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军激光武器试验获成功--兼讨论中国激光武器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40:36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官方网站消息,8月24日,诺格公司为美国陆军开发的战术高能激光武器(Tactical High Energy Laser),在试验中成功击落多个迫击炮弹,证实了激光武器可以在战场上的实用性--面对常规武器的威胁,激光武器可以对作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试验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进行,战术高能激光武器成功摧毁了两个单发的迫击炮弹,以及一次迫击炮齐射。资料显示,这次试验是美国陆军移动式战术高能激光武器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直接对陆军航空、航天及导弹防御项目执行办公室(U.S. Army’s 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for Air, Space, and Missile Defense)负责。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移动指向性能量武器,并且令其具备探测、追踪、接合、以及摧毁火箭弹/炮弹/迫击炮弹、巡航导弹、短程弹道导弹、以及无人机的能力。为了更快地发展能量武器,美国陆军正在同以色列国防部展开高级合作。</P>
<P>  诺格公司空间技术分公司负责空间和导弹防御项目的副总裁帕特里克-卡卢亚纳表示,试验非常成功;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的多用性再一次得到了验证,面对广泛的威胁,特别是低技术武器,如迫击炮等武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具有毋庸置疑的优势。历史上人类第一次拥有了用于保护自己和盟友的的武器,现在诺格公司的目标是将之量产化、实用化,并投入到战场上去。</P>
<P>  实验记录显示,作为美国独一无二的激光武器,自2000年以来,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已经击破了总数达到数十枚的多种常规武器,其中包括“喀秋莎”火箭弹、炮弹、大口径火箭弹,以及最近的迫击炮弹。</P>
<P>  诺格公司空间技术分公司移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项目经理乔-施瓦茨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移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将成为对抗火箭弹、炮弹以及迫击炮弹的唯一的指向性能量武器;当制成样机之后,它将会被尽快交到战机驾驶员的手中。移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可以被看作是美国陆军指向性能量武器的一块引路石,为陆军的未来作战系统和未来部队架构铺路。(章田/雅龙)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官方网站消息,8月24日,诺格公司为美国陆军开发的战术高能激光武器(Tactical High Energy Laser),在试验中成功击落多个迫击炮弹,证实了激光武器可以在战场上的实用性--面对常规武器的威胁,激光武器可以对作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试验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进行,战术高能激光武器成功摧毁了两个单发的迫击炮弹,以及一次迫击炮齐射。资料显示,这次试验是美国陆军移动式战术高能激光武器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直接对陆军航空、航天及导弹防御项目执行办公室(U.S. Army’s 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for Air, Space, and Missile Defense)负责。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移动指向性能量武器,并且令其具备探测、追踪、接合、以及摧毁火箭弹/炮弹/迫击炮弹、巡航导弹、短程弹道导弹、以及无人机的能力。为了更快地发展能量武器,美国陆军正在同以色列国防部展开高级合作。</P>
<P>  诺格公司空间技术分公司负责空间和导弹防御项目的副总裁帕特里克-卡卢亚纳表示,试验非常成功;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的多用性再一次得到了验证,面对广泛的威胁,特别是低技术武器,如迫击炮等武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具有毋庸置疑的优势。历史上人类第一次拥有了用于保护自己和盟友的的武器,现在诺格公司的目标是将之量产化、实用化,并投入到战场上去。</P>
<P>  实验记录显示,作为美国独一无二的激光武器,自2000年以来,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已经击破了总数达到数十枚的多种常规武器,其中包括“喀秋莎”火箭弹、炮弹、大口径火箭弹,以及最近的迫击炮弹。</P>
<P>  诺格公司空间技术分公司移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项目经理乔-施瓦茨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移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将成为对抗火箭弹、炮弹以及迫击炮弹的唯一的指向性能量武器;当制成样机之后,它将会被尽快交到战机驾驶员的手中。移动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可以被看作是美国陆军指向性能量武器的一块引路石,为陆军的未来作战系统和未来部队架构铺路。(章田/雅龙)

目前这个技术肯定不成熟,估计还有十年、十几年才能用到战场上吧
主要是小型化的问题,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激光武器受到天气影响太大,雨,雾,沙尘都会对激光武器的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P>实验装置</P>
<P></P>
<P>
作战装置想象图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9 20:37:42编辑过]
现阶段还看不到激光武器实用化的可能.
美国的ATL能准时服役的话,为什么不能取代战斗机呢?
