这个任务上,一切处于敌后的游击根据地的领导者们,或临时被派出的游击兵团的领导者们,必须好好地配置自己的力量,各依当时当地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向着敌人最感危害之点和薄弱之点积极地行动起来,达到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和精神上振奋内线上各个战役作战军之目的,尽其战役配合的责任。如果各游击区或各游击队只是各干各的,不顾战役作战的配合,虽在总的战略作战上仍不失其配合作用,但由于没有战役作战的配合,也就减少了它们的战略配合的意义。这一点是一切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应该深切地注意的。为达此目的,无线电通讯之普遍地设置于一切较大的游击部队和游击兵团,实有完全的必要。   最后,战斗的配合,即战场作战的配合,是一切内线战场附近的游击队的任务,这一项当然只限于靠近正规军的游击队,或临时从正规军派出的游击队。在这种场合,游击队应该依正规军首长的指示,担负其所指定的任务,往往是担负钳制部分的敌人,妨碍敌之运输,侦察敌情,充当向导等。没有正规军首长的指示时,游击队也应自动地做这些事。坐视不理,不游不击,或游而不击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第六章 建立根据地  抗日游击战争战略问题的第三个问题,是建立根据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而来的。因为失地的恢复须待举行全国的战略反攻之时,在这以前,敌人的前线将深入和纵断我国的中部,小半甚至大半的国土被控制于敌手,成了敌人的后方。我们要在这样广大的被敌占领地区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争,将敌人的后方也变成他们的前线,使敌人在其整个占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我们的战略反攻一日未能举行,失地一日未能恢复,敌后游击战争就应坚持一日,这种时间虽不能确切断定,然而无疑地是相当地长,这就是战争的长期性。同时敌人为了确保占领地的利益,必将日益加紧地对付游击战争,特别在其战略进攻停止之后,必将残酷地镇压游击队。这样,长期性加上残酷性,处于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根据地是不能支持的。   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是什么呢?它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无后方作战,本来是敌后游击战争的特点,因为它是同国家的总后方脱离的。然而,没有根据地,游击战争是不能够长期地生存和发展的,这种根据地也就是游击战争的后方。   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在交通和技术进步的今日而企图用流寇主义获得胜利,更是毫无根据的幻想。然而流寇主义在今天的破产农民中还是存在的,他们的意识反映到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的头脑中,就成了不要或不重视根据地的思想。因此,从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的头脑中驱除流寇主义,是确定建立根据地的方针的前提。要或不要根据地、重视或不重视根据地的问题,换句话说,根据地思想和流寇主义思想的斗争的问题,是任何游击战争中都会发生的,抗日游击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是例外。因此,同流寇主义作思想斗争,将是一个不可少的过程。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的游击战争。   在说明了根据地的必要和重要性之后,下面的问题是实行建立根据地时必须认识和解决的。这些问题是:几种根据地,游击区和根据地,建立根据地的条件,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敌我之间的几种包围。 第一节 几种根据地  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大体不外三种:山地、平地和河湖港汊地。   山地建立根据地之有利是人人明白的,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⑴、五台山⑵、太行山⑶、泰山⑷、燕山⑸、茅山⑹等根据地都是。这些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我们必须到一切处于敌后的山岳地带去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起根据地来。   平地较之山地当然差些,然而决不是不能发展游击战争,也不是不能建立任何的根据地。河北平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至于能否在平原地区建立长期支持的根据地,这一点现在还没有证明;但是建立临时的根据地和小部队的或季候性的根据地,则前者现在已经证明,后者也应该说是可能的。因为一方面,敌人兵力不够分配,又执行着前无古人的野蛮政策,另一方面,中国有广大的土地,又有众多的抗日人民,这些都提供了平原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临时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如再加上指挥适当一条,则小部队的非固定的长期根据地之建立,当然应该说是可能的⑺。大抵当敌人结束了他的战略进攻,转到了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时,对于一切游击战争根据地的残酷进攻的到来,是没有疑义的,平原的游击根据地自将首当其冲。那时,在平原地带活动的大的游击兵团将不能在原地长期支持作战,而须按照情况,逐渐地转移到山地里去,例如从河北平原向五台山和太行山转移,从山东平原向泰山和胶东半岛转移。但是保持许多小的游击部队,分处于广大平原的各县,采取流动作战,即根据地搬家,一时在此一时在彼的方法,在民族战争的条件下,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至于利用夏季的青纱帐和冬季的河川结冰之季候性的游击战争,那是断然可能的。在现时敌人无力顾及和将来顾及也难周到的条件下,确定在现时广泛地发展平原的游击战争,并建立临时根据地的方针,在将来准备坚持小部队的游击战争,至少坚持季候性的游击战争,并建立非固定的根据地的方针,是完全必要的。   依据河湖港汊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性,客观上说来是较之平原地带为大,仅次于山岳地带一等。历史上所谓“海盗”和“水寇”,曾演过无数的武剧,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不过,各个抗日党派和抗日人民,至今尚少注意这一方面。虽然主观条件还不具备,然而无疑地是应该注意和应该进行的。江北的洪泽湖地带、江南的太湖地带和沿江沿海一切敌人占领区域的港汊地带,都应该好好地组织游击战争,并在河湖港汊之中及其近旁建立起持久的根据地,作为发展全国游击战争的一个方面。缺少了这一方面,无异供给敌人以水上交通的便利,是抗日战争战略计划的一个缺陷,应该及时地补足之。 第二节 游击区和根据地  在处于敌人后方作战的游击战争面前,游击区和根据地是有区别的。在四围已被敌占但中间未被敌占或虽占而已经恢复的地区,例如五台山地区(即晋察冀边区)的某些县,太行山地区和泰山地区也有这种情形,这些都是现成的根据地,游击队据之以发展游击战争是很方便的。但在这些根据地的其他地方则不然,例如五台山地区的东部北部——即冀西察南的某些部分和保定以东沧州以西的许多地方,在那里,游击战争在开始时期还不能完全占领该地,只能经常去游击,游击队到时属于游击队,游击队走了又属于伪政权,这样的地区就还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而是所谓游击区。这种游击区,经过游击战争的必要过程,消灭或打败了许多敌人,摧毁了伪政权,发动了民众的积极性,组织了民众的抗日团体,发展了民众武装,建立了抗日政权,游击区就转化成了根据地。将这些根据地,增加到原有的根据地里面去,就叫做发展了根据地。   有些地方的游击战争,全部活动地区开始都是游击区,例如冀东的游击战争。那里已有长期的伪政权,当地起义的民众武装和从五台山派去的游击支队,整个活动地区开始都是游击区。