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我国核蛋的起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43:47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北京日报报道,昨天,上千名观众走进军博,观看刚开幕的“中国核事业50年成就展”。为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立下大功的第一台手摇计算机也首次公开亮相。
<P>  深灰色的手摇计算机摆在展桌上,乍一看像部老式按键电话。1961年初,原子弹研制工作到了计算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阶段。在邓稼先、周光召、彭桓武等带领下,用手摇计算机和半自动计算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和9次大规模试验,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P>
<P>  第一次亮相的还有中国第一颗机载原子弹、氢弹和空投飞机模型,也摆在大圆台上,吸引了一拨又一拨观众细细端详。它们默默诉说着中国为打破核垄断,自行研制出“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的艰难历程,张扬着“两弹一星”精神。</P>
<P>  展览还首次披露了北大、清华为国家输送上万名核事业人才的秘密。清华物理系和工程物理系以及核能研究院,三个反应堆及其它研究试验设施,先后培养了核技术方面的6800多名本科生,1200多名硕士、博士生。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人员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邓稼先等3000多名核技术人才出自北大。</P>
<P>  展览还展示了中国核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目前,国内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约300家,年总产值约400亿元。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内的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科研等领域。</P>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北京日报报道,昨天,上千名观众走进军博,观看刚开幕的“中国核事业50年成就展”。为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立下大功的第一台手摇计算机也首次公开亮相。
<P>  深灰色的手摇计算机摆在展桌上,乍一看像部老式按键电话。1961年初,原子弹研制工作到了计算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阶段。在邓稼先、周光召、彭桓武等带领下,用手摇计算机和半自动计算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和9次大规模试验,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P>
<P>  第一次亮相的还有中国第一颗机载原子弹、氢弹和空投飞机模型,也摆在大圆台上,吸引了一拨又一拨观众细细端详。它们默默诉说着中国为打破核垄断,自行研制出“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的艰难历程,张扬着“两弹一星”精神。</P>
<P>  展览还首次披露了北大、清华为国家输送上万名核事业人才的秘密。清华物理系和工程物理系以及核能研究院,三个反应堆及其它研究试验设施,先后培养了核技术方面的6800多名本科生,1200多名硕士、博士生。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人员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邓稼先等3000多名核技术人才出自北大。</P>
<P>  展览还展示了中国核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目前,国内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约300家,年总产值约400亿元。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内的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科研等领域。</P>
类似的机器我玩过.
真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参与过的一位长辈说:条件艰苦,但是不像电视上说的那么夸张,大部分时间还是能够吃饱的。最大的精神生活是出成绩,最累的是数学计算。有人活活累疯了,他也累成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向老一辈核工业的科学家致敬[em01][em01][em01]
看到了
<P>好帖子</P>
<P>当时有电子计算机,是从苏联进口的,但是没有大规模使用。</P>
<P>
“就在基地建设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邓稼先在北京带领着孙清河、朱建士等十几名新毕业的大学生用手摇计算机和乌拉尔电子计算机进行了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他们一天三班倒,每人每天工作10多小时,在1年左右的时间里,共对原子弹内部物质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9次计算,不但为原子弹理论设计和力学计算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纠正了苏联专家的一个较大的理论错误,于1963年3月提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P><P>----------------------------------------------------------