哈`~~10年内用不上~用激光打炮弹,成本多少~
<P>暗夜流星:</P><P>  你好,请教关于激光的问题:据中学的课外阅读材料(一个激光主设计师专访)说,文革前,中国在激光领域距离美国大约三五年(模糊记忆数据);改革后奋起直追。这个资料大约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看到的,我有如下推测:</P><P>  一、主要指标(不是综合指标)差距只有三五年;</P><P>  二、基础理论研究可能比较扎实;</P><P>  三、目前应该有大进步了,原先列入“杀手锏”计划的,也应该有这个项目,更具推算,就在最近会出成果。</P><P>  激光方面我很无知,请指教。</P>
<P>9楼过于乐观。</P><P>中国是世界上对于激光技术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开始阶段与美国好像也就是几年的差距。但我们的基础研究差距较大,即使没有文革的干扰,差距仍然会迅速拉大。</P><P>另外,我们同西方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差距比试验室差距还要大。</P>
  我想我们只是部分主要指标差距比较小,综合差距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0 18:22:17编辑过]
<P>to 委员:</P><P>中国的激光研究因为国防重点项目的关系,在文革中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扰,在高能激光方面尤强。上面那篇文章我贴了好几遍,结果没有多少人看出其中的玄机。</P><P>范滇元是我国强激光领域的权威,他的文章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激光武器方面,我们仅次于美国。</P>
</P>范滇元 1939年2月生于江苏常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上海光机所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即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国家“863”计划惯性约束聚变主题专家组专家,“神光Ⅲ”项目总工程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职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6个院校兼职教授。还是上海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P>从事大型激光装置的研制及运行近30年。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先后研制成功激光功率为百亿瓦、千亿瓦和万亿瓦的高功率系列钕玻璃激光系统,为建立和发展我国高功率激光事业作出了贡献。其中“激光12号实验装置”,是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大型激光工程,输出功率达2万亿瓦。国家鉴定评价为:“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是我国激光技术发展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在高功率激光领域中具有这种综合研制能力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作为主持此项工程的总体技术组常务成员,激光器系统负责人,总调式现场指挥和装置运行负责人,在前辈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指导下,在实验室主任邓锡铭院士具体领导下,与数百名科研人员一起,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科学技术和工程实用问题,使科研成果转化为能够付之实用的工程设施。此装置连续运行8年,进行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和极高压下状态方程等大量实验研究,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成果。</P>“八五”期间,他又倡议实施更大规模的“神光Ⅱ号”计划,被列为重大项目,并任项目负责人之一,兼总工程师。完成论证和技术方案设计后,该计划现已建成并达到原定目标。“九五”期间,他又投身于“神光Ⅲ”装置的研制工作。这一跨世纪的巨型激光工程,被列为国家重大项目。范滇元任总体技术专家组组长,兼项目总工程师。现已完成其原型方案设计,并开始动工建造。</P>发表论文近200篇,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报告我国高功率激光领域的研究成果。培养和协助培养研究生近30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嘉庚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还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863”计划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P>
<P>强烈建议2008年奥运会中国采用激光点火炬的方式让世界看看中国的激光技术有多发达。</P><P>请各位哥们在这里给我作个证明这个方法是我想出来的,免的张艺某又到时候又在那里牛叉。</P>
<P>暗夜流星:</P><P>  你好,文章详细看过了。其中内容说到能够对美国卫星进行激光测距,高能激光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这不就是星球大战计划的激光打卫星么?</P>
苏联激光器曾经致盲美国侦察卫星,我们仅次于美国,那也有这个水平?