它们在开始活动时,只能在此区中选择好的地点作为临时的后方,或叫做临时根据地。要待消灭敌人和发动民众的工作开展了之后,才能把游击区状态消灭,变为比较稳固的根据地。   由此可知,从游击区到根据地,是一个艰难缔造的过程,依消灭敌人和发动民众的程度如何而定其是否已从游击区过渡到了根据地的阶段。   有许多地区,将是长期地处于游击区状态的。在那里,敌人极力控制,但不能建立稳固的伪政权,游击战争也极力发展,但无法达到建立抗日政权的目的,例如敌人占领的铁路线、大城市的附近地区和某些平原地区。   至于敌人有强大力量控制着的大城市、火车站和某些平原地带,游击战争只能接近其附近,而不能侵入其里面,那里有比较稳固的伪政权,这又是一种情形。   由于我之领导错误或敌之强大压力的结果,可以使上述的情形发生相反的变化,即根据地化为游击区,游击区化为敌之比较稳固的占领地。这种情形是可能发生的,值得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特别警戒。   所以,在整个敌占地区,经过游击战争和敌我双方斗争的结果,可以变为三种情况的地方:第一种是被我方游击部队和我方政权掌握着的抗日根据地;第二种是被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政权掌握着的被占领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中间地带,即所谓游击区。游击战争领导者的责任,在于极力扩大第一、第三两种地区,而极力缩小第二种地区。这就是游击战争的战略任务。 第三节 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建立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抗日的武装部队,并使用这个部队去战胜敌人,发动民众。所以建立根据地问题,首先就是武装部队问题。从事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必须用全副精力去建立一支以至多支的游击部队,并使之从斗争中逐渐地发展为游击兵团,以至发展成为正规部队和正规兵团。建立武装部队是建立根据地的最基本一环,没有这个东西,或有了而无力量,一切问题都无从说起。这是第一个条件。   和建立根据地不能分离的第二个条件,就是使用武装部队并配合民众去战胜敌人。凡是被敌人控制的地方,那是敌人的根据地,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要把敌人的根据地变为游击战争的根据地,非战胜敌人无从实现,这是自明之理。就是游击战争控制的地方,如果不粉碎敌人的进攻,不战胜敌人,自己控制的地方就要变成敌人控制的地方,也无从建立根据地。   和建立根据地不可分离的第三个条件,就是用一切力量,包括武装部队的力量在内,去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要从这种斗争中去武装人民,即组织自卫军和游击队。要从这种斗争中去组织民众团体;无论是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儿童、商人、自由职业者,都要依据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斗争情绪提高的程度,将其组织在各种必要的抗日团体之内,并逐渐地发展这些团体。民众如没有组织,是不能表现其抗日力量的。要从这种斗争中去肃清公开的或隐藏的汉奸势力;要做到这一步也只有依靠民众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从这种斗争中去发动民众建立或巩固当地的抗日政权。原来有中国政权未被敌人破坏的,则在广大民众拥护的基础之上去改造它和巩固它;原来的中国政权已被敌人破坏了的,则在广大民众努力的基础之上去恢复它。这个政权是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它应该团结一切人民的力量,向唯一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奸反动派作斗争。   一切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只有在建立了抗日的武装部队、战胜了敌人、发动了民众这三个基本的条件逐渐地具备之后,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   此外,还须指出的是地理和经济的条件。地理条件的问题,在说“几种根据地”时已经指出了三种不同的情形,这里只说主要的要求,即地区的广大。处在四面或三面被敌包围的中间,要建立长期支持的根据地,山地当然是最好的条件,但主要是须有游击队回旋的余地,即广大地区。有了广大地区这个条件,就是在平原也是能够发展和支持游击战争的,河湖港汊更不待说。这个条件已因中国领土广大和敌人兵力不足,一般地提供于中国的游击战争了。从游击战争的可能性说来,它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第一个重要的条件;在小国如比利时等,因没有这个条件,游击战争的可能性就很小,甚至没有。但在中国,这个条件已不是什么待争取的条件和待解决的问题,而是自然具备只待人去利用的东西。   经济条件的性质,从其自然性一方面看来,也和地理条件相同。因为现在并不讨论在沙漠里建立根据地,沙漠里也没有什么敌人,讨论的是在敌人后方建立根据地,而一切敌人能到之处,当然早就有了中国人,也早就有了吃饭的经济基础,故在建立根据地问题上,不发生选择经济条件的问题。一切有中国人又有敌人的地方,不问其经济条件如何,都应尽可能地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永久的或临时的根据地。但从其政治性一方面看来则不然,这里的问题是存在的,这就是经济政策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建立根据地是带着严重性的。游击战争根据地的经济政策,必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即合理负担和保护商业,当地政权和游击队决不能破坏这种原则,否则将影响于根据地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支持。合理负担即实行“有钱者出钱”,但农民亦须供给一定限度的粮食与游击队。保护商业应表现于游击队的严格的纪律上面;除了有真凭实据的汉奸之外,决不准乱没收一家商店。这是困难的事,但这是必须执行的确定的政策。 第四节 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为了把侵入中国的敌人围困在少数的据点,即大城市和交通干线之内,各个根据地上的游击战争必须极力向其根据地的四周发展,迫近一切敌人的据点,威胁其生存,动摇其军心,同时即发展了游击战争的根据地,这是十分必要的。这里,要反对游击战争中的保守主义。保守主义不论是由于贪图安逸而发生的,或由于对敌人力量的过高估计而发生的,均将给予抗日战争以损失,对于游击战争及其根据地的本身也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不可忘记根据地的巩固,而其主要的工作是发动和组织民众,以及游击部队和地方武装的训练。这种巩固,是支持长期战争所必需,也是向前发展所必需的,不巩固就不能有力地向前发展。只知道发展忘记了巩固的游击战争,经不起敌人的进攻,结果不但丧失了发展,且有危及根据地本身之虞。正确的方针是巩固地向前发展,这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好办法。只要是长期战争,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的问题,是每个游击队经常发生的问题。具体解决时应依照情况去决定。某一时期,把重心放在发展方面,这就是推广游击区、扩大游击队的工作。另一时期,则把重心放在巩固方面,这就是组织民众、训练部队的工作。因为二者的性质不同,军事部署和工作执行随之而不同,必须依情况分时期有所侧重,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7 14:52:10编辑过]
往事不堪回首,国人不应沉浸在今不如昔的虚幻中,中国正处于走向复兴的激荡年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干自己该干的事吧!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天汉雄风,四海英豪。成王败寇,正义不倒。
河山锦绣,丹青难描。春光妖娆,红颜易老。
百年沉梦,落木萧萧。风流才俊,且看今朝。"