历    史</P><P>    新中国诞生之初,社会主义的中国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力排斥和打击,既有经济封锁又有军事威胁。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痛击逼近中朝边境的所谓“联合国军”,美国总统杜鲁门叫嚣要对中国动用原子弹。1955年,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阿瑟·雷德福建议总统,如果台湾海峡出现危机,应对中国使用核武器。1958年,蒋介石布兵企图反攻大陆遭到我炮兵部队惩罚性炮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该地区美国驻军“准备在必要时使用原子弹”。接二连三的核威胁和险恶的国际形势,促使中国领导人不得不从战略高度审视发展核工业及核武器的重要性。</P><P>    核武器的研制是一项危险性大、放射性高,技术性强、要求严格保密的工作。通常这种研制工作要在比较偏僻、安全的地点进行。因此,中央决定在我国大西北选点兴建核武器研制基地。1957年5月,原西藏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的李觉少将,走马上任刚刚成立的二机部九局第一任局长。5月份,他就和吴际霖、郭英会、何广乾以及外籍专家等10 余人,在飞机盘旋了甘肃、四川等地许多高山丛林之后,几经周折,终于选定金银滩为原子弹研制基地的厂址。当时的选址理由初步认为,一是这里四面环山,中间平地,宜于建厂;二是这里人口稀少,地域宽阔,便于疏散;三是这里边远闭塞,利于保密。</P><P>   时为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很快就主持中央会议组织批准了他们的筹建报告,确定核武器研制基地为02工程,代号为XXZ或二二一厂,对外称青海矿区。占地面积570 平方公里( 初建1167平方公里) 四周环山,高寒缺氧,平均海拔3300 米左右。3 个月后,来自全国各部队的第一批2000 多转业干部和战士,冒风寒,顶酷暑,先期到达这里,匆匆拉开了中国核工业的序幕。</P><P>  这里是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牧区,气压低,缺少氧气,开水只有80多度,煮饭半生不熟,年平均气温不到零摄氏度,霜冻期长,经常风雪交加、冰雹大作,一年里就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自1958年5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代表中央批准基地选址报告起,经历了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经历了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国家投资3个亿,占地570平方公里(原禁区面积1170平方公里)的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终于在1964年6月基本建成投入使用。</P><P>    基地分为甲、乙两个区。甲区是基地政治、科研、生产、文化中心,距离青海省会西宁市103公里,乙区在海晏县城附近,主要是生活区。甲区内有当年视为“禁中之禁”的办公楼、科研楼;有建于1964年,面积为5500平方米,当时堪称西北第一的影剧院;有第一颗原子弹零部件启运上车的“小”火车站。围绕基地作为掩护的牧场中散建着7个分厂,分别负责供电供热,核物理及放射性化学研究,加工铀部件和无线电控制系统,爆轰试验和核武器总装等工作。</P><P>  核武器是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最新成果之大成的高尖端武器,必须有一支庞大的高级知识分子队伍和大批专家才能实现。党中央早在建国之前就已经着手广招海内外的学者、专家,开始“软件”储备。在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归国最早的物理学家王淦昌,被美国海军次长说成“抵得上5个师”的钱学森,尽得居里夫妇真传的钱三强,中国第一个亲眼目睹核爆炸的物理学家赵忠尧,后来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以及成千上万名基层科技工作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成功鞠躬尽瘁。</P><P>    李觉院长与副院长李信、徐步宽等领导于1959年4月率一O三建筑公司与一O四安装公司一万多人,浩浩荡荡开进金银滩,安营扎寨,开始抢建221基地,总计有108个子项工程。当时,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221基地的建设,省委书记杨植霖、省长王昭给予很大支持,指定以薛克明副省长为首的专门领导小组,对场地移民、设备维修、地方性建材、公路修建、生活供应、治安保卫、保密等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并从河南支援青海建设的“支边”青年中挑选了2000多人,充实施工力量。中央军委黄克诚总参谋长调拨130辆当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和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用过的汽车,解决运输力量不足的困难。</P><P>  就在基地建设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邓稼先在北京带领着孙清河、朱建士等十几名新毕业的大学生用手摇计算机和乌拉尔电子计算机进行了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他们一天三班倒,每人每天工作10多小时,在1年左右的时间里,共对原子弹内部物质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9次计算,不但为原子弹理论设计和力学计算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纠正了苏联专家的一个较大的理论错误,于1963年3月提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P><P>  与此同时,在王淦昌、陈能宽等科学家领导下,研制原子弹的另一项重要基础性课题——爆轰物理试验研究,也加紧进行。在临时搭起的工棚里,用普通铝锅熔化炸药,手工搅拌炸药,用马粪纸做成圆筒代替金属模具,终于浇铸出第一个炸药部件。在分别完成炸药浇铸件和点火装置的试验后,已经移师青海基地的研究人员着手在爆轰试验厂进行两个部件组装在一起的缩小尺寸的聚合整体爆轰试验,以检测点火装置在炸药浇铸件内点燃的精确时刻。试验结果证实,点火装置能够在开始时给裂变材料注入足够多的中子,这样随后产生的中子数足以把铀235重核分裂成两个适当量的中等质量碎片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快”中子引发持续裂变。</P><P>  1964年6月6日,全尺寸的聚合整体爆轰试验在221厂6分厂的工号前成功进行,这标志着爆炸原子弹的最后一道难关被攻克。亲身经历了试验全程的基地司令员李觉将军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从1957年接受中央任命担任核研制基地指挥员以来,无论是踏勘选址、基础建设,还是科学试验,他必要亲临现场,悉心检查,防微杜渐。接着还有实弹总装和运输任务,西北面罗布泊腹地的核试验基地还有几千双眼睛在期盼。第一颗原子弹分成两部分,分别用飞机和冷藏火车运输。火车运行所需的煤经过认真筛选以防混入雷管等爆炸物,沿途经过地区跨越铁路的高压电线临时断电,检查车子的锤子换成铜的以防产生火花……就这样,李觉“照料”着原子弹到了罗布泊,直到送上铁塔。</P><P>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准时起爆。一声巨响,中华民族挺直了腰杆。此后,221厂的科技人员和职工再接再厉,只用7个月时间制成核航弹,不到1年的时间制成核弹头,并且转入氢弹技术的突破。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而我们只用了2年8个月!据资料记载,我国前16次核爆炸的成品都是在221厂加工、装配和启运的,并实现了武器化进程,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其中国庆40周年庆典上通过天安门广场的东风3号弹头一度引起轰动。
</P>
好多不知名的人人奉献了一生呀
现在 他们的工资还是很低啊[em04]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