<P>12楼的资料好</P>[em01]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4-8-31 11:42:00的发言:</B>

<P>暗夜流星:</P>
<P>  你好,文章详细看过了。其中内容说到能够对美国卫星进行激光测距,高能激光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这不就是星球大战计划的激光打卫星么?</P>
<P>
<P>还不能这么说,因为激光卫星测距需要卫星方面的配合(加装一个反射器)</P>
<P>-----------------------------------------------------------------------------------------------------------------------------------</P>
<P>
我国卫星测距技术获得重大突破记者 张建松

<P>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我国发射的神舟4号飞船轨道舱首次装备了激光发射器组件,并成功地进行了精密的激光测距,这表明我国的卫星测距技术有了重大突破。</P>
<P>    据上海天文台副台长杨福民研究员介绍,利用激光对距地面几百公里高空中的飞船轨道进行测量,单次测距误差只有1厘米左右,“比布店里卖布量得还要准确得多”,而以前采用的无线电雷达技术以及光学观测仪器进行卫星测距,误差可达到10米左右。</P>
<P>    由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激光反射器,安装在神舟4号轨道舱下表面,采用优质熔石英材料制成,能抗辐射、耐高低温,在宇宙空间具有优良光学性能。激光反射器组件由9个直径30毫米的激光后向反射器制成。每个激光反射器是一个四面体棱镜,其中三个面互相垂直,地面发射来的脉冲激光经过三个直角面依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方向相反。这就使得地面激光站可以探测到卫星反射的激光回波,精密测定激光脉冲往返的时间间隔,即可得到卫星的精确距离。</P>
<P>    激光反射器的作用是进行飞船轨道舱的综合精密定轨试验。由于飞船上载有用于探测海面高度、有效波高与大洋环流的微波高度计,而微波高度计对海面的测量结果必须配合飞船本身的精确位置和轨道才能获得最后的结果。神舟4号飞船采用了卫星激光测距、船载GPS定位和S统一波段测速测距系统三种技术进行综合精密定轨。这三种技术中,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的单次测距精度最高。</P>
<P>    据了解,由于激光反射器安装简单,没有电子元件,不耗电,可靠性极高,目前国外已有几十颗卫星都安装了此类激光反射器,用精密激光测距技术来进行卫星轨道测定和标校其它的观测手段。</P>
<P>    神舟4号飞船发射以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激光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卫星观测站、国家测绘局北京房山激光站、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的武汉九峰激光站等四家卫星激光测距观测网点,对飞船上安装的激光发射器连续进行了3天观测,从目前反馈的观测结果分析,神舟4号轨道舱的精密激光测距获得成功,这表明我国的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P>
<P>关于中国反卫星激光武器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肯定有,国家也一定有相关的计划在实施。下面的文章来自《中国航天》,文章中提到美国的情报部门认定,俄罗斯和中国具有激光反卫星的能力。</P><P>这已经是7年前的事情了。</P><P>-------------------------------------------------------------------------------------------------------------------------------</P><P>1997年10月,美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首次激光反卫星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试验使用了高功率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MIRACL)和低功率化学激光器(LPCL)。其中低功率激光试验出乎预料地成功,这极大地震动了参试人员和世界各国,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P>一、目标靶星和激光器简况<P>  这次试验用的靶星是小型传感技术集成卫星-3(MSTI-3)。该卫星于1996年5月17日发射入轨。卫星直径81厘米,高107厘米,重211公斤(其中有效载荷重52公斤,推进剂重21公斤),运行轨道高度为425公里,速度为26800公里/小时,寿命一年。 1997年10月进行反卫星试验时,该卫星已超期服役但仍在轨正常运行。卫星的任务是测试新型小型传感器技术和收集与导弹防御有关的地面背景数据。卫星传感器组件为一个三波段成像望远镜,包括256×256元锑化铟短波长(2.5~4.5微米)红外相机以及499×768元可见光(0.6~0.86微米)硅CCD相机。成像系统的孔径为105厘米,焦距38厘米,视场为1.4度×1.4度,相机的地面目标分辨率为9米。