"接长亭,迷远道,荷香漫院,院凉雨消长。薄影孤灯听湿处,却无离绪,声声唱斜阳。
访幽兰,问荼蘼,碧草一涧,袅袅水含烟。雨收黛色聚眉眼,玉人吹萧,山外有青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7 0:50:11编辑过]
先谢chinaclick鼓励。
另老夫要对转贴了老毛论著的欧欧乐小弟弟说:
老夫66年小学毕业时赶上文革,15岁到17岁下乡期间可是自觉的学毛著积极分子呀(反正也不让学其他的,只好把政治哲学等当小说读)!两年里老夫全部用业余时间通读了毛选四卷,熟读了马列经典(包括反杜林论),就是因为马列毛选读的太多,后来自学其他类书籍、数理化和专业时才有牛刀小试、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感觉。老夫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呀!
说的好!
挖~~~~~贴主可是49岁啦?还有心开导我们这帮年轻人,钦佩呀~~~

      但有一疑问,现在年轻人很少了解以前,特别是文革的事了,毕竟有所避讳嘛,所以你要大家纵向的比较是否现实?其实也是象我们这些对军事、政治等感兴趣的人才会了解一些,真正对这段历史有感触并珍惜现在的生活(暂且这样说吧)的人并不多,况且现在的社会不公远比文革时严重,至少在得到信息的渠道上,现在也比以前要更丰富了。所以,拿文革及以前的苦难生活来映照现在生活的“幸福”有什么现实意义吗?或许这在大多数年轻人眼里只是无谓的说教罢了。
    现实的生活压力才是实实在在的,你不能对一个刚从学校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学生说:我年轻的时候比你苦多了……有用吗?不如想办法怎样提高社会的就业率,解决新一轮失业高峰才是正途!(尤其是在大学扩招的情况下)
    最后无奈的说:上届政府留下来包袱真的很沉重呀!
   