  试验中使用了两种激光器。一种是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功率220万瓦,波长3.6~4.8微米,试验时减功率运行。另一种是低功率化学激光器,波长与MIRACL相同,但功率值保密。有报道称其功率为MIRACL的万分之一即200瓦左右,另有报道称其仅有30瓦。 </P>二、试验的基本情况<P>  1.美陆军声称的试验重点由激光反卫星改为数据收集演习
  美陆军和空军最初是请求五角大楼批准利用MIRACL进行高功率激光的反卫星试验。陆军称 MIRACL和海石光束定向器自安装以来一直肩负着一项应急反卫星任务。由于美国国会的反卫星禁令已于1996年底终止,所以美陆军空间与战略防御司令部制定了这一试验计划。该司令部称,它相信MIRACL具备有限的或应急的反卫星能力,而且这一结论已得到分析结果的支持。因此请求国防部批准进行一项实验,以确定这一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美国白宫和国防部也承认,陆军最初是申请进行应急能力演习,以试验MIRACL的反卫星能力。陆军的应急能力演习试验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已于1997年9月下旬完成,它包含了 1997年年初进行的用低功率激光跟踪卫星的试验;第二阶段即是此次引起广泛关注的激光反卫星试验;第三阶段将根据此次试验的新发现而确定下一步行动。
  尽管美陆军文件将此次试验明确地描述为旨在验证其长期以来持有的理论,即MIRACL能在紧要关头击落卫星,但美陆军迫于国内外种种压力还是不得不违心地声明,此次试验不是一次反卫星试验,而是一次旨在测定激光对抗美国卫星的效应试验,即数据收集演习试验。并解释说: “我们认为,在没有收集到这种激光系统对空间目标的实验效应数据之前,进行应急能力计划还为时过早。”
  2.试验情况
  10月4~6日分别因软件和天气原因,使MIRACL错过两次试验机会。从10月8~21日分别利用 MIRACL和LPCL向卫星进行了5次激光发射。其中17日晚MIRACL发射了两次激光。10月8、17、21 日进行了三次LPCL发射。试验前,已对能够使卫星上的红外传感器达到饱和与遭到破坏的两种激光功率阈值进行了预估。试验所选的到达卫星上的激光能量辐射功率级相当于或高于预计的使传感器饱和的功率级,但低于预计的导致传感器破坏的功率级。试验结果证实未对卫星或传感器造成损伤。
  (1)MIRACL试验情况
  10月17日晚,用MIRACL进行了两次激光照射卫星的试验。第一次发光功率较低,持续时间不到1秒,旨在模拟卫星受到偶然激光照射时的情况,并收集效应数据。第二次发光功率较高,持续时间不到10秒(也有说进行了数次每次短于5秒的发射),以模拟反卫星武器的故意攻击和收集卫星受到照射时的有关信息。
  10月21日五角大楼发言人美空军中校鲍勃·波特宣布:初步结果显示试验取得了成功,我们能够在不损坏卫星的情况下确定卫星的易损性。但23日国防部发言人肯尼思·培根却说,试验时由于存在通信问题而阻止卫星传回我们期待得到的数据,卫星未能向地面传回能揭示高功率激光对星载传感器效应的可视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分析确定何种功率级的激光能导致传感器失能或破坏。
  据称数据丢失与传感器和激光器无关,而是由于MSTI-3本身固有的一个未预见到的问题,即卫星不能同时接收与发送数据,从而阻碍了测试人员同时接收信息与发送指令。陆军高能激光试验设施负责人拉里·安德森上校称,在MIRACL发射激光时由于功率发生突然跃升,使得氟化氘激光器的气体中产生冲击波及冲击波的传递,从而导致MIRACL器件内部出现小量的熔化现象。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发言人迈克·比德尔称:MIRACL高功率运行时,光腔内观察到了非正常情况。试验时,MIRACL以低功率启动,随后发生功率跃升。初始功率级的选择属于MIRACL的技术范围之内,但过去未曾在此功率运行过。而且试验后发现,在该低功率运行时,导致了激光腔内激光能量的非均匀分布,因而对腔内元器件造成了微弱损伤。尽管如此,试验时MIRACL提供了所需的功率与性能。
  (2)低功率激光反卫星试验情况
  10月8日利用LPCL成功地对卫星进行了跟踪与定位试验,在MIRACL试验发生数据传输故障之后,出乎人们意料的是10月17、21日用LPCL向卫星发射了2次激光,均使传感器饱和,并收集到从卫星上返回的数据,从而圆满完成了MIRACL未能完成的任务。LPCL原本是用作信标,用于协助 MSTI-3卫星的操作人员对试验设施进行定位的。
   据称,当使用LPCL瞄准和击中卫星时,已解决了卫星的下行数据传输问题。陆军专家虽然试验前从理论上已预计到试验结果,但仍对此结果感到震惊不已。从空间传回的低功率激光传感器的效应图像,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了这一严峻事实,即可用MIRACL功率的万分之一来致盲卫星。
  高能激光试验设施负责人安德森强调,低功率化学激光器试验从一开始就是这次试验任务的一部分,用以补充MIRACL的试验数据。高功率激光照射卫星时未能下传的某些数据已由低功率激光照射得到了部分补充。从低功率试验中得到了比预期多得多的情况。因而,虽然当时可以再试图进行一次高功率激光照射卫星的试验,但根据从低功率试验中获得的数据看,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这是否就意味着今后不再需要进行更多的高功率发射试验,目前还不知道,需要分析所有数据。 </P>三、试验分析<P>  1.MIRACL试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反卫星
  美国发展反卫星武器的企图由来已久。早在人造卫星刚刚问世时,美国就有人宣称:“谁能控制外层空间,谁就能控制地球。”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制定军事战略时,把“控制和利用外层空间”作为美军“至关重要的军事能力”之一,目的是“确保美军在外层空间的行动自由,并在必要时阻止敌对国家的这种自由”。未来战争中,制信息权已成为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湾战争之后,俄罗斯的空间信息能力已受到极大削弱,法国、德国、以色列、印度等军事大国都已经或即将拥有军事卫星,美国在空间信息方面的垄断地位正在受到威胁。为获得空间信息的霸权地位,就必须拥有摧毁敌方卫星的能力。
  过去,美国陆军的激光反卫星试验申请曾被驳回,因为受到美国国会禁止反卫星法令的限制。国会在1995年决定不再延续执行这一法令,这为此次反卫星试验扫除了障碍。众所周知,美国的MIRACL已具备有限反卫星能力,而且美陆军一直期待用MIRACL进行应急反卫星,试验证实,美国已经或即将拥有这种能力。
  另据推测,美国可能在低功率化学激光试验后又进行了一次MIRACL反卫星试验,以获取反卫星效应数据。
  2.卫星加固是试验的重要目的之一
  美陆军认为,目前可能有20~30个国家拥有向空间发射激光的能力,而且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已拥有反卫星能力。美国是军事利用空间的头号超级大国。从保护美国卫星的角度来看,进行此次试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模拟卫星遭受偶然和故意激光攻击的情况,观察和收集效应数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与确定激光对卫星的易损性,验证与改进卫星防护措施的解析模型,并利用收集到的易损性数据制定目前和未来的卫星防护要求,以及设计未来的星载传感器,从而提高美国卫星的生存能力。
  这次低功率化学激光器照射卫星试验,证实了美陆军专家们对低功率激光可致盲卫星的理论推测,使他们乃至全世界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用LPCL和MIRACL的不同功率级与发光时间照射卫星,在于获得使星载传感器饱和摧毁的所有数据,估计此次试验已基本完成这一任务。
  3.激光反卫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空手段
  现代战争中卫星的作用越来越大。海湾战争是首次将卫星综合应用于实战的一次典型战例。战争期间,多国部队总共动用和利用了10类约100颗军用与民用卫星,充分体现了卫星在现代化战争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当前卫星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源和信息中继环节,在现代高技术战争特别是信息战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具有反卫星能力将成为未来战争获胜与争夺制空权的重要手段。目前侦察卫星大多使用探测灵敏度极高的红外CCD焦平面阵列,而且基本上没有采取抗激光攻击加固措施,因而易受激光攻击,所以激光反卫星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空手段。
  4.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空间军备竞赛
  正如一些观察家们确信的那样,此次试验很可能会引发空间武器的新一轮军备竞赛。试验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已经受到其国内军控人士与反对派的强力反对,而且还收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9月26日的书面抗议信。鉴于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反卫星限制条约,叶利钦正式提议进行反卫星武器谈判,并协商制定一项新的反卫星限制条约,乃至限制反卫星武器。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也就此次试验是否符合美俄反导条约提出了质疑。尽管如此,美国防部长科恩仍于10月2日批准进行这项试验,并为此拨款200万美元,而且回复叶利钦道,此次试验不是反卫星试验。由此可见美国为了在今后继续保持其空间信息优势,保证其全球军事与经济利益,而不顾一切地争霸与垄断空间的决心。这次试验结果,尤其是低功率试验结果震动了全球,极有可能会促使各国积极研究与发展空间攻防武器,导致新一轮的空间军备竞赛。</P>
<B>以下是引用<I>游民</I>在2004-8-31 12:36:00的发言:</B>
苏联激光器曾经致盲美国侦察卫星,我们仅次于美国,那也有这个水平?