    以上并非驳斥您老的观点,只不过是个人从年轻人的角度和心态来看待当今社会的部分问题,请批判。
我也说几句:
我只说现在由于SARS 大家天天都要带的口罩,其实文革时北京年年冬天几乎人人都带口罩;前几个月广州闹醋慌,文革时家家都眼熬醋(要防感冒)。十几年不带,我都快不会挤了。
本人赞同并支持此文章。
作者的辩证唯物观点值得学习。
先谢炎黄后人、xvgxp,叨唠回复。

再回xvgxp:

老夫是49岁多了,这两天是无聊间发了少年狂来网上侃侃往事,但老夫上网跟你上网其实是一个意义----Killing time,不能因为老了就不上网,对吧?没必要佩服和大惊小怪的!

每个时代的人都要面临每个时代的问题,这就是现实。我那个年轻时代要面对当年没有学上下乡等诸多痛苦问题,你这个时代也要面临这时的所有问题,虽然你们这代肯定比我那代要幸福多了,虽然你们面临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当年严峻,但这些问题却照样是你们必须面对和自己解决的,国家、社会和前人并不欠你什么(就是欠了也没办法),如果有什么不圆满的也得靠你们自己解决(要等国家全解决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你重孙子也等不到!)。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又不能接受现实,那别人也没更好的办法。

这个国家的复兴是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和牺牲才可能实现的,个人的前途是靠个人的努力争取的,这就是现实,你满意和不满意都得面对,别人对你没有责任!就是在高度富裕的美国也照样有大批穷光蛋、要饭的和homeless,更何况在中国这个仍然贫穷的最大发展中国家!
以下是引用oldhorse在2003-5-7 23:48:28的发言:
先谢炎黄后人、xvgxp,叨唠回复。

再回xvgxp:

老夫是49岁多了,这两天是无聊间发了少年狂来网上侃侃往事,但老夫上网跟你上网其实是一个意义----Killing time,不能因为老了就不上网,对吧?没必要佩服和大惊小怪的!

每个时代的人都要面临每个时代的问题,这就是现实。我那个年轻时代要面对当年没有学上下乡等诸多痛苦问题,你这个时代也要面临这时的所有问题,虽然你们这代肯定比我那代要幸福多了,虽然你们面临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当年严峻,但这些问题却照样是你们必须面对和自己解决的,国家、社会和前人并不欠你什么(就是欠了也没办法),如果有什么不圆满的也得靠你们自己解决(要等国家全解决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你重孙子也等不到!)。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又不能接受现实,那别人也没更好的办法。

这个国家的复兴是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和牺牲才可能实现的,个人的前途是靠个人的努力争取的,这就是现实,你满意和不满意都得面对,别人对你没有责任!就是在高度富裕的美国也照样有大批穷光蛋、要饭的和homeless,更何况在中国这个仍然贫穷的最大发展中国家!

[em09][em01]說的好!怨天尤人要不得,機會隻垂青于勤奮努力嚮上的人!
楼主毕竟比我辈多吃N年盐巴,说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值得我辈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