我说的主要是指化学激光器的进展,这是未来最可能应用于军事的激光器。如果要致盲卫星,其实不用多么大功率的激光,美国人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P>建议:</P><P>着眼未来,暂缓战斗机研制,全力开发能激光和反激光材料.</P>
<P> 两种高功率连续波化学激光器,3.8微米的氟氘激光器(DF)和1.315微米短波长氧碘激光器(COIL),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功率和光束质量仅次于美国,达到当前国际水平。</P><P>这是杀手锏之一。</P>
<P>上次跟朋友讨论过这个新闻.我认为很值得怀疑.因为激光功率究竟能不能到那么大.而且有那个能力的工业激光作用距离都很短的.要达到实战必须发射至少5000m,那样的话激光会衰减得很厉害,而为仍能达到相应的能量,发射器要多大功率可想而之.</P>
<P>顺便再说一句,激光器的效率只有10%左右.这不是什么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激光产生原理所决定的.所以激光杀伤功率还要乘10才是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哦.</P>
<B>以下是引用<I>wolfsoft</I>在2004-9-2 14:52:00的发言:</B>

<P>上次跟朋友讨论过这个新闻.我认为很值得怀疑.因为激光功率究竟能不能到那么大.而且有那个能力的工业激光作用距离都很短的.要达到实战必须发射至少5000m,那样的话激光会衰减得很厉害,而为仍能达到相应的能量,发射器要多大功率可想而之.</P>
<P>顺便再说一句,激光器的效率只有10%左右.这不是什么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激光产生原理所决定的.所以激光杀伤功率还要乘10才是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哦.</P>

<P>
<P>试验使用的是化学激光器,不是用电的。而且波长合适,达到这个效果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还使用了自适应光学系统。</P>
<P>现在化学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已经到兆瓦级</P>
<P>从一些网友的发言来看,可能大家对激光武器这种BT的玩意还缺乏了解,我来贴几张图,让大家有个感性认识。</P>
<P>就目前而言,激光炮还是体积庞大的恐龙</P>
<P>下面这张图是一直在白沙导弹靶场打靶的“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这仅仅是个跟踪和发射装置,注意和底下的人比较</P>
<P>
</P>
<P>化学激光器是将化学物质的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变为激光,其结构有点类似于火箭发动机。</P>
<P> 下面是氧碘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P>
<P></P>
<P>下面是美国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的照片(氟化氘),是不是感觉像是到了化工厂?</P>
<P>
</P>
<P>目标被摧毁</P><P></P>
<P>再上一张ABL的</P>
<P>
</P>
<P>美国激光武器发展的历程,转引自《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0 No.2 P.44-53  《美国定向能激光武器的发展及其对弹道导弹的威胁》</P><P>-----------------------------------------------</P><P>从世界上第1台红宝石激光问世以来,由于激光器具有良好的单色性、单向性和激光能量定向高度集中等特点,美国军方对激光的军事应用十分关注。1962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设计局(DARPA)开始了激光军事应用研究,并研制出小功率激光制导炸弹,在侵越战争中得到使用。</P><P>        70年代初开始了高能激光研究,相继研制出千瓦级连续波(CW)CO2激光器,同时也成功地研制出兆瓦级的钕玻璃激光器。在具有高输出功率激光器的背景下,美国陆海空三军分别开始了各自的高能激光武器研究发展计划。</P><P>        作为武器而言,由于钕玻璃棒易损,所以对作战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尽管钕玻璃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在当时远高于CO2激光,波长λ=1.06 μm也比CO2激光的波长(λ=10.6 μm)要短得多,但仍被淘汰。</P><P>        由于反舰导弹的威胁,美国海军于1971年开始了高能激光武器研究计划。利用当时先进的CO2激光在导弹跟踪舰上进行多次试验,获得了激光束在海面上的传输数据。1972年,海军又向休斯飞机公司订购激光定向照射装置。</P><P>        70年代,美国空军和陆军利用CW CO2激光对各类导弹与飞机结构材料进行了激光打靶实验,其中包括模拟弹头结构防热层材料在风洞中的激光打靶实验,研究激光对目标的破坏机理、破坏效应和杀伤能力以及气流对破坏能力的影响与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效应。</P><P>        1973年美国TRW化学公司研制出极具生命力的新型化学激光器,使激光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化学激光器受到美国国防部极大关注,这是由于它能在单位体积内集中大量的化学能,从而可获得重量轻、体积小和功率高的激光器。1976年RW公司又研制出输出功率达10 kW的化学激光器,DARPA将其命名为海军高级研究设计局化学激光器(NACL)。1978年3月,由TRW公司进行的演示试验中,利用连续输出功率达0.4 kW的氟化氘(DF)化学激光束成功地击落了高速飞行中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并击毁了无人直升机,引起世界各国军界的关注。</P><P>    1976年,美国海军与DARPA公开了更接近实用武器的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的海石计划(Sea Lite),该计划将采用TRW公司研制的2.2 MW的DF化学激光器,并在白沙导弹靶场建立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实验装置(HELSTR),计划于1984年试验DF化学激光的杀伤能力;同年空军也提出要采用上述2.2 MW DF化学激光器于1986年演示击毁低轨地球卫星的计划。</P><P>     Sea Lite计划中的激光器属于中红外高级化学激光器(MIRACL),于1980年9月由TRW研制成功,其输出功率为2.2 MW,在以CW输出的激光器中处于世界首位。</P><P>      1980年,美国防部提出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天基激光作战平台计划。</P><P>并预计在90年代中期可以操作一个天基激光武器。美国第1代天基激光武器的设想是采用一个5 MW的DF激光器和一个直径4 m的发射镜,可对3 500 km处的目标造成毁坏,能将前苏联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以1枚/s的速度击落。为了实现这一设想,美国于同年开始了代号为阿尔法(ALPHA)的激光器研制计划(即研制适合于天基部署的圆柱状氟化氢(HF)化学激光器,功率约为2 MW,光束质量要求接近衍射极限)以及与此激光器配合使用的大型轻质发射镜计划LAMP。</P><P>      1983年3月23日,星球大战计划出笼。</P><P>      1983年初,美国成功地将2.2 MW的DF化学激光器,即MIRACL建立在白沙导弹基地的靶场上,供三军使用。</P><P>      1983年,美国空军制订了将B-1战略轰炸机用于近距离防御武器开发计划,即机载激光实验室(ALL)计划,目的是研究大气传输、抖动环境等对激光武器的影响以及改进措施。在改装的KC-135空中加油机机身中央安装0.4 MW高能CO2激光器,在机身前端安装前述的由休斯飞机公司研制的激光束定向装置。1983年5月对5枚响尾蛇空空导弹进行软杀伤都取得了成功。1983年9月成功地击落了两架亚音速靶机。</P><P>      1984年,Sea Lite计划的激光束定向装置(SLBD)由休斯飞机公司正式研制成功,并在白沙导弹靶场与MIRACL进行组装联合调试。  MIRACL的光学谐振腔长9 m,光束粗度为324 cm2,光波波长λ=3.6 μm~4.0 μm,连续输出功率为2.2 MW。海石计划中的发射镜是直径1.8 m的凹面镜,由法国REOSC公司制造,采用温度应变小的特殊玻璃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海石计划中的光束定向装置SLBD的作用是捕捉、跟踪高速飞行中的导弹等运动目标,并将光束投向目标。对于数百公里目标的近程拦截不必取前置角,可以直接对准目标发射激光束。因为与光速相比,马赫数Ma=20的弹道导弹可以近似为弹道上的静止目标。</P><P>    1985年9月,美国报道了在白沙导弹靶场用MIRACL/SLBD对洲际弹道导弹大力神Ⅰ型助推器的燃料箱(装有充压水模拟飞行应力)进行静态打靶试验,验证了预计的破坏机理。据报道,采用MIRACL/SLBD对目标照射一次的平均时间为1 s(0.3 s~2.0 s),最长照射时间也只有2 s,大力神助推器燃料贮箱壳壁发生爆裂。</P><P>    1987年9月,用MIRACL/SLBD拦截并摧毁了一架靶机,靶机航速927 km/h,航高457 m。</P><P>    1987年11月,里根在马丁·玛丽埃塔公司观看了大型天基激光武器模拟演示,使用的激光器比ALPHA装置大得多,演示中打掉了10个模拟前苏联助推器目标。</P><P>    从上面简单叙述可以看出,美国在1985~1987年间,利用MIRACL/SLBD和其它激光器进行了一系列的静态和动态打靶破坏实验及捕捉、跟踪和瞄准实验。实验的对象包括飞机、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和地地弹道导弹等。</P><P>可以说M1RACL/SLBD是美国第1代(化学)激光武器的雏形,可供演示与综合联试使用。</P><P>    1978年美国空军武器实验室(AFML)首次演示了连续氧碘化学激光器(COIL),1988年建造25 kW氧碘化学激光器,1988年8月又建成58 kw COIL。</P><P>在此基础上建造一个1 MW的COIL在技术上说没有多大困难。美国物理学会(APS)的报告认为,  COIL的输出功率达到100 MW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COIL的波长λ=1.315 μm,短波长(与λ=2.7 μm~3.8 μm相比)可以缩小化学激光器发射镜的直径尺寸并提高激光能量与靶材料的耦合效率。所以,COIL很可能成为美国的第2代化学激光器,取代第1代MIRACL。</P><P>    根据连续波化学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水平,它首先用于战区弹道导弹防御(TMD)计划的可实现性较大(同天基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相比),而USAF的TMD计划中的项目之一,就是研究从空中拦截助推上升阶段的弹道导弹用的机载高能激光武器系统(ABL),并称之为ABL计划。US空军研究所在1987年选定COIL作为ABL计划中的高能激光器,从而由原来的机载(CO2 )激光实验室(ALL)发展为ABL。</P><P>    1990年12月,空军武器实验室(AFWL)和空军材料司令部的菲利普研究所正式联合开发COIL。1994年5月,菲利普研究所提出以波音(Boeing)公司的宽体747-400型喷气式飞机作为激光器(COIL)平台的机载激光武器方案。</P><P>光束定向装置安装在机首的旋转塔上,以机首方向为中心可左右转动120°(共240°),俯仰角可覆盖正负各30°左右,用来捕获、跟踪和瞄准高速飞行目标。可以用ABL本身的远红外导引头探测正在上升的助推段目标,也</P><P>可用各种军用卫星或空中预警飞机探测目标。1997年1月计划进行输出功率为1 MW~1.5 MW的COIL演示,2000年开始进行试验,2002年进行具备长期作战能力的ABL热试车,在2006年完成3 MW级COIL且具有作战能力的标准型ABL的装备。如果实验成功,空军作战司令部将于2008年组成由7架ABL飞机构成的空中编队。这种标准型ABL作战飞机在12 km~13 km高空巡航,可拦截450 km~500 km范围内的用助推火箭升空的弹道导弹。每架ABL飞机可装载拦截200次导弹用的燃料和氧化剂,与护航的F-22战斗机一起在战区飞行。</P><P>    1991年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BMDO)进行了阿尔法激光器的演示,完成了高功率武器级的运行,随后即与高能波束导向装置组合演示。安装的发射镜直径为4 m。</P><P>    1996年8月初,TRW公司完成了基本型演示用COIL的试验,试验中的化学效率为百分之几十,这使得COIL更小更轻,这意味着ABL所用的747-400飞机将能在更高的高度飞行,以增加激光器有效作用距离,或使飞机有更长的巡航时间。</P><P>    1996年9月,在TRW公司的卡波斯特拉努试验场对阿尔法激光器进行了一次全过程试验,发射了5 s的激光,目的是试验阿尔法激光器的最佳化。</P><P>此外,在1996年2月至6月间,美国和以色列签订了共同开发拦截导弹和火箭用的高能激光武器鹦鹉螺(Nautilus)计划等,以MIRACL/SLBD为基础,对飞毛腿导弹弹体复制品(材料、结构尺寸和厚度等都与实物相同)进行照射,在5 km距离内照射时间小于4 s就将其战斗部破坏。据DARPA预计,鹦鹉螺化学激光武器系统对再入大气层的战区弹道导弹,如飞毛腿D那种装备</P><P>有红外探测器等改变战斗部轨道的导弹,在19 km外可使其探测器或电子装置损坏或失效,在5 km距离内可使其战斗部内部溶融破坏。该计划还探讨对MIRACL/SLBD的改进和车载型号问题以及辅助光学系统的发射镜等问题。</P><P>    从上述美国高能激光武器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美国为了推行其霸权主义,一直不停地研制高能激光武器,试图制止对方的还击,将对方的弹道导弹摧毁在助推上升阶段。根据美国公布的高能激光武器发展计划,可望在21世纪第1个10年内布置以COIL为能源的ABL武器,这对我们是个严重的威胁,我国的下一代弹道导弹设计必须对这一威胁采取相应有效措施。</P>
<P>长知识!</P>
恐怖
我认为激光在目前的军事应用还是很重要的,并不只是一个概念。比如用来击毁侦察卫星,激光对于光学侦察卫星可以说是克星,侦察卫星的轨道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可以忽略光候对激光的影响。激光武器在目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直接用来烧对方士兵的眼,不光这一招好像在国际上影响不太好,但目前应该还没有国际条约禁用吧。去年,朝鲜用一把中国很老式的激光枪对准三八线边上的美军侦察直升机来一下,当时美军的飞行员马上就眼前一黑,直升机几乎坠毁。
<P>最近正在高调纪念马祖光院士,他当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绝对专家,为国防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P><P>马老的名字名副其实,祖光——祖国之光!</P>
对马教授的记念规格有点不寻常,只有在国防工业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才有这样的规格,但记忆所及,能有这样规格的科学家十分罕有,中央台连续三天的报道,直追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不是我们国家的激光武器真的有了世界领先的突破?
顶一顶兄弟们
马教授不一定直接参与了激光武器的研究,但是参加了激光制导,光电子对抗等方面的研究是一定的。
<P>很多基础性的研究也许不一定可以直接应用,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P>
<B>以下是引用<I>暗夜流星</I>在2004-9-13 23:51:00的发言:</B>

<P>很多基础性的研究也许不一定可以直接应用,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P>

<P>94 比如材料研究 超导 激光 飞机 导弹的性能提高都和它有关</P>
希望能看到中国早日发展的激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